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夏天的古诗《夏日南亭怀辛大》

合集下载

唐代-孟浩然《夏日南亭怀辛大》原文、译文及注释

唐代-孟浩然《夏日南亭怀辛大》原文、译文及注释

唐代-孟浩然《夏日南亭怀辛大》原文、译文及注释
题记:
南亭,似应在涧南园,位于孟浩然家乡襄阳郊外的岘山附近。

辛大疑即辛谔,为作者同乡友人,常于夏日来南亭纳凉,与孟浩然约为琴酒之会。

原文:
夏日南亭怀辛大
唐代-孟浩然
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

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

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

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

感此怀故人,中宵劳梦想。

翻译:
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

傍山的日影忽然西落了,池塘上的月亮从东面慢慢升起。

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

披散着头发在夜晚乘凉,打开窗户躺卧在幽静宽敞的地方。

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

一阵阵的晚风送来荷花的香气,露水从竹叶上滴下发出清脆的响声。

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

正想拿琴来弹奏,可惜没有知音来欣赏。

感此怀故人,中宵劳梦想。

感慨良宵,怀念起老朋友来,整夜在梦中也苦苦地想念。

注释:
山光:傍山的日影。

池月:池边的月色。

东上:从东面升起
开轩:开窗。

卧闲敞:躺在幽静宽敞的地方。

恨:遗憾。

感此:有感于此。

中宵:整夜。

劳:苦于。

梦想:想念。

十首夏天的古诗

十首夏天的古诗

十首夏天的古诗
1. 孟浩然《夏日南亭怀辛大》
山光西落,池月东升,散发乘凉风,开轩卧闲敞。

2. 王维《竹里馆》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3. 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4. 杜甫《夏夜叹》
永日不可暮,炎蒸毒我肠。

安得万里风,飘飖吹我裳。

5. 高骈《山亭夏日》
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6. 白居易《池上二绝》之一
山僧对棋坐,局上竹阴清。

映竹无人见,时闻下子声。

7. 陆游《幽居初夏》
湖山胜处放翁家,槐柳阴中野径斜。

水满有时观下鹭,草深无处不鸣蛙。

8. 苏轼《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9. 秦观《纳凉》
携扙来追柳外凉,画桥南畔倚胡床。

月明船笛参差起,风定池莲自在香。

10. 李重元《忆王孙·夏词》
风蒲猎猎小池塘,过雨荷花满院香,沈李浮瓜冰雪凉。

竹方床,针线慵拈午梦长。

《夏日南亭怀辛大》古诗赏析

《夏日南亭怀辛大》古诗赏析

《夏日南亭怀辛大》古诗赏析出自唐代诗人孟浩然的《夏日南亭怀辛大》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

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

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

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

感此怀故人,中宵劳梦想。

赏析本诗抒发了诗人对老友的怀念。

诗人捕捉住生活中的感受,描绘了夏夜乘凉的悠闲自得,只是不觉中生出了没有知音的感慨,以至梦中都会苦苦想念。

诗人描写感受细腻,语言流畅自然,寄情于景,韵味十足。

[3]诗的内容可分两部分,既写夏夜水亭纳凉的清爽闲适,同时又表达对友人的怀念。

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开篇就是遇景入咏,细味却不止是简单写景,同时写出诗人的主观感受。

忽、渐二字运用之妙,在于它们不但传达出夕阳西下与素月东升给人实际的感觉(一快一慢);而且,夏日可畏而忽落,明月可爱而渐起,只表现出一种心理的快感。

池字表明南亭傍水,亦非虚设。

近水亭台,不仅先得月,而且是先退凉的。

诗人沐浴之后,洞开亭户,散发不梳,靠窗而卧,使人想起陶潜的一段名言:五六月中北窗下卧,遇凉风暂至,自谓是羲皇上人。

(《与子俨等疏》)三四句不但写出一种闲情,同时也写出一种适意来自身心两方面的快感。

进而,诗人从嗅觉、听觉两方面继续写这种快感: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

荷花的香气清淡细微,所以风送时闻;竹露滴在池面其声清脆,所以是清响。

滴水可闻,细香可嗅,使人感到此外更无声息。

诗句表达的境界宜乎一时叹为清绝(沈德潜《唐诗别裁》)。

写荷以气,写竹以响,而不及视觉形象,恰是夏夜给人的真切感受。

竹露滴清响,那样悦耳清心。

这天籁似对诗人有所触动,使他想到音乐,欲取鸣琴弹了。

琴,这古雅平和的乐器,只宜在恬淡闲适的心境中弹奏。

据说古人弹琴,先得沐浴焚香,屏去杂念。

而南亭纳凉的诗人此刻,已自然进入这种心境,正宜操琴。

欲取而未取,舒适而不拟动弹,但想想也自有一番乐趣。

不料却由鸣琴之想牵惹起一层淡淡的怅惘。

象平静的井水起了一阵微澜。

相传楚人钟子期通晓音律。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子期品道: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子期品道:洋洋兮若流水。

描写夏天树木茂盛的古诗

描写夏天树木茂盛的古诗

以下是一首关于夏天树木茂盛的古诗:
《夏日南亭怀辛大》
唐·孟浩然
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

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

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

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

感此怀故人,中宵劳梦想。

此诗写夏夜水亭纳凉的清爽闲适和对友人的怀念。

诗的开头写夕阳西下,池月东升,晚霞迷彩,月影摇波,暗示夜已来临,诗人凭栏而坐,享受这夕凉好风,兴致盎然。

接着,诗人蒙头散发,开门窗,享受自然风光,加上缕缕荷风,丝丝竹露,清香四溢,使人心情舒畅。

但是,诗人在享受闲适的同时,又流露了幽怨和怀想,他怀念故友,感念知音,独自一人,琴难自弹,诗难自吟。

孟浩然夏日南亭怀辛大拼音版

孟浩然夏日南亭怀辛大拼音版

孟浩然夏日南亭怀辛大拼音版xiàrìnántínghuáixīndà夏日南亭怀辛大mènghàorán孟浩然shānguānghūxīluò,chíyuèjiàndōngshàng。

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

sànfāchéngxīliáng,kāixuānwòxiánchǎng。

释放乘夕凉,开轩卧闲敞。

héfēngsòngxiāngqì,zhúlùdīqīngxiǎng。

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

yùqǔmíngqíndàn,hènwúzhīyīnshǎng。

欲取鸣琴弹,恨无知已赏。

gǎncǐhuáigùrén,zhōngxiāoláomèngxiǎng。

感此怀故友,终霄劳理想。

古诗词夏日南亭怀辛大孟浩然带拼音版2古诗夏日南亭怀辛大孟浩然赏析此诗写夏日水亭乘凉清新悠然自得和对朋友的怀恋。

诗的內容分为两一部分,既写夏日水亭乘凉的清新悠然自得,与此同时又表示对朋友的怀恋。

诗的开始写夕阳余晖与素月广源,为乘凉设景。

三、四句写沐后纳凉,主要表现每日闲情适意。

五、六句由味觉再次写乘凉的真實体会。

七、八句写由人生境界幽静想起弹钢琴,想起"知已"、从乘凉衔接到怀人。

最终写期待朋友能在身边共度良宵为之梦。

原诗感情细腻,语言表达顺畅,条理清楚,富有风韵。

"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句,乘凉解暑之妙句。

夏日南亭怀辛大的解释

夏日南亭怀辛大的解释

夏日南亭怀辛大的解释《夏日南亭怀辛大》这首诗可真是个宝藏,想想那时的夏天,热得让人恨不得跳进水里。

诗里提到的南亭,嘿,就是个避暑的好地方。

想象一下,绿树成荫,凉风习习,真是个让人想放空的好去处。

诗人辛大,哦,他可不是普通人,真是个才子。

每次提到他,脑海里就浮现出那种一边吟诗一边喝酒的潇洒样。

哈哈,是不是有点羡慕呢?夏天的南亭,简直是个小天堂。

坐在亭子里,四周都是青翠的竹子和闪烁的小溪水,耳边传来鸟儿的啁啾声,心里顿时就舒坦了。

喝着冰凉的饮料,心情瞬间就好起来了。

诗人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发出了对朋友的思念。

那种感觉,真的是既甜蜜又酸楚。

哎,人就是这么奇怪,明明是在享受,却还是会想起那些远方的朋友。

说到朋友,我的一个老朋友,每年夏天都想来这里聚一聚,聊聊天,真是怀念啊。

再说说那句“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太有意思了吧。

想象一下,山上的光线透过树叶洒下来,鸟儿们在树上蹦来蹦去,显得特别快乐。

可人心里却有种空空的感觉,这种对比真是让人心里一紧。

仿佛在说,外面的世界再美好,心里总是有些空缺。

就像我有时候看着天空,明明星星那么亮,心里却还是想念某些人。

大家的心里都有那么一片空白,只是在不同的时刻浮现出来。

提到夏天,当然不能少了那些好吃的。

想想西瓜、冷饮,还有那一份份清凉的水果,真是让人忍不住想一口气吃个够。

诗人或许也会在心里默默想着这些美味吧。

阳光下,大家围坐在一起,开怀畅饮,真是其乐融融。

总觉得,朋友之间的聚会,就是最好的夏天印记。

不管怎么说,夏天的味道,就是这样的清新和热烈,让人心里暖暖的。

不过,诗里的那种怀旧情绪,还是让人感到心酸。

我们在享受生活,却总是有那么一点遗憾。

就像有些人明明在身边,却又觉得离得那么远。

这种感觉特别奇妙,既想享受现在,又忍不住想起过去。

人啊,真是复杂的生物。

常常会觉得,生活就像一杯混合饮料,酸甜苦辣,各种滋味交织在一起,让人回味无穷。

所以,夏日南亭不仅是一个地方,更是心灵的栖息地。

夏日南亭怀辛大(孟浩然)原文及赏析

夏日南亭怀辛大(孟浩然)原文及赏析

夏日南亭怀辛大(孟浩然)原文及赏析夏日南亭怀辛大(孟浩然)原文及赏析夏日南亭怀辛大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耐苦矜。

海晏沙暑退,天涯共此同。

赏析:《夏日南亭怀辛大》是唐代孟浩然创作的一首描写夏日山水的田园诗。

整首诗以湖光山色为背景,表达了对过去友情的怀念和愁怀之情。

首句“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以景入诗,描绘了夏日湖水的平静和清澈。

八月的湖水如镜面般平稳,湖水清澈透明,融入了虚幻之境,给人一种宁静祥和的感觉。

接下来的两句“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以自然景观作为情感的映衬,通过气候炎热、湖波涟漪的描写,表达了作诗者内心的烦躁和激荡不安。

另一方面,岳阳城的存在,则给人一种历史的底蕴和壮丽的景观感受。

接下来的两句“欲济无舟楫,端居耐苦矜。

”通过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的描写,表达了诗人渴望去寻求新的契机和前进的激情,但却又无法实现。

作诗者即使处在困苦的环境中,也能保持坚持和执着的态度,耐力十足。

最后两句“海晏沙暑退,天涯共此同。

”以豪迈的情怀表达了对友人的怀念之情。

暑退时日的沙滩上,作诗者凝望着远方,不禁想起了与朋友一同度过的美好时光,感慨万分。

同时,也表达了天涯海角,友情依然长存,即使分散在世界的不同角落,依然心心相印。

整首诗以山水为背景,展现了孟浩然对友情、自然和历史的思考和感受。

情感真挚,意境深远。

通过这首诗,读者不仅可以感受到孟浩然对友情的怀念之情,也能够品味到他对自然山水的独特理解和崇敬之情。

《夏日南亭怀辛大》诗词鉴赏

《夏日南亭怀辛大》诗词鉴赏

《夏日南亭怀辛大》诗词鉴赏【诗句】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消响。

【出处】唐·孟浩然《夏日南亭怀辛大》。

【意思】荷塘上的风送来阵阵香气,翠竹上的露珠滴落水面,发出清脆的音响。

【提示】微风吹过,送来清淡的荷花香气:竹上露珠滴下,发出清脆的声响。

诗人从嗅觉、听觉两方面写夏夜纳凉的真切感受,体物细微,遣词准确。

【用法例释】用以形容荷塘竹林等地和风送花香,绿叶滴露珠的清美景色。

[例]因赤水天气炎热,所以家家都有几张竹制凉床,夏日的傍晚,把凉床往河边一放,点上几支蚊香,睡在上面可真是凉快惬意。

“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倒也别有情趣。

(朱建国《赤水河畔话翠竹》) 【鉴赏】习习微风送来荷花的缕缕芳香,夜阑人静,听得见翠竹上的滴露声响。

这是一幅美丽、清爽的夏夜图。

荷花婀娜,翠竹晶莹,轻风传香,清露滴响。

“送”、“滴”两个动词的运用,抓住了景物的特征,刻画细腻入微,收到了以动显静的艺术效果,突出了夜的静谧、怡人。

【全诗】《夏日南亭怀辛大》.[唐].孟浩然.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

散发乘夜凉,开轩卧闲敞。

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消响。

欲取鸣琴弹,慨无知音赏。

感此怀故人,终霄劳梦想。

【全诗鉴赏】这首五言古诗当作于鹿门隐居处。

题中“辛大”即辛谔,行大,诗人同乡友人,当时在西山隐居。

据《张七及辛大见寻南亭醉作》,知辛大等常于夏日来南亭纳凉饮酒。

这首诗写的是夏夜水亭纳凉和对友人的怀念。

是一首淡而有致,自然浑成的名篇。

诗的开头六句叙夏晚南亭幽美闲静的风景及纳凉的闲适自得。

“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开篇即以恬淡清新的笔触,描绘了夏日月夜幽美寂静的山林景色,渲染了自然、恬淡的环境气氛。

这两句用字极费斟酌。

“忽”、“渐”二字有感情色彩,不但写出了诗人对山光西落、池月东上的实际感觉,也写出了诗人对暑退凉生心理上的快感。

“散发”二句,写自己的闲适自得。

散发不但为了乘凉,也表示对不羁的自由生活的追求与向往。

诗人于沐浴之后,打开窗户,临窗而卧,散发乘凉,颇有陶潜“五六月中北窗下卧,遇凉风暂至,自谓是羲皇上人”的味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夏天的古诗《夏日南亭怀辛大》
夏日南亭怀辛大
注释译文
朝代:唐代
作者:孟浩然
原文:
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

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

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

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

感此怀故人,中宵劳梦想。

(中宵一作:终)
译文及注释
作者:佚名
译文
傍山的日影忽然西落了,池塘上的月亮从东面慢慢升起。

披散着头发在夜晚乘凉,打开窗户躺卧在幽静宽敞的地方。

一阵阵的晚风送来荷花的香气,露水从竹叶上滴下发出清脆的响声。

正想拿琴来弹奏,可惜没有知音来欣赏。

感慨良宵,怀念起老朋友来,整夜在梦中也苦苦地想念。

韵译
夕阳忽然间落下了西山,东边池角明月逐步东上。

披散头发今夕恰好乘凉,开窗闲卧多么清静舒畅。

清风徐徐送来荷花幽香,竹叶轻轻滴下露珠清响。

心想取来鸣琴轻弹一曲,只恨眼前没有知音欣赏。

感此良宵不免怀念故友,只能在夜半里梦想一场。

注释
①山光:傍山的日影。

②池月:池边的月色。

③东上:从东面升起
④开轩:开窗。

⑤卧闲敞:躺在幽静宽敞的地方。

⑥恨:遗憾。

⑦感此:有感于此。

⑧中宵:整夜。

⑨劳:苦于。

⑩梦想:想念。

赏析
作者:佚名
此诗载于《全唐诗》卷一百五十九。

下面是四川诗词学会理事、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教授周啸天对此诗的赏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