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中物理电学专题复习解析(含答案)[1]

人教版初中物理电学专题复习解析(含答案)[1]
人教版初中物理电学专题复习解析(含答案)[1]

电荷及检验、带电与导电(常考单选或填空,题目简单,注意区分带电与导电的不同,重要度1)

如图甲所示,验电器A带负电,B不带电.用带有绝缘手

柄的金属棒把验电器A、B两金属球连接起来的瞬间(如图

乙所示),金属棒中()

A.电流方向由A到B B.电流方向由B到A

C.有电流但方向无法确定D.始终无电流

有A、B、C、D四个轻质小球,已知C与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排斥,A与C相吸引,A与D相排斥,B 与D相吸引,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A球带负电,D球带负电,B球一定带正电

B.A球带负电,D球带正电,B球一定带负电

C.A球带负电,D球带负电,B球可能带正电,也可能不带电

D.A球带正电,D球带正电,B球可能带正电,也可能不带电

小军在加油站看到一醒目的标语:“严禁用塑料桶装汽油”,简述此规定的缘由:。

打扫房间时,小明用干绸布擦穿衣镜时发现擦过的镜面很容易沾上细小绒毛,这是因为镜面因_________而带了电,带电体有_________的性质,所以绒毛被吸到镜子上.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摩擦起电就是创造了电荷

*

B.金属导体中自由电子定向移动的方向与电流方向相同

C.规定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为电流的方向

D.与任何物体摩擦后的玻璃一定带正电

电流的产生与电路的构成(此知识点极少单独出题,一般会融入到电学的其他知识中考查,重要度2)特别提示要熟练掌握通路、断路、短路、短接四个概念。

如图所示的电路,当S闭合时灯___________亮。

人们规定定向移动的方向为电流的方向,金属导体中的电流是__________定向移动形成的。在金属导体中,若10s内通过横截面的电荷量为20C,则导体中的电流为_________A。

如图的电路中,当开关S1、S2断开,S3、S4闭合时,灯发光,它们的连接

方式是联;当开关S1闭合,S2、S3、S4断开时,灯发光,它们的连接方式

是联;当开关S2、S3、S4闭合,S1断开时,灯发光,它们的连接方式是联;

当同时闭合开关S1、S3时,灯发光,会出现现象.

:

串并联电路(此知识点是电学的重要基础,必须完全掌握各自特点,会用电流法,等效图法分析出电路构造,中考一般不涉及混连,一般也会融入其他电学知识考查,极少单独出题。重要度3)

如图所示的电路中,若闭合S后则电路里将会发生;要想使两灯泡

并联,只需将导线e由B接线柱拆下改接到接线柱上即可,要使

两灯泡串联,在原图基础上最简单的改接方法是.

如图所示,开关S1、S2、S3均处于断开状态;若要使灯L和电铃串联,

应闭合开关;若要使灯L和电铃并联,应闭合开关;

若所有开关都闭合,电路(通路/断路/短路).

某种电脑键盘清洁器有两个开关,开关S1只控制照明用的小灯泡L,开关S2只控制吸尘用的电动机M.在图中所示的四个电路图中,符合上述要求的是()

A.)

B.

C.D.

某同学观察他家里的电动自行车后发现:不管捏紧左边还是右边的车闸,车尾的一盏刹车指示灯均会亮起,而拨动扶手旁向左或向右的转向开关时,车尾只有对应一侧的转向指示灯会亮起,下列指示灯

的示意图合理的是()

如图中四个灯泡的连接方式是()

A.四灯串联

B.四灯并联

C.L2、L3、L4并联,再与L1串联

D.L1、L2、L3并联,再与L4串联

电流表以及串并联电路的电流规律(必考知识点,各种题型均会涉及,注意记清电流表的使用规则).

如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只闭合S1时,L2发光、L1不发光,A2测L2电流

B.只闭合S2时,L1发光、L2不发光,A1测L1电流

C.闭合S1、S2时,L1、L2并联,A2测L2电流

D.闭合S1、S2时,L1、L2串联,A1、A2示数相等

小强同学在探究串联电路电流规律的实验中,按如图连接好了电

路,闭合开关S后,两灯均不发光。为检测出电路故障,他做了

以下操作:将电压表接到b、c两点,观察电压表、电流表均无示

数;将电压表接到a、b两点,观察电压表有明显示数,而电流

表示数几乎为零。则电路故障可能是

A.灯L2断路

B.灯L2短路

C.电流表烧坏了

"

D.灯L1断路

在用电流表测电流的实验中:

(1)连接电路时,开关应,电流表应先用量程试触;

(2)若某同学连接的电路如图甲所示,则电流表测的是灯的电流.合上开关后,如果电流表的示数如图乙所示,则通过该灯的电流是 mA;

(3)只需改动一根导线就可测得总电流,请在图中用“×”号指出需改动的导线,并在原图中画出正确的电路连线;

(4)若合上开关后,灯均亮,电流表指针不发生偏转,那么原因可能是.

A.电流表内部开路

B.开关处接触不良

C.电流表被短路

D.电源供电不足.

如图所示电路,电流表A1读数为,电流表A2读数为,通过灯泡L3的电流为,

(1)通过L1和L2的电流分别是多大?

(2)电流表A3的读数是多少

图所示电路中,电源电压保持不变,K1由断开到闭合,电流表表示数()

A.变大B.变小C.不变D.无法确定

:

如图所示电路中,A、B间的电压保持不变,电阻R1、R2为定值电阻。断开开关

S,甲、乙均为电流表时,甲、乙两表的示数之比为3:4。若闭合开关S,甲、

乙均为电压表,则甲、乙两表的示数之比是()

A.4:3 B.3:4 C.3:7 D.4:7

电压以及串并联电路电压规律(必考知识点,记住在分析电路时,电流表可看做导线,电压表可看做断路,记住相应公式,特别要注意电压表的使用方法和规则,能看懂电压表在不同情况下的示数变化,重要度3)

在图所示的电路中,若把电流表和电压表位置对换,则()

A.灯不亮,电流表无示数,但电压表有示数

B.电灯亮,电压表示数为零

C.电压表示数为电源电压,电流表和电源要损坏

D.以上说法都不对

如图所示电路正确的是()

A.B.!

C.

D.

在图中,关于a、b的说法正确的是()

A.a为电流表,b为电压表B.a为电压表,b为电流表

C.a、b都为电流表D.a、b均为电压表

图甲所示电路,当闭合开关后,两个电压表指针偏转均为上图乙所示,则电灯L1和L2两端的电压分别为()

A.

B.9V

C.1. 8V

D.9V

在探究“串联电路电压的规律”实验中:

(1)要用电压表测灯L2两端的电压.连接电路如图甲所示.图中只有一根导线连错了,请你在连错的导线上划“×”,并用笔画线表示导线将电路连接正确.

(2)改正电路后,闭合开关.如图乙所示,电压表的示数为______V,若电源电压为3V,则灯L1两端的电压是______V.

影响电阻的因素与变阻器(此知识点是欧姆定律的过度章节,注意看电路图时,仔细注意滑动变阻器左右移动对电路的影响,分清真滑变和假滑变,牢记电阻是固有属性,与电压电流无关。记住电阻大小的实验,重要度2)

把甲、乙两段电阻线接在相同的电压下,甲线中的电流大于乙线中的电流,忽略温度的影响,

下列判断中错误的是()

A.当它们材料、粗细都相同时,甲线长乙线短

B.当它们材料、长度都相同时,甲线粗乙线细

C.当它们长度、粗细都相同时,两线的材料一定不同

D.甲、乙两电阻线的材料、长短、粗细不可能完全相同

A、B是同种材料制成的电阻,它们的长度相等,A的横截面积是B的两倍,将它们串联在电路中,则通过A、B的电流I A、I B间的关系正确的是()

B、

C、A.I A=I B B.I A<I B C.I A>I B D.无法比较

电压是使电路中形成的原因。电阻是表示导体对电流的作用的,其它条件一定时,电阻越大,电流越。

电位器是变阻器的一种,小菲同学买了一个电位器,如图所示.小菲想把它与灯泡串联起来,利用它改变灯泡的亮度;请仔细观察,现想使滑动触头顺时针转动时灯泡变亮,以下接线方法正确的是()

A.A、B 两个接线柱分别接入电路

B.B、C两个接线柱分别接入电路

C.A 、C两个接线柱分别接入电路

D.以上连接方法都正确

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用滑动变阻器调节灯的亮度,若要求滑片P向左端滑动时

灯逐渐变暗,则下列接法正确的是()

A.M接C,N接B B.M接A,N接B

C.M接C,N接D D.M接A,N接D

欧姆定律的实验(最重要的电学实验,着重复习欧姆定律第一节,注意两个实验的异同,滑动变阻器各自的作用,实验的步骤目的都必须搞清楚,重要度3)

甲、乙两小组探究“电流与电压和电阻的关系”,老师提供的实验器材有:电源(电压恒为),

电流表、电压表各一个,开关一个,四个定值电阻(5Ω、10Ω、15Ω、20Ω),两只滑动

变阻器(规格分别为“20Ω2A”、“50Ω1A”),导线若干.

(1)甲小组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

①请你根据图甲的电路图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图乙中的实物电路连接完整.

②他们将5Ω的电阻接入电路,闭合开关前,要将滑动变阻器滑片移至最(选填“左”或

“右”)端;电路中滑动变阻器起到的作用.

③他们进行实验得到的数据如表,由此可得到的实验结论是:.

电压U/V

'

电流I/A

④你认为本次实验中多次测量的目的是.

(2)乙小组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

①将5Ω的电阻接入电路,检查无误后闭合开关,移动滑片,使电压表的示数为,并记下相

应的电流值.再用10Ω的电阻替代5Ω的电阻后,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的电阻阻值应(选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使电压表示数保持保持不变.

②若要使所给的4各定值电阻分别接入电路中都能正常进行实验,应选择滑动变阻器的规格

是,理由是:.

在做“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的实验中,轩轩连接了如图所示的电路,他先在电路的a、

b间接入10Ω的电阻,移动变阻器的滑片,读出电压表与电流表的示数,记录数据

后,改用15Ω的电阻替换10Ω电阻,闭合开关,接下来他的实验操作应该是()

\

A.观察电压表,向右移动滑片,读取电流数据

B.观察电流表,向右移动滑片,读取电压数据

C.观察电压表,向左移动滑片,读取电流数据

D.观察电流表,向左移动滑片,读取电压数据

在“探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电压的关系”实验中,得到I-U图像如下图所示,则正确的是

欧姆定律计算以及其在串并联电路中的规律(计算题必考知识点,基本公式很简单,但题目往往存在诸多变形,需要细心观察,善用串并联电路的规律,掌握好此部分知识点可有效保证70分以上)

由欧姆定律I=导出R=,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加在导体两端的电压越大,则导体的电阻越大

B.电压一定时,电阻与电流成反比

C.导体的电阻在电流减小到零时,电阻也为零

D.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属性,大小只与本身的四个因素有关

有两个阻值不同的定值电阻R1、R2,它们的电流随电压变化的I—U图线如图三所示.如果

R1、R2串联后的总电阻为R串,并联后的总电阻为R并,则关于R串、R并的I—U图线所在的

区域,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R串在Ⅱ区域,R并在Ⅲ区域

B.R串在Ⅲ区域,R并在Ⅰ区域

C.R串在Ⅰ区域,R并在Ⅱ区域

D.R串在Ⅰ区域,R并在Ⅲ区域

如图所示是酒精浓度检测仪及其原理图,它实际上是由一节干电池(电压不变)、一个气敏

电阻R2(相当于阻值随酒精气体浓度变化的变阻器,酒精浓度越大阻值越小)与定值电阻

R1及一个电压表组成.驾驶员呼出的酒精气体浓度越大,则()

A.气敏电阻R2的阻值越大,电压表的示数越大

B.通过电阻R2的电流越小,电压表的示数越大

C.通过电阻R1的电流越大,电阻R2两端电压越小

D.气敏电阻R2的阻值越大,通过电阻R1的电流越大

如图所示,电源电压不变,开关S1闭合后,灯泡L发光,电压表有示数;再闭合开关S2后,

出现的情况是:()

A.灯泡L的亮度不变B.电压表的示数变小

C.电路的总电阻不变D.电路的总功率变大

.

如图,电压U保持不变,在甲、乙两处分别接入电压表,闭合开关S,

测得U甲∶U乙=1∶3;断开开关,拆去电压表,并在甲、乙两处分别

接入电流表,此时I甲∶I乙是()

A.4∶3B.1∶3C.1∶1D.3∶1

|

为锻炼身体,小明利用所学物理知识设计了一个电子拉力计,图甲是原理图。硬质弹簧右端和金属滑片P固定在一起(弹簧的电阻不计,P与R1间的摩擦不计)。定值电阻R0=5Ω,是一根长为5cm的均匀电阻丝,阻值R ab=25Ω,电源电压U=3V,电流表的量程为O~, 当不拉拉环时,金属滑片P刚好处于a端。已知该弹簧伸长的长度ΔL与所受拉力F间的关系如图乙所示。

(1)小明在电路中连入电阻R O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 _。

(2)小明将电流表的表盘改为拉力计的表盘,当不拉拉环时, 拉力计表盘上的零刻度应标在电流表表盘的___________A刻度处。

(3)通过计算说明, 当电流表的示数为时,拉力应为多少N

如图所示电路中定值电阻R1=5Ω,R2为滑动变阻器,电源电压保持不变.

当滑片在a端时,电流表示数为,滑片在b端时电压表示数为2V.

求:

(1)电源电压;

(2)滑动变阻器R2的最大阻值.

!

一只小灯泡上标有“6V 3W”,与滑动变阻器串联连入电路,电源电压为18V并保持不变,电路如图所示,电流表选择量程为0~,电压表选择量程为0~15V,不考虑温度对灯泡电阻值的影响.

(1)灯泡电阻是多少?

(2)灯泡正常工作时电路的总功率是多少?

(3)在保证器材安全的情况下,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的最小阻值是多少

测电阻实验(比较重要的实验题考点,基本的伏安法必须熟练掌握,在此基础上要学会应对没有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特殊情况,灵活性比较大,重要度2)

在电学的探究实验中:

(1)月月小组在探究“电流和电压的关系”时选用如图所示电路进行探究。小组同学测得如下表的实验数据:

灯泡两端电压

/V

灯泡中的电流

/A

小组同学分析表中的实验数据得出的结论是:通过导体中的电流随导体两端的电压增加而增大。请你评价月月小组的探究过程,存在的问题是什么如何解决问题。

(2)玲玲小组想利用上面小组的实验器材测量一个额定电压为U L的小灯泡的额定功率,但发现电流表已坏不能用,老师又给了他们一个已知电阻R0,请你帮他们设计测量的电路图,并写出简要的实验步骤及灯泡额定功率的表达式。

.

如图所示的四个电路中,

R0为已知阻值的定值电阻,可以测出未知电阻R x的电路是()

A.(

B.C.D.

见解析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