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开采学》实验指导书

合集下载

采矿工程毕业实习指导书5篇

采矿工程毕业实习指导书5篇

采矿工程毕业实习指导书5篇第一篇:采矿工程毕业实习指导书《采矿工程专业》毕业实习指导书适用专业:采矿工程学时数6周学分数6一、实习的性质、目的和任务1.实习性质本次实习是学生在校学完全部课程之后,第八学期进行的。

这次实习是学生以现场为课堂,进行理论与实践结合,为毕业设计及今后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是提高学生专业素质及政治思想必要的教学环节。

2.实习目的和任务⑴继续学习工人阶级的优秀品质,培养为煤炭事业献终身的事业心和主人翁思想,育出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始终坚持群众的观点,劳动的观点和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⑵理论联系实际,对煤矿生产建立全面系统的概念,巩固、扩大及加深理论知识,特别是开采方法、井巷工程及矿井通风等专业课,以达到理论联系实际的目的,为即将进入社会作准备。

(3)要求学生参加掘进与回采工艺的劳动,使他们在实践中学习专业技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学习工艺方法、增强他们的工程观点,产生劳动组织及生产技术管理观念。

(4)了解企业的现代化管理知识,并初步培养学生应用理论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初步了解及学习现代生产管理与技术管理的方法。

(5)收集毕业设计(包括专题)有关资料(即按毕业设计大纲及专题提纲要求进行收集),与现场工程技术人员探讨合理的设计方案。

二、实习的主要内容和要求(一)实习的主要内容实习以矿井开拓方式,采区巷道布置及回采工艺为主,具体有:1.煤矿生产系统实习:熟悉煤矿从井下工作面到地面的整个生产系统,包括提升、运输、供电、供水、通风、排水等子系统的组成、设施和设备,分析评价其各子系统的合理性,对其存在的问题进行解剖,并提出改进措施。

实习方式为听取报告、座谈、参观及资料收集。

2.了解矿井运输、提升、排水、供电等系统的合理性并收集有关设备的型号、性能及技术数据,收集并确定生产经营费用中有关参数如运输费用、维护费用及经济部分的各项指标等。

3.回采工艺实习:根据具体矿井地质条件及管理水平掌握确定采矿工艺的方法、劳动组织、生产管理,并进行技术经济效益分析。

采矿工程专业认识实习指导书

采矿工程专业认识实习指导书

采矿工程专业认识实习指导书实习周数:2周学分数:2一、实习性质采矿工程专业认识实习是采矿工程专业学生入校后旳第一次煤矿现场实习,按排在煤矿地质学课程讲授后进行。

二、实习目旳本次实习旳目旳是使本专业方向旳学生初步理解煤矿生产过程,并为后来有关旳专业课程旳学习打下实践基础。

三、实习规定采矿工程专业认识实习规定如下:1.理解煤矿企业一般旳生产过程,包括矿井开拓、采煤措施、矿井通风系统、井巷掘进及支护和矿井安全技术等。

2.通过实习和专题调查,使学生能更多地学到初步旳实际生产中旳科学知识和组织管理知识,培养和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处理问题旳能力。

3.通过搜集和整顿资料,以及编写实习汇报,培养学生看采矿工程有关图纸,查阅技术资料、编写技术汇报及独立工作旳能力。

4.为提高实习效果,实习前师生应做充足旳准备,包括讲解《采矿概论》有关内容,观看采矿模型等。

实习中学生应准时参与实习期间安排旳一切教学活动,虚心向现场工人、技术人员学习请教。

实习期间每个学生下井次数应不少于3次,实习结束后,学生应及时交出实习汇报和实习小结。

实习汇报中应包括旳插图有:实习矿井交通位置图,简化旳矿井开拓平面图,简化旳采区或带区巷道布置图,简化旳工作面布置层面图。

5.遵守实习矿井旳规章制度,听从指导教师旳安排,保证整个实习期间旳生活、学习、井下参观、地面参观安全。

执行保密制度,生产用图纸、技术文献、实习笔记、日志及有关资料及数据不得丢失和泄密。

四、实习内容实习内容包括:矿井地面生产系统、地下生产系统及其重要设备;采煤措施、采区或带区巷道布置、井巷掘进技术。

1、矿井生产系统及其重要设备部分理解矿井开拓方式,包括井田范围及尺寸,井型及矿井服务年限确实定根据;井硐型式、数目、位置及用途;开采水平划分根据、大巷位置及数目。

理解井下运送系统及其重要设备,包括运煤系统和辅助运送系统设备旳类型、技术特性及存在旳问题。

理解矿井通风系统及通风方式,重要通风设备类型及技术特性;理解矿井有关安全技术措施。

煤矿开采学实验指导书

煤矿开采学实验指导书

煤矿开采学实验教学大纲课程名称:煤矿开采学适用专业:采矿工程实验开课时间:第六学期课程属性:专业课课程性质:非独立设课学时学分:总学时72学时,其中,实验课教学8学时一、实验的地位、作用和目的采矿学研究的对象是一个随时间空间变化的动态系统,由于采矿系统的复杂性及动态性,因此,实验是认识采矿学基本原理和规律的一种重要手段。

采矿模型实验课是采矿专业学生在学习采矿学课程时必不可少的重要教学环节。

对巩固同学课堂所学理论知识,帮助同学建立矿井空间概念,进行工程素质基本训练等起着重要作用。

通过实验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所学理论的理解,建立矿井开拓开采系统以及各生产环节之间的时—空关系;为课程设计、毕业设计打下良好基础,进而增强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实验内容简介与基本要求:实验内容包括:采煤工艺、缓倾斜煤层采区巷道布置、近水平和急倾斜煤层采区巷道布置、井田开拓及井底车场四个部分,涉及模型46组,在上实验课时,可根据教学需要选用。

每次采矿实验课后附有一定量的四种类型的作业题,根据题的难易程度,每种类型为两道题,其中一道为较容易作的题,第二道难度稍高,在使用习题时,学生可以根据学习程度选作。

通过实验课教学应达到的基本要求是:1、结合课堂教学内容,掌握单一煤层、煤层群走向长壁采煤法及采区巷道布置,回采工艺的各种类型,掌握近水平煤层盘区巷道联合布置方式、急倾斜煤层的采煤方法类型及采煤方法的空间概念。

2、弄清各种巷道的作用及其相互间的联系和交岔关系;弄清各种井底车场的布置方式、调车方式及各种调室设置,建立矿井开拓的空间概念,3、了解矿井的水力充填采煤法、水力采煤、煤的地下气化等,结合课堂教学内容,弄清各种采煤方法的特点,采煤系统、采煤工艺等。

4、全面了解矿井生产系统、生产环节以及它们之间相互关系(时间和空间),建立矿井的总体和系统概念。

三、实验方式与注意事项实验方式为分组进行,每组不超过15人,实验时实验教师首先对照采矿模型讲解实验内容及重点难点,然后由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分析研究模型。

煤矿开采实验指导书

煤矿开采实验指导书

实验指导书(矿业系)矿业工程系2010-11实验1 矿井通风系统工作原理及全矿井反风演示一、实验目的1、通过矿井通风系统模型运行的动态演示,认识通风系统的构成,功能和原理,了解各部分的工作方式。

2、通过模型操作,了解全矿井反风的工作原理、操作和过程。

二、实验内容通过矿井通风综合模拟实验装置演示矿井通风系统工作原理及全矿井反风方法。

三、仪器设备通风参数综合试验台四、所需耗材无。

五、实验原理、方法和手段1、矿井通风系统工作原理演示通风系统主要由主要通风机、通风巷道和通风设施构成,主要通风提供系统通风的动力;通风巷道构成井下风流流动的通道,并承担相应的采掘工作任务;通风设施完成对井下风流进行调节控制的作用,实现风流的按需分配。

2、全矿井反风演示全矿井反风是为了防治矿井主要进风区域火灾扩大而采取的必要通风控制措施。

《煤矿安全规程》规定,矿井通风系统必须具有全矿井反风的功能,且反风风量不小于正常通风量的40%。

矿井反风主要有两种方法,一是风机反转反风,即通过调整风机叶片的角度或将电机反转使得风流由扩散器反向流入矿井,实现矿井反风;第二种方式是不改变通风机的运转方式,通过事先修建好的反风巷道和快速调节装置,使风流通过反风道流入井下,从而改变井下风流的方向。

六、实验步骤1、矿井通风系统工作原理演示讲解模型通风系统的构成和各部分的功能;调节装置的作用;2、全矿井反风演示讲解通风系统反风装置的构成、反风操作及效果观察;七、实验结果处理无八、实验注意事项本实验为演示实验,教师和实验室人员进行操作,学生以观察和记录为主。

实验应按操作说明进行,未经许可,学生不得改变模型上的装置和仪器。

九、预习与思考题1、通风系统由哪些部分构成,各部分的主要功能是什么?2、如何改变系统中工作面的风量和风向?3、矿井为何要进行全矿井反风?要求达到的反风风量是多少?4、进行全矿井反风的方法有哪些?为何矿井反风风量会少于正常状况下的通风风量?十、实验报告要求1、根据实验模型,绘制通风系统示意图,标志系统内风流流动的路线;对系统的构成、各部分的功能和风流调节的方法进行阐述;2、根据实验模型绘制通风系统反风装置的示意图,并说明正常通风状况下和反风时期风流流动的路线,以及反风操作的具体内容。

煤矿开采学课程设计说明书

煤矿开采学课程设计说明书

《煤矿开采学》课程设计说明书班级:姓名:学号:指导老师:完成时间:目录序论 (3)第一章.带区巷道布置 (5)第一节.带区储量与服务年限 (5)第二节.带区内的再划分 (6)第三节.确定带区内准备巷道布置及生产系统 (8)第四节.带区中部甩车场线路设计 (9)第二章.采煤工艺设计 (10)第一节.采煤工艺方式的确定 (10)第二节.工作面合理长度的确定 (15)第三节.采煤工作面循环作业图表的编制 (16)序论一、设计目的1.通过课程设计,使学生进一步消化和理解《煤矿开采学》所讲授的基本理论知识,对现代化矿井的采煤方法、准备方式等的内涵有一个基本了解。

2.通过课程设计,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对编写采矿技术檔,包括编写设计说明书及绘制设计图纸进行初步锻炼。

3.为毕业设计中编写毕业设计说明书及绘制毕业设计图纸打基础。

二、设计题目1、设计题目的一般条件采区位置上部标高-450m,下部标高-600m,采(带)区走向平均长度2287.5m,倾斜平均长度为1353.6m,倾角平均为7°。

采区内共有两层煤,区内地质构造简单,为单斜构造,无断层和褶曲,无火成岩侵入。

采区内无大的含水层和地下水,开采条件较好。

运输方式为大巷采用3吨底卸式,10吨级线电机车牵引,井底车场为折返式,矿井通风方式为中央并列式。

运输大巷和回风大巷均布置在煤层地板岩石中,标高自定,采取生产能力为90万吨/年。

2、煤层特征本采区内赋存的C1煤层和C2煤层,煤层均为薄煤层。

煤层埋藏稳定,构造简单,煤质中硬。

煤层爆炸指数为34-70%。

煤层瓦斯相对涌出量为低于5立方米/吨日,瓦斯含量小,采(带)区所属矿井属于低瓦斯矿井。

三、课程设计内容1、一个采区(盘区)或带区巷道布置设计;2、一个采煤工作面的采煤工艺设计及编制循环图表;3、采区中部车场线路设计第一章带区巷道布置第一节带区储量与服务年限1、设计生产能力90万t/年。

2、带区工业储量、设计可采储计算(1)带区工业储量Zg=H×L×(m1+m2)×γ (公式1-1) 式中: Zg---- 带区工业储量,万t;H---- 带区倾斜长度,1353m;L---- 带区走向长度,2287 m;γ---- 煤的容重,1.35t/m3;m1---- C2煤层煤的厚度,为3米;m2----C1煤层煤的厚度,为3米;Zg1=1353×2287×3×1.35=1253.19万tZg2=1353×2287×3×1.35=1253.19万tZg=1353×2287×(3+3)×1.35=2506.38万t(2)、设计可采储量ZK=(Zg-P)×C (公式1-2)式中:ZK---- 设计可采储量, 万t;Zg---- 工业储量,万t;P---- 永久煤柱损失量,万t;C---- 带区采出率,厚煤层取75%,中厚煤层取80%,薄煤层85%,这里C 1=0.75, C2= 0.80。

煤矿开采实验室—实验指导书

煤矿开采实验室—实验指导书

煤矿开采实验室—实验指导书实验1 倾斜分层采煤法、煤层群巷道布置课时:2个学时服务课程:煤矿开采学一、实验目的介绍倾斜分层采煤法、煤层群巷道布置的特点,借助模型使学生对倾斜分层采煤法、煤层群巷道布置有更为直观的认识,从而能独立完成类似煤层巷道的设计。

二、原理说明倾斜分层采煤法巷道布置和煤层群巷道布置是类似的,只不过倾斜采煤法是在采区内布置运输上山和轨道上山,将厚煤层分层通过运输上山和轨道上山系统来实现开采;煤层群一般是在最下层煤(岩石)中布置运输上山和轨道上山,将上部煤层通过最下面布置的运输上山和轨道上山来实现开采。

三、实验设备倾斜分层采煤法、煤层群巷道布置模型。

四、实验内容1)讲解模型中巷道布置的特点;2)讲解模型中系统的通风、运煤、运料线路;3)启动模型,演示通风、运煤、运料线路。

五、实验注意项本实验主要是讲解和演示的结合,教师和实验室人员负责答疑和进行操作,学生以观察、询问为主。

实验应按操作说明进行,未经许可学生不得操作试验模型上的装置和仪器。

开启和关闭模型应按下列顺序进行:1)启动模型系统控制台;2)打开通风模型控制台电源;3)关闭通风模型控制台电源;4)打开运煤模型控制台电源;5)关闭运煤模型控制台电源;6)打开运料模型控制台电源;7)关闭运料模型控制台电源;8)关闭模型系统控制台。

六、思考题1)倾斜分层采煤法、煤层群巷道布置与单一煤层开采巷道布置有何区别?2)倾斜分层采煤法巷道布置和煤层群巷道布置主要适用于哪些煤层?3)区段分层平巷与集中平巷的联系方式种类,说明其应用条件?七、实验报告根据实验模型,徒手绘制倾斜分层采煤法、煤层群巷道布置平面图和剖面图,并对各个巷道名称加以标注。

实验2 近水平煤层开采课时:1个学时服务课程:煤矿开采学一、实验目的介绍近水平煤层开采的特点,借助模型使学生对近水平煤层开采巷道布置有更为直观的认识,掌握近水平开采的特点,从而能独立完成类似煤层开采方案的设计。

《采矿学》实验指导书

《采矿学》实验指导书

内蒙古工业大学矿业学院采矿工程专业《采矿学》实验指导书指导老师:***2016年6月目录01学生实验守则 (I)02前言 (I)03实验项目及学时分配表..............................................................I I 实验一不同采煤方法巷道布置教学实验. (1)1.1 实验目的及要求 (1)1.2 实验设备 (1)1.3 实验内容 (1)1.4 作业与思考 (1)实验二综采工作面及顶板管理安全演示实验 (2)1.1 实验目的及要求 (2)1.2 实验设备 (2)1.3 实验内容 (3)1.4 作业与思考 (4)实验三普采工作面生产系统及安全演示实验 (5)1.1 实验目的及要求 (5)1.2 实验设备 (5)1.3 实验内容 (5)1.4 作业与思考 (6)实验四炮采工作面生产系统及安全演示实验 (7)1.1 实验目的及要求 (7)1.2 实验设备 (7)1.3 实验内容 (7)1.4 作业与思考 (8)实验五综掘机操作虚拟系统(含综掘机实体操作模型) (9)1.1 实验目的及要求 (9)1.2 实验设备 (9)1.3 实验内容 (9)1.4 作业与思考 (12)实验六采煤机操作模拟系统(含采煤机实体操作模型) (13)1.1 实验目的及要求 (13)1.2 实验设备 (13)1.3 实验内容 (13)1.4 作业与思考 (15)实验七立井罐笼与斜井串车提升模拟实操试实验 (16)1.1实验目的及要求 (16)1.2 实验设备 (16)1.3 实验内容 (16)1.4 作业与思考 (18)实验八煤矿开拓系统与生产系统试验 (19)1.1实验目的及要求 (19)1.2 实验设备 (19)1.3 实验内容 (19)1.4 作业与思考 (19)实验九煤矿防突作业人员实操实验 (20)1.1 实验目的及要求 (20)1.2 实验设备 (20)1.3 实验内容 (20)1.4 作业与思考 (21)01 学生实验守则一、每次实验前必须做好复习和预习。

煤矿开采学课程设计指导书-安全工程专业

煤矿开采学课程设计指导书-安全工程专业

《矿井开采》课程设计设计指导书河南理工大学安全科学与工程学院2013年1月说明一、本设计为采区设计,本大纲参照一般实际采区设计,说明书编制章节的顺序,结合教学要求进行编制,仅供本次课程设计作为内容提要和说明书章节编制顺序参考用。

二、当煤层倾角为近水平时,“采区”名称可称为“盘区”或“带区”(倾斜长壁法)。

前言一、目的1、初步应用《矿井开采》课程所学的知识,通过课程设计加深对《矿井开采》课程的理解。

2、培养安全工程专业学生的动手能力,对编写采矿技术文件,包括编写设计说明书及绘制设计图纸进行初步锻炼。

3、为毕业设计中编写毕业设计说明书及绘制毕业设计图纸打基础。

二、设计题目老师给你们的题目。

三、设计内容第一章采区地质特征第一节采区概况采区位置、境界、开采范围,与邻近采区关系,与地面关系、采区内煤系产状,可采层厚度等。

第二节地质情况及可采煤层情况采区地质构造、开采煤层特征(厚度、倾角、煤质、夹石、层间距、顶底板岩石特征等)、瓦斯、煤尘、煤的自燃性,井上下及采区水文地质条件,上部及浅部开采情况等。

第三节采区储量说明:本节可以采用列表的形式采区储量计算表注:这里所列表格为参考格式,设计说明书内正式表格应按此表格式以一页篇幅绘列。

第二章采区生产能力及服务年限第一节采区生产能力的确定采区生产能力根据地质条件、煤层生产能力、机械化程度和采区工作面接替关系等因素确定,当用综采时,一般为80~120万t/a;高档时,一般为50~90万t/a ;普机时(包括高档)一般为40~75万t/a ;炮采时,一般为10~50万t/a 。

第二节 采区服务年限()年采区生产能力采区回采率采区工业储量⨯=T 为了保证采区均衡生产,采取服务年限应在3~5年以上比较合理。

第三章 采区巷道布置第一节 采区巷道布置方案的选择一、采区上(下)山的位置、数目和用途,采区联合形式;二、区段平巷的布置方式(有无煤柱护巷、数目、位置、是否设集中巷及集中位置等);三、煤层间、厚煤层分层间的联系方式;四、采区上、中、下部车场型式选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指导书
《煤矿开采学》实验指导书主编:采矿工程教研室
六盘水师范学院
200 年月
目录
实验一采掘工艺----------------- 3页码实验二缓倾斜煤层采区巷道布置---------------- 4页码实验三近水平和急倾斜煤层采区巷道布置---------------- 5页码实验四井田开拓及井底车场---------------- 6页码
实验一采掘工艺
一、实验目的
1.根据煤层的赋存条件和回采工作面技术装备,了解普通机械化采煤、综合机械化采煤工艺和煤巷掘进的相关工艺等,建立采区巷道系统的空间概念。

二、实验内容
1.综采、普采工艺在回采工作面内进行的破煤、装煤、运煤、支护和处理采空区等工序的操作顺序和相互配合的过程。

2.煤巷掘进的相关工艺。

三、实验仪器、设备
1.现代化矿井演示模型
2.综掘采煤工艺仿真模型
四、实验步骤
1.实验教师对照采矿模型讲解实验内容及重点难点。

2.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分析研究模型。

五、实验报告要求
1.学生照采矿模型绘制或根据实验指导书的要求设计矿井、采区及一种采煤工艺布置图,并做简要文字说明。

六、实验注意事项
1.在实验过程中,教师讲解演示,避免学生动手损坏模型,学生实验过程中教师应提出有关问题让同学解答。

七、思考题
(1)绘图说明单体支架工作面的支架布置形式。

(2)试述综采工作面的设备,并绘出设备布置图。

实验二缓倾斜煤层采区巷道布置
一、实验目的
1.根据采区主要巷道的特点、服务范围、开采煤层层数的不同,掌握上山采区和下山采区、单翼采区和双翼采区、单一煤层采区和联合布置采区等不同类型,建立采区巷道系统的空间概念。

二、实验内容
1.单一煤层走向长壁采煤法和煤层群联合布置采区的巷道布置。

2. 采区巷道布置的各种方式,
三、实验仪器、设备
1.现代化矿井演示模型
2.共用上山的联合采区巷道布置
3. 厚煤层(分层开采)采区巷道布置
4. 倾斜分层长壁工作面巷道布置
四、实验步骤
1.实验教师对照采矿模型讲解实验内容及重点难点。

2.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分析研究模型。

五、实验报告要求
1.学生照采矿模型绘制或根据实验指导书的要求设计矿井、采区及一种采煤工艺布置图,并做简要文字说明。

六、实验注意事项
1.在实验过程中,教师讲解演示,避免学生动手损坏模型,学生实验过程中教师应提出有关问题让同学解答。

七、思考题
根据单一煤层走向长壁工作面采区巷道布置模型绘出采区平面图和剖面图。

要求:
(1)图形与模型按1:5的比例绘制;
(2)在平面图和剖面图上分别标出所有巷道的名称;
(3)在平面图上标出运输系统和通风系统及所有通风构筑物。

实验三近水平和急倾斜煤层采区巷道布置
一、实验目的
1.掌握近水平煤层采区的巷道布置和采煤方法。

2. 掌握急倾斜煤层采区的巷道布置和采煤方法。

二、实验内容
1.采区巷道布置中近水平煤层巷道布置和回采工艺。

2.急倾斜煤层的各种巷道布置方法和回采工艺。

三、实验仪器、设备
1.单一薄及中厚煤层倾斜长壁式巷道布置
2.煤层群倾斜长壁工作面巷道布置
3. 近水平煤层联合上山盘区模型
4. 急倾斜单一煤层采区巷道布置
5. 倒台阶采煤法区巷道布置
6. 伪倾斜柔性掩护支架采煤法巷道布置
四、实验步骤
1.实验教师对照采矿模型讲解实验内容及重点难点。

2.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分析研究模型。

五、实验报告要求
1.学生照采矿模型绘制或根据实验指导书的要求设计矿井、采区及一种采煤工艺布置图,并做简要文字说明。

六、实验注意事项
1.在实验过程中,教师讲解演示,避免学生动手损坏模型,学生实验过程中教师应提出有关问题让同学解答。

七、思考题
(1)参考教材中有关附图,将以上模型与课本附图相比较。

复习采区巷道布置的类型和各种回采工艺过程,并寻找模型与附图的差异,简要写出本次实验的体会。

(2)根据近水平薄及中厚单一煤层倾斜长壁工作面巷道布置模型绘出平面图和剖面图(按1:5绘制),并在平面图中标出巷道名称及各生产系统。

实验四井田开拓及井底车场
一、实验目的
结合课堂教学内容,初步掌握各种典型的开拓系统和开拓程序。

弄清各种巷道的作用及其相互间的联系和交岔关系;弄清各种井底车场的布置方式、调车方式及各种硐室的设置,建立矿井开拓的空间概念,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实验内容
1.立井的开拓系统和开拓程序,各种巷道的作用及其相互间的联系和交岔关系。

2.环形井底车场的布置方式、调车方式及各种硐室的设置。

三、实验仪器、设备
1.现代化矿井演示模型
2.立井多水平采区式划分开拓模型
3. 环型井底车场模型
四、实验步骤
1.实验教师对照采矿模型讲解实验内容及重点难点。

2.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分析研究模型。

五、实验报告要求
1.学生照采矿模型绘制或根据实验指导书的要求设计矿井、采区及一种采煤工艺布置图,并做简要文字说明。

六、实验注意事项
1.在实验过程中,教师讲解演示,避免学生动手损坏模型,学生实验过程中教师应提出有关问题让同学解答。

七、思考题
(1)结合课堂教学,参考教材中有关附图,对照以上模型,复习开拓方式开拓系统,谈谈对《煤矿开采学实验》实验的体会并提出意见和建议。

(2)根据现代化矿井演示模型中的井筒、井底车场、左翼采区绘出该矿井的开拓平面图和剖面图。

(按1:20绘制),并在开拓平面图中标出巷道名称及生产系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