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航 航空发动机原理 期末考试知识点总结
北航航空发动机原理总结

北航航空发动机原理总结航空发动机作为航空器的心脏,对航空器的性能和安全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北航作为中国航空工业的重要支柱,研制了众多优秀的航空发动机,为航空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本文将对北航航空发动机的原理进行总结,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学习航空发动机的工作原理。
一、航空发动机的分类航空发动机主要分为活塞发动机和涡轮发动机两大类。
活塞发动机是早期航空发动机的代表,其工作原理类似于内燃机,通过往复运动的活塞进行工作;涡轮发动机则是现代航空发动机的主流,其利用喷气推力来驱动飞机。
二、航空发动机的工作原理1. 活塞发动机的工作原理活塞发动机主要由气缸、活塞、曲轴、点火装置等组成。
其工作原理可以分为四个冷态工作过程,包括进气、压缩、燃烧和排气。
首先,气缸内的活塞从上往下运动,通过进气门吸入混合气;然后,活塞往上移动时将混合气压缩;接下来是燃烧过程,当活塞压缩到极限位置时,点火装置产生火花引燃混合气,形成爆震;最后,活塞再次向下运动,将燃烧产生的废气通过排气门排出气缸。
2. 涡轮发动机的工作原理涡轮发动机主要由压气机、燃烧室和涡轮三部分组成。
其工作原理可以分为压气机压缩气体、燃烧室燃烧和涡轮驱动压缩空气三个过程。
首先,进气口引入空气,经过压气机进行压缩。
接下来,压缩后的空气进入燃烧室,在燃烧室中与燃料混合燃烧,产生高温高压气体。
最后,高温高压气体作用于涡轮叶片,通过涡轮的驱动产生推力,推动飞机向前飞行。
三、北航航空发动机的创新北航航空发动机在航空发动机研制领域具有丰富的经验和优势,通过不断的创新,取得了多项重要成果。
1. 碳复合材料的应用北航航空发动机在发动机部件的制造中广泛应用了碳复合材料。
碳复合材料具有重量轻、强度高、耐腐蚀等优点,可以有效提高发动机的性能和寿命。
2. 先进的火箭燃料喷射技术北航航空发动机采用了先进的火箭燃料喷射技术,通过提高燃料的燃烧效率,提高发动机的推力和热效率,使飞机飞行更加安全和高效。
《航空发动机》知识点总结

1. 理想气体的定义是:分子本身只有质量而不占有体积,分子间不存在吸引力的气体。
2. 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式:pv = RT ,R 为气体常数3. 热力学第一定律的解析式 dp = du + pdv ,u 为空气内能,pv 为位能4. 热力发动机是一种连续不断地把热能转换为机械能的动力装置。
5.⎧⎧⎨⎪⎩⎪⎪⎧⎧⎪⎪⎪⎪⎧⎫⎪⎪⎪⎧⎨⎪⎪⎪−⎨⎬⎨⎪⎪⎪⎩⎪⎪⎪⎪⎪⎩⎭⎪⎩⎨⎪⎧⎪⎧⎪⎨⎨⎪⎪⎪⎩⎪⎪⎪⎪⎪⎪⎧⎪⎪⎨⎪⎪⎪⎪⎪⎪⎨⎪⎪⎪⎪⎪⎪⎪⎪⎪⎪⎩⎩⎩⎩固体燃料火箭发动机火箭发动机液体燃料火箭发动机二行程 直列式活塞式吸气式四行程对列式增压式星型发动机冲压式航空发动机冲压式(无压气机) 脉动冲压式涡喷 空气喷气式涡扇 涡轮式(有压气机)涡轴 涡桨 6. 发动机的推力与每秒钟流过发动机的空气质量流量之比,叫做发动机的单位推力。
F s = F / q m7. 产生一牛(或十牛)推力每小时所消耗的燃油量,称为单位燃油消耗率。
sfc= 3600q mf / F8. 单转子涡喷发动机的站位规定及相应气流参数有:0站位:发动机的远前方,那里的气流参数为*0*00,,,,T p V T p o ;1站位:进气道的出口,压气机的进口,气流参数为*1*1111,,,,T p V T p ;2站位:压气机的出口,燃烧室的进口,气流参数为 *2*2222,,,,T p V T p ;3站位:燃烧室的出口,涡轮的进口,气流参数为*3*3333,,,,T p V T p ;4站位:涡轮的出口,喷管的进口,气流参数为*4*4444,,,,T p V T p ;5站位:喷管的出口,气流参数为*5*5555,,,,T p V T p ;---------------------------------------------------------------------9. 进气道对发动机性能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一,气流经过进气道的总压恢复系数影响流经发动机的空气流量,还影响循环的热效率;二,进气道本身的工作稳定性和出口气流流场是否均匀,前者会直接影响发动机的正常工作,后者会引起压气机效率下降甚至喘振;三,进气道对有效推力的影响,还包括1.超音速飞行时会有附加阻力2.进气道唇口的存在使外流急剧加速,可能引起气流分离或形成超音速区,使得外阻明显增加。
北航桂幸民航空发动机原理1期末

北航桂幸民航空发动机原理1期末桂幸民航空发动机原理桂幸民航空发动机原理涉及了一系列的物理原理,这些原理贯穿整个飞行过程,包括飞行器的起飞、爬升、俯冲、平飞、降落等。
其中,发动机原理在这种过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发动机原理归纳出以下几方面内容。
一、气动力学发动机原理要充分理解,就必须拥有充分的气动力学知识。
气动力学即是研究物体在流体中的运动的物理原理。
其自然的性质反映在运动的原理中,物体运动的方向及其运动的速度受到气体的定向速度、气压和密度的影响,其中密度是气体运动的决定因素。
二、机翼原理机翼原理是桂幸民航空发动机原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能够帮助整个飞机在空中稳定地行进。
机翼就像是一台蒸汽机的叶轮,机翼的弧度的变化可以改变飞机的方向,支撑飞行器的安全飞行。
三、质量均衡质量均衡是飞行过程中最重要的一环,它影响着飞行器的高度、位置和速度的变化,且决定着飞行中的加速度和减速度等。
这是一个非常复杂但重要的原理,它可以帮助飞行器实现平稳、精准飞行。
四、动力装置动力装置是桂幸民航空发动机原理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们帮助飞机向前和向上高速移动,以及如何以恒定的速度保持固定的转弯曲线。
发动机由发动机、燃料系统、喷射技术、叶片等部分组成,所有这些都相互作用,使飞机可以运行在全世界各地,以满足不同的飞行任务的需要。
五、物理原理物理原理体现在飞行器的运动过程中,当飞机处于新的速度和高度状态时,它就需要重新计算动力起源的概念,譬如。
动量定律、维摩提力矩定律、爱因斯坦定律等,然后再根据它们的组合原理,来调节发动机的动力输出,从而使飞行器安全飞行。
总之,桂幸民航空发动机原理包括气动力学、机翼原理、质量均衡、动力装置和物理原理等多种内容,它们分别从不同的方面体现在飞行过程中,彼此巧妙的结合使飞行变得稳定和安全,满足了航行的目的,有效的把握这些原理,能够使飞行空中的奇迹变得更加美妙,此外,有效的理解这些原理,也使飞行安全受到保证。
北航 航空发动机原理总结

– 三种工作状态
临界、超临界、亚临界
取决于喷管压比与临界压比的关系 临界、亚临界:完全膨胀
超临界:不完全膨胀
– 出口气流所能达到的最大速度
C9max=当地音速=f(排气总温)
收敛-扩张型
– 几何固定的收-扩喷管有三种工作状态
完全膨胀、不完全膨胀、过度膨胀
取决于喷管压比和面积比
总 结
进气道和尾喷管工作原理 各种类型发动机基本工作原理
发动机设计点性能
各部件共同工作及控制规律 发动机非设计点性能(特性)
进气道工作原理及特性
功能、设计要求及分类
亚音进气道
– 三种流谱(0<<) – 结构形式
超音进气道
– 气动设计原理(多波系结构) – 三种结构形式(内压、外压、混压) – 外压式超音速进气道的特性
Tt4
Tt2
控制规律的 制定将决定 最终所获得 的发动机性 能,因此控 制规律的设 计至关重要
n2
低速
Tt4 Tt2
高速
n1
发动机稳态特性
发动机典型工作状态
节流特性(油门特性、转速特性)
– 定义 – 典型曲线及参数变化原因 – 防喘措施的防喘机理及其对特性的影响
速度特性
– – – – 典型喷气式发动机速度特性曲线及参数变化原因 不同设计参数特性 不同控制规律 不同类型发动机速度特性(涡喷、涡扇、复燃加 力发动机、涡桨、涡轴)的特点及其适应范围
由涵道比定义和流量连续条件
– 涵道比将随飞行条件、转子转速的变化而变化
发动机流通能力变化使进气道的工作状态受到影响
– 亚音进气道(三种流普) – 超音进气道(三种工作状态)
飞行学院《航空发动机原理与构造》复习

飞行学院《航空发动机原理与构造》复习资料第一部分:航空发动机构造一、单项选择题(每题 2 分)1. 涡喷涡扇涡桨涡轴发动机中,耗油率或当量耗油率的关系是(A )2. A. sfc涡喷>sfc涡扇>sfc涡桨>sfc涡轴B. sfc涡扇>sfc涡桨>sfc涡轴>sfc涡喷3. C. sfc涡桨>sfc涡轴>sfc涡喷>sfc涡扇D. sfc涡轴>sfc涡喷>sfc涡扇>sfc涡桨4. 发动机转子卸荷措施的目的是(B )。
5. A .减少发动机转子负荷,降低了发动机推力,以提高发动机运行可靠性6. B .减少发动机转子轴向力,减少止推轴承数量,提高转子工作可靠性7. C.减少发动机转子负荷,提高发动机推力8. D .减少发动机转子负荷,降低转子应力水平,提高转子结构强度9. 涡扇发动机中,忽略附件传动功率,涡轮转子与压气机转子扭矩之间的关系是(D)10. A . M涡轮〉—M压气机 B . M涡轮V—M压气机11. C. M涡轮=M压气机 D . M涡轮=—M压气机12. 压气机转子结构中,加强盘式转子是为了(B)。
13. A .加强转子强度,提高转子可靠性14. B .加强转子刚度,提高转子运行稳定性15. C .加强转子冷却效果,降低温度应力16. D .加强转子流通能力,提高压气机效率17. 压气机转子结构中(B)。
18. A .鼓式转子的强度〉盘式转子的强度19. B .鼓式转子的强度V盘式转子的强度20. C.鼓式转子的强度二盘式转子的强度21. D .鼓式转子与盘式转子强度比较关系不确定22. 压气机转子结构中的刚度(A)23. A .盘鼓混合式转子〉盘式转子24. B .盘鼓混合式转子V盘式转子25. C.盘鼓混合式转子二盘式转子26. D .盘鼓混合式与盘式转子刚度大小关系不确定压气机静子机匣上放气机构的放气窗口通常位于( A )A •静子叶片处B •转子叶片处C •静子叶片与转子叶片之间D •转子叶片与静子叶片之间压气机转子工作叶片的榫头结构承载能力(D)A •燕尾形〉枞树形〉销钉式B •燕尾形〉销钉式〉枞树形C •销钉式〉枞树形〉燕尾形D •枞树形〉燕尾形〉销钉式燃烧室的燃油喷嘴结构中,稳定工作范围(A)A .蒸发式喷嘴>离心式喷嘴B .蒸发式喷嘴V离心式喷嘴C.蒸发式喷嘴=离心式喷嘴D .蒸发式喷嘴与离心式喷嘴比较关系不能确定燃烧室火焰简上的轴向力(A)A .向前B .向后C.近似为零 D .方向不定为减少热应力,燃气涡轮发动机燃烧室火焰筒通常采用(B)结构A.无约束B. 欠静定约束C.静定约束D. 超静定约束涡轮转子工作叶片的榫头大多采用(C)结构。
航发原理总结

航发原理总结一、引言航空发动机是飞机的核心动力装置,能够将燃料燃烧产生的热能转化为推力,推动飞机在空中飞行。
航发原理作为航空工程的基础,是飞行器安全可靠性的重要保障。
本文旨在对航发原理进行总结,介绍其基本构造和工作原理。
二、航发结构航空发动机由气源系统、燃油系统、点火系统、润滑系统和机体附件等部分构成。
1. 气源系统气源系统主要由进气道、压气机和燃烧室组成。
进气道负责将空气引入航发,经过压气机的压缩作用,提高气体压力和温度,使混合气更容易燃烧。
2. 燃油系统燃油系统负责将燃油输送到燃烧室,以供燃烧产生能量。
燃油系统由燃油泵、燃油喷嘴和燃油控制系统组成。
燃油泵负责将燃油从燃油箱抽取,并以一定的压力送入燃烧室。
燃油喷嘴将燃油雾化喷入燃烧室,与空气混合燃烧。
3. 点火系统点火系统负责在燃烧室中点燃燃油与空气的混合物。
点火系统包括点火塞、高压变压器和点火线圈等部件。
当点火塞接收到高压电流时,产生火花,引燃燃料,从而启动发动机。
4. 润滑系统润滑系统用于减少航发内部零部件之间的摩擦和磨损,提高发动机的运行效率和寿命。
润滑系统由润滑油泵、润滑油箱和润滑油滤清器等组成。
5. 机体附件机体附件包括空气起动器、发动机控制装置和辅助动力装置等,对航发的控制和运行起到重要作用。
三、航发工作原理航空发动机的工作原理可以总结为四个过程:进气、压缩、燃烧和喷气。
1. 进气过程进气过程是指空气通过进气道进入航发的过程。
进气道具有一定的导向和增压功能,将外界空气引导进入压气机。
由于航发运行时需要大量空气参与燃烧,进气道在设计时要保证足够的空间和气体流动性,以提供所需的气体供应。
2. 压缩过程压缩过程是指压气机将进气空气进行压缩,提高气体压力和温度的过程。
压气机通过在转子内迅速旋转的转子叶片,将进气气体进行反复压缩,提高气体的密度和温度。
3. 燃烧过程燃烧过程是指燃料在燃烧室中与压缩空气混合并燃烧的过程。
燃烧室内通过控制燃油的喷射速度和角度,使得燃油与空气充分混合,然后点火点燃。
北航 航空发动机原理 期末考试知识点总结

分排:外涵道
内涵道:
混排:
实际热力循环分析: 热力循环组成(P-V 图、T-S 图) 循环功=f(增温比、增压比、部件效率…),与循环增温比成正比,与部件效率成正比,存在 有最佳增压比πopt(循环功最大) ; 循环热效率=f(增温比、增压比、部件效率…),与循环增温比成正比,与部件效率成正比,
存在有最经济增压比(耗油率最低) 。
结尾正激波被推出口外
?防止喘振
特性:
尾喷管:
功能、设计要求及分类
燃气膨胀加速,气流高速排出产生反作用力推力; 调节喷管临界截面积,改变发动机工作状态; 推力换向。 流动损失小
尽可能完全膨胀 排气方向尽可能沿所希望的方向 根据需要,调节截面积尺寸 噪音低 纯收敛型 收敛--扩张型 塞式 引射 推力矢量 带反推 收敛形 收敛--扩张形
-
压气机与涡轮物理转速相等 压力平衡
发动机各部件共同工作的结果共同工作方程, 将共同工作方程表示在压气机特性图上可获 得共同工作线 共同工作线的讨论: – 共同工作线的物理意义: 发动机的工作线,飞行条件变化、外界大气条件变化、发动机转子 转速变化将引起共同工作点在工作线上移动 – 工作线位置受 A8 调节的影响: 单轴涡喷(调小 A8 则共同工作线移向喘振边界) 双轴涡喷( A8 变化不影响高压转子共同工作线,调小 A8 对低压共 同工作线的影响与单轴发动机相反) – 当工作点向左下移动时,压气机喘振欲度减小,因此必须采取防喘措施 – 几何参数不可调节时, 采用不同控制规律不会对发动机共同工作线位置产生 影响,但共同工作点将随不同控制规律而不同,因而导致发动机性能不同 双转子发动机自动防喘机理:
– 机械能推进功率 – 动能形式损失(余速损失) 发动机-总效率:
最新级《航空发动机原理》期末考试复习

《航空发动机原理》复习一、单项选择题(共20题每题2分共40分)1.以下哪个是衡量发动机经济性的性能参数( A )。
A EPRB FFC SFCD EGT2.涡轮风扇发动机的涵道比是( D )。
A流过发动机的空气流量与流过内涵道的空气流量之比B流过发动机的空气流量与流过外涵的空气流量之比C流过内涵道的空气流量与流过外涵道的空气流量之比D流过外涵道的空气流量与流过内涵道的空气流量之比3.高涵道比涡扇发动机是指涵道比大于等于( C ).A 2B 3C 4D 54.涵道比为4的燃气涡轮风扇发动机外涵产生的推力约占总(C )。
A20% B40% C80% D90%5.涡桨发动机的喷管产生的推力约占总推力的( B )A.85-90%B.10-15%C.25%D. 06.涡桨发动机使用减速器的主要优点是:( C )A能够增加螺旋桨转速而不增加发动机转速B螺旋桨的直径和桨叶面积可以增加C可以提高发动机转速而增大发动机的功率输出又能使螺旋桨保持在较低转速而效率较高D在增大螺旋桨转速情况下,能增大发动机转速7.双转子发动机高压转子转速N2与低压转子转速Nl之间有( C )A N2<NlB N2=NlC N2>Nl D设计者确定哪个大8.亚音速进气道是一个( A )的管道。
A扩张形B收敛形 C先收敛后扩张形 D圆柱形9.亚音速进气道的气流通道面积是( D )的。
A扩张形 B收敛形 C先收敛后扩张形 D先扩张后收敛形10.气流流过亚音速进气道时,( D )。
A速度增加,温度和压力减小 B速度增加,压力增加,温度不变C速度增加,压力减小,温度增加 D速度减小,压力和温度增加11.在离心式压气机里两个起扩压作用的部件是( D )。
A涡轮与压气机B压气机与歧管C叶片与膨胀器D叶轮与扩压器12.轴流式压气机的一级由( C )组成。
A转子和静子 B扩压器和导气管 C工作叶轮和整流环 D工作叶轮和导向器13. 空气流过压气机工作叶轮时, 气流的( C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发动机稳定状态各部件共同工作
各部件共同工作条件(相互制约) : – 流量连续(质量流量平衡) 压气机~涡轮Tt4/Tt2 等值线及物理意义: – 流通能力正比于增压比,反比于增温比 涡轮~尾喷管膨胀比与几何通道面积的关系: – 对于涡喷和分排涡扇发动机,当几何不可调节且涡轮、尾喷 管均处于临界或超临界状态时,涡轮膨胀比不变
出现有分离的过度膨胀, 喷管内出现正激波,推力损失严重 不允许喷管进入这种工作状态。
取决于喷管压比和面积比 为减小损失,面积比(A9/A8)应设计成可调节,且与喷管可用膨胀比成正比
发动机基本工作原理及热力循环
不同类型发动机的组成、工作过程 涡喷:进气道,压气机,燃烧室,涡轮,尾喷管 由进气道进气压气机增压燃烧室加热涡轮中膨胀作功带动压气机尾喷管中 膨胀加速高速排出体外 涡扇:进气道,风扇,压气机,燃烧室,涡轮, (混合器) ,尾喷管 分排工作过程: 进气道进气风扇增压气流分为两股 内涵气流压气机增压燃烧室加热涡轮膨胀作功带动风扇和压气机 内涵尾喷管膨胀加速排气到体外 外涵气流外涵道外涵尾喷管膨胀加速排气到体外 混排工作过程: 进气道进气风扇增压气流分为两股 内涵气流压气机增压燃烧室加热涡轮膨胀作功带动风扇和压气机 进入混合器 外涵气流外涵道进入混合器 两股气流在混合器中掺混尾喷管膨胀加速排气到体外 涡轮螺桨发动机:进气道,压气机,燃烧室,涡轮,螺旋桨,尾喷管 进气道进气压气机增压燃烧室加热涡轮膨胀作功带动压气机和螺旋桨尾喷 管膨胀加速排气到体外 涡轮轴发动机:进气道,压气机,燃烧室,涡轮,旋翼,尾喷管 进气道进气压气机增压燃烧室加热涡轮膨胀作功带动压气机和直升机旋 翼尾喷管减速扩压?排气到体外 推力的产生及计算公式 基本原理:流经发动机的气流受到力的作用产生加速度,气流必定产生一个大小相等、方向 相反的反作用力作用于发动机 涡喷: 对于亚音速飞机,由于发动机对气流扰动较小,可以近似认为: Feff F 对于超音速飞机在超音速飞行时激波的出现 发动机安装位置的影响因素 Fef f F 三项损失不容忽视(附加,压差,摩擦阻力)
– 机械能推进功率 – 动能形式损失(余速损失) 发动机-总效率:
合完全燃烧所释放的热能之比。
,单位工质产生的推进功与单位工质与燃料混
3600c0 3600a0 M a 0 H f sfc H f sfc
– 总效率与耗油率的关系:0
– 提高热效率(发动机热力循环) – 提高推进效率(质量附加原理) :在发动机可用循环功一定的前提下,
设计值时,斜激波波角发生变化,斜激波交点不再位于唇口 当飞行 M0< M0d 的低超音速飞行时,波角增加,激波交点前移不贴口,产生超声速溢流,外流 阻力加大 当飞行 M0> M0d 的高超音速飞行时,波角减小,激波交点后移进入口内,经激波总压损失加大
进气道出口反压变化(发动机在共同工作线上移动)影响结尾正激波位置三种不同工作状态:临界、超 临界、亚临界
,
NP 为推进功率
ä 总推力 F
性能指标(定义、单位、计算公式) 发动机主要指标:单位推力,耗油率,推重比,可靠性,隐身性,安全性,维护成本等。 涡喷、涡扇: 单位推力:每秒钟通过发动机的每公斤工质产生的推力; Fs = F / Wa,气流在喷管出口达完全膨胀时,即 P9=P0: Fs =C9 – C0;单位: N• s / kg; 推重比:: Fm = F / M (或 FG = F / G) M — 发动机质量( G — 发动机重量) 耗油率:发动机每工作 1 小时每产生 1 牛顿推力消耗的燃油量;
涡扇发动机将从热机中获取的有效能分配给了更多的工作介质, 参与产生推 力工质增多,因此推力增大,耗油率降低; “同参数”使涡扇发动机在相 同热效率条件下降低了排气速度,减小了余速损失,具有更高的推进效率, 因此提高了总效率,降低了耗油率。
理想热力循环分析
Lc ht 3 h0 Cp(Tt 3 T0 )
N B B C0
能量转换及效率(定义、能量损失形式) 热机-热效率:
燃烧所释放的热能之比。
,单位工质产生的可用循环功与单位工质与燃料混合完全 – 热能循环有效功 – 热焓形式损失(排热损失)
推进器-推进效率:推进功/有效功=推进功率/有效功率, p
2 ,单位工质 c9 1 c0
产生的推进功与单位工质产生的可用循环功之比。
;单位:kg /(N.Hr) 涡轴: 轴功率(单位轴功率) : N S mWg Lnet 功重比:发动机轴功率或当量功率与发动机重量之比;kg/kw 耗油率: sfc
3600W f Ns
涡桨: 轴功率(单位轴功率) :指有效功率?: NTe Wg LTe 螺桨功率: N B NTem 拉力: FB Nhomakorabea-
压气机与涡轮物理转速相等 压力平衡
发动机各部件共同工作的结果共同工作方程, 将共同工作方程表示在压气机特性图上可获 得共同工作线 共同工作线的讨论: – 共同工作线的物理意义: 发动机的工作线,飞行条件变化、外界大气条件变化、发动机转子 转速变化将引起共同工作点在工作线上移动 – 工作线位置受 A8 调节的影响: 单轴涡喷(调小 A8 则共同工作线移向喘振边界) 双轴涡喷( A8 变化不影响高压转子共同工作线,调小 A8 对低压共 同工作线的影响与单轴发动机相反) – 当工作点向左下移动时,压气机喘振欲度减小,因此必须采取防喘措施 – 几何参数不可调节时, 采用不同控制规律不会对发动机共同工作线位置产生 影响,但共同工作点将随不同控制规律而不同,因而导致发动机性能不同 双转子发动机自动防喘机理:
(还有使循环热效率最高的最佳增压比π′opt)
发动机设计点性能
设计参数值的选择对性能参数的影响及其原因: – 提高增压比设计值 存在最佳增压比(有效功最大) 、最经济增压比(耗油率最低) 提高增压比 (不利于提高单位推力和推重比、 有利于降低耗油率) – 提高涡轮前温度设计值 对于超音速用途:有利于提高单位推力、高推重比,但耗油率也 相应增加 对于亚声速用途: 有利于高涵道比设计 (增加推力、 降低耗油率) – 提高加力温度设计值 高单位推力,但同时付出高耗油率的代价 – 提高涵道比设计值 低单位推力、低耗油率 – 风扇增压比设计值 遵循最佳分配原则 (存在使耗油率最低的最佳风扇压比和最佳涵道
结尾正激波被推出口外
?防止喘振
特性:
尾喷管:
功能、设计要求及分类
燃气膨胀加速,气流高速排出产生反作用力推力; 调节喷管临界截面积,改变发动机工作状态; 推力换向。 流动损失小
尽可能完全膨胀 排气方向尽可能沿所希望的方向 根据需要,调节截面积尺寸 噪音低 纯收敛型 收敛--扩张型 塞式 引射 推力矢量 带反推 收敛形 收敛--扩张形
不加力涡喷发动机:
Lp ht 4 h 9 Cp(Tt 4 T )9
,
CpT0 (
k 1 k
1)
CpTt 4 (1
1
k 1 k
)
热力循环的组成(P-V 图、T-S 图) 理想循环功受循环增压比、循环增温比的影响
– 理想循环功与循环增温比成正比;存在有最佳增压比(使理想循环功最大) – 最佳增压比正比于循环增温比 理想循环热效率正比于循环增压比
分排:外涵道
内涵道:
混排:
实际热力循环分析: 热力循环组成(P-V 图、T-S 图) 循环功=f(增温比、增压比、部件效率…),与循环增温比成正比,与部件效率成正比,存在 有最佳增压比πopt(循环功最大) ; 循环热效率=f(增温比、增压比、部件效率…),与循环增温比成正比,与部件效率成正比,
存在有最经济增压比(耗油率最低) 。
按流路通道分类:
收敛型: 三种工作状态 临界、超临界、亚临界
收敛喷管按可用膨胀比πe 的大小划分三种工作状态 临界: πe =πe 临界 ,M9=1,p9=p0 亚临界: πe πe <πe 临界 ,M9<1,p9=p0 >πe 临界 ,M9=1,p9>p0 超临界:
取决于喷管压比与临界压比的关系 临界、亚临界:完全膨胀 超临界:不完全膨胀 出口气流所能达到的最大速度: C9max=当地音速=f(排气总温) (临界超临界时) 收敛-扩张型: 几何固定的收-扩喷管有三种工作状态: 完全膨胀、不完全膨胀、过度膨胀
– A8 越大,涡轮膨胀比越大
– 复燃加力发动机 A8 必须可调,以保证主机的工作状态不受 复燃加力燃烧室工作的影响 由涵道比定义和流量连续条件: – 涵道比将随飞行条件、转子转速的变化而变化(Tt2 增加,B
增加;转速降低,B 增加)
发动机流通能力变化使进气道的工作状态受到影响 – 亚音进气道(三种流普) – 超音进气道(三种工作状态) – 功率平衡(压气机与涡轮功率平衡) 压气机功与涡轮前温度和膨胀比的关系: – 当压气机功变化时,为维持功平衡,必须改变涡轮前温度或 涡轮膨胀比以维持功平衡关系,否则转速将发生变化
利用激波的性质,设计为多波系结构,即先利用损失小的斜激波,逐步将高超音流滞止为低超音 流,再利用一道弱的正激波将超音流滞止为亚音流 目的:减小因激波引起的总压损失 波系结构:若干斜激波结尾正激波
三种结构形式(内压、外压、混压) 外压式超音速进气道的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