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练习

合集下载

散文练习题

散文练习题

散文练习题一、选择题1. 下列哪个选项不属于散文的特点?A. 结构自由B. 语言优美C. 主题明确D. 叙事完整A. 鲁迅B. 朱自清C. 茅盾D. 冰心3. 下列散文中,不属于抒情散文的是:A. 《荷塘月色》B. 《背影》C. 《背影》D. 《荷塘月色》4. 下列哪个选项不是散文的写作手法?A. 比喻B. 拟人C. 对比D. 议论A. 《背影》B. 《荷塘月色》C. 《背影》D. 《荷塘月色》二、填空题1. 散文是一种______、______、______的文学体裁。

2. 散文的______是其灵魂,______是其血肉。

3. 散文的______可以是一种情感,也可以是一种______。

三、简答题1. 简述散文的特点。

2. 简述散文的分类。

3. 简述散文的写作手法。

四、论述题1. 结合具体作品,论述散文中的抒情手法。

2. 结合具体作品,论述散文中的议论手法。

五、阅读题散文片段: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

它们仿佛在洗涤,在抚爱,在默默无言地奉献自己。

这时,叶子与花也在默默无言地感谢着这突然的、意外的光临。

问题:1. 这段散文片段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2. 这段散文片段表达了怎样的情感?3. 这段散文片段中的“月光”有什么象征意义?六、翻译题“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七、改写题“他工作非常努力。

”“太阳升起来了。

”八、续写题“我独自站在窗前,望着那______。

”“在这个寂静的夜晚,我______。

”九、比较阅读题1. 比较阅读《荷塘月色》和《背影》,分析两篇散文的异同。

2. 比较阅读《背影》和《背影》,分析两篇散文的写作手法。

十、创作题1. 以“家乡的回忆”为题,写一篇散文。

2. 以“我的老师”为题,写一篇散文。

十一、分析题1. 分析《荷塘月色》中的环境描写。

2. 分析《背影》中的情感描写。

十二、评论题1. 对《荷塘月色》进行评论。

2. 对《背影》进行评论。

中考语文阅读散文练习(附答案)

中考语文阅读散文练习(附答案)

中考语文阅读散文练习(附答案)①历史对于价值判断的影响,好像非常清楚。

鉴往知来,认识过去才能预测未来,这话都已经说滥了。

我不太用成语,所以试试另一个说法。

②一个朋友从以色列来,给我带来一朵沙漠玫瑰。

沙漠里没有玫瑰,但是这个植物的名字叫做沙漠玫瑰。

拿在手里,是一蓬干草,真正枯萎、死掉的草,这样一把,很难看。

但是他要我看说明书。

说明书告诉我,这个沙漠玫瑰其实是一种地衣,有点像松枝的形状。

你把它整个泡在水里,第八天它会完全复活;把水拿掉的话,它又会渐渐的干掉,枯干如沙。

把它再藏个一年两年,然后哪一天再泡在水里,它又会复活。

这就是沙漠玫瑰。

③好,我就把这一团枯干的草,用一只大玻璃碗盛着,注满了清水放在那儿。

从那一天开始,我跟我两个宝贝儿子,就每天去探望沙漠玫瑰怎么样了。

第一天去看它,没有动静,还是一把枯草浸在水里头;第二天去看的时候发现,它有一个中心,这个中心已经从里头往外头稍稍舒展开了,而且有一点绿的感觉,还不是颜色;第三天再去看,那个绿的模糊的感觉已经实实在在是一种绿的颜色,松枝的绿色,散发出潮湿青苔的气味,虽然边缘还是干死的。

它把自己张开,已经让我们看出了它真有玫瑰形的图案。

每一天,它核心的绿意就往外扩展一寸。

我们每天给它加清水,直到有一天,那个绿已经渐渐延伸到它所有的手指,层层舒展开来。

④第八天,当我们去看沙漠玫瑰的时候,刚好我们的一个邻居也在,他就跟着我们一起到厨房里去看。

这一天,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完整的、丰润饱满的、复活了的沙漠玫瑰!我们三个疯狂地大叫起来,因为太快乐了,我们看到了一朵尽情开放的浓绿的沙漠玫瑰。

⑤这个邻居在旁边很奇怪地说,不就一把杂草,你们干吗呀?⑥我愣住了。

⑦是啊,在他的眼中,它不是玫瑰,它是地衣啊!你说,地衣再美,能美到哪里去呢?他看到的就是一把挺难看、气味潮湿的低等植物,搁在一个大碗里。

也就是说,他看到的是现象的本身定在了那一个时刻,是孤立的,而我们所看到的是现象和现象背后一点一滴的线索,辗转曲折、千丝万缕的来历。

初中语文散文阅读专题专题训练题20套(带答案)及解析

初中语文散文阅读专题专题训练题20套(带答案)及解析

初中语文散文阅读专题专题训练题20套(带答案)及解析一、中考语文散文阅读专题练习1.阅读下面的文字,并完成下面小题。

(甲)花草是种费钱的玩艺,可是北平的“草花儿”很便宜,而且家家有院子,可以花不多的钱而种一院子花,墙上的牵牛,墙根的靠山竹与草茉莉,省钱省事而且会招来翩翩的蝴蝶。

至于青菜、白菜、扁豆、毛豆角、黄瓜、菠菜等等,大多数是直接由城外担来而送到家门口的。

雨后,韭菜叶上还往往带着雨时溅起的泥点。

青菜摊子上的红红绿绿几乎有诗似的美丽。

果子有不少是由西山与北山来的,西山的沙果、海棠,北山的黑枣、柿子,进了城还带着一层白霜儿,美国包着纸的橘子遇到北平的带霜儿的玉李,还不愧杀!(乙)是的,北平是个都城,而能有好多自己产生的花、菜、水果,这就使人更接近了自然。

从它里面说,它没有像伦敦的那些成天冒烟的工厂;从外面说,它紧连着园林、菜圃与农村。

采菊东篱下,在这里,确是可以悠然见南山的。

像我这样的一个贫寒的人,或许只有在北平才能享受一点清福吧。

好,不再说了吧,要落泪了。

真想念北平呀!(1)下面对语段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A.选段主要介绍了北平的物产丰富,环境动中有静的特点。

B.甲、乙两个语段运用了对比衬托手法来突出北平的特点。

C.选段的语言通俗质朴而又简洁、亲切,并带有浓厚的“京味”。

D.老舍以一个贫寒知识分子的眼光看待北平,选取了日常所见和极其平民化的意象。

(2)对“好,不再说了吧,要落泪了。

真想念北平呀!”一句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A.结尾把“想北平”的感情推向了高潮,却又戛然而止,耐人寻味。

B.最后“真想念北平呀”这一声呼唤,充满了民族忧患意识,震人心弦。

C.结尾真挚而委婉地表达情感,要落泪是深情的呼唤,表明爱得非常深厚。

D.点明题意,照应了文章前面“落泪才足以把内心表达出来”的说法,使结构更严谨。

【答案】(1)A(2)C【解析】【分析】(1)A项,“环境动中有静的特点”理解错误,选文并没有这方面的描写。

高中散文阅读练习题(各种考点、题型)

高中散文阅读练习题(各种考点、题型)

高中散文阅读练习题(各种考点、题型)选择题
1. 在散文《草原》中,下列句子表达的情感是()
A. 品味大自然的壮美
B. 对草原财产的眷恋
C. 对有限生命的珍视
D. 对繁荣昌盛的向往
2. 在散文《林海雪原》中,森林被擒获,是指()
A. 森林动物被捕
B. 森林被人类占领
C. 森林被雪覆盖
D. 森林被打败
阅读理解
文学叙述具有一定的叙述方式。

散文作品叙述通常有以下几种方式:
1.记叙——记叙文,有顺序性和时序性;
2.描写——描写文,具体描写,形象生动;
3.抒情——抒情文,表达作者的情感、思想或体验;
4.议论——议论文,作者立论、证明、反驳或主张等;
1.请写出散文叙述的四种方式。

2.请结合具体散文,举例说明一种叙述方式。

简答题
1. 请解释“散文”的含义,并举例说明一篇我们已经学过的散文作品。

2. 请评述阅读散文的意义。

填空题
1. 几度春光爱丽丝憔悴,有华发苍苍之感。

作家_______________;
这句话出自散文_______________。

2. 以下哪个不是散文形式的基本要素()
A. 体裁
B. 文体
C. 时空背景
D. 情感表达
作文
请就“我眼中的美好人生”写一篇800字的散文。

五年现代文阅读课外散文阅读专题练习附答案

五年现代文阅读课外散文阅读专题练习附答案

五年现代文阅读课外散文阅读专题练习附答案第一篇:《父亲》- 解析:这篇散文通过讲述作者与父亲之间的亲情和成长经历,表达了对父爱的感激和敬佩之情。

散文描写了父亲辛勤工作、默默付出的场景,展现了他坚韧、朴实的品质。

通过揭示父爱的伟大和无私,文章引发人们对家庭、亲情的思考和珍惜。

第二篇:《小桔灯》- 解析:这篇散文通过讲述了一个关于友情和成长的故事。

散文中的小宝和桔灯是彼此的好朋友,在彼此的陪伴中共同成长。

文章透过对小宝对桔灯的由衷关心和细心呵护,表达了友情的可贵和珍稀。

通过这个温馨的故事,散文引发对友情和人际关系的思考。

第三篇:《奇迹》- 解析:这篇散文通过一次车祸事故的描述,表达了生命的脆弱和珍贵。

散文中的主人公在不幸事故中失去了腿部行动能力,但他没有放弃,通过泰然处之、乐观向前的态度,最终实现了奇迹般的康复。

通过这个故事,散文告诉人们面对逆境时的勇敢和坚持不懈的品质。

第四篇:《向日葵》- 解析:这篇散文通过描写向日葵的成长过程,抒发了对自然界奇妙生命力的赞美和对生命意义的思考。

文章通过向日葵不懈向阳的生长姿态,表达了积极向上、追求光明的品质。

通过这个简单而引人深思的故事,散文引导人们反思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以上是《五年现代文阅读课外散文阅读专题练》的答案。

通过阅读和思考这些散文,我们可以从不同角度触及生活、家庭、友情、人生的主题,以此提升我们的阅读能力和人文素养。

希望同学们在阅读的过程中能够有所收获,不断成长和进步。

*注:本文档中的答案为根据题目内容自行整理,可能与原文稍有不同。

请以考试或教师要求的答案为准。

*。

新初一分班练习--写景散文阅读1

新初一分班练习--写景散文阅读1

新初一分班练习--写景散文阅读一、阅读《夏》选段, 完成选段后的练习好像炉子上的一锅水在逐渐泛泡、冒气而终于沸腾一样, 山坡上的芊芊细草长成了一片密密的厚发, 林带上的淡淡绿烟也凝成了一堵黛色长墙。

轻飞曼舞的蜂蝶不见了, 却换来了烦人的蝉儿, 潜在树叶间一声声地长鸣。

火红的太阳烘烤着一片金黄的大地, 麦浪翻滚着, 扑打着远处的山、天上的云, 扑打着公路上的汽车, 像海浪涌着一艘艘的舰船。

金色主宰了世界上的一切, 热风浮动着飘过田野, 吹送着已熟透了的麦子的香味。

那春天的灵秀之气经过半年的积蓄, 这时已酿成一种磅礴之势, 在田野上滚动, 在天地间升腾。

夏天到了。

夏天的色彩是金黄的。

按绘画的观点, 这大约有其中的道理。

春之色为冷的绿, 如碧波, 如嫩竹, 贮满希望之情;秋之色为热的赤, 如夕阳, 如红叶, 标志着事物的终极。

夏天正当春华秋实之间, 自然应了这中性的黄色——收获之已有而希望还未尽, 正是一个承前启后、生命交替的旺季。

你看, 麦子刚刚割过, 田间那挑着七八片绿叶的棉苗, 那朝天举着喇叭筒的高粱、玉米, 那在地上匍匐前进的瓜秧, 无不迸发出旺盛的活力。

这时她们已不是在春风微雨中细滋慢长, 而是在暑气的蒸腾下, 蓬蓬勃发, 向秋的终点作着最后的冲刺。

1. 请用一句话概括选段的内容(2分)2. 为什么作者说“夏天的色彩是金黄的”?(用文中的原句回答)(2分)选段描写景物具体形象, 语言准确生动。

请分别以修辞和用词的角度各选一处加以赏析。

运用修辞的句子:赏析:词语用得传神的句子:赏析:仿照句子, 以第二段材料为内容, 仿写一句。

春之色为冷的绿, 如碧波, 如嫩竹, 贮满希望之情;夏之色秋之色为热的赤, 如夕阳, 如红叶, 标志着事物的终极;冬之色为寒的白, 如寒冰, 如冷雪,呈现了对生命的冷静的思考。

【课外选段】(一)阅读方纪的《三峡之秋》, 回答文后问题。

①三峡已经是秋天了。

三峡的秋天, 从大江两岸的橘柚树开始。

高考散文阅读练习20篇(附参考答案)

高考散文阅读练习20篇(附参考答案)

高考散文阅读练习20篇(附参考答案)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暮色中的炊烟迟子建炊烟是房屋升起的云朵,是劈柴化成的幽魂。

它们经过了火光的历练,又钻过了一段漆黑的烟道后,一旦从烟囱中脱颖而出,就带着股超凡脱俗的气质,宁静、纯洁、轻盈、飘渺。

无云的天气中,它们就是空中的云朵;而有云的日子,它们就是云的长裙下飘逸着的流苏。

如果你晚霞满天的时候来到山顶,俯瞰山下的小镇,可以看到一动一静两个情景,它们恰到好处地组合成了一幅画面:静的是一幢连着一幢的房屋,动的则是袅袅上升的炊烟。

房屋是冷色调的,炊烟则是暖色调的。

这一冷一暖,将小镇宁静平和的生活气氛完美地烘托出来了。

女人们喜欢在晚饭后串门,她们去谁家串门前,要习惯地看一眼这家烟囱冒出的炊烟,如果它格外地浓郁,说明人家的晚饭正忙在高潮,饭菜还没有上桌呢,就要晚一些过去;而如果那炊烟细若游丝、若有若无,说明饭已经吃完了,你这时过去,人家才有空儿聊天。

炊烟无形中充当了密探的角色。

炊烟总是上升的,它的气息天空是最为熟悉的了。

这气息,常让我忆起一个与炊烟有关的老女人的命运。

在北极村姥姥家居住的时候,我喜欢趴到东窗去望外面的风景。

窗外是一片很大的菜园,种了很多的青菜和苞米。

菜地的尽头,是一排歪歪斜斜的柞木栅栏,那里种着牵牛花。

牵牛花开的时候,那面陈旧暗淡的栅栏就仿佛披挂了彩带,看上去喜气洋洋的。

在木栅栏的另一侧,是另一户人家的菜地,她家种植了大片大片的向日葵。

从东窗,还能看见她家的木刻楞房屋。

这座房屋的主人是个俄罗斯老太太,我们都叫她“老毛子”。

她是斯大林时代避难过来的,早已加入了中国国籍。

北极村与她的祖国,只是一江之隔。

所以每天我从东窗看见的山峦,都是俄罗斯的。

她嫁了个中国农民,是个马夫,生了两个儿子。

她的丈夫死后,两个儿子相继结了婚,一个到外地去了,另一个仍留在北极村,不过不跟她住在一起。

那个在北极村的儿子为她添了个孙子,叫秋生。

秋生呆头呆脑的,他只知道像牛一样干活,见了人只是笑,不爱说话,就是偶尔跟人说话也是说不连贯。

【语文】散文阅读专题专题训练题20套(带答案)

【语文】散文阅读专题专题训练题20套(带答案)

【语文】散文阅读专题专题训练题20套(带答案)一、中考语文散文阅读专题练习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废园外巴金①晚饭后出去散步,走着走着我又走到这里来了。

②从墙的缺口望见园内的景物,还是一大片欣欣向荣的绿叶。

在一个角落里,一簇深红色的花盛开,旁边是一座毁了的楼房的空架子。

屋瓦全震落了,但是楼前一排绿栏杆还摇摇晃晃地悬在架子上。

③我看看花,花开得正好,大的花瓣,长的绿叶。

这些花原先一定是种在窗前的,我想,一个星期前,有人从精致的屋子里推开小窗眺望园景,赞美的眼光便会落在这一簇花上。

也许还有人整天倚窗望着园中的花树,把年轻人的渴望从眼里倾注在红花绿叶上面。

④但是现在窗没有了,楼房快要倾塌了。

只有园子里还盖满绿色,花还在盛开。

倘使花能够讲话,它们会告诉我,它们所看见的窗内的面颜,年轻的面颜,可是,如今永远消失了。

花要告诉我的不止这个,它们一定要说出8月14曰的惨剧。

精致的楼房就是在那天毁了的,不到一刻钟的工夫,一座花园便成了废墟了。

⑤我望着园子,绿色使我的眼睛舒畅。

废墟么?不,园子已经从敌人的炸弹下复活了。

在那些带着旺盛生命的绿叶红花上,我看不出一点被人践踏的痕迹。

但是耳边忽然响起一个女人的声音:“陈家三小姐,刚才挖出来。

”我回头看,没有人。

这句话就是在惨剧发生后的第二天听到的。

⑥那天中午我也走过这个园子,不过不是在这里,是在另一面,就是在楼房的后边。

在那个中了弹的防空洞旁边,在地上或者在土坡上,我记不起了,躺着三具尸首,是用草席盖着的。

中间一张草席下面露出一只瘦小的腿,腿上全是泥土,随便一看,谁也不会想到这是人腿。

人们还在那里挖掘。

远远地在一个新堆成的土坡上,也是从炸塌了的围墙缺口看进去,七八个人带着悲戚的面容,对着那具尸体发愣。

这些人一定是和死者相识的罢。

那个中午妇人指着露腿的死尸说:“陈家三小姐,刚才挖出来。

”以后从另一个人的口里我知道了这个防空洞的悲惨故事。

⑦一只带泥的腿,一个少女的生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散文阅读练习野菊花之恋刘文方①秋风古道,碎了满地的记忆。

沧桑的老树搀扶着颤巍巍的枯藤,伴着几声乌鸦的哀鸣。

枝叶褪尽了青春的容颜,和着秋风的舞曲摇荡。

清幽的小草用心蘸满金黄的汁水,把端庄的俊秀的正楷瞬间换成了龙飞凤舞的狂草。

灰黄的夕阳,寂寥的心情……秋天是荒凉寂寞无聊至极的。

②在这天地为之变色的季节里,那漫山遍野的野菊花平添了几分生动,点缀着肃杀的秋。

遍地暖暖的金黄,不由得让人心头为之感动。

③它是贫贱但不卑贱的花。

它绝不择地而生,枯草丛中,田间地头,高山土坡,悬崖峭壁,无论贫瘠,还是肥沃。

它无处不在,质朴而又自然。

秋风吹过,此起彼伏的浓郁而又微苦的香甜味经久不绝。

给它一点阳光,它就灿烂,给它一点阳光,它就洒下满地的金黄。

它没有“昨夜西风过园林,吹落黄花遍地金”的闲适,有的是“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的倔强和孤傲。

越是悬崖峭壁之上,它越是努力开放,鲜艳而丰满。

它从不后悔把自己逼上绝地,它完成了绝处逢生自我的超越,闪亮发光,香溢四射。

④它蓄势而动,厚积薄发。

初春,它悄悄地发芽,从不与百花争艳,从不在春风醉人的季节里过早地展露花枝招展的外衣。

外表看来它就是草芥中的草芥,只有走近它,细细地品味,才知道它散发着与草芥不同的气息。

它只是默默无闻地、努力地生长着,长好了茎叶,长好了身体,等待着秋风起,昂首怒放,花香四溢。

⑤它是王者之花。

千年以前,夕阳西下的深秋,西风凛冽的古道旁,那个落第秀才黄巢,策马古道内心彷徨之际,忽然阵阵野菊花的幽香扑鼻而来,猛然间激发了他的豪情壮志:“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几年后揭竿而起,把偌大的唐王朝搅得天翻地覆。

⑥它是雅致之花和悲情之花。

那个大才女易安居士深有感触。

靖康之变后,国破,家亡,夫死。

其词风由清新可人,浅斟低唱,而转为沉郁凄婉,这时看见那些菊花,才发觉花儿也已憔悴不堪,落红满地,再无当年那种“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的雅致了。

独对着孤雁残菊,更感凄凉,连时间也觉得开始变慢起来。

“满地黄花堆积。

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⑦它是越老越有用的花。

即使是花儿开败了,它也是自始至终透着清凉的、浓郁的花香。

《本草纲目》中对野菊花的药效有详细的记载:性甘、味寒,具有散风热、平肝明目之功效。

野菊花还可广泛用于治疗疔疮痈肿、咽喉肿痛、风火赤眼、头痛眩晕等病症,同时又有很好的降压作用,可用于高血压病的辅助治疗。

因此人们还经常把菊花采撷晾晒后,精选装入枕头,嗅着花香入梦,又在花香之中醒来,神清气爽,美不胜收。

它还可以盛开在沸腾的茶水中:一股暖流/冲进/干涸的心扉/沸水中/尽力舒展/僵枯的四肢/她/再一次/尽力绽放/赏心悦目的/美丽。

⑧立冬之后,风霜雪雨使野菊花鲜艳的色彩逐渐黯淡下来。

它义无反顾地融入大地的虚怀,等待中的一场野火,把腐朽的旧皮囊在“噼啪”中化为灰烬。

涅槃的根在坚硬的石缝或者如石的冻土中潜滋暗长,有些许已经迫不及待地破土而出,那毛茸茸的小耳朵,仿佛等待倾听春雷隆隆的声音,等待下一个春的来临,等待下一个秋的金黄。

1.请填写出“遍地暖暖的金黄,不由得让人心头为之感动”中“为之感动”的原因。

(3分)贫贱但不卑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越老越有用。

2.品析语言。

(6分)⑴它从不后悔把自己逼.上绝地,它完成了绝处逢生自我的超越,闪亮发光,香溢四射。

(品析加点词)⑵一股暖流/冲进/干涸的心扉/沸水中/尽力舒展/僵枯的四肢/她/再一次/尽力绽放/赏心悦目的/美丽。

(赏析句子的修辞效果)3.请写出你对最后一段中画线句子的理解(3分)4.请你对文章第一段进行简要分析和评价(5分)炊烟是乡村的水墨画刘世河①描写故乡的文章,出镜率最高的莫过于“魂牵梦绕”这四个字了,而能体现出这四个字的景象,非家乡的炊烟莫属。

②“暖暖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身居都市已久,我曾一度对陶渊明笔下的“归园田居”十分向往,如今人到中年才如梦初醒,其实我的童年和少年时光就是在这洋的个如诗如画的地方度过的。

③我的老家在鲁北平原,村东一条小河蜿蜒渡过。

过河不远便是一个高高隆起的沙士岗子,岗子上的白杨树枝繁叶茂,一到夏天使绿树浓荫,成了我们这帮孩子玩耍的天堂。

有时候玩累了,我就坐在岗顶上静静地望着小村,努力在那些模样都差不多的院落中寻找自己的家。

④起初总是眼花缭乱,后来望着望着就有了经验:看炊烟。

父亲患有胃病,医生叮嘱要三分治七分养,吃饭须有规律,还得是热乎饭。

因此不管多忙,一日三餐母亲都会准时生火做饭。

所以,村里升起的第一缕炊烟多半就是我们家的。

⑤母亲常说:“这炊烟就是咱庄户人家灶台上开出的花,花一开就有饭香,日日有饭香就是好日子。

”彼时年幼,对母亲的话一知半解,在意的只是制造炊烟的灶台上母亲又做了什么好吃的饭。

正所谓:饥望炊烟眼欲穿,一心只想肚儿圆。

⑥炊烟还是小村的晨钟幕鼓,每天都传递着村人们晨起晚息的信息。

⑦早晨的炊烟风轻云淡,就像天边薄薄的晨曦,清灵疏朗,昭示着庄稼人早饭的简单。

熬一锅小米粥或玉米糊糊,几个馒头就着一碟小咸菜就齐活了。

吃罢早饭,上学的上学,上班的上班,下田的下田,农家新一天的生活便拉开了序幕。

⑧午间的炊烟是庄稼人匆忙的步履。

不同于早饭的是,午饭虽然简单,但一一定要吃得硬实扛饿,因此,午间的炊烟往往急速升起,瞬息消逝,一如庄稼人忙秋忙夏时脚不沾地的身影。

⑨傍晚的炊烟是最美的,也最能体现农家生活的细致与温馨,晚饭是全家人的聚餐,也是庄稼人一天当中最悠闲的时候。

庄稼人有个小习惯,就是越闲越吃,所以晚饭自然丰盛些。

如若恰巧那天家里有喜事,更会杀鸡烧肉以示庆贺。

乡下人干活是急性子,但吃饭蛮讲究,尤其懂得“想要肉更香,工夫必须长”的道理,小火慢炖,肉烂扬浓。

因此,傍晚的炊烟是细水长流,从黄昏一.直摇曳到夜幕降临。

⑩炊烟如此缭绕生动,古诗词中自然少不了它的倩影。

“乱云午剩带炊烟去,野水闲将白影米”是辛弃疾笔下的炊烟;”“渔市孤烟袅寒碧,水村残叶舞愁红”则出自柳水笔端。

⑾写炊烟最多的当属陆游。

“岭谷高低明野火,村墟远近起炊烟”和“遥望炊烟疑可愁,试从行路问村名”都是他的。

可见放翁对田园袅袅飘逸的炊烟有多喜爱。

后来又读到陆游“雾敛芦村落照红,雨余渔舍炊烟湿”的句子,禁不住疑惑,炊烟怎么会是湿的呢?⑿直到离家多年后,有一回在梦里又见故乡炊烟,醒来后却一一枕清泪,才终于有悟。

原来炊烟是和思念缠绕在一-起的,泪眼看炊烟,又怎么会不是湿的呢!又想起母亲当年对炊烟的比喻,突然觉得母亲就是一个十足的诗人。

而在我的眼里,炊烟不但是庄稼人灶台上开出的花,它自由舒展,浓淡随意,更像是一-幅黑白交织的水墨画,气在乡村的上空,画中的奇妙意境只有看懂它的人才能体会得到。

⒀而且这幅画的色调永远都是暖的,因为它的作者是母亲。

(《文苑•经典美文》)1.请你概括一天中三个不同时段炊烟的特征。

(3分)2.阅读下列语句,按要求作答。

(6分)⑴炊烟还是小村的晨钟幕鼓,每天都传递着村人们晨起晚息的信息。

( 从修辞的角度赏析)⑵原来炊烟是和思念缠绕..在一起的,泪眼看炊烟,又怎么会不是湿的呢! (赏析加点词的表达效果)3.第①①段中引用关于“炊烟”的诗句有何作用? (4分)4.最后一段内涵丰富,请联系全文加以分析。

(4分)父亲的背影章中林①和父亲没有相见已经一年有余了,我常常梦到父亲的那个背影……②去年国庆放假回家,父亲说从镇上到家没有车,他开电瓶车来接我。

七十岁的老人了,能开电瓶车吗?望着坐在前面开车的父亲,我看到的是他的背影:他低着头看着前方,脊背突起,根根骨头清晰可辨,上面只裹着一张皮。

他扶着方向盘,弯着腰,整个人看上去就像一张犁辕。

这还是我那伟岸高大的父亲吗?③父亲年轻的时候,在山里帮人炸石头。

我空闲的时候,喜欢到他那里玩耍。

那时,我经常看到他挥舞着大铁锤,把石头砸得金星乱飞。

这是怎样一个形象呢?也许用个特写就能表现出来:身形高大的父亲,脊背宽阔如门,两腿站立如柱,两臂肌肉暴起,挥舞起铁锤来,带着呼呼的风声。

④前些日子,看到库尔贝的一幅油画《采石工》,我才恍然明白我的印象与现实有着不小的偏差。

因为那时生活拮据,父亲就和《采石工》中的主人公类似,戴着没有檐的草帽,穿着满是补丁的衣服,鞋子也是破的,连脚后跟都露出来了。

这能从父亲当年拍的一张黑白照看出来。

⑤这就是残酷的现实,但我还是喜欢父亲那个砸石头的背影:棕色的脊背,绷紧的双臂,高举的铁锤。

整幅画面有着无穷的张力和撼人心魂的表现力,谁看了会不对他翘起大拇指呢?但是,眼前的父亲却完全没有了那种气势,委顿矮小,说话都有些不能关风,还怎么和当年那个形象相比较呢?不忍再想,不能再看。

⑥回到家,我感冒了。

身体软软的,提不起精神。

看到父亲挑着一担粪去浇地,我说我来。

父亲笑说,你是纸扎的,经不起风。

这时,我又看到了父亲的背影:他伸着颈,哈着腰,两手抓着扁担,整个人弯成了一张弓。

望着他步履蹒跚,我的眼泪流了出来。

身为儿子,我却不能让年迈的父亲颐养天年。

⑦走的那天,临出门,父亲叫我等一等,摘些苦柚带着。

他说苦柚对我的高血压和高血脂有益,一树的苦柚基本上都被他捎到了我的手里。

望着树顶上的苦柚,他准备爬上树去摘。

这么大年纪的人了,危险!我叫嚷着跑到父亲的跟前,想要夺下他的腰篮,但他断然回绝了:别看你比我年轻,但是爬树,我灵活,你不行。

⑧倒吊在树上的父亲,就像一只塑料袋挂在树上,迎风飞舞着,似乎随时都会被风吹落。

这时我的泪又来了。

父亲哪里还有当年的宽阔背脊,人瘦得有些变形,只剩下一手可握的轮廓了。

一件夹克被风扬起来,就像被鼓起的风帆,整个人看上去就像一只蜕皮的蝉一样。

那手更是让人不忍直视——黢黑的烧火棍一样,没有一点光泽;皲裂的麻秆一样,没有一点肌肉。

这还是父亲吗?眼泪像决堤的洪水一样淹没了我的视线。

⑨一年多来的每一个日子里,我都思念着父亲,忘不了他的背影。

无论怎样,我一定要回去看看父亲,和他说一说今天我的工作、我的生活……1.本文写了父亲哪几件事?2.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第③段画线句子。

身形高大的父亲,脊背宽阔如门,两腿站立如柱,两臂肌肉暴起,挥舞起铁锤来,带着呼呼的风声。

3.第④段中写到油画《采石工》有何作用?4.作者在第⑤段中说“还是喜欢父亲那个砸石头的背影”,文章开头和结尾又说“常常梦到”“忘不了”一年多以前见到的父亲背影,这两者矛盾吗?为什么?《枯萎的蒲公英》叶子①冬日的午后,阳光虽也明亮,但触一触还是有着沁骨的凉。

冬以它的冷漠,裹挟尽百花的艳影,留一地斑驳的枯黄。

我不由得竖起大衣的领子。

蓦地,一棵蒲公英,出现在我的视野里。

②那是一株怎样的蒲公英!叶子的边缘已露出萎黄的老态,但还是透着铁一般的绿。

叶们努力地贴向地面,那是一种力量爆发前,手脚触地的姿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