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这座城市的名字——读《南京历代名号》
历史文化古城南京简介(完整版)

历史文化古城南京简介(完整版)历史文化名城——南京一、城市简介南京,有着6000多年的文明史和2400多年的建城史,素有“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都”的美誉,与北京、西安、洛阳并称为“中国四大古都”,是中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
南京市地处中国长江下游的宁镇丘陵地区,东望大海,西达荆楚,南接皖浙,北联江淮,总面积6597平方公里。
南京现辖11个区(玄武、白下、秦淮、建邺、鼓楼、下关、江宁、浦口、六合、栖霞、雨花台)2个县(高淳、溧水),总人口约770万人。
南京,山环水抱,葱茏毓秀,山水城林融为一体,自然风貌久负盛名。
自然界厚赐于南京龙盘虎踞的山川形胜,历史在此又遗存下灿烂的文化。
先后有东吴、东晋,南朝的宋、齐、梁、陈等王朝在这里建都,它曾是“六代帝王国、三吴佳丽城”的金粉之地,史称六朝;此外,南唐、明(洪武)、太平天国,以及国民党政府也曾建都与此,因此,历史上盛称为“六朝胜地、十代都会”至今在南京的地下及地上尚留存着无数的文物及遗迹,是南京历史文化积淀中的重要特色与优势。
南京市博物馆收藏的六朝文物举世闻名。
孙中山先生曾有名言概括南京之美:“此地有高山,有平原,有深水,在世界三大城市中亦诚难觅此佳境”。
位于城东紫金山麓的中山陵、明孝陵,掩映在绿色葱葱的紫金山中,布局宏伟。
太平天国遗址,殿阙巍峨。
数十处南朝陵墓刻,硕大洗练,堪称一代巨制,国之瑰宝。
栖霞寺内舍利塔,造型雄健,比例匀称,装饰华丽,是我国现存石塔中不可多得的佳品。
总统府、雨花台烈士陵园、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梅园新村纪念馆、渡江胜利纪念碑是我国过民主革命的历史见证。
玄武湖,三面环水,一面临城,秀峰塔影,碧波荡漾,堪称“金陵明珠”。
莫愁湖,蕴含动人凄丽的传说,湖光倩影,花团锦簇,典雅、幽秀而豁达奔放。
城市精神:开明开放、诚朴诚信、博爱博雅、创业创新城市象征:辟邪市树:雪松市花:梅花市歌:《茉莉花》别称:冶城、越城、石头城、秣陵、金陵、建业、扬州、建邺、建康、秦淮、升州、蒋州、上元、白下、集庆、应天、江宁、天京、龙盘虎踞、六朝古都、十朝都会、博爱之都、开明之城、钟山风雨帝王城二、环境情况(一)气候南京属亚热带季风气候,雨量充沛,年降水1200毫米,四季分明,年平均温度15.4°C,年极端气温最高39.7°C,最低-13.1°C,年平均降水量1106毫米。
南京介绍(简体中文版)

33
著名景点简介-中华民国总统府
国父临时办公室
34
著名景点简介-中山陵
中山陵是国父孙中山先生的陵墓,于1912 年完工.位于江苏省南京市东郊紫金山(钟 山)东峰小茅山南麓(lù),西邻明孝陵, 东毗(pí)灵谷寺.
中山陵博爱坊
35
著名景点简介-中山陵
1925年3月12日,国父孙中山在北平逝世. 有遗嘱:「吾死之后,可葬于紫金山麓 (lù) ,因南京为临时政府所在地,所以 不忘辛亥革命也.」 遵照国父遗愿,灵柩 (jiù)暂停于北平香山碧云寺内,在南京 钟山修建陵墓.
11
气候
12
气候
南京属于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 冬夏长而春秋短.夏季气温可达40度,号 称三大火炉之一;冬季气温可达零下8度, 年平均温度16度. 南京雨水充沛,年平均降雨117天,降水 量1106.5毫米,一般在6月下旬至7月中旬 处于梅雨季节,夏季和秋季还有西太平洋 台风带来的大量雨水.
23
著名景点简介-南京城墙
南京城墙原来开有13座城门,中华 门为13个城门中规模最大的城堡式 城门,是当今世界上保存最完好, 结构最复杂的古城堡,被列为中过 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4
著名景点简介-南京城墙
中华门
25
著名景点简介-南京城墙
南京城墙的建造被形容为体现了「天人 合一」,「皇权天授」等思想.最新研 究成果认为:南京城墙是依照天上南斗 星与北斗星的星宿 聚合而建.
26
著名景点简介-秦淮河
秦淮河被视为南京的母亲河,亦被称为 「文化之河」,全长100多公里.
27
著名景点简介-秦淮河
秦淮河在南京城通济门外九龙桥处,又 分为内,外秦淮两支. 内秦淮即为「十里秦淮」,六朝时为都 城内繁华的居民区和商业区,隋灭陈后 凋敝.明清时复兴,内秦淮两岸人烟稠 密,金粉楼台,十分繁华.
南京老地名

南京老地名南京老地名十佳老地名:乌衣巷、朝天宫、桃叶渡、成贤街、龙蟠里、夫子庙、长干里、孝陵卫、莫愁湖、虎踞关从时空分布看,当选的十佳老地名基本涵盖了南京发展史上的各朝各代,区域也各有分布。
“十佳”时间分布广泛,按时间排序:先秦地名长干里:“十佳”里最老的一个,早在先秦时期就产生,是南京市区内最早的居民区。
干,是南京古代地方话里用的字,意为长条形高地。
当时人口密集,应是南京最早的“繁华”市区。
南京的历史从越城开始,越城就在长干里的位置上。
六朝地名龙蟠里、虎踞关、乌衣巷、桃叶渡。
南唐地名夫子庙。
夫子庙和国子监、孔庙有关,这两者都是南唐时期设立的,夫子庙的繁荣是在宋元以后。
明朝地名朝天宫、成贤街、孝陵卫。
民国地名莫愁路,1930年设立。
观点提炼:从时间分布上可见,反映南京城市记忆的主要是六朝时期和明朝时期,是南京历史上最重要的两个朝代,“十佳”中有八个与之相关。
从地区分布上看:城南的占了7个,毕竟是历史上的南京城市中心,集中了南京的历史文化。
另外,城中一个(成贤街)、城西一个(莫愁路)、城东一个(孝陵卫)。
城北的空缺可见城北在历史中是后期才发展起来的。
象征意义语音:当选的十佳老地名分别从六个方面反映了南京这座十朝都城,具有强烈的象征意义和杰出的代表性。
●历史沧桑的南京乌衣巷乌衣巷成为十佳之首,意料之中,情理之中。
乌衣巷名字本身,并不算南京最优美的地名,而且位置不清,对于其具体位置,古今一直都有争议。
但为什么它能得到市民和专家这么高的认可?因为,它集中反映了历史沧桑的南京。
作为江苏三大古城,提到扬州,人们立即想到的诗歌就是“烟花三月下扬州”;提到苏州,是“姑苏城外寒山寺”,而提到南京,大多数人首先想到的,必然是唐朝刘禹锡那首著名诗歌《乌衣巷》:“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可见,乌衣巷无论在本地人还是外地人心目中,都是南京这个城市的代名词,是城市的画龙点睛之笔。
历史上,乌衣巷本是东晋王谢望族居住地,豪门大宅,繁华鼎盛;而到了唐朝,繁华已逝,豪门冷落,折射出历史的沧桑巨变。
南京这座城市的名字——卢海鸣《南京历代名号》

因 而名 号 多有 变更 。北 京 , 曾经 叫过 北平 、 大都 、 蓟、 渔 阳 等名 字 。开 封 曾被 唤作 东京 、 汴梁、 汴 京 等。 西安 则 有长 安 、 成 阳等称 谓 。 沈 阳被 称 作过 奉 天 , 长 春 曾经 叫 过 盛京 , 而杭 州 这个 西 子湖 畔 的城市 也 曾 叫做 临安 , 君 士坦 丁堡 如今被 称作伊 斯 坦布 尔 , 俄 国的彼得 堡 曾被 称 作列 宁格 勒 。可是 南京稍 加梳理 , 据说 历代居 然有 七十 多个名号 , 真是繁 盛而 众 多 , 对于一座 城市 , 这也恐 怕并 不 多见 吧。 南京地 处扬 子江 畔 , 山河形 胜 , 天低 吴楚 , 有
一 一
座城 市经 历 了多少沧 桑 , 见证 了多少兴 亡啊 。
进 行 比对 钩沉 , 撰就 了《 南京 历代名 教 而又 被权 臣摆布 的皇 帝多 了
几 分理 解 与 同情 。而南 京 曾被 称作 秣 陵 、 归化 , 这些 不
无 屈 辱 的名 字既 是 当时 当政 者对 南 京这 座城 市 的主 观 认知, 也是令 人 心生感慨 的历史烙 印 。 “ 六代 帝王 国 , 三 吴佳 丽城 ” 。这是李 白的概 括 。 “ 江
沿革 , 选 取 了近 3 0个南 京 的名号 以及 别称 , 进行 了详 略
底 有 无 此人 , 《 红 楼 梦》 的作者 是 否真 的 已经 盖棺 论定 ?
鲁 迅 当年 纵 横 文坛 , 也 是 不 断更换 名 字 , 所 用笔 名 令人 目不 暇接 。一个 国家 、 一 个政权 , 也有名 字更 迭 , 不绝于
商 都 曾在 这 里 扬 马挥 戈 , 称雄一时 ; 六朝 繁 华 , 南 唐残 月, 朱 明 奠基 , 曾 国藩 光复 南京 , 民国在 南京 开场 , 城头 变幻 , 时代轮 替 , 桑 田沧海 , 云 烟过往 。如今 散布 在南 京 的 大街 小 巷 的 名 字 , 相 当一 部 分 与 南 京 的历 代 名 称 有 关, 诸 如 秣 陵路 、 江宁路、 白下路 、 建邺 路 、 建康路、 升 州 路、 集庆路、 应 天 大街 等 , 不 时 唤起 人们 的历 史 记忆 , 实 际 上 已经成 为一种 文 化符 号 。但 是 这些 名字 大都 因何
关于南京的历史知识

关于南京的历史知识南京,这是一座奇怪的城市,它是现代化的文明都市,但却有着悠久古老的历史,下面由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南京的历史知识,希望对大家有帮助!关于南京的历史知识一诸葛亮出使江东,观察南京山川形胜,作出了“钟阜龙蟠,石头虎踞”的著名评语。
孙中山先生赞扬南京的地理位置说:“其位置乃在一美善之地区,其地有高山,有深水,有平原,此三种天工,钟毓一处,在世界中之大都市,诚难觅此佳境也。
”历史上南京既受益于它独特的地理位置,又因其不断地遭受战火的打扰,但它又会不断地在荒草瓦砾中重现繁华。
南京有很多的称谓,冶城、越城、石头城、秣陵、金陵、建业、扬州、建邺、建康、秦淮、升州、蒋州、白下、集庆、应天、江宁、天京、龙盘虎踞、六朝古都、十朝都会、博爱之都、开明之城、钟山风雨帝王城,这些都是南京的别称,下面可能会提到。
“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南京在这个时代开始进入历史的长河中。
南京古为吴地,吴王夫差继承王位以后,为争霸天下,非常重视金属冶炼和兵器铸造,而当时南京西南铜井一带有丰富的铜矿、锡矿、铝矿,正是铸造青铜兵器不可缺少的好原料,南京由此才得以初露头角。
相传在冶城山下也有一座与苏州虎丘同样的“吴王剑池”,更有传说认为“干将”和“莫邪”两剑是在南京的冶城铸就的。
冶城虽是南京最早的土城,但只是一座大规模的冶炼作坊,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军事防守性质的城池。
所以,冶城还不是南京“城”的雏形,而只是南京“城”的胚胎。
公元前472年,越王勾践灭掉吴国,而越国为了对付楚国,勾践的两大谋臣之一范蠡建造了越城,它是南京历史上第一座有确切年代可考的军事性质的古城,被公认为南京城市的开端。
关于南京的历史知识二公元前333年,楚国灭掉越国,楚威王就在今清凉山上修筑了一座城邑。
因为那时紫金山叫做金陵山,它的余脉小山都还没有自己的名字,楚邑建在清凉山上,而清凉山当时是金陵山的一部分,所以把此城命名为金陵邑。
它是一座具有行政区治所性质的古城,标志着南京设置行政区划的开始,也是南京称为金陵的发端。
关于南京的名言名句

关于南京的名言名句南京,中国历史悠久的古都,是一座充满着文化底蕴和历史记忆的城市。
自古以来,南京吸引了无数文人墨客的驻足,他们留下了许多传世的名句和名言,这些短小精悍的语句常被人们引用,成为南京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南京是一座具有浓厚文化底蕴的城市,这里孕育了无数的文人雅士。
明代文学家杨慎所称南京为“雨霖铃”,这个雅号在南京的文化圈中被广泛传唱。
这个名号源自杨慎所写的《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雨打梨花深闭门,忘了青春,误了青春。
赏心乐事共谁论?花下销骨,啼笑都似,人踪萧索处只有云。
”这几句简洁而哀婉的词句,形象地描绘出了南京的江南风光和不同寻常的氛围,成为了南京城的象征之一。
南京的历史也是一部波澜壮阔的史书,各个朝代在这里留下了不少史实和人物。
明朝国师徐文长曾将南京形容为“百代都尝一回燕”,暗喻南京是历代帝王的行宫之地。
这个名句诠释了南京在历史上的特殊地位,不仅是重要的政治中心,也是文化繁荣的乐土。
南京还以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和自然景观著称。
北宋文学家欧阳修曾抒怀道:“向来江上惯看船,潇洒专心作钓船。
”这两句表达了南京居民对于江河美景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悠闲慢节奏的追求。
南京人热衷于垂钓,选择在江边作钓,展现出了南京人对自然的回归和享受。
南京的壮丽城墙更是成为了城市的象征,曾有一句名言:“盖聚落如南京,固守者如长城。
”这句话体现了南京城墙的坚固和守备的意义。
南京城墙作为明代最大的城墙之一,被誉为“世界城中之城”,守备系统完善,曾经成功地抵御了多次外族进攻。
南京城墙由此成为了南京人民的骄傲,也表达了人民对家园的热爱和保护。
南京作为一座人文历史名城,既有着充满哲理和深度的名言,也有一些质朴而接地气的口头禅。
例如,南京人民喜欢用“天下乌鸦一般黑”来形容世间万事并非都是美好的。
这句俚语意指世界上并没有完美的事物,不应将某些事物过于理想化。
这句话也反映了南京人民真实、直接的性格特点。
总而言之,南京是一座凝聚着丰富文化底蕴和历史记忆的城市。
江苏这么大,你知道各市县的由来吗?

江苏这么大,你知道各市县的由来吗?每一座城市名称的变迁都是一段沧海桑田江苏这么大,你知道各县市的由来吗?南京十朝古都的南京,是著名的历史名城。
金陵,是南京的第一个称谓。
公元前333年,楚威王灭越,在石头山置“金陵邑”。
而后又被称作秣陵、丹杨、建业、建康、江宁。
1368年,明太祖朱元璋在此称帝,建都称作南京,是南京建称之始。
玄武区因区境北部有玄武湖而得名。
玄武在我国古代文化中为主管四个方位中北方的灵兽。
鼓楼区因区境北部有玄武湖而得名。
玄武在我国古代文化中为主管四个方位中北方的灵兽。
秦淮区因秦淮河贯穿全境而得名,源于民国时期的第三区(门东区)和第四区(门西区)。
建邺区以南京古称建邺得名。
公元229年,吴大帝孙权自武昌迁都秣陵,也就是今天的南京,将秣陵改称建业,以此为都城,隐含建功立业之意。
浦口区“浦口”意为水滨临岸处。
隋时改“晋王城”为浦口。
栖霞区以栖霞山得名。
“栖霞”本指修仙成道,后被隐士喻超尘脱俗。
雨花台区因境内雨花台得名。
因境内雨花台得名。
相传梁武帝时期,有位高僧云光法师在此岗设坛,僧侣500余人趺坐聆听,听得入神,数日而不散,感动了佛祖,天降雨花,落地为石,遂称雨花石,雨花台也由此得名。
江宁区西晋太康元年(280年)分建业置临江县,二年更名江宁县,寓“江外无事,宁静于此”之意。
六合区隋开皇四年(584年)改尉氏县为六合县,以境内有六合山而得名。
溧水区隋开皇十一年(591年)析溧阳西北境及和丹阳(今江宁小丹阳镇)故地东郊置濑水县,因境内有濑水(今胥溪)而得名,后因吴语“濑”、“溧”音近而改称溧水。
高淳区明弘治四年(1491年)析溧水县西南部置高淳县,县治设在高淳镇,因以得名。
无锡周、秦之间的锡山产锡,至汉朝锡尽,故名“无锡”。
新莽时,锡复出,故改县名为“有锡”,东汉初为无锡。
江阴市南朝梁改暨阳为江阴县,因在长江南岸,故名。
1987年设市。
宜兴市隋废郡改为义兴县。
宋太平兴国元年避讳,取“义者宜也”之意改名宜兴县。
寻迹江苏老地名丨李白诗歌中藏着多少南京古地名

寻迹江苏老地名丨李白诗歌中藏着多少南京古地名文/姚顺忠南京,古称金陵,素有“钟山龙蟠,石城虎踞,帝王之宅”之誉。
历代文人墨客都钟情于金陵形胜,留下众多歌咏金陵的诗词歌赋,使金陵在中国文学的历史长河中熠熠生辉。
.长干里长干行,又作长干曲,是乐府《杂曲歌辞》调名,原为长江下游一带民歌,内容多写船家妇女的生活。
南京有长干里,即今秦淮河南岸雨花台至下长干桥一带。
早在秦、汉、六朝时期,南京长干里就是最繁华的地方。
《建康实录》载,南京有大长干、小长干、东长干,并是地里名。
小长干,在瓦官南巷,西头出江。
不少长干里人以舟为家,以贩为业,使长干里成为全国著名的商业区和货物集散地。
诗人李白从长江上来到长干里登岸,盘桓于这样的商业闹市,也许是一位美妇一低头的忧愁,立刻激起了诗人无尽的遐想,于是诗兴大发,千古绝唱《长干行》就这样诞生了。
《长干行》有两首,其一写道,“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
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成就了后世“青梅竹马”“两小无猜”两个成语。
其二写道,“忆妾深闺里,烟尘不曾识。
嫁与长干人,沙头候风色”,把浓浓的爱隐藏在淡淡的怨语中,表达得淋漓尽致。
凤凰台凤凰台在李白的诗歌中多次提到,这是个非常亮眼的地名。
李白有《登金陵凤凰台》《金陵凤凰台置酒》等诗,足以证明当年的凤凰台是李白经常登临与朋友聚会的地方。
《登金陵凤凰台》收录于《全唐诗》180卷,是李白诗歌中为数不多的七言律诗。
李白与这首诗有个美丽的传说,据说李白出蜀仗剑远游,第一次到达湖南登上黄鹤楼时,本该诗兴大发,结果是“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
登临凤凰台,面对眼前的长江,在黄鹤楼的那份憋屈油然而生,李白便与崔颢同韵写下了《登金陵凤凰台》:“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李白的《登金陵凤凰台》,与崔颢的《黄鹤楼》,应该称得上是中国文学史上登楼写景诗的双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路 、集庆 路 、应 天 大街 等 , 不 时唤j 忆 实际 上 已经 成 为 一种 文 化符 号 .
,
评
大 都 因何 而 起 ? 这 些 名 字 的 背 后 毒 事 ? 当时 为何 会 叫这 样 的名 字? 怎 :
附 会 演义 的说 辞 以正视 听 ? 卢海 鸣 :
专 业 的博 士 ,他借 助 于 天 时地 利 之
究 ,查 找 了大 量 文 献 资料 ,一 一进 就了 《 南 京历代 名 号 》。
一
本 书。足 见
兴亡啊。
册 9 4
I
反
池
南 京这 座城 市 的
? 一 I ^ { ‘
万
态
\ \喇
, I
◎ 雷 雨
兰 陵 笑 笑 生 究竟 是 何 人 的 化 名 , 引 来 多少 人 挖 空 心 思 百般 求
索, 至今 仍 旧聚 讼纷 纭。 一头雾 水 。
曹雪 芹到底 有无此人 , 《 红楼梦 》 的作者是 否真 的已经 盖棺 论定? 鲁
. ・ :
.
. .
越 王 勾践 ,楚 威 王 熊 商都 曾在 这 里
一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时 ;六朝 繁 华 , 南唐 残 月 ,朱 明:
复 南 京 ,民 国在 南 京开 场 ,城 头变 : 桑 田沧 海 ,云 烟 过往 。 如今 散 布 在 ’
的名 字 ,相 当一 部分 与南 京 的历 代 秣 陵 路 、江 宁路 、 白下路 、建 邺路
迅 当年纵横 文坛 ,也是 不 断更换 名 字 ,所用 笔名令人 目不暇接。 一个 国家 、一个政权 ,也 有名 字更迭 , 不绝于史册 。
‘
史 的 而 现 一 实 座 的 城 人 市 为 , 的 更 原 是 因 而 因 为 名 种 号 种 多 历 有
变 更 。 北 京 , 曾经 叫过 北 平 、大 都 、蓟 、渔 阳等名 字。开封 曾被唤 作东 京、汴梁 、汴京等。 西安则有 长安 、成 阳等称谓 。沈 阳被称作 过 奉天 ,长春 曾经 叫过 盛京 ,而杭 州这 市也 曾叫做 临安。可 是南京稍 加梳理 有 七十 多个 名号 ,真是繁盛 而众 多, 这 也 恐 怕并 不 多见 吧。 南 京地 处 扬 ・ 胜 ,天低吴 楚 ,有 着2 5 0 0 年 的建城 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