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及其主要产品化学组成和物理性能
石油及油品的物理性质概述

n
t m
xiti
i1
中平均沸点tme(℃):
t tm tcu
me
2
P28换算
三、密度和相对密度 (一)石油及产品的密度与相对密度
定义:该油品在单位体积内的质量, 单位为g/cm3或kg/m3 。
油品的体积随温度的升高而膨胀,其密度也 随之变小,提及密度时应标明温度。
标准密度:我国规定油品在20℃时的密度为其标
表征油品的粘温性质的指标有两种: 粘度指数(简称VI)
H油:人为规定粘温性质良好的宾夕法尼亚 原油所有窄馏分的粘度指数均为100。 L油:人为规定粘温性质差的德克萨斯海湾 沿岸原油所有窄馏分的粘度指数均为0。
当VI为0~100时: VI L U 100
LH
当VI≥100时:VI 10N 1 100
0.00715
N lgH lgU lgY
式中:U—试样在40℃时的运动粘度 Y—试样在100℃时的运动粘度 H—与Y相同的H标准油在40℃时的运动粘度 L—与Y相同的L标准油在40℃时的运动粘度
粘度指数VI越大,表明油品的粘温性质越好。
粘度比 50℃时的运动粘度与100℃时的运动粘度的 比值。对于粘度水平相当的油品 ,粘度比 越小,表示该油品的粘温性质越好。
0.80
0.75
烷烃
0.70
0.65
6
7
8
9
10
The number of carbon atoms
图3-1 各族烃类的相对密度
比较各种烃类的相对密度: 碳数相同而结构不同的烃类,
➢芳香烃>环烷烃>烷烃。 同族烃类,随着碳数的增加:
➢正构烷烃的相对密度增加 ➢正烷基环己烷的相对密度增加 ➢正烷基苯的相对密度减小
炼油工艺基础知识

第一章石油及其产品的化学组成和物理性质原油是从地下开采出来的、未通过加工的石油。
原油经炼制加工后得到各种燃料油、润滑油、蜡、沥青、石油焦等石油产品。
了解石油及其产品的化学组成和物理性质,关于原油加工、产品使用以及石油的综合利用等有重要意义。
第一节石油的化学组成一、石油的外观性质石油通常是一种流动或半流动状的粘稠液体。
世界各地所产的石油在外观性质上有不同程度的差别。
从颜色看,大部分石油是黑色,也有暗绿或暗褐色,少数显赤褐、浅黄色,甚至无色。
相对密度一般都小于1,绝大多数石油的相对密度在0.80~0.98之间,但也有各别的高达1.02和低到0.71。
我国主要油田的原油相对密度都在0.85以上。
不同石油的流动性差别也很大,有的石油其50℃运动粘度为1.46毫米2/秒,有的却高达20000毫米2/秒。
许多石油都有程度不同的臭味,这是因为含有硫化物的缘故。
石油外观性质的差异反映了其化学组成的不同。
二、石油的元素组成石油主要由碳〔C〕和氢〔H〕两种元素组成,其中碳含量为83~87%,氢含量为11~14%,两者合计为95~99%,由碳和氢两种元素组成的碳氢化合物称为烃,在石油炼制过程中它们是加工和利用的主要对象。
此外,石油中还含有硫(S)、氮(N)、氧(O)。
这些非碳氢元素含量一般为1~4%。
但也有各别例外,如国外某原油含硫高达5.5%,某原油含氮量为1.4~2.2%。
虽然石油中非碳氢元素的含量很少,但是它们对石油的性质、石油加工过程以及产品的使用性能有很大的影响。
石油中除含有碳、氢、硫、氮、氧五种元素外,还有微量的金属元素和其它非金属元素,如钒、镍、铁、铜、砷、氯、磷、硅等,它们的含量非常少,常以百万分之几计(ppm)。
以上各种元素并非以单质出现,而是互相以不同形式结合成烃类和非烃类化合物存在于石油中。
所以,石油的组成是极为复杂的。
三、石油的烃类组成石油主要是由各种不同的烃类组成的。
石油中究竟有多少种烃,至今尚无法说明。
石油及油品的物理化学性质

石油及油品的性质直接影响到产品的质量和性能,如发动机润滑油的粘度、闪 点等。
产品应用
不同性质的石油和油品适用于不同的产品和应用领域,如航空煤油、柴油等。
石油及油品性质对环境的影响
环境污染
石油及油品的泄露和排放会对环境造成 污染,影响生态平衡。
VS
环境保护
了解石油及油品的性质有助于采取有效的 环境保护措施,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酸碱值
润滑油的酸碱值是表示其酸碱性及氧化稳定性的指标 。酸碱值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润滑效果。
燃料油与溶剂油
闪点
燃料油和溶剂油的闪点较低,易点燃,需要特别注意安全。
密度
燃料油和溶剂油的密度较大,具有较高的重量和体积。
04
石油及油品性质的应用与 影响
石油的开采与加工
石油开采
石油的开采过程中,了解石油的物理性质(如密度、粘度等)有助于确定开采方式、设 备和工艺。
石油及油品的物理化学性质
汇报人:
汇报时间:202X-12-21
目录
• 石油的物理性质 • 石油的化学性质 • 油品的物理化学性质 • 石油及油品性质的应用与影响
01
石油的物理性质
密度与比重
01
02
密度
比重
石油的密度是指单位体积的质量,通常以千克/立方米(kg/m³)或 克/立方厘米(g/cm³)表示。
石油加工
石油加工过程(如蒸馏、裂化等)需要利用石油的化学性质,以生产不同种类的油品。
油品的运输与储存
油品运输
油品的物理性质(如闪点、燃点等) 决定了运输方式和安全措施,确保运 输过程中的安全。
油品储存
了解油品的化学性质(如稳定性、抗 氧化性等)有助于选择合适的储存容 器和条件,确保油品质量。
石油及石油产品性质

2、沥青质
• 沥青质是一种深褐至黑色的、无定型脆性固体。 相对密度略大于1.0,VPO法分子量约3000~ 10000。加热不熔,300℃以上时会分解及缩合。
• 沥青质能溶于苯、二硫化碳、四氯化碳中,不溶 于石油醚。
• 沥青质无挥发性,全部集中在渣油中。 – 胶质和沥青质的存在使渣油形成一种较稳定的 胶体分散体系。
⒋立方平均沸点TCU (K):
Tcu
n
3
viTi1/ 3
i1
Ti : i组分的沸点 (K) vi: i组分的体积分率 用途:求油品的特性因数和运动粘度。
5.中平均沸点tme(℃):
tme=(tm + tcu )/2
用途:求油品的氢含量,特性因数,假临界压力,燃 烧热,平均分子量等。
石油及石油产品性质
石油的化学组成 石油及油品的物理化学性质 石油产品的分类及使用性能要求
石油的一般性状
颜色:绝大多数为黑色 相对密度:大多数介于 0.8~0.98之间 气味:特殊气味 流动性:流动或半流动的粘稠液体 石油的外观性质与其化学组成有关
石油的元素组成
1.碳和氢
占96~99%
碳:83~87%
⒉质量平均沸点tW(℃):
n
tw witi i 1
ti: i组分的沸点℃ wi: i组分的质量分率 用途:求取油品的真临界温度。
⒊实分子平均沸点tm(℃):
n
tm xiti i1
ti: i组分的沸点℃ xi: i组分的摩尔分率 用途:求烃类混合物或油品的假临界温度和偏心因 数
趋势:含硫化合物在石油馏分中的分布一般是随着 石油馏分沸程的升高而增加, 其种类和复杂性也随着 馏分沸程升高而增加。汽油馏分的硫含量最低,减 压渣油中的硫含量最高,我国大多数原油中约有 70%的硫集中在减压渣油中。
石油综述第二章石油的组成及性质

第二章油气的组成及性质第一节油气在地层中,油气则是指原油与天然气混合形成的矿藏能源。
油气的组成则是要把原油的组成与天然气的组成分开讲解。
原油即石油,也称黑色金子,是一种粘稠的、深褐色(有时有点绿色的)液体。
习惯上称直接从油井中开采出来未加工的石油为原油,它是一种由各种烃类组成的黑褐色或暗绿色黏稠液态或半固态的可燃物质。
地壳上层部分地区有石油储存。
它由不同的碳氢化合物混合组成,其主要组成成分是烷烃,此外石油中还含硫、氧、氮、磷、钒等元素。
可溶于多种有机溶剂,不溶于水,但可与水形成乳状液。
按密度范围分为轻质原油、中质原油和重质原油。
不过不同油田的石油成分和外貌可以有很大差别。
石油主要被用来作为燃油和汽油,燃料油和汽油组成世界上最重要的一次能源之一。
石油也是许多化学工业产品——如溶剂、化肥、杀虫剂和塑料等的原料。
原油是一种黑褐色的流动或半流动粘稠液,略轻于水,是一种成分十分复杂的混合物;就其化学元素而言,主要是碳元素和氢元素组成的多种碳氢化合物,统称“烃类”。
原油中碳元素占83%一87%,氢元素占11%一14%,其它部分则是硫、氮、氧及金属等杂质。
虽然原油的基本元素类似,但从地下开采的天然原油,在不同产区和不同地层,反映出的原油品种则纷繁众多,其物理性质有很大的差别。
原油的分类按组成分类:石蜡基原油、环烷基原油和中间基原油三类;按硫含量分类:超低硫原油、低硫原油、含硫原油和高硫原油四类;按比重分类:轻质原油、中质原油、重质原油以三类。
第二节原油的组成及物理化学性质原油的性质包含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两个方面。
物理性质包括颜色、密度、粘度、凝固点、溶解性、发热量、荧光性、旋光性等;化学性质包括化学组成、组分组成和杂质含量等。
密度原油相对密度一般在0.75~0.95之间,少数大于0.95或小于0.75,相对密度在0.9~1.0的称为重质原油,小于0.9的称为轻质原油。
粘度原油粘度是指原油在流动时所引起的内部摩擦阻力,原油粘度大小取决于温度、压力、溶解气量及其化学组成。
2.1石油及其产品的组成和性质

CA%=6÷20×100%=30% CN%=4÷20×100%=20% CP%=10÷20×100%=50% RT=2;RA=1;RN=1
注:
➢石油馏分的结构族组成是把一个馏分看作是一个平均分子,
所以环数有可能是小数;
➢CA%、CN%、CP%、RT 、RA 、RN是平均分子的结构参数
②石油馏分结构族组成的n-d-M法 ➢烃类的物性与其结构单元密切相关 ➢测定中间馏分或高沸点馏分的相对密度(d)、折射 率(n)和分子量(M),就可以用表2-9中的公式算出各 结构参数(CA%、CN%、CP%、RT 、RA 、RN)
11
12
3.直馏馏分:从原油直接分馏得到的馏分。它基本保 留了石油化学组成的本来面目,如:不含不饱和烃, 在化学组成中含有烷烃、环烷烃、芳香烃等
4.石油中含有的馏分,一般规定: ➢小于180℃的馏分为汽油馏分(也称为低沸点馏 分,轻油或石脑油馏分)
➢180~350℃的馏分为煤、柴油馏分(中间馏分, AGO) ➢350~500℃的馏分为减压馏分(也称高沸点馏 分,VGO) ➢大于500℃的馏分为减渣馏分(VR)
16
减压瓦斯油(vacuum gas oil;VGO)
简称VGO,指原油经减压蒸馏所得到的沸程范围约为350~ 500℃的馏分油的总称,是一种重质油。石油炼厂中减压瓦 斯油常作为制取润滑油的原料;也作为催化裂化、加氢裂化 及热裂化等过程的原料,以得到更多的轻质石油产品。随着 石油化工的发展,要求不断扩大裂解原料范畴,近年来,已 采用减压瓦斯油作为石油化工原料用于烃类裂解。一般硫含 量低的减压瓦斯油,例如低于0.5%(质量),可以不经预处 理,即可直接进行裂解制取乙烯。以减压瓦斯油为裂解原料 的乙烯收率较低,裂解技术较复杂。
石油及油品的理化性质

密度和相对密度
石油及油品的密度与相对密度对生产、储 藏和运输有着重要的意义,在原油及产品
的计量和炼油装臵设计等方面都是必不可
少的。
一、石油及其油品的密度、相对 密度及其测定方法
定义:该油品在单位体积内的质量, 单位为g/cm3或kg/m3 。
油品的体积随温度的升高而膨胀,其密度也
随之变小,提及密度时应标明温度。
20 4 )的范围
相对密度 0.82~0.87 0.85~0.94
航空煤油
0.78~0.83
减压渣油
0.92~1.0
20 表3-3-2 不同原油各馏分的相对密度 d 4
馏份, ℃
大庆
胜利
孤岛
羊三木
IBP~200 200~250
250~300 300~350 350~400
0.7432 0.8039
i i
i
N iW 2
N M
i
i
i
式中:wi—组分i的质量分率
二、数均分子量的测定方法
测 定 方 法
沸点上升法 蒸气压渗透法 冰点下降法 渗透压法
三、石油馏分平均分子量的近似计算方法
石油馏分的平均分子量还可以有一些经验公
式进行计算,常用的经验公式有:
M n a bt ct
2
式中:t—石油馏分的实分子平均沸点(℃) a,b,c —随馏分的特性因数不同而 变化的参数
平均分子量也越大。
中国石油大学针对我国原油提出了如下的计 算平均分子量的经验公式 : Mn=184.5+2.295T-0.2332KT+ 1.32910-5(KT)2-0.62217T 式中:T—馏分的中平均沸点(℃)
K—馏分的特性因数
石油的组成和性质

第一章石油的组成和性质第一节石油的化学组成一、石油的一般性质石油是从地层深处开采出来的可燃性粘稠液体矿物,常与天然气并存。
从油田开采出来的未经加工的及经过初步处理的石油统称为原油;经过炼油厂炼制后所获得的各种产品则叫石油产品。
石油是多种碳氢化合物的混合物,外观是一种流动或半流动的粘稠液体。
石油因其产地不同,性质上都有不同程度的差异。
从颜色上看,天然石油绝大多数都是黑色的,但也有暗黑、暗绿、暗褐的,而且有些石油是呈赤褐、浅黄乃至无色的。
如我国四川盆地开采出来的原油是黄绿色的,玉门原油是黑褐色的,大庆原油则是黑色的。
石油具有不同的颜色,是因为它们所含的胶质和沥青质的数量不同。
胶质和沥青质含量越多,石油颜色就越深。
绝大多数石油的相对密度介于0.8~0.98之间,但也有例外,如伊朗某石油相对密度高达 1.06,美国加里福利亚州石油相对密度却低到0.707。
石油的相对密度取决于石油中含有重质馏分、胶质、沥青质的多少。
石油中重质馏分、胶质和沥青质多,则石油的相对密度就大,反之相对密度就小。
由于石油里面含有不同数量的硫化物,因此石油都有不同程度的气味。
在常温下,大多数石油是可以流动的液体,但也有的是固体或半固体。
石油的流动性主要取决于石油中含蜡量的多少。
含蜡量少的,常温下呈液体状态,能流动;含蜡量高的,常温下呈固体或半固体。
我国石油一般含蜡量比较高,有的高达30%。
二、石油的化学组成石油的化学组成十分复杂,不同产地甚至同一产地而不同油井的原油,在组成成分上也有一定差异。
1.石油的元素组成组成石油的主要元素是碳和氢,其中碳、氢两种元素占元素总量的96~99%。
此外,石油中还含硫、氮、氧等元素,在石油中的总含量一般在1~4%,但也有个别石油中含量较高。
如墨西哥石油仅硫元素含量就可高达 3.5~5.3%。
大多数石油含氮量甚少,约千分之几到万分之几,但也有个别石油,如阿尔及利亚及美国加里福利亚州石油含氮量达1.4~2.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石油及其主要产品化学组成和物理性能1、石油的化学组成1.1 颜色与密度石油(俗称原油)通常是黑色、褐色或黄色的流动或半流动的粘稠液体,由于含有硫等其它物质,一般都有不同程度的臭味。
多数原油的密度集中在750~950kg/m³之间,也有个别原油的密度在1000 kg/m³以上或在800 kg/m³以下。
1.2 元素组成一般而言,原油由以下几种元素或化合物组成:碳——83~87%,氢——11~14%,硫——1~3%(硫化物、二硫化物和单质硫等),氮——低于1%(以带胺基的碱性化合物为主),氧——低于1%(存在于二氧化碳、苯酚、酮和羧酸等有机化合物中),金属和非金属物质——低于1%(镍、铁、钒、铜、砷等)。
根据硫含量的不同,可分为低硫原油(硫含量小于0.5%)、含硫原油(硫含量0.5~2.0%)和高硫原油(硫含量大于2.0%)三类。
碳/氢原子比(有时也称氢/碳原子比)是反映原油属性的一个重要参数,与其原有的化学结构有关系。
1.3 烃类组成原油中的烃类成分主要分为烷烃、环烷烃、芳香烃,这些烃类组成是以气态、液态、固态的化合物存在。
根据烃类成分的不同,原油也可分为石蜡基原油、环烷基原油和中间基原油三类。
石蜡基原油含烷烃较多;环烷基原油含环烷烃、芳香烃较多;中间基原油介于二者之间。
原油中的烃类含量因为产地种类不同差异很大,相对密度较小的轻质原油中烃类含量可能大于90%,而相对密度较大的重质原油中的烃类含量甚至可能小于50%。
炼油厂加工的的原油通常为液态。
原油中含的液体状态烃按其沸点不同,可以分为低沸点馏分、中间馏分以及高沸点馏分。
低沸点馏分,如在汽油馏分中含有C5~C10的正构烷烃、异构烷烃、单环环烷烃、单环芳香烃(苯系)。
中间馏分,如在煤油、柴油馏分中含有C10~C20的正异构烷烃、带侧链的单环环烷烃、双环及三环环烷烃、双环芳烃。
高沸点馏分,如在润滑油馏分中含有C20~C36左右的正异构烷、环烷烃和芳香烃。
1.4 非烃化合物原油中非烃化合物主要包括含硫、含氮、含氧化合物和胶状沥青状物质等。
原油中含硫化合物包括活性硫化物和非活性硫化物。
原油中氮的分布随着馏分沸点升高,其氮含量迅速增加,约有80%的氮集中在400℃以上的重油中。
在原油中,氧元素都是以有机含氧化合物的形式存在的,主要分为酸性含氧化合物和中性含氧化合物两大类。
原油中含氧化合物化合物主要以酸性含氧化合物为主,其中主要是环氧酸,占原油酸性含氧化合物的90%。
2、石油及其主要石油产品的物理性能2.1 标准密度和相对密度我国规定20℃时的密度为石油产品(简称油品)的标准密度。
原油的相对密度,在我国是指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20℃原油与4℃纯水单位体积的质量比,又称比重。
原油相对密度一般在0.75-0.95之间,少数大于0.95或小于0.75。
通常相对密度在0.9-1.0的原油称为重质原油,小于0.9的原油称为轻质原油。
分子量相近的不同烃类之间密度差异很大,芳烃>环烷烃>烷烃。
同一种原油沸点增加,分子量增大,密度增大。
对不同原油,同样沸程(又称馏程,见2.7的定义),相对密度差异很大。
一般来说,环烷基原油>中间基原油>石蜡基原油。
2.2 特性因数(K)以烃类绝对温度表示平均沸点(T)的立方根对相对密度作图,所得曲线的斜率称为特性因数K。
它是反映原油或原油馏分化学组成特性的特性数据,对于了解原油分类和确定原油加工方案,油品的化学组成及油品的其它特性都十分有用。
含烷烃多的石蜡基原油馏分K值较大,约为12.1~13;含芳烃多的环烷基原油馏分K值小一些,约为10.5~11.5。
同族烃K值相近,不同族烃K值不同。
K 的平均值,烷烃约为13,环烷烃约为11.5,芳烃约为10.5。
2.3 平均相对分子量在炼油设备计算中,应用最多的是平均相对分子量。
平均相对分子量相当于把混合物看作一个“单一组分”,这一“单一组分”的相对分子量就是平均相对分子量。
石油馏分的平均相对分子量随馏分沸程的升高而增大。
汽油约为100~120,煤油约为180~200,轻柴油约为210~240,低粘度润滑油约为300~360,高粘度润滑油约为370~500。
2.4 粘度原油粘度是指原油在流动时所引起的内部摩擦阻力。
原油粘度大小取决于温度、压力、溶解气量及其化学组成,温度增高其粘度降低,压力增高其粘度增大,溶解气量增加其粘度降低,轻质油组分增加,粘度降低。
原油粘度变化较大,一般在1-100MPa·s之间,粘度大的原油俗称稠油,稠油由于流动性差而开发难度增大。
一般来说,粘度大的原油密度也较大。
含烷烃多的原油馏分粘度较小,含环状烃的原油馏分粘度较大,原油馏分愈重、沸点愈高,则其粘度愈大。
2.5 油品低温性能含蜡很少或不含蜡的油品,在温度下降时,粘度迅速升高,当粘度达到一定程度后,油品就变成无定形的玻璃状物质,失去流动性,这种凝固称为粘温凝固。
含蜡原油或油品,在温度下降过程中,由于蜡结晶析出而引起的凝固称为构造凝固。
在规定条件下冷却油品,出现用肉眼可以分辨结晶时的最高温度称为结晶点。
在规定条件下冷却油品到出现结晶后,再使其升温,使原来形成的结晶消失的最低温度称为冰点。
同一油品的冰点比结晶点高1~3℃。
在严格的仪器、操作条件下测得油品刚失去流动时的最高温度称为凝点。
油品能从规定仪器中流出的最低温度称为倾点,它比凝点能更好的反映油品的低温性能。
在规定压力和冷却速度下,测得20ml试油开始不能全部通过362目过滤网时的最高温度称为冷滤点。
冷滤点能较好的反映柴油的泵送和过滤性能。
2.6 油品燃烧性能在加热油品时,随着油品温度升高,油品上方空气中的油气浓度逐渐增大,当用外来的火源去引燃油气混合气时,发现在一定浓度范围内,油品上方会出现瞬间闪火或爆炸现象。
当油气浓度低于这一范围,油气不足,而高于这一范围则空气不足,都不能闪火爆炸,这一油气浓度范围称为爆炸范围。
其下限浓度称为爆炸下限,其上限浓度称为爆炸上限。
油品在常压下,油气混合气相当于爆炸下限或上限时的油品温度称为闪点。
闪点越低表明其着火危险性越大,油品以其闪点作为着火危险等级的分级标准。
油品在规定条件下加热到被外部火源引燃并连续燃烧不少于5秒钟时的最低温度称为燃点。
把油品预热到很高的温度,然后使其与空气接触,不需引火,油品即可能因剧烈氧化而产生火焰自行燃烧,这个让油品产生自燃的最低温度称为自然点。
油品是由具有不同沸点的烃化合物组成的混合物,与水(沸点为100℃)不同,没有固定的沸点。
其闪点随着具有不同沸点化合物的含量比例不同而各有差异。
沸点越高,闪点也高。
如油品中煤油闪点在40℃以上,柴油在50~65℃之间,重油在80~120℃之间,润滑油要达到300℃左右。
自燃点却相反,沸点高的油品,自燃点降低,如汽油自燃点为415~530℃,裂化残渣油自燃点约为270℃,石油沥青则降至230~240℃左右。
2.7 蒸汽压和馏程在一定温度下,一种物质液相与其上方的气相呈平衡状态时,该蒸汽所产生的压力称为饱和蒸汽压,简称蒸汽压。
蒸汽压愈高的液体愈易于气化。
原油和油品是各种烃类和非烃类的复杂混合物,在一定压力下,它的沸点随着气化率增加而不断升高。
蒸馏时,从开始有油品馏出时的最低温度(初馏点)到全部液体蒸发后最后达到的最高气相温度(终馏点又称干点),这一温度范围称为油品的馏程,又称沸程。
3、炼油生产装置的主要产品3.1 汽油汽油是消耗量最大的油品之一。
汽油的馏程为30~220℃,密度约为700~780 kg/m³。
易燃易挥发,爆炸极限为1.4~7.6%。
汽油产品根据用途可分为航空汽油、车用汽油、溶剂汽油三大类。
前两者主要用作汽油机的燃料,广泛用于汽车、摩托车、快艇、直升飞机、农林业用飞机等。
溶剂汽油则用于合成橡胶、油漆、油脂、香料等生产;汽油组分还可以溶解油污等水无法溶解的物质,起到清洁油污的作用;汽油组分作为有机溶液,还可以作为萃取剂使用。
汽油在发动机气缸中燃烧时的抗爆震能力称为抗爆性,是汽油最重要的指标之一。
汽油的抗爆性是用辛烷值来表示的,人为规定异辛烷的辛烷值为100,正庚烷的辛烷值为0,汽油牌号即为其辛烷值。
如车用汽油,依据国V标准,牌号分别为89号、92号、95号、98号,号数越大,抗爆性能越好。
需要注意,汽油辛烷值只表示汽油的抗爆震程度,并不表示汽油中异辛烷的真正含量。
汽油主要由石油炼制得到的直馏汽油组分、催化裂化汽油组分、催化重整汽油组分等不同汽油组分经精制后与高辛烷值组分调和制得。
汽油由烃类组成,对分子量大致相同的不同烃类,其辛烷值:正构烷烃<环烷烃、烯烃<正构烯烃<异构烷烃和异构烯烃<芳烃。
同族烃类,分子量越小,沸点越低,辛烷值越大。
汽油的干点降低,辛烷值会升高。
3.2 航空煤油航空煤油是指作为喷气式(涡喷、涡扇、涡桨、涡轴等燃气轮机)航空发动机燃料使用的煤油,学名喷气燃料,简称航煤。
航空煤油的馏程为150~315℃,密度约为775~830kg/m³。
易燃易挥发,挥发后与空气混合形成爆炸性的混合气体,爆炸极限为2-3% 。
对航空涡轮发动机来说,,燃气轮机是靠很细的喷嘴把燃料喷成云雾状跟高压高温空气充分混合,产生猛烈燃烧而工作。
汽油容易挥发,太容易燃烧,不安全。
柴油黏度太大,燃气轮机里不适合。
喷气燃料分很多种,一般分1、2、3、4号和高闪点喷气燃料五个品种,其中比较常用是3号喷气燃料。
3号喷气燃料是由直馏馏分、加氢裂化和加氢精制等装置生产的航煤组分及必要的添加剂调和而成的一种透明液体,主要由不同馏分的烃类化合物组成。
3号喷气燃料密度适宜,热值高,燃烧性能好,能迅速、稳定、连续、完全燃烧,且燃烧区域小,积炭量少,不易结焦;低温流动性好,能满足寒冷低温地区和高空飞行对油品流动性的要求;热安定性和抗氧化安定性好,可以满足超音速高空飞行的需要;洁净度高,无机械杂质及水分等有害物质,硫含量尤其是硫醇性硫含量低,对机件腐蚀小。
3.3 柴油柴油分为轻柴油和重柴油两大类,其馏程分别为180-370℃和350-410℃,密度约为790~850 kg/m³。
柴油质量要求是燃烧性能和流动性好,其重要技术指标分别为十六烷值和凝点。
同车用汽油一样,柴油也有不同的牌号。
柴油按凝点分级,轻柴油有5、0、-10、-20、-35、-50六个牌号,重柴油有10、20、30三个牌号,依据使用外部环境温度选用柴油的牌号。
我国柴油汽车主要选用后5个牌号的柴油,外部环境温度在4℃以上时选用0#柴油,在4~ -5℃时选用-10#柴油,在-5~ -14℃时选用-20#柴油,在-14~ -29℃时选用-35#柴油。
柴油主要通过原油蒸馏、催化裂化、加氢裂化、石油焦化、柴油加氢等过程生产的柴油馏分直配或调配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