《森林培育学》试题

合集下载

森林培育学绪论章节考试题

森林培育学绪论章节考试题

一、名词解释(10分)1.森林培育:2.森林培育学:二、填空(10分)1.森林培育的对象:、。

2.森林的三大效应:、、。

3.森林培育学的内容:、、。

三、选择(10分)1.第八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的森林覆盖率()A、19.63%B、20.63%C、21.63%D、22.63%四、简答(10分)1.简述森林生态系统的功能。

五、论述(10分)1.论述未来森林培育工作发展的趋势。

答案一、名词解释1.森林培育是从林木种子、苗木、造林更新到林木成林、成熟的整个培育过程中按既定培育目标和客观自然规律所进行的综合培育活动。

2.森林培育学是研究营造和培育森林的理论和技术的科学。

二、1.人工林、天然林2.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3.良种生产、苗木培育、森林营造、森林抚育、森林主伐更新三、1. C四、1.①攻击功能②支持功能③调节功能④文化功能五、1.随着可持续发展战略在全球的普及,林业也必须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1)注重森林的可持续经营以木材生产和森林多功能发挥相协调的森林经营模式将普遍的被探讨,为此,森林培育将更注重森林的多目标(木材和非林产品的生产、生物多样性和野生动物保护、生态系统可持续能力、保持水土的能力、森林服务功能、更新的影响等)。

一些可持续经营模式将被提出,如森林的生态系统经营模式、新林业模式、接近自然的林业、生态林业等。

另外在具体经营技术上一些对环境产生负面影响的技术也将逐渐的被替代,如化肥、农药、除草剂等。

2)森林培育将更加集约化随着经济的发展木材等林产品的需求将不断增加,森林培育技术也将向集约化方向发展。

目前在发达的国家短轮伐期工业人工林培育技术已经基本建立,如桉树(轮伐期3-10年,年生长量可达60-90m3/hm2)等。

新的培育体系主要注重遗传控制(无性系造林)、立地控制、密度控制、地力维持等技术,在短期内可收获大量木材。

我国目前也在进行该方面的研究。

3)森林培育出现定向化趋势为了发挥森林的更大效益,在森林培育上将实行分类经营和定向培育。

《森林培育学》04—05_试题B卷及答案

《森林培育学》04—05_试题B卷及答案

一、基本概念(10分,每题2分)1 森林培育学2 种子休眠3 母树林4 森林更新5 森林立地二、多项选择题(20分,每题2分)1 按林种划分,防护林包括()等A 水源涵养林B 风景游憩林C 水土保持林D 固沙林2 按树配置方式划分,人工混交林类型主要包括()等A 行状混交B 针叶树种与针叶树种混交C块状混交 D 阔叶树种与阔叶树种混交3 适地适树的途径主要包括()等A 改树适地B 立地的选择和调控C 合理的抚育经营D选树适地4 种子催芽方法包括()等A层积催芽 B 浸水催芽C 化学催芽D打破休眠5 影响种子生理休眠的主要因素包括()等A 种皮机械障碍B 生理后熟C 抑制物质D 损失水分6 山地带状整地方法包括()等A 反坡梯田整地B 鱼鳞坑整地C 水平沟整地D高垄整地7 农林复合系统的垂直空间结构包括()等A 水陆交互结构B 平原多层结构C 丘陵和山地多层次结构D镶嵌斑块混交结构8 混交林中树种种间相互作用方式包括()等A 机械作用B 生物化学作用C 促进生长方式D 相互伴生方式9 提高森林生产力水平的主要途径包括()等A 林农间作B遗传改良C 立地的选择与调控D 调整林分结构10 按立地条件分类,我国次生林主要类型包括()等A 硬阔叶混交林B 灌木林C 干燥马尾松林D 潮湿肥沃的山杨林三、简答题(20分,每题4分)1 林地管理和林木管理各有哪些主要环节?2 检验种子生活力的主要方法有哪些?3 我国目前六大林业工程的名称是什么?4 我国目前有哪些主要的造林方式?5 标准化苗圃中培育大田裸根苗都有那些工作程序?四、论述题(30分,每题10分,任选3题)1 影响种子寿命的因素包括那些?2 与裸根苗相比,容器苗有何优缺点?3 生产中根据哪些原则确定人工林的密度?4 比较渐伐和择伐主伐更新的优缺点。

5 举例说明在抚育间伐中如何确定采伐木?五、应用题(20分,每题10分)1 人工林混交方式有哪些?举例说明在人工林营造中为什么大力推行混交林?2 举例分析如何进行人工林抚育效果评价。

森林培育学复习题

森林培育学复习题

《森林培育学》复习题一、名词解释1、分殖造林:又叫分生造林,是利用树木的部分营养器官(茎干、枝、根、地下茎等)直接栽植于造林地的造林方法。

2、造林密度:人工林的初始密度称为造林密度,是指单位面积造林地上栽植株数或播种点(穴)数。

3、改树适地:在地和树某些方面不太相适的情况下,通过选种、引种驯化、育种等手段改变树种的某些特性使之能够相适。

4、混交比例:树种在混交林中所占的比例.5、相对生长速率(RGR):是指单位时间内的增加量占原有数量的百分率。

6、用材林:是以生产木材,包括竹材,为主要目的的森林。

7、种植点配置:种植点在造林地上的分布形式。

8、造林整地:在造林之前,清除造林地上的植被、采伐剩余物或火烧剩余物,并以翻垦土壤为重要内容的一项生产技术措施。

9、人工林:人工起源的林分,相对于天然林而言。

10、混交林:由两种或两种以上树种组成,其中主要树种的株数或断面积或蓄积量占总株数或总断面积或总蓄积量的80%(含)以下的森林称为混交林。

11、植苗造林:是以苗木为造林材料进行栽植的造林方法,又称植树造林、栽植造林。

12、适地适树:是指造林树种的特性(主指生态学特性)和立地条件相适应,以充分发挥生产潜力,达到该立地条件在当前技术和经济条件下可能获得的高产水平13、立地条件:指某一立地上凡是与森林生长发育有关的自然环境因子的综合14、防护林:是以发挥森林的防风固沙、护农护牧、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等防护效益为主要目的的森林。

15、初植密度:即造林密度,造林时单位林地面积上的种植株数或丛数。

16、林种:就是森林的种类。

根据我国颁布的《森林法》的规定,森林按用其功能(经营目的和人工林所发挥的效益)可以分为防护林、用材林、经济林、薪炭林和特种用途林5 大类。

17、林分密度:是指单位面积林地上林木的数量。

18、丰年:通常指结实多的年份。

19、歉年:结实少甚至不结实的年份。

20、生理后熟:生理成熟在形态成熟之后的现象。

21、生理前熟:生理成熟在形态成熟之前的现象。

《森林培育学》05—06 试题B卷及答案

《森林培育学》05—06 试题B卷及答案

一、基本概念(10分,每题2分)1 森林立地类型2 发芽势3 种子休眠4 造林规划5 封山(沙)育林二、多项选择题(20分,每题2分)1 能源林树种选择要充分考虑()等A 生物量B 抗逆性C 萌蘖更新能力D 早实性2 按空间配置方式划分,人工混交林类型主要包括()等A 行状混交B 针叶树种与针叶树种混交C 块状混交D 阔叶树种与阔叶树种混交3 森林收获更新作业的类型主要包括()等A 生长抚育B 透光抚育C 皆伐D 择伐4 检验种子发芽能力的因子包括()等A 种子优良度B 发芽势C 平均发芽时间D 千粒重5 播种育苗中播种前准备工作主要包括()等A 作床B 种子消毒C 种子催芽D 化学除草6 山地块状整地方法包括()等A 高台整地B 鱼鳞坑整地C 水平沟整地D 穴状整地7 移植苗培育方法主要包括()等A 芽苗移植B 幼苗移植C 大树移植D 成苗移植8 人工造林方法主要包括()等A 飞机播种造林B植苗造林C 封山育林D 人工出近天然更新9 下列哪些属于农林复合经营中的林——农复合类型?()A 林农间作B林药间作C 农田林网D 草牧场防护林10 按立地条件分类,我国次生林主要类型包括()等A 硬阔叶混交林B 灌木林C 干燥马尾松林D 潮湿肥沃的山杨林三、简答题(20分,每题4分)1 立地因子有那些?2 主要有哪些途径提高森林生产力?3 苗木质量评价包括那些主要指标?4 造林地基地清理的主要方式和方法包括那些?5 为什么要进行人工修枝?四、论述题(36分,每题9分,任选4题)1 如何正确统筹树种选择的物理因素和生物学因素?2 林地化学除草的方法有哪些?3 种子湿藏与层积催芽有何区别与联系?4 什么条件的林分适宜于择伐主伐更新?5 举例说明如何确定人工林林分的密度。

6 影响种子寿命的因素包括那些?7 如何确定抚育采伐的开始期?8 哪些因素对插穗生根有影响?五、应用题(每题14分,任选1题)1 用实际例子说明,人工林混交方式按照树种类型分为哪些?在人工林营造中为什么大力推行混交林?2 结合实例说明天然次生林的特点以及如何对低效天然次生林进行改造?一、基本概念(10分,每题2分)1 森林立地类型:是地域上不相连,但立地条件基本相同、立地生产潜力水平基本一致的森林地段的组合。

森林培育试题

森林培育试题

绪论一、名词解释1、森林培育2、森林培育学二、思考题1、新世纪我国森林培育事业的基本任务。

2、分析我国造林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方法。

3、如何学好森林培育学。

第一章林木种子的生产和经营一、名词解释1、林木种子2、种源3、种源试验4、种子区5、种子亚区6、良种7、良种基地8、母树林9、种子园10、引种11、乡土树种12、外来树种13、杂交育种14、遗传测定15、林木结实间隔期16、种子安全含水量17、种子休眠18、湿藏法19、种批20、抽样21、千粒重22、采穗圃23、初次样品24、净度25、发芽率26、发芽势27、生活力28、含水量29、种实调制30、生理休眠31、绝对发芽率32、平均发芽时间33、种子生活率34、种子优良度35、种子休眠36、强迫休眠37、杂交育种38、花期调整39、种实40、种子年41、送检样品42、种子品质43、场圃发芽率44、种子鉴定45、种子调运区46、种子年47、结实周期性二、填空题1、( )、( )、( )是林木良种选育的三个传统途径,也是其他良种选育途径的工作基础。

2、栽培试验一般分为( )、( )、( )三个阶段。

3、种源试验方法有( )、( )、( )、( )。

4、优树的标准分为( )、( )。

5、优树选择方法有( )、( )、( )。

6、遗传测定包括( )、( )。

7、母树林的选择应考虑以下条件( )。

8、种子园的选择,应着重考虑下列条件( )。

9、一般实生树木从种子发芽到植株死亡为止,要经过( )、( )、()和( )几个性质不同的发育年龄。

10、净种的方法有()、( )、( )、( )。

11、实践证明,大多数林木种子贮藏的最佳温度为( )。

12、林木种子干燥的方法有( )和( )法。

13、种实调制工作的内容包括( )、( )、( )及( )。

调制往往因果实种类不同,可采用不同的调制方法,比如球果类可采用( )、()。

14、贮藏中的种子仍进行着( ),其实质是一种( ),是一种复杂的生物化学变化。

森林培育试题与答案

森林培育试题与答案

名词解释0 森林培育学; 是研究森林培育的理论和实践的学科,是林学的主要二级学科。

1、立地条件立地条件是影响森林形成与生长发育的各种自然环境因子的综合.包括气候、土壤、生物等因子。

2、自然整枝幼林郁闭后,处于树冠基部的枝条因光照不足逐渐枯落的现象。

3、适地适树立地条件与树种特性相互适应,充分发挥生产潜力的原则。

4、造林密度是指单位面积的造林地上栽植点和播种穴的数量.以单位公顷若干株表示。

5、自然稀疏森林随着年龄的增加,部分生长落后的林木死亡,导致林木株数减少的现象.6、种植点配置指种植点在造林地上的间距及其排列方法。

7、森林培育指从林木种子、苗木、造林到林木成林、成熟的整个培育过程,按既定培育目标,遵照自然规律所进行的综合培育活动.8、森林主伐对成熟林分或部分成熟林木进行的采伐.而后采取适宜的更新方式,是采伐迹地的已更新,森林资源得到可持续发展利用,生态环境能够维持和改善的一整套技术措施。

9、矮林以无性更新方式形成的轮伐期较短的用材木。

10、混交比例指树种在混交林中所占的比例大小。

11、立地类型生态学上相近的丘地进行组合成的单位.12、树种组成构成林分的树种成分及其比例。

14、乔林用种子生长起来的森林。

15、林缘效应在两个森林群落的交叉地带,在交错区内,林木的数目及其密度有增大的趋势的现象。

16、林木分化在森林生长发育过程中,同一树种邻近的相同年龄的植株在形态上和生活能力方面的差异,称为林木分化.17、中林在一块林地上,即以无性繁殖方法在下层培育小径材式薪炭树,又在上层培育大径乔木的经营方式。

18、平茬指苗木(包括乔木和灌木)在移植2—3年后,从根颈出全部裁剪截去上面的枝条,使之重新发出通直而粗壮的主干来。

19、森林更新森林主伐以后,为了保证木材的不断再生产和防护效能的继续发挥,在其迹地上借助于自然力或人力迅速地恢复森林的过程.20、合理密度在植物种群的不同时期单位面积上生产力最高的密度。

21、人工林指采伐迹地进行人工造林形成的森林,林冠下人工更新造林形成的森林以及低价值次生林人工改造形成的森林统称为人工林。

整理-1森林培育学

整理-1森林培育学

2008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福建省统一命题考试森林培育学试卷(课程代码2752)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在每小题刻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先分。

1.用四唑染色法测定种子生活力时,凡种胚有生活力者,将被染成【】A.白色B.绿色C.蓝色D.红色2.一般强度下层抚育法的采伐对象是【】A. 1级和2级木B. 2级和3级木C. 3级和4级木D. 4级和5级木3.在测定种子含水量时,种子样品烘干1-4h,通常是在烘箱的温度是【】A. 60℃-65℃B. 80℃-85℃C. 100℃-105℃D. 130℃-133℃4.种批是指【】A.树种相同B.种源相同C.播种品质一致D. A+B+C5.影响种子生命力的因子是多方面的,各种因子也是综合地起作用的。

实践表明,在各种因子中,起主要作用的因子是【】A.温度B.湿度C.通气条件D.生物因子6.裸根植苗造林一般不宜太深,其栽植深度应比原土印深【】A. 2—3 cmB. 3-10 cmC. 10-15 cmD. 15-20 cm7.在相同的立地条件下,同树种、同年龄的人工林,其林分的平均单株材积是随造林密度的增加而【】A.增加B.减少C.不变D.不一定8.人工整枝的强度大致分强度、中度和弱度三级,其中中度整枝强度要求保持冠高比为【】A. 1 / 4B. 1 / 3C. 1 / 2D. 2/39.在盐碱含量较高的苗圃地育苗。

一般采用的苗床是【】A.高床B.低床C.平床D.都可以10.幼林检查验收时,需列入宜林地重新造林小班的造林成活率不足【】A. 30%B. 40%C. 50%D. 60%11.苗圃主要包括生产用地和辅助用地两大部分,其中辅助用地的面积一般小于苗圃总面积的【】A. 10%-15%B. 15%-20%C. 20%-25%D. 25%-50%12.在一定的地区内划分立地条件类型,应依据多因子的综合,其中主要依据是【】A.植被因子和土壤因子B.地形因子和植被因子C.地形因子和土壤因子D.地形因子和水文因子13. 一般地说,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0-55〃C),种子呼吸强度是随着温度升高而【】精品文档A.增强B.降低C.不变D.不一定14 .树木种内变异的一般规律是 【】 A.分布区越大的树种,其遗传变异越大B.分布区越大的树种,其遗传变异越小C.分布区越小的树种,其遗传变异越大D.树种分布区与其遗传变异无关15 .在其他造林技术措施基本相同的情况下,造林密度与人工幼林郁闭度进程的关系 是【 】A.造林密度越大,林分郁闭越慢B.造林密度越大,林分郁闭越快C.造林密度越小,林分郁闭越快D.造林密度与林分郁闭快慢无关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 括号内。

森林培育学试题

森林培育学试题

森林培育学试题一、单项选择1、世界上第一部森林培育教材是由 A 编着的。

A. 德国B. 前苏联C. 日本D. 中国2、森林培育的 C 阶段是时间延续最长的阶段。

A. 前期规划阶段B. 更新营造阶段C. 抚育管理阶段D. 收获利用阶段3、树种的 C 特性是指树种对于环境条件的需求和适应能力。

A. 生物学B. 解剖学C. 生态学D. 林学4、判断和选择树种的基础依据是树种的 A 。

A. 自然分布B. 生态幅度C. 生理幅度D. 遗传特性5、营养繁殖最佳时期 A 。

A. 幼年期B. 青年期C. 壮年期D. 衰老期6、引种的最佳时期 B 。

A. 幼年期B. 青年期C. 壮年期D. 衰老期7、采种最佳时期 C 。

A. 幼年期B. 青年期C. 壮年期D. 衰老期8、根据国家有关优良母树的标准进行选择,林分郁闭度一般以C 为宜。

A. ~B. ~C. ~D. ~9、一般来说,种子贮藏适宜的条件组合是 D 。

A. 温度-5—0°C,相对湿度0-10%B. 温度5—10°C,相对湿度10-25%C. 温度-5—0°C,相对湿度10-25%D. 温度0—5°C,,相对湿度25-45%10、贮藏时,最适宜的种子含水量是 C 。

A. 平衡含水量B. 临界含水量C. 安全含水量D. 饱和含水量11、多数树种适宜发芽的温度是 B 。

A. 10—20°CB. 20—30°CC. 30—40°CD. 40—50°C二、填空1、按照《森林抚育采伐规程》,将抚育采伐分为:透光伐、疏伐和生长伐。

特殊林分还可采用卫生伐。

2、疏伐方法分为下层疏伐法、上层疏伐法、综合疏伐法、景观疏伐法和机械疏伐法五种。

3、抚育采伐就其性质不同,分为定性和定量。

4、现代对生态系统功能的认识一般归结为供给功能、支持功能、调节功能和文化功能四类功能。

5、现行的森林法把森林分为防护林、经济林、薪炭林、特种用途林和用材林五大林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5、种子呼吸作用越弱,生命力越短。

()16、在西藏林木种子调制多采用机械进行调制。

()17、苗木叶色黄绿而薄,茎杆矮小、细弱,下面老叶枯黄、脱落,枝梢生长停滞是缺P所致。

()18、种肥宜用化学肥料。

()19、根外追肥宜选在晴天进行。

()20、西藏造林地整地宜采用块状和穴状整地。

()21、分殖造林就是利用林木的营养器官进行造林的方法。

()22、有机肥料的肥效相比化学肥料而言它是速效的。

()四、单项选择题1、核桃宜用( )净种。

A、水选B、风选C、筛选D、粒选2、种批是指在( )。

A、同一树种B、相似的立地条件C、相同时间内采集且种实的处理和贮藏方法也相同D、以上A、B、C3、种子贮藏适宜条件的组合应是( )。

A、温度0-5℃,湿度25-65%B、温度-5-0℃,湿度0-10%C、温度-10-5℃,湿度10-25%D、温度5-10℃,湿度0-10%4、影响种子贮藏寿命的主要因素是( )。

A、种子成熟度B、种皮结构C、含水量D、内含物成分5、不能促进扦插生根的物质是( )。

A、硼酸、蔗糖B、吲哚乙酸吲哚丁酸C、二氧化锰氧化锰D、硫酸亚铁、硝酸银6、嫁接育苗,砧木一般用( )苗。

A、实生B、营养繁殖7、保证苗木移植质量最关键的技术是( )。

A、扶正苗木B、深浅适中C、根系舒展D、移后踩实8、出圃期间苗木失水速度最快的部位是( )。

A、根系B、茎干C、枝D、叶9、截制插穗时下切口位置应在( )。

A、侧芽上0.5cmB、侧芽处C、侧芽下0.5cmD、随意10、对深休眠种子催芽效果最好的是( )。

A、温汤浸种B、层积催芽C、低温层积催芽D、变温层积催芽11、下列林中属于特种用途林的是( )。

A、护路林B、护提林C、母树林D、水源涵养林12、混交林主要树种的比例一般要( )。

A、大于伴生树种B、小于伴生树种C、等于伴生树种D、不考虑比例13、在采伐迹地、火烧迹地采取人工栽培恢复森林的方法称( )。

A、人工更新B、人工造林14、植苗造林一般不宜太深,其栽植深度小苗应比原土印深多少厘米( )。

A、1-3B、3-10C、10-15D、15-2015、造林时针叶树苗保护的主要目的是( )。

A、减少萎蔫B、防止发热C、减少机械损伤D、减少失水和细根死亡16、适宜插干造林的树种是( )。

A、易生不定根的树种B、易萌芽的树种C、阔叶树种D、灌木树种17、荒山荒地的林地清理是指( )。

A、清除杂草B、清除灌木C、清除枝丫D、清除杂、灌木18、选择造林树种的原则是()。

A、经济学原则B、林学原则C、生物学原则D、经济学原则、林学原则、生态学原则19、营造混交林应选择在()。

A、气候环境条件好的地方B、气候与立地条件较好的地方C、立地条件好的地方D、气候环境条件差的地方20、林木种子的结实存在大小年现象,喜马拉雅落叶松一般是()。

A、1—2年,B、2—3年,C、3—5年,D、5—6年。

21、在西藏大部分地区,整地宜在()进行。

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

22、在西藏大部分地区,播种宜在()进行。

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

23、分殖造林是利用()。

A、利用种子造林,B、利用苗木造林,C、利用林木的营养器官造林。

24、节约灌溉一般是指()A、沟灌,B、喷灌和微灌,C滴灌,D畦灌。

五、简答题1、何谓种子生理成熟与形态成熟。

2、影响种子寿命的内在因素与外界环境因素有哪些。

3、营养繁殖的意义4、造林的基本技术措施有哪些?5、条播的技术要点是什么?6、林木种子深休眠的原因是什么?7、简述林木种子贮藏的目的和意义8、林木种子湿藏的条件是什么?9、简述裸根苗的造林技术?10、简述造林地的种类?11、简述密度对林分的作用?12、简述林分密度确定的原则?13、简述混交林的优点。

14、简述混交的类型。

15、林木生长按其调查因子一般可划分为几类。

16、简述影响森林生物产量大小的因素。

17、简述取决森林生物产量的大小的因素。

18、简述种子的贮藏的方法。

19、简述林木种子品质的检验指标。

20、简述裸根苗的缺点。

21、简述播种苗的年生长规律。

22、简述幼苗出土后的管理工作。

23、简述容器育苗的优点。

24、简述农林复合经营的特点。

25、简述农林复合经营的类型。

六、论述题1、什么叫嫩枝扦插?什么叫硬枝扦插?试述硬枝扦插育苗的操作方法和育苗技术。

2、试述纯林和混交林各自的优缺点。

3、试述西藏农田防护林树种选择的要求,并举例说出2—3个树种。

4、试述西藏固沙林树种选择的要求,并举例说出2—3个树种。

5、试述为什么说营造混交林可以有效有防止病虫害的发生。

6、试述整地的作用。

7、试述轮作的技术要点。

8、试述硬枝扦插的技术要点。

9、试述嫩枝扦插的技术要点。

10、试述造林地整地的作用。

11、试述植苗造林的技术要求。

12、试述分殖造林的技术要求。

13、试述造林规划设计的工作程序。

森林培育学试题标准答案一、名词解释:1、良种:是指遗传品质和播种品质都优良的种子。

2、适地适树:是指造林树种的特性(主指生态学特性)和立地条件相适应,以充分发挥生产潜力,达到该立地条件在当前技术和经济条件下可能获得的高产水平。

3、实生苗:以种子作为材料培育出来的苗木。

4、苗木:具有根系和苗干的树苗。

5、种源:是指取得种子或繁殖材料的地理来源或产地。

6、发芽率:在规定条件和时期内,正常发芽粒数占供测定种子总数的百分率。

7、千粒重:是指1000粒纯净种子在气干状态下的重量。

8、营养繁殖苗:是利用乔灌木树种的营养器官(根、茎、干、叶、芽等)培育的苗木。

9、种子的休眠:具有生命力的种子,由于种皮障碍、种皮尚未成熟或种子内含有抑制物质等原因,在适宜萌发条件下,也不能萌发的现象。

10、低温:是指温度在0-5℃。

11、生态学特性:指树种对于环境条件的需求和适应能力。

12、外来树种:从分布区以外引入的植物。

13、林学特性:指可以组成森林的密度和形成的结构,从而形成单位面积产量的性质。

14、林分密度:指单位面积林地上林木的数量。

15、混交林:由两种或两种以上树种所组成的林分。

16、林木生长:指林木由于原生质的增加而引起的重量和体积的不可逆增加,以及新器官的形成和分化。

17、林木生长的周期性:在自然条件下,林木和器官的生长速率随昼夜或季节发生有规律的变化,这种现象称~。

18、森林潜在生产力:在一定的气候条件下森林植物群落通过光合作用所能达到的最高生长力。

19、种子休眠:具有生命力的种子,由于种皮障碍、种胚尚未成熟或种子内含有抑制物质等原因,在适宜萌发条件下,也不能萌发的现象。

20、种子催芽:通过机械、物理和化学的方法,解除种子休眠,促进种子萌发的措施称~。

21、直播造林:把种子直接播种到造林地而培育的造林方法。

22、直苗造林:以苗木为造林材料进行栽植的方法。

23、利用树木的部分营养器官直接栽植于造林地的造林方法。

二、填空题:1、含水量2、条播、点播、撒播3、浸种催芽、层积催芽、药剂催芽4、硬枝扦插、嫩枝扦插5、前期规划阶段、更新营造阶段、抚育管理阶段、收获利用阶段6、闭果类、裂果类、肉质果类7、播种苗(实生苗)、营养繁殖苗、移植苗、容器苗8、固定苗圃、临时苗圃9、水平结构、垂直结构、年龄结构、组成结构10、用材林、防护林、经济林、薪炭林、特殊用途林11、成活、速生、丰产、优质、稳定12、用材林、经济林、防护林、薪炭林、特殊用途林13、纯林、混交林14、行状配置、群丛装配置15、物理环境因子、森林植被因子、人为因子。

16、防风固沙、护农护牧、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17、经验的方法、试验方法、调查方法、查阅图表方法。

18、星状混交、株间混交、行间混交、带状混交、块状混交、不规则混交19、林木生长量、树干生长量、枝条生长量。

20、总生长量、定期生长量、连年生长量。

21、幼年期,青年期,壮年期,老年期。

22、营养物质、代谢机能、激素水平、遗传性。

23、幼苗阶段、幼树阶段、幼龄阶段、中龄阶段、成熟林阶段、过熟林阶段。

24、种子园、母树林、采穗圃。

25、地面收集、树上采种、机械采种。

26、地形、土壤、水源、病虫害。

27、基肥、种肥、追肥。

28、无性繁殖、有性繁殖、组织培养。

29、植苗造林、直播造林、分殖造林。

30、撒播、条播、穴播、块播。

31、物种的万分结构,空间结构,时间结构32、透光伐、除伐、疏伐、生长伐33、择伐、皆伐、渐伐。

三、判断题1√ 2х 3х 4х 5х 6√ 7√ 8х 9х 10х 11√ 12х 13х 14√15х 16х 17х 18х 19х 20√ 21√ 22х四、单项选择题1、D2、D3、B4、C5、D6、A7、C8、A9、C 10、D11、A 12、A 13、A 14、A 15、D 16、A 17、D 18、D 19、B 20、C21、A 22、A 23、C 24、B五、简答题1、答:当种子内部储藏的营养物质积累到一定程度具有发芽能力时称为生理成熟;当种子具有发芽能力且果实种子显示出成熟特征时称形态成熟。

2、答:内在因素有:种皮结构、内含物质、种子含水量和种子成熟度。

外在因素:温度、湿度、氧气、空气的相对湿度、通气条件。

3、答:营养繁殖育苗具有遗传变异小,能够保持亲本优良的性状。

育苗技术简便易行,且苗木生长较快。

4、答:以适地适树为基础,良种壮苗,细致整地,认真种植,合理结构、抚育措施。

5、答:1)开沟直而匀;2)沟内播种要均匀;3)播种沟的方向以南北方向;4)覆土的厚度要适当,一般以种子短轴直径的3—5倍;5)覆土后适量镇压。

6、答:种皮致密、种子未成熟、种子内存在抑制物等原因造成的。

7、答:目的是要最大限度地延长种子的寿命。

方法有干藏和湿藏两种。

8、答:1)经常保持湿润,以防种子失水干燥;2)温度以0-5℃为宜;3)通气良好。

9、答:是“三埋两踩一提苗”。

10、答:荒山荒地,农耕地、四旁地及撂荒地,采伐迹地和火烧迹地,已局部更新的迹地、次生林地及林冠下造林地。

11、答:初始密度在郁闭成林过程中的作用,对林木生长的作用,对林分生物量的作用,对干材质量的作用,对根系生长及林分稳定性的作用。

12、答:是随经营目的、培育树种、立地条件、培育技术和培育时期等因素变化而变化。

13、答:可较充分地利用光能和地能,可较好地改善林地的立地条件,可较好地促进林木生长,可较好地发挥林地的生态和社会效益,可增加林木的抗逆性。

14、答:主要树种与主要树种的混交,主要树种与伴生树种的混交,主要树种与灌木树种的混交,主要树种、伴生树种和灌木树种的混交。

或针阔树种的混交,喜光与耐荫树种的混交,乔木与灌木树种的混交。

15、树高生长量、直径生长量、根系生长量、断面积生长量、形数生长量、材积生长量和重量生长量。

16、地下部分和地上部分的相关性,主茎和侧枝的相关性,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的相关性,极性和再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