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台阶

合集下载

八年级语文台阶教案

八年级语文台阶教案

八年级语文《台阶》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台阶》的基本内容,把握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2)能够分析课文中的人物性格特点和作者的写作手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等方式,提高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2)通过讨论、问答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家庭、亲情的重视和尊重。

(2)引导学生正确面对困难和挑战,培养坚持不懈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台阶》的基本内容,把握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2. 分析课文中的人物性格特点和作者的写作手法。

三、教学难点:1. 课文中的一些生僻词汇和表达的理解。

2. 对课文人物性格特点的深入分析和理解。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等方式,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对课文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2. 采用讨论、问答等形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简单介绍课文《台阶》的作者和背景。

2. 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

3.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析课文中的人物性格特点,分享自己的看法。

4. 教师引导并进行点评,总结课文中的人物性格特点和作者的写作手法。

5. 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讨论课文中的主题思想和价值观。

6. 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强调家庭、亲情的重要性以及正确面对困难和挑战的价值观。

7.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家庭和亲情的短文。

六、教学评估:1. 通过课堂观察,评估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2. 通过学生的讨论和问答,评估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3. 通过作业和短文的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家庭、亲情的理解和价值观的认同。

七、教学拓展:1. 邀请家长参与课堂,分享他们对家庭和亲情的理解和经验,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家庭的重要性。

2. 组织学生进行家庭访问,了解和体验不同家庭的生活方式和亲情关系,培养学生的家庭观念和社会责任感。

稳步前行,不断自我提升八年级上册《台阶》教案设计

稳步前行,不断自我提升八年级上册《台阶》教案设计

《台阶》是八年级上册的语文教材中一篇重要的课文,在课文中,作者从自己的身世和心路历程出发,表达出了自己对于人生追求的向往和对于人生困境的探究。

这篇教案旨在通过学生对于这篇课文的阅读与理解,促进学生们积极投身于自我提升与未来实现的探索之中。

一、教学目标通过本次教学,我们希望达到以下几个目标:1、培养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和人生,协助学生建立一种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2、引导学生思考自身自我提升的意义与方法,帮助学生修正自己的习惯与观念,达到更好的自我管理。

3、通过深入学习这篇课文,提高学生的综合语文素养。

使学生通过阅读,虏获审美与想象之美。

二、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提问来引导学生思考,比如,什么是成功?成功因素是什么?我们应该如何实现我们的人生目标?2、预习学生在课堂上完成课前阅读和课前回答问题。

引导学生了解故事背景和人物情感,了解文学风格和情节结构。

3、研读教师向全班介绍课文的背景,成分以及情节设计,帮助学生全面、深入地理解文章。

让学生通过齐读、默读、分组朗读等方式来获得音韵、语感、语义、篇章结构并引导他们探讨文学欣赏和情境感知。

4、体验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模拟台阶,体验自己在攀爬中的感受。

这个过程不仅可以帮助我们理解文章的情景描写,获得感性认识,还可以通过这种亲身体验,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领导能力等重要素质。

5、总结学生对于文章的个人认识和理解进行整理、总结,向全班展示自己的见解,并开展讨论交流。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从同侪中学到更多的知识和思考方式,提升自我认知和沟通技能。

三、教学重点阅读理解与文学鉴赏,包括情节结构、人物形象刻画和意象铺设等。

四、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将课文中的感性认识转化为理性思考和实践行动。

五、教学方法情境化体验法、合作学习法、讨论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案例剖析法等六、思考题1、你如何评价作者通过「台阶」呈现自己人生的情感历程和人生理想?2、从人物角度出发,你认为是谁让你最感动和启发?3、你如何理解「人生就是不断攀爬的台阶」这句话?4、我们可以从作者的人生经历中汲取什么启示书?七、教学评价教师可以通过课堂观察、小组交流和个人报告等方式进行评价。

八年级语文上册《台阶》课文原文及赏析

八年级语文上册《台阶》课文原文及赏析

八年级语文上册《台阶》课文原文及赏析八年级语文上册《台阶》课文原文父亲总觉得我们家的台阶低。

我们家的台阶有三级,用三块青石板铺成。

那石板多年前由父亲从山上背下来,每块大约有三百来斤重。

那个石匠笑着为父亲托在肩膀上,说是能一口气背到家,不收石料钱。

结果父亲一下子背了三趟,还没觉得花了太大的力气。

只是那一来一去的许多山路,磨破了他一双麻筋草鞋,感到太可惜。

那石板没经石匠光面,就铺在家门口。

多年来,风吹雨淋,人踩牛踏,终于光滑了些,但磨不平那一颗颗硬币大的小凹凼。

台阶上积了水时,从堂里望出去,有许多小亮点。

天若放晴,穿堂风一吹,青石板比泥地干得快,父亲又用竹丝扫把扫了,石板上青幽幽的,宽敞阴凉,由不得人不去坐一坐,躺一躺。

母亲坐在门槛上干活,我就被安置在青石板上。

母亲说我那时好乖,我乖得坐坐就知道趴下来,用手指抓青石板,划出细细的沙沙声,我就痴痴地笑。

我流着一大串涎水,张嘴在青石板上啃,结果啃了一嘴泥沫子。

再大些,我就喜欢站在那条青石门槛上往台阶上跳。

先是跳一级台阶,蹦、蹦、蹦!后来,我就跳二级台阶,蹦、蹦!再后来,我跳三级台阶,蹦!又觉得从上往下跳没意思,便调了个头,从下往上跳,啪、啪、啪!后来,又跳二级,啪、啪!再后来,又跳三级,啪!我想一步跳到门槛上,但摔了一大跤。

父亲拍拍我后脑勺说,这样是会吃苦头的!父亲的个子高,他觉得坐在台阶上很舒服。

父亲把屁股坐在最高的一级上,两只脚板就搁在最低的一级。

他的脚板宽大,裂着许多干沟,沟里嵌着沙子和泥土。

父亲的这双脚是洗不干净的,他一般都去河里洗,拖着一双湿了的草鞋唿嗒唿嗒地走回来。

大概到了过年,父亲才在家里洗一次脚。

那天,母亲就特别高兴,亲自为他端了一大木盆水。

盆水冒着热气,父亲就坐在台阶上很耐心地洗。

因为沙子多的缘故,父亲要了个板刷在脚上沙啦沙啦地刷。

后来父亲的脚终于洗好了,终于洗出了脚的本色,却也是黄几几的,是泥土的颜色。

我为他倒水,倒出的是一盆泥浆,木盆底上还积了一层沙。

八年级语文台阶之课堂实录

八年级语文台阶之课堂实录

八年级语文台阶之课堂实录时间:2024年11月10日上午8:00-9:00地点:某小学八年级语文教室主讲:王老师听课者:某中学语文教师本次课堂主题为“课文阅读”,王老师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充分理解、掌握课文内容。

以下是本次课堂的实录:1、课前热身活动(8:00-8:05)王老师在学生们进入教室后,首先进行了热身活动。

她通过让学生私下里与同桌交流,模拟出一起读课文的场景,达到了热身的效果。

2、课堂讲解(8:05-8:35)接下来,王老师开始对课文进行讲解。

她通过幽默的语言、生动的形象、贴近生活的例子等方法,引起学生的兴趣,让他们掌握课文内容。

其中最重要的措施是指导学生如何理解课文,如何找到重点、熟悉引申意义和判断作者意图等方面,让他们在学习中积累经验,提高独立思考能力和语文素养。

3、课堂互动(8:35-8:45)在完成课文的讲解后,王老师进行了课堂互动环节。

她列出了一些课文中的问题,让学生说出自己的观点。

为了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互动中,她采取了组内竞赛的方式,加大了学生参与互动环节的积极性。

4、课后练习(8:45-9:00)在互动环节结束后,王老师进行了课堂练习。

她布置了几个问题,然后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和思考。

在时间充足的情况下,学生组能充分交流思想的方法和问题,并达到实际结果。

如果时间充分,王老师也会给出语言技巧和思路的指导,让学生在练习中学习。

总结:课堂讲解中,王老师运用多种方法,不仅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也提高了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王老师的课堂教学方法得到了听课的教师的高度评价。

其课堂教学充满活力、生动而且富有技巧性。

同时,她擅长应用生活中的案例来说明问题,将学校语文课堂教学与学生现实生活密切结合起来,让他们意识到语文学习的重要性。

王老师的教学方法为我们的语文教学提供了很好的启示。

初中课文《台阶》优秀教案

初中课文《台阶》优秀教案

初中课文《台阶》优秀教案初中课文《台阶》优秀教案(精选5篇)初中课文《台阶》优秀教案篇1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了解故事情节,体会作者的感情。

(2)把握父亲形象的特点及意蕴。

(3)学习作者命题立意、组织材料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1)复述课文,整体把握文章的故事情节。

(2)合作、讨论、探究父亲的形象和文章组织材料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热爱父亲,尊重父亲的感情。

(2)感受父亲性格中的艰苦创业的精神和坚忍不拔的毅力,培养对待人生的积极健康的心态。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把握故事内容,分析父亲形象,理解作品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理解父亲形象的意蕴和围绕台阶组织材料表现主题的写法。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多媒体课件:欣赏刘和刚的《父亲》音频PPT1)音乐快要结束的时候,教师激情导入:“想想您的背影/我感受了坚韧/抚摸您的双手/我摸到了艰辛/不知不觉您鬓角露了白发/不声不响您眼角上添了皱纹”透过歌声和画面,我们分明看到了困顿前行中的父辈的身影。

今天学习李森祥的《台阶》将以小说的视角为我们展现父辈们现实的生活画卷和深沉的精神世界 (展示课题:PPT2)。

二整体感知:(教师传授阅读之境界:读懂人物、读懂作者、读出自己、读出问题。

PPT3)。

1、速读课文,要求学生勾画出生字词,并结合课文解释一些词语。

(PPT4)2、学生整体把握,要求复述故事情节。

(PPT5)三小组讨论、合作探究1、第一台阶:读懂父亲(父亲是个什么样的人?PPT6)勾画出父亲的模样,找出最让你感动的描写父亲的语句,说说使你感动的原因。

①用“从_______可以看出,父亲是一个_______的人”的句式进行说话训练。

(PPT7)②教师联系人物,总结全文结构。

(PPT8)③老师用诗歌的形式给父亲画了一幅画,并深情朗读。

(PPT9)④说说你对这位父亲形象的认识。

(PPT10)2、第二台阶:读懂作者作者在父亲身上倾注了怎样的情感?作者对父亲的优秀品质表示敬仰和赞叹;对父亲身上的中国传统农民所特有的谦卑表示同情;对改变农村的面貌寄予希望。

人教版八年级上语文《台阶》优秀教案优秀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语文《台阶》优秀教案优秀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语文《台阶》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分析课文主题,感悟课文所表达的情感。

2.学习课文中的写作技巧,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3.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分析课文主题,感悟课文所表达的情感。

2.教学难点:学习课文中的写作技巧,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师:同学们,我们今天要学习一篇新的课文,题目叫做《台阶》。

请大家先齐读一遍课文,初步感受一下课文的内容。

2.自主学习师:请同学们结合课后的注释,自主学习课文,注意理解生字词的意思,分析课文的结构和主题。

生:自主学习,做好笔记。

3.课堂讲解师:下面我们来讲解一下课文的内容。

课文讲述了父亲为了修建新屋,节衣缩食,努力攒钱,最终实现了愿望。

在这个过程中,父亲付出了艰辛的努力,体现了我国农民的坚韧精神和拼搏精神。

(1)分析课文结构师:课文可以分为几个部分?每个部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生:回答问题。

(2)分析课文主题师:课文主要表达了哪些主题?生:回答问题。

(3)分析课文写作技巧师:课文中有哪些值得学习的写作技巧?生:回答问题。

4.课堂讨论(1)课文中的父亲具有哪些品质?你如何看待这些品质?(2)课文对你有什么启示?你从中学到了什么?生:分组讨论,汇报讨论成果。

5.课后作业(1)熟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四、教学反思1.本节课通过自主学习、课堂讲解、课堂讨论等方式,让学生充分理解了课文内容,分析了课文主题,感悟了课文所表达的情感。

2.通过分析课文中的写作技巧,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

3.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积极发言,提高了阅读理解能力。

4.课后作业的布置旨在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台阶》这篇课文,通过分析课文内容,我们感受到了父亲坚韧不拔的精神品质,同时也学到了一些写作技巧。

希望大家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能够发扬这种拼搏精神,为实现自己的目标而努力奋斗。

八年级语文课件:8《台阶》

八年级语文课件:8《台阶》

作者为什么在老屋的三级青石板上用了那么多的笔 墨?
第一、写三块青石板的来历,可以写出当年父亲的力气 是多么大,后面写造屋的时候托石板闪了腰,前 后形成了对比;
第二、写石板粗糙,可以暗示当年经济条件更差;
第三、写“我”在台阶上跳上跳下,表明那是年幼,而新 屋造好,“我已经长大成人了”,说明准备盖房前 后用了一二十年。
凹凼( āo dàng ) 尴尬( gān gà )
烦躁( zào ) 嵌着( qiàn )
黏性( nián ) 胯骨( kuà

门槛( kǎn ) 磕烟灰( kē )
涎水 ( xián)
揩 ( kāi )
2.解释下列词语:
凹凼: 凹陷,水坑。
尴尬:
神情、态度不自然。
微不足道:非常藐小,不值得一提。
请以“为了台阶,父亲付 出了--”为话题说话。
为了台阶,父亲付出了岁月 为了台阶,父亲付出了青春 为了台阶,父亲付出了健康
谢谢大家
大庭广众: 人很多的公开场合。
低眉顺眼:
低着眉头,眼中流露出顺从 的神情,形容驯良、顺从的
样子。
××家的老屋只有三级台阶,他眼看人 家台阶高,受人尊重,决心造一栋有高高台阶 的新屋。可是凭他的经济条件,要造这样的 新屋得准备大半辈子。他想聚沙可以成塔, 凭自己的一身力气,干他十年二十年,总有 一天可以造成新屋。他苦干了大半辈子。一 砖一瓦地拣,一角钱一角钱地攒,终于盖起 了新屋,砌上了九级台阶。屋造好了,人老
了,身子也垮了。
整体感知
1.父亲为什么要造一栋有高台 阶的新屋?
2.新屋有几级台阶,父亲是怎 么造起来的?
3.新屋造好后,父亲怎样了?
专题一:小说的题目
为什么以《台阶》为题?

《台阶》丁爱芳

《台阶》丁爱芳
李森祥
思考:
1.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2.作者刻画了一个怎样的父亲?
一个____的父亲
台阶高,屋主人的地位就相应高。
说一说
天坛祈年殿
巍巍中山陵
香港宝莲寺
自我实现需要
尊重需要 交 际需要 安全需要 生理需要
踏上台Hale Waihona Puke ,了解父亲凝望台阶,探究父亲
回首台阶,品位“父亲”
1999年6月,贵州麻岭游
执教者:浏阳市北盛中学 丁爱芳
敬请指导
览区发生缆车坠毁事故,
23个游客中只有一个2岁
的孩子幸免于难,因为他
父亲在缆车坠毁的一瞬间,
把他举到了自己的双肩上„„
选取父亲给你印象最深的一幕, 说说自己的父亲

学习了《台阶》,相信你也有了 想写父亲的激情,那就请你泼墨挥 毫,选取父亲留给你印象最深的一 幕写一段话,与大家共享。
感谢莅临
八年级上册语文《台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