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电防护操作规程

合集下载

静电防护安全操作规程

静电防护安全操作规程

静电防护安全操作规程静电是我们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经常会遇到的现象,它可以通过摩擦、接触和分离等方式产生。

虽然静电看似无害,但当出现不合适的情况下,静电可能会引发火灾、爆炸等危险。

为了保障人身安全和资产安全,建立静电防护安全操作规程尤为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些静电防护的基本原则及相应的操作规程,以期能给读者提供相关的指导和知识。

1. 静电防护的基本原则(1)规范操作:静电的产生与摩擦、接触和分离等操作有关。

因此,在进行潜在的静电危险操作之前,必须明确规范操作流程,并确保所有操作人员熟悉并遵守相关的规程和安全要求。

(2)合适的场所:静电防护操作应在专门的地点或设备中进行,这些地点和设备应该通过合适的装备和设施来消除静电积聚和爆发的危险。

对于特殊场所,如易燃气体和易引起静电的化学品存放区域等,还需要采取一些额外的防护措施。

(3)正确的装备:对于需要进行静电防护的岗位或操作,必须配备合适的设备和工具。

这些设备和工具应通过防爆认证,并符合相关安全标准。

工作人员应经过专业培训,掌握正确使用这些装备和工具的方法。

2. (1)穿戴防静电服装:在出现静电危险的环境中工作时,工作人员应穿戴防静电服装。

防静电服装由抗静电纤维制成,可以有效地防止静电的产生和积聚。

同时,防静电服装还能够消除工人身上已经积聚的静电。

(2)接地操作:在进行需要接触静电危险物品的操作时,工作人员必须正确地接地。

接地可以通过使用接地导线和接地器等设备来实现。

操作人员使用接地设备时,应确保接地设备与地面的接触良好,并定期检查接地设备的性能。

(3)静电电势差控制:在进行某些特定操作之前,必须对环境中的静电电势差进行控制。

控制静电电势差可以通过调节湿度、使用静电放电装置等方式实现。

操作人员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控制手段,并遵守相关操作规程。

(4)注意电气设备的防护:静电可能会对电气设备造成损害,因此,在操作中应特别注意保护电气设备的防静电措施。

操作人员在接触电气设备之前,必须先进行静电放电处理,以防止静电对设备的引起损坏或起火的危险。

esd 操作规程

esd 操作规程

esd 操作规程ESD操作规程一、背景和目的静电放电(ESD)是指由于静电的聚集而产生的突然放电的现象。

在电子行业中,静电放电对半导体器件和其他敏感电子元件有着严重的破坏作用,可能导致设备运行故障或提前退化,因此需要采取相应的操作措施来防止ESD 的发生。

本操作规程的目的是规范ESD操作,确保安全和可靠性。

二、适用范围本操作规程适用于所有涉及ESD敏感环境的工作场所和任务,包括但不限于电子制造、测试、维修和运输环节。

三、ESD知识培训1. 所有涉及ESD环境的员工必须接受ESD的基础知识培训,包括ESD的原理、危害以及防护措施等内容。

2. 定期组织培训,确保员工对ESD操作规程的理解和执行。

四、地面规范1. 工作区域应使用防静电地板,地板导电性应符合规定标准。

2. 工作区域的所有金属结构应与防静电地板有良好的接地连接,确保静电在地面上得到释放。

五、工作人员防护1. 所有在ESD环境中工作的员工应穿戴合适的防静电服装,包括穿着静电防护鞋、穿静电导电服装等。

2. 所有穿戴ESD防护服的员工应定期检查服装的可靠性和有效性,有异常情况及时更换或修理。

3. 禁止在ESD环境中穿戴有导电层的珠宝、手表等物品。

六、工作台和工作区1. 工作台表面应使用静电防护材料,确保工作台表面的导电性能。

2. 工作台上不得放置静电产生物品,如塑料袋、尼龙绳等。

3. 工作区必须保持整洁,防止静电聚集。

七、工具和设备1. 所有工具和设备应符合静电放电标准,如使用能够消除静电的工具,或使用带有ESD防护层的工具等。

2. 定期检查和维护工具和设备的防护性能,损坏的工具和设备应及时修理或更换。

3. 禁止在工具和设备上使用不符合静电放电标准的清洁剂和溶剂。

八、物料管理1. 所有进入ESD环境的物料必须经过合适的防护处理,如使用防静电包装材料、存放在防静电容器中等。

2. 员工在处理ESD物料时必须穿戴好防静电手套,并遵循正确的处理方法。

九、ESD事件管理1. 所有ESD事件必须立即报告,包括但不限于电击、设备损坏、设备故障等。

防静电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

防静电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

防静电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一、背景介绍静电是指物体表面或周围环境中正负电荷不平衡所产生的电荷现象。

在现代工业生产中,静电问题给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许多不便和安全隐患。

为了确保生产环境的安全和生产品质的稳定性,制定和实施防静电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势在必行。

二、防静电管理制度1. 目的和适用范围本制度旨在规范企业内部对静电管理的要求和措施,适用于所有从事静电敏感性产品生产、储存和使用的部门和人员。

2. 职责和义务(1)企业领导层应高度重视静电管理问题,制定防静电管理制度,并确保执行的有效性;(2)部门负责人应负责组织实施防静电管理制度,并配合相关人员进行培训和指导;(3)员工应遵守防静电管理制度的要求,积极参与培训和学习,提高对静电管理的认识和意识。

3. 静电管理措施(1)建立标识系统:对静电敏感区域、静电防护区域、禁止静电防护区域进行标识,明确区域边界;(2)静电防护设施:建立完善的静电防护设施,包括静电地线、静电导电储存箱等;(3)仪器仪表的选择:在静电敏感区域使用符合防静电要求的仪器仪表;(4)人员防护:员工在进入静电敏感区域前应配戴防静电服、防静电鞋,并定期进行漏电检测等。

三、操作规程1. 静电敏感物品的处理(1)静电敏感物品应在静电防护区域内进行装配和加工,严禁在非防静电区域进行操作;(2)操作人员在接触静电敏感物品前,应先进行静电放电,确保身体不带电。

2. 储存和运输(1)静电敏感物品的储存区域应符合防静电要求,且定期进行检查;(2)在静电敏感物品的运输过程中,应采取防护措施,保证物品不受静电影响。

3. 清洁和维护(1)清洁工作应使用防静电材料,避免静电的产生和积累;(2)设备的维护和保养应按照相关规定进行,防止静电故障的发生。

4. 静电事故的处理(1)一旦发生静电事故,应立即采取应急措施,避免事故扩大;(2)对静电事故进行彻底的调查分析,总结经验教训,改善相应的管理措施。

四、培训和监督1. 培训计划(1)对新员工进行静电管理相关知识的培训;(2)定期组织培训,提高员工的防静电意识和操作技能。

防静电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

防静电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

防静电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一、目的为了预防和减少静电对生产、工作环境以及产品质量造成的不良影响,保障人员安全和设备正常运行,特制定本防静电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和规程适用于公司内所有涉及静电敏感区域和操作的部门及人员,包括但不限于生产车间、实验室、仓库等。

三、职责分工1、防静电管理小组成立防静电管理小组,负责制定和修订防静电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监督检查各部门的执行情况,并对静电防护工作进行评估和改进。

2、生产部门负责按照防静电操作规程进行生产作业,对生产设备和工具进行定期的静电检测和维护,确保生产过程中的静电防护措施有效落实。

3、品质部门负责对静电敏感产品进行质量检测,监督生产部门的静电防护工作,对发现的静电问题提出整改意见。

4、仓库部门负责对静电敏感物料和产品的储存和搬运进行管理,确保仓库环境符合防静电要求。

5、设备部门负责提供和维护防静电设备和设施,如防静电地板、接地系统、静电消除器等,确保其正常运行。

6、员工遵守防静电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正确使用防静电设备和工具,提高自身的静电防护意识。

四、静电防护基础知识1、静电的产生静电是由于物体之间的摩擦、分离、接触等过程中电荷的转移而产生的。

常见的静电产生源包括人体活动、化纤衣物、塑料材料、设备运转等。

2、静电的危害静电可能导致电子元件损坏、产品质量下降、火灾爆炸等安全事故。

在电子行业、化工行业、医药行业等对静电敏感的领域,静电防护尤为重要。

3、静电防护的原理静电防护的基本原理是通过控制静电的产生、积累和释放,将静电电位控制在安全范围内。

常见的静电防护措施包括接地、静电屏蔽、增加湿度、使用防静电材料和设备等。

五、防静电管理制度1、人员管理(1)进入静电敏感区域的人员应穿戴防静电工作服、工作鞋、工作帽,佩戴防静电手环或手套。

(2)严禁在静电敏感区域内穿脱衣物、梳理头发等可能产生静电的行为。

(3)员工应定期接受静电防护知识培训,提高静电防护意识和技能。

防爆、防雷、接地静电安全操作规程(三篇)

防爆、防雷、接地静电安全操作规程(三篇)

防爆、防雷、接地静电安全操作规程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防爆、防雷、接地静电的安全管理,确保人身安全和设备设施的正常运行,制定本操作规程。

第二条本操作规程适用于所有需要进行防爆、防雷、接地静电安全操作的岗位人员。

第三条防爆、防雷、接地静电安全操作是指为了预防爆炸事故、雷击事故以及静电引起的火灾事故,采取一系列措施和操作规范,确保安全的工作操作方式。

第四条防爆、防雷、接地静电安全操作的原则是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科学管理,防范控制。

第五条所有涉及到防爆、防雷、接地静电安全操作的人员,必须经过专门的培训和考核,取得相应的合格证书。

第六条所有使用的设备设施必须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规定,经过安全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第二章防爆安全操作规程第一条严禁在易燃易爆场所使用明火,禁止吸烟。

第二条防爆作业前必须清理场地,确保无杂物和易燃物。

第三条防爆作业前必须检查使用的工具、设备是否符合防爆要求。

第四条在防爆场所使用电器设备时,必须使用防爆型电器设备,且必须经过特殊防爆处理。

第五条防爆场所必须设置防爆警示标志,提醒人员注意风险。

第六条发现可疑情况或意外事故时,必须立即向上级报告,并采取紧急措施。

第七条防爆作业结束后,必须清理现场,保持环境卫生。

第三章防雷安全操作规程第一条严禁在雷雨天气进行户外工作。

第二条雷雨天气应停止一切室外活动,关闭各种设备设施。

第三条室内电器设备必须接入防雷设备,确保电力设备的安全。

第四条在雷雨天气,应避免在室内接触金属物体,以防止蓄电导电。

第五条雷雨天气应保持良好的通信联系,及时了解气象状况。

第六条雷雨天气结束后,必须进行设备设施的检查和恢复。

第四章接地静电安全操作规程第一条所有使用电器设备的人员必须要有相关的接地知识和技能,并佩戴好防静电器具。

第二条电脑设备必须经过特殊的接地处理,确保数据的安全。

第三条线缆、插头、插座等设备必须经过接地处理,以防止静电产生。

第四条在接触易燃易爆物品时,必须戴好防静电手套。

防爆、防雷、接地静电的操作规程范本

防爆、防雷、接地静电的操作规程范本

防爆、防雷、接地静电的操作规程范本一、目的本操作规程旨在确保工作场所的安全,防范爆炸、防止雷击以及静电引发的危险,保护人员和设备的安全,减少事故的发生。

二、适用范围本操作规程适用于所有涉及易燃易爆场所、雷雨天气以及与静电有关的工作场所和操作。

三、定义1. 防爆:指预防可燃性气体、可燃蒸汽、粉尘等产生爆炸的措施。

2. 防雷:指预防雷电对设施、设备和人员造成的危害的措施。

3. 接地:指通过导电连接,将设备或工器具等与地面保持等电位。

四、操作规程1. 防爆操作规程:1.1 工作人员必须熟悉所从事工作区域的爆炸危险性以及相应的防护措施和应急措施。

1.2 在易燃易爆气体或蒸汽环境中,严禁携带易燃物品进入,如打火机、酒精等物品。

1.3 所有使用易燃气体、液体和固体的设备和容器必须符合相应的安全要求,并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

1.4 在易燃区域内,工作人员必须佩戴防爆工作服、防静电鞋等防护装备,并按规定进行静电消除措施。

1.5 禁止在易燃易爆区域进行明火作业,必要时应使用防爆激光器或防爆手持工具。

1.6 发现可燃气体、液体或固体泄漏应立即报告,并迅速采取控制措施,确保安全。

2. 防雷操作规程:2.1 在雷雨天气,工作区域必须关闭窗户和门,确保设施内外的通风和电气设备的良好状态。

2.2 设施内部必须安装地线和防雷设备,确保设备与地面保持良好的连接,防止雷击。

2.3 在雷雨天气下,如果需要进行户外作业,必须佩戴防雷装备,如防雷服、防雷鞋等。

2.4 若发现雷击或雷电静电放电等情况,应立即报告,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确保人员和设备的安全。

3. 接地静电操作规程:3.1 工作人员必须熟悉相关的静电危害和防护措施,在操作前进行必要的防静电知识培训。

3.2 所有与静电有关的设备和工器具必须进行接地处理,确保设备与地面保持等电位。

3.3 在易产生静电的环境中,工作人员必须佩戴防静电服、鞋等防护装备,并按规定进行静电消除。

3.4 禁止在易产生静电的场所使用不符合安全要求的材料、设备和工具。

防静电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

防静电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

防静电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一、制度概述静电是指物体表面带有静电荷,具备引起电火花和电击伤害的潜在危险。

为了确保工作安全、保护设备和产品免受静电损害,制定本《防静电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

二、防静电管理制度2.1 静电风险评估在建设或调整工作场所时,应进行静电风险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采取相应防护措施。

评估应包括工作环境、材料、设备和人员等方面,确保全面准确的风险识别。

2.2 静电接地所有与电气设备相关的设备、工具、机械零部件和金属器皿都必须可靠接地,以确保静电的及时释放。

接地系统应经定期检查和测试,确认其有效性。

2.3 静电防护装备根据工作场所的静电风险评估结果,有必要时,工作人员应佩戴防静电鞋、防静电服、防静电手套等防护装备,以防止静电积聚和释放。

2.4 电气设备管理所有电气设备都应满足相应的安全标准,并由专业人员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

发现设备故障或异常情况时,应及时报修或更换,以减少静电风险。

2.5 静电教育培训定期组织静电安全培训,提高员工对静电危险的认识和防范能力。

培训内容包括静电的原理、危害及防护方法等。

三、操作规程3.1 工作人员行为要求3.1.1 工作人员应定期检查并穿戴适当的防静电服装和防静电鞋。

3.1.2 在静电敏感区域操作时,禁止穿戴带有塑料、橡胶等材料的鞋子,以减少静电的产生。

3.1.3 禁止在静电敏感区域使用禁止或未经批准的设备和工具。

3.1.4 在操作结束后,工作人员应及时清除工作区域的静电积聚,防止静电危险。

3.2 静电地板和静电防护区域3.2.1 静电防护区域应使用特殊的防静电地板和静电消除装置,以确保地面是导电的,减少静电积聚。

3.2.2 工作人员应在静电防护区域内进行工作,禁止在该区域内使用无防静电措施的非必需设备。

3.3 静电敏感工艺流程3.3.1 静电敏感工艺的操作人员应穿戴防静电服装,并遵循相关的操作规程。

3.3.2 禁止在静电敏感工艺过程中使用有可能产生静电的材料。

防静电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

防静电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

防静电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一、目的为了加强公司的防静电管理,确保生产过程中的静电防护措施有效实施,保障产品质量和人员安全,特制定本防静电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内所有涉及静电敏感产品的生产、储存、运输和使用等环节。

三、职责分工1、防静电工作小组成立防静电工作小组,负责制定和修订防静电管理制度,监督各部门的防静电措施执行情况,组织静电防护知识培训和应急演练。

2、生产部门负责生产过程中的静电防护措施的具体实施,如静电接地、静电消除设备的使用和维护,确保操作人员遵守防静电操作规程。

3、质量部门负责对静电敏感产品进行质量检测,监督防静电措施对产品质量的影响,对不合格产品进行分析和处理。

4、设备部门负责静电防护设备的采购、安装、调试和维护,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有效性。

5、仓储部门负责静电敏感产品的储存和运输过程中的静电防护,合理规划仓库布局,确保储存环境符合防静电要求。

四、防静电基本要求1、环境控制生产、储存和操作静电敏感产品的区域,其温度应控制在15℃35℃之间,相对湿度应保持在 45% 75%之间。

2、静电接地所有可能产生静电的设备、工装、工具和工作平台等,应可靠接地。

接地电阻应符合相关标准要求。

3、人员防静电操作人员应穿戴防静电工作服、工作鞋和手套,佩戴防静电腕带或脚环。

进入防静电区域前,应通过静电消除设备消除人体静电。

五、防静电设备和工具的管理1、静电消除设备定期对静电消除设备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其正常工作。

如离子风机、静电消除器等,应按照设备说明书进行操作和保养。

2、防静电工具防静电工具应定期检测其防静电性能,如防静电镊子、防静电刷子等,发现性能下降或损坏应及时更换。

3、防静电包装材料静电敏感产品应采用防静电包装材料进行包装和储存,包装材料应符合相关标准要求,并定期进行检测。

六、生产过程中的防静电操作规程1、领料和备料领料人员应在领料时检查物料的防静电包装是否完好,如有破损应及时更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版次:A1 静电防护操作规程文件编号:SOP-2018-025 页次: 1 / 9
编制:黄雄审核:批准:生效日期:2018-6-26
一.目的
为防止电子元器件在运输、检测、储存、生产、包装过程中,静电对静电敏感器件造成早期损坏或缩短使用寿命,提高成品生产合格率及产品使用寿命,使静电防护工作具有可操作性,特制定该文件。

二.适用范围
物料采购、IQC检测、仓库入库及储存、生产组装-周转-盛放、工程和品质等其他生产相关部门。

三.名词解释
3.1静电(Static electricity):物质表面经由某种过程(如摩擦)而失去电子或得到电子,成为静止的电荷。

3.2.静电放电(Electrostatic Discharge/ESD):电位不同之物体间的电荷移转,不一定伴随有电弧或火花发生。

3.3.表面电阻(Surface Resistance):以二个电极放置于一材料表面上,施以一直流电压,量测其通过之电流值,再计算出其电阻值,单位为欧姆(Ω)。

3.4.表面电阻率(Surface Resistivity):均一材料的单位面积表面电阻,其单位为Ω/square。

3.5.静电放电敏感零组件ESDS(Electrostatic Discharge Sensitive)Item:对于静电放电敏感(易被ESD破坏)的元件、组件或模组。

3.6.静电放电防护区域EPA(ESD Protective Area):内含ESDS Items的大范围工作区域,所有人员进入时皆应戴适当之接地设备,且所有行为亦须遵守相关规定。

3.7.防静电材料:
静电导电材料表面电阻RS≤1×105Ω
静电耗散材料表面电阻1×105Ω<RS≤1×1012Ω
绝缘材料表面电阻RS>1×1012Ω
页次: 2 / 9
四.相关静电知识解读
4.1静电的产生
4.2一般现象造成的静电
4.3静电的危害
a.半导体破坏率的分配
页次: 3 / 9
b.人体静电放电对敏感器件的损害
五.各部门职责
5.1采购部须在采购订单(包括外发加工)中明确防静电包装要求。

5.2 品质IQC负责来料检验时的静电防护工作。

5.3 PMC及仓库必须做好来料入库、储存、发料过程中的防静电工作。

5.4 生产部负责整个生产过程中的静电防护工作。

5.5 品质部IPQC及OQC负责生产过程检验及出货检验中的静电防护工作。

5.6 工程部负责测试分析工作指导过程中的静电防护工作。

5.7 其它部门进入防静电区域或接触电子元器件时必须做好防静电工作。

六.人员培训与监督
6.1各部门负责组织对实际操作人员进行上岗前防静电知识的培训。

6.2各部门负责人要对检测及生产过程中相关人员进行防静电工作的监督。

6.3生产部门要制定严格的管理制度,严格按照本规程执行静电防护措施。

七. 静电防护规程
7.1任何人进入防静电区域有条件的情况下须穿防静电工作服、防静电工作鞋等,务必做好静电防护措施。

页次: 4 / 9
进入“EPA ”区域,请正确穿戴防静电服、防静电帽、防静电鞋
7.2凡接触到PCBA 或电子元器件的作业工位(包括PCBA 检查测试、维修、组装、半成品组装、成品检测等)必须做好静电防护: a.工作台及防静电台垫必须可靠接地。

① 防静电手环 ②防静电物料盒 ③防静电台面 ④防静电地垫 ⑤车间地面 ⑥公共接地点 ⑦防静电地极
防静电帽
防静电衣
防静电裤
防静电鞋
页次: 5 / 9
b.作业人员必须正确佩戴符合要求的有线防静电手环,手环金属片必须紧贴皮肤,不可悬空或套装衣袖上。

c.使用烙铁、电批及相关设备时必须可靠接地。

烙铁、电批、相关测试治具等设备需可靠接地
错误佩戴方式 正确佩戴方式
错误接地方式 正确接地方式
三相插头
接地接地线
页次: 6 / 9
d.触金手指等易氧化腐蚀的部位时必须佩带防静电手套或手指套。

7.3任何人接触PCBA前必须佩戴正确接地的防静电手环或防静电手套。

7.4 生产周转和暂放时PCBA的放置要求。

a.PCBA必须用防静电材料的容器盛放。

例如防静电PCBA插盘、防静托盘、防静电袋、防静电EVA。

b.物料运输尽量使用防静电推车。

7.5仓库和车间周转区等PCBA的存放必须做好防静电措施:
a.仓库PCBA的存放必须用防静电袋或防静电泡棉装好且不可堆积过高,一层泡棉只能放一层PCBA,最多叠高不可超过3层,尺寸较大的PCBA或精密元器件不可堆叠。

仓库作业人员拿放PCBA时为方便作业可以不佩戴防静电手环,但必须戴防静电手套或手指套。

页次: 7 / 9
b.仓库等电子元器件长期存放区,若有条件,必须做好温湿度控制(采用电子干燥柜):≤30℃/60%RH (相对湿度)。

c.仓库和车间PCBA 存放的货架必须铺设防静电胶垫并做好可靠的接地。

7.6在做好防静电措施的前提下,移动PCBA 或电子元器件时,尽量抓面板、外壳或不导电部位,不准触摸金手指、引脚、电路和静电敏感器件。

7.7供应商来料必须做好防静电措施及防应力损伤措施。

PCBA 包装用防静电刀卡泡棉或EVA ,防静电的同时亦可防止堆高后应力过大造成PCBA 损坏。

7.7防静电区域应有明确标识,以下为常用标识及应用:
用防静电泡棉垫起PCBA 用防静电泡棉盛放或周转
页次:8 / 9
八.日常防静电工作点检与维护
8.1. 生产部应备用防静电工作服、鞋、静电环等个人用品以备外来人员使用。

8.2. 防静电手环点检。

品质IPQC必须每天最少一次对生产线上使用的防静电手环进行点检,并将结果记录在《防静电手环检测记录》上。

8.3. 所有防静电设备接地的有效性应每月检查1次。

8.4. 所有防静电台面垫接地的有效性应每月检查1次。

8.5. 防静电元器件架、周转箱;周转车、地垫的防静电性能每1个季度检查1次。

九.相关文件
9.1《防静电手环检测记录》
9.2《防静电系统维护记录表》
9.3《员工静电防护培训》
十.相关防静电材料、工具及检具介绍
防静电镊子防静电服防静电袋防静电工作台
防静电手套防静电鞋防静电手环
页次:9 / 9
防静电周转车防静电胶筐防静电方盘
静电手环检测仪表面电阻检测仪人体综合测试仪离子风机
防静电泡棉防静电台垫接地爪扣
防静电手环报警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