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间盘突出症评定
(完整版)腰椎间盘突出康复评定量表

平衡功能评定:6. 闭上眼睛并维持站姿不扶。
指令:请闭上眼睛并站好持续 10 秒钟4 能安全地站好并持续 10 秒钟3 能在监督下站好并持续 10 秒钟2 能站好3 秒钟1 无法保持闭眼3 秒钟,但可站稳0 需要帮忙以避免跌倒7. 双脚并拢并维持站姿不扶。
指令:请将双脚并拢,不扶任何东西站好4 能独自并拢双脚,安全地站一分钟3 在监督下能独自并拢双脚,站一分钟2 能独自并拢双脚但无法维持30 秒钟1 需协助始能并拢双脚但可站15 秒钟0 需协助始能并拢双脚且无法维持15 秒钟8. 站姿手前伸。
指令:抬起手臂至 90度,将手臂与手指伸直并尽量往前伸。
( 受试者手臂抬至90度时,施测者将尺规置于受试者手指末端。
当受试者手臂往前伸展时,手指不可触碰尺规。
记录受试者往前伸展之最远距离。
可能的话请受试者使用双臂,以避免受试者转动身体。
)4 能自信地往前伸展 25 公分以上3 能安全地往前伸展 12 公分以上2 能安全地往前伸展 5 公分以上1 需在监督下始能往前伸展0 伸展时失去平衡或需外力支持9. 由站姿捡起地上的东西。
指令:捡起置于脚前的鞋子或拖鞋。
4 能安全轻易地捡起拖鞋3 需在监督下才能捡起拖鞋2 无法捡起拖鞋,但可弯腰几乎可以碰到拖鞋(2.5-5cm 左右),且可自己保持平衡1 无法捡起拖鞋且在尝试时需要监督0 无法尝试或需协助以免失去平衡或跌倒10. 站着转头向后看。
指令:把头转向你的左边,往你的正后方看。
然后向右边重复一次。
测试者可在受试者正后方举起一物供其注视,以鼓励其转头的动作更流畅。
4 能够往两侧向后看并且重心转移的很好3 只能往一侧回头向后看,往另一侧看时重心转移得较少2 只能转头至侧面但能维持平衡1 转头时需要监督0 需要扶持以防止失去平衡或跌倒11. 转圈走360度。
指令:转一圈走360度。
停下来。
换另一个方向再转一圈走360度。
4 每侧皆能够在4秒内安全地转360度注:4个站到坐的项目。
腰椎间盘突出症康复 康复训练 康复评定

可用温热物理治疗,改善血液循环;进行腰背肌和腹肌的肌力训 练,改善腰椎稳定性;鼓励适度活动;避免可能加重症状的体位 和姿势;减少腰背受力,改善工作环境,预防疾病复发。
· 三、康复治疗方法
绝对卧床休息 腰椎牵引 物理因子治疗 运动治疗 手法治疗 药物治疗 手术治疗
●3. 腰椎姿势异常与活动受限腰椎曲度变直,侧凸甚至后凸是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典型姿势异常,是 为避免神经根受压,患者越年轻,其脊柱侧凸、平直或后凸的程度就越明显。
●4. 直腿抬高与踝背伸试验是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较有价值的试验,其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敏感 性为76%~97%。
● (三)影像学检查 ●1.腰椎间盘突出症的X片征象有:脊柱腰段外形的改变,正位片上可见腰椎侧弯、旋转、小关节
2.神经系统表现
腰椎间盘突出症康复
康复评定
● (一)感觉受限 ●1. 腰痛与腰腿痛临床上经过CT、MRI检查发现有腰椎间盘突出的人并不少,因为没有症状,不称为
腰椎间盘突出症。虽然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最初症状是腰痛,但难以与其它原因的腰痛区别,因 此只有同时伴有下肢放射痛时才可能称为腰椎间盘突出症。下肢放射痛是突出的椎间盘挤压或 刺激 相应的神经根的神经反射性疼痛。 ●2. 压叩痛及放射痛典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压叩痛点通常位于其棘突旁2cm处,同时伴有向该侧下 肢特定部位的放射痛。
●3. 交感神经功能受限有少数患者自觉下肢发凉、无汗或出现下肢水肿,这与腰部交感神经根受到刺 激有关。
● (二)运动受限 ●1. 减痛步态疼痛较重者的减重步态表现为跛行,其特点是尽量缩短患肢支撑期,重心迅速从患下
肢移向健下肢,并且患腿常以足尖着地,避免足跟着地震动与牵拉神经根而引起多疼痛。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运动功能评定方法

二
评定内容
三)肌力:腹肌肌力:躯干前屈;背肌肌力:躯干后伸;下肢肌力:髋(屈曲、
伸展、内收、外展、内外旋),膝(屈曲、伸展),踝(趾屈、背伸、内外翻) 分别处于哪种级别,是否可以进、 行自主运动还是抗阻运动,有无肌肉收缩,动作 的出现。
四)肌张力:安静或运动时肌肉紧张度超过生理水平,一般常用Ashworth法。
• 膝屈曲伸展:仰卧或俯卧,轴心为股骨外上髁,固定臂与股骨的纵轴一 致,移动臂与胫骨的纵轴一致。正常范围:屈曲0°~135°伸展0°过伸 0°~10° • 踝背屈趾屈:仰卧,踝处于中立位,轴心为腓骨纵轴线与第五跖骨纵轴 线的交点,固定臂与腓骨的纵轴一致或平行,移动臂与第五跖骨纵轴一致 或平行。正常范围:背屈0°~20° 趾屈0°~45°
二
评定内容
• 侧屈:患者站立位或坐位,在矢状轴和冠状面上固定骨盆,身体左右倾 斜。轴心为第5腰椎棘突。固定臂与通过第5腰椎棘突的垂直线一致。移动臂 与第5腰椎棘突到第7腰椎棘突连线一致。 正常范围:左右各0°~35°
下肢关节活动度:
• 髋前屈后伸:一般采取仰卧位或侧卧位,后伸侧卧位一般被测下肢在上方。 轴心为股骨大转子,固定臂与身体纵轴一致,移动臂与股骨纵轴一致。正 常范围:屈曲0°~120° 后伸 0°~30°
二
评定内容
五)步态:一般采用目测法进行观察患者步行的节律、稳定性、流畅性、
对称性,以及重心的偏移、各关节在步行中角度变化等。检查时患者充分暴 露下肢,让患者来回走动,从不同角度进行观察,两腿进行对比观察。
三
注意事项 输入标题
• 评定时,应保持安静,光线明亮。 • 在征得被测试对象同意后尽量裸露检查部位。 • 在进行肌张力的评定过程中,要求患者尽量放松,移动肢体
针灸科腰痛病中医临床疗效评价、分析

腰痛病(腰椎间盘突出症)诊疗方案疗效分析总结、评估、难点分析及优化一、疗效分析(一)疗效评价标准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诊疗方案中的疗效评价制定下列评价标准和方法:1.评定标准参照JOA腰腿痛评分系统(表附后)进行疗效评价:治疗改善率=[(治疗后评分-治疗前评分)÷(满分29-治疗前评分)]×100%。
临床控制:改善率≥75%;腰腿痛及相关症状消失,直腿抬高试验阴性,恢复正常工作;显效:腰腿痛及相关症状基本消失,直腿抬高试验阴性,基本恢复正常工作;改善率≥50且<75%;有效:腰腿痛及相关症状减轻,直腿抬高试验可疑阳性,部分恢复工作,但停药后有复发;改善率≥25且<50%;无效:腰腿痛及相关症状体征无改善,直腿抬高试验阳性,或者加重,改善率<25%。
2.评价方法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腰椎间盘突出症诊疗方案(表格附后)(二)疗效分析证型例数平均住院天数临床控制(%)显效(%)有效(%)无效(%)总有效率(%)湿热痹阻型2613.6 10(38.5)11(42.3)4(15.4)1(3.8)96.2 血瘀气滞型145 12.8 59(40.7)50(34.5)34(23.4)2(1.4)98.6 寒湿痹阻型50 16.6 13(26)23(46)10(20)4(8)92 肝肾亏虚型46 18.3 13(28.2)3(6.5)24(52.2)6(13)87 合计267 16.6 95(35.6)87(32.6)72(26.9)13(4.9)95.1二、总结评估我们经过3年的应用,并按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腰痛病(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中医诊疗方案,进行了优化,该方案基本符合临床实际,所具证型临床皆可遇到,具有较好的临床使用性,患者平均住院日减少,临床控制率及有效率提高。
现总结如下:(一)对于腰痛病患者,无论是门诊病人还是住院病人应用本诊疗方案均取得了满意的临床疗效,临床可操作性更强,同时能更好地突出中医特色,发挥中医药优势。
腰椎间盘突出症诊疗规范标准

1.目的:保证康复医师、治疗师、理疗师、护理人员等按规范程式给予患者合理的治疗与康复。
2.适用范围:康复医学科。
3.定义: 腰椎间盘突出症又称腰椎间盘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症,是由于创伤、劳损、椎间盘变性,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刺激或压迫脊髓或神经根所表现的一种综合征,是常见腰腿痛原因之一。
本病好发于20—50岁青壮年,男性和体力劳动者多见。
4. 职责:保证在治疗及康复上达到质和量的标准。
5. 标准:.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标准:有腰部外伤、慢性劳损或受寒湿史。
大部分患者在发病前有慢性腰痛史。
常发生于青壮年。
腰痛向臀部及下肢放射,腹压增加(如咳嗽、喷嚏)时疼痛加重。
脊柱侧弯,腰生理弧度消失,病变部位椎旁有压痛,并向下肢放射,腰活动受限。
下肢受累神经支配区有感觉过敏或迟钝,病程长者可出现肌肉萎缩,直腿抬高或加强试验阳性,膝、跟腱反射减弱或消失,拇趾背伸力减弱。
偶有二便失控或/和鞍去麻痹。
线摄片检查:脊柱侧弯,腰生理前凸消失,相邻边缘有骨赘增生。
、MRI检查可显示椎间盘突出的部位及程度。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理分型:旁侧型:多数为一侧突出,少数为双侧突出。
.跟肩型:髓核突出位于神经根的外前方,将神经根压向后内侧,临床表现为根性放射痛,脊柱多向患侧弯曲,向患侧突起,患侧椎旁压痛及放射痛。
.根腋型:髓核突出位于神经根的内前方,将神经根压向后外侧,临床表现为根性放射痛,脊柱多向健侧弯曲,向健侧突起,健侧椎旁压痛及放射痛。
.根前型:髓核突出位于神经根的前方,将神经根压向后侧,临床表现为严重根性放射痛,脊柱生理前凸消失,前后活动受限,多无侧弯畸形,椎旁压痛及放射痛明显。
中央型:髓核从间盘后方中央突出。
.偏中央型:髓核突出位于椎间盘后方中央偏于一侧,主要压迫神经根及马尾神经,或两侧均受压,但一侧较重而另一侧较轻。
.中中央型:髓核突出位于椎间盘后方正中央,一般突出范围较大,主要表现为广泛瘫痪及鞍区感觉障碍,二便功能障碍,并无神经根刺激或压迫症状。
腰椎间盘突出疗效评定标准

腰椎间盘突出疗效评定标准
一、疼痛程度
疼痛程度是评定腰椎间盘突出治疗效果的重要指标。
患者通过治疗后,疼痛感明显减轻,说明治疗效果良好。
二、功能恢复
功能恢复是指患者经过治疗后,腰椎活动度、肌肉力量等指标得到改善。
功能恢复程度越高,治疗效果越好。
三、神经功能改善
神经功能改善是指患者经过治疗后,神经功能得到恢复或改善。
例如,下肢麻木、无力等症状得到缓解或消失。
四、影像学评估
影像学评估是指通过腰椎X线、CT或MRI等检查,观察腰椎间盘突出的变化情况。
如果治疗后突出物明显缩小或消失,说明治疗效果良好。
五、患者满意度
患者满意度是评价治疗效果的重要指标之一。
患者对治疗效果的满意度越高,说明治疗效果越好。
综上所述,腰椎间盘突出疗效评定标准包括疼痛程度、功能恢复、神经功能改善、影像学评估和患者满意度等方面。
通过对这些指标的综合评估,可以对治疗效果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价。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评分法疗效评定标准

·论 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评分法疗效评定标准杨占辉 孙建华 丁 浩【摘要】 目的:提出并设计应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评分法疗效评定标准。
方法:通过对573例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的回顾性统计并进行疗效评定,比较既往的等级疗效评定标准和评分法疗效评定标准。
结果:评分法疗效评定标准具有更全面、更精确、易掌握等优点。
结论:评分法疗效评定标准可用于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的疗效评定,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评分法 疗效评定C riteria of the Evalu ation of Curative E ffect b y Marks Methods for Lumb ar Intervertebral Disc H erniation.Yang Zhanhui ,S un Jianhua ,Ding Hao.Depart ment of Orthopaedics ,Jilin Railw ay Cent ral Hospital ,Jilin ,132001【Abstract 】 Aim :To put foreward and to design the criteria for the evaluation of curative effect for lumbar intervertebral disc herniation by marks methods.Methods :Comparing preriously practised criterion of curative effect evaluation :grading methods and marks methods ,by reviewing statistical work on the 573cases suffering from lumbar intervertebral disc herniation.R esults :It has such a dvantages ,by using the marks methods ,as more comprehensive ,precise ,and much easier to master.Conclusion :The curative effect evalua 2tion criteria of marks methods can be used for lumbar intervertebral disc herniation.【K ey w ords 】 Lumbar intervertebral disc herniation Marks method Evaluation of curative effect 作者单位:132001 吉林市沈铁吉林中心医院骨科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导致腰腿痛常见疾病之一,诊治水平日益提高,然而其疗效评定标准仍限于既往的优良等级评定,较为笼统。
腰椎间盘突出评定

根炎时,可表现为直腿抬高腿试和验小 和加强试验阳性。有时因突腿出后髓外 核较大,抬高健侧下肢也可侧因牵 拉硬脊膜而累及患侧诱发患侧坐
骨神经放射痛。 L5~ S1
骶臀区,大
S1
腿,小
腿及足
跟外侧
小腿前 内侧
小腿外 侧上 部, 趾基 底部
小腿外 侧下 部及 足外 侧
伸膝无 力
背伸无 力
偶尔足 跖屈 和背 伸无 力
由于椎间盘退变、损伤,髓核突出刺激、压迫神经根 和马尾神经,临床可产生一系列症状和体征,故大多 数病人可根据病史、症状、体征和腰椎X线片作出明 确诊断。但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肯定腰腿痛确系 由腰椎间盘突出症引起,确实能识别和排除结核、肿 瘤、椎管狭窄、脊柱滑脱、脊柱裂等疾病。2.确定椎 间盘突出的平面,明确定位。3.确定椎间盘突出的类 型。4.有无合并疾病的存在,如椎管狭窄、脊柱滑脱 等。
□较□□□□的□有明明只不多日穿□很显显能得数常脱由轻的的借不日生衣于微痛痛助躺常活服疼物的□拿疼((拐在生需、痛体 物 只 不□站□站痛中相杖 床活 要 洗 加由3由1拿品能动□度当或上00□能他漱重于m于m起,拿)严手,由自人困,ii疼疼来比一nn重杖排于理帮难一痛痛,如点)行便疼,助,点加加但放轻走也痛有只也重重是在东只,的能不,,能桌西能根需躺敢最最拿面□用本要在坐多多起上任便无他床只只放何盆法人上能能在东入帮合西睡助适都□位提绝置不大上起多较来数轻或
二、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理变化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理变化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 1.突出前期 此期髓核因退变和损伤可变成碎块状
物,或呈瘢痕样结缔组织;变性的纤维环可因反复损 伤而变薄或产生裂隙。病人可有腰部不适或疼痛等症 状。
2.椎间盘突出期 外伤或正常活动导致椎间盘压力 增高,髓核从薄弱或破裂处突出。突出物刺激或压迫 神经根,导致下肢放射性疼痛,甚至可压迫马尾神经 而致大小便障碍。老年患者可因纤维环软弱而致椎间 盘向周围弥漫性膨出。在急性期,受压神经根常可发 生急性创伤性炎症,轻微刺激就可引起剧痛。根据髓 核突出的病理形态不同,常分为三种类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注:每一问题回答“是”得1分,回答“否”得0分;总分越高,表明功能障 碍越明显
(3)JOA腰背痛评分
• 说明:满分29分,差:<10分;中度:10-15分; 良好:16-24分;优:25-29分。治疗改善率= [(治疗后评分-治疗前评分)÷(满分29-治 疗前评分)]×100% 优:>=75%;良50-74%; 中:25-49%;差:0-24%。通过改善指数可 反映患者治疗前后腰椎功能的改善情况,通过改 善率可了解临床治疗效果。改善率还可对应于通 常采用的疗效判定标准:改善率为100%时为治愈, 改善率大于60%为显效,25-60%为有效,小于25% 为无效。
(4)
谢谢
Hale Waihona Puke • 2.物理因素• (1).突然的负重或闪腰,是形成纤维环破裂的主要 原因。
• (2).腰部外伤使已退变的髓核突出 • (3).姿势不当诱发髓核突出 • (4).腹压增高时也可以发生髓核突出。 • (5).受寒与受湿。
• 内在因素使椎间盘的退行性改变,外在因素包括: 突然的负重、腰部外伤、腹压增高、外受寒湿、 妊娠产生等。
功能评定
• 1.疼痛的评定 • 2.肌力评定 • 3.神经功能的评定 • 4.关节活动度的评定 • 5.步态评定 • 6.心理评定
6.腰椎间盘突出症常见评估量表 (1)
如果10个问题都做了回答,计分方法是实际得分/45(最高可能 得分)*100%,以此类推,得分越高表明功能障碍越严重。
(2)Roland-Morris功能障碍问卷表
腰椎间盘突出症评定
•腰椎间盘突出症主要是指腰椎间盘的 •纤维环破裂,髓核组织突出压迫和刺 •激脊神经根或马尾神经引起的腰痛、 •下肢痛或膀胱、直肠功能障碍等一 •系列症状和体征。
发病原因
• 1.解剖因素
• (1).腰椎间盘的退行性改变。 (2).椎间盘自身解剖因素的弱点: 椎间盘成人后就会逐渐缺 乏血液循环,导致修复能力差。 (3).外力的作用:长期外力损害,加重蜕变的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