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化学复习总结汇总
高一化学2关于石油知识点

高一化学2关于石油知识点石油,作为一种重要的能源资源,对于我们的社会经济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
本文将从石油的形成过程、开采技术以及石油在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等方面来介绍高一化学中的石油知识点。
一、石油的形成过程石油是在地壳深处由有机物质经过数十万年以上的压力和温度作用下形成的。
它主要是由古生物残骸堆积所形成的有机质在地壳中经过热解、压实、持续变质等多个阶段形成的。
这个过程主要发生在海洋中,经由古生物的死亡、沉积物的堆积和地壳板块的运动等因素所导致。
二、石油的开采技术石油开采是一项复杂的工程,涉及到勘探、钻探、生产等多个环节。
其中,勘探是找到潜在石油藏区的过程。
通过地震勘探、测井和地质调查等手段,可以确定潜在的石油藏区。
钻探是开采石油的主要方式,通过钻孔将地下的石油从储层中抽取出来。
生产是指将开采到的石油进行处理提纯,使其达到可用的标准。
三、石油在生活中的应用石油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应用广泛,其中最常见的是石油的燃料用途。
石油可以作为汽车燃料、发电燃料和航空燃料等,为我们的交通、能源供应提供了重要支持。
此外,石油还可以提取出各种石化产品,如塑料、合成纤维、涂料、颜料等,这些产品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
同时,石油也是许多化妆品和药品的重要原料。
四、石油在工业中的应用石油在工业领域中的应用也是不可忽视的。
它可以用作工业原料,生产润滑油、润滑脂、溶剂、颜料等物质。
此外,石油还可以用于炼铁和炼钢工艺中的高温处理。
此外,石油还是一种重要的能源资源,用于发电、供热等工业生产过程。
五、石油资源的利用与保护石油资源的利用与保护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
由于石油资源是有限的,我们应当注重合理利用和节约能源。
开发可再生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以及加强环境保护,对于确保石油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综上所述,石油是一种重要的能源资源,对于我们的社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了解石油的形成过程、开采技术以及它在生活和工业中的广泛应用,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和利用这一资源。
油田化学复习总结

绪论1、油田化学:是研究油气田在开发过程中化学问题的科学,包括钻(完)井、采油、注水、提高采收率、原油集输等过程。
是化学、化工及石油工程等多门学科的结合。
主要研究石油工程所用的化学剂和材料的结构、合成原理、合成方法等。
2、油田化学内容(1)探索工程技术问题的化学本质;(2)研制化学添加剂和工作液配方;(3)探讨化学协同作用机理;(4)制订油田化学应用技术措施。
3、油田化学品的特殊性(1)石油工程性:油田化学品服务石油工程;石油工程是甲方,而油田化学是乙方;油田化学以油田需求为目标;油田化学品在应用中不能够超出现有石油工程工艺及工具的限制。
(2)复合性:油田化学研究的是体系,不是单剂;具有良好的配伍性;复杂性;互补协同性(3)效益性:油田是企业,有投入产出比;油田化学品种类繁多,可替代;经济上可行第二章油井水泥及其外加剂1、固井的作用:(1)封隔油、气、水层,阻止地层间流体相互窜流,保护生产层;(2)封隔严重漏失层或其它坍塌等复杂地层;(3)支撑套管和防止地下流体对套管的腐蚀。
(4)良好的固井质量可以提高油气产量的5%-10%2、波特兰水泥:是研磨得很细的含钙的无机化合物的混合物,在水中能水化和硬化,是目前最常用的水硬性胶凝材料。
3、部分氧化物的简写方式:C-CaO;S-SiO2;A-Al2O3;F-Fe2O3;M-MgO;H-H2O;S-SO3;CH-Ca(OH)2。
4、波特兰水泥的生产流程:原料混配粉碎煅烧冷却熟料研磨5波特兰水泥的的生产工艺:干法与湿法6、水泥熟料矿物中主要成分是C3S和C2S。
7、C3S特点:(1)硅酸三钙是在常温下存在的介稳的高温型矿物。
(2)由于Mg2+、Al3+进入C3S结构中形成固溶体,外来的组分占据了晶格结点的部分位置,破坏了节点排列的有序性,引起周期势场的畸变,造成结构不完整。
(3)C3S结构中钙离子具有较高的活性,成为活性阳离子,容易进行水化反应。
(4)在形成固溶体结构时,为了保证电中性,结构中出现部分离子空位缺陷,提高了C3S水化活性。
油田化学知识点总结

油田化学知识点总结1、晶格取代:在粘土矿物晶体中,一部分阳离子被另外阳离子所置换,而晶体结构不变,产生过剩电荷的现象。
2、阳离子交换容量:分散介质PH=7时,1kg粘土所能交换下来的阳离子的毫摩尔数(以一价阳离子毫摩尔数表示)。
3、粘土造浆率:一吨干粘土所能配制粘度(表观粘度)为15mPa.s钻井液的体积数,m3/T。
4、钻井液碱度:用浓度为0.01mol/L的标准硫酸中和1mL样品至酸碱中和指示剂变色时所需要的体积(单位用mL表示)。
5、钻井液触变性:一些非牛顿流体在机械作用下变稀(或变稠),在机械作用消除后则变稠(或变稀)的性质。
6、塑性粘度:Bingham流体流变曲线(直线)斜率的倒数。
7、钻井液的流变曲线:剪切应力与剪切速率之间的关系曲线。
8、流变模式:表示流变曲线的数学式。
9、钻井液剪切稀释特性:钻井液表观粘度随剪切速率增大而降低的特性。
10、絮凝剂:钻井液絮凝剂是指能使钻井液中的固相颗粒聚集变大的化学剂。
11、页岩抑制剂:能抑制页岩膨胀和(或)分散(包括剥落)的化学剂。
12、抑制性钻井液:是以页岩抑制剂为主要处理剂配成的水基钻井液。
13、水泥浆稠化时间:水与水泥混合后稠度达到100Bc所需要的时间。
14、井漏:在钻井过程中,钻井液大量流入地层的现象,称为钻井液的漏失。
15、剪切稀释特性:钻井液表观粘度随剪切速率增大而降低的特性。
16、压差卡钻:又称为粘附卡钻,是钻柱为钻井液滤饼粘附后,由钻井液压力与地层压力之差所产生的结果。
17、剪切速率:当流体的流态处在层流时,相邻流动层之间的速度差除以它们之间的垂直距离。
18、动切力:钻井液在层流状态下达到动平衡时形成网架结构的强弱。
19、粘土的吸附性:指物质在两相界面上自动浓集的现象(界面浓度大于内部浓度)。
20、粘土的凝聚性:是指一定条件下的粘土矿物颗粒(准确地说应为小片)在水分散体系状态下,通过不同的联结方式产生絮凝或聚结(集)的现象。
21、膨润土:以蒙脱石为主的含水粘土矿物。
石油知识化学知识点总结

石油知识化学知识点总结1. 石油的组成石油是一种混合物,主要由碳、氢和少量氮、硫、氧等元素组成。
石油中的碳氢烃是其主要成分,大约占总质量的80%以上。
除了碳氢烃外,石油还含有一些杂质,如硫化合物、氮化合物和氧化合物等。
这些杂质会对石油的性质产生影响,如硫化合物会导致石油的酸性增加,氮化合物则会降低石油的热值。
2. 石油的分类根据石油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成分,可以将石油分为原油和石油产品两种。
原油是指地下储存的未经加工的石油,其物理性质和化学成分会因地域而异。
根据API重度度数,原油通常被分为轻质原油、中质原油和重质原油。
石油产品是指通过炼油加工得到的各种产物,如汽油、柴油、煤油、天然气等。
3. 石油的提炼石油的提炼是指通过加热和蒸馏等方法将原油中的各种成分分离出来的过程。
原油中的各种碳氢化合物具有不同的沸点和蒸馏温度,因此可以通过蒸馏的方式将其分离。
炼油厂通常会将原油经过初步加工得到石油产品,然后再通过进一步的加工和精制得到符合要求的产品。
4. 石油的用途石油产品在工业、交通、农业等领域都有着广泛的用途。
其中,汽油和柴油是石油产品中使用最广泛的两种产品,它们被用于汽车、飞机、船舶等交通工具的燃料。
煤油和液化石油气也是常见的石油产品,它们被用于采暖、照明和烹饪等用途。
5. 石油的化学性质石油中的碳氢化合物属于烷烃、烯烃和芳烃三类,它们在化学反应中具有不同的性质。
烷烃是碳链或环上没有双键的碳氢化合物,通常比较稳定,不容易发生化学反应。
烯烃是含有双键的碳氢化合物,它们比较活泼,容易发生加成反应。
芳烃是由苯环组成的碳氢化合物,它们在化学反应中也具有一些特殊性质。
6. 石油的处理和利用石油的处理和利用是石油化工领域的重要内容之一。
在石油的处理过程中,需要用到各种催化剂、溶剂、萃取剂等化学品。
此外,石油化工工艺中还涉及到石油的储存、运输和销售等环节。
石油产品的利用也需要考虑到环保和节能等因素,石油加工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废水、废气和废渣,如何处理这些废物也是石油化工领域的一个重要问题。
化学石油化工知识点总结

化学石油化工知识点总结化学石油化工是一个重要的工业领域,涵盖了许多关键的知识点。
以下是对化学石油化工的一些主要知识点进行总结和拓展:1. 石油及其加工技术:石油是化学石油化工的基础原料,它主要由碳氢化合物组成。
石油加工技术涉及原油分馏、催化裂化、催化重整等过程,以生产出不同种类的石油产品,如汽油、柴油、润滑油等。
2. 化学反应工程:化学反应工程是石油化工过程中最关键的环节之一。
它涉及到反应的选择、反应器的设计、反应条件的控制等方面。
常见的化学反应包括酸碱中和、氧化还原、聚合等。
3. 催化剂:催化剂在化学石油化工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它们可以加速化学反应的进行,提高反应速率和选择性。
常见的催化剂有金属催化剂、酸碱催化剂、酶催化剂等。
4. 分离技术:分离技术在石油化工中被广泛应用于提纯和分离混合物。
常用的分离技术包括蒸馏、萃取、吸附、膜分离等。
这些技术可以根据不同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来实现分离和纯化。
5. 储运与安全:化学石油化工产品的储运和安全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这涉及到储罐、管道、车辆等的设计和维护,以确保产品的安全运输和储存。
此外,化学石油化工企业还需要遵守相关的安全法规,并采取适当的措施来预防事故和环境污染。
6. 绿色化学石油化工:近年来,绿色化学石油化工成为关注的热点。
绿色化学石油化工致力于开发和应用更环保、可持续的技术和工艺,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例如,使用可再生能源作为替代能源来源,开发生物基化工产品等。
总之,化学石油化工涉及广泛的知识领域,其中的细节和应用非常繁多。
以上只是对一些主要知识点的概括,希望能为读者提供一个初步了解化学石油化工的框架。
如果想更深入地了解该领域,还需要进一步学习和实践。
油气地球化学-总结-复习资料

1、C15~C21主要源于水生生物,C25~C33,成熟度低、高等陆源植物2、类异戊二烯烃:盐湖相石油形成于强还原环境,具植烷优势和正烷烃的偶碳优势,Pr/Ph<1.0;湖相烃源岩生成的石油形成于还原环境,Pr/Ph为1.0~3.0;湖沼相的石油形成于弱氧化环境,姥鲛烷优势明显, Pr/Ph>3.0。
在煤系地层中Pr/Ph值很高,Pr/Ph =5~10随着有机质热成熟Pr/Ph值增大,异构烷烃与相应的正构烷烃含量比值下降,Pr/nC17,Ph/nC18明显降低;3、在石油中最常见的萜烷有m/z191的五环三萜烷(藿烷与非藿烷)。
奥利烷被认为是白垩系或更年青时代高等植物的标志物,可能来源于桦木醇和被子植物中的五环三萜烯4、生物标志化合物的应用1、母源输入和沉积环境C15~C21主要源于水生生物,C25~C33,成熟度低、高等陆源植物2、类异戊二烯烃:盐湖相石油形成于强还原环境,具植烷优势和正烷烃的偶碳优势,Pr/Ph<1.0;湖相烃源岩生成的石油形成于还原环境,Pr/Ph为1.0~3.0;湖沼相的石油形成于弱氧化环境,姥鲛烷优势明显, Pr/Ph>3.0。
在煤系地层中Pr/Ph值很高,Pr/Ph =5~10随着有机质热成熟Pr/Ph值增大,异构烷烃与相应的正构烷烃含量比值下降,Pr/nC17,Ph/nC18明显降低;2、确定时代3、成熟作用CPI、OEP/2×n C29/(n C28+n C30)P874、生物降解利用生物标志化合物能判断原油的生物降解程度,随着生物降解程度的增加,原油的物性将发生明显的变化,原油的密度、粘度增大,胶质和沥青质含量增加,饱和烃遭受生物降解的顺序为:正构烷烃>无环异戊二烯类烷烃>藿烷(有25-降藿烷存在)>规则甾烷>藿烷(无25-降藿烷存在)>重排甾烷>芳香甾类化合物>卟啉5、油气运移发现随着运移距离的增加,烷烃与芳香烃、正构烷烃与环烷烃的比值增加.长链三环萜比藿烷易于运移,甾烷中αββ组分比ααα组分易于运移,单芳甾烷比三芳甾烷更易运移,因此,随着原油运移距离的加大,易运移的组分相对富集。
石油化学整理

石油化学整理【绪论】前言主要介绍了石油工业的历史与现状、炼油工业的历史与现状、石油化学工业的历史与现状、石油化学学科沿革。
1、近代石油工业兴起的标志是什么?2、石油工业发展分为哪三个时期?3、世界能源消费构成与我国能源消费构成之间的差别是什么?4、世界石油与天然气的生产大国主要包括那些,我国的地位怎样?5、我国目前石油工业与炼油工业的状况?6、为什么要进行石油加工?7、简述炼油工业的发展。
8、最主要的石油化工原料包括哪些?9、石油化学学科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第一章、石油的化学组成】石油的化学组成主要介绍了石油的元素组成、馏分组成、石油的分类、石油及其馏分的烃类组成、石油中的含硫、含氮、含氧、金属化合物分布规律以及存在形态、石油中的胶质沥青状等非烃类物质。
本章重点难点:不同类型的石油化学组成的特点、石油中胶质与沥青质的组成特性、石油胶体化学的特点。
一、原油的一般性质、元素组成、馏分组成和分类原油的一般性质包括密度、黏度、残炭、凝点、正庚烷沥青质含量等,原油的元素组成主要包括不同原油的碳、氢、硫、氮、氧元素组成以及氢碳原子比,原油的馏分组成主要包括不同原油的汽油馏分、柴油馏分、减压馏分以及减压渣油的组成,原油的分类方法、不同原油的类型。
二、石油的烃类组成石油烃类组成的表示方法、石油天然气的单体烃组成、汽油馏分的单体烃组成与族组成、煤柴油馏分的烃族组成、减压渣油的族组成、减压馏分与减压渣油的结构族组成。
三、石油中的含硫化合物硫在石油及其各馏分中的分布、石油中含硫化合物的存在形态。
四、石油中的含氮化合物氮在石油及其各馏分中的分布、石油中含氮化合物的存在形态成。
五、石油中的含氧化合物石油中酸性含氧化合物的分布状况、石油中含氧化合物的组成、石油酸的性质及其利用。
六、石油中的微量元素石油中微量元素的组成及其分布、石油中微量元素的存在形态。
七、石油中的胶状沥青状物质胶质与沥青质的元素组成、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及结构特征、石油胶体分散体系。
油田化学知识点总结

油田化学知识点总结1. 原油的组成和特性原油是一种复杂的烃类混合物,主要由碳和氢构成,同时还包含少量的硫、氧、氮和金属元素。
原油的特性包括密度、粘度、凝点、闪点、硫含量等,这些特性对原油的开采、运输和加工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2. 油藏地质和油藏流体油藏地质是油田开发的基础,包括油藏构造、沉积环境、孔隙结构、渗透率等方面的知识。
油藏流体则包括原油、天然气和水,它们的组成、性质和运移规律对油田的开发和生产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3. 油田水处理油田开采和生产中产生大量的水,其中包括地层水、采出水、注水等。
这些水中含有各种溶解物质、悬浮物质和微生物,需要通过水处理工艺进行处理,以满足生产和环保的要求。
4. 油藏采收工艺油藏采收工艺包括常规采油、压裂、水驱、气驱等各种方法,每种方法都有其适用的特定条件和优缺点。
了解不同的采收工艺对于选择合适的开采方案非常重要。
5. 油品加工原油经过加工可以得到各种产品,包括天然气、汽油、柴油、煤油、润滑油等。
不同炼油工艺可以生产出不同品质的产品,了解加工工艺对于产品质量控制和技术改进非常重要。
6. 油田环境保护油田开发和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污染物,包括废水、废气、废渣等。
需要通过环保工艺和措施对这些污染物进行处理和控制,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7. 油田化学品油田化学品主要包括各种助剂和添加剂,用于改善采收工艺、产品质量和环境保护。
这些化学品包括表面活性剂、缓蚀剂、脱水剂、防蜡剂等,对于油田的生产和运行都起着重要作用。
8. 油田储运原油和炼油产品需要进行储存和运输,这涉及到储罐、管道、船舶、铁路、公路等方面的知识。
了解储运技术对于保证产品品质和安全运输非常重要。
上述是油田化学的一些主要知识点,油田化学作为涉及化学、地质、工程等多个学科的交叉学科,需要具备广泛的知识和综合的技术能力。
在未来的油田开发和生产中,需要进一步深化油田化学的研究和应用,不断提高油田开发的效率和产品质量,同时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石油的化学组成1.石油馏分按馏程分类初馏点~200℃或~180 ℃汽油馏分200~350 ℃煤、柴油馏分350~500℃(560℃)减压瓦斯油(润滑油馏分、催化裂化原料)> 500 ℃(560℃) 减压渣油> 350 ℃常压渣油(初馏点:加热时馏出的第一滴液体时的温度.)2.原油分类:原油按化学组成分为哪三类,与化学组成关系⑴美国矿务局原油分类法分为石蜡基(大庆),中间基,环烷基⑵特性因数K值分类法:K值大小顺序为:烷烃>环烷烃>芳香烃。
根据K值可以对原油进行分类:K值>12.1 为石蜡基K值=11.5~12.1 为中间基K值=10.5~11.5 为环烷基K值越大,烷烃含量越大,芳烃含量越少。
3.我国原油特点(1)偏重常规油(2)H/C偏低(3)低硫高氮(4)Ni多V少(5)轻馏分少,重馏分多。
4.石油化学组成表示方法:.石油馏分的化学组成:(元素,单体烃,族组成,结构族组成)目前研究石油化学组成的物理和化学的分析方法主要有:GC,LC,MS,NMR。
(1)元素组成①单体化合物组成②族组成族是指化学结构相似的一类化合物。
直馏汽油馏分的族组成:以烷烃、环烷烃、芳香烃含量来表示。
裂化汽油的族组成:用烷烃、环烷烃、芳香烃、的含量来表示。
煤柴油馏分和减压馏分的族组成液相色谱法:饱和烃(烷烃+环烷烃)、轻芳烃、中芳烃、重芳烃、非烃组分。
质谱法:正构烷烃、异构烷烃、不同环数的环烷烃、不同环数的芳烃、非烃化合物。
常压渣油与减压渣油的族组成:四组分组成:用溶剂处理和液相色谱法相结合,分成饱和分、芳香分、胶质、沥青质。
六组分组成:将胶质可以进一步分为轻、中、重胶质。
八组分组成:可以将芳香分进一步分成轻、中、重芳烃。
③结构族组成:测单元结构的组成。
任何烃类化合物,不论其结构如何复杂,都可以看成是由烷基、环烷基和芳香基三种结构单元所构成的。
结构族组成只表示在分子中这三种结构单元的含量,而不涉及它们在分子中的结合方式。
%CP:烷基碳数占总碳数的百分数%CN:环烷碳数占总碳数的百分数%CA:芳香碳数占总碳数的百分数RT:总环数=RA+RNRA:芳香环数RN:环烷环数n-d-M法测润滑油实验⑵单体烃a.汽油馏分的烃族组成:测定方法:气相色谱,液相色谱,苯胺点法。
苯胺点:苯胺与油品以等体积混合时所测得的临界溶解温度(即等体积混合的苯胺与油品完全互溶时的最低温度)。
苯胺为芳香结构,相似相溶。
芳烃苯胺点低分子量相近而结构不同的烃类,烷烃的苯胺点最高,环烷烃次之,而芳香烃的苯胺点最低。
(苯胺点:烷烃>环烷烃>芳烃,石蜡基>中间基>环烷基)同一系列的烃类,苯胺点随着分子量的增加而增加。
苯胺点的应用:测定汽油馏分中的芳烃含量。
b.柴油馏分及减压馏分的烃族组成:测定方法:液相色谱,质谱。
⑶减压渣油的族组成减压渣油是原油中沸点最高、分子量最大、非烃化合物含量最高的部分。
比较常用的方法是四组分法,即将减压渣油分成饱和分、芳香分、胶质、沥青质四个组分,称之为减压渣油的四组分组成⑷结构族组成石蜡基原油(大庆和中原原油)的%CP显著较高,而%CN和%CA较低;RA和RN也较低。
环烷-中间基原油(如孤岛原油)的%CP较低,而%CN和%CA较高;RA和RN也较高。
中间基原油(如胜利、华北、辽河原油)的%CP、%CN、%CA、RA、RN介于石蜡基原油和环烷基原油之间。
5.非烃化合物存在形式及危害(1)石油中的含硫化合物①存在形式:元素硫、H2S、硫醇(RSH)、硫醚(RSR’)、二硫化物(RSSR’)、噻吩、砜(既含硫又含氧)(随馏分沸程升高,硫含量增加,大部分集中在重馏分和渣油中)②危害:金属腐蚀(活性硫),影响油品的储存安定性,使催化剂中毒(如铂重整催化剂最怕硫),污染环境。
(2)含氮化合物主要是氮杂环芳香族化合物、强碱氮和弱碱氮的分布随着沸点的升高而减少,非碱氮分布则随着沸点的升高而增加。
①碱性氮:吡啶,喹啉;非碱性氮:吡咯,吲哚,咔䟶②催化剂中毒,影响油品安定性(3)含氧化合物①酸性氧化物:羧酸和酚类。
中性氧化物:酯类、醚类、呋喃类②原油乳化,腐蚀设备。
(4)微量元素变价金属如V、Ni、Fe、Mo、Co、W、Cr、Cu、Mn、Pb、Ga、Hg等;碱金属和碱土金属:如Na、K、Ba、Ca、Sr、Mg等;卤素和其它元素:如C1、Br、I、Si、A1、As等。
Ni/V>1是陆相成油的特征,形成的石油为低硫高氮、含镍较多的石油。
Ni/V<1是海相成油的特征。
形成的石油为含硫低氮、含钒较多的石油。
铁、铜、镍、钒是催化裂化催化剂的毒物,砷是催化重整催化剂的毒物,钠和钙会使某些催化剂的活性降低。
(5)石油中的胶质和沥青质沥青质就是石油中不溶于非极性的低分子正构烷烃而溶于苯的物质。
它是石油中分子量最大、极性最强的非烃组分。
胶质是石油中分子量和极性仅次于沥青质的大分子非烃化合物,它在组成和结构上具有多分散性。
胶质与沥青质的特点:外观:胶质是深棕色至深褐色、极为粘稠不易流动的液体或无定形固体,受热时易熔融,沥青质为深褐色至黑色的无定形固体,受热时不熔化,易脆裂成片。
密度:胶质的密度略小于1.0,沥青质的密度略大于1.0。
H/C原子比较低,胶质为1.4~1.5,庚烷沥青质要更低一些,为1.1~1.3 。
杂原子S、N含量显著较高,沥青质中的杂原子含量更高一些。
胶质的分子量较低,为1000~3000,而沥青质的分子量较高,为3000~10000。
胶质的分子量范围很宽,与沥青质分子量分布之间还有部分的重叠,这也表明胶质与沥青质在组成结构上是连续的,二者之间没有明显的界限。
三、石油及油品物理性质1.蒸发性能:⑴分离精确度:实沸点蒸馏>恩氏蒸馏(馏程)>平衡气化(闪蒸)⑵液相温度:平衡气化<恩氏蒸馏(馏程)<实沸点蒸馏2.分子量:石油各馏分的数均分子量是随馏分的沸程的上升而增大的。
当沸程相同时,石蜡基的原油如大庆原油的数均分子量最大,中间基的原油如胜利原油次之,而环烷基的原油如辽河欢喜岭原油最小。
3.相对密度油品的体积随温度的升高而膨胀,其密度也随之变小,提及密度时应标明温度。
比较各种烃类的相对密度:碳数相同而结构不同的烃类,芳香烃>环烷烃>烷烃。
同族烃类,随着碳数的增加:正构烷烃的相对密度增加,正烷基环己烷的相对密度增加,正烷基苯的相对密度减小比较不同原油的相对密度:不同基属原油、相同沸程的馏分:环烷基原油>中间基原油>石蜡基原油相同原油不同的馏分:随沸点的升高相对密度随之增加。
4.折光率烷烃的折射率最小,一般在1.3~1.4之间,芳香烃的折射率最大,为1.5,环烷烃居中。
对于同族烃类,烷烃和环烷烃的折射率随着分子量的增加而增加,而单环芳烃的折射率随着分子量的增加而降低。
不同原油沸程相同的馏分:石蜡基原油<中间基原油<环烷基原油同一种原油不同的馏分:折射率随着沸程的升高而增大5.黏度分子中的环状结构可以看成是粘度的载体⑴温度越高,黏度越小。
⑵正构烷烃的粘温性质最好,带有少分支长烷基侧链的少环烃类和分支程度不高的异构烷烃的粘温性质比较好,多环短侧链的环状烃类的粘温性质很差。
⑶不同原油的相同沸程的馏分,石蜡基原油的粘度较小,粘温性质较好,而环烷基的原油的粘度较大,粘温性质也比较差,中间基的原油的粘度与粘温性质介于二者之间。
同一原油的不同馏分,随着馏分沸点的升高,其粘度增加,粘温性质也变差。
6.热值(环烷烃理想)⑴质量热值:H/C原子比越大的烷烃热值最高,而H/C原子比较小的芳烃的热值最低。
芳烃<环烷烃<烷烃⑵体积热值:ρ芳烃>环烷烃>烷烃对于石油馏分而言,沸程越高,其热值越低。
7.低温性质⑴①构造凝固:随着温度的降低,含蜡较多的油品中的正构烷烃等高熔点的烃类结晶析出,长大并连接成网状结晶,同时将处于液态的油品吸附,包围在网状骨架中,从而使整个油品失去流动性。
②粘温凝固:含有较多环状烃类的油品,在低温下其粘度较高,形成了均匀的玻璃状物质而使油品丧失流动性。
⑵浊点的定义:指轻质油品在测定条件下的降温过程中由透明变为浑浊时的最高温度。
⑶倾点的定义:油品在规定的试管中不断冷却,直到将试管平放5秒钟而试样并不流动时的最高温度再加上3℃后得到的温度值即规定为油品的倾点。
⑷凝点的定义:是将盛有油品的试管在一定条件下冷却到某一温度时,将试管倾斜45°,并经过1分钟后液面不再流动的最高温度。
⑸冷滤点是表征柴油低温流动性的重要指标,它是指在规定的条件下冷却样油,使样油通过规定的过滤器,当样油冷却到通过过滤器不足20ml/min时的最高温度。
⑹冰点的定义:在测定条件下试样冷却至出现结晶后,再使其升温,使原来形成的烃类结晶消失时的最低温度。
⑺结晶点的定义:轻质油品在测定条件下的降温过程中,有肉眼可辨的结晶晶粒析出时的最高温度。
柴油:浊点,倾点,凝点。
航煤:冰点,结晶点。
8.燃烧性质⑴闪点定义:石油产品在规定的条件下,加热到蒸气与火焰接触时发生闪火现象的最低温度。
测定油品闪点的方法:闭口杯闪点测定法,开口杯闪点测定法。
⑵燃点的定义:石油产品在规定条件下,加热到接触火焰能点燃燃烧不少于5秒钟的最低温度。
⑶自燃点的定义:在无外界火源的情况下,油品能被空气剧烈氧化而导致自行燃烧的最低温度。
油品沸程越低,其燃点自然也就越低,燃点是判定油品在储存和使用时火灾危险程度的一个指标。
油品沸程越低,其分子量越小,其自燃点越高,汽油馏分的自燃点最高,而减压渣油的自燃点最低。
对于同一油品,其自燃点是最高的,燃点次之,闪点是最低的。
对于不同的油品,闪点越高,其燃点也就越高,而自燃点越低。
同族烃类,相对分子质量小的烃类自燃点高而闪点低,反之亦然。
同一油品:自然点>燃点>闪点。
对重油:自然点低,燃点闪点高。
(易自燃,不易点燃)。
四、石油产品质量要求1.六大类石油产品哪些①燃料②润滑剂③石油沥青④石油蜡⑤石油焦⑥溶剂和化工原料。
2.汽油(理想组分:异构烷烃)(1).汽油的蒸发性评价汽油蒸发性能的指标:馏程和饱和蒸汽压①馏程:馏程在一定程度上能大体反映汽油的沸点范围和蒸发性能。
②饱和蒸气压:汽油的饱和蒸气压是蒸发性好坏的重要质量指标,蒸气压越大,表明汽油的蒸发性越好。
⑵汽油的抗爆性(燃烧性能):点燃式,自然点高。
辛烷值,研究法辛烷值RON,异构烷烃好评定汽油抗爆性的指标:用辛烷值(Octane Number,简称ON)来表示的①同族烃类,其辛烷值随分子量的增加而降低。
②分子量相近时,不同烃类辛烷值的大小顺序为:芳香烃>异构烷烃和异构烯烃>正构烯烃和环烷烃>正构烷烃。
烷烃的异构化程度越高,其辛烷值也越高。
双键越接近烯烃碳链的中间位置,其辛烷值越高;异构化程度越高的烯烃,辛烷值也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