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大剧院参观解说词 (志愿者)
国家大剧院介绍

国家大剧院介绍国家大剧院(National Theatre),位于北京市中心,是一座现代化的综合性艺术表演场所,是中国的国家级大剧院。
国家大剧院的建筑设计独特,引人注目,成为北京市的地标建筑之一。
它是中国文化艺术交流的重要窗口,也是中国艺术界的重要舞台。
国家大剧院的建筑设计灵感来源于中国传统建筑和自然元素,融合了现代化的建筑技术和概念。
整座建筑呈半圆形,由钢结构和玻璃幕墙构成,外观看起来宛如一个华丽的水晶宫。
建筑的中央是一座巨大的圆形舞台,既能容纳大型歌剧、舞蹈和戏剧表演,也可以进行一些小型音乐会和演讲。
舞台上方悬挂着一个巨大的横幕,可以根据演出需求来调整大小和位置。
国家大剧院内部的设计也非常精致和现代化。
观众席分为三个区域:正厅、二楼和上层包厢。
正厅的观众席设计成两层楼高,可以容纳约2000名观众。
观众席的设计注重舒适度和视野。
每个观众席都配备了舒适的座椅和足够的腿部空间。
此外,国家大剧院还有一些豪华的包厢,供一些特殊的嘉宾和贵宾使用。
国家大剧院主要承办各种艺术表演,包括歌剧、舞蹈、戏剧、音乐会等。
它不仅是中国戏曲的重要舞台,还吸引了许多国际知名的艺术团体和演员前来演出。
每年,国家大剧院都会举办一系列的艺术节和文化活动,吸引了大量的观众和游客。
国家大剧院还提供艺术教育和培训服务。
它设有专门的艺术培训班和工作坊,为有才华和兴趣的年轻人提供学习和交流的机会。
国家大剧院还与一些国内外的艺术学院和机构合作,进行学术研究和人才培养。
除了艺术表演之外,国家大剧院还有一些餐厅和商店,提供各种饮食和购物选择。
观众可以在看表演之前或者之后在这里休息和品尝美食,购买一些艺术品作为纪念品。
总的来说,国家大剧院是一座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现代化艺术表演场所,不仅为观众提供了优质的艺术享受,也为中国的文化艺术领域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通过举办各种艺术表演和文化活动,国家大剧院成为了中国文化艺术的重要推广者和交流平台。
无论是中国的观众还是国际艺术界的人士,都能够在这里体验到精彩纷呈的艺术表演,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国家大剧院参观解说词 (志愿者)

国家大剧院讲解词(参考使用)讲解规定路线:北水下廊道、橄榄厅、公共大厅、当天开放剧场、纪念品店门口结束(参照当天剧场开放的短信,调整讲解路线的前后顺序。
因有随时关闭剧场的情况,请注意查看更新短信)开场概况各位游客,大家好。
欢迎您来到国家大剧院,我是志愿讲解员***,接下来我将陪同大家一起参观剧院。
国家大剧院是在2007年9月基本建成完工的,于12月22日正式对外开放演出。
这里的总建筑面积是21.75万平方米,占地面积是11.89万平方米,它差不多是当今美国两大表演艺术中心的面积之和。
它们就是肯尼迪艺术中心和林肯表演艺术中心。
如游客询问剧场不开放原因,请向其说明。
由于有些演出团体和大剧院签订的演出合同中规定了对于演出装台、彩排等的版权保护,所以对于某些剧场不能开放的情况请您谅解!当然,如果您能很幸运地看到在剧场舞台上的彩排,也请您抓住这个机会好好欣赏一番。
由于演出版权问题,请您不要进行拍照和录像。
感谢您的配合。
xx水下廊道现在我们进入的就是国家大剧院的北水下长廊,它长达80米,直接通向大剧院的内部空间。
请您往上看,廊道上方就是您在外面看到的人工湖。
这片人工湖的总面积达到了3.55万平方米,相当于5个标准足球场的大小,湖水的平均水深为50厘米。
表面看上去,它跟别的湖水没有什么两样,但其实它是由22个扇形小湖组成的。
每个小湖都相互独立,只有当湖面水位下降10厘米,这22个小湖才能露出真面目。
您可能会问,既然表面上看不出来,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实际上,这种设计不但大大方便了今后的检修工作,而且还非常有利于水资源的节约使用。
人工湖的设计是国家大剧院外部景观的又一亮点。
如果我们从空中俯视,湖面上的国家大剧院就像一颗晶莹剔透的水上明珠,充满了轻盈、灵秀的美感,同时,这片湖面也给天安门广场和长安街增添了祥和的气氛。
此外,在廊道两侧各有一个宽阔的空间,它们是国家大剧院专门设置的两个面积各有1200平方米的展厅,这里展出了各种艺术类的展览。
国家大剧院参观报告

国家大剧院实习报告姓名:高倩倩学号:080314519班级:园林08—5指导老师:任莅棣国家大剧院参观报告我想一座城市最令人瞩目的符号便是它的建筑,在经历了时光的洗礼之后,建筑本身就承载了一段段故事。
中国国家大剧院与鸟巢水,立方,央视新楼作为北京的一批新标志,出现在中国的经济政治和文化中心。
它位于北京的心脏,与人民大会堂和天安门广场相邻。
“城市中的剧院、剧院中的城市”以一颗献给新世纪的,超越想象的“湖中明珠”的奇异姿态出现在世人的眼中。
从设计之初到建成,我们可以从各种媒介上看到,人们对于它的态度除了惊艳就是疑问。
暂且抛去建筑造价,技术难关以及后期管理方面上的问题,我想从参观后的关于建筑本身的形式和功能方面的思索进行阐述。
在建筑设计课上老师有讲过“建筑设计可以很简单的定义为,在满足建筑的本质特性(柱子,墙,顶)基础上,追求其偶然特性(形式,材料,类型,规模,环境,文化等)变化的过程。
”首先,我想国家大剧院在建筑的本质上已经有所创新。
大剧院的屋顶是个椭圆大穹体,其内部骨架由钢结构焊接而成,东西轴跨度212米、南北轴跨度144米,周长达6000多米,重达6750吨。
而在建筑的过程中先支顶,再从四周搭建钢骨架,顶与四面围合好之后,撤出中间及四面支撑,达到到低沉降,大跨度空间的建筑标准。
为打造世界一流的大剧院,它在实现自身的体量与空间感上做的非常不错。
走在国家大剧院的内部,也时刻为它的细节所震撼。
没有覆盖钛板的地方,裸露出来的钢筋结实有力,既展示出建筑人一样的刚强性格,也呈现了它的原始骨骼,给人一种真实而有力的视觉冲击。
入口处玻璃顶下的类似原子结构的建筑肌理与摇曳的水光交相呼应,刚柔并济。
其次,国家大剧院在它的偶然特性上也给予我们一些启示。
在形式上,它对于我们学习设计上了很好的一课。
建筑的外形是一滴水,落在在开阔的水面上。
但是证实由于这滴水,也让中国建筑界波澜四起。
曾经这样的一座建筑差点死在摇篮里。
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它位于中国的北京,位于北京的心脏,位于天安门,人民大会堂的旁边。
国家大剧院完美讲解

2023/11/22
中国国家大剧院
建筑内部——从北入口走入大剧院,依次经过北 水下廊道、橄榄厅、公共大厅、三大剧场。剧院 入口并不高,墙壁上雕刻着高低起伏的不规则线 条,勾勒出光影的律动,与故宫外墙一致的暗红 色调,不求一鸣惊人,自然平和又不乏热情。
2023/11/22
中国国家大剧院
2023/11/22
上。
2023/11/22
中国国家大剧院
2023/11/22
中国国家大剧院
2023/11/22
中国国家大剧院
外形简洁
视觉冲击 力强
建筑风格 多样化
缔造 传奇
国家大剧院此刻应运而生,这个有着标志性意义, 象征着我国文化艺术的重量级建筑在首都天安门广 场的西侧怦然出世。半粒闪耀的银蛋,一座典型的 现代主义风格的作品。
2023/11/22
中国国家大剧院
2023/11/22
中国国家大剧院
4、对于地板,国家大剧院采用了20多种天然石
材,这些石材全部来自国内各省市,虽然有的区 域使用的是同一种石材,但由于石材切割的方向 不同,会产生不同的纹理,效果自然也就不同, 如此丰富的地砖也给大剧院带来无比美妙的艺术 气息。还有一点不得不提,无论使用何种石材, 大厅中的地砖反光力极强,以至于在室内看穹顶, 亦有倒影显露在地砖上,室外的感受再一次在室 内得到了重拾。
2023/11/22
中国国家大剧院
2023/11/22
中国国家大剧院
5、为保证大剧院周围的水池冬天不结冰,
夏天不长藻,大剧院采用了“中央液态冷热 源环境系统”, 这套装置的基本构造就是从 地下水部分和人工湖部分分别抽出一部分水 在各自的管道中循环,两个管道在墙体内都 呈螺旋状交错在一起,这样,既能互相传递 温度,又不会因为水源直接交换而引起浪费、 污染。这个装置使人工湖内的水温不致过冷 或过热,冬季不会因过冷而结冰,夏季不会 因过热而长藻,一举两得。
国歌展示馆志愿者讲解词(大学版)

序厅各位来宾,上午好/下午好。
欢迎各位来宾参观国歌展示馆。
国歌,是由国家规定的代表国家的歌曲,是国家意志和民族精神的象征。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是《义勇军进行曲》,田汉作词、聂耳作曲。
1935年,在杨浦荆州路拍摄了一部电影,名叫《风云儿女》,是中国最早的抗日题材的电影。
《义勇军进行曲》就是该片的主题歌。
各位来宾请看这面浮雕墙,它为你展示的是和国歌诞生有关的三个地方。
首先是影片《风云儿女》的拍摄地——杨浦荆州路405号电通影业公司,也就是我馆所处的位置;影片《风云儿女》的首映地——金城大戏院,以及《义勇军进行曲》首版唱片灌制的地方——上海百代唱片公司。
国歌诞生厅一、《义勇军进行曲》诞生的历史背景请各位来宾进入国歌诞生厅,了解《义勇军进行曲》诞生的历史背景。
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帝国主义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1931年,日本侵略者悍然发动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影响下,中国人民奋起反抗,悲壮的抗日战争从此拉开序幕。
日本侵略中国东北,手段极其残忍,这事他们用铡刀残杀东北义勇军官兵的照片。
展柜内展出了当时日本出版的一些刊物,以及日军所使用过的钢盔,现在都成为他们侵华的罪证。
《义勇军进行曲》诞生的历史背景,用两个字来概括,就是“抗战”,9·18事变爆发后,日军步步逼近,在1932年突然进攻上海,各位来宾请看这张照片,它是国歌的曲作者聂耳在1932年“一·二八”淞沪抗战期间,在吴淞口拍摄到的日本军舰,留下了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罪证。
二、影片《风云儿女》在这里拍摄就在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关头,1935年初,电通影业公司从斜土路迁至原荆州路405号,在这里拍摄的第一部影片就是《风云儿女》,《义勇军进行曲》是该片主题歌。
这是一组反映影片《风云儿女》拍摄的场景再现,。
这组雕塑名为《奔赴抗日前线》的人物雕塑表现的是《风云儿女》的最后一个镜头,男主角青年诗人辛白华、女主角阿凤以及阿凤的爷爷高唱《义勇军进行曲》冲上前线这一震撼人心的场面。
参观国家大剧院有感

参观国家大剧院有感参观国家大剧院有感(一)中国国家大剧院位于北京市中心天安门广场西,人民大会堂西侧。
我走近看到一个圆圆的半球坐落在很浅的水中,这是个人工湖,据说面积达到35500平方米。
那个圆圆的半球就象一个透明的蛋落在了美丽的长安街南岸。
我的一个朋友曾对我说,“如果参观了鸟巢,就一定要再参观大剧院。
大剧院就象鸟巢了的大鸟生出的金蛋。
”走进大厅感觉就不同了,里边建筑恢弘。
大剧院内有5层建筑,中间是歌剧厅、西侧是戏剧厅、东侧是音乐厅三个主厅,另有橄榄厅、水下长廊、展厅、艺术厅、新闻发布厅和花瓣厅、艺术精品长廊等等还有5个排练厅以及录音厅等等。
每一片地的装潢采用的大理石都来自于国内的不同产地,因为花色不同,给人带来的视觉与感受不同。
在剧院内我感到象走迷宫。
因为厅太多,来不及体会,就匆匆而过。
直到5层坐在花瓣厅看独唱演出。
站在同层我观看演出服装艺术展品,大厅中回荡着男女高音歌唱家的歌声,感觉动听、悠雅、美妙。
一个多小时的参观结束了,我走出这个国内最大的剧院。
顶着天空的骄阳再次观赏这座美丽的殿堂。
它的壳体钢结构耗费6475吨,整个耗资31亿元人民币。
它的提出是由开国总理周恩来于20世纪50年代批示的,地址在“天安门以西为好”。
它的主体建筑60%在地下,地下的高度有10层楼高。
这个大剧院的设计方是法国巴黎机场公司,主设计人是法国建筑师保罗。
安德鲁。
他曾经说“我想打破中国的传统,当你要去剧院,你就是进入一块梦想之地”。
他认为,这个半球就象一颗生命的种子。
“中国国家大剧院要表达的,就是内在的活力,是在外部宁静笼罩下的内部生机。
一个简单的鸡蛋壳,里面孕育着生命。
”他说这就是他的设计灵魂:“外壳、生命和开放。
”经过参观,使我对大剧院的了解更深入了一层。
它,含有丰富的内涵,徜徉其中,将会感受艺术的陶冶,获得精神上的愉悦。
这个国家大剧院是21世纪初在长安街的崭新的建筑标志,它的存在也给美丽北京的长安街装扮了一个流动的人工湖,使人们的视觉更宽阔,更轻松。
国家大剧院参观解说词(志愿者)

国家大剧院讲解词(参考使用)讲解规定路线:北水下廊道、橄榄厅、公共大厅、当天开放剧场、纪念品店门口结束(参照当天剧场开放的短信,调整讲解路线的前后顺序。
因有随时关闭剧场的情况,请注意查看更新短信)开场概况各位游客,大家好。
欢迎您来到国家大剧院,我是志愿讲解员*** ,接下来我将陪同大家一起参观剧院。
国家大剧院是在2007年9月基本建成完工的,于12月22日正式对外开放演出。
这里的总建筑面积是21.75万平方米,占地面积是11.89 万平方米,它差不多是当今美国两大表演艺术中心的面积之和。
它们就是肯尼迪艺术中心和林肯表演艺术中心。
如游客询问剧场不开放原因,请向其说明。
由于有些演出团体和大剧院签订的演出合同中规定了对于演出装台、彩排等的版权保护,所以对于某些剧场不能开放的情况请您谅解!当然,如果您能很幸运地看到在剧场舞台上的彩排,也请您抓住这个机会好好欣赏一番。
由于演出版权问题,请您不要进行拍照和录像。
感谢您的配合。
xx 水下廊道现在我们进入的就是国家大剧院的北水下长廊,它长达80 米,直接通向大剧院的内部空间。
请您往上看,廊道上方就是您在外面看到的人工湖。
这片人工湖的总面积达到了3.55万平方米,相当于5 个标准足球场的大小,湖水的平均水深为50厘米。
表面看上去,它跟别的湖水没有什么两样,但其实它是由22 个扇形小湖组成的。
每个小湖都相互独立,只有当湖面水位下降10 厘米,这22个小湖才能露出真面目。
您可能会问,既然表面上看不出来,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实际上,这种设计不但大大方便了今后的检修工作,而且还非常有利于水资源的节约使用。
人工湖的设计是国家大剧院外部景观的又一亮点。
如果我们从空中俯视,湖面上的国家大剧院就像一颗晶莹剔透的水上明珠,充满了轻盈、灵秀的美感,同时,这片湖面也给天安门广场和长安街增添了祥和的气氛。
此外,在廊道两侧各有一个宽阔的空间,它们是国家大剧院专门设置的两个面积各有1200 平方米的展厅,这里展出了各种艺术类的展览。
走进国家大剧院

走近国家大剧院学校安排活动,非常值得带同学们去感受,真正地走近《国家大剧院》,而不仅仅是走进去。
持参观票即可。
演出就是在大厅里进行的。
当我看见大剧院庞大的椭圆外形在长安街上显得像个“天外来客”,与周边环境的与众不同让它显得十分突出。
只是没有创意,艺术,设计感,突出,吸引,平常的。
反正我不觉得怎么样。
进入国家大剧院的里面一瞬间,觉得心旷神怡。
“哇!”我们看到惊喜一样,看到了前方的水下长廊,这是我第一次真正的看到水下建筑。
地板有很多。
各种各样的不同颜色的木材,,,不禁赞叹设计人有设计艺术感。
说不出怎么形容,,,总之而言设计有艺术,,空间变化给人感觉很神秘。
有精神。
走着走着,这里展着很多名人的图片,都是些在这里演出过的有名演员。
再往前走,还有歌舞剧的演出服装展,这些服装很奇怪也很有趣,与我们生活中的服装不一样。
[4]小剧场整体色调风格清新典雅。
白色浮雕的天花板、MLS声扩散墙、有保温及隔音效果的隔断墙,种种量身设计可使声音均匀、柔和地扩散反射,更加突出自然人声效果。
我们那天欣赏了小剧院芭蕾舞一边演出、一边讲解。
这里的芭蕾舞地板是世界上最好的舞板,舞台也是世界上最先进的旋转舞台。
小剧场采用尽端式舞台,舞台由两块升降平台组成,可根据需要整体升降或分别单独升降。
舞台背后的两面墙——隔音墙及落地钢化玻璃墙虽看起来虽然普通,却是“机关巧妙”,这两面墙都可以向左右两端折叠收缩,待完全打开后面积超过500平方米室外下沉广场犹如后花园呈现眼前,别有洞天。
小剧场共有观众座位556席,其中电动伸缩看台14排计411席,活动座椅5排计145席,可根据剧目进行灵活调整。
小剧场灯光、音响设备先进,可完全满足目前演出定位的需求。
并配备化妆间6间、琴房一间。
在国家大剧院内,除了三大专业剧场和一个试验小剧场以外,还设有水下长廊、展厅、橄榄厅、图书资料中心、新闻发布厅、天台活动区、纪念品店、咖啡厅等活动区域。
来到大剧院,您将欣赏到大剧院的恢弘的建筑风格,感受主题展览带给您的浓厚艺术氛围;同时馆藏丰富的资料中心将为您营造独特的艺术体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家大剧院讲解词(参考使用)讲解规定路线:北水下廊道、橄榄厅、公共大厅、当天开放剧场、纪念品店门口结束(参照当天剧场开放的短信,调整讲解路线的前后顺序。
因有随时关闭剧场的情况,请注意查看更新短信)开场概况各位游客,大家好。
欢迎您来到国家大剧院,我是志愿讲解员***,接下来我将陪同大家一起参观剧院。
国家大剧院是在2007年9月基本建成完工的,于12月22日正式对外开放演出。
这里的总建筑面积是21.75万平方米,占地面积是11.89万平方米,它差不多是当今美国两大表演艺术中心的面积之和。
它们就是肯尼迪艺术中心和林肯表演艺术中心。
如游客询问剧场不开放原因,请向其说明。
由于有些演出团体和大剧院签订的演出合同中规定了对于演出装台、彩排等的版权保护,所以对于某些剧场不能开放的情况请您谅解!当然,如果您能很幸运地看到在剧场舞台上的彩排,也请您抓住这个机会好好欣赏一番。
由于演出版权问题,请您不要进行拍照和录像。
感谢您的配合。
北水下廊道现在我们进入的就是国家大剧院的北水下长廊,它长达80米,直接通向大剧院的内部空间。
请您往上看,廊道上方就是您在外面看到的人工湖。
这片人工湖的总面积达到了3.55万平方米,相当于5个标准足球场的大小,湖水的平均水深为50厘米。
表面看上去,它跟别的湖水没有什么两样,但其实它是由22个扇形小湖组成的。
每个小湖都相互独立,只有当湖面水位下降10厘米,这22个小湖才能露出真面目。
您可能会问,既然表面上看不出来,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实际上,这种设计不但大大方便了今后的检修工作,而且还非常有利于水资源的节约使用。
人工湖的设计是国家大剧院外部景观的又一亮点。
如果我们从空中俯视,湖面上的国家大剧院就像一颗晶莹剔透的水上明珠,充满了轻盈、灵秀的美感,同时,这片湖面也给天安门广场和长安街增添了祥和的气氛。
此外,在廊道两侧各有一个宽阔的空间,它们是国家大剧院专门设置的两个面积各有1200 平方米的展厅,这里展出了各种艺术类的展览。
西侧展厅展出了《回眸经典—国家大剧院原创与制作剧目展》。
立足于国家表演艺术中心的功能定位,国家大剧院大力推进自制剧目生产。
橄榄厅我们现在所在的这个厅就是国家大剧院的橄榄厅。
因其空间形状酷似一颗橄榄,因而得名。
橄榄厅自身的设计也很有特色。
请看我们正前方这两扇大门,门上布满了方向各异的铜钉,它的设计灵感来自中国古老的铜钉门,但是这里的铜钉不是正圆形的,而是椭圆形的。
这是因为从高空俯瞰家大剧院的壳体呈现的就是椭圆形。
因此,这里每一个铜钉,实际上就是高空俯瞰效果之下国家大剧院的缩影。
这就巧妙地实现了中国传统因素与现代设计理念的融合。
大家可以数数每扇大门上有多少个铜钉,其实每扇门上各有180个,一共是360个。
这个数字象征着几乎每天国家大剧院都会奉献给大家精彩的演出节目。
国家大剧院始终坚持高品位、高水准的高雅艺术和优秀民族艺术的经营定位。
站在这里,向上仰望,我们可以看到大剧院的巨型穹顶。
斜上方,我们可以看到依次排开的三座室内建筑,也就是三大专业剧场。
正中最高大、最宏伟的是歌剧院,位于它左侧的是音乐厅、右侧的是戏剧场;向后转身,我们还可以望见巨大的玻璃帷幕。
公共大厅现在我们所在的地方就是国家大剧院的公共大厅。
它是目前全球剧场中最大的公共大厅。
在大厅之上就是目前国内跨度最大的穹顶,穹顶距离地面有46米多。
那么它到底有多大呢?我们设想一下,如果把它吊起来,放到工人体育场的上面,它完全可以把整个工体罩在里面。
当我们漫步在大剧院之内,您既可以切身感受三大剧场的雄伟外观,又能走到玻璃帷幕前,远望长安街的繁荣景象。
这个巨大的玻璃帷幕采用弧形设计,营造出舞台上幕布缓缓拉开的景象,对于身处剧院外的行人,同样可以透过玻璃幕墙看到里面来来往往的人影,就像在欣赏一出正在上演的舞台剧一样。
这正是国家大剧院在设计理念上希望带给大家的主要印象,“城市中的剧院,剧院中的城市”。
歌剧院这里就是国家大剧院的第一大专业剧场,歌剧院,它是供歌剧、舞剧,如芭蕾舞演出使用的专业剧场,共有观众席2207个(含站席)。
在歌剧院曾上演过由世界知名表演剧院带来的经典歌剧、芭蕾舞剧等,如美国芭蕾舞剧院、英国皇家芭蕾舞团、俄罗斯马林斯基剧院、意大利帕尔玛皇家歌剧院,这里还上演了国家大剧院版的意大利普契尼歌剧《图兰朵》、国家大剧院原创京剧《赤壁》、原创歌剧《西施》等。
为庆祝新中国成立六十年周年,献上的大型音乐舞蹈史诗《复兴之路》更让观众在现场体验到了舞美效果的神奇变换,而来自各个国家的表演艺术家们也对大剧院的舞台设计赞叹不已,大大激发了他们的创作欲望与灵感。
国际级顶尖指挥大师曾莅临歌剧院演出,如著名指挥大师瓦列里·捷杰耶夫亲自执棒,由俄罗斯马林斯基剧院带来的《伊戈尔王》成为了大剧院歌剧院的开幕大戏。
法国“国宝级”指挥大师米歇尔·普拉松担任歌剧《国王》的指挥,他首次走进国家大剧院在演出后特意将指挥棒留在了这里,并说:“下次我来还用这个”。
歌剧院带给人们的整体感觉是金碧辉煌、高贵典雅而又充满了现代气息,这种美感主要来自于剧场内由金属网围成的墙壁。
我们知道,在专业剧场内,为了保证声音的有效扩散,往往采用多边形的墙壁设计,但是这种墙壁设计和歌剧院的风格并不协调,因此,歌剧院的墙壁采用了内外两层设计。
声音穿过弧线型的金属网,在后面的多边形墙壁上得到反射,再扩散向整个剧场空间。
不仅保证了声音的优质传播,而且使歌剧院的风格和谐统一。
歌剧院的舞台是具备推、拉、升、降、转等多种功能的大型舞台,具有很高的科技含量。
它的面积(有2500多平米)相当于观众席的三倍。
舞台采用了国际流行的“品”字形设计,整个舞台区域分为主舞台、左右侧台和后舞台,可以满足舞台布景的快速迁换和储运。
同时,在后舞台的下方还储藏一个可倾斜的芭蕾舞台板,也是目前国内唯一的可倾斜式芭蕾舞台板,能够充分满足芭蕾舞这种艺术表演的特殊需要。
戏剧场现在我们所在的这个剧场就是戏剧场,这里充满了亲切、热烈的民族气氛,是国家大剧院内最具民族特色的剧场,以演出话剧、京剧以及地方戏曲为主,共有1036个席位(含站席)。
在戏剧场曾上演了北京人民艺术剧院的经典保留话剧《雷雨》。
上海青年昆剧团带来京剧《大唐贵妃》,由梅葆玖、李胜素、于魁智、张学津领衔主演,大师携全明星阵容的精彩演绎,让人体味到最为纯正的梅派风韵。
2009年6月,国家大剧院原创话剧《简·爱》首次将这部文学名著搬上了中国话剧舞台.自首演以来,已先后热演多轮,成为大剧院叫好又叫座的驻院精品剧目。
2009年6月,该剧在戏剧场首演面世,知名演员袁泉、王洛勇领衔主演,连演十场,场场爆满、一票难求。
罗彻斯特的扮演者王洛勇历久弥新、激情永驻,而女主角因为种种原因经历了三次易角,袁泉的本色,陈数的精致,朱杰的青春,三位女演员各具韵味的独特气质为观众呈现了三位有着微妙差别的简·爱形象。
戏剧场内最值得称道的就是我们面前的这个舞台。
戏剧场的舞台具有“伸出式”和“镜框式”两种样式,可以配合剧目的需要选择使用。
所谓“伸出式”舞台,是指观众厅前面的这块台板依靠机械设备可以升起成为舞台的一部分,这样台下的观众就可以更加近距离地观看台上的表演。
而当台板不升起的时候,可以作为乐池使用,这样舞台看上去就像一个镜框,所以我们称它为“镜框式”舞台。
整个舞台区域分为主舞台、左右辅台。
其中,在主舞台的下方有一个像大鼓似的转台,我们称它为“鼓筒式”转台,上面有多达15块升降台块,可以达到边升降边旋转的舞台效果。
大家知道,我们的传统戏曲,特别是一些神话戏曲,经常会有一些神话人物要上天入地,类似这样的表演,简单的舞台设计往往实现不了。
这时,“鼓筒式”的转台设计就可以发挥它的独特功能了。
目前,这种既可以整体升降又可以分别单独升降的“鼓筒式”转台在全世界都是独一无二的。
《大闹天宫》在戏剧场排练时,导演就说,他们设想的很多动作只有在这里才能表演出来,是舞台设计把创作变成了表演的现实。
音乐厅这里是国家大剧院的音乐厅。
与歌剧院的辉煌现代感和戏剧场亲切热烈的民族氛围不同,音乐厅呈现的清新淡雅的风格,适于演奏大型交响乐、民族乐,并可举办各种独奏、独唱音乐会,有1859个席位(含站席)。
在这里汇集了世界名家、名团、名指挥的精彩演出。
世界知名乐团曾进驻音乐厅,芝加哥交响乐团、维也纳爱乐乐团、纽约爱乐乐团、伦敦爱乐乐团、北德广播交响乐团等。
世界著名指挥大师有“指挥帝王”之称的克劳迪奥·阿巴多、小泽征尔、洛林·马泽尔、祖宾·梅塔、库特·马祖尔、伯纳德·海丁克。
著名独唱家——享誉世界三大男高音之一的卡雷拉斯、世界著名抒情女高音迪·卡娜娃、女高音歌唱家安妮·索菲·冯·奥特。
著名演奏家——有“世界最年轻的钢琴大师”之称的郎朗、小提琴演奏家安妮·苏菲·穆特。
音乐厅采用了改良的鞋盒式空间设计,(改良的鞋盒式:坐席采用围坐式,因此形象地称其为鞋盒式,并有所改进。
与此相对的平铺一面式的坐席设置称为梯田式)。
交响乐、民族乐的演出特点主要是让观众聆听乐队的演奏,而较少观看演奏者的表情,因此,与歌剧院、戏剧场不同,这里的坐席环绕在舞台的四周,而舞台则处于剧场的中心区域,从而使声音更好地扩散和传播出去。
相应地,音乐厅的演奏台设计也非常独特,它由固定台面和3块演奏升降台构成,设置在演奏台前部的钢琴升降台能够将三角钢琴缓缓升起,浮现在观众的视野之中。
台下机械的设置可以满足120人的四管乐队演出使用。
此外,工作人员通过控制演奏升降台高度的变化,还可以形成阶梯式的演奏台面,不仅造型美观,而且有利于将不同乐器的演奏清晰地展现在观众面前。
此外,为了满足大型合唱演出的需要,音乐厅北侧二层还有三个区域的座椅可供合唱队使用。
可以说,音乐厅的舞台布局足以满足目前国内外各种大型音乐演出的需要。
我们都知道,音乐厅最重要的就是声学效果。
因此,除了清新典雅的外观之外,一切建筑和装饰设计都要为声学效果服务。
首先是音乐厅的顶部设计,大家请往上看,这面凹凸不平的浮雕天花板看上去就像一幅抽象的现代艺术作品,然而它更为重要的作用是通过这些凹凸不平的浮雕纹理将声音扩散至音乐厅的每个角落。
另外,舞台四周的墙壁也是采用了声学扩散墙,剧场内的墙壁表面也设计成为轻微凹凸的效果,这些都是为了将声音均匀扩散至剧场空间。
在这里因素的综合作用下,音乐厅的混响时间可以达到2.2秒的优质音效。
最后,我要向大家介绍我们面前的这面管风琴,它有94根音栓,6500根发音管,不仅造型典雅,而且音色饱满,是目前国内体积最大、栓数最多、音管最多、音色也最丰富的管风琴,它的存在为音乐厅增添了许多高贵典雅之气,因此我们形象地称它为音乐厅的“镇厅之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