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诗赏析:陈与义《雨晴》
陈与义《雨晴》阅读答案附全诗赏析

陈与义《雨晴》阅读答案附全诗赏析雨晴陈与义天缺西南江面清,纤云不动小滩横。
墙头语鹊衣犹湿,楼外残雷气未平。
尽取微凉供稳睡,急搜奇句报新晴。
今宵绝胜无人共,卧看星河尽意明。
(1)本诗颔联写得很有味道,请简要分析其妙处。
(4分)(1)答:用拟人手法写鹊和雷,(1分)“衣犹湿”点明了雨后初晴,“语”写出了鹊活泼可爱的情态,“气未平”写雷声不甘于立即销声匿迹,(2分)本联绘声绘色,突出了雨后初晴清闲自然的景物特点。
(1分)(2)本诗主要写了哪两方面的内容?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4分)(2)答:首联颔联绘雨晴之景,颈联尾联叙雨晴后诗人所做之事。
(2分)全诗不着一“喜”字,诗人却在写景叙事中抒发了雨晴后的喜悦和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2分)(3)诗的前两联是如何来表现雨晴的?试赏析。
答:内容:诗的前两联通过西南方天空“缺”出的一隅(西南方天空露出的一片蔚蓝),天空中一抹不动的纤云,羽毛“犹湿”的鸣鹊和低沉的残雷来表现雨过天晴之景。
(注意要有修饰语表现出雨晴,如羽毛“犹湿”、残雷等,只写鸣鹊、雷声不给分)手法:诗人主要通过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来表现雨晴。
比喻:首联“江面清”以江面的清平湛蓝比喻天空西南一角的清明之色。
“纤云不动小滩横”一抹纤云好像横在江面的一片小滩。
拟人:鹊羽未干说“衣犹湿”,雷声没有马上消失说它是怒气未平,赋予自然以人的情感,生动形象地表现出了雨过天晴的特点。
(4)“卧看星河尽意明”是从杜牧的《秋夕》(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中“坐看牵牛织女星”化用而来,但两首诗在表情达意上并不相同,请结合两首诗加以赏析。
答:①杜诗通过写秋夜凉意袭人,蜡烛闪烁着微光,营造了凄清幽冷的氛围,表达失宠宫女夜不能寐坐看牵牛织女的寂寞凄凉。
②本诗首联颔联通过写雨后天晴景象,营造了清新不失生机的氛围,颈联写雨后天气凉爽可安稳入睡,急切地搜觅佳词丽句来回报自然美景,尾联写今宵美景即使无人共赏,诗人也会独自尽兴卧看到天明,表达了作者对雨过天晴的喜爱以及卧看星河的兴致勃勃。
【最新文档】雨晴陈与义翻译赏析-word范文 (3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雨晴陈与义翻译赏析雨晴通过描写雨过天晴的景象,表现诗人一时欣喜的情感。
下面,小编为大家分享雨晴陈与义翻译赏析,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雨晴陈与义天缺西南江面清,纤云不动小滩横。
墙头语鹊衣犹湿,楼外残雷气未平。
尽取微凉供稳睡,急搜奇句报新晴。
今宵绝胜谁与共?卧看天河尽意明。
词句注释①天缺:雨过云开,露出一角青天。
②纤云:细云。
此指夏日雨后的高卷云。
③小滩:喻纤云。
④语鹊:语鸥:喳喳叫的鸟鹊。
⑤衣:比拟鸟鹊的羽毛。
⑥残雷:即将消失的低沉的雷声。
⑦供:提供。
稳睡:安稳入睡。
⑧报:回报,报答。
⑨绝胜:非常美妙的情境。
⑩星河:天上的银河。
尽意:尽情。
白话译文西南方露出蔚蓝色天空映照江面清澄,一如横卧江上小滩蓝天上有一抹微云。
喜鹊飞立墙头欢叫羽毛依然浇湿,楼外远处还不断传来残余的雷声。
趁雷雨后的微凉睡个安稳的好觉,赶快吟几句奇诗回报雨后的新晴。
这么迷人夜晚可惜无人来共同享受,便我一人也要尽兴卧看银河直到天明。
赏析暑热蒸腾的盛夏,只有一阵雷雨能送来惬意的凉爽,《雨晴》所写正是酷暑中雷雨过后诗人的爱憎,但其中的欣喜之情还是从“雨”、“晴”二字的连用中隐隐透露出来,为这首七律标明了情感的基调。
首联、颔联绘雨晴之景。
“天缺西南”写浓灰的雨云已不能覆盖整个苍穹,天开了,西南方的天宇露出了蔚蓝,空中这“缺”出的一隅,首先表示出“晴”。
“江面清”三字并非写雨后的江面,而是以江面的清平湛蓝来比喻天空西南一角的晴明之色。
下句绘景,紧承上句,“纤云不动”写一隅蓝天挂着一抹淡淡白云,它似乎凝固在那里,纹丝不动。
“小滩横”三字也不是写水中沙滩,而是承接“江面清”的又一比喻,一抹微云如同横在江面的一片小滩。
首联写天空,两句前四字都是白描手法绘实景,后三字都是用比喻对实景加以形容,而两个比喻紧紧承接,前后照应,使二句之景融为一体,形成一幅完整的画面,形象逼真,色彩鲜明,又富立体感。
雨晴原文翻译及赏析(汇编14篇)

雨晴原文翻译及赏析(汇编14篇)雨晴原文翻译及赏析1清平乐·雨晴烟晚雨晴烟晚。
绿水新池满。
双燕飞来垂柳院,小阁画帘高卷。
黄昏独倚朱阑。
西南新月眉弯。
砌下落花风起,罗衣特地春寒。
鉴赏这首词中写“双燕”、“垂柳”、“落花”,这些都是暮春时节的特有风物。
还写有“雨晴烟晚”。
“新月眉弯”,这些都是黄昏的景象。
旧以农历三月为暮春,并称每月初三的新月为“蛾眉月”,据此那么词中所写的应是三月初三左右的暮春晚景。
但这首词绝对不是单纯写景制作,它通过暮春晚景的描写,以表现闺中人的淡恨轻愁。
“雨晴烟晚。
绿水新池满。
”这首词开头两句是说,雨后初晴,黄昏淡烟弥漫,碧绿的春水涨满新池。
春天黄昏,雨后转晴,天空中夕阳返照,烟霭升腾,园林中绿水涨池,波光潋滟。
这些都是闺中人在小阁看到的远景,写来层次清楚,色彩鲜明,突出的表现了春雨过后黄昏时分特有的景象。
这两句词所表现出来的思想感情,是人人都有的对生意盎然的春天景象的热爱,还看不出具有闺中少妇特征的主观感受。
“双燕飞来垂柳院,小阁画帘高卷。
”这两句是说,双燕飞回柳树低垂的庭院,小小的阁楼里画帘高高卷起。
这两句把少妇的感情色彩表现得非常强烈。
双燕归巢是黄昏时刻常见的景象,而“小阁画帘高卷”一语,却含蓄的表现了主人公对双燕归来的过分殷勤。
这一动作的心理暗示在于:让燕子快快归巢,双栖画栋吧。
闺中少妇把自己在暮春黄昏的时候所特有的感情和情怀,都融化到这无声的高卷画帘的行动里。
这两句所写的景物是由远而近,通过“双燕飞来”的进程,与“画帘高卷”的行动以表现她的看不见、摸不着的心理活动。
是虚那么实之的艺术手法。
“黄昏独倚朱阑。
西南新月眉弯。
”这两句是说,黄昏时单独倚着朱栏,西南天空挂着一弯如眉的新月。
过片“黄昏独倚朱阑”一句,是承接“小阁画帘高卷”意脉的。
从时间推移上由黄昏写到黄昏,说明她“独倚”的时间是很久的。
从情怀寄托上明白写出了闺中少妇的“独倚”,表现了黄昏后的寂寞空虚的心境。
陈与义《雨晴》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雨晴
陈与义
天缺西南江面清,纤云不动小滩横。
墙头语鹊衣犹湿,楼外残雷气未平。
尽取微凉供稳睡,急搜奇句报新晴。
今宵绝胜无人共,卧看星河尽意明。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写雨过天晴之后的景色:雨云已不能覆盖整个天空,蓝天一隅挂着一抹淡淡的白云。
画面色彩鲜明,形象逼真。
B.颔联运用拟人手法,鹊语声的清脆与残雷声的低沉形成对比,又和谐统一,整个画面充满生机。
C.“卧看星河尽意明”化用了杜牧《秋夕》中诗句“卧看牵牛织女星”,表达了相近的情感。
D.这首诗写景善于捕捉变化的瞬间,从空间变化写到时间的推移,多层次多侧面地描绘微妙多变的大自然。
15.全诗不着一个“喜”字,但喜悦之情蕴于写景叙事之中。
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6分)
14.(3分)C 【解析】杜牧的诗句表达的是失宠宫女夜不能寐,坐看牵牛织女星的寂寞凄凉,本诗表达了作者对雨过天晴的喜爱以及卧看星河的兴致勃勃。
15.(6分)①首联、颔联绘雨晴之后美好的景色。
天空澄澈,鸟儿迫不及待地报晴,雷声不甘于立即销声匿迹,表达出对美景的喜爱之情。
②颈联以叙事抒发雨晴之喜。
暑热中由雷雨送来了惬意的凉爽,雨后微凉引起了睡意,但诗人不愿辜负自然,“急搜”、“报”表现出了诗情胜过睡意,诗人要用诗句来报答自然的美意。
③尾联推想自己在雨后夜晚卧看深邃高远夜空的星河,虽是“无人共”,但并不孤单,而是兴致勃勃。
(答对一点得2分)。
今宵绝胜无人共,卧看星河尽意明。全诗翻译赏析及作者出处

今宵绝胜无人共,卧看星河尽意明。
全诗翻译赏析及
作者出处
今宵绝胜无人共,卧看星河尽意明。
这句话是什幺意思?出自哪首诗?作者是谁?下面小编为同学们整理出这首古诗词的全文全文翻译及全文赏析,提供给同学们。
希望能对同学的古诗词的学习与提高有所帮助。
1今宵绝胜无人共,卧看星河尽意明。
出自宋代陈与义的《雨晴》
天缺西南江面清,纤云不动小滩横。
墙头语鹊衣犹湿,楼外残雷气未平。
尽取微凉供稳睡,急搜奇句报新晴。
今宵绝胜无人共,卧看星河尽意明。
1今宵绝胜无人共,卧看星河尽意明赏析暑热蒸腾的盛夏,只有一阵雷雨
能送来惬意的凉爽,《雨晴》所写正是酷暑中雷雨过后人的爱憎,但其中的欣喜之情还是从“雨”、“晴”二字的连用中隐隐透露出来,为这首七律标明了情感
的基调。
首联、颔联绘雨晴之景。
“天缺西南”写浓灰的雨云已不能覆盖整个苍穹,天开了,西南方的天宇露出了蔚蓝,空中这“缺”出的一隅,首先表示出“晴”。
“江面清”三字并非写雨后的江面,而是以江面的清平湛蓝来比喻天空西
南一角的晴明之色。
下句绘景,紧承上句,“纤云不动”写一隅蓝天挂着一抹淡淡白云,它似乎凝固在那里,纹丝不动。
“小滩横”三字也不是写水中沙滩,而是承接“江面清”的又一比喻,一抹微云如同横在江面的一片小滩。
首联写天空,两句前四字都是白描手法绘实景,后三字都是用比喻对实景加以形容,而两个比喻紧紧承接,前后照应,使二句之景融为一体,形成一幅完整的画面,形象逼真,色彩鲜明,又富立体感。
颔联二句,诗人的视线由墙头的鹊。
《雨晴》原文、翻译及赏析

《雨晴》原文、翻译及赏析《雨晴》是一首即兴诗,写雨后漫步花园所见的衰败景象。
诗中摄取的景物很简单,也很平常,但平中见奇,饶有诗趣。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雨晴》原文、翻译及赏析,欢迎大家阅读!雨晴唐代:王驾雨前初见花间蕊,雨后兼无叶里花。
蛱蝶飞来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
(版本一)雨前初见花间蕊,雨后全无叶底花。
蜂蝶纷纷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
(版本二)译文雨前还见到花间露出的新蕊,雨后却连叶子底下也不见一朵花。
蜜蜂和蝴蝶来到园中又纷纷飞过院墙,让人怀疑迷人的春色尽在邻家。
注释蕊(ruǐ):花朵开放后中间露出的柱头花丝等,分雌蕊、雄蕊。
叶底:绿叶中间。
底,底部。
蜂蝶:蜜蜂和蝴蝶。
纷纷:接连不断。
疑:怀疑。
春色:春天的景色。
邻家:邻居的家。
赏析这是一首即兴诗,写雨后漫步花园所见的衰败景象。
诗中摄取的景物很简单,也很平常,但平中见奇,饶有诗趣。
第一句“雨前初见花间蕊”。
蕊(读rǔ),花心。
这句是倒叙,作者追忆雨前的花园景象,意思是说:下雨之前,花儿刚刚开放。
“初见”二字,表明诗人还没有来得及仔细欣赏,刚刚见到花开,天就下起雨来了,只好躲进屋中,等待雨晴,这两个字写出诗人赏花不成的遗憾心情。
第二句“雨后全无叶底花”。
这句写眼前景象。
意思是说:不料久雨过后,连一朵花也见不到了,全在雨水中凋谢了。
“全无叶底花”,这几个字内容丰富。
一、写出明处的花全被雨水打落了。
二、写出诗人不甘罢休,拨开花叶,想找到藏在叶底的没受雨淋的花来,可见赏花之心多么热切。
三、“写出连叶底的花也“全无”一朵,整个花园一片浓绿,锦色全无,这是多么令人失望、令人惆怅啊!第三句“蜂蝶纷纷过墙去”。
这句写到蜜蜂和蝴蝶的失望。
蜜蜂和蝴蝶也是喜花爱花的,它们在久雨中好不容易盼到天晴,兴冲冲地飞到诗人的庭院,结果大失所望,不得已纷纷飞过墙头而去。
现在,不但花儿没了,蜂蝶也走光了,诗人的庭院真是寂寞极了,诗人的心也是伤感极了。
这句通过描写蜂蝶的飞走,加深了抒情的意味,使惜春气氛更加浓重了。
【诗歌鉴赏】陈与义《雨》原文翻译及赏析

【诗歌鉴赏】陈与义《雨》原文翻译及赏析陈与义《雨》原文
潇潇十日雨,稳送祝融归。
燕子经年梦,梧桐昨暮非。
一凉恩到骨,四壁事多违。
衮衮繁盛地,西风吹起客衣。
陈与义《雨》翻译
已连续十日的潇潇细雨,稳中求进当地放走了那炎炎夏日。
寓居在京的我看见那南飞
的燕子,不觉感慨又过了一年,回首往事,宛若一梦。
梧桐树经过一夜的风吹雨打,已面
目而非。
那凝结在身上的秋雨冰凉透骨,我不禁想起自己家徒四壁,本想起京城干活一番
事业,却事与愿违。
在这个繁盛的京城,群居着众多高官,他们位居高位而无所作为,谁
可以特别注意我这个流寓异乡的异客?单一制在秋风中,任无情的秋风地吹起着我的衣角。
陈与义《雨》赏析
《雨》就是北宋末、南宋初年的优秀诗人陈与义的一首五言诗,“燕子经年梦,梧桐
昨暮非。
”燕子南归唤起归家之思,梧桐叶落下蓬勃发展失志之慨。
冷冷的秋风吹起远在
异乡的人的衣衫,亦吹起了客居之人的思绪。
不禁感觉秋风极其的凉,“一凉恩至骨”即
为一股凉凉的秋风恩入骨髓,身心俱热,本在繁盛京城却是寓居之人。
怎能不荡漾起至
“冠盖八十京华,斯人富豪之家疲惫”的伤感和悲慨呢?。
《雨晴》译文、注释及赏析

《雨晴》译文、注释及赏析《雨晴》译文、注释及赏析《雨晴》唐代:王驾雨前初见花间蕊,雨后兼无叶里花。
蛱蝶飞来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
(版本一)雨前初见花间蕊,雨后全无叶底花。
蜂蝶纷纷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
(版本二)译文雨前初次见到新开花朵的花蕊,雨后连叶子底下也不见一朵花。
蜜蜂和蝴蝶纷纷地飞过了墙去,让人怀疑迷人的春色尽在邻家。
注释蕊(ruǐ):花朵开放后中间露出的柱头花丝等,分雌蕊、雄蕊。
叶底:绿叶中间。
底,底部。
蜂蝶:蜜蜂和蝴蝶。
纷纷:接连不断。
疑:怀疑。
春色:春天的景色。
邻家:邻居的家。
赏析这是一首即兴诗,写雨后漫步花园所见的衰败景象。
诗中摄取的景物很简单,也很平常,但平中见奇,饶有诗趣。
“雨前初见花间蕊,雨后全无叶底花。
”诗的前两句扣住象征春色的“花”字来写春景,以“雨前”所见和“雨后”情景相对比、映衬,表现了作者面对满园落红残春油然而生的叹惜之情。
“初见”“全无”是精准的`概括,令人感受到雨前、雨后截然不同的两种景致。
雨前,春天刚刚降临,花才吐出骨朵儿,尚未开放;而雨后,花事已了,落红满径,枝条是上只剩下满树绿叶了,说明这场雨下得很大很久。
好端端的百花争艳的美好春色,却被这一场春雨给闹杀了。
诗人望着花落春残的小园之景,是非常扫兴而生感触的。
扫兴的不光是诗人,还有那蜜蜂和蝴蝶。
诗的下两句由花写到蜂蝶。
“蜂蝶纷纷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
”被苦雨久困的蜂蝶,好不容易盼到大好的春晴佳期,它们怀着和诗人同样高兴的心情,翩翩飞到小园中来,满以为可以在花丛中饱餐春色,不料扑了空,小园无花空有叶;它们也像诗人一样大失所望,懊丧地离开,纷纷飞过院墙。
花落了,蜂蝶也纷纷离开了,小园显得更加冷清寥落,诗人的心也就更是悲苦怅惘。
望着“纷纷过墙去”的蜂蝶,满怀着惜春之情的诗人,刹那间产生出一种大胆而奇妙的联想:“却疑春色在邻家”。
院墙那边是邻家,诗人想得似乎真实有据;但一墙之隔的邻家小园,自然不会得天独厚,独享春色,诗人想得却是天真烂漫;毕竟墙高遮住视线,不能十分肯定,故诗人只说“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雨晴陈与义
天缺西南江面清①,纤云不动小滩横②。
墙头语鹊衣犹湿③,楼外残雷气未平。
尽取微凉供稳睡④,急搜奇句报新晴⑤。
注释
②“纤云”句:天空一小块云像江面上一个小滩。
陈与义《晚步》诗“停云甚可爱,沉叠如沙汀”,黄庭坚《咏雪和广平公》诗“连空春雪明如洗,忽忆江清水见沙”,任渊注“沙以喻雪”,与此句
④“尽取”句:雨后天气变凉,可以惬意地睡觉。
这里采用杜甫一首诗题里的字面:“七月三日亭午已后较热退,晚加小凉,稳睡
⑤报:报答、酬谢、不辜负的意思。
杜甫《江畔独步寻花》中有“报答春光知有处”。
范成大《八月二十二日寓道玉堂雨后顿凉》:“题诗弄笔北窗下,将此工夫报答凉。
”(《石湖诗集》卷十一)
⑦星河尽意明:夜色清朗,银河也格外分明。
尽意:着意。
杜甫《天河》诗:“秋至辄分明”。
“卧看”一句从杜牧《秋夕》诗中“天街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化出。
赏析
此诗所写的是酷暑中雷雨过后诗人内心所感受到的快意与舒畅。
诗题“雨晴”其中透露的欣喜之情为这首七律标明了情感的基调。
诗人善于捕捉变化中的瞬间,描绘出微妙多变的大自然,乍晴的天空,漂泊的白云,争喧的鹊噪,仅剩余威的残雷,都写得惟妙惟肖而有新意。
全诗从空间的变化写到时间的推移,构成了多层次、多侧面的丰富内涵。
纪昀批曰:“三四眼前景,而写来新警。
”冯舒云:“宁取简斋。
”又云:“真写得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