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生虫病的流行与
寄生虫控制与人类健康

寄生虫控制与人类健康在人类发展的历程中,寄生虫一直是人类健康和生存的重大威胁之一。
寄生虫是指寄生在其他生物体内或体表上依赖宿主取得营养、生长和繁殖的一类生物。
它们能够感染到人类和动物,危害极大,对健康造成严重影响。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寄生虫与人类健康之间的关系,对寄生虫控制和治疗研究进行了深入探讨。
一、寄生虫对人类健康的影响1.寄生虫疾病的流行寄生虫疾病是一种由寄生虫引起的疾病。
各类寄生虫在引起疾病方面发挥不同的作用,一些寄生虫直接侵入人体并活动,而其他一些则通过接触感染、食物和水源污染等途径引起感染。
这些疾病在世界各地都普遍存在,成为一种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
它们严重破坏了人类的健康和生活质量,危及生命安全。
全球有超过17亿人受感染,导致约100万人死亡,其中大部分为儿童和老年人。
2.影响免疫系统功能某些寄生虫会在人体内产生抗原,从而导致免疫系统失调和功能下降。
例如,血吸虫寄生虫会产生一种免疫抑制因子,抑制人体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反应,降低人体的免疫能力。
这将导致人体易感染各种细菌和病毒,使之更容易患病。
此外,寄生虫还可能通过产生一些代谢产物干扰人体正常的免疫功能,影响骨髓生成和淋巴细胞分化,从而导致人体抵抗力下降。
3.损害重要器官某些寄生虫寄生在人体内的重要器官,例如肝脏、肠道、脑部等,导致器官失去正常功能,威胁人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例如,钩虫的虫卵经过肠道吸收后进入肺部,造成肺部纤维化,而血吸虫则长期在肝脏中寄生,导致肝脏疾病。
二、寄生虫控制与治疗的策略1.宣传教育针对不同地区、不同人群的寄生虫控制需要制定相应的针对性宣传教育方案。
通过向公众普及寄生虫疾病的危害以及防控的方法来提高公民的健康意识,加强对卫生和安全的重视,从而减少寄生虫的传播。
2.环境卫生对于传播寄生虫的媒介,例如蚊子、苍蝇、蜱和跳蚤等,在人类环境中进行有效的管理。
采取有效的灭虫、清洁和消毒措施,清理生活废物、病媒生物的栖息地,减少传播的机会,防止寄生虫的传播。
寄生虫病流行病学

旋毛虫在宿主肌肉中形成的包囊幼虫被新的宿主吞 食后幼虫才开始进入其体内。寄生于消化道的原虫 常以卵囊或包囊阶段随宿主粪便排出。一些血液原 虫,如梨形虫、住白虫、疟原虫等则是在血细胞内 形成配子体,随传播者吸血昆虫的吸血而离开宿主。 寄生于宿主生殖道的原虫,如马媾疫锥虫、胎儿三 毛滴虫则是在病畜同健康家畜交配时,虫体直接侵 入健康家畜。
寄生虫病流行病学
3、感染途径:指寄生虫侵入宿主的门户或方 式。
寄生虫离开传染源,经适当的传播途径到达 动物体后,还必须经一定的感染途径才能侵 入新的宿主建立寄生生活,引起寄生虫病的 发生和流行。动物寄生虫的感染途径随寄生 虫的种类不同而异,主要有以下几种:
(1)经口感染 寄生虫的感染性虫卵、幼虫、 卵囊、包囊、或含有感染性幼虫的中间宿主 被终末宿主吞食而经口进入宿主体内,这是 蠕虫侵入宿主的主要途径。
寄生虫病流行病学
猪蛔虫新
鲜虫卵
猪
感染性虫卵
寄生虫病流行病学
(2)经中间宿主传播 这主要是间接发育的寄 生虫的传播途径。由终末宿主体内排出的虫 卵或幼虫,首先进入中间宿主体内发育繁殖 后达到感染阶段,终末宿主因吞食这种含有 感染性幼虫的中间宿主而受到感染。如:华枝
睾吸虫的虫卵被第一中间宿主赤豆螺等淡水螺吞食 后,在其体内发育繁殖最后形成尾蚴,尾蚴进入水 中并侵入第二中间宿主鱼、虾体内发育为囊蚴,犬、 猫和人等终末宿主因吞食含有囊蚴的鱼、虾而引起 感染;
寄生虫病流行病学
在中间宿主体内发育到感染期经口感染
肝片吸虫
媒 中间宿主 介
绦虫
寄生虫病流行病学
牛羊
(3)经媒介传播 这是多种原虫和少数线虫的 传播途径。如硬蜱传播梨形虫、蠓传播卡氏 住白虫、虻传播伊氏锥虫、蚊传播疟原虫和 丝状线虫等。经媒介节肢动物传播的寄生虫 病的分布和流行季节具有同媒介节肢动物的 地区分布和出现季节相一致的特点。
寄生虫病流行需要哪些环节?

寄生虫病流行的基本环节有哪些?一、流行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易感人群传播途径传染源1.传染源(sources of infection)人体寄生虫病的传染源是指:体内感染有寄生虫的人、家畜或野生动物。
但感染了寄生虫的人不一定都具有传染源作用!如:旋毛虫感染者或病人和患幼虫移行症的病人;溶组织内阿米巴急性痢疾患者;弓形虫感染的人。
具有传染源作用的人是:通过排泄物/分泌物主动排出或被动昆虫吸出的病原体,必须具备能继续存活和发育的条件。
只要能排出这类病原体的病人或带虫者才具传染源作用。
1.传染源(sources of infection)在人兽或人畜共患寄生虫中,感染有寄生虫的病畜和野生动物是主要的传染源。
从人体寄生虫病流行病学上,在寄生虫感染的人和脊椎动物中,除人之外,其他脊椎动物被称为保虫宿主。
如日本血吸虫寄生的终宿主有人、家畜及野生脊椎动物保虫宿主——家畜及野生脊椎动物。
主要传染源——家畜(牛和羊)。
为什么?2. 传播途径(route of transmission)由传染源排出病原体后,经过一定方式再侵入其他易感者的过程:⧫传染源体内病原体(随排泄物、分泌物或昆虫吸血)离体⧫病原体能在外界或中间宿主或昆虫体内发育或繁殖为感染阶段;⧫感染阶段经过适合的媒介、方式和途径进入新宿主。
2. 传播途径(route of transmission)媒介: 含寄生虫的动植物、食品和水以及节肢动物方式:接触疫土、疫水和患者;食入含寄生虫的动植物;昆虫叮咬或携带传播;途径:口、皮肤、粘膜、血液、胎盘及气道人体感染寄生虫经历的媒介物、方式及途径可归纳为:食源-经口水源-经口或皮肤土源-经口或皮肤接触-经皮肤或生殖道昆虫源-叮咬皮肤或携带病原污染食物3.易感人群(susceptible population)指很容易被寄生虫感染的人群,有两类:一是指儿童及无免疫力的人群更易感。
原因:体内没有建立抗寄生虫感染的保护性免疫力。
寄生虫病的流行病学.

寄生虫病的流行病学 (2)一、寄生虫病流行的基本环节 (2)1.感染源 (2)2. 感染途径 (2)二、寄生虫病流行特点 (3)2.季节生 (3)3.散发性: (4)4.自然疫源性 (4)三、影响寄生虫病流行过程的因素 (4)1.外界环境 (4)2.社会因素 (6)寄生虫病的流行病学一、寄生虫病流行的基本环节寄生虫病流行的基本环节包括感染源、感染途径和易感动物3个方面:1.感染源寄生虫病的感染源是指体内外有寄生虫寄生的宿主(包括患病动物、带虫宿主、保虫宿主与贮藏宿主)以及有寄生虫分布的外界环境,包括土壤、水、中间宿主或昆虫媒介等。
人畜共患寄生虫病的病人和带虫者也是动物寄生虫病的重要感染源。
带虫动物是重要的感染源,病原体(虫卯或幼虫)通过宿主的粪、尿、血液等不断排出体外污染环境,在自然环境中或转人中间宿主体内发育到感染期,然后经一定途径转移给易感宿主。
因此,饲料、饮水、牧场或其他无脊椎动物或脊椎动物就成为寄生虫传播的主要来源。
2. 感染途径感染途径是指寄生虫通过什么方式或什么门户感染宿主。
动物感染寄生虫的途径因寄生虫的种类、传播来源的不同而有所不同,主要有以下几种: (1)经口感染,如源性寄生虫的感染;(2)经皮肤感染,如日本分体吸虫的尾蚴、类圆线虫的感染性幼虫都可经宿主皮肤而引起感染;(3)胎盘感染,如先天性弓形虫病、犬弓首蛔虫病等,日本分体吸虫病也有经胎盘感染的情况;(4)接触感染,如寄生在动物体表的螨可由患畜与健畜的直接接触引起感染,也可由污染螨的用具间接接触而传播;(5)经生物媒介感染,如锥虫病、梨形虫病等由蜱叮咬感染。
3.易感动物易感动物是指对某种寄生虫缺乏免疫力或免疫力低下的动物,当有感染机会时即易于感染该种寄生虫病。
通常某种动物只对特定种类的寄生虫有易感性,例如犬只感染弓首蛔虫,而不感染其他蛔虫。
此外,动物对寄生虫的易感性常受年龄、品种、体质等因素的影响。
二、寄生虫病流行特点1.地区性寄生虫的地理分布称为寄生虫区系。
寄生虫病的流行与

(一)寄生虫病的传播与流行
• 由于寄生虫寄生在宿主体内,所引起的疾病,称为寄生 虫病
• 寄生虫病在一个地区流行必须具备三个基本条件,即传 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这三个条件通常称为寄生虫 病流行的三个环节。当这三个环节在某一地区同时存在并 相互联系时,就会构成寄生虫病的流行。寄生虫病的流行 过程在数量上可表现为散发、暴发、流行和大流行,在地 区上可表现为地方性和自然疫源性,在时间上可表现出季 节性,在人群中则有年龄、性别、职业及民族等不同分布 的表现,此外,生物因素、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也会对寄 生虫病的流行产生影响。
实验室诊断 在各种病料中查找病原体,这是诊断寄生虫病的最主要手段。
• 1.传染源 人体寄生虫病的传染源是指感染了寄
生虫的人和动物,包括病人,带虫者和保虫宿主
机械性损害 吸血昆虫叮咬,或寄生虫侵入宿主机体之后,在移行过程中和在特定寄生部位的机械性刺激,可使宿主的器官、组织受 到不同程度的损害,如创伤、发炎、出血、肿胀、堵塞、穿孔和破裂等。
•• 等其,物2式染(饮.传各他然,再宿水1)播类分后造侵主,经途宿 泌 经 成 入 的 经口径主 物 过 感 其 主 口吃。 排 发 染 他 要 腔入指病 泄 育 。 易 途 进感来原物,感径入染自体不经动如宿传通断一物下主寄染过排定所:体生源这出方经内虫的宿体式过的通病主外或的感过原的,途途染易体血 污 径 径 方感,染 侵 。 式,动经外 入 寄 ,粪物一界 易 生 如,采定环 感 虫 蛔尿食方境 动 感 虫及、 这但健动不有流动不地 区4(病,社夺 液寄性响社夺液 (地区当寄性响病,流((气度病,这毒其.类由制物具计行物具理流5原造会取或生,。会取或5理流这生,。原造行16候、原造类素对) ) ) )自寄 于 度 寄 特 划 病 寄 特 环行 体 成 因 宿淋 虫 在 因 宿 淋环 行 三 虫 在 体 成 病 条 光 体 成 寄 的 神然经社经自生自的生征地学生征境 ;通感素主 巴病人素主巴 境;个病人通感学件照通感生毒经因胎会口体虫然完虫,定调虫,会 过染、营 液的群、营液 会环的群过染调会等过染虫害系素盘因吃感主因善病但期查病但影 这。自养 作流中自养作 影节流中这。查影条这。主作统感素入染经素以,可进,可响 宿然和 为行则然和为 响在行则宿响件宿经用和染包感包是和及除作行除作到 主因血 营过有因血营 到某过有主到有主是血调调括染有括一生人少为预少为中 的素液 养程年素液养 中一程年的寄关的一液即寄查查社时地些物民数早防数早间 血和,在龄和, 间地在龄血生,血些系寄 寄生寄寄会,寄寄理血因群呈期性呈期宿,生造数、生造宿区数、,虫而,血统生生虫生生制某生 生环液素众现发驱现发主 粪物成量性物成 主同量性粪在适粪液的虫虫在虫虫度寄虫 虫境原一科典现虫典现的 ,因宿上别因宿 的时上别,外宜,原毒通通生病病、生常 常和虫般学型疾是型疾孳 尿素主可、素主 孳存可、尿界的尿虫害过过长的的经虫以 以气和是、症病控症病生 及三的表职三的 生在表职及的温及和作胎易、流流济产经 经候丝相文状的制状的与 其者营现业者营 与并现业其生度其丝用盘感发行行状生口 口因虫对化外参和外参分 他常养为及常养 分相为及他长又他虫较由动育因因况的吃 吃素等稳水,考消,考布 分常不散民常不 布互散民分发增分等为母物和素素、虫入 入,。定平多。灭多。, 泌相良发族相良 ,联发族泌育加泌。严体采繁、、科卵或 或如的的数传数如 物互、、等互、 如系、等物及了物重感食殖发发学或由 由温,提在染在肺 排作消暴不作消 肺时暴不排其人排。染、过病病水幼体 体度而高临源临吸 泄用瘦发同用瘦 吸,发同泄中群泄给饮程情情平虫表 表、社,床的床虫 物,、、分,、 虫就、分物间接物胎水中况况、不吸 吸湿会对上重上的 不共贫流布共贫 的会流布不宿触不儿,产寄寄文需收 收度因控仅要仅中 断同血行的同血 中构行的断主疫断的经生生生化要的 的、素制表方表间 排影、和表影、 间成和表排和水排方口的虫虫教排方 方雨往寄现法现宿 出响抗大现响抗 宿寄大现出媒的出式腔分病病育到式 式量往生为。为主 体寄病流,寄病 主生流,体介机体。进泌的的、宿, ,、是虫消消溪 外生力行此生力 溪虫行此外昆会外入物传传医主把 把光可病化化蟹 ,虫和,外虫和 蟹病,外,虫,,宿、播播疗体宿 宿照变的机机和 污病生在,病生 和的在,污的因污主代和和卫外主 主等的流能能蜊 染的产地生的产 蜊流地生染孳而染体谢流流生,的 的。,行障障蛄 外流能区物流能 蛄行区物外生有外内物行行、即营 营因起碍碍只 界行力上因行力 只。上因界,利界的等情情防可养 养此主、、适 环。下可素。下 适可素环如于环感,况况疫使物 物社导消消于 境降表、降 于表、境血血境染可,,保原质 质会作瘦瘦生 ,等现自等 生现自,吸吸,方对为为健宿变 变的用、、长 然。为然。 长为然然虫虫然式宿确确以主为 为稳。贫贫在 后地因在地因后毛病后,主立立及再虫 虫定血血山 经方素山方素经蚴的经如产诊诊人次体 体、和和区 过性和区性和过的流过蛔生断断的遭自 自经发发小 发和社小和社发孵行发虫不提提行受身身济 育 育 溪育 自 会 溪 自 会 育 化 。 育同供供为感的 的的不不, ,然因,然因,和,程依依(染营 营生发良良因 经疫素因疫素经尾经度据据,养 养产展等等此 一源也此源也一蚴一的。。这, ,方,慢慢肺 定性会肺性会定的定局种有 有式医性性吸 方,对吸,对方逸方部感的 的和疗、、虫 式在寄虫在寄式出式或染则 则生卫消消病 或时生病时生或除或全方直 直活生耗耗大 途间虫大间虫途需途身式接 接习的性性多 径上病多上病径要径性称吸 吸惯进疾疾只 侵可的只可的侵水侵毒为取 取)步病病在 入表流在表流入外入性等自宿 宿和的的丘 易现行丘现行易,易作。身主 主防症症陵 感出产陵出产感还感用感的 的疫状状、 动季生、季生动与动,染血 血保虽虽山 物节影山节影物温物尤。 球虫等 (一)寄生虫病的传播与流行
中国寄生虫病流行概况1000字

中国寄生虫病流行概况
寄生虫病是一种由寄生在人和动物体内的寄生虫引起的传染病,是全球公共卫生领域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
在中国,寄生虫病的流
行情况与地理、气候、环境等因素密切相关,主要表现为以下情况:
一、弓形虫病
近年来,随着中国畜牧业的发展和生态系统的改变,弓形虫病
在我国也呈现出明显的流行趋势。
尤其是在中西部地区,弓形虫病
的高发区波及广东、湖南、贵州、云南等地,其中广东省的感染率
最高。
二、包虫病
包虫病是因摄入狗或猫肝内存在成虫或虫卵的生物细胞所致,
我国是世界上包虫病感染最严重的地区之一。
包虫病在北方的内蒙古、青海、甘肃、宁夏等地高发,并在我国的东北、西北、西南等
多个地区有不同程度的流行。
三、血吸虫病
血吸虫病是一种由血吸虫引起的慢性寄生虫病,主要流行于我
国的南方地区,如江苏、湖南、江西、广东、广西、云南等省份。
在南方的农村地区,由于人们的生活卫生习惯不良,很容易感染血
吸虫病。
四、蛔虫病
蛔虫病是由寄生在人和猪体内的蛔虫引起的疾病,我国是世界
上蛔虫病感染率最高的国家之一。
尤其是在我国中西部地区,由于
地域、气候和环境等原因,蛔虫病的高发区波及了陕西、河南、山西、湖南、湖北、四川等省份。
总之,寄生虫病在我国的流行状况非常严重,严重危害了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需要人们引起足够的重视并采取积极有效的预防与控制措施。
中国寄生虫病流行概况(一)

中国寄生虫病流行概况(一)关键词:寄生虫病;流行病学建国50年来,在党的“预防为主”、“依靠科技和教育”的卫生工作方针指引下,经过广大医务卫生防疫人员艰苦奋斗,我国寄生虫病防治工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1990年WHO 报告在危害人类健康的最常见的48种疾病中,有40种属于传染病和寄生虫病,占总发病人数的85%〔1〕。
我国地域辽阔,人口众多,寄生虫病种类多,分布广,感染率高,今后防治任务仍然十分严峻,不容忽视。
1我国寄生虫病流行的基本现况1.1两种不同的流行趋势特点社会经济因素的变化,导致部分寄生虫病上升或下降的两种截然不同的流行趋势〔2〕。
近年全国大量调查资料与过去对照表明:溶组织内阿米巴、姜片虫、蛔虫、鞭虫、钩虫等肠道寄生虫感染率明显下降。
究其原因可能是改革开放后,农村经济好转,生态环境发生变化,农村城市化,从生产方式、生活习惯方面减少了感染机会,南方部分地区仍有感染高的情况。
相反,一些食源性寄生虫病(旋毛虫、囊虫、肝吸虫、并殖吸虫)和棘球蚴病,则呈明显上升趋势。
其流行程度加重,流行区在不断扩大,主要是缺乏预防基本知识,健康教育环节薄弱,卫生监督跟不上,另外,流动人口增加给卫生管理也增加了难度。
1.2总体人群感染情况和庞大虫种对人健康的威胁1988~1992年,我国各地在卫生部领导下,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在全国开展了人体寄生虫分布调查〔3〕。
全国共抽样726个县,2848个点,用统一标准、检查方法和质量控制要求。
全国共调查1477742人,寄生虫总感染率为62.632%(血吸虫病、疟疾、丝虫病、黑热病除外),其中原虫、吸虫、绦虫、线虫的感染率,分别依次为:10.315%、0.573%、0.195%、59.022%。
海南省感染率最高达94.735%,最低的黑龙江省为17.521%。
1988~1992年全国共查出人体寄生虫61种,包括第一批公布的56种,后又确认的5种。
许隆祺等复习我国历年来至1997年8月有关文献,认为在我国寄生的原虫、蠕虫和其他动物已达230种,其中原虫38种、蠕虫122种(包括吸虫54种、绦虫16种、线虫35种、铁线虫6种、棘头虫3种、涡虫1种以及环形动物门的蚯蚓5种、水蛭2种)〔4〕、软体动物门的蛞蝓3种、舌形动物门的舌形虫3种、刺胞动物门的水螅纲1种、节肢动物门蛛形纲19种、昆虫纲44种〔5〕。
我国寄生虫病流行概况

1.土源性线虫感染率明显降低,食源性寄生虫病感染率上升
50
45
40
感 35
染 30
率 (
25
20
% )
15
10
5
0
44.59
12.72
蛔虫
14.48 6.12
钩虫
第一次 第二次
17.36 4.63
鞭虫
18
16
14
感 12 染 率 10 (8
% )
6
4
2
0
肝吸虫 带绦虫 弓形虫
第一次 第二次 广东
包虫 肺吸虫
血寄生虫抗体示肺吸虫(+) GLB 31.2g/L,甲胎蛋白正常。腹部B超:“肝内多发片状高回声区,右肝增大, 内脏蠕虫蚴移行症 请结合临床” 。上腹部CT示肝实质弥漫性病变,考虑炎症性病变;肝内淋巴水
肿;可疑肝内部分末梢胆管扩张,不除外肝吸虫可能;脾大;慢性胆囊炎。肝活 检提示:肝小叶结构破坏,肝窦扩张,肝实质内见有数个坏死灶,并见有灶性中 性粒细胞浸润及较多嗜酸性粒细胞浸润,门管区纤维组织增生明显,纤维间隔形 成,门管区小胆管增生,但未见确切寄生虫卵。骨髓细胞学检查提示:全片白细 胞总数增多,成熟嗜酸性粒细胞比例明显偏高占37%,考虑嗜酸性粒细胞增多BM象。
2.与宠物相关寄生虫病增多:弓形虫病、弓首线虫病、包虫 病……
寄生虫病流行趋势
3.复发或新发寄生虫病增多 血吸虫病;疟疾;蠕虫蚴移行症:弓首线虫病 (肝脓肿、血液病、转移瘤)、裂头蚴病、广 州管圆线虫病、粪类圆线虫病;肺吸虫病(肺 结核、肺癌);囊虫病、原虫病:黑热病、卡 氏肺囊虫病、隐孢子虫病
4.“疑虫病”增多
我国寄生虫病流行概况
、
目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1.传染源 人体寄生虫病的传染源是指感染了寄 生虫的人和动物,包括病人,带虫者和保虫宿主 等各类宿主。病原体通过这宿主的血,粪,尿及 其他分泌物排泄物不断排出体外,污染外界环境, 然后经过发育,经一定方式或途径侵入易感动物, 造成感染。 • 2.传播途径 指来自传染源的病原体,经一定方 式再侵入其他易感动物所经过的途径。寄生虫感 染宿主的主要途径如下: • (1)经口吃入感染 寄生虫通过易感动物采食、 饮水,经口腔进入宿主体内的感染方式,如蛔虫 球虫等
4.引入其他病原体,传播疾病 寄 生虫不仅本身对宿主有害,还可在 侵害宿主的同时,将某些病原体如 细菌、病毒等直接带入宿主体内, 或为其他病原体的侵入创造重要任 务,使宿主遭受感染而发病。
四.寄生虫病的诊断与防治
• (一)寄生虫病的诊断 1.临床症状观察 动物寄生虫病,除少数呈现典型症状外,多数在 临床上仅表现为消化机能障碍、消瘦、贫血和发 育不良等慢性、消耗性疾病的症状虽不具特征, 但可作为早期发现疾病的参考。 2.流行病学调查 调查寄生虫病的流行因素、发 病情况寄生虫病的传播和流行情况,为确立诊断 提供依据。
3.实验室诊断 在各种病料中查找病原体, 这是诊断寄生虫病的最主要手段。包括采 集粪便、尿液、血液等病料查找病原体和 进行免疫学诊断等。 4.尸体剖检 尸体剖检可以查明动物所有器官 组织中的寄生虫,包括生前诊断所不能查 出的虫体等,并可做到寄生虫的计数与种 类鉴别,因此,是寄生虫病确认的重要依 据。 5.治疗性诊断 在初步怀疑的基础上,选用 特效药物进行驱虫试验,观察疾病是否好 转,然后再做出诊断。
3.易感动物 是指某种寄生虫可以感染、寄生的物。 4.自然因素 包括地理环境和气候因素,如温度、 湿度、雨量、光照等。自然因素通过对流行过程 中三个环节的影响而发挥作用。地理环境会影响 到中间宿主的孳生与分布,如肺吸虫的中间宿主 溪蟹和蜊蛄只适于生长在山区小溪,因此肺吸虫 病大多只在丘陵、山区流行;气候条件会影响到 寄生虫在外界的生长发育及其中间宿主和媒介昆 虫的孳生,如血吸虫毛蚴的孵化和尾蚴的逸出除 需要水外,还与温度、光照等条件有关,而适宜 的温度又增加了人群接触疫水的机会,因而有利 于血吸虫病的流行。
• (2)经皮肤感染 即寄生虫通过易感动物的皮肤 进入宿主体的感染方式。如钩虫、血吸虫等
• (3)接触感染 即寄生虫通过宿主之间互相直接接触或 通过用具人员等间接接触,在易感动物之间狙击手流行属 于这种传播方式的主要是一些外寄生虫,如蜱,虱等
• (4)经节肢动物感染 寄生虫通过节肢动 物叮咬、吸血而传给易感动物的方式。这 类寄生虫主经是一些血液原虫和丝虫等。 • (5)经胎盘感染 即寄生虫通过胎盘由母 体感染给胎儿的方式。如弓形虫等。 • (6)自体感染 有时,某寄生虫产生的虫 卵或幼虫不需要排到宿主体外,即可使原 宿主再次遭受感染,这种感染方式称为自 身感染。例如猪绦虫的患者呕吐时,可使 孕卵节片或虫卵从宿主进入小肠逆行入胃, 使原患者再次遭受感染。这是有钩绦虫病 人患囊虫病的一种特殊感染方式。
(二)寄生虫病防治
1.控制和消灭传染源
有计划地定期进行预防性驱虫是控制和消灭传 染源的重要方法。
注意药物的选择
驱虫时间的确定
驱虫注意事项
要在有隔离条件的场所驱虫
进行无害化处理 进行药效和安全性试验
2.切断传播途径 (1)生物法 (2)物理法 (3)化学法 (4)加强肉品卫生检验 3.保护易感动物 保护易感动物是指提高动物抵抗寄生虫感 染的能力和减少动物接触病原体、免遭寄 生虫侵袭的一些措施。
• (5)社会因素包括社会制度、经济状况、 科学水平、文化教育、医疗卫生、防疫保 健以及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的行为(生产方式和生活习惯)等。 社会因素、自然因素和生物因素三者常常 相互作用,共同影响寄生虫病的流行。但 由于自然因素和生物因素一般是相对稳定 的,而社会因素往往是可变的,因此社会 的稳定、经济的发展,医疗卫生的进步和 防疫保健制度的完善以及人民群众科学、 文化水平的提高,对控制寄生虫病的流行 起主导作用。
寄生虫病的流行与危害
(一)寄生虫病的传播与流行
• 由于寄生虫寄生在宿主体内,外所引起的疾病,称为寄生 虫病 • 寄生虫病在一个地区流行必须具备三个基本条件,即传 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这三个条件通常称为寄生虫 病流行的三个环节。当这三个环节在某一地区同时存在并 相互联系时,就会构成寄生虫病的流行。寄生虫病的流行 过程在数量上可表现为散发、暴发、流行和大流行,在地 区上可表现为地方性和自然疫源性,在时间上可表现出季 节性,在人群中则有年龄、性别、职业及民族等不同分布 的表现,此外,生物因素、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也会对寄 生虫病的流行产生影响。
• (二)寄生虫病的危害
1.机械性损害 吸血昆虫叮咬,或寄生虫侵入宿主 机体之后,在移行过程中和在特定寄生部位的机 械性刺激,可使宿主的器官、组织受到不同程度 的损害,如创伤、发炎、出血、肿胀、堵塞、穿 孔和破裂等。 2.夺取宿主营养和血液 寄生虫常以经口吃入或由 体表吸收的方式,把宿主的营养物质变为虫体自 身的营养,有的则直接吸取宿主的血液或淋巴液 作为营养,造成宿主的营养不良、消瘦、贫血、 抗病力和生产能力下降等。 3.毒素的毒害作用 寄生虫在生长、发育和繁殖过 程中产生的分泌物、代谢物等,可对宿主产生不 同程度的局部或全身性毒性作用,尤其对神经系 统和血液系统的毒害作用较为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