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大剧院参观解说词 (志愿者)

合集下载

国家大剧院介绍

国家大剧院介绍

国家大剧院介绍国家大剧院(National Theatre),位于北京市中心,是一座现代化的综合性艺术表演场所,是中国的国家级大剧院。

国家大剧院的建筑设计独特,引人注目,成为北京市的地标建筑之一。

它是中国文化艺术交流的重要窗口,也是中国艺术界的重要舞台。

国家大剧院的建筑设计灵感来源于中国传统建筑和自然元素,融合了现代化的建筑技术和概念。

整座建筑呈半圆形,由钢结构和玻璃幕墙构成,外观看起来宛如一个华丽的水晶宫。

建筑的中央是一座巨大的圆形舞台,既能容纳大型歌剧、舞蹈和戏剧表演,也可以进行一些小型音乐会和演讲。

舞台上方悬挂着一个巨大的横幕,可以根据演出需求来调整大小和位置。

国家大剧院内部的设计也非常精致和现代化。

观众席分为三个区域:正厅、二楼和上层包厢。

正厅的观众席设计成两层楼高,可以容纳约2000名观众。

观众席的设计注重舒适度和视野。

每个观众席都配备了舒适的座椅和足够的腿部空间。

此外,国家大剧院还有一些豪华的包厢,供一些特殊的嘉宾和贵宾使用。

国家大剧院主要承办各种艺术表演,包括歌剧、舞蹈、戏剧、音乐会等。

它不仅是中国戏曲的重要舞台,还吸引了许多国际知名的艺术团体和演员前来演出。

每年,国家大剧院都会举办一系列的艺术节和文化活动,吸引了大量的观众和游客。

国家大剧院还提供艺术教育和培训服务。

它设有专门的艺术培训班和工作坊,为有才华和兴趣的年轻人提供学习和交流的机会。

国家大剧院还与一些国内外的艺术学院和机构合作,进行学术研究和人才培养。

除了艺术表演之外,国家大剧院还有一些餐厅和商店,提供各种饮食和购物选择。

观众可以在看表演之前或者之后在这里休息和品尝美食,购买一些艺术品作为纪念品。

总的来说,国家大剧院是一座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现代化艺术表演场所,不仅为观众提供了优质的艺术享受,也为中国的文化艺术领域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通过举办各种艺术表演和文化活动,国家大剧院成为了中国文化艺术的重要推广者和交流平台。

无论是中国的观众还是国际艺术界的人士,都能够在这里体验到精彩纷呈的艺术表演,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国家大剧院参观报告

国家大剧院参观报告

国家大剧院实习报告姓名:高倩倩学号:080314519班级:园林08—5指导老师:任莅棣国家大剧院参观报告我想一座城市最令人瞩目的符号便是它的建筑,在经历了时光的洗礼之后,建筑本身就承载了一段段故事。

中国国家大剧院与鸟巢水,立方,央视新楼作为北京的一批新标志,出现在中国的经济政治和文化中心。

它位于北京的心脏,与人民大会堂和天安门广场相邻。

“城市中的剧院、剧院中的城市”以一颗献给新世纪的,超越想象的“湖中明珠”的奇异姿态出现在世人的眼中。

从设计之初到建成,我们可以从各种媒介上看到,人们对于它的态度除了惊艳就是疑问。

暂且抛去建筑造价,技术难关以及后期管理方面上的问题,我想从参观后的关于建筑本身的形式和功能方面的思索进行阐述。

在建筑设计课上老师有讲过“建筑设计可以很简单的定义为,在满足建筑的本质特性(柱子,墙,顶)基础上,追求其偶然特性(形式,材料,类型,规模,环境,文化等)变化的过程。

”首先,我想国家大剧院在建筑的本质上已经有所创新。

大剧院的屋顶是个椭圆大穹体,其内部骨架由钢结构焊接而成,东西轴跨度212米、南北轴跨度144米,周长达6000多米,重达6750吨。

而在建筑的过程中先支顶,再从四周搭建钢骨架,顶与四面围合好之后,撤出中间及四面支撑,达到到低沉降,大跨度空间的建筑标准。

为打造世界一流的大剧院,它在实现自身的体量与空间感上做的非常不错。

走在国家大剧院的内部,也时刻为它的细节所震撼。

没有覆盖钛板的地方,裸露出来的钢筋结实有力,既展示出建筑人一样的刚强性格,也呈现了它的原始骨骼,给人一种真实而有力的视觉冲击。

入口处玻璃顶下的类似原子结构的建筑肌理与摇曳的水光交相呼应,刚柔并济。

其次,国家大剧院在它的偶然特性上也给予我们一些启示。

在形式上,它对于我们学习设计上了很好的一课。

建筑的外形是一滴水,落在在开阔的水面上。

但是证实由于这滴水,也让中国建筑界波澜四起。

曾经这样的一座建筑差点死在摇篮里。

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它位于中国的北京,位于北京的心脏,位于天安门,人民大会堂的旁边。

国家大剧院完美讲解

国家大剧院完美讲解

2023/11/22
中国国家大剧院
建筑内部——从北入口走入大剧院,依次经过北 水下廊道、橄榄厅、公共大厅、三大剧场。剧院 入口并不高,墙壁上雕刻着高低起伏的不规则线 条,勾勒出光影的律动,与故宫外墙一致的暗红 色调,不求一鸣惊人,自然平和又不乏热情。
2023/11/22
中国国家大剧院
2023/11/22
上。
2023/11/22
中国国家大剧院
2023/11/22
中国国家大剧院
2023/11/22
中国国家大剧院
外形简洁
视觉冲击 力强
建筑风格 多样化
缔造 传奇
国家大剧院此刻应运而生,这个有着标志性意义, 象征着我国文化艺术的重量级建筑在首都天安门广 场的西侧怦然出世。半粒闪耀的银蛋,一座典型的 现代主义风格的作品。
2023/11/22
中国国家大剧院
2023/11/22
中国国家大剧院
4、对于地板,国家大剧院采用了20多种天然石
材,这些石材全部来自国内各省市,虽然有的区 域使用的是同一种石材,但由于石材切割的方向 不同,会产生不同的纹理,效果自然也就不同, 如此丰富的地砖也给大剧院带来无比美妙的艺术 气息。还有一点不得不提,无论使用何种石材, 大厅中的地砖反光力极强,以至于在室内看穹顶, 亦有倒影显露在地砖上,室外的感受再一次在室 内得到了重拾。
2023/11/22
中国国家大剧院
2023/11/22
中国国家大剧院
5、为保证大剧院周围的水池冬天不结冰,
夏天不长藻,大剧院采用了“中央液态冷热 源环境系统”, 这套装置的基本构造就是从 地下水部分和人工湖部分分别抽出一部分水 在各自的管道中循环,两个管道在墙体内都 呈螺旋状交错在一起,这样,既能互相传递 温度,又不会因为水源直接交换而引起浪费、 污染。这个装置使人工湖内的水温不致过冷 或过热,冬季不会因过冷而结冰,夏季不会 因过热而长藻,一举两得。

国歌展示馆志愿者讲解词(大学版)

国歌展示馆志愿者讲解词(大学版)

序厅各位来宾,上午好/下午好。

欢迎各位来宾参观国歌展示馆。

国歌,是由国家规定的代表国家的歌曲,是国家意志和民族精神的象征。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是《义勇军进行曲》,田汉作词、聂耳作曲。

1935年,在杨浦荆州路拍摄了一部电影,名叫《风云儿女》,是中国最早的抗日题材的电影。

《义勇军进行曲》就是该片的主题歌。

各位来宾请看这面浮雕墙,它为你展示的是和国歌诞生有关的三个地方。

首先是影片《风云儿女》的拍摄地——杨浦荆州路405号电通影业公司,也就是我馆所处的位置;影片《风云儿女》的首映地——金城大戏院,以及《义勇军进行曲》首版唱片灌制的地方——上海百代唱片公司。

国歌诞生厅一、《义勇军进行曲》诞生的历史背景请各位来宾进入国歌诞生厅,了解《义勇军进行曲》诞生的历史背景。

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帝国主义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1931年,日本侵略者悍然发动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影响下,中国人民奋起反抗,悲壮的抗日战争从此拉开序幕。

日本侵略中国东北,手段极其残忍,这事他们用铡刀残杀东北义勇军官兵的照片。

展柜内展出了当时日本出版的一些刊物,以及日军所使用过的钢盔,现在都成为他们侵华的罪证。

《义勇军进行曲》诞生的历史背景,用两个字来概括,就是“抗战”,9·18事变爆发后,日军步步逼近,在1932年突然进攻上海,各位来宾请看这张照片,它是国歌的曲作者聂耳在1932年“一·二八”淞沪抗战期间,在吴淞口拍摄到的日本军舰,留下了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罪证。

二、影片《风云儿女》在这里拍摄就在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关头,1935年初,电通影业公司从斜土路迁至原荆州路405号,在这里拍摄的第一部影片就是《风云儿女》,《义勇军进行曲》是该片主题歌。

这是一组反映影片《风云儿女》拍摄的场景再现,。

这组雕塑名为《奔赴抗日前线》的人物雕塑表现的是《风云儿女》的最后一个镜头,男主角青年诗人辛白华、女主角阿凤以及阿凤的爷爷高唱《义勇军进行曲》冲上前线这一震撼人心的场面。

在国家大剧院感受高雅与文明

在国家大剧院感受高雅与文明

在国家大剧院感受高雅与文明作者:郭起材来源:《青少年日记》2017年第03期2016年11月20日雨夹雪“轰隆隆——”随着地铁奔驰,我的心也已经飘向了位于神圣的天安门西侧,那个“悬浮”在水面上的银白色椭圆建筑,那个亚洲最大的剧院综合体,那个被誉为“湖上明珠”的国家大剧院。

国家大剧院作为新北京十六景之一的地标性建筑,据说耗资31亿元人民币,它的主要设计者保罗·安德鲁曾说:“我想打破中国的传统,当你要去剧院,你就像进入一块梦想之地。

”梦想之地!当我随着人群有序地走下地铁一号线,便看到C口直达国家大剧院。

哈哈!想不到地铁里,竟然有直通国家大剧院的地下通道,这难道不是避免拥堵的最佳办法吗!地上两条道,地下竟然还藏着一条道!这样,大家可以从大剧院出来以后,直接上地铁,文明出行。

还可以避免地面上的两个门过于拥堵,发生踩踏事件,真是一举多得啊!走进通道,两旁都是演出的海报,一股股浓郁的文明气息扑面而来,这个把“人民性、艺术性、国际性”做为办院宗旨的国家大剧院,成为中外艺术交流的最大平台,自然而然地吸引了国内外热爱艺术、追求艺术的人们。

当经过严格的安检迈进国家大剧院,发现两旁都是栩栩如生的艺术品,还有免费的解说人员,让我感到了艺术超越金钱的魔力。

在这里,不但能感受到主题展览带来的浓厚艺术氛围,还能感受到馆藏丰富的资料中心所营造的独特的艺术体验,以及琳琅满目的艺术精品长廊所带来的非凡的体验。

我不但能静静地欣赏,而且让我越来越震惊的是,我的头顶上是透明的玻璃和冬季不结冰、夏季不长藻的人工湖,让人犹如在水下的龙宫徜徉。

左右的小雕塑在波光的映射下,白玉般的身子上浮现出一抹动人的天蓝色。

穿过通道,拾级而上,这才发现它的奥妙所在。

楼层上升一层,它的内涵也上升一个层次。

当走到顶楼的时候,俯视下面的楼层,发现形形色色的人竟然都来参观。

上至老人,下有小孩,既有组团来的,还有一家三口其乐融融的。

我发现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他们在欣赏的时候,尽量不发出声音,只是全神贯注;讲解员在讲解的时候,不用扩音器,尽量不打扰到周围的人;在这里,我还看到一个舒服的现象,那就是没有看到一个边吃边喝边参观的。

一睹国家大剧院风采

一睹国家大剧院风采

一睹国家大剧院风采一睹国家大剧院风采作者│萧伯秦昨晚(2022·01·11)三姐夫和三姐驾车接我们夫妇去北京国家大剧院观赏《冬奥之韵·中国乐派交响乐团——柴科夫基斯专场音乐会》。

之前就听说当晚演出的中国乐派交响乐团,是隶属中国音乐学院的国内一流乐团,而且演奏的曲目也是世界名曲,更重要的是,还可以借此机会,一睹国家大剧院的壮丽风采,很是期待。

我们提前一小时来到大剧院参观,据说这是世界最大的高科技剧院,国家建该大剧院一共花费31亿元人民币。

国家大剧院离天安门广场很近,地上建筑高度规定不能超过旁边46.5米高的人民大会堂。

所以我们将车停在地下深层车库中再从一楼大厅拾阶而上,来到路面拍摄大剧院的外景。

国家大剧院的地表建筑高度只有46.285米,60%的建筑和设施都放到了地下,最深处达负32米。

在它的下面,就是北京永定河的古河道,这也是当时北京城最深的建筑。

大剧院地表建筑外形象是个大圆盖,与我们南京的牛首山佛顶宫十分相似,深度虽没牛首山佛顶宫深,但科技含量却高于佛顶宫。

大剧院的各种通道和入口都设在人工湖的水面下。

人工湖面积高达3.55万平方米,采用的是“液态冷热源环境系统控制”的水循环系统。

在大剧院地下80米的深处,地下水温恒定在13℃。

经过水循环系统,人工湖中的水,其实就是恒温的地下水。

因此它“冬天不结冰,夏天不长藻”。

大剧院的外壳由18000多块钛金属板、1200多块超白玻璃拼接而成。

每块钛金属板都形状各异,只有4块形状完全一样。

这些钛金属板仅有0.44毫米厚!钛金属生产成本高,使用受到严格限制,主要用于制造飞机等航空器。

外壳的材质进行了氧化处理,可以15年不变颜色,一直保持“高贵光泽感”。

大剧院整个穹顶部分全部展开,足有十个足球场大小,这也是全世界最大的穹顶。

穹顶如同荷叶一般,当雨水落于其上,不会留下水渍,只是滑落至人工湖,泛起涟漪。

↑钢架结构的外壳除此之外,如此巨大的钢架结构,中间没有用任何柱子支撑,而是纯靠主体钢结构,利用力学原理保证安全稳定,这些钢结构重达6475吨。

中国国家博物馆志愿讲解

中国国家博物馆志愿讲解

中国国家博物馆志愿讲解中国国家博物馆是中华文化的一座丰碑,它坐落于北京市中心的天安门广场东侧,是中国近现代最大的综合性博物馆,也是全国性综合博物馆的典范。

现有藏品100余万件,展览面积约65,000平方米,陈列展览面积近1.2万平方米,年接待参观者超过1500万人次,是中华文明的殿堂,见证了中国古往今来的辉煌历史。

中国国家博物馆的展览分为临时展览和常设展览两大部分。

临时展览一般是由专门的策展团队精心策划而成,每一次的临时展览都是一个独特的主题,如“大秦宝藏”、“国宝”等。

而常设展览则分为四个部分,包括中国历代青铜器、陶瓷器、古代绘画和書法藏品等。

这些展览向人们全面展示了中国古代文明的灿烂成就和博大精深的文化底蕴。

作为一个中国国家博物馆的志愿讲解员,在岗的日子里,我非常幸运和荣幸能够成为这一份工作的一分子。

通过我自己的亲身经历,我深深地理解到中国国家博物馆承载着中国历史、艺术和文化的沉重使命,也让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中国的历史和文化。

因此,我对于中国国家博物馆的理解和热爱也更加深厚。

作为一名志愿讲解员,我每天都会参加一些培训课程,了解展览的最新情况和内容,以便我能够更好地向参观者介绍。

在讲解的过程中,我会尽量将历史知识、艺术鉴赏和文化内涵融入到我的讲解中,让参观者不仅可以欣赏到古代中国的艺术珍品,还可以了解这些艺术珍品背后的历史故事和文化内涵,让他们能够在浏览展览的同时,更深层次地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

在我看来,作为一名志愿讲解员,最重要的是要对中国的历史和文化有深刻的理解和热爱,并且要具备专业的知识和技能。

为了能够更好地胜任这一份工作,我平时有意识地多阅读一些与中国历史、艺术和文化相关的书籍,广泛参加一些关于博物馆的讲座和交流活动,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

在我担任志愿讲解员的这段时间里,我不仅更深入地了解了中国的历史和文化,也收获了很多。

通过和参观者的交流,我能够更好地理解他们对于中国文化的理解和认知,并且也能够向他们传达我对中国历史和文化的热爱和尊重。

参观国家大剧院有感

参观国家大剧院有感

参观国家大剧院有感参观国家大剧院有感(一)中国国家大剧院位于北京市中心天安门广场西,人民大会堂西侧。

我走近看到一个圆圆的半球坐落在很浅的水中,这是个人工湖,据说面积达到35500平方米。

那个圆圆的半球就象一个透明的蛋落在了美丽的长安街南岸。

我的一个朋友曾对我说,“如果参观了鸟巢,就一定要再参观大剧院。

大剧院就象鸟巢了的大鸟生出的金蛋。

”走进大厅感觉就不同了,里边建筑恢弘。

大剧院内有5层建筑,中间是歌剧厅、西侧是戏剧厅、东侧是音乐厅三个主厅,另有橄榄厅、水下长廊、展厅、艺术厅、新闻发布厅和花瓣厅、艺术精品长廊等等还有5个排练厅以及录音厅等等。

每一片地的装潢采用的大理石都来自于国内的不同产地,因为花色不同,给人带来的视觉与感受不同。

在剧院内我感到象走迷宫。

因为厅太多,来不及体会,就匆匆而过。

直到5层坐在花瓣厅看独唱演出。

站在同层我观看演出服装艺术展品,大厅中回荡着男女高音歌唱家的歌声,感觉动听、悠雅、美妙。

一个多小时的参观结束了,我走出这个国内最大的剧院。

顶着天空的骄阳再次观赏这座美丽的殿堂。

它的壳体钢结构耗费6475吨,整个耗资31亿元人民币。

它的提出是由开国总理周恩来于20世纪50年代批示的,地址在“天安门以西为好”。

它的主体建筑60%在地下,地下的高度有10层楼高。

这个大剧院的设计方是法国巴黎机场公司,主设计人是法国建筑师保罗。

安德鲁。

他曾经说“我想打破中国的传统,当你要去剧院,你就是进入一块梦想之地”。

他认为,这个半球就象一颗生命的种子。

“中国国家大剧院要表达的,就是内在的活力,是在外部宁静笼罩下的内部生机。

一个简单的鸡蛋壳,里面孕育着生命。

”他说这就是他的设计灵魂:“外壳、生命和开放。

”经过参观,使我对大剧院的了解更深入了一层。

它,含有丰富的内涵,徜徉其中,将会感受艺术的陶冶,获得精神上的愉悦。

这个国家大剧院是21世纪初在长安街的崭新的建筑标志,它的存在也给美丽北京的长安街装扮了一个流动的人工湖,使人们的视觉更宽阔,更轻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家大剧院讲解词(参考使用)讲解规定路线:北水下廊道、橄榄厅、公共大厅、当天开放剧场、纪念品店门口结束(参照当天剧场开放的短信,调整讲解路线的前后顺序。

因有随时关闭剧场的情况,请注意查看更新短信)开场概况各位游客,大家好。

欢迎您来到国家大剧院,我是志愿讲解员***,接下来我将陪同大家一起参观剧院。

国家大剧院是在2007年9月基本建成完工的,于12月22日正式对外开放演出。

这里的总建筑面积是21.75万平方米,占地面积是11.89万平方米,它差不多是当今美国两大表演艺术中心的面积之和。

它们就是肯尼迪艺术中心和林肯表演艺术中心。

如游客询问剧场不开放原因,请向其说明。

由于有些演出团体和大剧院签订的演出合同中规定了对于演出装台、彩排等的版权保护,所以对于某些剧场不能开放的情况请您谅解!当然,如果您能很幸运地看到在剧场舞台上的彩排,也请您抓住这个机会好好欣赏一番。

由于演出版权问题,请您不要进行拍照和录像。

感谢您的配合。

xx水下廊道现在我们进入的就是国家大剧院的北水下长廊,它长达80米,直接通向大剧院的内部空间。

请您往上看,廊道上方就是您在外面看到的人工湖。

这片人工湖的总面积达到了3.55万平方米,相当于5个标准足球场的大小,湖水的平均水深为50厘米。

表面看上去,它跟别的湖水没有什么两样,但其实它是由22个扇形小湖组成的。

每个小湖都相互独立,只有当湖面水位下降10厘米,这22个小湖才能露出真面目。

您可能会问,既然表面上看不出来,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实际上,这种设计不但大大方便了今后的检修工作,而且还非常有利于水资源的节约使用。

人工湖的设计是国家大剧院外部景观的又一亮点。

如果我们从空中俯视,湖面上的国家大剧院就像一颗晶莹剔透的水上明珠,充满了轻盈、灵秀的美感,同时,这片湖面也给天安门广场和长安街增添了祥和的气氛。

此外,在廊道两侧各有一个宽阔的空间,它们是国家大剧院专门设置的两个面积各有1200平方米的展厅,这里展出了各种艺术类的展览。

西侧展厅展出了《回眸经典—国家大剧院与制作剧目展》。

立足于国家表演艺术中心的功能定位,国家大剧院大力推进自制剧目生产。

橄榄厅我们现在所在的这个厅就是国家大剧院的橄榄厅。

因其空间形状酷似一颗橄榄,因而得名。

橄榄厅自身的设计也很有特色。

请看我们正前方这两扇大门,门上布满了方向各异的铜钉,它的设计灵感来自中国古老的铜钉门,但是这里的铜钉不是正圆形的,而是椭圆形的。

这是因为从高空俯瞰家大剧院的壳体呈现的就是椭圆形。

因此,这里每一个铜钉,实际上就是高空俯瞰效果之下国家大剧院的缩影。

这就巧妙地实现了中国传统因素与现代设计理念的融合。

大家可以数数每扇大门上有多少个铜钉,其实每扇门上各有180个,一共是360个。

这个数字象征着几乎每天国家大剧院都会奉献给大家精彩的演出节目。

国家大剧院始终坚持高品位、高水准的高雅艺术和优秀民族艺术的经营定位。

站在这里,向上仰望,我们可以看到大剧院的巨型穹顶。

斜上方,我们可以看到依次排开的三座室内建筑,也就是三大专业剧场。

正中最高大、最宏伟的是歌剧院,位于它左侧的是音乐厅、右侧的是戏剧场;向后转身,我们还可以望见巨大的玻璃帷幕。

公共大厅现在我们所在的地方就是国家大剧院的公共大厅。

它是目前全球剧场中最大的公共大厅。

在大厅之上就是目前国内跨度最大的穹顶,穹顶距离地面有46米多。

那么它到底有多大呢?我们设想一下,如果把它吊起来,放到工人体育场的上面,它完全可以把整个工体罩在里面。

当我们漫步在大剧院之内,您既可以切身感受三大剧场的雄伟外观,又能走到玻璃帷幕前,远望长安街的繁荣景象。

这个巨大的玻璃帷幕采用弧形设计,营造出舞台上幕布缓缓拉开的景象,对于身处剧院外的行人,同样可以透过玻璃幕墙看到里面来来往往的人影,就像在欣赏一出正在上演的舞台剧一样。

这正是国家大剧院在设计理念上希望带给大家的主要印象,“城市中的剧院,剧院中的城市”。

歌剧院这里就是国家大剧院的第一大专业剧场,歌剧院,它是供歌剧、舞剧,如芭蕾舞演出使用的专业剧场,共有观众席2207个(含站席)。

在歌剧院曾上演过由世界知名表演剧院带来的经典歌剧、芭蕾舞剧等,如美国芭蕾舞剧院、英国皇家芭蕾舞团、俄罗斯马林斯基剧院、意大利帕尔玛皇家歌剧院,这里还上演了国家大剧院版的意大利普契尼歌剧《图兰朵》、国家大剧院京剧《赤壁》、歌剧《西施》等。

为庆祝新中国成立六十年周年,献上的大型音乐舞蹈史诗《复兴之路》更让观众在现场体验到了舞美效果的神奇变换,而来自各个国家的表演艺术家们也对大剧院的舞台设计赞叹不已,大大激发了他们的创作欲望与灵感。

国际级顶尖指挥大师曾莅临歌剧院演出,如著名指挥大师瓦列里·捷杰耶夫亲自执棒,由俄罗斯马林斯基剧院带来的《伊戈尔王》成为了大剧院歌剧院的开幕大戏。

法国“国宝级”指挥大师米歇尔·普拉松担任歌剧《国王》的指挥,他首次走进国家大剧院在演出后特意将指挥棒留在了这里,并说:“下次我来还用这个”。

歌剧院带给人们的整体感觉是金碧辉煌、高贵典雅而又充满了现代气息,这种美感主要来自于剧场内由金属网围成的墙壁。

我们知道,在专业剧场内,为了保证声音的有效扩散,往往采用多边形的墙壁设计,但是这种墙壁设计和歌剧院的风格并不协调,因此,歌剧院的墙壁采用了内外两层设计。

声音穿过弧线型的金属网,在后面的多边形墙壁上得到反射,再扩散向整个剧场空间。

不仅保证了声音的优质传播,而且使歌剧院的风格和谐统一。

歌剧院的舞台是具备推、拉、升、降、转等多种功能的大型舞台,具有很高的科技含量。

它的面积(有2500多平米)相当于观众席的三倍。

舞台采用了国际流行的“品”字形设计,整个舞台区域分为主舞台、左右侧台和后舞台,可以满足舞台布景的快速迁换和储运。

同时,在后舞台的下方还储藏一个可倾斜的芭蕾舞台板,也是目前国内唯一的可倾斜式芭蕾舞台板,能够充分满足芭蕾舞这种艺术表演的特殊需要。

戏剧场现在我们所在的这个剧场就是戏剧场,这里充满了亲切、热烈的民族气氛,是国家大剧院内最具民族特色的剧场,以演出话剧、京剧以及地方戏曲为主,共有1036个席位(含站席)。

在戏剧场曾上演了北京人民艺术剧院的经典保留话剧《雷雨》。

上海青年昆剧团带来京剧《大唐贵妃》,由梅葆玖、李胜素、于魁智、张学津领衔主演,大师携全明星阵容的精彩演绎,让人体味到最为纯正的梅派风韵。

2009年6月,国家大剧院话剧《简·爱》首次将这部文学名著搬上了中国话剧舞台.自首演以来,已先后热演多轮,成为大剧院叫好又叫座的驻院精品剧目。

2009年6月,该剧在戏剧场首演面世,知名演员袁泉、王洛勇领衔主演,连演十场,场场爆满、一票难求。

罗彻斯特的扮演者王洛勇历久弥新、激情永驻,而女主角因为种种原因经历了三次易角,袁泉的本色,陈数的精致,朱杰的青春,三位女演员各具韵味的独特气质为观众呈现了三位有着微妙差别的简·爱形象。

戏剧场内最值得称道的就是我们面前的这个舞台。

戏剧场的舞台具有“伸出式”和“镜框式”两种样式,可以配合剧目的需要选择使用。

所谓“伸出式”舞台,是指观众厅前面的这块台板依靠机械设备可以升起成为舞台的一部分,这样台下的观众就可以更加近距离地观看台上的表演。

而当台板不升起的时候,可以作为乐池使用,这样舞台看上去就像一个镜框,所以我们称它为“镜框式”舞台。

整个舞台区域分为主舞台、左右辅台。

其中,在主舞台的下方有一个像大鼓似的转台,我们称它为“鼓筒式”转台,上面有多达15块升降台块,可以达到边升降边旋转的舞台效果。

大家知道,我们的传统戏曲,特别是一些神话戏曲,经常会有一些神话人物要上天入地,类似这样的表演,简单的舞台设计往往实现不了。

这时,“鼓筒式”的转台设计就可以发挥它的独特功能了。

目前,这种既可以整体升降又可以分别单独升降的“鼓筒式”转台在全世界都是独一无二的。

《大闹天宫》在戏剧场排练时,导演就说,他们设想的很多动作只有在这里才能表演出来,是舞台设计把创作变成了表演的现实。

音乐厅这里是国家大剧院的音乐厅。

与歌剧院的辉煌现代感和戏剧场亲切热烈的民族氛围不同,音乐厅呈现的清新淡雅的风格,适于演奏大型交响乐、民族乐,并可举办各种独奏、独唱音乐会,有1859个席位(含站席)。

在这里汇集了世界名家、名团、名指挥的精彩演出。

世界知名乐团曾进驻音乐厅,芝加哥交响乐团、维也纳爱乐乐团、纽约爱乐乐团、伦敦爱乐乐团、北德广播交响乐团等。

世界著名指挥大师有“指挥帝王”之称的克劳迪奥·阿巴多、小泽征尔、洛林·马泽尔、祖宾·梅塔、库特·马祖尔、伯纳德·海丁克。

著名独唱家——享誉世界三大男高音之一的卡雷拉斯、世界著名抒情女高音迪·卡娜娃、女高音歌唱家安妮·索菲·冯·奥特。

著名演奏家——有“世界最年轻的钢琴大师”之称的郎朗、小提琴演奏家安妮·苏菲·穆特。

音乐厅采用了改良的鞋盒式空间设计,(改良的鞋盒式:坐席采用围坐式,因此形象地称其为鞋盒式,并有所改进。

与此相对的平铺一面式的坐席设置称为梯田式)。

交响乐、民族乐的演出特点主要是让观众聆听乐队的演奏,而较少观看演奏者的表情,因此,与歌剧院、戏剧场不同,这里的坐席环绕在舞台的四周,而舞台则处于剧场的中心区域,从而使声音更好地扩散和传播出去。

相应地,音乐厅的演奏台设计也非常独特,它由固定台面和3块演奏升降台构成,设置在演奏台前部的钢琴升降台能够将三角钢琴缓缓升起,浮现在观众的视野之中。

台下机械的设置可以满足120人的四管乐队演出使用。

此外,工作人员通过控制演奏升降台高度的变化,还可以形成阶梯式的演奏台面,不仅造型美观,而且有利于将不同乐器的演奏清晰地展现在观众面前。

此外,为了满足大型合唱演出的需要,音乐厅北侧二层还有三个区域的座椅可供合唱队使用。

可以说,音乐厅的舞台布局足以满足目前国内外各种大型音乐演出的需要。

我们都知道,音乐厅最重要的就是声学效果。

因此,除了清新典雅的外观之外,一切建筑和装饰设计都要为声学效果服务。

首先是音乐厅的顶部设计,大家请往上看,这面凹凸不平的浮雕天花板看上去就像一幅抽象的现代艺术作品,然而它更为重要的作用是通过这些凹凸不平的浮雕纹理将声音扩散至音乐厅的每个角落。

另外,舞台四周的墙壁也是采用了声学扩散墙,剧场内的墙壁表面也设计成为轻微凹凸的效果,这些都是为了将声音均匀扩散至剧场空间。

在这里因素的综合作用下,音乐厅的混响时间可以达到2.2秒的优质音效。

最后,我要向大家介绍我们面前的这面管风琴,它有94根音栓,6500根发音管,不仅造型典雅,而且音色饱满,是目前国内体积最大、栓数最多、音管最多、音色也最丰富的管风琴,它的存在为音乐厅增添了许多高贵典雅之气,因此我们形象地称它为音乐厅的“镇厅之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