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合集下载

物联网应用技术人才培养方案新专业申报

物联网应用技术人才培养方案新专业申报

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专业定位(一)职业面向本专业毕业生可在物联网感知设备公司(传感器或RFID芯片制造商)、物联网网络技术公司(无线网络)、物联网工程公司(布线施工)、物联网系统使用单位从事感知设备的安装、调试、维修、维护;无线网络、无线传感网的组建、调试、维护;物联网产品应用、营销推广、施工等相关工作。

(二)岗位面向本专业的职业岗位主要有:1、物联网系统的安装、测试人员 ?2、物联网系统的管理、维护人员 ?3、物联网企业营销人员 ?4、物联网系统中相关产品的生产、测试人员 ?5、安全技术防范行业--设计、管理、施工、监理、维护、营销人员。

6、网络管理员、网络工程师、网络工程技术员、网络设备售后技术服务员、Web程序设计员、计算机系统管理员等。

二、人才培养目标与规格(一)人才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具有较高物联网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应用技能,满足传感器与无线射频识别(RFID)设备安装、调试、维修、维护;无线传感网络(WSN)组建、调试、维修、维护;智能终端设备(手机、平板电脑)软件开发;物联网产品应用、营销推广等职业岗位的要求,具备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二)人才培养规格1.专业能力1)掌握与物联网技术相关的理工知识和基本理论和方法。

?2)掌握物联网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物联网科技发展动态。

?3)熟悉国际国家关于物联网标准。

?4)掌握必需的传感器、电子、通信、单片机、高频微波、RFID技术等知识和专业技能。

?5)掌握基本物联网节点,网关,网络协议栈,主要无线有线网络技术原理,自组织组网措施和主要无线有线网络拓扑和网络安全技术基础理论和关键技术。

?6)掌握信息采集、处理和融合、通讯传输等基本理论和方法。

?7)网络操作系统的安装配置、运行管理、计算机系统及其网络系统高级配置与维护; ?8)具备计算机网络设备的管理与维护能力,能够胜任网络管理员职务;9)具备网络工程的规划、设计、建设及维护的能力,能够建设中小型企业网络;10)具有良好的程序开发能力,能够从事嵌入式系统开发;11)能够从物联网设备、软件的销售与技术服务工作2.方法能力(1)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获取技能的能力;(2)具有良好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3)具有查找、收集、整理、分析相关信息资料,编制简单技术文件的能力;(4)具有制订合理工作计划的能力。

物联网技术与应用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规格

物联网技术与应用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规格

物联网技术与应用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规格一、人才培养目标与能力指标(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理想信念坚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职业道德、创新意识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能适应社会发展需要,掌握本专业知识和技术技能,面向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以及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等行业的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人员、物联网工程技术与运维人员、信息通信网络运行管理人员等职业群,能够从事物联网系统设备安装与调试、物联网工程项目的规划、测试、管理和服务、物联网系统运行管理和维护、物联网应用软件开发等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二)核心能力目标学校、学院、专业培养目标及核心能力内涵分析如下表1至表5所示。

表1专业、学院、学校三级培养目标对应关联表表2专业、学院、学校三级核心能力对应关联表表表3专业、学院、学校三级能力指标对应关联表表4专业培养目标、核心能力、能力指标对应关联表表5专业核心能力及能力指标与专业认证核心能力(毕业要求)对应关联表(二)就业岗位职业发展路径就业岗位职业发展路径如下表6所述。

表6就业岗位职业发展路径(三)典型工作任务及其工作过程职业岗位与职业能力分析如下表8所示。

表8职业岗位与职业能力分析(四)职业能力与素质总体要求本专业毕业生应具备以下素质、知识与能力:1.素质要求1.1思想政治素质具有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具有爱国主义精神;具有责任心和社会责任感;具有法律意识。

1.2文化科技素质具有合理的知识结构和一定的知识储备;具有不断更新知识和自我完善的能力;具有持续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能力;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及创新能力,具有一定的人文和艺术修养;具有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

1.3专业素质具有从事物联网系统设备安装与调试、物联网工程项目的规划、测试、管理和服务、物联网系统运行管理和维护、物联网应用软件开发等工作的能力。

中职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中职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中职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1. 引言物联网应用技术是新兴领域中的关键学科,培养合格的专业人才对于推动物联网技术的发展至关重要。

本方案旨在为中职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学生提供系统的培养方案,帮助他们掌握相关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为其未来就业和职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2. 培养目标2.1 知识目标:培养学生掌握物联网应用技术相关的基础知识和理论,熟悉物联网系统的原理、架构和开发流程。

知识目标:培养学生掌握物联网应用技术相关的基础知识和理论,熟悉物联网系统的原理、架构和开发流程。

2.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具备物联网应用技术的实际操作能力,能够独立进行物联网系统的设计、部署和维护工作。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具备物联网应用技术的实际操作能力,能够独立进行物联网系统的设计、部署和维护工作。

2.3 素质目标: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团队合作精神,具有创新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素质目标: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团队合作精神,具有创新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内容与方式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主要包括以下内容及培养方式:3.1 理论课程:开设物联网技术基础、传感器技术、网络通信技术、数据处理与分析等理论课程,通过讲授、案例分析和实验操作等方式帮助学生掌握相关知识。

理论课程:开设物联网技术基础、传感器技术、网络通信技术、数据处理与分析等理论课程,通过讲授、案例分析和实验操作等方式帮助学生掌握相关知识。

3.2 实践训练:组织学生参与物联网应用技术实践项目,通过实际操作和项目实施,提升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践训练:组织学生参与物联网应用技术实践项目,通过实际操作和项目实施,提升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3 实实训:安排学生进行物联网应用技术实实训,通过参与企事业单位的实际工作,让学生亲身感受行业需求,提升其实际应用能力。

实习实训:安排学生进行物联网应用技术实习实训,通过参与企事业单位的实际工作,让学生亲身感受行业需求,提升其实际应用能力。

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物联网技术已经逐渐渗透到各行各业,成为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要支柱。

我国政府高度重视物联网产业发展,将其列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并加大对物联网应用技术人才的培养力度。

为了满足社会对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人才的需求,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制定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至关重要。

一、培养目标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旨在培养具备物联网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在物联网技术领域从事研究、设计、制造、应用和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复合型、应用型和创新型人才。

具体要求如下:1. 政治素质与职业道德: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

2. 专业知识与技能:掌握物联网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较强的实际操作能力,能在物联网技术领域从事相关工作。

3. 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具备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

4. 团队协作与沟通能力:具备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能力,能够与他人合作完成工作任务。

5. 终身学习与自主发展:具备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不断充实自己的知识体系,提高自身素质。

二、培养规格1. 学术基础:掌握数学、物理、化学等基本理论知识,具备较强的逻辑思维和分析问题能力。

2. 专业核心知识:掌握物联网概述、传感器技术、嵌入式系统、网络通信、数据处理与分析等基本知识。

3. 实践技能:具备物联网系统设计与实现、设备安装与调试、系统维护与管理等实际操作能力。

4. 跨学科知识:了解电子、计算机、自动化等相关学科知识,能够运用跨学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5. 综合素质: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心理素质、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三、课程设置1. 通识教育课程:包括思想政治、英语、数学、物理、体育等课程,培养学生的基本素质和综合能力。

2. 专业核心课程:包括物联网概述、传感器技术、嵌入式系统、网络通信、数据处理与分析、物联网系统设计与实现等课程,培养学生具备物联网领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完整版)《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完整版)《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专业名称及代码物联网应用技术:610119二、教育类型及学历层次全日制(专科)三、招生对象与学制1.招生对象:普通高中和“三校”(中专、中职、技校)毕业生。

2.学制:三年、采用学年学分制。

四、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掌握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必备的基础知识,掌握二维码、传感器与射频设备的安装、调试、维修、维护;传感设备生产、检测;简单智能系统的调试、维护、检测;物联网系统的应用和营销推广,能够胜任无线网络、物联网的行业应用的各类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专门人才。

五、适应岗位(岗位群)1.物联网工程技术员:传感设备的安装、调试、维修、维护岗位;传感设备的生产检测工作岗位;简单智能系统的应用岗位无线网络、无线传感网的组建、调试、维护岗位。

2.物联网工程运营和管理人员:物联网应用系统的开发;物联网技术营销与应用推广岗位。

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毕业生主要面向物联网感知设备公司(传感器或RFID芯片制作商)、物联网网络技术公司(无线网络)、物联网工程公司(布线施工)、物联网系统使用单位从事感知设备的安装、调试、维修、维护;无线网络、无线传感网的组建、调试、维护;物联网产品应用、营销推广、施工等相关工作。

六、岗位能力要求1.核心能力:《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基于工作过程的职业岗位核心能力分析与定位表(见表1)2.基本能力:《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岗位基本能力要求及课程分解表(见表2)表1 《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基于工作过程的职业岗位分析与定位工作过程岗位(群)工作能力核心能力核心课程RFID射频技术自动检测与传感技术JAVA程序设计接口技术系统开发设备维护工程设计就业岗位销售员业务员提升岗位区域销售经理销售经理产品营销工程师终端产品推广工程师就业岗位程序员(物联网方向)程序构建员提升岗位软件开发工程师嵌入式软硬工程师无线/射频开发工程师、就业岗位物联网管理员网络应用系统管理员工程布线员提升岗位售前技术支持工程师售后维护工程师工程项目经理就业岗位设备操作员工程勘测员工程制图员提升岗位技术工程师应用系统方案架构师1.物联网工程数据库软件的应用能力2.物联网软件编程能力3.物联网软件维护能力1.沟通协调能力2.产品成本管理能力3.产品销售营销能力1.工程语言能力2.工程需求分析能力3.识别和选用常用元件、仪器及设备的能力4.物联网工程预算能力1.沟通协调能力2.组建和维护无线及有线网络的能力3.安装、调试和维护物联网终端设备的能力。

物联网技术应用专业培养方案

物联网技术应用专业培养方案

物联网技术应用专业培养方案一、专业背景与定位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物联网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正逐渐渗透到各个领域,如工业、农业、医疗、交通、智能家居等。

物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对相关专业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

物联网技术应用专业旨在培养适应物联网产业发展需求,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能够从事物联网系统设计、开发、实施、运维等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二、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人文素养,掌握物联网技术的基本理论和知识,具备物联网系统的设计、开发、实施、运维等能力,能够在物联网相关企业和行业从事技术支持、系统集成、软件开发、产品测试等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具体目标包括:1、知识目标掌握物联网的基本概念、体系结构和关键技术。

熟悉传感器、无线通信、嵌入式系统等相关知识。

了解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与物联网相关的新兴技术。

2、能力目标具备物联网系统的规划、设计和实施能力。

能够进行物联网设备的安装、调试和维护。

具有物联网应用软件开发和测试的能力。

能够运用数据分析方法对物联网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3、素质目标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团队合作精神。

具备较强的创新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

具有较强的沟通表达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课程体系1、公共基础课程思想政治理论课:包括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形势与政策等。

文化基础课:大学英语、高等数学、大学语文、体育等。

职业素养课: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创新创业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

2、专业基础课程物联网概论:介绍物联网的概念、发展历程、应用领域和技术体系。

传感器技术:讲解传感器的原理、分类和应用,以及传感器数据采集和处理方法。

无线通信技术:包括无线传感器网络、蓝牙、ZigBee 等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以及移动通信技术。

嵌入式系统:学习嵌入式系统的原理、开发方法和应用,如单片机、ARM 等。

中等职业学校--物联网技术应用专业(智能家居方向)人培方案

中等职业学校--物联网技术应用专业(智能家居方向)人培方案

中等职业学校物联网技术应用(智能家居方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招生对象全日制中等职业学校学历教育招收初中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力者。

二、学制三年三、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良好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具有与物联网智能家居领域相适应的文化知识、专业知识,具备综合布线、物联网智能家居设备安装维护,调试以及测试等专业技能,能从事物联网智能家居产品的产品生产和工程实施、物联网智能家居产品的设备维护、智能家居项目辅助研发等工作的技术技能型人才。

四、职业范围五、人才规格本专业毕业生应具有以下职业素养、职业能力。

(—)职业素养1.具有社会公德、职业道德意识和文明行为习惯,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具有健全的人格、良好的心理品质和健康的身体,培养诚实守信、爱岗敬业、团结互助、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优良品质,提高应对挫折、合作与竞争、适应社会的能力。

3.具有基本的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4.具有良好的计算机基本操作能力和网络安全的防护意识。

5.具备良好的文字录入、文档编辑、EXCEL表制作、PPT制作能力。

6.具有获取新技术信息、学习新知识、做中学的能力。

7.热爱物联网专业,对智能家居学科的性质和发展具有正确的认知和责任感,初步形成正确的专业价值观。

(二)职业能力1. 具备基本的电工电子基本能力。

2. 具备网络工程、综合布线实施、智能家居终端配置等基本能力。

3. 具备物联网系统架构知识体系,熟悉各智能家居系统厂商产品特点。

4. 具有智能化设备安装标准知识,基本工程制图能力。

5. 具备智能家居产品调试,系统规划能力,常见故障排除方法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6. 具备市场敏感性,熟悉市场上高中低端智能家居品牌的性能、定位、优势。

7. 具备信息采集和处理能力。

8. 具备黑盒测试、自动化测试工具的使用、智能家居系统分析等能力。

9. 具备电路板绘制能力。

10. 具有简易编程思想,至少掌握一门编程语言,如c++或者Java等。

级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级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2012级教学标准目录第一部分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人才需求与专业改革调研报告 0第二部分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6)第三部分课程标准 (22)物联网概论课程标准 (22)计算机硬件技术基础课程标准 (26)传感器技术课程标准 (31)SQL S ERVER数据库技术课程标准 (37)L INUX操作系统课程标准 (41)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标准 (46)制造业信息化与物联网应用课程标准 (52)计算机网络与局域网构建课程标准 (55)C#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课程标准 (61)W EB应用系统开发课程标准 (67)网络设备配置与管理课程标准 (73)RFID技术应用课程标准 (80)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应用课程标准 (86)工业计算机应用与维护课程标准 (93)物联网终端应用系统开发课程标准 (102)ERP技术与应用课程标准 (107)物联网系统集成课程标准 (119)微机组装与维护实训课程标准 (124)二级C强化实训课程标准 (129)物联网传感层综合实训课程标准RFID技术应用课程标准 (133)物联网系统集成综合实训课程标准 (138)物联网专业综合实训课程标准 (142)毕业设计课程标准 (147)顶岗实习课程标准 (151)嵌入式应用系统开发课程标准 (157)软件测试课程标准 (163)第一部分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人才需求与专业改革调研报告一、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人才需求调研指导思想为了落实学院“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根本,以深化教学改革为中心,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企业为宗旨”的人才培养方案制订方针,通过跟踪常州及周边地区人才市场需求及岗位要求的变化,从了解本专业对应的职业岗位的人才需求状况入手,为研究分析高职院校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规格,确定职业岗位,明确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等工作提供信息支持。

二、专业人才需求调研的主要内容(1)常州及周边地区本行业的发展趋势及人才需求情况;(2)企业的主要就业岗位、典型岗位工作任务对学生核心技能的具体要求、所需的知识结构等;(3)兄弟院校本专业开设情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专业名称及代码物联网应用技术:610119二、教育类型及学历层次全日制(专科)三、招生对象与学制1.招生对象:普通高中和“三校”(中专、中职、技校)毕业生。

2.学制:三年、采用学年学分制。

四、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掌握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必备的基础知识,掌握二维码、传感器与射频设备的安装、调试、维修、维护;传感设备生产、检测;简单智能系统的调试、维护、检测;物联网系统的应用和营销推广,能够胜任无线网络、物联网的行业应用的各类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专门人才。

五、适应岗位(岗位群)1.物联网工程技术员:传感设备的安装、调试、维修、维护岗位;传感设备的生产检测工作岗位;简单智能系统的应用岗位无线网络、无线传感网的组建、调试、维护岗位。

2.物联网工程运营和管理人员:物联网应用系统的开发;物联网技术营销与应用推广岗位。

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毕业生主要面向物联网感知设备公司(传感器或RFID芯片制作商)、物联网网络技术公司(无线网络)、物联网工程公司(布线施工)、物联网系统使用单位从事感知设备的安装、调试、维修、维护;无线网络、无线传感网的组建、调试、维护;物联网产品应用、营销推广、施工等相关工作。

六、岗位能力要求1.核心能力:《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基于工作过程的职业岗位核心能力分析与定位表(见表1)2.基本能力:《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岗位基本能力要求及课程分解表(见表2)表1 《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基于工作过程的职业岗位分析与定位表2 《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基本能力要求及课程分解表七、专业素质要求1.基本要求学生在校期间必须获得以下4类证书,方能取得毕业资格。

(1)职业技能证书;(2)社会公益服务证书;(3)企业经历证书;(4)学生科技社团证书2.技能和技术要求实施专业技能培养与职业标准对接,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必须获得下列资格证书当中的1个证书方可毕业。

(1)Auto CAD资格证(2)计算机等级二级以上(含二级)证书(3)软件开发工程师(4)物联网应用工程师3.拓展要求学生在学期间,具备条件的同学可争取获得如下证书。

(1)英语B级(2)英语A级(3)英语四级(4)国家普通话证(5)电子商务师(6)技能比赛获奖证书八、教学活动安排《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教学活动周数分配表2.“毕业实践”栏含专业综合能力训练、顶岗实习等。

《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教学活动进程表注:1.★为专业核心课程;2.考核方式:A过程考核、B项目考核、C任务考核、D作品考核、E综合考核;3.本专业校内教学总学时为1736 学时,其中理实一体化教学1032 学时,实践性教学1264学时,企业实习和顶岗实习33周。

十、课程说明1.计算机操作基础课程类型:公共基础课程课程主要内容:本课程是一门非计算机专业基础应用课程。

课程的主要内容按学院新制定的《计算机操作基础》课程标准所确定的文字录入、windows XP 基本操作、排版能力、制表能力、数据管理能力、幻灯片操作、网络应用同样适用于已有一些操作基础的学生。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应使学生从最基础的计算机常识入门,逐步熟悉计算机硬件的相关知识,掌握输入法的相关技能,理解中文Windows XP操作系统的基础知识,熟练应用Office办公软件,了解Internet 网的基本常识及应用。

建议使用教材:张赵管,周兵主编:《计算机应用基础》南昌大学出版社关智主编:《计算机应用基础》北京大学出版社2.实用英语课程类型:公共基础课程课程主要内容:实用英语分为Ⅰ、Ⅱ两部分。

实用英语Ⅰ的教学内容设计充分考虑高职学生的身心特点,采取别具不同的教学内容,别具特色的教学模式,别具风格的教学方式,从激发和调动学生英语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入手,开展“快乐英语”教学活动,利用观赏英文电影,学唱英文歌曲,欣赏英文诗歌等多种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增加和提升学生的词汇量,为实用英语Ⅱ(专业英语)的学习奠定较好的公共英语基础。

实用英语Ⅱ主要根据学院专业设置和专业岗位核心能力培养要求设计教学内容,分为矿山技术英语、机电技术英语、汽车技术英语、建筑技术英语、食品技术英语和经济应用英语等模块,主要讲述专业词汇和必要的科技英语语法。

使学生通过本课程学习能够借助工具阅读与本专业相关的说明书等英文资料。

建议使用教材:王萨主编:《实用英语》电子工业出版社3.体育课程类型:公共基础课程课程主要内容:体育课是高职大学生的必修课程,是高等职业院校进行素质教育的核心课程。

教学目的是帮助大学生掌握1-2项体育锻炼技能,掌握体育锻炼方法,培养体育锻炼兴趣,学会欣赏体育,达到终生受益的目的。

我院体育课包括公共课和选项课。

初步实现了“三自主”的授课方式。

第1学期为公共课,其中第1-7周全院统一进行三路长拳教学、汇操比赛和体能测试。

第2、3学期为选项课。

建议使用教材:何鹏飞主编:《体育健康教程》北理工大学出版社4.思想政治理论课程课程类型:公共基础课程课程主要内容:思政课是高职大学生的必修课程,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是高等职业院校进行素质教育的核心课程。

包括《思想政治理论课》(1、2学期开设)、《思政实践课》部分和《自主学习》部分。

我院思政课的教学内容包括4个模块,3个教学模块,1个实践模块。

3个教学模块为理论教学模块、自学模块、专题教育活动模块,1个实践模块是公益劳动模块,其中公益劳动模块的考核由学生处负责。

建议使用教材:《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高等教育出版社5.大学人文课程类型:公共基础课程课程主要内容:《大学人文》主要讲述人文知识和专业应用文知识,本课程将教学内容设计成12个活动项目,共48学时。

其中24学时用于应用文写作的教学,24学时用于人文知识内容教学,对于高职学生学习专业知识、掌握职业技能、增强人文精神、塑造健康人格、服务社会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建议使用教材:马臻荣主编:《大学人文基础》高等教育出版社6.应用数学课程类型:公共基础课程课程主要内容:本课程针对后续专业课程的实际需求和高职学生的身心特点,基于了解高等数学的教学定位,通过开设“储蓄与极限”、“爱情与极限”、“车速与导数”、“弯路与曲率”、“灯笼与积分”、“侦破与微分方程”等项目单元课程,使学生从日常接触的事物认识高等数学,了解高等数学,知道高等数学在生产、生活中的用处,并了解高等数学与专业课程的关系。

建议使用教材:樊娟华主编:《应用高等数学》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7.就业指导与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类型:公共基础课程课程主要内容:本课程目前阶段作为全校必修课,是一门强调职业发展和规划,同时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课程。

本课堂系统讲授如何建立职业生涯规划意识,通过知己、知彼、择诀、目标和行动等步骤合理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锻炼学生的沟通交流能力、书面和口头表达能力、协作组织能力等,从而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同时为了有效指导就业,讲授学生面试礼仪、简历写作等等,使学生掌握基本的劳动力市场信息、相关的职业分类知识以及创业的基本知识并应用于各类实践活动。

建议使用教材:刘怀瑞主编:《就业指导与职业生涯规划》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8.安全教育课程类型:公共基础课程课程主要内容:本课程目前阶段作为全校必修课,是一门以学生生活为基础,以促进学生树立和强化安全意识,掌握必要的安全知识和技能,养成自救自护的素养和能力为目标的一门综合性的必修地方课程。

本课堂系统讲授通过开展公共安全教育,培养学生的社会安全责任感,使学生逐步形成安全意识,掌握必要的安全行为的知识和技能,解相关的法律法规常识,养成在日常生活和突发安全事件中正确应对的习惯,以保障学生安全健康的成长。

建议使用教材:山西省教育厅主编:《大学生安全知识》山西人民出版社9.程序设计基础课程类型:专业群基础课课程主要内容:本课程介绍数据类型、运算符与表达式、三种基本的语句结构、数组、指针、函数、用户自定义的数据类型,以及文件操作函数。

本课力求使初学者能够建立正确的程序设计思路,学会基本的编程方法,形成对程序设计的一个整体了解。

通过大量的示例,配有适量的练习题。

建议使用教材:宋大华主编:《C语言程序设计教程》人民邮电出版社10.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类型:专业群基础课课程主要内容:本课程详细地介绍了CAD工作界面和基本操作;二维绘图命令;二维编辑命令;CAD的格式设置命令;高级绘图和编辑命令;文字注写;尺寸标注;轴测图和尺寸调整;三维绘图和编辑命令;实体造型。

学完本课程之后学生应能够看懂图制,应用各种命令绘制符合国家标准的中等复杂程度的网络工程图、电路图、建筑平面图。

建议使用教材:周雄庆,何佩云主编:《AutoCAD 2010计算机辅助设计立体化教程》人民邮电出版社11.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类型:专业群基础课课程主要内容:本课程介绍计算机网络的发展、网络体系结构、数据通信基础、局域网、网络互连、Internet应用技术、无线网络、网络安全等内容,并为后续学科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建议使用教材:杜煜,姚鸿主编:《计算机网络基础(第2版)》人民邮电出版社12.图像设计与制作课程类型:专业群基础课课程主要内容:本课程要求快速掌握Photoshop,熟练使用该软件从事实际工作。

详细讲解Photoshop的命令、各种工具的操作方法、绘图的基本技巧与方法等基础知识。

以实例为核心,配合课后练习,巩固各章所学内容。

建议使用教材:郭开鹤,王上主编:《Photoshop创新图形设计》清华大学出版社陈茹,裘德海主编:《Photoshop CS5平面设计应用教程(第2版)》人民邮电出版社13.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类型:专业群基础课课程主要内容: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介绍利用Dreamweaver开发工具进行网页设计,包括新建、编辑和设置一个Web站点;如何对页面属性进行基本的设置,如何设置、编辑CSS层叠式样式表;如何排版文字、表格和层;如何进行基本的图像处理;建立框架;模板和库的使用和编辑;网站的发布与维护等基本知识与应用。

目的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计算机的操作能力,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网页设计。

建议使用教材:文琦,詹增荣主编:《Dreamweaver CS5网页设计与制作教程》人民邮电出版社14.电工基础课程类型:专业群基础课课程主要内容:本课程主要介绍电路的基本知识、电机及电气控制技术、电路模型及线性电路的分析方法(基尔霍夫定理、支路电流法、网孔分析法、节点分析法),电路的基本定律;正弦交流电路的分析,三相交流电源等知识,涵盖了电工技术的基本内容。

以“必需、够用”为度、加强基本技能训练的教学思想,采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在保证科学性的前提下,删繁就简,使理论分析重点突出、概念清楚、实用性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