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讲劳动生产率和比较优势

合集下载

第一讲 劳动生产率和比较优势 PPT

第一讲 劳动生产率和比较优势 PPT
第一讲 劳动生产率和比较优势
2020/10/11
国际微观经济学: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
古典贸易理论
绝对优势理论和比较优势理论
特定要素与收入分配 资源与贸易:要素禀赋理论(H-O模型) 标准贸易模型:国际贸易的传统分析框架 新国际贸易理论
Krugman垄断竞争模型
新新国际贸易理论(异质企业国际贸易理论)
2020/10/11
21
pX
Y
pY
X
Y
Y的供给曲线
2020/10/11
pX pY
X
X的供给曲线
22
无差异曲线
能为消费者带来相同效用满足的不同商品组合的连线
Y
UA=UB
A(10,40)
B(25,15)
无差异曲线的性质: •无数条无差异曲线 •离原点越远,效用水平越大 •不相交 •凸向原点 •负斜率
就是边际转换率= MRTxy 。
来自生产效率线,每一点上都实现
了生产过程的最优化。
dY
用Y表示的X的机会成本
dX
生产可能性曲线的斜率等于边际机会成本=dy/dx=MCx/MCy
16
边际转换率与商品相对价格相等证明
➢ 由于沿着转换曲线移动,生产要素的价格在X、Y两个部门 必定相等,商品X新增成本一定等于生产商品Y减少成本,
2020/10/11
K
边际技术K0
E
dK dL
F L
F K
XFX(KX,LX)
L
给定要素价格下的等成本线
L0
L
投入组合K:0 L0
等产量线
12
K
产品X的生产决策:给定要素
价格w和r,在既定产量水平
上,选取投入组合,实现成

劳动生产率和比较优势李嘉图模型(PDF 62页)

劳动生产率和比较优势李嘉图模型(PDF 62页)
6
重商主义的贸易观点
货币(金银)是财富的唯一形态,货币的多寡作为衡量一国 财富的标准。 国内贸易不会增加整个社会财富的总量,因为国内贸易是由 一部分人支付货币给另一部分人,一些人之所得就是另一些 人之所失 ; 国际贸易可以改变一国的财富总量。一国可以通过出口本国 产品从国外获取货币从而使国家变富,但同时也会由于进口 外国产品造成货币输出从而使国家丧失财富。 一国要使财富的绝对量增加,必须要在对外贸易中保持出口 大于进口。
10
重商主义的主要错误
金银是财富的惟一形态; 财富都是在流通领域中产生的; 国际贸易是一种“零和游戏”,一方得益 必定是另一方受损,出口者从贸易中获得 财富,而进口则减少财富。
11
斯密的绝对优势贸易理论
“裁缝不想自己制作鞋子,而向鞋匠购买…….如 果每一个私人家庭的行为是理性的,那么整个国家的 行为就很难是荒唐的。如果一个国家能以比我们低的 成本提供商品,那么我们最好用自己有优势的商品同 他们交换。 ”
7
重商主义的两个发展阶段
重商主义的发展可分两个阶段:从15 世纪到16世纪中叶为早期重商主义,16世 纪下半期到1
代表人物:斯塔福(William Stafford) 政策主张:强调绝对的贸易顺差,主张多卖少买 或不买,要保持每一笔交易和对每一个国家的贸 易都实现顺差。采取行政手段,控制商品进口, 禁止货币输出以积累货币财富。早期重商主义者 的这种思想被称为货币平衡论。
Adam Smith (17231790)
13
绝对优势的基本概念
所谓绝对优势(Absolute Advantage )是指,一国如果 在某种产品上具有比别国高的劳动生产率,该国在这一产 品上就具有绝对优势;相反,劳动生产率低的产品,就不 具有绝对优势,即具有绝对劣势。绝对优势可间接地由生 产成本来衡量:如果一国生产某种产品所需的单位劳动比 别国生产同样产品所需的单位劳动要少,该国就具有生产 这种产品的绝对优势,反之则具有劣势。

国贸原理 2、劳动生产率与比较优势

国贸原理 2、劳动生产率与比较优势

2、劳动生产率与比较优势2-1 从绝对利益论到比较利益论2-1-1 亚当斯密及其绝对利益论(1)生平:1723年亚当斯密出生在苏格兰法夫郡(County Fife)的寇克卡迪(Kirkcaldy)。

亚当斯密的父亲也叫Adam Smith,是律师、也是苏格兰的军法官和寇克卡迪的海关监督,在亚当斯密出生前几个月去世;母亲玛格丽特(Margaret)是法夫郡斯特拉森德利(Strathendry)大地主约翰.道格拉斯(John Douglas)的女儿,亚当斯密一生与母亲相依为命,终身未娶,是名符其实的一个人。

亚当斯密的个性古怪难懂,常想事情想得出神、丝毫不受外物干扰;有时也因此发生糗事,例如:亚当斯密担任海关专员时,有次因独自出神将自己公文上的签名不自觉写成前一个签名者的名字。

亚当斯密在陌生环境发表文章或演说时,刚开始会因害羞频频口吃,一旦熟悉后便恢复辩才无碍的气势,侃侃而谈;而且亚当斯密对喜爱的学问研究起来相当专注、热情,甚至废寝忘食。

1723~1740年间,亚当斯密在家乡苏格兰求学,在格拉斯哥大学(University of Glasgow)时期亚当斯密完成拉丁语、希腊语、数学和伦理学等课程;1740~1746年间,赴牛津大学(Colleges at Oxford)求学,但在牛津并未获得良好的教育,唯一收获是大量阅读许多格拉斯哥大学缺乏的书籍。

1751年后,亚当斯密在格拉斯哥大学不仅担任过逻辑学和道德哲学教授,还兼负责学校行政事务,一直到1764年离开为止;这时期中,亚当斯密于1759年出版的【道德情操论】获得学术界极高评价。

而后于1768年开始着手著述【国富论】,1773年时认为【国富论】已基本完成,但亚当斯密多花三年时间润饰此书,1776年3月【国富论】出版后引起大众广泛的讨论,影响所及除了英国本地,连欧洲大陆和美洲也为之疯狂,因此世人尊称亚当斯密为「现代经济学之父」和「自由企业的守护神」。

1778~1790年间亚当斯密与母亲和阿姨在爱丁堡定居,1787年被选为格拉斯哥大学荣誉校长,也被任命为苏格兰的海关和盐税专员。

克鲁格曼国经第十版课后习题03-04

克鲁格曼国经第十版课后习题03-04

最后一位工人的边际产量 20 19 18 17 16 15 14 13 12 11 10
问题
1 起初,本国雇佣了11名工人,而外国只雇佣了3名工人,分析劳动力从本国向 外国自由流动对两国就业、生产、实际工资和土地所有者收入的影响
2.起初,本国雇佣了11名工人,而外国只雇佣了3名工人,现假定外国的移民政 策只允许本国的2名工人进行移民,计算这2名工人的流动对产量和以下5个群 体收入的影响:
0
0.0
0.0
部门1
MPL P* MPL
(P=10)
部门2
MPL
P* MPL
(P=20) (P=13)
10
25.1
39.8
1.51 15.1 1.59 31.8 20.67
20
38.1
52.4
1.14 11.4 1.05 21
13.65
30
48.6
61.8
1.00 10.0 0.82 16.4 10.66
解答 2
P2xMPL2=2xMPL2 P1xMPL1=1xMPL1
• 由于产品1的劳动投入+产品2的 劳动投入=100,工资率为两部门 的边际收益相等处,从表和图可 以看出在产品1劳动投入为30, 和产品2在劳动投入为70时,两 部门边际收益均为10,所以工资 率为10,劳动配置:产品1为30, 产品2为70;两部门的产量:Q1 = 48.6,,Q2 = 86.7
问题
1. 说明本国资本供给的增加对于其生产可能性边界的影响 2. 在同一幅图上画出本国和外国的相对供给曲线 3. 如果两国国家开放贸易,会是什么模式?说明贸易对两个国家
三种要素的影响
解答 1
产品1生产函数 QF ‘=QF’(K, LF) QF =QF(K, LF)

劳动生产率和比较优势

劳动生产率和比较优势

劳动生产率和比较优势一、劳动生产率介绍劳动生产率是指单位时间内劳动者所创造产出的数量或价值。

它是衡量经济效率和生产能力的重要指标。

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是现代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

当劳动者的劳动生产率提高时,他们所创造的价值也随之增加。

这种提高可以通过技术进步、创新和改善工作条件等方式实现。

提高劳动生产率可以带来许多好处,包括提高经济增长率、减少资源浪费、增加实际工资和改善生活质量等。

二、比较优势的概念比较优势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生产某种商品或提供某种服务上相对于其他国家或地区更具有竞争优势的能力。

比较优势理论最早由经济学家大卫·李嘉图提出,并被广泛应用于国际贸易理论中。

在比较优势理论中,国家或地区应该专注于生产和出口自己的比较优势产品,而从其他国家或地区进口其他产品。

这样可以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提高经济效率,并使得各国在贸易中互利互惠。

三、劳动生产率和比较优势的关系劳动生产率和比较优势是相互关联且相互影响的。

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可以为一个国家或地区创造比较优势。

当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劳动生产率较高时,它在生产特定产品或提供特定服务方面可能具有较大的竞争优势。

这使得该国或地区能够在国际市场上以更低的成本出售其产品或服务,并获得更大的市场份额。

比较优势则可以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当一个国家或地区专注于生产和出口其比较优势产品时,它会集中资源和技术创新于该领域,从而提高劳动生产率。

这种集中资源和技术创新的过程可以促进劳动者技能的提升,提高生产效率,并进一步提高劳动生产率。

四、劳动生产率和比较优势的应用劳动生产率和比较优势的概念在实际经济中有广泛的应用。

以下是一些例子:1.贸易政策:国家可以通过贸易政策来促进比较优势产业的发展,以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

例如,减少关税和贸易壁垒可以帮助国内企业更好地利用其比较优势,获得更大的市场份额。

2.劳动力培训:通过培训和教育来提高劳动者的技能,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

劳动生产率和比较优势

劳动生产率和比较优势

多种产品的比较优势
表 2-5: 相对工资的确定
相对工资率, 相对工资率 w/w* RS 苹果 10 8 香蕉
4 3 2 0.75
鱼子酱 枣 烤饼 RD 相对劳动量, 相对劳动量 L/L*
引入运输成本 和非贸易产品
专业分工不是这样的极端,有三个原因:
– 生产中多种要素的存在. – 有时候国家要真对外来竞争保护民族产业 – 产品和服务的运费昂贵
– 如果每一个国家出口 他具有 比较优势(低机会成本) 的产品 ,那么所有国家都能从以这种原则进行的贸易 中获益.
什么决定 比较优势?
– 回答这个问题将会帮助我们理解国家之间的 不同 是如何决定贸易结构(一个国家出口哪种商品) 的.
单一要素的经济
假定我们处在一个经济体系(我们称之为
国内). 在这个经济体系中:
多种产品的世界市场范围说明了运输费 用导致了非贸易品的产生.
李嘉图模型的基本理论即国家倾向于出
口劳动生产率相对高的产品,已经被许 多研究所证实.

(2-1)
QC + 2QW = 120
单一要素的经济
图 2-1: 本国的生产可能性边界
本国葡萄 酒产量, 酒产量 QW (加仑) 加仑)
L/aLW
P
斜率的绝对值等于用葡萄酒衡量 的奶酪的机会成本
o
F L/aLC 本国奶酪 产量 , QC(磅)
单一要素的经济
相对价格和供给
– 每种产品所生产的特定数量是由价格决定的. – 产品X (奶酪)对产品Y (葡萄酒)的相对价格 是指多少Y (葡萄酒)能换一个单位的X (奶酪). – 相对价格的: 如果一听可乐的价格是0.5美元, 那么可乐的相对
– – – – – 劳动是唯一的生产要素. 只有两种产品能生产(葡萄酒和奶酪). 每个国家的劳动力供给是固定的. 每种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是固定的. 所有市场是完全竞争.

劳动生产率和比较优势 SS

劳动生产率和比较优势 SS

无差异曲线斜率—边际替代率(MRS)
➢ 无差异曲线上切线的斜率,表示一种商品 消费减少导致的边际效用下降被另一种商 品消费增加带来的边际效用所抵补而总效 用不变的两种商品数量的比率。
MRS=dy/dx ➢ 在保持效用相同和商品可以相互替代假设
,无差异曲线向下倾斜并且凸向原点,表 示商品的边际替代率递减。
需求因素
收入 偏好 文化、传统等
市场结构、政府行为及其它因素
8
2020/6/15
供给分析 基本假设:两种产品(X、Y) 两种要素(K、L) 市场结构 生产技术与规模收益特征 要素自由流动 充分就业 不存在外部性
X FX (K X ,LX )
Y FY (K Y ,LY )
K KX KY
L LX LY
2020/6/15
20
pX
Y
pY
X
Y
Y的供给曲线
2020/6/15
pX pY
X
X的供给曲线
21
无差异曲线
能为消费者带来相同效用满足的不同商品组合的连线
Y
UA=UB
A(10,40)
B(25,15)
无差异曲线的性质: •无数条无差异曲线 •离原点越远,效用水平越大 •不相交 •凸向原点 •负斜率
O
X
平和要素总量条件下的产品供给能力。
反映X和Y的最大可能供给量的组合。
在资源充分利用的条件下,要多生产一
个单位的X,必须放弃一定量的Y,这样
X
才能从中转移出必要的资源。转化关系
就是边际转换率= MRTxy 。
来自生产效率线,每一点上都实现
了生产过程的最优化。
dY
用Y表示的X的机会成本
dX

国际经济学第二章 劳动生产率和比较优势

国际经济学第二章   劳动生产率和比较优势

第二章劳动生产率和比较优势第一节绝对优势和比较优势一、绝对优势绝对优势学说是由亚当.斯密(Adam Smith)提出的。

他是古典经济学派的主要奠基人之一,也是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理论的创始人。

他在1776年所写的划时代的著作“国富论”(The Wealth of National)中阐述了一下观点:每个国家都有其适应于生产某些特定产品的绝对有利的生产条件,从而具有该产品生产上的绝对优势,因此各国应专门生产其享有绝对优势的产品,然后通过国际贸易彼此交换,这种交换对两国都是有利的。

亚当.斯密以英国和葡萄牙为例说明上述理论,假定两国都生产葡萄酒和毛呢两种产品,在分工的基础上进行交换,结果如下:由此可见,分工并通过贸易进行交换后,两国的两种产品的总产量有所增加,两国消费者对两种产品的消费量也有都所增加。

二、比较优势1.比较优势的主要观点1815年,英国修订“谷物法”,招致工业资产阶级的反对,比较优势的观点是基于有关废除的论战产生的,最早是由托伦斯在1815年出版的“论对外谷物贸易”一书中提出的,大卫.李嘉图(David Ricardo)在1817年出版的“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充分的阐述了这一学说。

李嘉图在亚当.斯密绝对优势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认为每个国家不一定要生产各种商品,而应集中力量生产那些利益较大或不利较小的商品,然后通过国际贸易,在资本和劳动力不变的情况下,生产总量将增加,如此形成的国际分工对贸易各国都有利。

李嘉图认为,在资本与劳动力在国际间不能自由流动的情况下,按照比较成本理论的原则进行国际分工,可使劳动配置更合理,可增加生产总额,对贸易各国均有利。

但其前提必须是完全的自由贸易。

他说:“在商业完全自由的制度下,这种个体得奖的追求很好地和整体于普遍地结合在一起。

由于鼓励勤勉奖励智巧并最有效地利用自然所赋予的各种特殊力,它使劳动得到最有效和最经济的分配;同时,由于增加生产总额,它使人们都得到好处,并以利害关系和互相交往的共同纽带把文明世界各民族结合成一个统一的社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6
重商主义
在资本主义的原始积累时期,土地已经不是 社会财富的根本代表,重商主义认为,金钱是 唯一的社会财富象征,除了开采金、银矿之外 ,只有国际贸易是一国增加财富的重要来源, 因为国内贸易只是现有财富在不同国人之间的 分配,一个国家为了发展生产,发展贸易,就 应该实行国家干预经济,鼓励贸易顺差的发生 。因此,重商主义认为,财富产生于流通领域 。
第一讲劳动生产率和比较优势
26
*
在一般均衡框架下,随着相对价格的变化, 消费者的真实收入也随之变化。
Y
X
27
*
Y 需求曲线
X
第一讲劳动生产率和比较优势
28
*
Y
X
第一讲劳动生产率和比较优势
29
一般均衡条件与均衡解
均衡条件:
1、生产达到均衡 MRT=Px/Py—边际转换率(机会成本)等于相对价
格 2、消费达到均衡 MRS = Px/Py——边际替代率等于相对价格 3、市场出清 Xc = Xp,Yc = Yp——两种商品的生产等于消费
第一讲劳动生产率和比较优势
重商主义
“就象守财奴一样,双手抱住他心爱的钱袋 ,用嫉妒和猜疑的目光打量着自己的邻居”
——恩格斯
第一讲劳动生产率和比较优势
重商主义
1)早期重商主义—“货币差额论”或重金主义。 其代表人物是英国的Stanford (2)晚期的重商主义——“贸易差额论 ” 代表人物Thomas.Mum 托马斯.孟 (1571-1641)
Y
X
来自生产效率线,每一点上都实现 了生产过程的最优化。
生产可能性边界:在给定的技术水
平和要素总量条件下的产品供给能力。 反映X和Y的最大可能供给量的组合。
在资源充分利用的条件下,要多生产一 个单位的X,必须放弃一定量的Y,这样 才能从中转移出必要的资源。转化关系
就是边际转换率= MRTxy 。
用Y表示的X的机会成本 生产可能性曲线的斜率等于边际机会成本=dy/dx=MCx/MCy
MV=PY
第一讲劳动生产率和比较优势
价格—货币—流转机制的简要概括
意大利(贸易顺差)对西班牙(贸易逆差)
出口>进口
出口<进口
第一步 货币净流入
货币净流出
第二步 货币供给增加 货币供给减少
第三步 价减少
出口减少
MRS=dy/dx 在保持效用相同和商品可以相互替代假设
,无差异曲线向下倾斜并且凸向原点,表 示商品的边际替代率递减。
无差异曲线的斜率实际上是两种商品的效 用比率,MRS=MUx/MUy MRS=dy/dx=MUx/MUy
Y
U0
U2
U3
C

O
X
第一讲劳动生产率和比较优势
预算线
表示在消费者收入和商品价格既定的 前提下,消费者所能购买到的两种商 品数量最大的组合方式的曲线。
利用关税和法令适当限 制制成品和奢侈品进口 。
限制原料出口,以保证 国内加工业的发展。
第一讲劳动生产率和比较优势
重商主义的经济政策
n 货币政策 n 奖出限入政策 n 保护关税政策 n 发展本国工业
第一讲劳动生产率和比较优势
讨论:现阶段是否还存在重商主义—
GEPHARDT修正案:新重商主义
美国的“超级301”条款(特殊301条款) 1987年,美国众议院通过贸易和国际经济政策的 改革法案,第一次将知识产权保护问题纳入到贸易 保护中。 1994年克林顿总统通过行政命令更新了有限期。 1999年克林顿总统再次更新了有限期。 布什总统也主张贸易保护。
第一讲劳动生产率和比较优势
封闭条件下,一国的一 般均衡图
在E点,两条曲线拥有共同的
切线,该切线斜率的绝对值等
Y
于X的相对价格P 。
Y1
E
生产可能性边界和社会无差异
曲线共同决定了一国均衡状态
UA 下的相对价格,生产和消费。
P
O
X1
X
第一讲劳动生产率和比较优势
开放条件下的一般均衡
1、 一般均衡条件: (1) 生产达到均衡
o 新新国际贸易理论(异质企业国际贸易理论)
n Melitz模型
o 国际要素流动 o 国际贸易政策
第一讲劳动生产率和比较优势
2
教材 • 克鲁格曼、奥伯斯法尔德,《国际经济学:理论与
政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参考书 • 甘道尔夫,《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上海财经大
学出版社。 • 甘道尔夫,《国际金融与开放经济的宏观经济学》
1、交换的利益
商品交换可以可以使消费不
Y
再受生产限制,交易均可
改善各自福利(图中U1到
U2)
P
2、专业化的利益
个体或国家之间通过专门
从事其效率相对最高生产 来获得额外利益.
(图中 U2到U3 )。
O
C F
E
U3
U2
U1 Q
PW X
第一讲劳动生产率和比较优势
*
o 绝对优势理论 o 比较优势理论
第一讲劳动生产率和比较优势
第一讲劳动生产率和比较优势
7
*
国际贸易纯理论
国际贸易 价格差异 基础 模式 影响
供给方因素(成本)
技术 要素禀赋 生产规模
需求因素
收入 偏好 文化、传统等
市场结构、政府行为及其它因素
8
*
o 供给分析 基本假设:两种产品(X、Y) 两种要素(K、L) 市场结构 生产技术与规模收益特征 要素自由流动 充分就业 不存在外部性
等产量线
第一讲劳动生产率和比较优势
11
K
K0
E
L0
*
产品X的生产决策:给定要素 价格w和r,在既定产量水平 上,选取投入组合,实现成 本的最小化。
MRTS x= PL x / PK x=w/r
L
12 第一讲劳动生产率和比较优势
*
LY KX
X0 X1
OY
Y0 F
Y1
E
D
KY
OX
LX
条件:给定两种要素的总量; 资源得到充分利用;行为良
MRT = Pwx / Pwy ——机会成本等于世界价格 (2) 消费达到均衡
MRS = Pwx / Pwy ——边际替代率等于世界价格 (3) 贸易平衡
Pwx (Xc – Xp) = Pwy ( Yp –Yc) ——进口支出等于其出口收入
Pwx Xp + PwyYp = Pwx Xc + Pwy Yc ——总支出等于总收入
好的生产函数表示给定的技术(规模收益不变);消费偏好
给定;完全竞争的市场。
13
生产效率线(生产契约线):两部门等产量线的切点组 合,这是生产部门的帕累托最优状态,资源在两部 门的配置达到了最优。
生产契约线处于对角线下方,表明在X和Y两种产品 中,X是劳动密集型产品,Y是资本密集型产品。
*
14
*
生产可能性曲线
第一讲劳动生产率和比较优势
早期重商主义 晚期重商主义
早期重商主义的对外 经济政策:直接管制
汇率和贵金属交易的
方法实现国内贵金属 的存量增加
禁止金银出口。 禁止出口商接收外国
非金银货币。
汇率由官方直接控制, 实行固定汇率制。
晚期重商主义的对外 经济政策:以贸易管
制政策为主要手段,
实现国内贵金属的存 量增加。
众多
第一讲劳动生产率和比较优势
早期古典学者对重商主义的两大挑战
1、 大卫.休谟的价格—货币—流转机制 十八世纪中后期,古典经济学家大卫·休谟,在<<论贸易平衡 >>一书中提出了国际收支自动调节原理。即古典经济学中的 价格—货币——流转机制。他指出在金本位制度下,贵金属的 流入会增加国内的货币供给量,抬高国内的物价水平。使得该 国出口商品竞争力下降,出口减少。相反进口商品的价格相对 低廉,进口增加,贵金属流向国外。
第一讲劳动生产率和比较优势
开放情况下,一国的一般均衡图
C Y
相对价格线与生产可 能性边界决定了生产 均衡点Q ,
D O
相对价格线与社会无
Q
差异曲线的切点 决定
了消费均衡点C.
PW
X 与封闭条件下相比,在
开放条件下生产均衡点
与消费均衡点不再重合

第一讲劳动生产率和比较优势
贸易利益
(一)贸易利益的衡量
第一讲劳动生产率和比 较优势
2020/12/5
第一讲劳动生产率和比较优势
*
国际微观经济学: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
o 古典贸易理论
n 绝对优势理论和比较优势理论
o 特定要素与收入分配 o 资源与贸易:要素禀赋理论(H-O模型) o 标准贸易模型:国际贸易的传统分析框架 o 新国际贸易理论
n Krugman垄断竞争模型
资本量; 资本的平均生产率(X/K)取决于单位资本上附着 的劳动量; 2、资本和劳动的边际生产率取决于投入的相对比率, 而不是投入的绝对量。 3、欧拉定理。在完全竞争的条件下,厂商使用要素的 原则是:要素的边际产品价值等于要素价格 。
*
20
第一讲劳动生产率和比较优势
*
Y
X
Y
Y的供给曲线
X
X的供给曲线
第一讲劳动生产率和比较优势
15
边际转换率与商品相对价格相等证明
➢ 由于沿着转换曲线移动,生产要素的价格在X、Y两个部门 必定相等,商品X新增成本一定等于生产商品Y减少成本,
即dCx= dCy.
➢ 两种商品的边际成本定义为: MCx=dCx/dX, MCy=dCy/dY 推出: MCx/MCy=-dY/dX
➢ 完全竞争条件下,商品价格等于它的边际成本。 MCx=Px, MCy=Py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