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现象》单元复习ppt

合集下载

最新版声现象复习课件

最新版声现象复习课件

动长度,从而改变弦振动的频率,达到改变音调的目的.
我的答案:D
[教师参考·备选题](2011年株洲)为了使教室内的学生上课 免受周围环境噪声干扰,下面哪个方法有效合理( B )
A.在教室内安装噪声监控器装置 B.在教室周围植树 C.每个学生都戴个防噪声的耳罩 D.将教室的窗户打开
考点4 声的利用 【例4】(2011年绵阳)以下利用了超声波的反射来获取信息 的是( ) A.大象的“声音”交流 B.蝙蝠的“回声”定位 C.外科医生对结石病人的“超声”排石 D.站在天坛中央说话,会感到声音特别洪亮 思维点拨:抓住“超声波”和“获取信息”两个题眼来判 断选项. 我的答案:B
[教师参考·备选题](2010年茂名)关于声音、电磁波的现象,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C )
A.声音和电磁波都能在真空中传播 B.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相同 C.声波和电磁波都可以传递信息和能量 D.声源的振幅越大,声音的音调越高
合唱中“高音声部”和“低音声部”中的“高”和“低”
是指( B ) A.响度
(3)频率( f ):物体每秒钟振动的次数,单位是赫兹,简称赫, 符号 Hz,1 kHz=1 000 Hz.
(4)人耳听到声音的频率范围:20 Hz~20 000 Hz. (5)超声波和次声波:人们把大于 20 000 Hz 的声音叫超声 波,把小于 20 Hz 的声音叫次声波. 2.响度 (1)定义:声音的强弱叫响度(也叫音量). (2)影响因素 ①__振__幅___:响度跟发声体的振幅有关,振幅越__大__,响度 就越__大___. ②距__离__发__声__体__的__远__近__:距发声体越远,听到的声音响度越小.
打击乐器是通过改变__力__的__大__小__,来改变_振__幅__的__大__小__,从 而改变声音的__响__度___.

声现象复习课件(共18张ppt)

声现象复习课件(共18张ppt)
• 响度与音调有什么关系? 没有关系 • 有经验的人们可以在挑西瓜时,轻拍西瓜
判断是否成熟,通过轻敲瓷碗判断是否有 裂纹,主要是根据什么原理?
音调
• 古诗“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中的“乡音无改”主要指没有改音变色( )
• 海洋动物质量越大,其叫声越是有力而低 沉,即响度较__大___,音调较__低___。甲、 乙两曲线为科考船声纳系统收录的500 kg的 海豚和100 t的蓝鲸叫声的波形图,其中 ___甲____(甲/乙)是蓝鲸发出的。
知识点:区分声的两个用途
• 声可以用来__传__递__信__息___和___传__递__能__量__ • 蝙蝠利用___回__声__定__位__的方法进行觅食,利
用这个原理,科学家制造了___声__呐__系_,统可 以用来探测海洋深度等。 • 一般情况下,地震、海啸、台风等自然灾 害发生时都伴随有___次__声__波___产生;B超是 向人体发出______超__声__波_获得信息。
• 下列事例中,属于利用声传递信息的是 A__B_E__F_G_H_;利用声传递能量的是___C__D___
A、挑瓷器时,轻敲以判断是否有裂纹 B、医生用B超诊断病情 C、超声波洁牙 D、超声波去除结石 E、中医通过“望、闻、问、切”中的“闻”
诊病
F、利用声呐探测海洋深度或鱼群位置 G、蝙蝠发射超声波觅食 H、听到打雷声预示即将下雨
知识点二:噪声的等级与危害
• 噪声的强弱等级单位是__分__贝_,符号___d_B。
• __0_d_B_的声音刚刚能引起人的听觉;为了保 证人的正常____睡_ _眠__和__休,息声音不能超过 50dB;为了保证人的正常____学__习__和_,工声作音 不能超过70dB;为了保护人的听力,声音 不能超过_____9。0dB

第一章《声现象》单元复习(课件)-苏科版初中物理单元复习课件

第一章《声现象》单元复习(课件)-苏科版初中物理单元复习课件

例如:我们实验观察到随着瓶内的空气 越来越少,听到的声音就越来越小,在此 基础上,我们可以进一步推理得出:声音 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知识点3 声音是一种波
第一节 声音是什么
1. 声波: 声音在空气中以疏密相间的波动并向远处传播,当这种波动传 入人耳中,鼓膜发生振动,人就听到了声音,叫作声波。 2. 回声 声波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如墙、壁、山坡)被反射回来, 形成回声. 听到回声的条件:发出的声音经过较长的时间(大于0.1s)回到 耳边,人耳才能把回声与原声区分开。距发声体距离至少17m。
①若把铜铃放在A、B的中点,即s1=s2, 敲打铜铃后,液晶显示屏的示数为 _0_ms.
②若小明将铜铃放到B的右边,并与A、 B在一条直线上,让铜铃发声,增大铜铃到B 的距离,液晶显示屏的数值将 _不__变__(选填 “变大”“变小”或“不变”).
①铜铃在A、B中点,s1=s2,由 于声速相同,声音从铜铃到达A、B 的时间相同,故液晶屏的示数为0。
可听声的频率范围
人耳听不 到的声音
超声波、超声波技术
次声波、次声波的危害和利用
第一章 声现象
重点知识和实验
重点知识
1.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2. 乐音的三要素及其影响因素.
3. 声音的分类,噪声及其控制.
4. 超声波的特点及其应用;5. 次声波的特点及其利用.
重点实验
1. 探究声音的产生.
2. 探究声音的传播.
3. 探究影响声音强弱的因素. 4. 探究影响声音高低的因素.
5. 比较材料的隔声性能.
第一章 声现象
重要方法
1. 转换法:如在探究声音的产生时,将正在发声的音叉接触乒乓球,由 乒乓球的振动来反映音叉的振动;在比较材料的隔声性能时,由人刚好听不 到声音时人与声源的距离来反映材料的隔声性能,都运用了转换法.

声现象 复习课件(共25张PPT)

声现象 复习课件(共25张PPT)
爆炸声震碎玻璃、雪山中不能高声说话、超声波碎石机振碎人体 内结石等现象,都说明声音在传播过程中伴随着能量传播。
【针对性训练】
(2018·武汉)下列事例中,利用声传递
能量的是( C )
A.通过声学仪器接收到的次声波判断 地震的方位 B.利用超声导盲仪探测前进道路上的 障碍物 C.利用超声波排除人体内的结石 D.利用超声波给金属工件探伤
中考一轮复习
声现象
复习目标
1.知道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条件,了解声音具有能 量. 2.了解乐音的三个特征,知道防止噪声的途径. 3.初步了解人耳的听觉范围,了解超声波、次声波 的特性.
中考考 点
声音的 产生与 传播 声音的 特征 声的利 用 噪声的 危害与 控制
2018 题分 型值
实1 验
2017 题分 型值
2、晚上小明家楼上的孩子正在拉小提琴,优美的琴 声是由琴弦的___振_动____产生的.琴声影响了小明的 学习,他关上窗户,这是在_传__播__过__程__中___控制噪 声.
4.减小噪声对人们干扰的主要途径有:在 ___声_源__________处、在__声__音__传_播__过__程___中和在 _人__耳_____处使噪声减弱. 5.声音能够传递_能__量___、_信__息___。
6.人耳能听到的声波的频率范围通常在 2_0_~__2_0_0_0_0_H__z_之间,叫作可听声.频率比可听声 高的声波叫作____超__声__波,频率比可听声低的声波 叫作___次__声___波.
_3_4_0_____m/s. 2.音调表示___声_音__的__高__低____,是由发声体振动的 __频__率____决定的,频率越高,音调__越__高____,频 率的单位是___H_z____. 3.响度表示___声_音__的__强__弱__,是由声源振动的 __振__幅____决定的,振幅越大,响度__越_大_____,响 度的单位是___d_B____.

声现象复习ppt课件

声现象复习ppt课件
精品课件
典型例题解析
【例5】一辆汽车朝山崖匀速行驶,在离山崖700 m处鸣笛,汽车直线向 前行驶40 m后,司机刚好听到刚才鸣笛的回声.已知声音在空气中的传 播速度是340 m/s ,求汽车行驶的速度.
解:设所到回声时,声音传播的路程为s1, 汽车运动的路程为s2,声音传播的 时间与 汽车运动时间相等为t,则
s1+s2=2×700 m v1·t+s2=1400 m 340 m/s·t+40 m=1400 m
t=4 s
汽车运动速度:v2= s 2 = 40 m =10 m/s
t
4s
即汽车行驶速度为10 m/s.
精品课件
课时训练
1.物体的_振__动___产生了声音,产生声音的物体叫_声__源___. 2.声音在_真__空__中不能传播,声音的传播需要_介__质___. 3.声音有三个特征,它们是音调、_响__度___和_音__色____. 4.女高音与男低音中的“高”与“低”是指声音的_音__调__ 不一样,主要是由声源振动的_频__率___决定的;引吭高歌 与低声细语中的“高”与“低”是指 声音的_响__度__不一 样,主要是由声源振动的_幅__度___决定的.
7.钢琴、小提琴、二胡同时演奏同一支歌曲,人们可以分 辨出它们的声音,主要是因为它们发出的声音的_音__色__不同.
精品课件
课时训练
8.声音在15 ℃的空气中传播的速度是_3_4_0_m/s,传播1700 m
距离所需的时间为__5__s.
9.将一只小电铃放在密闭的玻璃罩内,接通电路,可清楚地
听到铃声,用抽气机逐渐抽出玻璃罩内的空气,将会发生
( C)
A.电铃逐渐停止振动
B.听到的铃声越来越响

人教版第二章《声现象》ppt复习课件(35页)

人教版第二章《声现象》ppt复习课件(35页)

2.( 烟台)有些耳聋病人配有骨导式助听器就能听到声 音的原理是 . 固体能够传播声音,且传音效果比空气好
物理小组的同学想利用闪电和雷声的时间间隔计算闪电 发生位置到他们的距离,以下是因位同学提出的不同方 案,其中计算结果误差最小的应该是 ( A ) A.记录刚刚看到闪电至刚刚听到雷声的时间,再乘以 声速 B.记录刚刚看到闪电至雷声刚刚结束的时间贵再乘以 声速 C.由两位同学分别按选项A、B两种方法测量时间,求 平均值后,再乘以声速 D.由一位同学按照选项A的方法,多测几次对应不同 闪电与雷声的时间间隔,求平均值后,再乘以声速
考点一:声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的产生和传播
基础例题:
1.将正在发声的音叉放入水中、看见水花四溅,这一现象说明发声的音叉 在 振动 . 2.鼓手打鼓,鼓面发声时,声音是通过空气传入人的耳朵.
一:声音的产生和传 播 1.如图所示,将一把金属叉子拴在一根约lm长的线 的中间,把线的两端插入耳朵.然后让叉子撞到坚 硬的物体上,等它垂下把线拉直时,你就可以听到 振动 敲钟似的响声.通过撞击,金属叉子 发声,声 长线 音主要通过 传递到人耳.
知识点:
1、声音的发生 振动 ,振动停止,发声也就_____ 停止 。 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_____ 声音是由物体的_______ 振动 产生的,但并不是所有振动发出的声音 都能被人耳听到。可引起人耳听觉的方式是:空气传导和骨传导。 2、声音的传播 真空 声音的传播需要__________ ,__________ 不能传声。 介质 (1)声音要靠一切气体,液体、固体作媒介传播出去,这些作 为传播媒介的物质称为介质。登上月球的宇航员即使面对面,也 真空 不能传声。 需要靠无线电交谈,就是因为月球上没有空气,______ (2)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________,一般来说,声音 固体中传播得最快,在_____ 空气 中传播得最慢。声音在空气中传播 在_____ 340m/s 。 速度大约是______ 3、回声 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人再次听到的声 音叫回声。区别回声与原声的条件:回声到达人的耳朵比原声晚 0.1 秒以上。因此声音必须被距离超过_____m 17 _____ 的障碍物反射回 来,人才能听见回声。低于0.1秒时,则反射回来的声音只能使原 声加强。 (利用公式:S=V声×t/2)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一章《声现象》复习课件(38张PPT)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一章《声现象》复习课件(38张PPT)
答:乙和丁的实验能说明声的产生条件发声的物体在 振动.甲的实验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媒介物质,丙的 实验说明声音的音调与发声体的振动频率有关.
中考预测
3.小明、小华和小强一起做了几个实验:小明把手放 在喉咙处,大声讲话,感觉喉头振动了;小华把发声 的音叉放在水中,可以激起水花;小强在弹吉他,发 现吉他的弦可以弹开小纸片. (1)他们探究的问题 发声的物体是否在振动? 。 (2)对上面的实验现象的分析,你能得出的结论:
当堂练习
1.小明自己制作了一个哨子,如图所示.在筷子上缠一
些棉花,做成一个活塞,用水蘸湿棉花后插入两端开口
的塑料管.吹管的上端,可以发出悦耳的哨声.这哨声是 由管内空气柱 振动产生的.上下推拉活塞,可以改变声 音的 音调 .(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
2.在元旦文艺汇演上,小明弹奏电吉他时不断用手指
考点一: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1)声音是由于物体的
而产生的,需要
,一切固体、液体、气体都
可以传播声音. 不能传播声音.
考点一: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基础例题:
1.将正在发声的音叉放入水中、看见水花四溅,这 一现象说明发声的音叉在 振动 . 2.鼓手打鼓,鼓面发声时,声音是通过 空气 传入 人的耳朵.
去控制琴弦长度,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改变声音的音调;
琴声是通过 空传气播到我们耳中的.
3.男女生合唱时,男中音放声高歌,女高音小声伴唱,
则 的男响度大,
的女音调高.
当堂练习
4.小沈阳在2009年春晚小品“不差钱”中模仿歌手刀 郎的声音,观众感觉很像.从物理学角度看,小沈阳 主要是模仿了刀郎歌声的 (D ) A.音速 B.音调 C.响度 D.音色 5.魔术师表演“会跳舞的火焰”节目时,先在平台上 点燃一支蜡烛,然后手持一面小鼓置于蜡烛附近,鼓 面面对烛火.当他敲响小鼓,烛火就随着鼓声舞 动.这一现象说B明( ) A.魔术师有一种神奇的力量 B.鼓面振动发声,声波能传递能量 C.听到的鼓声是鼓面振动产生的超声波 D.鼓面振动产生了电磁波

《声现象》复习课件(143张PPT)

《声现象》复习课件(143张PPT)

4、下列的几种有关噪声的说法中,其中不 正确的是( A ) A.噪声只是由机器、车辆等机械设备发出 的声音,污染环境. B.噪声刺激人的神经,使人感到恐慌、疲惫、 不安等. C.噪声可以刺激杂草种子的提前发芽,便 于农民提前锄草,保护庄稼 D.噪声有时也是由美妙的音乐产生的
5、如图所示,完全相同的两个音叉,敲响左边 的音叉,右边的音叉响,悬挂在线上的紧靠在左 会 边音叉的泡沫小球_______ 弹起(填”会”或”不 空气 会”).这说明左边音叉通过________ 把振动传给 了右边的音叉,若在月球上做这个实验,右边音 不会响.小球_____ 不会 弹起(填”会”或”不会”), 叉____ 介质 这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______
二、实例列举以及区别 1、响度大,声源的振动振幅不一定大,还与距离 声源的远近有关 2、声音在传播过程中响度在变,音调不变。
3、 音色
二胡,钢琴,提琴,笛子等乐器区别 未见其人先闻其声 口技演员模仿动物发声 用悦耳动听来形容
响度
引吭高歌 勿高声喧哗 声如洪钟 嗓门高(声音洪亮)、 用震耳欲聋来形容
而是声源在振动和回声的作用.
1、下列事件中不属于声源的是( B ) A.挥动的手臂 B.挂在胸前的哨子 C.在夜里飞行的蝙蝠 D.被鼓椎敲击的鼓面
2、从声源发出的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 播时保持不变的物理量( B ) A.声速 B.频率 C.响度 D.振幅
3、初次用收录机把自己的歌声录下,在播 放自己录制的磁带的声音好象不是自己的 声音,其原因是( C ) A.收录机质量不太好,录制的声音失真. B.歌声经录制后转化为电信号,放磁带时 是电信号转化为声音 C.平时人们听见自己的声音是通过骨骼 将声带发出的声音传到内耳的,他与 经空气传过来的声音有差别. D.录放磁带时,转速不一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例题选解
例7. 如图所示 ,在做真空是否传声的实验中 , 随着玻璃罩内的空气被逐渐抽出,电铃的声音 将逐渐变小直至听不到.某同学在做该实验时 虽然听到的铃声逐渐变小,但始终都能听到铃 声.请你分析原因. 玻璃罩内仍有空气,没形成真空状 态.
练习选解
1.把门窗关闭后,传入室内的噪声明显减 弱,这是否与“墙壁是固体,传声性能比空气 好”相矛盾? 分析:
在声源处减弱
(改变、减少或停止声源振动) ;
在传播过程中减弱 ; (隔声、吸声和消声)
在人耳处减弱
. (戴耳塞、头盔等)
四、人耳听不见的声音 人耳能听到的声波的频率范围通常在 20~20000Hz之间. 频率比可听声高的声波叫 超声波 . 它具有 方向性好 、 穿透能力强 等特点,可用 等.
于 测距、成像、测速、清洗、焊接、碎石 频率比可听声低的声波叫 次声波 . 监测与控制它有助于减少它的危害,并可用 预报地震、台风和监测核爆炸 来 .
C. 音色不同
D. 节奏不同
知识框架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利用 声 现 象 传递信息 传递能量
声音的特征 令人厌烦的噪声
响度 声音与 音调 众不同 音色 的原因
人耳听不到见的声音
探究活动
发声的音叉在振动 吗?如何证明?
现象1: 音叉发声时,泡沫小球被弹起. 现象2: 结论: 音叉发声时,音叉振动激起的水波 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而产生的.
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振动 1.声音是由于物体的___________ 而产生. 介质 2.声音的传播需要____________, 它可以在 固体、液体、气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传播,不 真空 中传播. 能在___________ 声波 3.声音以____________ 的形式传播,它具有 能量 __________. 不同 4.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_________, 340m/s 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_________, 快 声音在固体传播最_________.
7.声音在15℃的空气中传播速度是 340 米/秒.北宋时代的沈括,在 他的著作《梦溪笔谈》中记载着:行军 宿营,士兵枕着牛皮制的箭筒睡在地上, 能及早听到夜 袭的敌人的马蹄声.这是 因为 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比在空气中效果好, 而且箭筒还可以起到共鸣箱的作用.
10.水牛“哞哞”的叫声和蚊子“嗡 蚊子 叫声音 嗡”的叫声相比较,________ 水牛 调高,_________ 叫声响度大.
例题选解
例2.针对下图中的四幅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D ).
A. 甲图中,演奏者通过手指在弦上按压位置的变化 来改变发声的响度 B.乙图中,敲锣时用力越大,所发声音的音调越高 C.丙图中,随着向外不断抽气,手机铃声越来越大 D.丁图中,城市某些路段两旁的透明板墙可以减小 噪声污染
例题选解
例4.图1—6中,老师用同样的力吹一根吸管, 并将它不断剪短,他在研究声音的( C ). A.响度与吸管长短的关系 B.音调与吸管材料的关系
探究活动
结论: 气体、液体和固体可以传声.
探究活动
结论: 真空不能传声.
总结归纳
声音的传播需要 介质.
探究活动
结论: 声音具有能量.
探究活动
估测声音传播的快慢.
用卷尺量出一段300m以上的距离,当你看到发令枪冒 烟时,按下秒表;听到发令枪声时,按停秒表.
探究活动
声音的响度跟 声源振动的振 幅有关.
声音的音调跟声源振动的频 率有关.
音色不同,声波的 波形也不同.
二、乐音的特征(乐音的三要素)
1.响度表示声音的 强弱 ,是由声源振动 的 幅度 决定的.
2.音调表示声音的 高低 ,是由声源振动 的 频率 决定的. 3.音色与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有关.音色 不同,声波的 波形 也不同.
实例列举以及区别 1、响度大,声源的振幅不一定大,还与距离声 源的远近有关 2、声音在传播过程中响度改变,音调和音色 不变。 二胡,钢琴,提琴,笛子等乐器区别 未见其人先闻其声 口技演员模仿动物发声 用悦耳动听来形容音色好 音色 判断铁轨裂开或者螺丝松动依据 判断瓷器、西瓜好坏
这首歌音太高,我唱不上去
11.老黄牛的叫声和蚊子的嗡嗡声从 声音的三个特性进行比较,老黄牛发 响度 大,蚊子发出的声 出的声音________ 音调 高. 音_______
12.敲鼓时,撒在鼓面上的纸屑会跳动,且 鼓声越响纸屑跳得越高;将发声的音叉接 触水面,能溅起水花,且音叉声音越响,溅 起的水花越大;扬声器发声时纸盆会振动, 且声音越响纸盆振幅越大. 根据上述现象 可归纳出:
振动 (1)声音是由物体的_________ 产生的; 声源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2) .
1.用大小不同的两个力分别敲打同一个音叉, 所发出的声音不同的是:( ) A A.响度 B.频率 C.音色 D.音调
2、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D )
A.悦耳动听的歌声是由歌唱家的声带振动
发出的
C.音调与吸管长短的关系
D. 音色与吸管材料的关系
例题选解
例 5. 一场大雪过后 , 人们会感到外面万籁俱寂 . 究 其原因,你认为正确的是( D ). A.可能是大雪后,行驶的车辆减少,噪声减小 B.可能是大雪后,大地银装素裹,噪声被反射 C.可能是大雪后气温较低,噪声传播速度变慢 D.可能是大雪蓬松且多孔,对噪声有吸收作用
音调
脆如银铃、尖、细(例大人与小孩、 男生与女生、牛和蚊子)
引吭高歌
响度
请勿高声喧哗
用震耳欲聋来形容响度大
三、令人厌烦的噪声 乐音与噪声的区别 愉快 乐音通常是指那些令人 音.乐音的波形是 有规律 的. 厌烦 噪声通常是指那些令人 音.噪声的波形是 杂乱无章 的.
的声 的声
从环保角度看,凡影响人们正常学习、工作 噪声 和休息的声音都属于_____________.
B.声音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C.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大于在空气中
的传播速度
D.声音在各种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是一样的
3、声音在下列物质中传播速度最
小的是( D )
A.钢轨 C.木材 B.纯水 D.空气
4、演奏同一乐曲时,人能分辨出 二胡和小提琴发出的声音,主要 是因为它们的( ) C A. 响度不同 B. 音调不同
练习选解
3.噪声严重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和工作 以下防治噪声的办法中可行的是( C) A.通过科学研究,使噪声不发生 B.将所有噪声源隔在真空中,以免 噪声干扰 C.城市里穿过住宅区的高速公路两 旁建隔音墙,一般道路两旁植树 种花 D.建筑工地不允许使用大型机械
练习选解
4.有一闹钟正在响铃,将闹钟用泡沫塑料 垫起,使其响铃声音减弱,这是( A ) A.在发声处减弱噪声 B.阻断噪声的传播途径 C.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D.为了使闹钟的使用寿命延长
5.在雷雨来临之前,电光一闪即逝,但雷 声却隆隆不断,这是由于 ( C ) A.雷一个接一个打个不停 B.双耳效应 C.雷声经过地面、山岳和云层多次反射 D.电光的速度比雷声传播速度大
6、下表列出了相同条件下不同物质的密度及声 音在其中传播的速度
物质 空气 氧气 铝 铁 铅
物质的密度(Kg/m3)
噪声的等级 人们用 分贝(dB) 为单位来表示声音的强弱。
人耳刚刚能听到的最微弱的声音为 0
dB;
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 50 dB; 为了保证工作和学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 70 dB;
为了保护听力,应控制噪声不超过 90
dB。
三、令人厌烦的噪声
噪声的控制
减小噪声对人们干扰的主要途径有:
声音在空气中传播时,如果遇到墙壁 等障碍物,大部分声音会反射回去,正因 为这样,来自窗外的声音不能直接传入 室内,大部分被墙壁等反射回去,传入室 内的噪声明显减弱了.
练习选解
2.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过程中,下列 说法正确的是( B )
A.音调会逐渐变低
B.响度会逐渐变小
C.音色会逐渐变差
D.声速会逐渐变慢
三.精品赏析
例 1. 下列的实验和实例中,能说明声音的产生 和传播条件的一组是( B ). ①在鼓面上放些碎纸屑,敲鼓时可观察到纸 屑在不停地跳动;②放在真空罩里的手机,当有 来电时,只见指示灯闪烁,听不见铃声;③拿一 张硬纸片,让它在木梳齿上划过,一次快些,一 次慢些,比较两次的不同;④锣发声时用手按住 锣,锣声就消失了. A.①②③ B.①②④ C. ②③④ D.①③④
1.29 1.43 2700 7900 11300 5100 5000 1300
声音传播的速度(m/s) 330 316
根据上表提供的信息,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C ) A.声音传播的速度随着物质密度的增大而增大 B.声音传播的速度随着物质密度的增大而减小 C.声音在金属中传播的速度大于它在气体中传播 的速度 D.声音在金属中传播的速度随着金属密度的增大 而增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