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课时安排

合集下载

高中物理学习的课程设置和学时安排

高中物理学习的课程设置和学时安排

高中物理学习的课程设置和学时安排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掌握高中物理核心概念,如力学、电磁学、光学等基本理论知识;2. 了解物理发展与科学家贡献,理解物理学科的历史演变;3. 能够运用物理公式进行问题分析,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物理现象。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逻辑思维和创新能力;2. 培养学生进行物理实验操作、数据分析和处理的能力;3.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工具进行物理问题求解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和热爱,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2. 培养学生具备探究精神,敢于质疑和挑战,形成良好的科学态度;3.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意识,学会倾听、交流、分享,提高人际沟通能力。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高中物理示范课,注重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

学生特点:高中学生具备一定的物理基础和逻辑思维能力,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但学习主动性有待提高。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和课程性质,教师需采用生动形象、互动性强的教学方法,关注学生个体差异,提高教学质量。

直接输出内容。

二、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结合教材《高中物理》进行选择和组织。

主要包括以下章节:1. 力学部分:牛顿运动定律、动量与冲量、圆周运动、万有引力定律等;2. 电磁学部分:电场、磁场、电磁感应、电路等;3. 光学部分:光的传播、反射、折射、波动光学等;4. 热学部分:热力学第一定律、热传递、物态变化等;5. 现代物理部分:量子理论、相对论、原子核物理等。

教学大纲制定如下:第一学期:力学部分(1-4章);第二学期:电磁学部分(5-7章);第三学期:光学部分(8-9章);第四学期:热学部分(10-11章)及现代物理部分(12-13章)。

教学内容安排和进度:1. 每学期完成一个主题模块,按照教材章节顺序进行教学;2. 每章内容分为理论教学、实验操作和课后巩固三个阶段,保证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和系统性;3. 教师需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适当调整教学进度,确保学生充分掌握各章节内容。

国家课程标准高中课时安排

国家课程标准高中课时安排

国家课程标准高中课时安排
国家课程标准高中课时安排如下:
1.语文:每周14课时,必修教学时间8周。

2.数学:每周14课时,必修教学时间8周。

3.英语:每周14课时,必修教学时间8周。

4.物理:每周14课时,必修教学时间8周。

5.化学:每周14课时,必修教学时间8周。

6.生物:每周14课时,必修教学时间8周。

7.政治:每周14课时,必修教学时间8周。

8.历史:每周14课时,必修教学时间8周。

9.地理:每周14课时,必修教学时间8周。

10.体育与健康:每学年40周,每天1小时体育锻炼。

11.艺术(或音乐、美术):每学年40周,由学校根据实际情况安排。

12.技术(或通用技术、信息技术):必修内容教学为3学年,每周2课时。

选修内容学时要求因模块而异。

13.研究性学习:共8学分,包括研究性学习、党团活动、军训、社会考察等。

其中研究性学习6学分(完成2个课题研究或项目设计,以开展跨学科研究为主)。

14.劳动:共6学分,其中志愿服务2学分,在课外时间进行,三年不少于40小时;其余4学分内容与通用技术的选择性必修内容以及校本课程内容统筹。

另外,建议每课时时长为45分钟,每天7课时,学生以每周5天在校计算,每周共35课时。

不过请注意,由于新课程的内容、结构、设置等发生变化,各普通高中学校针对一些学科不同模块教学模式的不同,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

高中物理辅导课时安排及说明(拟定)

高中物理辅导课时安排及说明(拟定)

高中物理辅导课时安排及说明(拟定)课时安排说明:本次辅导课时安排根据13年高考考试大纲编写,所需课时仅指理论知识的讲解,不包括习题练习所需时间。

适用课程复习辅导。

物理1主题内容要求课时安排及说明运动的描述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Ⅰ1h 位移Ⅱ速度(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加速度Ⅱ1h匀变速直线运动匀变速直线运动及其公式、图像Ⅱ 1.5h 自由落体运动Ⅱ1h相互作用重力、弹力(弹性形变、弹性限度)和胡克定律Ⅰ 1.5h摩擦力(滑动摩擦、静摩擦、动摩擦因数)Ⅱ1h矢量和标量Ⅰ0.5 h力的合成与分解Ⅱ0.5h(只要求运用直角三角形知识进行计算)牛顿运动定律牛顿运动定律及其应用Ⅱ 2.5h(包括共点力的平衡)超重和失重Ⅰ0.5h必修1,共4章。

合计11课时.(仅包括理论知识点授课时间)物理2主题内容要求说明抛体运动与圆周运动运动的合成与分解Ⅱ0.5h抛体运动Ⅱ 1.5h 匀速圆周运动、角速度、线速度、向心加速度Ⅰ 1.5h 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Ⅱ 1.5h 知道研究一般曲线运动的方法Ⅰ离心现象Ⅰ万有引力定律万有引力定律及其应用Ⅱ1h第一宇宙速度Ⅰ0.5好(只要求知道其物理意义)第二宇宙速度和第三宇宙速度Ⅰ机械能功和功率Ⅱ1h重力做功和重力势能Ⅱ动能和动能定理Ⅱ1h弹性势能Ⅰ1h(不要求运用关系式212pE kx进行计算) 功能关系、机械能守恒定律及其应用Ⅱ 1.5h必修2,共3章。

合计11课时.(仅包括理论知识点授课时间)物理3-1主题内容要求说明静电场物质的电结构、电荷守恒Ⅰ0.5h 静电现象的解释(摩擦起电、静电感应)Ⅰ点电荷Ⅰ1h 库仑定律Ⅱ静电场Ⅰ电场强度、点电荷的电场、电场强度的叠加Ⅱ2h电场线Ⅰ1h 电势能、电势、等势面Ⅰ电势差Ⅱ匀强电场中电势差与电场强度的关系Ⅱ1h 常见的电容器Ⅰ2h 电容器的电压、电荷量和电容的关系Ⅰ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Ⅱ带电粒子在匀强电场中的运动Ⅱ1h 示波管Ⅰ0.5恒定电流导体中的电场与电流Ⅰ1h(包括关系式:qIt)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Ⅰ欧姆定律Ⅱ2h电阻定律Ⅱ电阻的串联、并联Ⅱ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Ⅱ电功率、焦耳定律Ⅱ1h磁场磁场、磁感应强度、磁感线Ⅰ1h通电直导线和通电线圈周围磁场的分布Ⅰ安培力、安培力的方向Ⅰ1h(安培力的计算只要求电流方向与磁感应强度垂直的情形) 匀强磁场中的安培力Ⅱ洛伦兹力、洛伦兹力的方向Ⅰ1h(洛伦兹力的计算只洛伦兹力的公式Ⅱ要求速度与磁感应强度垂直的情形)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的运动Ⅱ1h质谱仪和回旋加速器Ⅰ0.5h 选修3-1,共3章。

高中物理课时安排

高中物理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曲线运动 运动的合成与分解 第二课时:平抛运动 第三课时:圆周运动的规律 第四课时:圆周运动应用实例 第五课时:万有引力与天体运动/卫星与航天 第六课时:高考热点探究
第一课时:功和功率
机 第二课时:动能和动能定理 械 第三课时:机械能守恒定律 能 第四课时:功能关系、能量转化和守恒定律
第五课时:高考热点探究
用 第三课时:高考热点探究
力 第一课时:牛顿第一、三定律
与 运
第二课时:牛顿第二律 两类动力学问题
动 第三课时:高考热点探究
第一课时: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 力 学 第二课时: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量的关系
实 第三课时: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验
第三课时: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
万 有曲 引线 力运 定动 律
第一课时:测定金属的电阻率
2
电学实验
实 第二课时:描绘小电珠的伏安特性曲线 验 第三课时:测定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
2 2
第四课时:练习使用多用电表/传感器使用
2
电 第一课时:电磁感应现象 楞次定律
2
第九章
磁 感
第二课时: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自感 涡流
2
应 第三课时:高考热点探究
4
选修3-2
第十章
传 感 器
实 第一课时:探究动能定理 验 第二课时: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课时数
2 4 2 6 2 4 6 2 4 6 2 1 1 2 2 2 2 2 4 2 2 4 2 2 4 2 2
第一课时:电荷守恒 库伦定律
2
第二课时:电场的力的性质
2

第六章
电 第三课时:电场的能的性质
2

Hale Waihona Puke 第四课时:电容与电容器2

高中物理全套教案下

高中物理全套教案下

高中物理全套教案下课程名称:高中物理
课时安排:共计20节课,每节课45分钟
教学目标:
1. 了解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定律;
2. 掌握常见物理实验和测量方法;
3. 培养学生观察和思考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培养学生对物理理论的兴趣和热情。

第一节课:物理学的基本概念
教学内容:物理学的定义、研究内容、基本概念和简史教学方法:讲解+互动交流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物理学的起源和基本概念
教学难点: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
第二节课:运动学
教学内容:匀速直线运动、变速直线运动、斜抛运动等教学方法:讲解+示范演示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运动学的基本公式和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如何区分不同类型的运动
第三节课:动力学
教学内容:牛顿三定律、力的合成分解等
教学方法:案例分析+实验演示
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力的概念和作用
教学难点:如何应用牛顿三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第四节课:能量和功
教学内容:能量的转化、功的定义等
教学方法:讲解+实验验证
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能量和功的关系
教学难点:如何计算能量和功的大小
第五节课:静电学
教学内容:静电场、电荷、电场强度等
教学方法:实验演示+互动讨论
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静电现象和电场的基本概念
教学难点:如何计算不同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力
第六节课:电路基础
教学内容:电流、电阻、电压等
教学方法:讲解+实验演示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电路的基本知识和量测方法
教学难点:如何构建简单电路进行实验验证
......
以上仅为一部分教案范本,具体教学内容和进度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希望对您有所帮助,祝您教学顺利!。

高一物理(必修一)课程安排

高一物理(必修一)课程安排
高一物理(必修一)课程安排:
节数 1 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 课题 第一节 认识运动、 第二节 时间和位移 第三节 记录物体的运动信息、 第四节 物体运动的速度 第五节 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加速度 专题:参考系、速度、加速度、 第一章反馈检测 第一节 用图象描述直线运动 第二章 探究匀变速 直线运动规 律 8 第四节从自由落体到匀变速直线运动、 第五节匀变速直线运动与汽车行使安全 专题:图像问题、自由落体运动 第二章反馈检测 第一节探究形变与弹力的关系、重力 第二节 研究摩擦力 第三章 物体间的 相互作用 专题:重力、弹力、摩擦力 第三节 力的等效和替代 第四节 力的合成与分解 专题:力的合成与分解 第五节共点力的平衡条件、 第六节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专题:力的相互作用及二力平衡问题 第三章反馈检测 第一节 理想实验与牛顿第一定律 专题:牛顿第一定律 第二节影响加速度的因素、 22 第四章 力与运动 23 24 25 26 27 第三、四节牛顿第二定律、 第五节 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 专题:牛顿第二定律 第六节 超重和失重 第七节 牛顿第三定律、力学单位 专题:超重和失重问题、牛顿运动定律的综合应用 第四章反馈检测 超重和失重、超重和失重的解释、完全失重现象 牛顿第三定律、国际单位制中的力学单位、单位制的意义 加速度与力的关系、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a∝F,a∝1/m、公式: F=kma、 牛顿年第二定律的数学表达式: F=ma、 从受力确定运动情况、 从运动情况确定受力 理想实验的魅力、牛顿第一定律、惯性与质量 F 合=0、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牛顿第三定律 共点力、力的等效、力的等效和替代 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合力与分力的计算 形变、弹力、胡克定律公式:F=kx、重力 静摩擦力、滑动摩擦力 第二节 探究自由落体运动、 第三节 自由落体运动规律 v-t 图象、s-t 图象、s-v 图象 自由落体运动、自由落体加速度 vt=gt、h= 质点、参考系、时刻和时间间隔、路程和位移、矢量和标量 电磁打点计时器和电火花计时器、使用打点计时器 速度和速率、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 加速度、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的关系

高三物理全年课时规划

高三物理全年课时规划

高三秋季物理个性化学习计划表序号专题名称主要内容建议课时(单位:小时)较差一般较好一直线运动1.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与应用10-12 8-10 7-82.运动学图象、追击与相遇问题3.运动学实验4.受力分析及力的合成与分解5.牛顿三大运动定律6.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7.力学实验二曲线运动1.平抛运动6-8 4-6 2-42.匀速圆周运动3.万有引力与天体运动三能动能与机械能1-2 1-2 1-2四电磁场1.静电场14-16 12-14 10-122.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与综合问题3.电学实验4.磁场对电流及带电粒子的作用5.粒子在复合场中的运动6.电磁感应现象初步及交变电流7.电磁感应与电路、力学的综合五选考部分3-3/3-4/3-5 9-10 7-8 5-6高三寒假物理个性化学习计划表序号专题名称主要内容建议课时(单位:小时)较差一般较好一直线运动与动力学1.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及推论8-10 6-8 5-62.运动学图象、追及问题3.力的平衡4.牛顿运动定律的基本应用5.复杂动力学问题研究二曲线运动1.曲线运动3-4 2-3 1-2 2.万有引力三电磁感应1.动能定理与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应用8-10 7-8 5-62.动量、动量守恒定律3.能量与动量的综合高三春季物理个性化学习计划表序号专题名称主要内容建议课时(单位:小时)较差一般较好一牛顿运动定律1.力与平衡8-10 6-8 4-6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与应用3.平抛、圆周运动与万有引力4.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二复合场1.带电粒子在复合场中的运动8-10 6-8 4-6 2.电磁感应中的复杂问题三实验1.实验基础6-8 4-6 3-42.力学实验3.电学实验四选考部分3-3/3-4/3-5 6-8 4-6 3-4 五热点问题社会热点问题5-6 3-4 2-3 六高考模拟模拟试卷的评析5-6 3-4 2-3。

高中物理课时安排

高中物理课时安排
12课时
第十六章动量守恒定律
5课时
第十七章波粒二象性
3课时
第十八章原子结构
3课时
第十九章原子核
1课时
8课时
选修3-2
18课时
第四章电磁感应
8课时
第五章交变电流
8课时
第六章传感器
2课时
选修3-3
这本书一般不学
6课时
第七章分子动理论
第八章气体
第九章物态和物态变化
第十章热力学定律
选修3-4
12课时
第十一章机械振动
2课时
第十二章机械波
2课时
第十三章光
4课时
第十四章电滋波
3课时
第十五章相对论简介
1课时
选修3-5
高中物理章节课时分配:
书目
课时分解
课时总计
必修1
26课时
第一章运动的描述
2课时
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
6课时
第三章相互作用
8课时
第四章牛顿运动定律
10课时
必修二
22课时
第五章曲线运动
8课时
第六章万有8课时
选修3-1
26课时
第一章静电场
10课时
第二章恒定电流
8课时
第三章磁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物理教学(2+)年规划
高中阶段是人生中最重要的转折点,规划好高中阶段的学习对学生将来考大学,乃至工作有重要的影响。

在此对高中学习中较为困难的物理学科,结合其课程安排及教学特点对(2+)年的教学做了以下规划。

高一是基础,有两个模块,必修1和必修2。

主要包括应用于整个物理学习过程的运动学、受力、力和运动的关系、功和能量等基础知识,还包括一些基础的实验技能。

这两个模块的学习既要为高中物理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又要转变理科学习的思维模式。

只有突破了单一、识记为主思维习惯,建立起以理解为基础同时包含抽象、灵活、迁移等的思维能力,才能把以应用为主的物理学科学好。

备注:每月都有配合年级整体安排的月考。

为了将三年的课程安排在两年内讲完,为高三的综合复习预留时间,本学期在完成了必修2
以后要提前讲选修3—1的部分内容。

备注:每月都有配合年级整体安排的月考。

高二时关键,在高一打好基础以后,高二要进行相对较难的选修部分的学习,也是我们常讲的电学部分的学习。

这一部分包含有4个模块,3—1、3—2、3—3、3—4、3—5。

其中3—1、3—2、3—5在高考中是必考的内容,且占分值比例较大,3—3、3—4、在高考中属选择部分,要求考生任选其一即可(目前我校选的是3—3模块)。

这4个模块的内容在学习上都有一定的难度,对要求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综合运功用能力、迁移应用能力要求较高。

同时本学期要兼顾学业水平测试,要加强模拟训练。

备注:每月都有配合年级整体安排的月考。

备注:每月都有配合年级整体安排的月考。

高三要进入全面的综合复习,在复习基础知识的同时要做大量的练习,还要经常的考试,即每次的考试与练习都要有收获,都有认真的总结,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巩固基础,深化题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