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 考点解读 梭伦改革

合集下载

高考历史梭伦改革知识点整理

高考历史梭伦改革知识点整理

高考历史梭伦改革知识点整理梭伦改革知识点:背景(1)内忧:平民、工商业奴隶主与贵族矛盾尖锐。

(2)外患:雅典民族危机加剧。

梭伦改革知识点:措施(1)颁布“解负令”,废除债务奴隶制。

(2)确立财产等级制度,打破贵族世袭特权。

(3)完善国家机构,建立“四百人会议”和公民陪审法庭。

(4)鼓励发展农工商业。

梭伦改革知识点:特点(1)指导思想:梭伦推崇“中庸”,企图用妥协的办法来求得和解。

(2)内容:是对旧生产关系的调整,也对上层建筑进行了一些改革。

(3)性质:奴隶主阶级为巩固自身统治而进行的改革。

(4)评价:奠定了城邦民主政治的基础;不够彻底。

梭伦改革知识点:结局1、根本原因:梭伦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贵族和平民之间的矛盾;2、主观原因:梭伦坚持民主信念,不愿建立个人独裁的僭主统治。

3、结果:梭伦出走,社会矛盾进一步激化:公元前560年,庇西特拉图凭借武力建立僭主政治,以独裁形式保护了梭伦改革的成果,为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扫除了一些障碍。

雅典国家体制的演变:贵族共和制取代君主制1、王政时代--提修斯立国:公元前8世纪初,提修斯以雅典为中心,建立起中央议事会和各种行政组织,奠定了雅典国家的雏形。

这一时期的雅典国家实行王政,实际是以国王为首的贵族国家。

2、贵族共和国:公元前7世纪初,雅典形成贵族共和国,元老院成为国家最高权力机关,拥有最高司法裁判权,执政官掌握各种具体权力。

梭伦改革知识点:影响(一)积极:1、奠定雅典民主政治乃至西方民主政治的基础;2、为雅典民主政治提供了物质基础和社会基础:(1)消灭债务奴隶制,稳定小农经济,确保雅典公民经济上的独立,为雅典民主政治提供物质基础(2)促进工商奴隶主阶层崛起,巩固贵族奴隶主、工商奴隶主、平民三足鼎立多元格局,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社会基础;3、打击氏族贵族势力,完善国家制度,为雅典民主制度奠定了制度基础。

(二)局限性:1、按财产划分等级限制平民进一步参政,不能满足平民阶级的政治经济需要。

【推荐下载】高二历史知识点:梭伦改革

【推荐下载】高二历史知识点:梭伦改革

[键入文字]
高二历史知识点:梭伦改革
高二历史知识点:梭伦改革
 广大同学要想顺利通过高考,接受更好的高等教育,就要做好考试前的复习准备。

为大家整理了高二历史知识点:梭伦改革,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改革的背景:
 (一)梭伦改革是社会矛盾发展的必然产物:雅典的贵族统治激化了社会矛盾,导致了贵族政治面临严重危机根本原因
 体现在:1、平民与贵族矛盾的激化
 (1)原因:A、政治上,贵族掌权(执政官、长老会议),平民政治权力太少(公民大会)
 B、经济上,贵族掌握大部分财富,平民处境不断恶化,许多平民沦为债务奴隶,六一汉是典型代表。

 2.工商业奴隶主阶层与贵族之间尖锐的矛盾
 原因:公元前8世纪以后,铁农具的使用,农业生产力提高,手工业取得较大进步,推动了工商业贸易日趋繁荣,部分公民成为工商业奴隶主,他们有钱无权,受到贵族歧视,展开要求分享政治权利的斗争。

1。

高中历史人民版选修一 历史上重大改革与回眸 专题一 梭伦改革 考点解析-word文档资料

高中历史人民版选修一 历史上重大改革与回眸 专题一 梭伦改革 考点解析-word文档资料

专题一、梭伦改革课标要求:了解梭伦改革前雅典的社会状况,理解贵族与平民、工商业奴隶主之间矛盾的成因;简述改革的主要措施,指出其改革的基本特点;分析梭伦改革对雅典民主政治建设的影响一、梭伦改的历史背景(一)历史因素:公元前7世纪,雅典由君主制向贵族政治过渡,由贵族组成的元老院成为国家最高权力机关,由贵族选举产生的执政官成为最高行政长官,贵族集体统治的法治原则建立,为雅典国家权力的进一步下移提供可能。

(二)贵族与平民的矛盾激化,贵族政治面临严重危机。

1、政治上:贵族掌握国家政权,缺少监督和制约;名义是享有公民权的平民实际上无权参与国家管理;2、经济上:贵族掌握大部分财富,并肆意剥削平民,许多人沦为“六一汉”或者债务奴隶(三)雅典工商业的发展,新兴的工商业奴隶主对贵族不满,要求提高警惕政治地位,分享政治权利(四)公元7世纪末,基伦暴动和德拉古立法作为解决危机的两次尝试都失败了,形势表明,要从根本上化解政治危机,必须进行真正的、彻底全面的社会政治改革;基伦暴动为什么会失败:雅典多数平民有公民身份,他们较为认可过去的氏族制度,重视公民的荣誉。

僭主政治往往是通过不合法手段建立起来的,基伦的举动只是一次冒险,暴动对于改善雅典平民的政治经济处境并没有实际的帮助。

相反僭主政治有独裁的一面,要是建立起来就会是一个恶劣的开端。

德拉古立法失败,则是由于他回避了雅典社会尖锐的社会矛盾,并没有改善广大平民在政治经济上的不利地位,相反他的出发点是在维护贵族的统治。

(五)导火线:萨拉米危机进一步暴露了雅典社会内部尖锐的矛盾;(六)梭伦个人的作用:前594年当选首席执政官,承担起化解社会矛盾的重任,全面展开改革;(出生贵族,教育良好,同情平民,不满政治,具有革除弊端,建立公平社会的政治抱负,以及中庸公平的政治理念;)二、梭伦改革的内容:1、颁布“解负令”,废除债务奴隶制;规定了土地占有的最高限额;影响:(1)保护了平民的权益;(2)经济上的独立,为平民享有政治权利提供了物质保障;(3)扩大了公民的基础,使社会结构发生变化;(4)没有废除奴隶制度;2、鼓励发展工商业(1)内容:A规定父母必须让子女学一门手艺;B鼓励外邦人移居雅典,赐予公民权;C 鼓励经济作物出口,限制粮食进口(2)影响:A短期看,抑制物价,保障平民生活;B长期看,促进雅典工商业的发展和社会经济的多元化,壮大工商业者队伍和工商业奴隶主队伍,巩固了(贵族奴隶主、工商业奴隶主、平民)多元化政治格局,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社会基础3、确立财产等级制度(1)内容:按财产多少划分四个等级,等级越高,权利越多,应尽的义务也越多(第四等级不能担任官职)意味着公民享有的权利和参与政治管理的机会只由他的财产资格来决定,机时不再取决于他的出身)(2)影响:打破了贵族垄断政权的局面,在保护平民利益的同时也一定程度上保护了贵族利益4、改革国家权力机构(1)内容:①扩大公民大会的权力,所有公民都有权参加大会,但只有前三个等级的才有被选举权②创立“四百人会议”作为公民大会的常设机构;在新的社会分级基础上,由四个部落各选100人组成,主要职责是为公民大会拟订议程,准备和审议议案;③设立公民陪审法庭作为最高司法机关;实行陪审员制度,成员从各个等级的公民中抽签产生;(2)影响:提高了公民大会的地位,打破了贵族对国家政权和司法审判权的垄断;使平民获得直接参与国家管理事务的权利,提高了公民参政积极性;三、梭伦改革的性质特点:梭伦改革触及了当时主要生产资料——土地的占有关系,是对旧生产关系的调整,所以恩格斯称它是一场“革命”,但这是一场不彻底的革命,旧势力没有被彻底清除,下层人民的要求也没有很好地满足。

历史七大改革

历史七大改革

考点一、梭伦改革1、改革的背景1.雅典城邦平民与贵族矛盾尖锐,导致雅典政局的动荡;2.雅典工商业的发展,工商业奴隶主阶层崛起,他们要求获得政治权利;3.通过对梅加腊战争的胜利,梭伦树立了威望,步入了政治舞台。

4 .公元前8世纪至公元前6世纪,平民与贵族的尖锐矛盾致使雅典面临着深刻的政治危机。

5.工商业奴隶主阶级的兴起,促进了雅典社会的政治改革。

根本原因4.公元前600年左右的萨拉米危机,使平民开始酝酿暴动。

直接原因或导火线2、改革的主要内容经济方面:1.颁布《解负令》,取消了债务奴隶,保护了平明的基本权益,经济上的独立,为平民享有政治权利提供了物质保障。

2.发展工商业,提倡学习手工技艺,鼓励外邦移居雅典,鼓励进口谷物。

政治方面:1.把雅典公民按土地收入多寡分为四个等级,并确定了相应的政治权利。

2.创立了四百人会议。

3.组建民众法庭,实行陪审员制。

3、历史影响(积极)1.梭伦改革打击了贵族的实力,它奠定了雅典民主政治乃至西方民主政治的基础。

2.消灭了债务奴隶制,稳定了小农经济,确保了雅典公民经济上的独立,为雅典民主政治提供了物质基础。

3.扩大了享有政治权力者的范围,通过权力的重新分配,越来越多的人享有政治权力。

4.促进了公章也奴隶主阶层的崛起,巩固了贵族奴隶主、工商业奴隶主、平民三足鼎立的多元的社会格局,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了社会基础。

5.梭伦的政治改革完善了雅典的国家制度,为普通公民参与国家政治活动提供了制度摆正,为雅典民主政治建立了可开的制度保障。

(消极)1.其中庸原则决定了改革的不彻底性。

2.贵族在国家政权中占据绝对优势,下层平民未能享有充分的权力。

3.世族制度残余和贵族势力仍然存在。

4.贵族和平民的矛盾未能得到根本解。

考点二、商鞅变法1.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的深刻变化①经济上,铁犁牛耕出现和推广,社会生产力得到了提高;②政治上,随着封建经济的发展,出现了新兴的地主阶级和自耕农阶层;③军事上,春秋时期以争霸为主,战国时期以兼并为主,各诸侯国都争相增强国力;④文化上,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法家思想成为各诸侯国进行变法的指导思想。

高中历史人民版选修一主干知识梳理

高中历史人民版选修一主干知识梳理

高中历史人民版选修一主干知识梳理一、雅典梭伦改革(公元前6世纪初)1、背景原因:(1)国家政治体制:君主制→贵族共和制。

(2)主要矛盾:贵族与平民、工商业奴隶主的阶级矛盾激化,政局动荡——根本原因。

(3)挽救危机的尝试——基伦暴动、德拉古立法失败。

(4)导火线(直接原因):萨拉米危机。

(5)梭伦执政。

总之,贵族政治已成雅典经济、社会发展的障碍。

西方民主政治基础。

经济:推动农工商业发展。

(2)局限:中庸(中立、折中、调和)原则不能彻底解决平民与贵族的矛盾。

★二、商鞅变法(公元前356年开始,共2次)1、背景原因:(1)春秋战国社会大变革、大发展、大动荡。

(2)新兴地主阶级实力增强,要求改革,废除奴隶主特权,获取权利,维护自身利益。

(3)一些诸侯国为富国强兵,纷纷改革。

(4)秦国落后,诸侯卑秦。

(5)法家思想形成发展。

(6)秦孝公为富国强兵而求贤,支持变法。

(7)商鞅舌战群臣、徙木立信、严惩反对势力,扫除变法思想、政治障碍。

立。

推动秦国封建经济发展、综合国力增强、政治威望日高,为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最大。

法家思想成为秦国统治思想。

(3)消极:严刑峻法、加强思想控制,对后来秦朝暴政埋下祸根。

★三、北魏孝文帝改革(5世纪末)1、背景原因:(1)北魏建立与统一黄河流域。

(2)北方民族融合加强。

(3)社会矛盾激化(民族(拓跋部与其他民族)矛盾、阶级(统治者与人民)矛盾、统治阶级(拓跋贵族之间及其与汉族官僚)内部矛盾)和统治危机——根本原因。

(4)冯太后、孝文帝的推动。

化恢复发展、洛阳繁盛。

(3)政治:缓和社会矛盾;推动北魏政权封建化;巩固统治。

(4)民族关系:促进北方民族大融合。

(5)为隋唐大一统奠定基础。

★四、王安石变法(北宋中期,1069年开始)1、背景原因:(1)北宋初期加强集权措施,导致中期出现三冗(冗官、冗兵、冗费)两积(积贫、积弱)、内忧(农民起义、财匮)外患(辽夏威胁、兵虚)的统治危机。

(2)庆历新政失败,统治危机依存并加剧。

高三历史选修1知识点整合复习课件:梭伦改革

高三历史选修1知识点整合复习课件:梭伦改革

要点二 梭伦改革对雅典民主政治的影响 1.梭伦改革中“解负令”将广大平民从债务奴隶制 的枷锁中解放出来,成为享有自由权利的公民,形成了 民主政治必须具备的公民群体。 2.以财产多寡来确定公民的政治权利打破了贵族专 权的局面,使工商业奴隶主分享了政治权利,也使下层 平民获得了一定的公民权利。
3.以财产资格取代血缘资格从根本上瓦解了贵族世 袭政治特权的基础。 4.恢复公民大会的权力、设立四百人会议和民众法 庭等,国家权力机构的改革措施打破了享有世袭特权的 贵族对国家政权的垄断,在一定程度上确保了公民参与 国家事务的政治权利。
2.梭伦改革政治方面的措施可归纳为“一、二、三、 四” 一“等级”(财产等级制度),二“会议”(四百人会 议) 三“恢复”(公民大会权利),四“法庭”(陪审法庭)
要点一 梭伦改革的特点 1.从改革的背景和目的看,改革旨在调整贵族与平 民的矛盾,稳定社会秩序,根本目的是维护雅典城邦的 社会稳定和发展奴隶制经济。 2.从指导思想上看,改革遵循着一条中庸路线,因 而很多改革措施带有“折中”色彩。
思考: (1)材料一、二反映了梭伦改革的具体内容有哪些? 他们对雅典的民主政治有何积极影响? (2)假如你是生活在梭伦改革时代雅典欠债为奴的平 民,你会支持改革吗?请阐述你的理由。 (3)从梭伦的自白中可以看出梭伦的改革政策体现了 一种怎样的原则?
提示:(1)内容:颁布“解负令”,废除债务奴隶制; (废除“六一汉”制度,废除了奴隶的债务;)确立财产等 级制度。影响:动摇了贵族专制统治,扩大了民主政治 的基础;打破了贵族政治专权的局面,扩大了各阶层的 政治权力。 (2)观点:支持。理由:在改革中,债务被废除,土 地又回到自己手中;同时人身自由也得到了法律保障。 (3)不偏不倚、公平公正、一视同仁的原则。

梭伦改革高考知识点

梭伦改革高考知识点

梭伦改革高考知识点高考是每年都会进行的一场重要考试,对于准备参加高考的学生来说,了解并掌握相关的知识点是非常重要的。

梭伦改革是近年来高考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下面将从不同科目出发,介绍梭伦改革对高考知识点的影响。

一、语文梭伦改革对语文科目主要体现在阅读理解和写作两个方面。

在阅读理解方面,传统的高考阅读理解题型往往侧重于对文章细节的理解和字句的推断,而梭伦改革则更注重对文章整体逻辑和作者意图的理解。

这意味着考生在备考时需要注重培养对文章结构的分析和对作者观点的理解能力。

在写作方面,梭伦改革更加注重考察考生的写作能力和思辨能力,而非简单地套用固定格式的作文。

因此,考生在备考时需要注重培养自己的写作技巧和思维能力,同时还需要多加练习,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数学梭伦改革对数学科目主要体现在题型的多样性和应用性的强调。

传统的高考数学题型相对单一,以计算为主,而梭伦改革则在题目设计上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数学应用能力。

这意味着考生在备考时需要注重理解数学知识的应用场景,并且能够结合实际问题进行解答。

此外,梭伦改革还注重数学思维的培养,要求考生通过数学推理和证明来解决问题。

因此,考生在备考时需要注重培养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证明能力,这对于提升数学成绩至关重要。

三、英语梭伦改革对英语科目主要体现在听力和口语能力的强调。

传统的高考英语考试重视对语法、词汇等基础知识的考核,而梭伦改革则更加注重学生的听力和口语交流能力。

这意味着考生在备考时需要注重提高自己的听力和口语能力,培养自己的语言表达和交流能力。

此外,梭伦改革还鼓励考生积累更多的英语词汇和短语,提升自己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

因此,考生在备考时需要注重积累英语词汇,并多进行阅读和写作练习,提高自己的英语水平。

综上所述,梭伦改革对高考知识点的影响主要体现在语文、数学和英语这三个科目上。

考生在备考时,需要注重培养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写作能力、问题解决能力、数学应用能力、英语听力和口语能力等方面的素养,以顺利面对高考的挑战。

历史知识点1梭伦改革

历史知识点1梭伦改革

梭伦改革一、背景:1、改革前雅典的贵族政治激化了社会矛盾,导致了雅典政局动荡,社会危机严重,表现为:(1)贵族与平民矛盾激化——改革根本原因贵族:政治上把持国家政权,经济上占有大量财富;剥削方式有:高利贷、债务奴隶制、兼并土地。

平民:经济贫困,有公民权但无法参政,失去人身自由和政治权利后,称为“六一汉”。

(2)贵族与工商业奴隶主矛盾尖锐——重要矛盾原因:工商业奴隶主经济上富裕,出身低下,政治上没有地位,遭到贵族歧视。

2、解决危机的尝试失败进一步激化了社会矛盾(1)基伦暴动失败——表明彻底改变旧制、建立僭主政治失败。

(2)前621年的《德拉古法典》,虽抑制了贵族专权,但不能平息公民不满,不能化解社会矛盾。

3、公元前600年左右的萨拉米危机,暴露了雅典社会内部尖锐复杂的社会矛盾。

4、公元前594年,梭伦出任首席执政官,拥有立法和改革现存制度的非常权力,任期一年。

二、目的:缓和社会矛盾,解决社会危机,巩固奴隶主阶级统治三、主要措施1、颁布“解负令”。

(1)内容:废除平民一切债务,债务奴隶全部解放,永远禁止以债务人的人身做抵押;禁止以土地做债务抵押,禁止个人收购过多的土地。

(2)影响:这个措施实际上取消了债务奴隶,保护了平民的基本权益。

经济上的独立,为平民享有政治权利提供了物质保障。

2、发展工商业。

(1)内容:提倡学习手工技艺;鼓励外邦手工业者移居雅典,赐予公民权;鼓励进口谷物,出口葡萄酒、橄槛油等,限制谷物出口。

(2)影响:从短期看,稳定了社会物价,保障了平民生活;从长期看,促进了雅典工商业发展和社会经济多元化,工商业者的队伍不断发展壮大,工商业奴隶主的力量也相应增强,多元化的政治格局进一步稳固。

3、按财产多少划分公民等级。

(1)目的:为了打破贵族的世袭特权(2)内容:公民按财产的多少分为四个等级,财产越多,等级越高,享受的权利越多(3)影响:财产等级制并未实现公民间的真正平等,打破了贵族垄断官职的局面,使工商业奴隶主分享了政治权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2高考历史考点解读梭伦改革
课标内容要求:
(1)了解梭伦改革前雅典的社会状况,认识梭伦改革的必要性。

(2)简述梭伦改革的主要措施,指出改革的基本特点。

(3)分析梭伦改革对雅典民主政治建设的影响。

知识要点:
一、梭伦改革的背景:
1、政治:
雅典城邦国家产生(公元前9~前8世纪)——设立中央议事会和行政机构
贵族制国家确立(公元前8~前6世纪)——贵族专权而平民无权
2、经济发展:农工商业以及贸易得到发展
3、阶级变化:工商业奴隶主形成,公民内部斗争激烈:“山地派”、“平原派”、“海岸派”
4、梭伦当选为首席执政官:雅典贵族与平民长期斗争的结果
二、梭伦改革:
1、内容:“颁布解负令”
确立财产等级制度
恢复公民大会权力
建立“四百人会议”
设立公民陪审法庭
鼓励发展农工商业
2、特点:奠定民主政治基础、促进工商业发展
三、梭伦改革的评价
1、历史意义:①形成了民主政治必须具备的公民群体;②打破贵族对政权的垄断;③一定程度上确保了公民参与国家事务的政治权利;④大大促进了农业和工商业的发展。

总之,其改革为雅典的民主政治奠定基础。

2、历史局限:贵族在国家政权中占据绝对优势,下层平民未享有充分的权利
氏族制度残余及贵族拥有世袭占有土地的特权
贵族和平民的矛盾未得以从根本上解决,社会政局动荡不安
【梭伦改革与克利斯提尼改革在内容上的本质相同点与意义】
梭伦改革按财产多寡划分社会等级,进一步打击氏族制度残余,氏族制度是按血缘来维护的,也就是说梭伦改革直接否定了血缘关系。

克利斯提尼实行改革,用10个地域部落取代原来的4个血缘部落,也直接打破了血缘关系。

综上可知,两者改革都从根本上打击了血缘关系。

它大大削弱了氏族贵族的势力,为雅典的民主政治制度奠定了基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