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下二单元主题阅读教案
(完整版)人教部编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单元整合备课教案

言之有序说事理——部编语文八(下)第二单元备课单元设计理念部编语文教材主编温儒敏教授提出1+X 的阅读教学理念,标志着语文教学进入一个“整合” 时代,实施单元整体教学,既是部编语文教材编排特征的需要,更是学生形成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需要。
“ 单元整合”是“群文阅读” 最直接的形式之一,师生通过阅读群文,将单元主题进一步聚焦和拓展,为学生创设“ 大语文”观,构建生动活泼、开放自由的课堂教学模式和全面的学生学习评价方式,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不仅能增加学生的阅读量,还能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加以运用,以期达到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终极目标。
单元教材简析:本单元以科学为话题,编选了四篇阐明事理的说明文,分别是中国气象学家、地理学家竺可桢的《大自然的语言》,美国科普作者、科幻小说家阿西莫夫短文两篇《恐龙无处不在》和《被压扁的沙子》,美国生态学家利奥波德的《大雁归来》,以及中国科普作家陶世龙的《时间的脚印》,涉及物候学、地理(地质)学、生态学和古生物学等领域,体现了求真、严谨的科学精神。
其语言朴素优美,带有“ 科学小品” 的特点,在传递科学知识的同时,也给读者美的享受。
本单元的语文能力教学点是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筛选主要信息,读懂文章阐明的事理,学习分析、推理的基本方法,敢于质疑问难,激发学生科研探究的兴趣。
单元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积累重点字词,做到正确识音、辨字、释义。
2、理清文章的说明对象和说明顺序。
3、学会筛选主要信息,读懂文章闻释的事理。
4、在学习中掌握分析、推理的基本方法过程与方法1 、教读生字词,让学生正确辨识音、形、义。
2、指导学生从题目入手,找准说明象,区分说明文类型。
理解说明内容,寻找开启句和总结句,再分每一段内容,理清作者思路,把握文章结构,了解文章的说明顺序。
3 、掌握说明文的说明方法,在文中找运用了这些说明方法的句段,分析这一说明方法在文中的作用。
初中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第二单元10组歌(节选)(纪伯伦)《浪之歌》《雨之歌》(h)

《浪之歌》教学设计教学目的知识目标:理解作者笔下海浪的形象。
能力目标:把握诗文的节奏和美妙的意境,在品读中理解诗歌的主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习文章优美的语言中所蕴含的丰富哲理;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朗读课文,体会文章的情感内涵;理解作者笔下海浪的形象。
教学难点:理解文章的情感内涵。
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过程一、简介作者,导入新课。
黎巴嫩文坛骄子——纪伯伦爱与美是纪伯伦作品的主旋律,文学与绘画是他艺术生命的双翼。
他的作品既有理性思考的严肃与冷峻,又有咏叹调式的浪漫与抒情。
他善于在平易中发掘隽永,在美妙的比喻中启示深刻的哲理。
他清丽流畅的语言征服了一代代世界读者。
二、美读入诗境1、简介散文诗,指导朗读①对称句式注意停顿读出节奏例:清晨,我在/情人的耳边/发出海誓山盟,于是/他把我/紧紧搂抱在怀中;傍晚,我把/爱恋的祷词/歌吟,于是/他将我/亲吻。
潮水/涨来时,我/拥抱着/他;潮水/退去时,我/扑倒在/他的脚下。
②找出韵脚注意抑扬读出韵律例:纵使我满腹爱情,而爱情的真谛就是清醒。
这就是我的生活;这就是我终身的工作。
把握感情基调:深情舒缓有感情齐读课文。
配乐范读,学生跟读。
2、用“的浪”句式说话,感受海浪的形象。
(如:热情洋溢的浪一往情深的浪无比忠诚的浪多情浪漫的浪温柔善良的浪痴情的浪缠绵的浪任性的浪等)明确:浪是海岸的情人,人间世界的守护者,是一个博爱者。
三、品读悟意蕴1、仔细研读课文细节,你读懂了海浪的情怀吗?谈谈你从字里行间捕捉到的海浪的深情。
品味难句:夜阑人静,万物都在梦乡里沉睡,惟有我彻夜不寐;时而歌唱,时而叹息。
呜呼! 彻夜不眠让我形容憔悴。
纵使我满腹爱情,而爱情的真谛就是清醒。
2、引言:海浪对海岸的爱情真叫人感动。
作家状物写景往往是有寓意的,这篇散文仅仅抒写了爱情吗?除了爱情,你觉得还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3、学生自由交流。
4、穿插资料:他是位热爱祖国、热爱全人类的艺术家。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教学设计(全册)

2018审定改版最新教案新版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教全册教案教学设计.学科:;任课班级:;任课教师:;年月日2018春季部编八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计划一、教学简析(一)教材分析:本册教材为共分为六个单元。
第一单元:阅读课文或表现各地风土人情,或展示传统文化习俗。
写作:学习仿写,口语交际:应对。
第二单元课文都是阐释事理的说明文,涉及物候学、地质学、生态学等领域,体现了求真、严谨的科学精神。
写作:说明的顺序。
综合性学习:倡导低碳生活。
第三单元是诵读古诗文,有的记事,有的记游,有的抒情。
阅读这些诗文,能够让我们了解古人的思想、情趣,感受他们的智慧,受到美的熏陶和感受。
写作:学写读后感。
综合性学习:古诗苑漫步。
第四单元:活动探究:任务一学习演讲词,任务二撰写演讲稿,任务三举办演讲比赛。
第五单元:本单元所选的课文都是游记,通过记述游览见闻,描摹山水风光,吟咏人文胜迹,抒发作者的情思。
写作:学写游记。
口语交际:即席讲话。
第六单元:古诗文,都是传统的名家名篇。
有对精神自由的渴望,有对学习生活、理想社会的期望,有“不平则鸣”的呐喊,有对民生疾苦的同情。
写作:学写故事。
综合性学习:以和为贵。
另外,在第三单元安排了名著导读《傅雷家书》,第六单元安排了名著导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在第三、六单元后安排了八首课外古诗词诵读。
(二)学情分析:经过上学期的学习锤炼,八年级学生对语文课的学习有了新的认识,能大胆尝试和探究问题,开放性的问题有自己的独特见解,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有所提高,但是也有部分学生缺乏学习语文的兴趣,语文积累较少,阅读面狭窄。
学生语文成绩两极分化严重,个别学生常用汉字都不能认识三分之一,这是本学期语文教学值得关注的重要问题。
二、教育教学目标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我将本学期教学的教学目标设计为以下几点:1、知识积累与运用:(1)掌握八年级下册语文所要识记的生字的字音、字形、字义。
(2)能默写教材要求背诵的古诗文。
教案分析: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

教案分析: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第二单元是八年级语文下册中的核心单元,它主要涉及的内容是古诗文鉴赏和现代文阅读。
这个单元涵盖了大量的知识点,并且包含着许多有趣的教学内容,这对教师来说是一个非常大的挑战。
在本文中,我们将对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的教案进行深入的分析和评估,从而为教提供一些有价值的经验和启示。
一、教学目标需要确本单元的教学目标。
既然本单元涉及的知识点范围比较广泛,那么我们可以将教学目标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古诗文鉴赏:培养学生对古代诗词文化的兴趣,掌握相关的分析技能和诗词的基本结构特点,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写作水平。
2、现代文阅读:让学生掌握现代文的基本阅读技巧,理解文章的主旨和信息,提高学生的综合阅读能力和理解水平。
3、写作:引导学生通过对古诗文和现代文的分析与理解,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4、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增强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判断能力。
二、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是一个教学活动中最为重要的环节,因为只有通过有效的教学过程,才能实现教学目标。
对于第二单元的教学过程,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方法:1、阅读教学:通过阅读古诗文和现代文的方式来实现教学目标,可以按照课文的顺序进行阅读,先学习古诗文再学习现代文。
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自己阅读,然后再进行讲解和分析,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的意义和结构。
2、互动式教学:如在课文分析时,采用学生主持辩论式教学法引导。
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3、写作教学:通过让学生学习古诗文和现代文进行写作训练,可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例如,可以让学生仿古诗文写作,并在写作中注意结构和修辞手法的运用。
4、语文游戏:组织语文游戏可以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例如,可以采用“诗词接龙”游戏来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和记忆力。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主题学习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主题学习教学设计本篇文章是一份教学设计,旨在通过探究《社戏》和《故乡的年戏》两篇文章,让学生能够读出景物描写、人物描写和作者情感的味道。
教学重点和难点是多种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
在课前预中,学生需要通读《风俗画卷·往事如水》中的文章,勾画出童年的美好回忆。
在课内探究中,学生需要进行两个活动。
第一个活动是说说记忆里的那些“戏”事,包括简要介绍两篇文章的内容、找出“看戏”的段落并分析作者使用的表达方式。
第二个活动是品品字里行间的那些醇香,让学生从字里行间品读作者要表达的情感,并通过阅读《风俗画卷·往事如水》中的其他文章,体会作者透露出的情感。
机灵的老包三展现出了他的弹弓技巧,迅速地掏出弹弓,装上石子,拉开弹弓射击,一气呵成,毒蛇被他打中了七寸,瘫倒在地,老包三威风凛凛。
童年的豌豆带给我无尽的乐趣和美好回忆。
从青翠欲滴的豌豆苗,到宝石般的豌豆荚,再到绿白相间的豌豆饭,以及红糖豌豆汤、红糖豌豆糕、着面豌豆、油光光的盐油豌豆。
现在,我对往事充满了无尽的向往。
本单元的研究目标是诵读和体会诗歌表达的感情,了解信天游诗体的特点。
在课前预中,我们要了解中国革命圣地延安和延安精神。
在课内探究中,我们要通过活动一和活动二来悟感情,并明确诗歌的主要内容和抒情的线索。
活动三则是要了解信天游诗体的特点。
回延安》和《王贵与李香香》(节选)是本节课的教材,我们要反复诵读、揣摩,体会作者如何将情感蕴含其中。
诗歌的开头运用祈求的语气,表达了诗人的激动和急切。
诗人善用动作表达情感,如“抓”“贴”“搂”“扑”,并运用多种修辞手法表达情感,如拟人、夸张、排比、比兴等。
此外,诗歌富有地方特色的口语读来亲切自然,运用了信天游的形式,这些都是信天游诗体的特点。
1.诵读《王贵与李香香》(节选),比较这两首诗在形式上的相似之处。
2.进行小组讨论,明确“信天游”诗体的特点。
信天游是一种民歌,属于山歌,流行于陕北地区。
八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计划

八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计划八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计划汇编五篇八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计划篇1一、单元说明本单元是以人与自然环境为主题,全部都是科学文艺作品。
以不同的体裁、形式,表达了对生存环境的忧患与思考。
生态问题是一个全球问题。
通过学习这些,要引导学生放眼世界、着眼未来,关注人类,关注自然。
思考由于人类的盲目性导致日益恶化的生态问题,从中获得启示。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了解科学文艺作品的特点,把握其科学的内容与文学的形式相结合的共同特点,又要了解各种体裁的不同特点。
2、学会阅读科学作品。
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理解词句,把握文意,概括要点,感受作品。
3、注意语言的积累、感悟及运用,全面提高语文素养。
4、在综合性活动中培养正确地把科技信息传达给他人的口语交际能力和写作科学小品、科普短文的文字表达能力。
(二)、过程和方法:倡导运用自主、合作的方式探究学习,采用默读法、朗读法、讨论点拨法、延伸拓展法等教法,培养学生多角度理解和探究性阅读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体会人们对生存环境的忧患意识,引导学生关注自然、保护自然,树立环保意识;培养学生科学理性的精神和人文关怀的精神。
三、教学重点难点1、理解课文内容,探究学习。
2、引导学生关注人与自然的关系,培养学生科学理性精神和人文关怀精神。
3、了解科学文艺作作品的特点。
四、教学设想(教学措施)1、本单元内容都是围绕着环境、自然、人类这类热门话题展开的,所以可以引导学生查找相关资料,联系实际,通过身边生活、相关学科知识、各种舆论媒体了解相关情况,加深对的理解,增强自身体验。
2、灵活地运用教学策略。
总的来讲,可多采用合作探究的方式进行教学,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3、在教学中既要注重对学生语文基本能力的培养,也要关注对他们的科学理性精神和人文关怀精神的培养,实现学生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的共同提高。
4、教师应引导学生对五篇课文进行比较阅读,领略科学文艺作品体裁的多样性。
八年级语文第二单元教案6篇

八年级语文第二单元教案6篇八年级语文第二单元教案6篇八年级语文第二单元教案1 一、单元内容本单元所选用的课文全部围绕“爱国”这一主题,古往今来,人类有着许多崇高而美妙的情感,思乡爱国是人类崇高而美妙的情感之一。
萧乾的《枣核》以“枣核”为线索,采用以小见大、以物传情的手法,写了一个美籍华人要几颗故土的枣核试种,以寄托思乡之情的故事,反映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深沉的民族意识和丰富的民族情感的民族。
都德的《最后一课》通过最后一课的生动描绘,反映了法国人民在遭到普鲁士侵略以后所表现的深沉的爱国感情和对侵略者的仇恨。
阅读这篇作品对我们学好祖国语言不无启迪。
刘敬智的《始终眷恋着自己的祖国》一文,通过钱学森情愿放弃国外优厚的生活待遇,历尽艰险回国的经历,写出了一代知识分子的爱国情怀。
《古代诗歌四首》收录了杜甫、杜牧、陆游、文天祥四位大家的作品。
《春望》表达了老杜忧国忧民的思想,《泊秦淮》流露了小杜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抒写了陆游的郁闷和理想,《过零丁洋》表达了文天祥的一片丹心。
《晏子使楚》通过对晏子言行的刻画,塑造了一位热爱自己祖国的贤相的形象。
二、教学目的1、理解作品中人物活动的背景,倾听他们抒发的爱国心声。
2、感受作品中富有个性的人物就特定的事件,引发热爱家园、报效祖国的情思。
3、能根据文章中心选取材料,分清主次,写作中做到详略得当;4、记诵、品味作品中精警、含蓄的语句。
5、能根据文意,使用正确的标点符号修改作文,养成自己修改作文的好习惯。
6、能就本单元感兴趣的问题确立主题进展专题探究,展示探究成果。
7、能因地制宜,开展访问爱国教育基地的活动,从中汲取爱国养分。
三、教学课时安排〔共14课时〕单元整体学习〔1课时〕课文《枣核》〔2课时〕课文《最后一课》〔2课时〕课文《始终眷恋着自己的祖国》〔1课时〕课文《古诗四首》〔1课时〕课文《晏子使楚》〔2课时〕诵读欣赏〔1课时〕写作〔3课时〕语文理论活动〔1课时〕八年级语文第二单元教案2 教学目的:1.你身边有与你交往较多,你又特别想写点什么来表现某个人吗?谈一谈你准备如何处理你的写作材料。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单元 第7课《雷电颂》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下册语文

《雷电颂》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 了解戏剧文学的特点,在朗读中感悟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点。
2. 体会课文抓住事物的特征展开的丰富的想像,理解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及其表达效果。
3. 体会本文用象征手法表现时代的重大思想主题。
过程与方法:在反复朗读中感悟,在合作交流中思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作者深切的爱国爱民思想和英勇无畏的斗争精神。
【教学重点】1. 体会课文抓住事物的特征展开的丰富的想像,理解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及其表达效果。
2. 体会本文用象征手法表现时代的重大思想主题。
3. 学习屈原深切的爱国爱民思想和英勇无畏的斗争精神。
【教学难点】联系背景资料,深刻理解作品的思想情感。
教学方法:任务驱动法、点拨法。
学法: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相结合。
课前准备:布置学生搜集有关作者、屈原的资料,有关写作背景,结合课后“研讨与练习”预习课文。
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同学们,每年的五月初五是我国传统的端午节,这一天有什么习俗呢?对,有龙舟竞渡、吃粽子、喝雄黄酒的习俗,那么,你知道端午节的来历吗?是的,为了纪念抱石投汨罗江身死的爱国诗人屈原。
那么,是怎样的遭遇让诗人作出这样的抉择呢?今天,我们一起走进郭沫若历史剧《屈原》中的灵魂和高潮──《雷电颂》,去倾听诗人的抒情独白。
二、出示学习目标1. 了解戏剧文学的特点,在朗读中感悟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点。
2. 体会课文抓住事物的特征展开的丰富的想像,理解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及其表达效果。
3. 体会本文用象征手法表现时代的重大思想主题。
三、展示自学,夯实基础说说你自学会了哪些知识,查找了哪些知识,向同学们展示你搜集的作者简介及其他资料。
郭沫若(1892年11月16日-1978年6月12日),幼名文豹,原名开贞,字鼎堂,号尚武,是中国新诗的奠基人之一、中国历史剧的开创者之一、古文字学家、考古学家、社会活动家,甲骨学四堂之一,第一届中央研究院院士。
从1926年参加北伐,1927年参加了某某起义,1928年2月因被国民党政府通缉,流亡日本,著有《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甲骨文字研究》等重要学术著作,1958年9月兼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下第二单元教学设计
郑奇飞
【学习内容】
人教版八下《海燕》,“语文主题学习”丛书八下2之《美文两篇》《鹰之歌》
【学习目标】
1、理解联想与想象,体会对比、衬托等表现手法及多种修辞手法的作用。
2、学习“象征”的写作手法,能用“象征”手法写一段话。
3、通过朗读、欣赏、品味等方式,引领学生捕捉作家们的情感律动,培养勇敢、乐观、昂扬向上的人生态度。
【学习过程】
一、谈话导入
PPT图片让你想到什么?(联想、想象)
二、初读,感知文本。
请同学们速读课文,用不同符号勾画出正面描写海燕、其他海鸟、描写环境的句子。
三、品读,了解形象。
1、请你跳读课文,判断一下课文的主角是谁,你会用哪些词来形容它?你会用哪些词形容海上其他的海鸟?读一读相关的段落或词语。
写这些海鸟有什么作用?
2、课文主要用了哪些修辞,有什么作用?
四、研读,领会手法。
1、补充背景介绍。
2、学习象征手法。
五、拓读,学以致用。
小组合作,任选一篇(有能力的可读两篇),回答下面问题:
1、说说巴金散文《星》中的“在我的天空里,星星是不会坠落的。
”此处的“星星”该如何理解?本文是用了哪些修辞手法,结合具体句子说说它们的作用?
2、读高尔基的《鹰之歌》,说说本文使用了哪些写作手法?你是怎样理解鹰和蛇的形象的?
六、写作,妙笔生活。
请你选取一种具体事物(如小草、竹子、青松、梅花、白杨、泥土等),运用象征手法写一段文字表达其象征意。
运用“象征”手法写一段句话。
例:啊,飞鸟,你在那广阔的天空中,如此自在的飞翔!无论云霾再深,北风再冷,也无论电闪雷鸣,无论春秋寒暑!你永远这样自由自在地展翅飞翔!
而被禁锢在高墙内的我们,只能一次又一次,将你仰望!
(飞鸟-----象征自由)
【阅读篇目】
巴金的《美文两篇》——
生命中的明灯
巴金
我的生命大概不会很长久罢,然而在短暂的过去的回顾中却有一盏明灯,照彻了我灵魂的深处,使我的生存有一点光彩,这盏灯就是友情。
我应该感谢它,因为靠了它我才活到现在,而且把旧家庭给我留下的阴影扫除了的也是它。
朋友是暂时的,家庭是永久的。
在好些他的行为里我发现了这个信条,这个信条在我实
在是不可理解的。
对于我,要是没有朋友,我现在会变成怎样可怜的东西,我自己也不会知道。
我的生活曾经是悲苦的、黑暗的。
然而朋友们把多量的同情、多量的爱、多量的欢乐、多量的眼泪分了给我,这些东西都是生存所必须的。
这些不要报答的慷慨的施舍,使我的生活里也有了温暖,有了幸福,我默默地接受了它们。
我并不曾说过一句感激的话。
我也没有做过一件报答的事,但是朋友们却不把自私的形容词加到我的身上,对于我,他们太慷慨了。
这一次我走了许多新地方,看见了许多新朋友,我的生活是忙碌的:忙着看,忙着听,忙着说,忙着走,但是我不曾遇到一点困难,朋友们给我准备好了一切,使我不会缺少什么,我每走到一个新地方,就象回到我那个在上海被日本兵毁掉的旧居一样。
每一个朋友,不管他自己的生活是怎样的苦,怎样简单,也要慷慨地分一些东西给我,虽然明知道我不能够报答他,有些朋友,连他们的名字我以前也不知道,他们却关心我的健康,处处打听我的“病况”,直到他们看见了我那被日光晒黑的脸和脖子,他们才放心地微笑了。
这种情形的确值得人掉眼泪。
朋友们给我的东西是太多太多了,我将怎样报答他们呢?但是我知道他们是不需要报答的,最近我在法国哲学家居友的书里读到了这样的话:“生命的一个条件就是消费......世间有一种不能跟生存分开的慷慨,要是没有了它,我们就会死,就会从内部干枯。
我们必须开花,道德,无私心就是人生的花。
”
在我的眼前开放着这么多的人生的花,我的生命要到什么时候才会开花?难道我已经是“内部干枯”了吗?
朋友说过:“我若是灯,我就要用我的光明来照彻黑暗。
”我不配做一盏明灯,那么就让我做一块木柴罢,我愿意把我从太阳那里受到的热放散出来,我愿意把自己烧得粉身碎骨给人间添加点点温暖。
星
巴金
在一本比利时短篇小说集里,我无意间见到这样的句子:“星星,美丽的星星,你们是滚在无边的空间中,我也一样,我了解你们……是,我了解你们……我是一个人……一个能感觉的人……一个痛苦的人……星星,美丽的星星……”我明白这个比利时某车站小雇员的哀诉的心情。
好些人都这样地对蓝空的星群讲过话。
他们都是人世间的不幸者。
星星永远给他们以无上的安慰。
在上海一个小小舞台上,我看见了屠格涅夫笔下的德国音乐家老伦蒙(2)。
他或者坐在钢琴前面,将最高贵的感情寄托在音乐中,呈献给一个人;或者立在蓝天底下,摇动他那白发飘飘的头,用赞叹的调子说着:“你这美丽的星星,你这纯洁的星星。
”望着蓝空里眼瞳似地闪烁着无数星子,他的眼睛润湿了。
我了解这个老音乐家的眼泪。
这应该是灌溉灵魂的春雨吧。
在我的房间外面,有一段没有被屋瓦遮掩的蓝天。
我抬起头可以望见嵌在天幕上的几颗明星。
我常常出神地凝视着那些美丽的星星。
它们像一个人的眼睛,带着深深的关心望着我,从不厌倦。
这些眼睛每一霎动,就像赐予我一次祝福。
在我的天空里星星是不会坠落的。
想到这,我的眼睛也湿了。
鹰之歌(节选)
高尔基
蛇,高高地爬到山里去,躺在潮湿的山谷里,盘成一圈,望着海。
太阳高高的在天空中照耀着,群山向天空中喷出热气,波浪在下面冲击着石头。
沿着山谷,在黑暗中、在飞沫里,山泉轰隆隆地冲击着石头,迎着大海奔腾而去。
雪白的、激烈的山泉,完全浸在泡沫里,它切开山岭,怒吼着倒入海去。
忽然,在蛇所呆的那个山谷里,天空中坠下一只胸膛受伤、羽毛上染着血迹的鹰。
他短促地叫了一声,坠在地上,怀着无可奈何的愤怒,胸膛撞在坚硬的石头上。
蛇吓了一大跳,敏捷地爬开。
但是,马上看出这鸟儿的生命只能维持两、三分钟了。
他爬到那受伤的鸟儿跟前,面对着他轻声地说:"怎么啦,你要死了么?"
"是的,要死了。
"鹰深深地叹了一口气回答说。
"啊,我美好的生活过了,我懂得什么是幸福。
我英勇地战斗过了,我见过天!哦,你是不会那么近的看到天的。
唉,你这可怜虫。
"那有什么了不起。
天么?空空洞洞的,我怎么能在天上爬呢?我在这里很好,又温暖、又滋润。
"蛇对那自由的鸟儿这样回答。
他听了那鸟儿的胡言乱语,心中暗暗好笑。
而且,蛇还这样想:"哼,飞也好、爬也好,结果还不是一样,大家都要埋入黄土,都要化为灰尘的?"
但是,那勇敢的鹰忽然抖擞精神,微微的挺起身来,向山谷里看了一眼。
水穿过灰色的石头滴下来,阴暗的山谷里气闷不堪,散发这腐臭的气味。
鹰使出全身精力,悲哀而痛苦地喊叫起来:"啊,要是能够再飞到天上去一次,那该多好呀!我要把敌人紧压在胸膛的伤口上,让我的血呛死他。
哦,战斗是多么幸福啊!"
但是,蛇却想到:"天上的生活吗,哦,大概的确是很愉快的吧。
要不然为什么他要呻吟呢?" 他给那自由的鸟儿出了个主意。
"哎,那么,你挪到山谷边,跳下去。
也许翅膀会把你托起来,你就可以在你的世界里再活一些时候啦。
"
鹰颤抖了一下,高傲地叫了一声,顺着石头上的黏液滑到悬崖边上。
到了边上,他伸开翅膀,胸中吸足了气,眼睛里闪着光辉,向下面滚去。
他像石头似的顺着山崖滑下去,迅速地下坠。
啊,翅膀折断,羽毛也掉下了。
山泉的波浪把他卷入,泡沫里映着血,冲到海里去。
海浪发出悲伤的吼声撞击着石头,那鸟儿连尸体都看不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