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滨州2014年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真题

合集下载

2014年山东省滨州市中考语文试题(含答案)(重排版)

2014年山东省滨州市中考语文试题(含答案)(重排版)

A、《中华好诗词》这个节目对我很熟悉,因为我每期必看。

B、针对各种交通乱象,滨州警方将全面整治并排查道路交通设施安全隐患。

C、运动不但可以提高孩子们的身心健康,还能增强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以及团队配合意识。

D、在诗歌中,借松、竹常用来表达诗人复杂的情感,成为古典文学中传统意象。

5.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2分)A、“哎呀,真是美极了。

”皇帝说:“我十分满意!”B、然后他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只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放学了,——你们走吧。

”C、屈原的诗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应成为我们不懈追求的箴言。

D、5月19日是“徐霞客游记”的开篇日,国务院把这一天确定为“中国旅游日”。

6.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句子,语序恰当,语意连贯的一组是()(2分)“浅阅读”对我们增长学问、开阔眼界无疑起到促进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它使知识向精、深、专的方向挺进。

“深阅读”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国民素质的提升更加重要。

①而“深阅读”就是深度阅读,它讲究反复咀嚼、品味、思考②但是,浅阅读本身存在无法克服的缺点和不足③那么对于国家和民族将是灾难性的④如果仅限于浅阅读,过分热衷于浅阅读⑤表现为走马观花、浅尝辄止、泛泛而读A、①②④⑤③B、②①④③⑤C、⑤④③①②D、②⑤④③①7.下列说法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A、陆游的《卜算子·咏梅》和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都是词。

其中,“卜算子”和“天净沙”都是词牌名,“咏梅”和“秋思”都是题目。

B、《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也称“诗三百”,这些诗歌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

C、小说中人物的悲欢离合往往能折射出时代和社会的世态人情。

鲁迅笔下的孔乙己、莫泊桑笔下的于勒、施耐庵笔下的范进都让我们难以忘记。

2014年山东滨州市九年级(上)期末语文复习题(1)

2014年山东滨州市九年级(上)期末语文复习题(1)

2013-2014学年山东滨州市九年级(上)期末语文复习题及答案一、积累与运用(共26分)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的字注音。

(2分)诸多撼动心魄的故事,让你的心中酿.满感动和暖意。

诸多浓缩生命真dì的感悟,洁净你的心灵,使得目光中没有了心事。

诸多描绘美好生活的情景,使得遭遇风暴的情感重新荡yàng起生命的憧.憬,在安详的诗意中思索。

①②③④2、列语段中有两个病句,请把它们找出来,并加以改正。

(2分)①近日我国西南大旱,究其主要原因,是因为高压坝破坏了大气活动。

②高压坝像一堵墙,横在广西南部上空,阻挡太平洋水汽西进。

③虽然北方有冷空气南下,也无法与水汽汇合。

④因此,广西、贵州、云南交汇地区长时间没有降雨,遭遇50年来少有的干旱天气。

第句,修改意见:第句,修改意见:3名著阅读。

(3分)《三国演义》为我们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形象。

请根据你的阅读积累,写出一个与《三国演义》中的人物有关的歇后语,并简要介绍与之相关的故事情节。

歇后语:——故事情节:4.给下列句子加上恰当的标点符号。

(3分)我说①在炮兵连不是一样打敌人吗②“那,那不同!”他说③离敌人越近④越觉得打得过瘾⑤越觉得打得解恨⑥5.下列表达有误的一项是()(2分)A.《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回忆童年、少年和青年时期不同生活经历与体验的散文集,我们所学习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藤野先生》是其中的两篇。

B.《骆驼祥子》的主人公,老实、健壮、坚忍,同时他又自尊好强、吃苦耐劳,尽管他有着“三起三落”的悲惨遭遇,但他始终没有失去对生活的信心。

祥子的奋斗经历和人生结局正诠释了“好人自有好报”的道理。

C.《格列佛游记》的作者是斯威夫特,主人公是格列佛。

该作品通过讲述格列佛流落到小人国、大人国等地的经历,抨击了英国当时的社会现实。

D.法国著名作者罗曼·罗兰创作的《名人传》,叙述了音乐家贝多芬、雕塑大师米开朗琪罗和著名作家托尔斯泰三位传人苦难坎坷的一生,赞美了他们的高尚品格和顽强奋斗的精神,同时也揭示了“苦难造就英才”的道理。

山东省滨州市北镇中学2014届下学期高三年级4月阶段性检测考试语文试卷 有答案

山东省滨州市北镇中学2014届下学期高三年级4月阶段性检测考试语文试卷  有答案

山东省滨州市北镇中学2014届下学期高三年级4月阶段性检测考试语文试卷第Ⅰ卷(36分)一、基础知识和运用(每小题3分,共15分)1.下列词语注音无误的一项是A. 看(kān)顾讥诮(qiào)睥(bì)睨游说(shuì)情窦(dîu)初开B. 提(dī)防吟哦(é)混沌(dùn)仍(réng)然佶(jí)屈聱牙C. 央浼(miǎn)诨(hún)名岑(cén)寂合拢(lǒng)数(shuî)见不鲜D. 怂(sǒng)恿拮据(jū)精髓(suǐ)框(kuāng)架轻鸢(yuān)剪掠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句是A.柔和的光线下,沙漠以一种流线形的柔若无骨的姿态静静躺在阳光下,这就是历史有时候呈现在人们面前的某种状态,使人们深信不疑地接受它。

B.梅雨时节,空气中水汽氤氲,谛听那鸟声,你就感受到那声音不再是清脆明亮,更不是婉转动听,总是略带几分暗哑和沉闷。

C.在起伏跌宕、白雪皑皑的贺兰山父性的衬托下,另一边的大漠,在午后阳光的照耀中,则呈现出一片混沌、圣洁、慈祥的母性光辉。

D.春光流转千载,它是来消逝人们秋冬的愁烦的。

落寞的文人也不会在春风的骀荡中萎靡不振,放飞心中无边的遐思。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一些老站名在消失十余年后,又重新登上了城市的公交站牌。

对于老站名的回归,民俗学家认为,恢复历史文化内涵、历史文脉的老站名,可以唤起市民对城市历史的,留住他们对城市的记忆。

A.凸显继承品味 B.凸现传承品味C.凸现继承回味 D.凸显传承回味4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是A.张丹表示,国际法并未禁止使用死刑,联合国人权委员会曾两次讨论该问题,但每次都各方面立场南辕北辙....而无果而终。

B.上周三下午,我们单位开大会,我来到报告厅,找了一个靠后且隐蔽的位子坐下,等发言者在台上侃侃而谈....的时候,我已昏昏欲睡。

2014年山东省济南市中考语文试卷(解析版)

2014年山东省济南市中考语文试卷(解析版)

2014年山东省济南市中考语文试卷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A.讪.笑(shàn)陨.落(yǔn)痴.想(chī)头晕目眩.(xuán)B.滞.留(zhì)归省.(xǐnɡ)哺.育(pǔ)鲜.为人知(xiǎn)C.雷霆.(tínɡ)阻遏.(è)觅.食(mì)忍俊不禁.(jīn)D.藩.篱(fān)两栖.(xī)推崇.(chónɡ)油光可鉴.(jiàn)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2分)A.绝处逢生眼花潦乱鹤立鸡群豁然贯通B.周而复始浑身解数妄下段语恍然大悟C.肃然起敬各得其所人迹罕致重蹈覆辙D.天伦之乐孜孜不倦随声附和化为乌有3.按诗文原句默写。

(共7分,每小题1分)A.正是江南好风景,。

(杜甫《江南逢李龟年》)B.?雪拥蓝关马不前。

(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C.山随平野尽,。

(李白《渡荆门送别》)D.黑云压城城欲摧,。

(李贺《雁门太守行》)E.,载不动许多愁。

(李清照《武陵春》)F.,在乎山水之间也。

(欧阳修《醉翁亭记》)G.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它生长着。

(朱自清《春》)4.阅读下面这段文字,按要求作答。

(共4分,每小题2分)冰雪融化、浅草萌发,昭示了早春的来临;、,;天高云淡、黄叶满地,点染出秋天的色彩;雾凇沆砀、寒梅怒放,凝成了严冬的风骨。

从大自然的一幅幅画卷中,让我们心旷神怡,流连忘返。

A.仿照文段中画“”部分,在下面横线处续写一个句子,形成排比。

冰雪融化、浅草萌发,昭示了早春的来临;、,;天高云淡、黄叶满地,点染出秋天的色彩;……B.文段中画“”线的句子有语病,请选用恰当的修改符号在原句上....修改。

换用号增补号删除号调位号5.名著阅读。

(5分)桑桑(《草房子》)冯歪嘴子(《呼兰河传》)圣地亚哥(《老人与海》)请从上面三个人物形象中任选一个....,结合人物的相关故事情节,以“面对磨难,学会告诉自己‘别怕’,希望就会永在”为开头,续写一段话。

公输中考题选练2014版

公输中考题选练2014版

《公输》中考题选练2014一、2014黑龙江哈尔滨(一)阅读《公输》选段,回答8-10题(8分)公输盘曰:“夫子何命焉为?”子墨子曰:“北方有侮臣者,愿借子杀之。

”公输盘不说。

子墨子曰:“请献十金。

”公输盘曰:“吾义固不杀人。

”子墨子起,再拜,曰:“请说之。

吾从北方闻子为梯,将以攻宋。

宋何罪之有?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不可谓智。

宋无罪而攻之,不可谓仁。

知而不争,不可谓忠。

争而不得,不可谓强。

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

”公输盘服。

子墨子曰:“然胡不已乎?”公输盘曰:“不可,吾既已言之王矣。

”子墨子曰:“胡不见我于王?”公输盘曰:“诺。

”子墨子见王,曰:“今有人于此,舍其文轩,邻有敝舆而欲窃之;舍其锦绣,邻有短褐而欲窃之;舍其粱肉,邻有糠糟而欲窃之——此为何若人?”王曰:“必为有窃疾矣。

”子墨子曰:“荆之地方五千里,宋之地方五百里,此犹文轩之与敝舆也。

荆有云梦。

犀兕麋鹿满之,江汉之鱼鳖鼋鼍为天下富,宋所谓无雉兔鲋鱼者也,此犹粱肉之与糠糟也。

荆有长松文梓椴楠豫章,宋无长木,此犹锦绣之与短褐也。

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

”王曰:“善哉。

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必取宋。

”8.(2分)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愿:(2)仁:9.(4分)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宋何罪之有?(2)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

10.(2分)从画线句子可看出,公输盘和楚王有着共同的心理。

他们共同的心理是什么?二、2013福州7.用“/”为文中画线句子标出停顿。

(标4处,2分)于是见公输盘子墨子解带为城以牒为械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子墨子九距之。

8.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4分)(1)邻有敝.舆而欲窃之()(2)荆之地方.五千里()(3)公输盘诎.()(4)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9.翻译下列句子。

(4分)(1)此为何若人?(2)虽杀臣,不能绝也。

10.在劝说楚王过程中,墨子巧妙设喻,将“文轩”“锦绣”“粱肉”比喻楚国,将“敝舆”“短褐”“糠糟”比喻宋国,通过对比,使楚王醒悟到攻打宋国是不明智的行为。

山东省滨州市2014年中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推荐下载

山东省滨州市2014年中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推荐下载

2014年山东省滨州市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一、积累与运用(共28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A、倔强(jué)藩篱( fān )遒劲(jìn )吹毛求疵(cī)B、胆怯(qiè)脊梁( jǐ)剽悍(biāo)相形见绌(chù)C、发髻(jì)迷惘(wǎng)叱咤(zhà)味同嚼蜡(jué)D、虐杀(nüè)弧线( hú)涟漪( yī)如法炮制(páo)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2分)A、狼藉元宵张皇失措铤而走险B、飘渺阴霾销声匿迹戒骄戒燥C、讴歌决别栩栩如生好高骛远D、静谧取谛锲而不舍引颈受戮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2分)A、慈善家邵逸夫为内地的科教文卫事业捐赠近47.5亿港元,真是兼济天下,无所不为。

B、中海公园里,高低错落的树木鳞次栉比,游客徜徉其中,流连忘返。

C、与书为友能够让我们获益匪浅,既能增长阅历,又能丰富知识,增添情趣。

D、面对这让人叹为观止的舌尖上的浪费,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反思“中国式盛宴”。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A、《中华好诗词》这个节目对我很熟悉,因为我每期必看。

B、针对各种交通乱象,滨州警方将全面整治并排查道路交通设施安全隐患。

C、运动不但可以提高孩子们的身心健康,还能增强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以及团队配合意识。

D、在诗歌中,借松、竹常用来表达诗人复杂的情感,成为古典文学中传统意象。

5.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2分)A、“哎呀,真是美极了。

”皇帝说:“我十分满意!”B、然后他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只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放学了,——你们走吧。

”C、屈原的诗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应成为我们不懈追求的箴言。

D、5月19日是“徐霞客游记”的开篇日,国务院把这一天确定为“中国旅游日”。

山东省滨州地区2014年人教版八年级上学期期中检测语文试题

山东省滨州地区2014年人教版八年级上学期期中检测语文试题

山东省滨州地区2014—2015学年上学期期中检测初二语文试题[时间:90分钟分值:120分]一、积累与运用(32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A.克.扣(kè)淡薄.(báo)提.防(tī) 长途跋.涉(bá)B.憧.憬(chóng) 针灸.(jiū)憎.恶(zēng) 锐不可当.(dāng)C.疮.疤(chuāng)琐屑.(xiè)签.订(qiān) 纷纷溃.退(kuì)D.笨拙.(zhuō)诘.问(jí)震悚.(sǒng) 眼花缭.乱(liáo)2.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2分)A.惧惮荒谬丰功伟绩富丽堂皇B.渴慕瓦砾大庭广众低眉顺眼C.赃物悼念微不足道世外桃源D.霹雳惊骇风尘苦旅月明风轻3.下列加点的词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2分)A. 目前,水资源紧缺的状况正以锐不可当....之势影响着我们的生活,理应引起高度重视。

B. 这个女孩看起来低眉顺眼....,一副乖巧、可人的模样。

C. 那些鸡零狗碎....的事,不必去细说。

D. 大家磕磕撞撞,转弯抹角....,走了半天,才找到了那户人家。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A.这次研讨会,大家对如何提高复习效率问题交换了广泛意见。

B.通过开展“拆墙透绿”活动,使我市城市品位有了很大提升。

C.漫长的人生中,谁也不可能不一帆风顺,谁也难免要经历挫折。

D.大家纷纷表示,要以“感动中国”人物为榜样,从他们身上汲取正能量,将感动变成行动。

5、填写在横线上的语句排列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这一次来到黄山北海,早晨天还没有亮,就有人跑着、吵着去看日出。

我一骨碌爬起来,在凌晨的薄暗中摸索着爬上曙光亭,那里已经是黑鸦鸦的一团人。

我挤在后面,同大家一样向着东方翘首仰望。

天是睛的。

但在东方的日出处,却有一线烟云。

①一转眼间,它就涌了出来,顶端是深紫色,中间一段深红,下端一大段深黄。

2014年山东省滨州市中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2014年山东省滨州市中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2014年山东省滨州市中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一、积累与运用(共28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A、倔强(jué)藩篱(fān)遒劲(jìn )吹毛求疵(cī)B、胆怯(qiè)脊梁(jǐ)剽悍(biāo)相形见绌(chù)C、发髻(jì)迷惘(wǎng)叱咤(zhà)味同嚼蜡(jué)D、虐杀(nüè)弧线( hú)涟漪(yī)如法炮制(páo)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2分)A、狼藉元宵张皇失措铤而走险B、飘渺阴霾销声匿迹戒骄戒燥C、讴歌决别栩栩如生好高骛远D、静谧取谛锲而不舍引颈受戮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2分)A、慈善家邵逸夫为内地的科教文卫事业捐赠近47.5亿港元,真是兼济天下,无所不为。

B、中海公园里,高低错落的树木鳞次栉比,游客徜徉其中,流连忘返。

C、与书为友能够让我们获益匪浅,既能增长阅历,又能丰富知识,增添情趣。

D、面对这让人叹为观止的舌尖上的浪费,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反思“中国式盛宴”。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A、《中华好诗词》这个节目对我很熟悉,因为我每期必看。

B、针对各种交通乱象,滨州警方将全面整治并排查道路交通设施安全隐患。

C、运动不但可以提高孩子们的身心健康,还能增强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以及团队配合意识。

D、在诗歌中,借松、竹常用来表达诗人复杂的情感,成为古典文学中传统意象。

5.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2分)A、“哎呀,真是美极了。

”皇帝说:“我十分满意!”B、然后他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只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放学了,——你们走吧。

”C、屈原的诗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应成为我们不懈追求的箴言。

D、5月19日是“徐霞客游记”的开篇日,国务院把这一天确定为“中国旅游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东滨州2014年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真题在大数据中“精准”生活①万物皆互联,无处不计算。

因为互联网、手机、无线传感器的普及,实时监测、远程协作、SOHO工作、数据管理已成为平常之事,信息像水电一样通过网络供应汩汩传输,计算机上有形数据转化为无形的财富,深入并造福于现实生活。

②这标志着云计算与大数据时代的开启。

智能管理、社交网站、物联网、IPv6,当新技术风驰电掣般地驶入生活,我们如同搭上高铁列车,还来不及看清楚窗外的风景,就已呼啸着越过下一个站台。

大数据应用于健康管理,几乎表征了新媒体技术层面的全部特征:电子档案高度个性化;人工智能帮助我们细分信息;远程协同记录用户的行为模式;数据挖掘预测人们的未来需要。

而智能终端与“可穿戴”计算设备的出现,更使得行为、位置、生理数据等细微变化成为可供记录和分析的精准对象。

③尽管大数据这个名词并不新鲜,但社会对于大数据价值的认识尚在深化。

20世纪80年代,美国人首先提出了这个概念。

雅虎的科学家发现,得益于计算机技术和海量数据库的发展,个人在真实世界的活动能够得到前所未有的记录。

随着新媒体技术的更新,如今,大数据的概念逐渐拓展,涵盖了从数字图像、新闻跟帖、文本记录、视频文档、社交平台互动所提供的所有信息。

不仅如此,它还被视作一种能力,引发了社会和国家战略层面的深刻关注。

④大数据之“大”,不仅在于容量,更在于社会对其价值的洞悉:在大数据所重塑的后信息环境中,一个大规模生产、分享和应用数据的世界扑面而来。

正如学者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所说,它的真实价值就像漂浮在海洋中的冰山,第一眼只能看到一角,绝大部分隐藏于表面之下。

⑤但即便如此,我们依然可以清楚察觉到大数据给社会带来的一些改变。

从谷歌的流行病分析系统到沈阳浑南居民的数据查询终端,基于信息的创新成为服务的先导,连接民生,可以救助更广泛的普通大众;以云计算为基础的信息存储、分享和挖掘手段,推动着数据的交换、整合和分析,可以帮助人们发现新知,创造新的价值;作为新发明和新服务的源泉,大数据也影响到传统学科研究的分化,改变了人们的价值取向、知识结构和生活方式。

有学者将大数据比作观察人类自身社会行为的显微镜和仪表盘。

而我们看到,这个新的测量工具,再一次引领新的繁荣,提供给人们更多的选择。

⑥作为发掘价值、征服数据的强大引擎,大数据所带来的更多改变蓄势待发。

站在创新、竞争和生产率提高的前沿,思索大数据对于生活的意义,如何将数据、信息转化为知识,扩大人类的理性,实现技术与智能服务的跨越?如何规避风险、应对它对管理世界所提出的挑战?如何借助于大数据的力量将人类的观察和理解推向“精准”,并衍生出有效的解决方案?答案还存在于人类智慧的彼此交融之中。

(选自《人民日报》2014年5月,有删改。

)18.简要概括第五段中大数据给社会带来了哪些改变?(2分)19.第四段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20.第二段中加点的“几乎”一词能否删去?为什么?(3分)21.下面的说法或推断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2分)A、大数据这个名词早已出现,社会对于大数据价值的认识也早已深化。

B、我们已经进入大数据时代,可以“精准”规避风险,成功应对所有挑战。

C、大数据作为一种新的测量工具,将再次引领新的繁荣,提供给人们更多的选择。

D、大数据之“大”,仅仅是因为它的容量大,数据大。

【参考答案】18.可以救助更广泛的普通大众;可以帮助人们发现新知,创造新的价值;改变了人们的价值取向、知识结构和生活方式。

评分:共2分。

答对一点不得分,答对两点得1分,全对得2分。

19.打比方。

(1分)把大数据的真实价值比作“漂浮在海洋中的冰山”,具体形象地说明了它巨大的价值还未被发现,有待于进一步开发。

(2分)。

评分:共3分。

20.不能删去。

因为“几乎”是十分接近,差不多的意思,说明了“大数据应用于健康管理”差不多“表征了新媒体技术层面的全部特征”,删除后说法就太绝对了,不符合事实,体现了说明文语言准确、严密的特点。

评分:共3分。

21.C评分:共2分。

(2014山东滨州)奶奶的粽子韩逸萌①“粽子香,香厨房。

艾叶香,香满堂。

桃枝插在大门上,出门一望麦儿黄。

”端午的歌谣是清晨的布谷鸟起得调,脆生,清亮,故乡从仲夏夜的梦中醒来,惺忪中瞅见阶前的青草里,缀满昨夜露珠的清香。

②奶奶的细碎的步伐,踩一地晨露的湿润,粗糙的手掌摩挲着我绒软的头发,我想在清凉的晨风中再赖会儿床,可端午的歌谣已在奶奶的厨房里吟唱,睡意便在那芬芳之中忽而散去。

③端午的香先是粽叶的清香,墨绿的叶子有竹叶可爱的形状和艾草气味的清爽,奶奶将两束叶子散乱地铺在白瓷的盆里,再浇一壶滚烫的水,水汽升起,携裹着袅袅清香,如同沸水冲茶,将叶里蕴着的香气点染出来,那香气就像活了一般,在奶奶手里,清香原来可以生长。

④我去看那泡了一夜的米,一粒粒透亮饱满,此时都相互倚着,慵懒得沉甸甸,像是饮了一夜的琼浆,浓睡不消残酒。

奶奶的粽子简单至极,只放红枣和糯米,青翠的叶裹红白的馅,不腻不甜,原始、纯粹,却有着独特的甘醇,令我的童年深深迷恋。

⑤我着迷的是奶奶包粽子的过程,三层粽叶错落着搭好,轻轻展开、抹平,两手轻轻一弯,便弯出小小的圆锥形状,一撮米添在尖尖的角里,捏三颗红枣点在米中,再一撮米盖在上面。

奶奶不会让枣露出米外,于是红枣的汁液不会流出,全都浸在米里,不放糖,却更香更甜。

奶奶的大手紧紧捏着盛满馅的粽叶,一根线绳紧紧绕过,缠两圈,系住,便成了一个精巧的四个角的粽子。

我赶紧捧过来,细细地看,满心满眼地喜欢。

我也试图包一个,铺好粽叶,弯成小圆锥,放米和枣,去总是捏不住粽叶,缠不紧线,总是漏了米,或者包成了三个角的平面。

奶奶笑着说:“俺妮儿手小,不是干活的命,一定清清闲闲享一辈子福。

”端午的阳光照在奶奶的背上,我坐在奶奶投下的影子里想,享一辈子福是不是每天都可以吃奶奶包的粽子……⑥粽子在锅里咕嘟咕嘟地响,是端午的歌谣最贴切的唱腔,香气从厨房溢出,氤氲在整个院子上空,我不住地扒在门口张望,奶奶说,妮儿不急,越煮越香。

奶奶的粽子包了三层叶,煮的时间越长,米越软糯,越能浸透叶的清香。

奶奶把火烧得细长,我在过午的温热中睡去……醒来时,粽子便已煮好,奶奶已经凉在盘里。

我捧起一只粽子,我觉得奶奶的粽子像是有生命,要用一只来做量词,轻轻拉一下,线绳便解落,展开粽叶,精致的四个角的粽子煮得透亮,微微地染了青绿,第一口是叶的清香,第二口是米得甜糯,我不爱吃红枣,奶奶用筷子轻轻划出,只留下那被枣浸得微红甜香的米。

奶奶说小孩儿吃了肚胀,便用那粗粗硬硬的手轻轻揉着我吃得圆滚滚的肚子……⑦我在端午的歌谣中成长,门前的小树隔年盈尺,奶奶却在我的鲜嫩反衬下日渐白头。

我后来吃过八宝粽、蛋黄粽、鲜肉粽,却都不及奶奶的粽子有着最纯粹的清香;我后来见过长长的竹筒粽、缠着五彩线的迷你粽,却都不及奶奶那过着错落搭开的三层粽叶。

奶奶的粽子在每个端午,温柔敲打我回忆的味蕾。

⑧端午的歌谣又响起,奶奶的粽子隔着时光和故乡,与我相思凝望。

22.本文的线索是__________________ ,围绕这个线索,作者依次写了奶奶为包粽子做精心准备、奶奶包粽子的灵活、煮粽子的漫长、我睡醒后吃粽子和_____________________ 。

(2分)23.文章第①段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4分)24.阅读文章,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4分)(1)联系语境,揣摩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2分)我轻轻捧起一只粽子,我觉得奶奶的粽子像是有生命。

(2)结合上下文,谈谈你对第⑤段中画线句子的理解。

(2分)奶奶笑着说:“俺妮儿手小,不是干活的命,一定清清闲闲享一辈子福。

”25.奶奶的粽子无论配料还是做工都“简单至极”,为什么却会“在每个端午,温柔敲打我回忆的味蕾”?(3分)26.在作者心里,故乡是奶奶手中一只只香甜的粽子。

对于青春年少的你来说,故乡又是什么呢?请用一段话描述你对故乡的理解。

(至少使用一种修辞,不少于40字)(3分)【参考答案】22.奶奶的粽子(或粽子);我对奶奶的思念。

评分:共2分。

意思对即可。

23.文章开头先用歌谣点明端午节吃粽子的习俗,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与结尾互相呼应;(2分)然后用环境描写渲染了故乡端午节清晨的美好景象,自然引出下文对童年的怀念,为奶奶早起包粽子做铺垫。

(2分)评分:共4分。

意思对即可。

24.(1)一个“捧”字,细致传神地写出了“我”对奶奶的粽子的喜爱和珍惜之情。

评分:共2分。

意思对即可。

(2)朴实的语言描写,体现了奶奶的慈爱和对孙女的疼惜,表达了奶奶希望孙女过上幸福日子的美好愿望。

评分:共2分。

意思对即可。

25.因为奶奶的粽子是我儿时最美好、最温馨的回忆,一直伴随着我长大;奶奶的粽子有着独特的甘醇,那种纯粹的清香沉淀在心里,让我留恋难忘;奶奶的粽子包含着浓浓的温暖和关爱,也寄托着“我”对奶奶的思念。

评分:共3分。

意思对即可。

26.示例一:故乡是妈妈手中那碗热腾腾的手擀面,每一根都是我长长的思念,无论走到哪里,那种芳香都会让我沉醉留恋。

示例二:故乡是春雨中静默沉睡的小村庄,青瓦窄巷,是一串柔美的音符,一个倾城的绮梦,一抹浅笑的时光。

评分:共3分。

(2014山东滨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