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与节能管理基础
能源管理基础知识培训

一、能源基础知识
当量热值
当量热值又称理论热值(或实际发热值)是指某种能源一个度量单位本身所含热 量。当量热值是能源计算中经常使用的一个热值概念,其热值的计算可根据试样在 充氧的弹筒中(放有浸没氧弹的水的容器)完全燃烧所放出的热量(用燃烧后水温升高 计算出来的)进行实测。
等价热值
等价热值是指加工转换产出的某种二次能源与相应投入的一次能源的当量,即 获得一个度量单位的某种二次能源所消耗的,以热值表示的一次能源量,也就是消 耗一个度量单位的某种二次能源,就等价于消耗了以热值表示的一次能源量。因此, 等价热值是个变动值,随着能源加工转换工艺的提高和能源管理工作的加强,转换 损失逐渐减少,等价热值会不断降低。等价热值是对二次能源及消耗工质而言,因 一次能源不存在折算问题,因此也无所谓等价热值。
一、能源基础知识
能源消费总量
指能源使用企业(单位)在报告期内实际消费的各种能源的数量。计算公式: 能源消费量=∑(某能源品种的消费量×某能源品种的折标准煤系数),(求和时不 要重复计算其中项,对有能源加工转换产出和回收利用的企业 ,在计算时要扣除能源 加工转换产出和回收利用量)
综合能源消费量
综合能源消费量(吨标准煤)=工业生产消费(吨标准煤) - 能源加工转换产 出(吨标准煤)- 回收利用(吨标准煤)
一、能源基础知识
耗能工质
指在生产过程中所消耗的那种不作为原料使用,也不进入产品,制取时又需要 消耗能源的工作物质(例如水、压缩空气)。
燃料热值
也叫燃料发热量,是指单位质量(指固体或液体)或单位体积(指气体)的燃 料完全燃烧,燃烧产物冷却到燃烧前的温度(一般为环境温度)时所释放出来的 热量。
固体或液体发热量的单位是千焦耳/千克(KJ/kg)或兆焦尔/千克(MJ/kg); 气体燃料的发热量单位是千焦耳/标准立方米(KJ/Nm3)或兆焦尔/标准立方米 (MJ/Nm3)。
能源与节能管理PPT课件

(2)评审能源管理现状:方针、目标指标、组
织机构、管理过程、计量、统计、节能技术进步、
检查与评价
3/2/2020
(二)初始能源评审
12
4、评审11 能源利用现状: (1)能源利用过程:能量平衡分析; (2)主要用能设备:设备效率的计算分析; (3)能源消耗指标:核算能耗指标; (4)能源成本:能源成本分析。
3/2/2020
(四)建立能源方针、目标和指标
23
2、制定能源目标、指标 (1)制11定能源目标、指标的原则(四个):
符合能源方针的要求;是具体的;可以衡量、
量化表达和达到的;与经营目标、指标具有相关
性。
3/2/2020
(四)建立能源方针、目标和指标
24
(2)制定能源目标、指标的步骤: ▲自下1而1 上的方式:查找问题和能源因素,分
序文件起步,向两边扩展
2、编制节能改进方案
(二)能源管理体系的实施
3/2/2020
(二)能源管理体系的实施
6
1、发布体系文件
2、学习和培训体系文件
培训范围、培训方式、培训内容、定期评价培
训效果
3、全过程控制
3/2/2020
3、全过程控制
7
(1)执行并完善体系文件
(2)信息与沟通
(3)监视与测量
(4)纠正和预防:从三种不符合分析(体系、实施、效果)
3/2/2020
(二)初始能源评审
10
1、前1期1 准备:最高管理者确定边界,成立评审 组。
2、评价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收集和获取、识 别和评价、传递和更新节能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
3/2/2020
(二)初始能源评审
11
能源与节能管理基础第11章

(2)主要用能设备:设备效率的计算分析; (3)能源消耗指标:核算能耗指标;
(4)能源成本:能源成本分析。
第十一章
能源管理体系
四、掌握重点
5. 能源评审报告 1 能源评审报告要细致、简洁、清晰,报告内 容涵盖能源评审的主要内容,并对改进有关事项
1
提出建议。
第十一章
能源管理体系
四、掌握重点
(二)识别和评价能源使用 11 1. 建立指标框架体系 (1)建立的原则:科学性;全面性;独立性; 通用性;代表性。 (2)建立的步骤:选择确定指标;明确统计 口径和计算方法;量化不可比因素三个步骤。
第十一章
能源管理体系
四、掌握重点
(1)建立能源方针的六个原则: 11 ①具有企业特点; ②方向明确、政策有利; ③严肃负责、相对稳定; ④先进合理、可行可信; ⑤措辞精炼、言简意赅; ⑥与其他方针不冲突。
第十一章
能源管理体系
四、掌握重点
(2)重点考虑四个方面: 11 ①适应于本单位的发展战略、经营管理方针; ②能够为制定和评价能源目标和指标提供依据; ③体现遵守法律法规、标准及其他要求; ④表明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目的。
第十一章
能源管理体系
四、掌握重点
3.评审能源管理现状
11 (1)评价能源管理制度(原则):符合性、系
统性、可操作性、适宜性;
(2)评审能源管理现状:方针、目标指标;组
织机构;管理过程;计量、统计状况;节能技术
进步;检查与评价。
第十一章
能源管理体系
四、掌握重点
4.评审能源利用现状
11 (1)能源利用过程:能量平衡分析;
第十一章
能源管理体系
四、掌握重点
2. 确定能源基准 11 能源基准是指用能单位为建立能源目标、指 标,评价能源管理绩效,确定的某一历史时期能 源消耗、能源利用水平,它是建立能源目标的基 础。确定能源基准需考虑生产和财务信息等历史 数据,以及发展趋势和异常情况等因素的影响。
节能基础管理制度

节能基础管理制度一、背景随着全球能源需求的增长,节能问题已成为世界各国关注的热点。
作为一个大型国家,中国在能源消耗方面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既要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又要保护环境和可持续发展。
因此,加强节能管理,实施有效的节能基础管理制度,成为当前我国能源管理的紧迫任务。
二、现状分析1. 能源消耗问题:我国是世界第一大能源消费国,能源消费总量居世界第一。
根据中国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2019年我国能源消费总量达到5.9亿吨标准煤,其中工业、交通和建筑行业占据了绝大部分。
2. 能源利用效率问题:中国的能源利用效率并不高。
很多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浪费了大量的能源,导致了能源的低效利用。
3. 节能管理问题:目前,虽然我国制定了一系列的节能政策和措施,但是在实施层面仍然存在很多问题。
部分企业对节能意识不强,缺乏有效的节能管理措施。
三、建立节能基础管理制度的必要性1. 节能基础管理制度是保障能源利用效率的有效手段。
制定并实施节能基础管理制度,可以引导企业从源头上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能源浪费,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
2. 节能基础管理制度是推动能源革命的有力支撑。
能源革命是世界各国都在积极推动的事业,而建立健全的节能基础管理制度,可以为推动能源革命提供坚实的基础。
3. 节能基础管理制度是保障企业经济效益的有效手段。
能源成本是企业日常生产经营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节能基础管理制度,可以有效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四、建立节能基础管理制度的原则1. 依法依规。
建立节能基础管理制度应当遵守国家法律法规,符合有关节能政策。
2. 依据科学。
建立节能基础管理制度需充分借鉴国际先进管理经验,结合国内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管理措施。
3. 突出实效。
建立节能基础管理制度要注重实效性,确保措施的落地执行,取得实际的节能效果。
4. 公开透明。
建立节能基础管理制度应当公开透明,接受社会监督,避免出现潜规则和不公平现象。
五、建立节能基础管理制度的途径与方法1. 制定相关法律法规。
能源与节能管理基础

❖3、方式与方法:微观的三种基本方式是传 热、热对流和热辐射。宏观的三种基本方 式是容积功、转动轴功和流动功(推动 力)。
❖4、结果:通常只有两种,一是转移到产品, 二是散失于环境,包括直接损失和用于过 程后再进入环境这两种情况。
❖5、实质:能量的最终去向只能是唯一的, 即最终进入环境。结果是能量被利用了, 能源被消耗。
能源资源
能源概述
我国能源发 展现状与任务
能源和节 能的意义
能源资源状况 能源资源消费状况 能源产业发展及问题 主要任务 能源的意义 节能的意义
17
第一节、能源资源
❖一、能源资源状况 ❖(一)世界能源资源储量及产量 ❖(二)我国能源资源储量及产量 ❖二、能源资源消费状况 ❖(一)世界能源资源消费状况 ❖(二)我国能源资源消费状况
能源的种 类与划分
3. 现阶段科 技条件下, 使用已广泛 、技术上成 熟的能源。
常规 能源
新开发的 两种能源
5. 可燃冰和 可控核聚变 。
能源 是自然界中存在的一种
资源,是可以被人类开发利 用的自然资源。
3
一、能源
❖一、定义:(理解要点)
▪ 《节约能源法》中规定:“本法所 称能源,是指煤炭、石油、天然气、 生物质能和电力、热力以及其他直 接或者通过加工、转换而取得有用 能的各种资源”。
无标明数据为2008年统计数 ;全世界一
次能源消费量为161.36亿tce,一次能源 消费量前三位的国家是美国20.4%、中 国17.7%和俄罗斯6.1%。分别为32.84亿
tce、29.14亿tce和9.78亿tce。
二、能源资源消费状况 (了解内容)
能源与节能管理基础分析计算

《能源与节能管理基础》分析题1、作答要求:根据给定材料,如果把产品的使用后能量进入环境,能量传递的实质是什么?能量传递的实质是能量利用的实质。
如果把产品的使用后能量进入环境也包括在内,能量的最终去向,只能是唯一的,即最终进入环境。
其结果是能量被利用,能源被消耗。
2、作答要求:根据给定材料,请评价通过节能降低能耗所占成本比例对用能单位的作用答:(1)增强用能单位竞争力(2)提高用能单位能源利用效率和经济效益(3)提升了用能单位节能管理水平3、给定材料:已知水蒸气的压力P=0.50Mpa,温度t=152,比容V=0.375,以下表格是给定蒸汽参数。
作答要求:分析该蒸汽是过热蒸汽、干饱和蒸汽还是湿饱和蒸汽?1吨参数的蒸汽函值,折合多少吨标准煤?答:是干饱和蒸汽,0.0938tce/t 蒸汽。
4、作答要求:试分析上述两种情况下,那种情况水冷壁单位长度的热负荷大?答:水冷壁管的其他条件相同,根据q=∑=++-n i i i i n w w r r h t t 11)1(1)(21πλ分析,水冷壁单位长度的热负荷仅与烟垢、水垢的导热系数有关,烟垢的导热系数小于水垢的导热系数,则结烟垢情况下水冷壁单位长度的热负荷小于结水垢的情况下水冷壁单位长度的热负荷。
5、用流体力学理论解释这种现象答:1:连续性方程;2:扰流物体阻力6、某工厂一台250KV A 的变压器,输出电压为380V ,给8台额定电压为380V ,功率因数为0.8、额定功率为27KW 、效率为0.86的三相异步电动机供电。
电动机全部投入工作后,发现变压器温度超过额定温升。
根据给定材料请(1)、分析变压器温度过高的原因(通过计算说明原因)答:变压器过热的原因是由于变压器过载,原因如下:变压器的额定电流:Il=A A U sL 38038031025033=⨯⨯=根据,P=ϑηcos 3l U 计算电动机的线电流:Il=A A U P l 6.598.038086.031027cos 33=⨯⨯⨯⨯=ϑη能供给电动机的台数:n=4.66.59380=,而现在负载为8台电机,变压器过载,所以过热。
能源管理知识

能源管理知识能源管理知识是指对能源的采购、使用、调节、优化和控制以及能源效率的提高等知识和技术。
随着能源消耗量的不断增加以及能源日益紧缺的局面,能源管理知识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
一、能源管理的基础知识1. 能源概念能源是指所有具有供给能与作功能力的物质或场。
2. 能源管理概念能源管理是指采取各种管理手段,从供应、生产、运输、利用、停用等一系列环节,优化能源的使用和流动过程,以最小化能源消耗,减少环境影响,提高能源效率和节能控制。
3. 能源资源分类能源资源分为传统能源和新能源两种。
传统能源主要包括煤、石油、天然气等,新能源主要包括太阳能、风能、水能、生物质能以及地热能等。
二、能源管理的意义和目的1. 节约能源,减少能源消耗和浪费节约能源是能源管理最重要的目的之一。
通过优化能源的采购和使用方式,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和降低浪费,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降低企业成本和随着能源资本的增加,保证能源的稳定供应和安全。
2. 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优化能源的使用和流动过程,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和延长其使用寿命,同时削减能源的开支。
3. 保护环境和推进可持续发展能源的过度浪费和污染等问题,已经成为影响全球环境和人类生存的关键问题之一,能源管理的推进,可以在提高企业竞争力的同时,实现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有效保护环境,推进可持续发展。
三、能源管理的实施和方法1. 能源管理的实施能源管理实施的关键是建立能源管理体系,策划和设置能源管理目标和策略,通过技术改进、制度创新和人文教育等多种方式,实现能源的节约和利用效率的提高,不断优化能源的使用和利用,以达到节能减排和环保的目的。
2. 能源管理的方法能源管理的方法包括技术手段、制度管控和人文教育等多个方面。
关键手段包括能源监测和控制技术、能源节约技术、能源管理软件等。
制度管控包括能源计划制定、能源管理标准制定、能源绩效评估等。
人文教育包括能源管理人员培训、员工能源教育等。
能源管理体系及节能知识培训ppt课件

节能是指在满足同样能源服务水平条件下,通过降低能源消耗、提高能源利用 效率,以更少的能源消耗实现同样的能源服务目标。
节能意义
节能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有助于缓解能源供应压力、降低环境污染 、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节能的方法与途径
节能方法
节能的方法包括技术节能和管理节能两种。技术节能主要依靠改进设备、工艺和 采用高效节能产品来实现;管理节能则通过优化能源管理、加强能源计量和统计 等手段实现。
智能交通系统
通过智能交通系统优化交通流,提 高交通运行效率并降低能耗。
绿色出行方式
鼓励步行、自行车等绿色出行方式 ,减少对机动车的依赖。
04
能源管理与节能案例分析
企业能源管理案例
某钢铁企业
通过采用先进的节能技术和设备 ,优化生产工艺,减少能源消耗 ,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竞争 力。
某化工企业
建立能源管理体系,强化能源计 量、统计和监测,实施能源审计 和能效对标,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
降低核能的安全风险。
节能技术的创新与突破
高效储能技术
电池储能、超级电容等技术的突破,提高能源利 用效率和稳定性。
智能电网
通过数字化和智能化技术,实现电网的高效、安 全和可靠运行。
节能建筑
新型保温、隔热材料和节能建筑设计,降低建筑 能耗。
应对能源挑战的策略与措施
政策引导
政府出台相关政策,鼓励新能源和节能技术的发展,限制高耗能 产业。
建筑节能案例
某政府办公楼
采用节能建筑设计,使用高效保温材 料和节能门窗,安装太阳能热水器和 地源热泵系统,实现节能减排。
某高校图书馆
通过优化建筑布局、采用自然采光和 通风设计、使用LED照明等措施,降 低建筑能耗,提供舒适的学习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