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专业课程表教育教学计划(1)
计算机专业课程表(教学计划)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教学计划
一、业务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的实用型高级计算机应用人才。
系统地学习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与方法。
厚基础,宽口径,能胜任科研部门、教育单位、企事业单位和行政管理部门等从事计算机应用开发、科学研究、教育、经营管理的工作。
二、培养规格与要求:本专业学生系统地学习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从事研究与应用计算机技能的基本训练,具有研究和开发计算机基本应用系统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
2.掌握计算机应用系统的分析和设计的基本方法;
3.具有研究开发计算机软件、硬件的基本能力;
4.了解与计算机有关的法规;
5.了解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发展动态;
6.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获取信息的能力;
7.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创新意识和外语应用能力。
三、主干学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四、主要课程:计算机科学导论、离散数学、计算机组成原理、微机原理及应用、高级语言程序设计、数据结构、操作系统原理、数据库原理、编译原理、计算机网络原理、软件工程、多媒体技术等
五、学制:四年
六、授予学位:工学学士/理学学士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单位:周
实践性教学环节安排表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单位:周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
计算机专业教学计划

计算机专业教学计划一、培养目标培养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具有实事求是、独立思考、勇于创造的科学精神和良好的职业道德,掌握本专业必备的科学文化知识及计算机的一般知识,拥有实际操作技能和熟练、精湛的动手能力。
二、课程设置(一)文化课1、语文:在加强学习语文基础知识的同时,注重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使学生能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
2、数学:学习高中代数、三角、几何等主要内容,加强学生的基本运算技能的训练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课程的内容侧重于应用,对于理论论证的系统性,教学推导的严密性要适当降低要求。
3、英语:在初中英语的基础上,巩固、扩展学生的基础词汇和基础语法;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基本技能;使学生能听懂简单对话和短文,能读懂简单应用文;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继续学习的能力,并为学习专门用途英语打下基础。
4、物理:使学生了解并掌握自然界物质运动的基本规律,培养学生树立科学的思维方式,注意加强与本专业有关的基本概念和定律的教学。
(二)专业课专业基础课:五笔打字、计算机应用基础、、计算机组装维修、汇编语言、C/C+语言程序设计专业课:电子电路基础、网页设计、操作系统、数据结构、visualFoxpro、(三)其他课程1、职业生涯规划:通过对职业的了解,掌握有关职业生涯规划的基本知识和方法,学会如何规划自己未来职业生涯的发展,逐步形成正确的就业观、择业观和创业观,找到自己人生2、发展的目标,树立自己的职业理想,为创造美好人生奠定坚实而基础。
2、职业道德与法律:引导学生懂得道德高尚、奉公守法对做人的重要意义,提高中职学生职业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
3、经济政治与社会: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相关基本观点教育,并向学生传授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有关知识,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以及辨析社会现象、主动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
4、哲学与人生:让学生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中与人生发展关系密切的基础知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引导学生如何做人,走好人生路,为人生的健康发展奠定思想基础。
计算机基础教学计划

计算机基础教学计划计算机基础教学计划「篇一」(一)课程培养目标《计算机文化基础》是我校非计算机专业学生公共必修课程。
通过计算机软、硬件基本知识、操作系统的使用、中文文字处理、表处理、演示文稿制作、网络及多媒体等内容的教学,使学生掌握计算机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培养学生具有信息技术能力,即在现代信息技术条件下,培养学生获取、加工处理、展示和再现、存储保存、传递和交流信息的五种基本能力。
(二)教学要求课程内容介绍:本门课程是今后学习各类计算机课程的先行课,以训练实际操作能力为目的。
内容包括微型计算机基础知识和中文Windows20xx、Word20xx、PowerPoint20xx、EXcel20xx和Internet的一般知识及操作。
教学要求:要使学生通过理论讲授、上机训练掌握基本技能(6大技能):(1)微机操作基本技能;(2)使用Windows操作系统的基本技能;(3)使用常用办公软件对信息的基本技能;(4)多媒体技术应用基本技能;(5)上网基本技能;(6)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进行信息获取、加工处理、展示和再现、存储保存、传递和交流信息为进一步学习计算机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
计算机基础教学计划「篇二」1、具有微型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包括计算机病毒的防治常识)。
2、了解微型计算机系统的组成和各部分的功能。
3、了解操作系统的基本功能和作用,掌握Windows的基本操作和应用。
4、了解文字处理的基本知识,熟练掌握文字处理MS Word的基本操作和应用,熟练掌握一种汉字(键盘)输入方法。
5、了解电子表格软件的基本知识,掌握电子表格软件Excel的基本操作和应用。
6、了解多媒体演示软件的基本知识,掌握演示文稿制作软件PowerPoint的基本操作和应用。
7、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和因特网(Internet)的初步知识,掌握IE浏览器软件和Outlook Express软件的基本操作和使用。
教学内容课时安排一、计算机基础知识1、计算机的发展、类型及其应用领域。
(完整word版)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课程表

信息学院本科指导性教学计划(公共课)第二学年秋季学期春季学期夏季学期第三学年秋季学期春季学期第四学年秋季学期春季学期注:带*者为院平台课,可在信息学院范围内选修不低于所列学分的同类课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核心课程6 门,17学分课号课程名学分先修要求计算机系统结构3(春) 操作系统操作系统3(春) 计算机组成原理,数据结构编译原理4(春) 数据结构计算机网络3(秋) 操作系统形式语言与自动机2(秋) 离散数学(1)汇编语言程序设计3(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限选课不少于11学分,其中:计算机系统结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选修不少于2学分课号课程名学分先修要求微计算机技术3汇编语言程序设计嵌入式系统3计算机组成原理操作系统数字系统设计自动化2数字逻辑电路VLSI设计导论2数字逻辑电路计算机软件与理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选修不少于2学分课号课程名学分先修要求初等数论及其应用2离散数学高性能计算导论2(英语讲课)计算机系统结构数据库系统原理2数据结构网络编程与计算技术2计算机组成原理软件开发方法2C++ 数据结构软件工程软件工程3C++数据结构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选修不少于2学分课号课程名学分先修要求人工智能导论2离散数学模式识别2几何与代数概率与统计人工智能导论数字图象处理2概率与统计程序设计基础多媒体技术基础及应用2信号处理原理计算机图形学基础2数据结构2几何与代数计算机实时图形和动画技术虚拟现实2计算机组成原理现代控制技术2系统分析与控制信息检索2数据结构电子商务平台及核心技术2数据结构JA VA程序设计数据库系统原理数据挖掘2数据库系统原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专题训练不少于5学分,其中计算机网络专题训练为必选课号课程名学分先修要求计算机网络专题训练1(秋)操作系统专题训练2(秋)编译原理专题训练2(秋)数据库专题训练2(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任选课程课号课程名学分先修要求微计算机技术3汇编语言程序设计初等数论及其应用2离散数学网络编程与计算技术2计算机组成原理软件工程3C++数据结构人工智能导论2离散数学模式识别2几何与代数概率与统计人工智能导论数字图象处理2概率与统计程序设计基础多媒体技术基础及应用2信号处理原理计算机图形学基础2数据结构计算机实时图形和动画技术2几何与代数虚拟现实2计算机组成原理现代控制技术2系统分析与控制信息检索2数据结构电子商务平台及核心技术2数据结构JA V A程序设计数据库系统原理数据挖掘2数据库系统原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业务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系统地、较好地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包括计算机硬件、软件与应用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与方法,能在科研部门、教育单位、企业、事业、技术和行政管理部门等单位从事计算机教学、科学研究和应用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的高级专门科学技术人才。
计算机科学教育课程教学计划

计算机科学教育课程教学计划导论在现代社会中,计算机科学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为了培养学生的计算机科学素养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我们制定了一套完整的计算机科学教育课程教学计划。
本计划通过灵活多样的教学主题、活动安排和教材使用,旨在激发学生的兴趣,并提供系统性的知识和技能培养。
教学主题计算机科学教育课程教学主题紧密联系着学生的日常生活和社会发展需求。
我们划分了以下五个主题:1. 计算思维与编程基础学生通过学习计算思维的基本概念和原则,培养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和创造力。
同时,介绍编程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帮助学生实践计算思维。
2. 程序设计与软件开发学生将学习更高级的编程概念和技术,了解软件开发的过程和工具。
通过实践项目,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项目管理能力,并解决实际问题。
3. 数据结构与算法分析学生将深入研究数据结构和算法的基本原理和实现方法。
通过分析和优化算法,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和算法设计能力。
4. 网络与信息安全学生将学习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原理和应用,了解信息安全的隐患和保护措施。
通过实际案例分析和模拟攻防演练,增强学生的网络技术和安全意识。
5. 人工智能与数据科学学生将探索人工智能和数据科学的基本概念和技术,了解现代数据分析和机器学习的应用。
通过实践项目和实验,培养学生的数据处理和模型设计能力。
活动安排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参与度,我们将采取多种活动安排:1. 课堂讲授:教师通过系统的讲解和示范,向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
2. 实验项目:学生进行实验项目,巩固所学知识,并应用于实际情境,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课外实践:学生参与计算机科学相关的实践活动,如科技竞赛、编程比赛等,拓宽视野并加深学习印象。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进行课后讨论和合作,分享经验和解决问题,培养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5. 演讲和展示:学生展示自己的项目成果和学习心得,提高自信心和表达能力。
教材使用为了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和教学目标,我们选择了以下教材:1. 《计算思维导论》该教材系统介绍了计算思维的基本概念和方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和创新思维。
计算机教学计划(优秀3篇)

计算机教学计划(优秀3篇)日子好像白驹过隙,不经意间,我们又将接触新的学问,学习新的技能,积累新的阅历,写一份计划,为接下来的学习做准备吧!那么计划怎么拟定才略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是我细心为大家整理的计算机教学计划(优秀3篇),在大家参照的同时,也可以共享一下给您最好的伙伴。
计算机教学工作计划篇一一、引导思想1.依据计算机科学的特点:技能性和实践性强,专业学问广博,以及计算机教学工作计划。
2.依据大纲要求:重点培育同学把握计算机基础学问和一些基本技能,培育喜好。
3.依据学校工作要求和计算机课时间规划,一周只有一节计算机课。
4.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不但要育人,还要提高自身。
二、计划的目标和任务第一,这学期同学要把握开关,自身进入键盘练习环境。
第二:这学期同学要把握一些计算机的基本理论学问,譬如计算机历史、进展过程、计算机基本原理、计算机安全学问等等。
第三,发觉和培育潜在的同学。
第四:确定程度上提升了自身。
三、完成计划的措施和方法1、依据计算机专业的特点和学校的要求,准备好每一节课,透彻理解课内内容,将艰深的专业学问转化为口语,使学问清楚。
2.计算机科学很应用。
在教学过程中,理论讲解和计算机实践要合理布置,计算机时间略多。
这学期的计算机内容重点培育对键盘的喜好和谙习程度。
3.在教学过程中,要发觉有特别潜力的同学,组织喜好小组,加添练习时间,培育喜好,加深对计算机的理解和认得。
4、在教学过程中,不但要教育同学,还要注意提高自身。
一方面要自学各种学问(自考本科,连续培训,政治学习);另一方面,要听课,评课,求老老师指点,学习。
5.另外,我们应当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其他活动。
计算机教学计划篇二一同学情况分析经过上一学期的教学,我发觉在小学里学习信息技术课程的同学占90%以上,因此,同学对基本的计算机操作有确定的基础。
但同学对于为什么这么操作、什么情况下应当用这种操作、还有没有别的操作方法这些需要思考的内容比较生疏。
计算机课程教学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以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掌握计算机专业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够满足企业、事业单位和计算机网络公司计算机系统管理、维护和应用操作需要的中等职业技能型人才为目标。
遵循教育教学规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数据库、编程语言等基本理论。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运用计算机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计算机操作技能。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计算机科学,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三、教学内容1. 计算机基础知识:计算机发展史、计算机硬件、计算机软件、数据结构等。
2. 操作系统:Windows操作系统的使用、文件管理、系统配置等。
3. 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网络基础、网络协议、网络设备、网络管理等。
4. 数据库:数据库基本概念、关系数据库设计、SQL语言等。
5. 编程语言:C语言、Java、Python等编程语言。
6. 计算机应用:办公自动化、多媒体制作、网页设计等。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2. 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案例教学、实验、项目实践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3. 加强师生互动,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及时调整教学进度。
4. 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五、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学期:计算机基础知识、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
2. 第二学期:数据库、编程语言、计算机应用。
3. 第三学期:综合实践、毕业设计。
六、考核方式1. 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实验报告等。
2. 期末考试: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
3. 毕业设计: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七、教学资源1. 教材:选用国家统编教材,结合学校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补充。
2. 教学课件:制作多媒体课件,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计算机教学计划

计算机教学计划计算机教学计划1一、课程性质本课程是计算机专业中一门重要的专业技术课程。
重点介绍计算机网络的基础知识和组网方法。
全书共由9个章节组成。
介绍了数据通信基础知识、网络体系结构、TCPIP等协议的结构及功能、网络硬件等组建计算机网络的基础理论知识,还介绍了简单计算机网络的规划与布线施工以及操作系统安装与设置、局域网组建等。
最后详细介绍了internet的应用以及常用维护软件等。
二、教学基本要求(1)熟练掌握:要求学生能够全面、深入理解和熟练掌握所学内容,并能够运用于实际应用当中。
(2)掌握:要求学生能够较好地理解和掌握;并且能够进行简单应用。
(3)了解:要求学生能够一般地了解所学内容三、理论教学该课程主要知识点包括如下内容:项目一:认识计算机网络,介绍计算机网络在现代社会的应用及其发展历史,简单介绍数据通信有关知识。
项目二:认识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介绍构成网络的几个重要协议,讲述IP地址的概念及其设置方法。
项目三:认识计算机网络硬件。
介绍计算机网络必备的几种硬件及其使用方法。
项目四:计算机网络规划与布线施工。
介绍计算机网络的规划方法,详细讲述网络布线施工过程、网线的制作。
项目五:安装和设置网络操作系统。
项目六:组建局域网。
以家庭局域网和宿舍局域网为例。
重点介绍对等网的组建方法、路由器的设置、无盘网的相关知识及组建方法等。
项目七:网络基本应用。
介绍web站点及ftp站点的设置,虚拟专用网的组建及基本应用。
项目八:internet的应用。
项目九:网络安全管理以维护与使用技巧。
计算机教学计划2在高科技、信息快速发展的今天,信息技术已渗透到教育领域的各个方面,从大城市到城镇乃至农村学校都开设了信息技术。
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是培养学生信息意识、提高信息素养的重要途径,而八年级的信息技术尤为重要,针对这种情况,现制定本学期教学计划如下:一、学情分析我校是一所乡镇初级中学,生源有些来至于周边的一些贫穷乡村小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0.5
√
4
16
064000
数据库应用
4
1
√
3
3(师)
32
064325
计算机通信
3
3
4
064181
Java程序设计
3
0.5
2.5
16
064182
人工智能
2
2
2(师)
064167
软件工程
3
√
3
8
064183
操作系统原理(2)
2
2
064184
离散数学(2)
2
2
064185
数据结构(2)
2
2
064233
4.了解与计算机有关的法规;
5.了解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发展动态;
6.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获取信息的能力;
7.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创新意识和外语应用能力。
三、主干学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四、主要课程:计算机科学导论、离散数学、计算机组成原理、微机原理及应用、高级语言程序设计、数据结构、操作系统原理、数据库原理、编译原理、计算机网络原理、软件工程、多媒体技术等
工科类
52.5
6
3
19
12
15
0
师范类
57.5
2
6
3
21
13
12
18
人文社科类课程
8
2
4
2
实践教学
24/19
总计
工科类
170
5.5
21.5
25
21.5
24.5
21
20.5
17
0
师范类
23.5
25
21.5
24.5
21
21.5
14
18
理论教学计划安排表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
课程类型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总
学
分
验其
4
0.5
√
3.5
16
06442(师)
064205
数据库系统原理
4
0.5
√
3.5
064102
计算机组成原理
4
0.5
√
3.5
16
160001
文献检索
2
2
2(师)
064304
数字图象处理
2.5
0.5
2
16
064169
编译原理
4
0.5
√
3.5
16
140001
心理学(师)
3
√
3
064180
计算机网络原理
2
1
0.5
2
1
6
三
5
14.5
2
0.5
2
1
4
6
14.5
2
0.5
2
1
8
四
7
16.5/8.5
8师
2师
(暑期)
0.5
2
1
4
8
0/15.5
2/0
15.5/0
0.5
0/2
1
合计
108.5/116
2
9/15
2
15.5/0
1
2
3.5
13/15
8
38
实践性教学环节安排表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单位:周
课程编号
项目
周
数
学
分
课程名称
(必修课)
总
学
分
验其
学中
分实
考
试
各学期周学时分配
备注
(实验学时)
1
2
3
4
5
6
7
8
通修课
021003
毛泽东思想概论
2
√
2
021001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3
√
3
021002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2
√
2
021004
邓小平理论概论
3
√
3
021006
思想道德修养
2
2
021007
法律基础
2
2
031001-4
ACM竞赛辅导
3
1
2
理论教学计划安排表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
课程类型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总
学
分
验其
学中
分实
考
试
各学期周学时分配
备注
(实验学时)
1
2
3
4
5
6
7
8
专
业
选
修
课
064216
并行处理技术
2
2
064186
单片机原理及应用(Ⅱ)
2.5
2.5
8
064170
面向对象技术
2
2
064202
计算机辅助教学(CAI)(师)
二、培养规格与要求:本专业学生系统地学习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从事研究与应用计算机技能的基本训练,具有研究和开发计算机基本应用系统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
2.掌握计算机应用系统的分析和设计的基本方法;
3.具有研究开发计算机软件、硬件的基本能力;
学期
1
2
3
4
5
6
7
8
150001
军训
2
2
2
064514
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设计
1
1
1
064517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课程设计
1
1
1
064503
数据结构课程设计
1
1
1
064154
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设计
1
1
1
064192
微机原理及应用课程设计
1
1
1
064193
数据库系统原理课程设计
1
1
1
064519
编译原理课程设计
计算机专业课程表(教学计划)
———————————————————————————————— 作者:
———————————————————————————————— 日期: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教学计划
一、业务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的实用型高级计算机应用人才。系统地学习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与方法。厚基础,宽口径,能胜任科研部门、教育单位、企事业单位和行政管理部门等从事计算机应用开发、科学研究、教育、经营管理的工作。
1
1
1
社会实践(暑期)
2
0
2
动手实践
每周2学时
064523
教育见习(师范)(暑期)
2
2
2
140083
教育实习(师范)
8
8
8
064507
毕业实习
2
1
2
064522
毕业设计
15
14
15
合计(非师范/师范)
28/21
24/19
2
1
1
3
2
2
0/10
17/0
理论教学计划安排表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
课程类型
课程编号
2.5
2.5
044110
现代教育技术(师)
2.5
0.5
2
064307
多媒体技术
3
0.5
√
2.5
16
064172
计算机网络应用技术
3.5
1
√
2.5
32
064187
计算机维护技术
2.5
五、学制:四年
六、授予学位:工学学士/理学学士
教学计划总体安排表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单位:周
教
学
学学环
年期节
理
论
教
学
暑期
实践
教学
实践教学
入毕
学业
教鉴
育定
军
事
训
练
公
假
考
试
机
动
寒
暑
假
期
教
学
实
习
教
育
见
习
毕
业
设
计
一
1
16.5
(0.5)
2
0.5
1
1
4
2
15.5
1
0.5
2
1
8
二
3
15.5
1
0.5
2
1
4
4
15.5
学中
分实
考
试
各学期周学时分配
备注
(实验学时)
1
2
3
4
5
6
7
8
专
业
选
修
课
011107
普通话口语训练(师)
2
2
062502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Ⅲ)
2.5
2.5
4
064162
计算方法
3
0.5
√
2.5
16
064207
C++程序设计
3.5
0.5
√
3
16
064177
汇编语言
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