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会实务】资产负债表与利润表的关系

合集下载

【税会实务】论会计恒等式的平衡性

【税会实务】论会计恒等式的平衡性

【税会实务】论会计恒等式的平衡性摘要:会计恒等式完整地反映了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及其形成过程,是会计核算的理论依据,在会计核算过程中会计等式亦发生不同的变化,在不同的会计计量模式下,由于资产的属性及价值差异较大,从而产生价值变动,如果计算所有者权益时间价值的话,则现行会计等式必然不平衡,本文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关键词:会计恒等式平衡性会计恒等式是指各个会计要素在总额上必须相等的一种关系式,由于这一公式在数量上恒等,所以又称会计平衡公式或会计方程式。

会计恒等式完整地表现了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及其形成过程,因此,它是设置账户、复式记账、编制会计报表等会计核算方法的理论依据。

一、现行会计恒等式的形式(一)、静态会计恒等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企业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必须拥有或控制一定数量的能满足其需要的资产,然而企业的资产无论以什么具体形态存在都是由其提供者提供的。

资产提供者对企业资产的要求权称为权益。

可见,在一定时点上,一个企业的全部资产应当等于各有关提供者对这些资产的要求权即权益的总和,用等式表示如下:资产=权益资产和权益反映的是同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资产表明企业拥有或控制多少经济资源,而权益则表明是谁提供了这些经济资源,是谁对这些经济资源拥有要求权,也就是说,权益表示资产的来源。

就某一会计主体而言,有一定的资产,就必然有一定的资产来源,反之,有一定的权益,也必然有一定的资产与之相对应。

所以,在任何一个时点上,资产的总额有多少,权益的总额就有多少,反之亦然。

也就是说,一个企业的资产总额与权益总额相互依存,数额永远相等。

企业所拥有或控制的资产,一部分是由企业的投资人提供的,称为所有者权益;另一部分是由企业的债权人提供的,称为负债。

因此上述等式可以进一步扩展为下列等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这一最基本的恒等式反映了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三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和数量关系,表明了企业一定时点上的财务状况,因此上述等式也称为静态会计恒等式。

【税会实务】资产负债表“三度”的辩证分析

【税会实务】资产负债表“三度”的辩证分析

【税会实务】资产负债表“三度”的辩证分析在企业财务报表分析中,对资产负债表的常规分析主要涉及企业的偿债能力分析,包括流动资产对流动负债的保证程度分析、资产负债率分析以及企业的融资前景分析等。

然而笔者发现,通过考察企业资产负债表的“三度”,即企业的资本充实度、利润贡献度及债务依存度,可以为报表分析者提供更多的分析视角,帮助其更加透彻地剖析企业的竞争优势,并能进一步预测企业的发展前景。

由于企业所处实际经营环境的复杂性和特殊性,在分析企业的“三度”指标时,必须结合企业的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的具体构成情况,从不同方面展开辩证分析。

何谓“三度”1. 资本充实度资本充实度是指实收资本(股本)和资本公积中的股东入资(如股票溢价等)部分对资产的支持度,即资本充实度=[实收资本(股本)+资本公积中的股东入资(如股票溢价等)]/资产总额。

资本充实度对于企业开展经营活动及进行债务融资至关重要。

资本充实度较高的企业,如果其股东入资的资产结构合理,可以满足基本的生产经营需求,则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及债务融资前景就有了基本保障;反之,如果企业资本充实度不高,或者财务数据计算的资本充实度较高,但股东入资的资产结构不合理,难以满足基本的生产经营需求,则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及债务融资前景就较为暗淡。

2. 利润贡献度利润贡献度是指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部分对资产的支持度,即利润贡献度=(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资产总额。

该指标既与企业的累计盈利规模有关,又与企业的利润分配政策有关。

若选择较为激进的现金股利政策,则企业股东权益增长的利润因素就会降低,对债务融资的保障程度也会相应降低。

若选择较为保守的现金股利政策,则企业的利润贡献度会相对较高,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一般会较为坚实,对债务融资的保障程度也就越高。

3. 债务依存度债务依存度是指负债部分对资产的支持度,即通常所说的资产负债率。

债务依存度(资产负债率)对计量企业融资发展的潜力至关重要。

但需要注意的是,对该因素的分析还应进一步考察债务的具体结构。

2020年《初级会计实务》笔记与真题第六章 财务报表(一)资产负债表

2020年《初级会计实务》笔记与真题第六章 财务报表(一)资产负债表

2020年《初级会计实务》笔记与真题第六章财务报表(一)资产负债表第六章财务报表一套完整的财务报表至少应当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所有者权益(或股东权益)变动表以及附注。

(四表一注)【判断题】(2016年)一张完整的财务报表体系由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股东权益变动表及附注组成。

()『正确答案』√教材变化:①“应收票据及应收账款”项目拆分为“应收票据”及“应收账款”项目;②“应付票据及应付账款”项目拆分为“应付票据”及“应付账款”;③企业收到的个人所得税的扣缴手续费收入计入其他收益;④研发费用:研发过程中的费用化支出和计入管理费用的无形资产摊销;⑤财务费用:费用化的利息支出扣减利息收入;⑥删除流动资产、流动负债的定义,两者的分类移到第一章。

第一节资产负债表一、资产负债表的结构资产负债表是指反映企业在某一特定日期的财务状况的报表。

格式:账户式结构资产:按流动性大小排列顺序,流动性大的资产排在前面负债及所有者权益:一般按要求清偿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资资产期末余额上年年末余额负债和所有者权益期末余额上年年末余额流动资产非流动资产200800流动负债非流动负债999所有者权益1资产总计1000负债和所有者权益总计1000“资产负债表图示”考法:①属于资产或负债的项目?(2018单)②属于流动资产、非流动资产或流动负债、非流动负债?(2013单)(2015单)(2019单多2)二、资产负债表的编制 资产负债表的“上年末余额”栏内各项数字,应根据上年年末资产负债表的“期末余额”栏内所列数字填列。

如果上年度资产负债表规定的各个项目的名称和内容与本年度不相一致,应按照本年度的规定对上年年末资产负债表各项目的名称和数字进行调整,填入本表“上年年末余额”栏内。

(一)根据总账科目余额填列(直接+计算)1.直接填列(特殊项目以外的项目) 短期借款、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等(未分配利润外的权益)2.计算填列 货币资金=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其他货币资金【例6-7】2019年12月31日,甲公司“短期借款”科目的余额如下所示:银行质押借款10万元,信用借款40万元。

关于会计等式,会计人你弄懂了吗?【会计实务操作教程】

关于会计等式,会计人你弄懂了吗?【会计实务操作教程】

4.收入、费用和利润要素侧重于反映企业的经营成果。利润表等式
“收入-费用=利润”中的“收入”“费用”和“利润”有何特殊含义?如 何计算净利润?净利润与综合收益有何联系和区别? 5.资产负债表等式属于静态等式,利润表等式属于动态等式。如何构
只分享有价值的会计实操经验,用有限的时间去学习更多的知识!
建将资产负债表要素和利润表要素联结起来的扩展的会计等式? 6.为什么说会计等式是编制资产负债表、复式记账和试算平衡的理论 依据? 【解答】 1.一个企业的资产和权益,实际上是同一资金的两个不同方面,是从 资金的占用形式和来源两个不同角度观察和分析的结果。在企业中,任 何资产都有其相应的权益要求,谁提供了资产谁就对资产拥有索偿权。 其中,以投资者的身份向企业投入资产而形成的权益,为所有者权益;以 债权人的身份向企业提供资产而形成的权益,为债权人权益或负债。这 种相互依存的关系,决定了在数量上一个企业的资产总额与权益(负债和 所有者权益)总额必定相等,即“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 当企业经营成功、不断实现利润时,所有者权益就会被增厚;反之,如 果企业经营失败出现亏损,所有者权益就会被侵蚀,金额越来越小,直 至为零或负数。在正常情况下,企业的所有者权益应为正数,也有一定 的负债余额。即便有些负债经营的行业(比如银行)需要借助较高的杠杆 实现“借鸡生蛋”和“借船出海” ,但也有资本充足率的要求,应将一定 比例的所有者权益作为风险屏障。但如果企业经营不善,亏损严重,不 排除会出现资不抵债的情况,此时资产小于负债,所有者权益甚至为负 了,会计等式仍然成立,但有破产清算和不能持续经营的风险。
2.资产负债表等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有特定的经济含义。
“负债”列在前面表示。当企业终止经营或破产清算时,资产首先要用 于偿还债务,若有剩余才可以用来分配给所有者。 也就是说,债权人对企业资产的要求权优先于投资者,具有第一位的

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的概念及与利润表债务法的比较分析

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的概念及与利润表债务法的比较分析

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的概念及与利润表债务法的比较分析2006年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取代1994年财政部发布的财会字[1994]第025号《企业所得税会计处理的暂行规定》、1995年《企业会计准则——所得税》征求意见稿以及2001年颁布的《企业会计制度》中关于企业所得税会计处理的规定,该准则对2007年或以后日期开始的会计期间有效。

旧制度要求企业采用应付税款法和纳税影响会计法(包括递延法或债务法)核算所得税。

纳税影响会计法中的债务法为收益表债务法。

新准则要求企业一律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核算递延所得税。

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概念企业在取得资产、负债时,应当确定其计税基础。

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与其计税基础存在差异的,应当按照本准则规定确认所产生的递延所得税资产或递延所得税负债。

资产的计税基础,是指企业收回资产账面价值过程中,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按照税法规定可以自应税经济利益中抵扣的金额。

负债的计税基础,是指负债的账面价值减去未来期间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按照税法规定可予抵扣的金额。

利润表债务法与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的比较分析1.利润表债务法与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的内涵利润表债务法是将时间性差异对未来所得税的影响看作是对本期所得税费用的调整,其特点是当预期税率发生变动或税基变动时,必须对已发生的递延税款按现行税率进行调整,这种方法下的所得税费用计算过程为:首先计算当期所得税费用,然后再计算当期应缴所得税额,最后倒挤出本期发生的递延所得税资产(负债),故而本期所得税费用等于本期应交所得税加本期发生的递延所得税负债或减递延所得税资产,加(或减)由于税率变动或税基变动时,以前各期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负债(资产)账面余额的调整数。

计算公式表示如下:本期所得税费用=本期应交所得税±本期发生的递延所得税负债(资产)±本期转回的原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负债)±本期由于税率变动或税基变动对以前各期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负债(资产)账面余额调整数考试大论坛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是从暂时性差异产生的本质出发,分析暂时性差异产生的原因及其对期末资产负债表的影响。

【财务报表与财务分析专题03】-财务报表联系:要点分析

【财务报表与财务分析专题03】-财务报表联系:要点分析

华尔街学堂
Wall Street School 金融领域的知识分享平台
·北京·
一 表内关系
l 在财务报表中,有些勾稽关系是精确的,即各个项目之间可以构成等式。
l 如: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收入-费用=利润;
货币资金的变动额=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的净额-投筹资活动的现金流量的净额。 l 相对于表间关系而言,表内关系是简单的。
财务报表勾稽关系相关等式 -资产负债表
华尔街学堂
Wall Street School 金融领域的知识分享平台
·北京·
1. 资产负债表中期末“未分配利润”=损益表中“净利润”+资产负债表中“未分配利润 ”的年初数。
2. 资产负债表中期末“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按损益表计算本期应交增值税)+应交 城建税教育附加(按损益表计算本期应交各项税费)+应交所得税(按损益表计算本期 应交所得税)。 Ø 这几项还必须与现金流量表中支付的各项税费项目相等。这其中按损益表计算各 项目计算方法如下: ① 本(上)应交增值税本期金额=本(上)损益表中的“营业收入”×增值税率 -本(上)期进货×增值税税率 ② 本(上)期营业收入=本(上)期损益表中的“营业收入”金额 ③ 本(上)进货金额=本(上)期资产负债表中“存货”期末金额+本(上)期 损益表中“营业成本”金额-本(上)期资产负债表中“存货”期初金额
TRANSITION PAGE
财务报表的勾稽关系
Financial Knowledge Sharing
三张报表勾稽关系
勾稽关系案例分析
1
资产负债表与利润表之间
勾稽关系
l 资产负债表属于静态报表,每个项目金额都反映的是 一个时间点上的值。利润表是动态报表,每个项目金 额都反映的是积累值。

【统计原理与实务】习题参考答案

【统计原理与实务】习题参考答案

《统计原理与实务》参考答案第一单元练习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1.B2.A3.B4.A5.B6.D7.D8.B9.A 10.B 二、多项选择题1、ABC2、BC 、3、ABCD第二单元练习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1.C2.C3.B4.B5.C 二、多项选择题1、BCD2、ACD 、3、ABCD 4.BD第三单元练习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1.A2.C3.D4.D5.B6.C7.A8.C9.A 10.B 11.A 12.C 13.B 14.A 15.B 二、多项选择题1.BE2.ABCDE3.BCE4.BCE5.CE6.BCDE7.BDE8.ABDE9.BCDE 10.ABCD 三、简答题1、统计数据的分布特征包括哪些方面的描述?测量这些特征的统计指标有哪些?答:统计数据的分布特征包括集中趋势、离散趋势等。

测量集中趋势的指标主要有算术平均数、几何平均数、众数和中位数。

测量离散趋势的指标有全距、平均差、标准差和标志变异系数。

2、某公司在年终统计分析报告中写道:公司今年销售收入计划2500万元,实际完成了2550万元,超额完成计划2%;销售利润率计划8%,实际为12%,超额完成计划4%;劳动生产率计划比去年提高5%,实际比去年提高5.5%,完成计划110%;产品单位成本计划比去年下降3%,实际比去年下降2.5%,实际比计划多下降0.5个百分点。

请指出上述分析报告中的错误之处,并将其更正过来。

解:(1)销售利润率超额完成计划不是4%,而是3.7%; (2)劳动生产率计划完成程度不是110%,而是100.48%;(3)产品单位成本实际比计划不是多下降0.5个百分点,而是少下降0.52个百分点。

3、算术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三者的数量关系说明什么样的变量分布特征? 答:(1)中位数、算术平均数、众数三者完全相等时,变量分布完全对称(正态分布); (2)中位数、算术平均数、众数三者存在差异时,变量分布不对称。

当x >Me >M0时,呈右偏分布;当X <e M <0M 时,呈左偏分布。

《统计原理与实务》参考答案

《统计原理与实务》参考答案

《统计原理与实务》参考答案第一单元练习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B2.A3.B4.A5.B6.D7.D8.B9.A 10.B二、多项选择题1、ABC2、BC、3、ABCD第二单元练习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C2.C3.B4.B5.C二、多项选择题1、BCD2、ACD、3、ABCD 4.BD第三单元练习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A2.C3.D4.D5.B6.C7.A8.C9.A10.B 11.A 12.C 13.B 14.A 15.B二、多项选择题1.BE2.ABCDE3.BCE4.BCE5.CE6.BCDE7.BDE8.ABDE 9.BCDE 10.ABCD三、简答题1、统计数据的分布特征包括哪些方面的描述?测量这些特征的统计指标有哪些?答:统计数据的分布特征包括集中趋势、离散趋势等。

测量集中趋势的指标主要有算术平均数、几何平均数、众数和中位数。

测量离散趋势的指标有全距、平均差、标准差和标志变异系数。

2、某公司在年终统计分析报告中写道:公司今年销售收入计划2500万元,实际完成了2550万元,超额完成计划2%;销售利润率计划8%,实际为12%,超额完成计划4%;劳动生产率计划比去年提高5%,实际比去年提高5.5%,完成计划110%;产品单位成本计划比去年下降3%,实际比去年下降2.5%,实际比计划多下降0.5个百分点。

请指出上述分析报告中的错误之处,并将其更正过来。

解:(1)销售利润率超额完成计划不是4%,而是3.7%;(2)劳动生产率计划完成程度不是110%,而是100.48%;(3)产品单位成本实际比计划不是多下降0.5个百分点,而是少下降0.52个百分点。

3、算术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三者的数量关系说明什么样的变量分布特征?答:(1)中位数、算术平均数、众数三者完全相等时,变量分布完全对称(正态分布);(2)中位数、算术平均数、众数三者存在差异时,变量分布不对称。

当x>Me>M0时,呈右偏分布;当X<e M<0M时,呈左偏分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们只分享有价值的知识点,本文由梁老师精心收编,大家可以下载下来好好看看!
【税会实务】资产负债表与利润表的关系
1、利润表是按照“收入一费用=利润”编制的,它反映的是一个期间会计主体经营活动成果的变动。

2、资产负债表是按照“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编制的,它反映的是某一时点会计主体全部资产的分布状况及其相应来源。

3、由于等式“收入一费用=利润”的结果既会在利润表中反映,也会在资产负债表中反映。

它门之间的联系可以用等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一费用”表示。

4、资产负债表所有者权益部分“未分配利润”年初、年末数等于利润及利润分配表的利润分配部分的“年初未分配利润”“年末未分配利润”,年度之中,资产负债表所有者权益部分“未分配利润”期末数等于年初未分配利润与利润表的净利润之和。

会计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专业,同时,由于会计又分很多行业,比如工业企业会计、商业企业会计、酒店企业会计、餐饮企业会计、金融企业会计等等。

会计处理,关键是思路,因为课堂上不可能教给你所有行业,怎么样才叫学会了实操呢,就是你有了一个基本的账务处理流程,知道一些典型的业务金额是怎么由凭证最后转接到到报表的。

也就是有一个系统的思维,每一笔业务发生后,你都知道最后会影响到报表上那个栏目的数据。

这是学习的重点,要时刻思考这个问题,想不明白,多问老师。

等你明白了,会计真的很简单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