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1《大业拾遗记》[唐]颜师古
《宋史艺文志》史部

史类十三:一曰正史类,二曰编年类,三曰别史类,四曰史钞类,五曰故事类,六曰职官类,七曰传记类,八曰仪注类,九曰刑法类,十曰目录类,十一曰谱牒类,十二曰地理类,十三曰霸史类。
司马迁《史记》一百三十卷裴骃等集注又《史记》一百三十卷陈伯宣注班固《汉书》一百卷颜师古注范晔《后汉书》九十卷章怀太子李贤注赵抃《新校前汉书》一百卷余靖《汉书刊误》三十卷刘昭《补注后汉志》三十卷陈寿《三国志》六十五卷裴松之注房玄龄《晋书》一百三十卷杨齐宣《晋书音义》三卷沈约《宋书》一百卷萧子显《南齐书》五十九卷姚思廉《梁书》五十六卷又《陈书》三十六卷魏收《后魏书》一百三十卷魏澹《后魏书纪》一卷本七卷张太素《后魏书天文志》二卷本百卷,惟存此李百药《北齐书》五十卷令狐德棻《后周书》五十卷颜师古《隋书》八十五卷柳芳《唐书》一百三十卷《唐书叙例目》一卷。
刘煦《唐书》二百卷欧阳修、宋祁《新唐书》二百五十五卷《目录》一卷李绘《补注唐书》二百二十五卷薛居正《五代史》一百五十卷欧阳修《新五代史》七十四卷徐无党注张守节《史记正义》三十卷司马贞《史记索隐》三十卷张泌《汉书刊误》一卷《三刘汉书标注》六卷刘敞、刘分攵、刘奉世刘分攵《汉书刊误》四卷吕夏卿《唐书直笔新例》一卷吴缜《新唐书纠缪》二十卷又《五代史纂误》三卷《朱梁列传》十五卷张昭远《后唐列传》三十卷任谅《史论》三卷韩子中《新唐史辨惑》六十卷吴仁杰《两汉刊误补遗》十卷富弼《前汉书纲目》一卷刘巨容《汉书纂误》二卷汪应辰《唐书列传辨证》二十卷《西汉刊误》一卷不知作者王旦《国史》一百二十卷吕夷简《宋三朝国史》一百五十五卷邓洵武《神宗正史》一百二十卷王珪《宋两朝国史》一百二十卷王孝迪《哲宗正史》二百一十卷李焘、洪迈《宋四朝国史》三百五十卷《宋名臣录》八卷《宋勋德传》一卷《宋两朝名臣传》三十卷《咸平诸臣录》一卷《熙宁诸臣传》四卷《两朝诸臣传》三十卷并不知作者。
张唐英《宋名臣传》五卷葛炳奎《国朝名臣叙传》二十卷右正史类五十七部,四千四百七十三卷。
《新唐书·颜真卿传》原文及翻译译文

《新唐书·颜真卿传》原文及翻译译文1、《新唐书·颜真卿传》原文及翻译译文《新唐书·颜真卿传》原文及翻译新唐书原文:颜真卿,字清臣,琅邪临沂人也。
少勤学业,有词藻,尤工书。
开元中,举进士,登甲科。
事亲以孝闻。
四命为监察御史,充河西陇右军试覆屯交兵使。
五原有冤狱,久不决,真卿至,立辩之。
天方旱,狱决乃雨,郡人呼之为“御史雨”。
又充河东朔方试覆屯交兵使。
有郑延祚者,母卒二十九年,殡僧舍垣地,真卿劾奏之,兄弟三十年不齿,天下耸动。
迁殿中侍御史、东都畿采访判官,转侍御史、武部员外郎。
杨国忠怒其不附己,出为平原太守。
安禄山逆状牙孽,真卿度必反,阳托霖雨。
安禄山逆状牙孽,真卿度必反,阳托霖雨,增陴浚隍。
料才壮,储廪实。
禄山既陷洛阳,杀留守李憕、御史中丞卢奕、判官蒋清,以三首遣段子光来徇河北。
真卿恐摇人心,绐诸将曰:“吾素识憕等,其首皆非是。
”遂腰斩子光,密藏三首。
异日,结刍续体,敛而祭,为位哭之,十七郡同日自归,共推真卿为帅,得兵二十余万。
方朝廷草昧不暇给,而真卿绳治如平日。
广平王总兵二十万平长安辞日当阙不敢乘趋出梐枑乃乘王府都虞候管崇嗣先王而骑真卿劾之。
帝还奏,慰答曰:“朕子每出,谆谆教戒,故不敢失。
崇嗣老而蹇,卿姑容之。
”百官肃然。
李希烈僭称帝,使问仪式,对曰:“老夫耄矣,曾掌国礼,所记者诸侯朝觐耳。
”遣将辛景臻、安华至其所,积薪于廷曰“不能屈节,当焚死。
”真卿起赴火,景臻等遽止之。
希烈使阉奴等害真卿,曰:“有诏。
”真卿再拜。
奴曰:“宜赐卿死。
”曰:“老臣无状,罪当死,然使人何日长安来?”奴曰:“从大梁来。
”骂曰:“乃逆贼耳,何诏云!”遂缢杀之,年七十六。
子頵、硕护丧还,帝废朝五日,赠司徒,谥文忠。
(选自《新唐书·颜真卿传》有删改)译文:颜真卿,字清臣,琅邪郡临沂县人。
年少时学习勤奋,词采华美,尤其擅长书法。
开元年间,参加进士科考试,考中甲科。
侍奉父母凭借孝顺闻名。
少年游阅读答案-纳兰性德

少年游阅读答案-纳兰性德(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唐诗宋词、古文名句、古诗试题、古人列传、作文大全、小说阅读、散文阅读、励志名言、好词好句、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Tang poems and Song poems, ancient famous sentences, ancient poetry test questions, ancient biographies, composition books, novel reading, prose reading, inspirational quotes, good words and good sentence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Learn about the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styles of sample essays, so stay tuned!少年游阅读答案-纳兰性德少年游·算来好景只如斯纳兰性德算来好景只如斯,惟许有情知。
运动的近义词

运动的近义词导读:运动,一种涉及体力和技巧的由一套规则或习惯所约束的活动,通常具有竞争性。
以下是运动的近义词,欢迎阅读。
运动的近义词疏通:①疏浚开通:疏通河道。
②分析调解两方意见,以疏通活动:①(肢体)动弹;运动:坐久了应该站起来~~ㄧ出去活动行动:①走路;走动:行动不便|可以行动了,别误了时间。
行动基本解释1◎运动yùndòng(1)[arrangethingsthroughpull]∶为求达到某种目的而奔走钻营(2)[raise]∶张罗、准备心里还想,等有些钱钞到手,好去运动宝贝。
——《二刻拍案惊奇》(3)[arouse]∶鼓动、引起、激发我自回国之后,原想去运动政府,做一番事业。
——《负曝闲谈》基本解释2[move;turnaround]∶运行转动因天时而行罚,顺阴阳而运动。
——《新语》[utilize;puttouse]∶运用夫宰相运动枢极。
——《后汉书》[motion]∶物体位置不断改变的现象直线运动[sports]∶可促进身体健康的身体活动排球运动[movement]∶向群众公开宣扬某种思想、见解、主义的群众活动护路运动[sports]万事万物运作的规律叫运动。
运动是被动的状态。
引证详解1.运行移动。
汉董仲舒《雨雹对》:“运动抑扬,更相动薄。
”宋曾巩《谢熙宁八年历日表》:“窃以治历於中,所以察天时之运动;班正於外,所以一王度之推行。
”《封神演义》第四六回:“运动乾坤颠倒理,转移日月互为明。
”孙中山《民权主义》第六讲:“那机器能够发生十万匹马力,来运动轮船,这便是机械本体的力量。
”2.犹行动。
汉陆贾《新语·慎微》:“若汤武之君,伊吕之臣,因天时而行罚,顺阴阳而运动。
”《梁书·侯景传》:“臣虽才谢古人,实颇更事,抚民率众,自幼及长,少来运动,多无遗策。
”鲁迅《故事新编·起死》:“还是莫管闲事罢,快到楚国去干你自家的运动。
”3.运转;转动。
【隋朝历史】极度好色的隋炀帝:庶母宫女一个都不放过

【隋朝历史】极度好色的隋炀帝:庶母、宫女一个都不放过要美色不要江山公元六世纪末,梁武帝的曾孙、梁简文帝萧岿,在梁灭亡后投奔北周,封为梁王,都于江陵,生下了女儿萧氏——她便是后来隋炀帝的正配萧皇后。
当时,当地有个风俗,认为女生二月,命运一定不好。
偏偏萧氏刚好生于二月。
于是,萧岿毫不犹豫,第二天便将萧氏送给了没有子女的远房亲戚萧岌抚养。
萧氏8岁的时候,十分疼爱她的养父、养母相继去世,萧氏转而寄养于母舅张轲家中。
张轲家境贫寒,生活十分凄苦。
萧氏已经出落得花容月貌,温柔娴静,见到她的无不称赞。
历史隋炀帝杨广当时还是晋王,文帝杨坚准备为晋王在梁地选一位王妃,可是,偏偏梁地所选美女,均为不吉。
这对讲求占卜吉凶的隋王室来说不能通融。
萧岿早听说自己的女儿已出落得羞花闭月,出于侥幸,便迎回萧氏,送使者占验。
结果,所占为吉,人皆大喜。
经过细细审核验视,萧氏最后被立为王妃。
萧氏由王妃立为皇后,其间已经过了二十年与晋王美满幸福的夫妻生活。
她替晋王生下了两个儿子,她立为皇后以后,儿子杨昭便被立为太子。
萧氏此时的仪容、姿质已臻于成熟。
然而进入中年,又是二十年的老夫老妻,因此,对于盛年入主帝位的杨广来说,皇后已不能引起他太多兴趣:皇后不过是个主管后宫的主人而已,要寻欢作乐,只能去找别的美女。
而且,即位以后的杨广,已经不是那个仪容俊美、才思敏捷、善解人意、谦逊礼让、体贴入微的晋王了。
他性喜渔色,好大喜功,讲求享乐。
杨广被立为太子以后,一直保持着进退有节,直至文帝病重,他终于按捺不住自己对美色的贪恋,竟在文帝的病榻前非礼文帝的宠妃宣华夫人。
杨广垂涎宣华夫人已非一日。
文帝病,宣华夫人奉诏侍疾。
宣华夫人陈氏是陈宣帝的女儿,天性聪慧,容貌无双。
陈灭以后被选入掖庭,在后宫为嫔。
独孤皇后悍妒,后宫无容得幸,唯独容许陈氏偶尔见宠。
杨广为晋王时,早就有夺宗之计。
他想引陈氏为内助,因此时时进贡致礼。
他进金蛇、金驼等奇珍异宝,取媚于陈氏。
皇太子杨勇被废,陈氏也颇为用力,使晋王遂意。
经史子集

经部·十三经1.《周易》7卷.〔阮元校刻本〕2.《尚书》58篇.〔阮元校刻本〕3.《诗经》30卷.〔阮元校刻本〕4.《周礼》6卷.〔阮元校刻本〕5.《仪礼》17卷.〔阮元校刻本〕6.《礼记》49卷.〔阮元校刻本〕7.《春秋左传》12卷.〔阮元校刻本〕8.《春秋公羊传》12卷.〔阮元校刻本〕9.《春秋穀梁传》12卷.〔阮元校刻本〕10.《孝经》18章.〔阮元校刻本〕11.《尔雅》19卷.〔阮元校刻本〕12.《论语》20篇.〔阮元校刻本〕13.《孟子》14卷.〔阮元校刻本〕史部·正史1.《三家注史记》西汉·司马迁130卷.〔清同治年间金陵书局刊本〕2.《史记》西汉·司马迁130卷.〔百衲本〕3.《汉书》东汉·班固120卷.〔百衲本〕4.《後汉书》南朝宋·范晔90卷.〔百衲本〕5.《三国志》晋·陈寿65卷.〔武英殿本〕6.《裴注三国志》南朝宋·裴松之注65卷.〔通行本〕7.《晋书》唐·房玄龄等130卷.〔武英殿本〕8.《宋书》南朝梁·沈约100卷.〔武英殿本〕9.《南齐书》南朝梁·萧子显59卷.〔武英殿本〕10.《梁书》唐·姚思廉56卷.〔武英殿本〕11.《陈书》唐·姚思廉36卷.〔武英殿本〕12.《魏书》北齐·魏收130卷.〔武英殿本〕13.《北齐书》唐·李百药50卷.〔武英殿本〕14.《周书》唐·令狐德棻等53卷.〔武英殿本〕15.《隋书》唐·魏徵等85卷.〔武英殿本〕16.《南史》唐·李延寿80卷.〔武英殿本〕17.《北史》唐·李延寿100卷.〔武英殿本〕18.《旧唐书》後晋·刘昫等200卷.〔武英殿本〕19.《新唐书》宋·欧阳修、宋祁等225卷.〔武英殿本〕20.《旧五代史》宋·薛居正等150卷.〔武英殿本〕21.《新五代史》宋·欧阳修74卷.〔武英殿本〕22.《宋史》元·脱脱等496卷.〔武英殿本〕23.《辽史》元·脱脱等116卷.〔武英殿本〕24.《金史》元·脱脱等135卷.〔武英殿本〕25.《元史》明·宋濂等210卷.〔武英殿本〕26.《明史》清·张廷玉等332卷.〔武英殿本〕27.《新元史》柯劭忞257卷.〔庚午重订本〕28.《清史稿》赵尔巽等529卷.〔关外二次本〕史部·别杂史等1.《逸周书》战国10卷.〔通行本〕2.《世本》汉·宋衷注1卷.〔茆泮林辑本〕3.《竹书纪年》2卷.〔四库全书本〕4.《古本竹书纪年辑校》清·朱右曾辑王国维补1卷.〔《王国维遗书》5.《国语》战国20卷.〔通行本〕6.《战国策》西汉·刘向集录34卷.〔通行本〕7.《战国纵横家书》战国1卷.〔通行本〕8.《越绝书》东汉·袁康19篇.〔四部丛刊本〕9.《华阳国志》晋·常璩12卷.〔函海本〕10.《人物志》三国魏·刘邵12卷.〔隆庆归德府刊本〕11.《洛阳伽蓝记》後魏·杨衒之5卷.〔如隐堂本〕12.《吴越春秋》东汉·赵晔10卷.〔清顾有观本〕13.《列女传》汉·刘向7卷.〔四部丛刊本〕14.《前汉纪》汉·荀悦30卷.〔四库全书本〕15.《後汉纪》东晋·袁宏30卷.〔四部丛刊本〕16.《史通》唐·刘知几49篇.〔蜀本〕17.《大业拾遗记》唐·颜师古1卷.〔江苏巡抚采进本〕18.《顺宗实录》唐·韩愈5卷.〔海山仙馆丛书本〕19.《五代史补》宋·陶岳5卷.〔豫章丛书本〕20.《唐会要》宋·王溥102卷.〔通行本〕21.《唐六典》唐·李林甫等30卷.〔南宋本〕22.《通典》唐·杜佑200卷.〔四库全书本〕23.《续通典》清·嵇璜、刘墉等编144卷.〔四库全书本〕24.《清通典》清·嵇璜、刘墉等编100卷.〔四库全书本〕25.《通志略》宋·郑樵52卷.〔明汪刻本〕26.《西汉会要》宋·徐天麟70卷.〔通行本〕27.《明会要》清·龙文彬40卷.〔通行本〕28.《读通鉴论》清·王夫之30卷.〔通行本〕29.《贞观政要》唐·吴兢42卷.〔明成化刊本〕30.《资治通鉴》宋·司马光294卷.〔世界书局缩印本〕31.《续资治通鉴》清·毕沅编著220卷.〔清冯集椿本〕32.《宋史纪事本末》明·陈邦瞻26卷.〔四部丛刊本〕33.《辽史纪事本末》清·李有棠40卷.〔通行本〕34.《金史纪事本末》清·李有棠52卷.〔通行本〕35.《元史纪事本末》明·陈邦瞻27卷.〔同治十三年江西书局校刻本〕36.《明史纪事本末》清·谷应泰80卷.〔通行本〕37.《三藩纪事本末》清·杨陆荣4卷.〔通行本〕38.《左传纪事本末》清·高士奇53卷.〔通行本〕39.《两汉三国学案》清·唐晏11卷.〔龙溪精舍丛书本〕40.《宋元学案》清·黄宗羲100卷.〔光绪五年龙汝霖重刊本〕41.《明儒学案》清·黄宗羲62卷.〔二老阁冯全垓印本〕42.《三朝北盟会编》南宋·徐梦莘250卷.〔四库全书本〕43.《鄂国金佗稡编》宋·岳珂28卷.〔通行本〕44.《鄂国金佗续编》宋·岳珂30卷.〔通行本〕45.《唐御史台精舍题名考》清·赵钺、劳格8卷.〔通行本〕46.《文史通义》清·章学诚8卷.〔四部备要本〕47.《宋会要辑稿》清·徐松辑366卷.〔民国大东书局影印本〕48.《蒙古秘史》1卷.〔明初汉字标音本〕49.****《山海经》战国·佚名18卷.〔晋郭璞山海经传本〕子部·诸子1.《公孙龙子》战国6篇.〔宋刻本〕2.《韩非子》战国·韩非55卷.〔宋乾道刊本〕3.《淮南子》西汉·刘安21卷.〔庄逵吉本〕4.《列子》战国8卷.〔通行本〕5.《墨子》战国·墨翟15卷.〔孙氏墨子间诂本〕6.《荀子》战国·荀况32卷.〔清王先谦荀子集解本〕7.《文子》春秋·辛钘12卷.〔四库全书本〕8.《鹖冠子》战国·鹖冠子3卷.〔学津讨原本〕9.《孔子集语》17卷.〔平津馆丛书本〕10.《新书》西汉·贾谊10卷.〔四部丛刊本〕11.《吕氏春秋》战国·吕不韦26卷.〔清毕沅校本〕12.《论衡》东汉·王充85篇.〔四部丛刊本〕13.《说苑》西汉·刘向20卷.〔湖北崇文书局百子全书本〕14.《管子》春秋·管仲76篇.〔浙江书局本〕15.《随巢子》战国1卷.〔玉函山房辑佚书本〕16.《新序》西汉·刘向10卷.〔通行本〕17.《新语》汉·陆贾12卷.〔汉魏丛书本〕18.《盐铁论》西汉·桓宽10卷.〔清张敦仁考证本〕19.《风俗通义》东汉·应劭10卷.〔龙溪精舍丛书本〕20.《尹文子》战国·尹文2卷.〔湖海丛书本〕21.《关尹子》战国·尹喜2篇.〔湖海丛书本〕22.《尸子》战国·尸佼4卷.〔汪继培辑本〕23.《扬子法言》西汉·扬雄13篇.〔通行本〕24.《晏子春秋》战国·晏婴8卷.〔孙氏平津馆本〕25.《曾子》春秋·曾参1卷.〔阮元注释本〕26.《子思子》春秋·孔伋7卷.〔四库全书本〕27.《至言》汉·贾山1卷.〔玉函山房辑佚书本〕28.《昌言》汉·仲长统2卷.〔玉函山房辑佚书本〕29.《慎子》战国·慎到1卷.〔《守山阁丛书》本〕30.《申鉴》东汉·荀悦5卷.〔明文始堂本〕31.《商君书》战国·商鞅27卷.〔四部丛刊本〕32.《新论》汉·桓谭17卷.〔清严可均辑本〕33.《潜夫论》汉·王符10卷.〔述古堂影宋写本〕34.《孔丛子》汉·孔鲋1卷.〔四库全书本〕35.《河间献王书》汉·刘德1卷.〔玉函山房辑佚书本〕36.《公孙弘书》汉·公孙弘1卷.〔玉函山房辑佚书本〕37.《邓析子》春秋·邓析2卷.〔通行本〕38.《太玄经》汉·扬雄10卷.〔清嘉庆刻本〕39.《孔子家语》汉·佚名10卷.〔四部丛刊本〕40.《颜氏家训》北齐·颜之推20卷.〔四部丛刊影明刻本〕41.《蒋子万机论》三国魏·蒋济1卷.〔严可均辑本〕42.《中说》隋·王通10卷.〔四部丛刊本〕子部*具体1.《忠经》汉·马融1卷.〔通行本〕2.《忍经》元·吴亮1卷.〔《武林往哲遗书》本〕1.《老子》春秋·李耳1卷.〔清毕沅考异本〕2.《庄子》战国·庄周33篇.〔清郭庆藩庄子集释本〕3.《素书》汉·张良1卷.〔《二十二子》本〕4.《鬼谷子》春秋·王诩12篇.〔嘉庆十年江都秦氏刊本〕5.《缘起经》唐·玄奘译1卷.〔金陵刻经处版〕6.《心经》1卷.〔上海佛学书局本〕7.《六祖坛经》唐·慧能1卷.〔金陵刻经处刻曹溪原本〕8.《孙子》春秋·孙武13篇.〔南宋十一家注孙子本〕9.《吴子》战国·吴起6篇.〔武经七书本〕10.《尉缭子》战国·尉缭24篇.〔宋武经七书本〕11.《三略》旧题汉·黄石公3卷.〔武经七书本〕12.《六韬》旧题周·姜尚6卷.〔武经七书本〕13.《孙膑兵法》战国·孙膑15篇.〔竹简本〕14.《圆觉经》唐·佛陀多罗译1卷.〔大正藏本〕15.《金刚经》后秦·鸠摩罗什译1卷.〔大正藏本〕16.《菜根谭》明·洪应明4卷.〔通行本〕17.《了凡四训》明·袁了凡5卷.〔通行本〕集部·总集1.《全上古三代文》清·严可均辑16卷.〔影清光绪王毓藻刻本〕2.《全秦文》清·严可均辑1卷.〔影清光绪王毓藻刻本〕3.《全汉文》清·严可均辑63卷.〔影清光绪王毓藻刻本〕4.《全后汉文》清·严可均辑106卷.〔影清光绪王毓藻刻本〕5.《全三国文》清·严可均辑75卷.〔影清光绪王毓藻刻本〕6.《全晋文》清·严可均辑167卷.〔影清光绪王毓藻刻本〕7.《全宋文》清·严可均辑64卷.〔影清光绪王毓藻刻本〕8.《全齐文》清·严可均辑26卷.〔影清光绪王毓藻刻本〕9.《全梁文》清·严可均辑74卷.〔影清光绪王毓藻刻本〕10.《全陈文》清·严可均辑18卷.〔影清光绪王毓藻刻本〕11.《全后魏文》清·严可均辑60卷.〔影清光绪王毓藻刻本〕12.《全北齐文》清·严可均辑10卷.〔影清光绪王毓藻刻本〕13.《全后周文》清·严可均辑24卷.〔影清光绪王毓藻刻本〕14.《全隋文》清·严可均辑36卷.〔影清光绪王毓藻刻本〕15.《先唐文》清·严可均辑1卷.〔影清光绪王毓藻刻本〕16.《楚辞》西汉·刘向集65卷.〔通行本〕17.《楚辞章句》汉·王逸注16卷.〔四部丛刊本〕18.《楚辞补注》宋·洪兴祖补注1卷.〔通行本〕19.《文选》唐·李善注62卷.〔胡克家重刊本〕20.《乐府诗集》宋·郭茂倩编100卷.〔文学古籍刊行社影宋本〕21.《玉台新咏》南朝陈·徐陵12卷.〔吴兆宜本〕22.《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135卷.〔通行本〕23.《全隋诗》10卷.〔通行本〕24.《全唐五代词》7卷.〔通行本〕25.《唐诗三百首》清·蘅塘退士8卷.〔清光绪十一年四藤吟社刊本〕26.《全唐诗》清·彭定求等编900卷.〔扬州诗局本〕27.《全唐诗补编》105卷.〔通行本〕28.《唐诗纪事》宋·计有功81卷.〔扬州官刻本〕29.《全唐文》清·董诰等1000卷.〔扬州官刻本〕30.《唐文拾遗》清·陆心源辑72卷.〔扬州官刻本〕31.《唐文续拾》清·陆心源辑16卷.〔通行本〕32.《敦煌变文》86卷.〔通行本〕33.《全宋词》580卷.〔通行本〕34.《全宋词补》1卷.〔通行本〕35.《宋诗钞》清·吴之振等106卷.〔通行本〕36.《全金诗》1卷.〔通行本〕37.《霓裳续谱》清·王廷绍1卷.〔通行本〕38.《白雪遗音》清·华广生1卷.〔通行本〕39.《明遗民诗》1卷.〔通行本〕40.《骈体文钞》清·李兆洛31卷.〔嘉庆唐氏原刻本〕41.《古文辞类纂》清·姚鼐75卷.〔通行本〕42.《元诗别裁集》清·张景星等编10卷.〔乾隆二十九年然藜阁刊本〕43.《明诗别裁集》清·沈德潜编10卷.〔通行本〕44.《清诗别裁集》清·沈德潜编32卷.〔乾隆二十八年重刻三十二卷本〕45.《花间集》五代·赵崇祚编10卷.〔宋绍兴十八年刻本〕46.《西昆酬唱集》宋·杨亿10卷.〔清周王注本〕47.《绝妙好词》宋·周密选8卷.〔四部备要本〕48.《全辽文》13卷.〔通行本〕49.《全金词》唐圭璋编不分卷.〔通行本〕50.《全元词》唐圭璋编不分卷.〔通行本〕51.《近三百年名家词选》龙榆生选编1卷.〔通行本〕52.《古文观止》清·吴楚材、吴调侯12卷.〔通行本〕53.《六朝文絜》清·许梿12卷.〔通行本〕54.《列朝诗集》清·钱谦益编81卷.〔通行本〕55.《明诗纪事》清·陈田辑187卷.〔通行本〕56.《中州集》金·元好问编11卷.〔汲古阁本〕57.《挂枝儿》明·冯梦龙4卷.〔传世藏书点校本〕58.《山歌》明·冯梦龙1卷.〔通行本〕59.《夹竹桃顶针千家诗山歌》明·冯梦龙1卷.〔通行本〕60.《彊村丛书》朱祖谋辑173种.〔通行本〕61.《明词汇刊》赵尊岳辑155种.〔通行本〕62.《晚明二十家小品》施蛰存编20卷.〔通行本〕63.《晚晴簃诗汇》徐世昌编200卷.〔通行本〕64.《全明词》1卷.〔通行本〕65.《全清词》1卷.〔通行本〕66.《晚清文选》郑振铎3卷.〔通行本〕集部*其他1.《古诗十九首》汉·佚名1卷.〔通行本〕2.《魏武帝集》三国魏·曹操4卷.〔丁氏辑本〕3.《魏文帝集》三国魏·曹丕6卷.〔丁氏辑本〕4.《曹子建集》三国魏·曹植10卷.〔续古逸丛书影宋本〕5.《陶渊明集》晋·陶潜7卷.〔四部丛刊本〕6.《韩愈集》唐·韩愈53卷.〔通行本〕7.《柳宗元集》唐·柳宗元49卷.〔明翻刻南宋世采堂本〕8.《欧阳修集》宋·欧阳修158卷.〔四部备要排印本〕9.《苏洵集》宋·苏洵19卷.〔通行本〕10.《苏轼集》宋·苏轼112卷.〔明海虞程宗成化刻本〕11.《苏辙集》宋·苏辙100卷.〔通行本〕12.《王安石集》宋·王安石100卷.〔明嘉靖三十九年抚州刊本〕13.《曾巩集》宋·曾巩54卷.〔通行本〕14.《朱熹集》宋·朱熹131卷.〔明嘉靖十一年福州府学本〕15.《人间词话》王国维1卷.〔开明书店本〕16.《文赋》晋·陆机1卷.〔通行本〕17.《文心雕龙》南朝梁·刘勰50篇.〔明万历刻本〕18.《诗品》南朝梁·锺嵘3卷.〔通行本〕。
曹操在唐宋南北朝时期的形象

[键入文字]曹操在唐宋南北朝时期的形象曹操宋朝唐朝南北朝南北朝时期,尤其是南朝,以及唐宋以后,人们对曹操的评价,甚受孙盛、习凿齿等人的影响。
不少人专择有损曹操形象的事实与传说而宣之。
刘义庆例说曹揉假谲之行刘义庆,南朝宋武帝刘裕的侄子,爵袭临川王,官居刺史,加都督,著述甚多,行于世者有《世说新语》和《集林》等。
刘义庆以魏晋逸闻轶事为内容的小说集《世说新语》,录有不少曹操故事。
然而所述故事,大都是说曹操之非,数曹操之短的。
他视曹操为假谲之人,因而把曹操的不少故事,收入《假谲篇》中。
如讲曹操怕人暗算,常对人说我眠中不可妄近,近便斫人,亦不自觉,左右宜深慎此。
后来,操假意已经熟睡,有一侍候他的很得信任的人怕他受凉给他盖被,他便顺手把此人杀了。
从此以后,睡眠时便再也没有人敢接近了;还有一个心动杀人的故事说魏武尝言:人欲危己,己辄心动。
因语所亲小人曰:汝怀刃密来我侧,我必说心动,执汝使行刑,汝但勿言其使,无他,当厚相报。
执者信焉,不以为惧,遂斩之。
此人至死不知也。
左右以为实,谋逆者挫气矣。
另外同篇中还讲了大家熟知的望梅止渴的故事:军队失道,士卒渴甚,曹操以前有大梅林,饶子甘酸,可以解渴诳骗士卒。
如此等等。
刘义庆论曹,代表着南朝统治集团对曹操的看法。
所以,不足为怪。
但必须注意的是,南北朝时,曹操为人谲诈的一面虽然常为人非,但其政治手段却常为人效。
历史表明,南北朝常有帝王逼禅的事,而这些逼禅的帝王很喜欢用曹操三让而后受之的程式。
他们的辞让表,在形式上也全效曹操,如出一辙。
正如赵冀《二十二史札记》所论古来只有禅让征诛二局。
其权臣夺国,则名篡弑,常相戒而不敢犯。
至曹魏则既欲移汉之天下,又不肯居篡弑之名,于是假禅让为攘夺。
自此例一开,1。
历代笔记小说名录

历代笔记小说名录1.汉魏晋南北朝笔记目录2.3.一、历史琐闻类4.5.蜀王本纪旧题汉·扬雄 1卷壁经堂丛书本6.杂事秘辛汉·无名氏 1卷香艳丛书本7.献帝春秋东汉·阙名 1卷古今说部丛书本8.天禄阁外史汉·黄宪 8卷笔记小说大观本9.汉末英雄记三国魏·王粲 1卷黄氏逸书考本10.九州春秋西晋·司马彪 1卷黄氏辑本11.汉晋春秋东晋·习凿齿 3卷汤球辑本12.魏晋世语晋·郭颁 1卷说郛本13.晋後略西晋·荀绰 1卷黄氏逸书考辑本14.十六国春秋别本北魏·崔鸿16卷文渊阁四库丛书本15.大业拾遗记唐·颜师古 1卷通行本16.列仙传汉·刘向 2卷笔记小说大观本17.神仙传晋·葛洪10卷四库全书本18.晋四王遗事东晋·卢綝 1卷黄氏逸书考辑本19.晋八王故事东晋·卢綝 1卷黄氏逸书考辑本20.晋阳秋东晋·庾翼 1卷古今说部丛书本21.续晋阳秋南朝宋·檀道鸾 1卷古今说部丛书本22.晋春秋唐·杜延业 1卷汤球辑本23.晋中兴书南朝宋·何法盛 1卷黄氏逸书考本24.东宫旧事晋·张敞 1卷说郛本25.三国典略唐·丘悦 2卷通行本26.晋五胡指掌明·张大龄 3卷明万历三十九年张养正刻本27.三十国春秋辑本清·汤球 1卷广雅书局刊本28.平陈记佚名 1卷说郛本29.三齐略记晋·伏琛 1卷说郛本30.二、小说故事类31.32.神异经汉·东方朔 1卷四库全书本33.博物志西晋·张华10卷四库全书本34.异苑晋·刘敬叔10卷35.拾遗记晋·王嘉10卷百子全书本36.搜神记东晋·干宝20卷37.搜神後记旧题晋·陶潜10卷38.齐谐记南朝宋·东阳无疑 1卷笔记小说大观本39.幽明录南朝宋·刘义庆 1卷通行本40.续齐谐记南朝梁·吴均 1卷四库全书本41.俗说南朝梁·沈约 1卷笔记小说大观本42.笑林三国魏·邯郸淳 1卷笔记小说大观本43.绿珠传宋·乐史 1卷通行本44.冥通记南朝梁·陶弘景 1卷说郛本45.高士传晋·皇甫谧 3卷古今逸史本46.还冤记北齐·颜之推 1卷说郛本47.八朝穷怪录隋·佚名 1卷国学宝典辑本48.语林晋·裴启 1卷古小说钩沉本49.续仙传五代·沈汾 3卷四库全书本50.洞冥记汉·郭宪 4卷四库全书本51.世说新语南朝宋·刘义庆36卷52.南北朝新语明·林茂桂 4卷海王村古籍丛刊本53.三、考据辩证类55.古今注晋·崔豹 8卷四部丛刊影宋本56.邺中记晋·陆翙 1卷广汉魏丛书本57.凉州记北凉·段龟龙 1卷张澍辑本58.沙州记南朝宋·段国 1卷张澍辑本59.风土记晋·周处 1卷说郛本60.浔阳记东晋·张僧鉴 1卷说郛本61.丹阳记晋·山谦之 1卷说郛本62.交州记晋·刘欣期 1卷说郛本63.永嘉郡记南朝宋·郑辑之 1卷说郛本64.始兴记南朝宋·王韶 1卷说郛本65.宜都记晋·袁山松 1卷说郛本66.洛阳记晋·陆机 1卷说郛本67.荆州记晋·盛弘之 1卷说郛本68.南康记晋·邓德明 1卷说郛本69.南雍州记晋·王韶 1卷说郛本70.会稽记晋·孔晔 1卷说郛本71.广州记晋·顾微 1卷说郛本72.广志晋·郭义恭 1卷说郛本73.关中记晋·潘岳 1卷说郛本74.梁州记南朝宋·刘澄之 1卷说郛本75.鄱阳记南朝宋·刘澄之 1卷说郛本76.佛国记东晋·法显 1卷说郛本77.78.隋唐五代笔记目录79.80.一、历史琐闻类82.大业杂记唐·杜宝 1卷笔记小说大观本83.隋遗录唐·颜师古 2卷百川学海本84.壶关录唐·韩昱 1卷说郛本85.隋唐嘉话唐·刘餗 3卷顾氏文房小说本86.大唐创业起居注唐·温大雅 3卷学津讨原本87.大唐传载唐·佚名 1卷四库全书本88.魏郑公谏录唐·王方庆 5卷四库全书本89.朝野佥载唐·张鷟 6卷宝颜堂秘笈本90.耳目记唐·张鷟 1卷说郛本91.次柳氏旧闻唐·李德裕 1卷顾氏文房小说本92.高力士外传唐·郭湜 1卷笔记小说大观本93.安禄山事迹唐·姚汝能 3卷藕香零拾本94.开天传信记唐·郑棨 1卷四库全书本95.开元天宝遗事五代·王仁裕 4卷四库全书本96.松窗杂录唐·李濬 1卷四库全书本97.刘宾客嘉话录唐·韦绚 1卷通行本98.尚书故实唐·李绰 1卷宛委山堂说郛本99.因话录唐·赵璘 6卷稗海本100.幽闲鼓吹唐·张固 1卷学海类编本101.云溪友议唐·范摅 3卷太平广记本102.明皇杂录唐·郑处诲 3卷守山阁丛书本103.中朝故事南唐·尉迟偓 2卷四库全书本104.大唐新语唐·刘肃13卷稗海本105.五代新说唐·徐炫 1卷太平广记本106.唐国史补唐·李肇 4卷四库全书本107.唐阙史唐·高彦休 4卷四库全书本108.唐摭言五代·王定保15卷雅雨堂精刻本109.唐语林宋·王谠 8卷守山阁丛书本110.鉴诫录後蜀·何光远10卷知不足斋丛书本111.柳氏叙训唐·柳玭 1卷通行本112.奉天录唐·赵元一 4卷笔记小说大观本113.邺侯外传唐·李繁 1卷说郛本114.常侍言旨唐·柳珵 1卷说郛本115.新城录唐·沈亚之 1卷说郛本116.牛羊日历唐·刘轲 1卷十万卷楼丛书本117.李相国论事集唐·李绛 6卷四库全书本118.戎幕闲谈唐·韦绚 1卷说郛本119.贾氏谈录宋·张洎 1卷通行本120.谭宾录唐·胡璩 5卷通行本121.东观奏记唐·裴庭裕 3卷藕香零拾本122.金华子杂编南唐·刘崇远 2卷四库全书本123.金銮密记唐·韩偓 1卷通行本124.二、小说故事类125.126.梁四公记唐·张说 1卷太平广记辑本127.云仙杂记唐·冯贽10卷四库全书本128.启颜录隋·侯白 2卷敦煌本129.补江总白猿传唐·佚名 1卷唐宋传奇集本130.炀帝迷楼记宋·佚名 1卷历代小史本131.炀帝开河记唐·韩偓 1卷历代小史本132.海山记唐·佚名 1卷历代小史本133.杜阳杂编唐·苏鹗 3卷四库全书本134.宣室志唐·张读 1卷太平广记本135.独异志唐·李亢 6卷稗海本136.集异记唐·薛用弱 1卷四库全书本137.集异记唐·陆勋 1卷四库全书本138.剧谈录唐·康軿 2卷汲古阁刊本139.玄怪录唐·牛僧儒 4卷明刻本140.东阳夜怪录唐·佚名 1卷唐宋传奇集本141.湘中怨解唐·沈亚之 1卷唐宋传奇集本142.开元昇平源唐·吴兢 1卷唐宋传奇集本143.广陵妖乱志五代·郭廷诲 1卷说郛本144.神仙感遇传前蜀·杜光庭 5卷道藏本145.酉阳杂俎唐·段成式30卷通行本146.三水小牍唐·皇甫枚 2卷云自在龛丛书本147.续玄怪录唐·李复言 4卷南宋本148.龙城录唐·柳宗元 2卷四库全书本149.博异志唐·郑还古 1卷四库全书本150.谐谑录唐·朱揆 1卷唐代丛书本151.记事珠唐·冯贽 1卷笔记小说大观本152.庐陵官下记唐·段成式 1卷说郛本153.天坛王屋山圣迹记唐·杜光庭 1卷道藏本154.冥报记唐·唐临 3卷涵芬楼秘笈本155.墉城集仙录前蜀·杜光庭10卷道藏本156.角力记北宋·调露子 1卷影印清刊本157.广异记唐·戴孚 1卷太平广记本158.桂苑丛谈唐·冯翊子子休 1卷四库全书本159.历代崇道记唐·杜光庭 1卷道藏本160.兼名苑唐·僧远年18卷通行本161.潇湘录唐·柳祥 1卷说郛本162.纂异记唐·李玫 1卷太平广记本163.东城老父传唐·陈鸿祖 1卷太平广记本164.定命论唐·赵自勤 1卷太平广记本165.卓异记唐·陈翱 1卷顾氏文房小说本166.河东记唐·薛渔思 1卷太平广记本167.会昌解颐录唐·佚名 1卷宛委山堂本168.逸史唐·卢肇 3卷太平广记本169.玉泉子唐·无名氏 1卷四库全书本170.树萱录唐·佚名 1卷通行本171.南楚新闻唐·尉迟枢 1卷说郛本172.前定录唐·钟辂 1卷百川学海本173.续前定录唐·钟辂 1卷通行本174.灯下闲谈唐·佚名 1卷适园丛书175.原化记唐·皇甫氏 1卷太平广记本176.辨疑志唐·陆长源 1卷太平广记本177.玉溪编事五代·金利用 1卷太平广记本178.定命录唐·吕道生 1卷太平广记本179.纪闻唐·牛肃 1卷太平广记本180.三、考据辩证类181.182.封氏闻见记唐·封演10卷说郛本183.苏氏演义唐·苏鹗 2卷四库全书本184.资暇集唐·李济翁 3卷顾氏本185.刊误唐·李涪 2卷百川学海本186.兼明书唐·丘光庭 5卷四库全书本187.义山杂纂唐·李商隐 1卷说郛本188.北里志唐·孙棨 1卷古今说海本189.中华古今注五代·马缟 3卷百川学海本190.中枢龟镜唐·苏瑰 1卷四库全书本191.来南录唐·李翱 1卷说郛本192.醉乡日月唐·皇甫松 1卷说郛本193.灌畦暇语唐·佚名 1卷学海类编本194.谗书唐·罗隐 5卷清拜经楼刊本195.戒子拾遗唐·李恕 1卷通行本196.197.宋代笔记目录198.199.一、历史琐闻类200.201.1、乘轺录宋·路振1卷丛书集成初编本202.于阗国行程记五代·平居诲1卷通行本203.钓矶立谈宋·史温1卷知不足斋丛书本204.珍席放谈宋·高晦叟2卷四库全书本205.五国故事宋·佚名2卷知不足斋丛书本206.三楚新录宋·周羽3卷墨海金壶本207.洛阳缙绅旧闻记宋·张齐贤5卷知不足斋丛书本208.五代史阙文宋·王禹偁1卷四库全书本209.江表志宋·郑文宝3卷说郛本210.南唐近事宋·郑文宝3卷四库全书本211.丁晋公谈录宋·丁谓 1卷百川学海本212.南部新书宋·钱易 10卷学津讨源本213.王文正公笔录宋·王曾1卷四库全书本214.宋景文公笔记宋·宋祁3卷丛书集成初编本215.国老谈苑宋·王君玉2卷涉园宋本216.闻见近录宋·王巩 1卷知不足斋丛书本217.随手杂录宋·王巩1卷知不足斋丛书本218.甲申杂记宋·王巩1卷知不足斋丛书本219.春渚纪闻宋·何薳10卷学津讨原本220.道山清话宋·无名氏1卷学津讨原本221.谈苑宋·孔平仲4卷唐宋丛书本222.碧云騢宋·梅尧臣1卷百川学海本223.王文正公遗事宋·王素1卷影印元明善本丛书本224.醴泉笔录宋·江休复2卷清刻本225.儒林公议宋·田况2卷上海进步书局本226.东斋记事宋·范镇6卷清钱熙祚校注本227.江南野史宋·龙衮10卷影印明钞本228.春明退朝录宋·宋敏求3卷百川学海本229.括异志宋·张师正 10卷四部丛刊续编影宋钞本230.征南录宋·滕元发1卷墨海金壶本231.南北朝杂记宋·刘敞1卷学海类编本232.温公日记宋·司马光1卷通行本233.温公琐语宋·司马光1卷澹生堂钞本234.涑水记闻宋·司马光 16卷聚珍版丛书本235.公是先生弟子记宋·刘敞1卷续古逸丛书本236.韩忠献公遗事宋·强至1卷百川学海本237.湘山野录宋·文莹3卷学津讨原本238.湘山野录宋·文莹1卷通行本239.玉壶清话宋·文莹 10卷知不足斋丛书本240.蜀梼杌宋·张唐英2卷学海类编本241.渑水燕谈录宋·王辟之 10卷光芬楼夏敬观校本242.江南馀载南唐·佚名2卷知不足斋丛书本243.张太史明道杂志宋·张耒1卷清刻本244.五代春秋宋·尹洙2卷学海类编本245.过庭录宋·范公偁1卷稗海本246.师友谈记宋·李廌1卷百川学海本247.齐东野语宋·周密 20卷学津讨原本248.梁溪漫志宋·费衮 10卷知不足斋丛书本249.画墁录宋·张舜民1卷四库全书本250.龙川略志宋·苏辙 10卷涵芬楼本251.龙川别志宋·苏辙2卷四库全书本252.孙公谈圃宋·孙升3卷百川学海本253.吕氏杂记宋·吕希哲2卷四库全书本254.青箱杂记宋·吴处厚 10卷四库全书本255.晁氏客语宋·晁说之1卷学海类编本256.谈薮宋·庞元英1卷学海类编本257.东轩笔录宋·魏泰 15卷明嘉靖楚山书屋本258.三国杂事宋·唐庚1卷学海类编本259.独醒杂志宋·曾敏行 10卷知不足斋丛书本260.东京梦华录宋·孟元老 10卷四库全书本261.靖康纪闻宋·丁特起1卷学津讨源本262.靖康传信录宋·李纲3卷海山仙馆本263.铁围山丛谈宋·蔡绦6卷知不足斋丛书本264.建炎复辟记宋·佚名1卷照旷阁本65、建炎时政记宋·李纲3卷四库全书本66、建炎进退志宋·李纲4卷四库全书本67、建炎笔录宋·赵鼎3卷丛书集成本68、游城南记宋·张礼1卷通行本69、北狩见闻录宋·曹勋1卷学海类编本70、高斋漫录宋·曾慥1卷四库全书本71、清虚杂着补阙宋·王从1卷知不足斋丛书本72、闲燕常谈宋·董弅1卷历代小史本73、张氏可书宋·张知甫1卷守山阁丛书本74、艮岳记宋·张淏1卷中国内乱外祸历史丛书75、泊宅编宋·方杓 10卷明秦汝立翻宋本76、青溪寇轨宋·方勺1卷学海类编本77、侯鲭录宋·赵令畤8卷笔记小说大观本78、曲洧旧闻宋·朱弁 10卷照旷阁本79、燕北录宋·王易1卷说郛本80、邵氏闻见录宋·邵伯温 20卷汲古阁本81、邵氏闻见後录宋·邵博 30卷汲古阁本82、後山谈丛宋·陈师道6卷适园丛书本83、栾城先生遗言宋·苏籀1卷百川学海本84、萍洲可谈宋·朱彧3卷墨海金壶本85、墨庄漫录宋·张邦基 10卷笔记小说大观本86、贵耳集宋·张端义3卷津逮秘书本87、宣和乙巳奉使金国行程录宋·许亢宗1卷己卯丛编本88、避戎嘉话宋·石茂良1卷历代小史本89、朝野佥言宋·佚名1卷历代小史本90、瓮中人语宋·韦承1卷己卯丛编本91、却扫编宋·徐度3卷汲古阁本92、西夏事略宋·王称1卷学海类编本93、老学庵笔记宋·陆游 10卷稗海本94、老学庵续笔记宋·陆游1卷通行本95、家世旧闻宋·陆游2卷砚穴斋本96、清波杂志宋·周煇 12卷四部丛刊本97、默记宋·王銍3卷涵芬楼本98、武林旧事宋·周密 10卷通行本99、黑鞑事略宋·彭大雅1卷问影楼丛书本100、开封府状宋·佚名1卷己卯丛编本101、青宫译语金·王成棣1卷己卯丛编本102、呻吟语宋·佚名1卷103、宋俘记金·可恭1卷靖康稗史本104、昨梦录宋·康与之1卷四库全书本105、东巡记宋·赵彦卫1卷通行本106、从驾记宋·陈随隐1卷通行本107、辩诬笔录宋·赵鼎1卷涵海本108、亲征录宋·周必大1卷庐陵周益国文忠公集109、窃愤录宋·辛弃疾1卷学海类编本110、窃愤续录宋·辛弃疾1卷通行本111、南渡录宋·辛弃疾1卷笔记小说大观本112、采石瓜洲记宋·蹇驹1卷马氏家藏刊印本113、己酉避乱录宋·胡舜申1卷四库全书本114、开禧德安守城录宋·王致远1卷孙诒让校本115、襄阳守城录宋·赵万年1卷粤雅堂丛书本116、辛巳泣蕲录宋·赵与{容衣} 1卷守山阁本117、龙飞录宋·周必大1卷庐陵周益国文忠公集118、中兴战功录宋·李璧1卷清人辑永乐大典本119、翰苑遗事宋·洪遵1卷知不足斋丛书本120、麟台故事宋·程俱7卷武英殿聚珍版121、淳熙玉堂杂记宋·周必大3卷宋刻影印本122、墨客挥犀宋·彭乘 10卷笔记小说大观本123、续墨客挥犀宋·彭乘 10卷红豆山房本124、鸡肋编宋·庄绰3卷丛书集成本125、钱氏私志宋·钱世昭1卷学海类编本126、桂海虞衡志宋·范成大1卷学海类编本127、中吴纪闻宋·龚明之6卷知不足斋丛书本128、寓简宋·沈作 10卷知不足斋丛书本129、避暑录话宋·叶梦得2卷津逮秘书本130、石林燕语宋·叶梦得 10卷四库全书本131、岩下放言宋·叶梦得3卷四库全书本132、罗湖野录宋·释晓莹4卷通行本133、耆旧续闻宋·陈鹄 10卷通行本134、西溪丛语宋·姚宽2卷学津讨原本135、野老纪闻宋·王大成1卷四库全书本136、二老堂杂志宋·周必大5卷学海类编本137、挥麈前录宋·王明清4卷津逮秘书本138、挥麈後录宋·王明清 11卷津逮秘书本139、挥麈三录宋·王明清3卷津逮秘书本140、挥麈后录馀话宋·王明清2卷津逮秘书本141、投辖录宋·王明清1卷四库全书本142、玉照新志宋·王明清6卷四库全书本143、桯史宋·岳珂 15卷学津讨原本144、麈史宋·王得臣3卷知不足斋丛书本145、枫窗小牍宋·百岁寓翁2卷稗海本146、醉翁谈录宋·金盈之8卷通行本147、深雪偶谈宋·方岳1卷通行本148、鹤林玉露宋·罗大经 18卷日本宽文本149、芦浦笔记宋·刘昌诗 10卷学海类编本150、西山政训宋·真德秀1卷清刻单行本151、鹤山笔录宋·魏了翁1卷学海类编本152、密斋笔记宋·谢采伯6卷四库全书本153、密斋续笔记宋·谢采伯1卷通行本154、养疴漫笔宋·赵溍1卷四库全书本155、朝野遗记宋·佚名1卷历代小史本156、游宦纪闻宋·张世南 10卷稗海本157、行营杂录宋·赵葵1卷历代小史本158、四朝闻见录宋·叶绍翁6卷知不足斋丛书本159、钱塘先贤传赞宋·袁韶1卷四库全书本160、北狩行录宋·蔡鞗1卷学海类编本161、揽辔录宋·范成大1卷丛书集成初编本162、松漠纪闻宋·洪皓3卷学津讨原本163、昭忠录宋·无名氏 1卷守山阁丛书本164、罗氏识遗宋·罗璧 10卷学海类编本165、梦粱录宋·吴自牧 20卷学津讨原本166、辽志南宋·叶隆礼1卷通行本167、癸辛杂识宋·周密6卷学津讨原本168、东谷随笔宋·李之彦1卷学海类编本169、虏庭事实宋·文惟简1卷说郛本170、木笔杂抄宋·佚名2卷学海类编本171、使辽语录宋·陈襄1卷辽海丛书本172、棠阴比事原编宋·桂万荣1卷四库全书本棠阴比事续编明·吴讷1卷四库全书本棠阴比事补编明·吴讷1卷通行本宋稗类钞清·潘永因8卷四库全书本大金吊伐录金·佚名4卷守山阁丛书本南征录汇金·李天民1卷己卯丛编本南迁录金·张师颜1卷学海类编本归潜志金·刘祁 14卷知不足斋丛书本言行龟鉴元·张光祖8卷文渊阁本钱塘遗事元·刘一清 10卷四库全书本南村辍耕录元·陶宗仪 30卷通行本平宋录元·刘敏中3卷守山阁丛书本元朝征缅录元·佚名1卷守山阁丛书本古杭杂记元·李东有1卷通行本吴中旧事元·陆友仁1卷墨海金壶本东南纪闻元·佚名3卷守山阁丛书本山居新话元·杨瑀1卷笔记小说大观本岁华纪丽谱元·费着1卷宝颜堂秘笈本困学斋杂录元·鲜于枢1卷知不足斋丛书本湛渊静语元·白珽2卷知不足斋丛书本北轩笔记元·陈世隆1卷知不足斋丛书本砚北杂志元·陆友仁2卷笔记小说大观本招捕总录元·佚名1卷守山阁丛书本玉堂嘉话元·王恽8卷守山阁丛书本闲居录元·吾衍子行1卷学津讨原本长春真人西游记元·李志常2卷连筠簃丛书本大理行记元·郭松年1卷丛书集成初编本安南志略元·黎崱19卷通行本平江记事元·高德基1卷墨海金壶本解酲语元·李材1卷稗乘本稗史集传元·徐显1卷丛书集成初编本日闻录元·李翀1卷丛书集成初编本北风扬沙录元·陈准1卷说郛本元朝秘史元·佚名15卷连筠簃丛书本金志元·宇文懋昭1卷丛书集成初编本汝南遗事元·王鹗4卷守山阁丛书本保越录元·佚名1卷学海类编本万柳溪边旧话宋·尤玘1卷知不足斋丛书本庚中外史元·权衡2卷学海类编本草木子明·叶子奇4卷四库全书本隆平纪事清·史册1卷昭代丛书本辽小史明·杨循吉1卷辽海丛书本金小史明·杨循吉8卷辽海丛书本庚申君遗事清·万斯同辑1卷昭代丛书本圣武亲征录校注王国维校注1卷海宁王忠悫公遗书本西夏纪民国·戴锡章 28卷京华印书局本二、小说故事类稽神录五代·徐铉6卷太平广记本大唐三藏取经诗话北宋·佚名3卷罗振玉影印本玉堂闲话五代·王仁裕5卷说郛本173.梁公九谏宋·佚名1卷古本小说集成本174.北梦琐言宋·孙光宪 20卷四库全书本175.白獭髓宋·张仲文1卷说郛本176.退斋笔录宋·侯延庆1卷说郛本177.搜神秘览宋·章炳文3卷日本福井氏崇兰馆藏本178.杂纂续宋·王君玉1卷通行本179.杂纂二续宋·苏轼1卷通行本180.东坡志林宋·苏轼 29篇通行本181.艾子杂说宋·苏轼1卷丛书集成初编本182.闲窗括异志宋·鲁应龙1卷说郛本183.葆光录宋·龙明子3卷顾氏家塾本184.谈渊宋·王陶1卷历代小史本185.北窗炙輠录宋·施彦执编2卷学海类编本186.厚德录宋·李元纲编4卷百川学海本187.续世说宋·孔平仲 12卷清钱熙祚订校本188.江淮异人录宋·吴淑1卷道藏本189.茅亭客话宋·黄休复10卷四库全书本190.王榭传宋·佚名1卷唐宋丛书本191.海陵三仙传宋·王禹锡1卷丛书集成初编本192.青琐高议前集宋·刘斧10卷明钞本193.青琐高议後集宋·刘斧10卷明钞本194.青琐高议别集宋·刘斧8卷明钞本195.月河所闻集宋·莫君陈1卷明抄本196.大宋宣和遗事宋·佚名4卷涵芬楼排印本197.醉翁谈录宋·罗烨20卷古典文学出版社本198.陶朱新录宋·马纯1卷四库全书本199.续博物志宋·李石10卷四库全书本200.睽车志宋·郭彖6卷丛书集成本201.绿窗新话宋·皇都风月主人2卷古典文学出版社本202.丽情集宋·张君房1卷香艳丛书本203.赏心乐事宋·张鉴1卷香艳丛书本204.夷坚志宋·洪迈206卷205.续夷坚志金·元好问4卷笔记小说大观本206.琅嬛记元·伊世珍3卷津逮秘书本207.拊掌录元·元怀1卷古今说海本208.山房随笔元·蒋正子1卷知不足斋丛书本209.乐郊私语元·姚桐寿1卷宝颜堂秘笈本210.至正直记元·孔齐4卷粤雅堂丛书本211.遂昌杂录元·郑元1卷笔记小说大观本212.春梦录元·郑禧1卷香艳丛书本三、考据辩证类213.孔氏杂说宋·孔平仲4卷墨海金壶本214.杨公笔录宋·杨延龄1卷学海类编本215.吴越备史宋·钱俨4卷四库全书本216.燕翼诒谋录宋·王栐5卷说郛本217.宋朝事实宋·李攸 20卷四库全书本218.宾退录宋·赵与时 10卷四库全书本219.负暄野录宋·陈槱2卷知不足斋丛书本220.南窗纪谈宋·无名氏1卷知不足斋本221.步里客谈宋·陈长方2卷四库全书本222.野客丛书宋·王楙 30卷丛书集成本223.宜斋野乘宋·吴枋1卷224.容斋随笔宋·洪迈 16卷四库全书本225.容斋续笔宋·洪迈 16卷四库全书本226.容斋三笔宋·洪迈 16卷四库全书本227.容斋四笔宋·洪迈 16卷四库全书本228.容斋五笔宋·洪迈 10卷四库全书本229.诚斋挥麈录宋·杨万里3卷学海类编本230.云麓漫钞宋·赵彦卫 15卷别下斋校本231.姚氏残语宋·姚宽1卷说郛本232.鼠璞宋·戴埴1卷百川学海本233.肯綮录宋·赵叔问1卷通行本234.旧闻证误宋·李心传5卷藕香零拾本235.萤雪丛说宋·俞成2卷百川学海本236.对床夜语宋·范曦文5卷知不足斋丛书本237.能改斋漫录宋·吴曾 18卷聚珍版丛书本238.藏一话腴宋·陈郁4卷学海类编本239.西畴老人常言宋·何坦1卷百川学海本240.世范宋·袁寀3卷知不足斋丛书本241.燕魏杂记宋·吕颐浩1卷丛书集成初编本242.山家清事宋·林洪1卷清刻本243.爱日斋丛钞宋·叶寘1卷说郛本244.困学纪闻宋·王应麟 20卷涵芬楼影印本245.读书附志宋·赵希弁2卷通行本246.蒙鞑备录宋·孟珙1卷丛书集成初编本247.佩韦斋辑闻元·俞德邻4卷学海类编本248.勤有堂随录元·陈栎1卷丛书集成初编本249.席上腐谈元·俞琰2卷宝颜堂秘笈本250.学古编元·吾丘衍1卷宝颜堂秘笈本251.唐才子传元·辛文房 10卷元刊影印本252.敬斋古今黈元·李治 12卷藕香零拾本253.物异考元·方凤1卷宝颜堂秘笈本254.客杭日记元·郭畀1卷笔记小说大观本为255.日损斋笔记元·黄溍1卷守山阁丛书本256.庶斋老学丛谈元·盛如梓4卷笔记小说大观本257.雪履斋笔记元·郭翼1卷涵海本258.学易居笔录元·俞镇1卷丛书集成初编本259.河朔访古记元·纳新3卷粤雅堂丛书本260.墨史元·陆友3卷丛书集成初编本261.女红馀志元·龙辅2卷诗词杂俎本262.青楼集元·黄雪蓑1卷通行本263.264.明代笔记目录265.266.一、野史类267.268.云南机务抄黄明·张紞1卷纪录汇编本270.北征录明·金幼孜1卷东方学会铅印本271.北征後录明·金幼孜1卷纪录汇编本272.天顺日录明·李贤1卷国朝典故本273.否泰录明·刘定之1卷纪录汇编本274.北使录明·李实1卷纪录汇编本275.东征纪行录明·张瓒1卷国朝典故本276.北征事迹明·袁彬1卷纪录汇编本277.正统临戎录明·杨铭1卷纪录汇编本278.正统北狩事迹明·杨铭1卷纪录汇编本279.水东日记明·叶盛7卷嘉靖本280.抚安东夷记明·马文升1卷纪录汇编本281.医闾漫记明·贺钦1卷纪录汇编本282.平蛮录明·王轼1卷国朝典故本283.燕对录明·李东阳1卷国朝典故本284.西征日录明·杨一清1卷纪录汇编本285.制府杂录明·杨一清1卷纪录汇编本286.皇明纪略明·皇甫录1卷丛书集成初编本287.近峰纪略明·皇甫录1卷丛书集成初编本288.治世馀闻明·陈洪谟8卷纪录汇编本289.继世纪闻明·陈洪谟6卷纪录汇编本290.大同纪事明·韩邦奇1卷明臣宁攘要编本291.大驾北还录明·陆深1卷明刻本292.姜氏秘史明·姜清5卷豫章丛书本293.滇载记明·杨慎1卷古今说海本294.贤识录明·陆釴1卷明刻本295.病逸漫记明·陆釴1卷丛书集成初编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业拾遗记》唐·颜师古大业十二年,炀帝将幸江都,命越王侑留守东都。
宫女半不随驾,争泣留帝,言辽东小国,不足以烦大驾,愿择将征之。
攀车留借,指血染鞅,帝意不回,因戏飞白题二十字,赐守宫女云:我梦江都好,征辽亦偶然。
但存颜色在,离别只今年。
车驾既行,师徒百万前驱。
大桥未就,则命云屯将军麻叔谋濬黄河入汴堤,使胜巨舰。
叔谋御命甚酷,以铁脚木鹅试彼浅深。
鹅止,谓濬河之夫不忠,队伍死冰下。
至今儿啼闻人言麻胡来,即止。
其讹言畏人皆若是。
帝离都旬日,幸宋何妥所进车。
车前只轮高广,疏钉为刃。
后只轮庳下,以柔榆为之,使滑劲不滞。
使牛御马(车名)自都抵汴郡。
日进御女车。
车<车宪>垂鲛绡纲,杂缀片玉鸣铃,行摇玲珑,以混车中笑语,冀左右不闻也。
长安贡御车女袁宝儿,年十五,腰肢纤堕,骏憨多态,帝宠爱之,特厚。
时洛阳进合蒂迎辇花,云得之嵩山坞中,人不知名,采者异而贡之。
会帝驾适至,因以迎辇名之。
花外殷紫,内素腻,菲芬粉蕊,心深红,跗争两花,枝干烘翠,类通草,无刺。
叶圆长薄,其香气农芬馥,或惹襟袖,移日不散,嗅之令人不多睡。
帝令宝儿持之,号曰司花女。
时诏虞世南、草征辽指挥德音敕于帝侧,宝儿注视久之,帝谓世南曰:"昔传飞燕可掌上舞,朕常谓儒生饰于文字,岂人能若是乎?及今得宝儿,方昭前事。
然多憨态,今注目于卿,卿才,人可便嘲之。
"世南应诏为绝句曰:学画鸦黄半未成,垂肩亸袖太憨生。
缘憨却得君王惜,长把花枝傍辇行。
上大悦。
至汴,帝御龙舟,萧妃乘凤舸,锦帆彩缆,穷极侈靡。
舟前为舞台,台上垂蔽日帘,帘即蒲泽国所进,以负山蛟睫幼莲根丝贯小珠间睫编成,虽晓日激射,而光不能透。
每舟择妙丽长白女子千人,执雕板缕金楫,号为殿脚女。
一日帝将登凤舸,凭殿脚女吴绛仙肩,喜其柔丽,不与群辈齿,爱之甚,久不移步。
绛仙善画长蛾眉,帝色不自禁,回辇召绛仙,将拜婕妤。
适值绛仙下嫁为玉工万群妻,故不克谐。
帝寝兴罢,擢为龙舟首楫,号曰崆峒夫人。
由是殿脚女争效为长蛾眉。
司宫吏日给螺子黛五斛,号为蛾录。
螺子黛出波斯国,每颗值十金。
后征赋不足,杂以铜黛给之,独绛仙得赐螺黛不绝。
帝每倚帘视绛仙,移时不去,顾内谒者云:"古人言秀色若可餐,如绛仙真可疗饥矣!"因吟《持楫篇》赐之曰:旧曲歌桃叶,新妆艳落梅。
将身旁轻楫,知是渡江来。
诏殿脚女千辈唱之。
时越溪进耀光绫,绫纹突起有光彩。
越人乘樵风舟,泛于石帆山下,收野茧缲之。
缲丝女夜梦神人告之,禹穴三千年一开,汝所得野茧,即《江淹文集》中壁鱼所化也。
丝织为裳,必有奇文。
织成,果符所梦,故进之。
帝独赐司花女洎绛仙,它姬莫预。
萧妃恚妒不怿,由是二姬稍稍不得亲幸。
帝尝醉游诸宫,偶戏宫婢罗罗者,罗罗畏萧妃,不敢迎帝,且辞以有程姬之疾,不可荐寝。
帝乃嘲之曰:个人无赖是横波,黛染隆颅簇小蛾。
幸得留侬伴成梦,不留侬住意如何?帝自达广陵,宫中多效吴言,因有侬语也。
帝昏湎滋深,往往为妖崇所惑。
尝游吴公宅鸡台,恍惚间与陈后主相遇,尚唤帝为殿下。
后主戴车纱皂帻,青绰裒长裾,绿锦纯缘紫纹方平履,舞女数十许,罗侍左右,中一女迥美。
帝屡目之,后主云:"殿下不识此人耶?即丽华也。
每亿桃叶山前,乘战舰与此子北渡。
尔时,丽华最恨,方倚临春阁,试东郭<夋兔>紫毫笔,书'小砑红绡,作答江令璧月'句,未终,见韩擒虎跃青骢车拥万甲直来冲入,殊煞风影,以至今日。
"俄以绿文测海蠡,酌红梁新酿劝帝,帝饮之甚欢。
因请丽华舞《玉树后庭花》。
丽华白后主:"辞以抛掷岁久,自井中出来,腰肢依巨,无复往时姿态。
"帝再三索之,乃徐起终一曲。
后主问帝:"肃妃何如此人?"帝曰:"春兰秋菊,各一时之秀也。
"后主复诵诗十数篇,帝不记之,独爱《小窗诗》及《寄侍儿碧玉诗》。
《小窗》云:午醉醒来晚,无人梦自惊。
夕阳如有意,偏傍小窗明。
《寄碧玉》云:离别肠应断,相思骨合销。
愁魂若飞散,凭仗一相招。
丽华拜求帝一章,辞以不能。
丽华笑曰:"尝闻,此处不留侬,会有留侬处,安可言不能。
"帝强为之《操觚》曰:见面无多事,闻名尔许时。
坐来生百媚,实个好相知。
丽华捧诗,赦然不怿。
后主问帝:"龙舟之游乐乎?始谓殿下致治在尧舜之上,今日复此逸游,大抵人生各图快乐,曩时何见罪之深邪。
三十六封书至今使人怏怏不悦。
"帝忽悟,叱之云:"何今日尚目我为殿下,复以往事讥我邪?"随叱声,恍然不见。
帝幸月观,烟景清朗,中夜独与萧妃起临前轩,帘栊不开。
左右方寝,帝凭妃肩,说东宫时事。
适有小黄门映蔷薇丛调宫婢,衣带为蔷薇罥结,笑声吃吃不止。
帝望见腰肢纤弱,意为宝儿有私。
帝披单衣,亟行擒之。
乃宫婢雅娘也。
回入寝殿,萧妃诮笑不知止。
帝因曰:"往年私幸妥娘时,情态正如此。
此时虽有性命,不复惜矣!后得月宾被伊作意态不彻,是时侬心,不减今复对萧娘情态。
曾效刘孝绰为《杂忆诗》,常念与妃,妃记之否?"萧妃承问,即念云:"忆睡时,待来刚不来。
卸妆仍索伴,解佩更相催。
博山思结梦,沉水未成灰。
又云:"忆起时,投签初报晓。
被惹香黛残,枕隐金钗袅。
笑动上林中,除却司晨鸟。
听之咨嗟云:日月遄逝,今来已是几年事矣!妃因言,闻说方外群盗不少,幸帝图之。
"帝曰:"侬家事一切己托杨素了。
人生能几何?纵有他变,侬终不失作长城公,汝无言外事也。
"帝尝幸昭明文选楼,车驾未至,先命宫娥数千人升楼迎侍。
微风东来,宫娥衣被风绰直泊肩项。
帝睹之,色荒愈炽,因此乃建迷楼,择下俚稚女居之,使衣轻罗单裳,倚槛望之,势若飞举。
又爇名香于四隅。
烟气霏霏,常若朝雾未散。
谓为神仙境不我多也。
楼上张四宝帐,帐各异名:一名散春愁,二名醉忘归,三名夜酣香,四名延秋月。
妆奁寝衣,帐各异制。
帝自达广陵,沈湎失度,每睡须摇顿四体,或歌吹齐鼓,方就一梦。
侍儿韩俊娥尤得帝意,每寝必召,令振耸支节然后成寝。
别赐名为来梦儿。
萧妃常密讯俊娥曰:"帝体不舒,汝能安之,岂有他媚。
"俊娥畏威进言:"妾从帝自都城来,见帝尝在何妥车。
车行高下不等,女态自摇,帝就摇怡悦。
妾今幸承皇后恩德,侍寝帐下,私效车中之态以安帝耳,非他媚也。
"他日萧后诬罪去之,帝不能止。
暇日登迷楼忆之,题东南柱二篇云:黯黯愁侵骨,绵绵病欲成。
须知潘岳鬓,强半为多情。
又云:不信长相忆,丝从鬓里生。
闲来倚楼立,相望几含情。
殿脚女自至广陵,悉命备月观行宫,由是绛仙等亦不得亲侍寝殿。
有郎将自瓜州宣事回,进合欢水果一器。
帝命小黄门以一双驰骑赐绛仙。
遇马急摇解,绛仙拜赐不然,因附红笺小简上,进曰:驿骑传双果,君王宠念深。
宁知辞帝里,无复合欢心。
帝省章不悦,顾黄门曰:"绛仙如何来辞怨之深也?"黄门惧拜而言曰:"适走马摇动,及月观果巳离解,不复连理。
"帝意不解,因言曰:"绛不仙独貌可观,诗意深切,乃女相也。
亦何谢左贵嫔乎?"帝于宫中尝小会为拆字令,取左右离合之意。
时杳娘侍侧,帝曰:"我取杳字为十八日。
"杳娘复:"解罗字为四维。
"帝顾萧妃曰:"尔能拆朕字乎?不能当醉一杯。
"妃徐曰:"移左画居右,岂非渊字乎?"时人望多归唐公,帝闻之不怿。
乃言吾不知此事岂为非圣人邪。
于是奸蠹起于内,盗贼攻于外。
直阁裴虔通虎贲郎将司马德勤等,引左右屯卫将军宇文化及将谋乱,因请放官奴分直上下。
帝可奏,即宣诏云:"门下寒暑迭用,所以成岁功也。
日月代明,所以均劳逸也。
故士子有游息之谈,农夫有休劳之节。
咨尔髦众,服役甚勤,执劳无怠。
埃盍溢于爪发,虮虱于兜鍪,朕甚悯之。
俾尔休番,从便亿戏,无烦方朔滑稽之请,而从卫士递上之文,朕于侍从之间,可谓恩矣。
可依前件事是有焚草之变。
"右《大业拾遗记》者:上元县,南朝故都。
梁建瓦棺寺阁,阁南隅有双阁。
闭之忘记岁月。
会昌中诏拆浮图,因开之,得笋笔千余。
头中藏书一帙,虽皆随手靡书,而文字可纪者乃隋书遗稿也。
中有生白藤纸数幅,题《南部烟花录》,僧志彻得之。
及焚,释氏群经僧人惜其香轴,争取纸尾,拆去视轴,皆有鲁郡文忠颜公名,题云手写是录即前之笋笔,可不举而知也。
志彻得录前事,及取隋书校之,多隐文,特有符会而事颇简脱。
岂不以国初将相争,以王道辅政,颜公不欲华靡前迹,因而削乎。
今尧风已还,得车斯驾。
独惜斯文湮没,不得为词人才子谈柄。
故编云《大业拾遗记》本文缺落凡十七八,悉而补之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