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版江苏省高中地理主题2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参考答案新人教版 (1)

合集下载

2018-2019学年高中地理学业水平测试复习专题二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学业水平过关

2018-2019学年高中地理学业水平测试复习专题二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学业水平过关

专题二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学业水平过关(二)、单项选择题IF 图为某地区地质、地貌示意图。

读图,完成1〜2题。

1.甲处地质构造为( )A. 向斜 C.断层解析:甲处岩层向下弯曲,是典型的向斜构造。

答案:A2•甲处谷地成因是()A 岩层受水平挤压向下弯曲B .背斜顶部受张力,易被侵蚀C.断层处岩石破碎D.两条断层之间岩块相对下降解析:甲处向斜成谷是因为岩层受到水平挤压弯曲而成。

这是常见的向斜成谷现象。

答案:A(2018 •惠州学考模拟)丹霞山位于湘、赣、粤三省交界处的仁化县境内, 由红色砂砾岩 构成,以赤壁丹崖为特色,地质学上以丹霞山为名,将同类地貌命名为"丹霞地貌”。

读图1 “丹霞地貌景观图”和图2 “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完成 3〜5题。

图1图23•塑造图1中所示地貌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 )A.风力侵蚀 B .海浪侵蚀 C.冰川侵蚀D.流水侵蚀B .背斜 D.地堑4•图2中序号与其代表的地质作用对应正确的是( )A. ①一一外力作用 B .②一― -重熔再生 C.③一变质作用 D.④一―-冷却凝固5. 构成丹霞地貌的岩石类型对应为图 2中的()A. 甲 B .乙C.丙 D. 丁解析:第3题,图1为丹霞地貌景观图, 丹霞地貌是由红色砂砾岩在流水作用下, 沿垂直节理面不断侵蚀、 搬运、磨蚀、风化后形成的一种独特的地貌, 所以说塑造左图中所示地貌的主要外力作用是流水侵蚀,选择0第4题,外力作用形成沉积岩,甲是沉积岩;重熔再生作用形成岩浆,丙是岩浆,岩浆经过冷却凝固形成岩浆岩,乙是岩浆岩,丁是变质岩; ①是外力作用,A 对;②是变质作用,B 错;③是冷却凝固,C 错;④是重熔再生作用,D错。

第5题,构成丹霞地貌的岩石是红色砂砾岩,属于沉积岩,外力作用形成沉积岩,甲是 沉积岩,对应为图 2中的甲,选择 A 。

答案:3.D4.A5.A图中箭头表示气流的方向。

读图,完成6〜7题。

2017-2018学年高中地理 精做02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与能量交换 新人教版

2017-2018学年高中地理 精做02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与能量交换 新人教版

精做02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与能量交换1.(2017•江苏卷▪节选)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2017年是加拿大建国150周年,国家公园免费开放一年。

加拿大落基山南段的众多国家公园,自然风光美丽壮观,吸引了世界各地游客。

材料二下图为“加拿大50°N附近温哥华—温尼伯地形剖面示意图及部分城市气候资料图”。

(1)游客感觉到莱斯布里奇与温尼伯气温不同。

试比较同属温带大陆性气候的两地气候特征的差异,并分析其冬季气温差异的主要原因。

_______(2)游客继续西行至“加拿大雨都”温哥华,发现这里与落基山以东的气候不同。

温哥华属_______气候,这里降水较多的原因有_______。

【参考答案】(1)莱斯布里奇冬季气温相对较高;气温年较差相对较小;年降水量较少(温尼伯冬季气温低;气温年较差相对较大;年降水量较多)落基山东麓地区频繁受到下沉暖气流的影响(焚风效应)(2)温带海洋性常年盛行西风;暖流增湿;地形抬升(2)温哥华位于50°N太平洋沿岸地区、大陆西岸地区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常年盛行西风,沿岸受到暖流增湿作用,地形抬升,多地形雨,所以降水量大。

2.(2017•新课标全国卷Ⅲ▪节选)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额尔齐斯河是我国唯一属北冰洋水系的河流。

根据支流的分布特征,分析图示额尔齐斯河流域降水分布特点及成因。

【参考答案】分布特点:该流域降水北多南少。

原因:地处大陆内部,气候干旱。

但北部山地为(西风)迎风坡,山体高大,能拦截水汽。

3.(2017•北京卷▪节选)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简述巴拉顿湖形成的主要过程。

(2)与甲河段相比,说明乙河段的水文特征及形成原因。

【参考答案】(1)断层发育,断裂下陷,积水成湖。

(2)流经平原地区,落差小,流速慢;有较多支流汇入,流量大;纬度较低,结冰期短。

4.(2017•天津卷▪节选)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1)据表中数据推测,该省境内河流结冰期约为个月。

2018年秋高中地理第二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2.3大气环境(4)练习湘教版必修1

2018年秋高中地理第二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2.3大气环境(4)练习湘教版必修1

2.3大气环境(4)课时作业下图表示某天气系统经过A地区的变化过程。

据此回答1〜2题。

瓏空气/冷空气,①②/③④近地面运鉤方向1. A 处在①阶段时,天气现象和气压分布状况是()①天气温暖晴朗②气压高③天气阴④气压低A. ①②B .②③C.③④D .①④2. A处在④阶段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①冷锋移出本市,天气晴朗②暖锋移出本市,天气晴朗③受冷空气控制,气温下降④天气已转晴,出现降水迹象A. ②④B .①③C.②③D .①④1〜2.【解析】本题组考查锋面及锋面天气的判读。

根据图示信息可知该天气系统为冷锋。

第1题,结合冷锋移动方向,A处在①阶段时,受单一的暖空气控制,温暖晴朗,气压较低。

第2题,结合冷锋移动方向,A处在④阶段时,冷锋移出本市,受单一的冷空气控制,气温下降,天气晴朗。

【答案】 1.D 2.B3 .我国北方冬春季节发生的沙尘暴与下列四幅图中哪一个有关【解析】本题通过天气现象考查对天气系统的判别。

锋活动有关。

选项A表现为气压下降、气温上升,为暖锋;B项, C项,根据风向箭头可知是北半球的低压槽部,此处存在一冷锋;为北半球的气旋。

因此本题选Co【答案】C读某地近地面等压线分布图,风。

据此回答4〜5题。

(北半球低压南半球低压)B .很可能是晴朗天气我国北方冬春季节的沙尘暴与冷根据符号可知是准静止锋; D项为气流呈逆时针辐合,4.A.C.5.A.C.判断该气压系统为北半球高压 B . 南半球高压D. 判断E地的天气(很可能是阴雨天气不可能有上升气流)C处吹东南风,D处吹西南D .可能有下沉气流4〜5.【解析】本题组考查气压系统的判读。

第4题,根据题干材料可知,该地近地面气流呈逆时针辐合,因此是北半球的气旋,反映在气压上表现为低压。

第5题,E位于低压中心,气流垂直上升,很可能有阴雨天气。

【答案】 4.B 5.A下图为北半球某地区等压线分布图。

读图,回答6〜7题。

6.有关描述正确的是()A. ①地气流是辐合上升的,气温日较差比②地小B. ①地气流是下沉辐散的,气温日较差比②地大C. ②地气流是辐合上升的,气温日较差比①地大D. ②地气流是下沉辐散的,气温日较差比①地小7•在等压线转折比较显著的地方常形成锋面,图中()A. M—线可能出现暖锋B. M—线可能出现冷锋C. N 一线可能出现暖锋D. N 一线可能出现冷锋6〜7.【解析】本题组考查气压系统和锋面气旋。

2017-2018高中地理 第二章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2.2 地球表面形态课时作业 湘

2017-2018高中地理 第二章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2.2 地球表面形态课时作业 湘

第二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2.2 地球表面形态内力作用使地表变得崎岖不平,外力作用使地表趋于平坦,内、外力作用共同塑造着地表形态。

完成1~2题。

1.下列地质作用的能量主要来自地球内部的是( )①地壳运动②岩浆活动③沉积作用④侵蚀作用A.①② B.③④C.①③ D.②④【解析】内力作用的能量来自地球内部,主要表现为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地震等。

【答案】 A2.关于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地球上高大山系主要是内力作用形成的B.内力作用能使某部分地面降低,形成盆地C.外力作用不断削低地面,不会使地面变高D.任何地表自然形态的形成都与内、外力作用有关【解析】外力作用主要是“削高填低”,会使高的地方变低,同时也会使低的地方增高。

【答案】 C下面是相同比例尺同一地区的等高线地形图和地质图。

完成3~4题。

3.该地区属于( )A.背斜成山 B.背斜成谷C.向斜成山 D.向斜成谷【解析】考查等高线、褶皱的判断和应用。

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出,为山谷(作辅助线,中间比两侧地势低——山谷),且有河流发育;根据岩层新老关系,可知该地地层由中心向两翼岩层由老到新,所以地质构造是背斜(背斜成谷的原因:背斜顶部受张力,岩石破碎,易被侵蚀而成谷地)。

【答案】 B4.该地区( )A.背斜储水B.向斜储油C.背斜下部开凿隧道比较安全D.图中河流的流向为由南向北【解析】背斜储油、向斜储水;背斜向上拱起,具有较强的稳定性;地下水沿岩层向两侧渗流,保持隧道干燥。

河流流向为由北向南(水往低处流)。

【答案】 C5.下图为不同面值的人民币背面图案,图中各地貌景观与其成因对应正确的是( )A.甲—流水沉积 B.乙—风力侵蚀C.丙—流水溶蚀 D.丁—断裂下陷【解析】长江三峡为流水的侵蚀作用形成的,珠穆朗玛峰为褶皱山,桂林山水是喀斯特地貌,为流水的溶蚀作用形成的,壶口瀑布为流水侵蚀作用形成的。

【答案】 C读“板块运动示意图”,完成6~8题。

江苏省高中地理主题2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第八讲气压带与风带练习新人教版(2021学年)

江苏省高中地理主题2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第八讲气压带与风带练习新人教版(2021学年)

2018版江苏省高中地理主题2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第八讲气压带与风带练习新人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8版江苏省高中地理主题2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第八讲气压带与风带练习新人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8版江苏省高中地理主题2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第八讲气压带与风带练习新人教版的全部内容。

第八讲气压带与风带一、单项选择题(2018届南京学测模拟·9~10)右图为“三圈环流局部示意图”,甲、乙表示风带,丙表示气压带。

读图,回答1~2题。

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甲、乙风带的风向一定不同B. 甲、乙中必有一支为中纬西风带C。

甲、乙可能同属一个风带D. 丙气压带夏季向低纬度移动2。

若甲、乙风向相反,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甲风带为低纬信风带 B。

受乙控制的地区温和多雨C。

受丙控制的地区多晴朗天气D. 甲、丙交替控制区为热带草原气候(2018届扬州学测模拟·11~12)下图中①②③④为二分二至日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的一部分。

读图,完成3~4题。

3。

处于同一节气的一组是()A. ②③B。

①② C。

③④ D。

①④4. 图④中气压带影响下的气候特征是()A。

高温多雨 B。

寒冷干燥C. 炎热干燥D. 温和湿润(2018届苏州学测模拟·9~10)读下图,回答5~6题。

欧洲部分地区5. 甲岛全年盛行( )A. 东北信风 B。

西风 C。

西北风 D。

极地东风6.乙岛的气候特征表现为( )A。

终年温和湿润B. 雨热同期C.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D。

2018版江苏省高中地理主题2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第九讲常见的天气系统学业水平测试新人教版

2018版江苏省高中地理主题2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第九讲常见的天气系统学业水平测试新人教版

第九讲 常见的天气系统考点一 锋面系统 一、 锋面特征1. 结构特征:图中A 为气团;B 为气团。

2. 天气特征:锋面附近常伴有一系列的等天气。

二、 锋面系统 1.冷锋2. 暖锋3. 准静止锋实例:江淮地区每年夏初出现长达一个月的“ ”天气。

考点二 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系统突破点一 锋面系统突破点二 气旋与反气旋系统 一、 气旋与反气旋二、气旋和反气旋的判读1. 判读方法第一步,确定中心气压:依据是空气水平流向,如果由里向外流,判断中心气压高;如果由外向里流,判断中心气压低。

第二步,确定气旋还是反气旋:依据是中心气压性质,如果中心气压是低气压就一定是气旋,如果中心气压是高气压就一定是反气旋;第三步,确定是南北半球:依据是空气水平旋转方向,如果是气旋,逆时针就是北半球的,顺时针就是南半球的,如果是反气旋,顺时针是北半球的,逆时针是南半球的。

2. 风向判断第一种方法:用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判断。

如右图所示为北半球气旋,判断东、西、南、北四侧的风向。

先画出水平气压梯度力,再向右偏转45°,即为风向。

东侧:东南风;西侧:西北风;南侧:西南风;北侧:东北风。

第二种方法:手势法判断气旋与反气旋突破点三锋面气旋近地面气旋一般与锋面联系在一起,形成锋面气旋。

如下右图所示(以北半球为例):1. 判断锋面的位置锋面总是出现在低压槽中,锋线往往与低压槽线重合,如图中的M、N线。

2. 判断锋面的类型与移动(1) 锋面类型:在锋面气旋中,位置偏左的一定是冷锋(如图中的M锋),位置偏右的一定是暖锋(如图中的N锋)。

(2) 锋面移动:锋面气旋中,锋面移动方向与气旋的旋转方向一致。

北半球呈逆时针方向旋转,南半球呈顺时针方向旋转。

3. 判断锋面附近的风向与气流性质根据北半球风向的画法,可确定锋面附近的风向,如图中①处为偏北风,②处为偏南风,③处为偏南风。

偏北风一般形成冷气团,偏南风一般形成暖气团。

4. 判断锋面气旋的天气特点暖锋N锋前③处附近出现连续性降水天气;冷锋M锋后①处附近出现降水天气。

江苏省高中地理 主题2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参考答案 新人教版

江苏省高中地理 主题2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参考答案 新人教版

第五讲地球的圈层结构与地壳内部物质循环基础过关1. A2. C3. A4. D5. D6. C7. D8. C9. C 10. B 11. B 12. B 13.B 14. B15. B16. (1) 沉积岩具有明显的层理结构(2) 标注略[C标注在B岩石的下半部,D标注在B地顶端(地表)]。

玄武岩属岩浆岩中的喷出岩,是岩浆喷出地表冷却凝固而成的;花岗岩属岩浆岩中的侵入岩,是岩浆侵入地壳裂隙冷却凝固而成的。

(3) 变质岩(4) A A是沉积岩,C、D均是岩浆岩,只有在沉积岩中才可能存在化石。

冲A行动17. A 18. A第六讲地表形态的变化基础过关1. B2. D3. D4. C5. A6. D7. A8. D9. B 10. B 11. A 12. A 13.A 14. B15. B16. (1) 背斜向斜(2) 背斜顶部受张力作用,易被外力侵蚀外力(或沉积) A (3) 甲(4) 乙甲冲A行动17. A 18. B第七讲大气受热过程基础过关1. B2. D3. D4. C5. C6. B7. C8. B9. A 10. A 11. B 12. B 13. A 14. B 15. A16. (1) B 阴天时,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减少了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气温比晴天时较低;夜晚大气逆辐射强,补偿了地面损失的热量,气温比晴天时较高。

(2) C 晴朗的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反射、吸收作用少,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气温高;夜晚,大气的保温作用弱,气温低,再加上陆地的比热容小,升温、降温快,故昼夜温差大。

(3) 新疆多晴朗天气,昼夜温差大,白天太阳辐射强,光合作用强;夜晚大气逆辐射弱,气温低,植物呼吸作用弱,利于糖分积累。

冲A行动17. D 18. A第八讲气压带与风带基础过关1. C2. C3. B4. C5. B6. C7. B8. A9. B 10. D 11. B 12. A 13.B 14. B 15. B16. (1) 冬近日点(2) MQ 12 (3) 西风带海陆热力性质差异(4) ②等压线稠密,气压梯度力较大冲A行动17. (1) ④地海陆热力性质差异(2) ①②①为热带雨林气候,其形成是由于全年受赤道低气压带的控制;②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其形成是由于全年受西风带控制。

【精选】版江苏省高中地理主题2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第十讲水循环和洋流学业水平测试新人教版

【精选】版江苏省高中地理主题2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第十讲水循环和洋流学业水平测试新人教版

第十讲 水循环和洋流考点一 水循环 一、 概念自然界的水在地球表层通过一系列环节的过程 二、 类型水循环、循环、陆上内循环。

三、 主要环节水循环示意图写出图中各个字母的环节名称: A 、B 、C 、D 、E 、F 、G 、H 、I 。

四、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1. 联系了、、、四大圈层。

2. 促进地球上水体的,维持全球水的动态平衡。

3. 促进了的转化和的迁移。

4. 塑造了。

考点二 洋流 一、 概念海洋水沿相对稳定的方向作流动的现象。

二、 分类依据:水温状况。

1. 暖流:水温较流经海区水温,即从水温的海区流向水温的海区。

2. 寒流:水温较流经海区水温,即从水温的海区流向水温的海区。

三、 分布规律1. 中低纬海区,形成以海区为中心的大洋环流;特点:北南。

2. 北半球中高纬度形成以海区为中心的大洋环流;特点:。

3. 南纬40°附近形成性流动的;性质为。

4. 北印度洋海区形成洋流:夏季时针,冬季时针。

四、地理意义1. 全球的大洋环流,可以促进高低纬度间的交换和传输,调节全球平衡。

2. 影响气候:暖流:;寒流:。

3. 影响渔业:交汇处和海区形成渔场。

4. 影响海洋污染:有利:净化速度,不利:污染范围。

5. 影响航行:顺流,逆流。

突破点二洋流2 图3图4三、洋流的影响1. 影响气候西欧的典型海洋性气候、摩尔曼斯克成为不冻港都与北大西洋暖流密切相关;秘鲁及澳大利亚西海岸等地荒漠环境的形成,沿岸寒流起一定作用。

2. 影响渔场(1) A北海道渔场:日本暖流与千岛寒流交汇处。

(2) B秘鲁渔场:上升流(秘鲁寒流)处。

(3) C纽芬兰渔场:墨西哥湾暖流与拉布拉多寒流交汇处。

(4) D北海渔场:北大西洋暖流与北冰洋南下冷水交汇。

命题视角一水循环【例1】(2018届扬州学测模拟·21~22)右图为“水循环示意图”,①②③④代表水循环的环节。

读图完成1~2题。

1. ①②③④代表( )A. 下渗、地表径流、蒸发、地下径流B. 蒸发、地下径流、下渗、地表径流C. 地表径流、蒸发、下渗、地下径流D. 蒸发、地表径流、下渗、地下径流2. 关于水循环的地理意义,正确的是( )A. 联系四大圈层,使地理环境呈现差异性B. 促进各种水体的更新,使水资源用之不竭C. 维持全球水的动态平衡,使各地降水趋于平均D. 改造地表形态,使黄土高原地表更加支离破碎笔记:命题视角二洋流的性质与分布【例2】(2018届扬州学测模拟·13~14)右图为“某区域洋流环流简图”,右侧箭头为相应风带的盛行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主题2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第五讲地球的圈层结构与地壳内部物质循环知识扫描考点一:一、1. 17 厚薄 2. 上下莫霍界古登堡岩浆 3. 内核液态 4. 顶岩石二、1. 水汽氮氧地球生命的保护伞强保温温室气体 2. 陆地水连续不规则江河湖泊浅层地下淡 3. 生物底大上考点二:一、1. 岩浆岩变质岩 2. 上升(或侵入)冷却凝固外力(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和固结成岩) 变质重熔再生二、1. 矿产 2. 地表形态3. 物质能量典例透析例1 1. C 2. D解析:第1题,岩石圈是地球内部圈层中软流层以上的部分,包括地壳的全部和上地幔的顶部。

而①对应的圈层为地壳,③包含了软流层及以上的圈层,②和④都是地壳以下的圈层。

第2题,根据图示关系,②和③中均包含了上地幔顶部,而①为地壳,属于③岩石圈的一部分。

例2 1. D 2. C解析:第1题,据题意分析可知,“冰川石林”是花岗岩山体,为岩浆岩,再据右图分析可知,甲为沉积物、乙为沉积岩,丙为变质岩,丁为岩浆,戊为岩浆岩。

第2题,据题意分析可知,目前,该地貎景观受冰川侵蚀、冰川融化的流水侵蚀及风化等作用即图中②③。

真题荟萃1. C2. A3. C4. D5. D6. A7. A8. A仿真体验1. B2. A3. B4. B5. D6. B7. C8. B9. A 10. A 11. A 12. B 13. A 14. B15. B16. (1) 变质岩岩浆岩岩浆(2) 重熔再生作用重熔再生作用重熔再生作用冷凝作用外力作用变质作用变质作用外力作用(3) 岩浆岩石岩浆第六讲地表形态的变化知识扫描考点一:一、1. 热地壳运动岩浆变质太阳侵蚀堆积考点二:一、地壳运动二、1. 背斜向斜 2. 背斜向斜 3. 背斜向斜背斜谷地向斜侵蚀山地三、1. 断裂断裂面 2. 谷地四、1. 矿水工程建设 2. 石油天然气地下水断层考点三:一、风化侵蚀搬运堆积二、1. 瀑布峡谷丹霞沟谷黄土高原 2. 冲积扇或洪积扇冲积平原三角洲三、1. 风蚀洼地风蚀蘑菇雅丹 2.沙丘沙垄黄土高原四、冰川谷刃脊角峰冰斗典例透析例1 1. C 2. C解析:第1题,据图可知,褶皱中岩层向上拱起的是背斜,向下弯曲的是向斜,因此M 地的地质构造是向斜。

第2题,背斜岩层的分布是中间老,两翼新,向斜是中间新,两翼老。

从P地出发到Q地是背斜构造,因此岩层的新老关系是由新变老,再变新。

例2 1. C 2. C解析:第1题,据题意分析可知,七星岩景区岩石为石灰岩,即沉积岩,主要是受外力作用形成的。

第2题,据图分析可知,七星岩为背斜,其顶部因受张裂作用破碎容易被侵蚀。

真题荟萃1. B2. D3. B4. C5. D6. A7. A8. A9. B 10. A 11. B 12. A13. (1) 背斜顶部受张力,易被侵蚀(2) 三角洲流水堆积仿真体验1. C2. B3. A4. D5. A6. B7. B8. C 9. B 10. B 11. A 12. B 13. A 14. B15. A16. (1) 向斜向斜槽部受挤压力作用,岩石变得紧实,不易受侵蚀反而成为山岭(2) 甲(3) 断层否②(4) 花岗岩 B第七讲大气受热过程知识扫描考点一:一、1. 选择性 2. 红外线紫外线二、高短三、1. 太阳辐射 2. 地面四、1. 吸收 2. 长波地面 3. 大气逆辐射保温考点二:一、冷热不均简单二、1. 水平上升下沉冷热 2. 高低高冷热冷三、海陆山谷城市考点三:一、水平气压梯度力二、水平气压梯度地转偏向水平气压梯度地转偏向摩擦平行斜交典例透析例1 1. A 2. B解析:第1题,利用“温室效应”原理,我国北方地区冬季可以采用大棚种植蔬菜、花卉等作物,因为北方地区冬季寒冷,其主要目的是增加作物生长所需热量。

第2题,大棚材料阻挡了地面辐射,大棚中的大气把地面辐射全部吸收,又通过大气逆辐射的形式返还给地面,起到了很好的保温作用。

例2 1. A 2. D解析:第1题,画出甲地的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结合北半球的地转偏向力,可确定甲地的风向为西北风。

第2题,H地为热岛暖中心,表明气温高于周围地区,等温面应向下弯曲,气压为低压,等压面应向上弯曲。

真题荟萃1. D2. D3. B4. A5. B6. C7. A8. B9. B 10. A 11. B 12. A 13.A 14. B15. B 16. A仿真体验1. B2. B3. D4. B5. D6. A7. B8. A9. C 10. D 11. A 12. B 13.A 14. B15. A16. (1) A低B高C高D高E低F低D→E→B→AD→F→C→AD (2) 垂直水平(3) ①③(4) 冷热不均(5) A B和C第八讲气压带与风带知识扫描考点一:一、1. 赤道低气压带极地高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副热带高气压带 2. 极地东风带中纬西风带东北信风带 3. 4 3 6 二、太阳直射点北移南移考点二:一、1. 块带 2. 阿留申副极地低气压夏威夷副热带高气压二、1. 季节 2. 东南季风西北季风海陆热力差异 3. 西南季风东北季风海陆热力差异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 4. 北地转偏向力右考点三:一、赤道低压带海陆热力差异及气压带和风带季节移动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西风带副热带高压带海陆热力差异全年温和多雨西风带二、以温定带典例透析例1 1. A 2. B解析:据图中气压带分布纬度数值和风带的风向判断,图中气压带为副热带高气压带,并且出现南移,风带为东北信风带,图示月份可能是1月。

变式训练(1) 画图略。

(2) 北副热带高热带沙漠气候(3) 少信风来自干旱的沙漠地区,水汽较少(或吹向较低纬度的气流,气温逐渐升高,水汽不易凝结)(4) 就北半球而言,夏季北移、冬季南移解析:第(1)题,据图中风向判断,为北半球的中纬西风带,甲为东北信风带。

第(2)题,据图中风向判断,图中气压带为北半球的副热带高气压带,常年受此气压带控制的是地区形成热带沙漠气候。

第(3)题,据图中风向判断,甲为东北信风带,受其影响,降水较少,原因是空气从较高纬度流向较低纬度,气温升高,水汽难以凝结成雨。

第(4)题,气压带、风带夏季偏向高纬,冬季偏向低纬。

例2 1. A 2. A解析:第1题,1月南半球为夏季,太阳直射点南移,风从海洋吹向陆地,大陆形成低压;7月份南半球为冬季,由于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陆地气温低于海洋,在陆地中形成高压。

地形起伏和洋流对1和7月份气压状况影响不大。

第2题,风从高压吹向低压,南半球向左偏,根据1月甲地等压线分布可知,该地的盛行风向是东南风。

例3 1. D 2. C解析:据图中气温和降水量资料分析可知,①为热带雨林气候,主要分布在赤道及其南北两侧;②为温带季风气候;③为热带草原气候;④为地中海气候。

变式训练(1) 副热带高气压带东南风(2) 温带海洋性气候地形、洋流、海陆轮廓(3) 冬温和湿润(温和多雨) 受西风带控制解析:第(1)题,图中甲气压带为副热带高气压带,乙风带为东南信风带。

第(2)题,图中①地为温带海洋性气候;由于受地形、海陆轮廓等因素的影响在欧洲西部分布较广。

第(3)题,据气压带和风带分布位置(南移)判断,北半球正值冬季,②地(地中海气候)受西风带控制,温和湿润。

真题荟萃1. C2. D3. D4. A5. C6. C7. C8. D9. B 10. B11. (1)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冬季(2) 高晴朗(或干冷) (3) 西北(或偏北) 东南信风带(4) 南高温多雨12. 西风海陆热力差异仿真体验1. A2. A3. A4. B5. C6. D7. B8. C9. C 10. D 11. B 12. B 13.B 14. B15. A16. (1) 7 副热带高气压带②(2) 甲(3) 降水少M地处内陆,水汽难以到达或距海远,水汽难以到达第九讲常见的天气系统知识扫描考点一:一、1. 暖冷 2. 云、大风、降水二、1. 升高转晴刮风、雨雪锋后暖气团晴朗 2. 升高降低转晴连续性大雾冷气团晴朗 3. 连续性梅雨考点二:低高外围上升阴雨台风高低中心下沉晴朗伏旱典例透析例1 1. D 2. A解析:第1题,据图中温度数值可以推知该月为11月。

第2题,图中温度数值降低,影响此次天气变化的天气系统是冷锋,再据图分析可知,A图为冷锋。

例2 1. C 2. D解析:第1题,据题意和北半球的气旋不同部位风向推知,27日21时厦门的风向为西北风,28日21时厦门的风向为东南风,台风中心先靠近厦门风速变大,后远离厦门风速变小。

第2题,加强监测,修建海堤,可以减少台风造成的损失。

例3 1. A 2. D解析:第1题,图示出现阴雨天气的是气旋中心——甲地和暖锋锋前——丁地。

第2题,据图分析可知,甲地盛行上升气流,乙地位于冷锋锋前,四地中甲地气压最低,丁地风力最强。

真题荟萃1. D2. C3. B4. C5. D6. B7. (1) 冷冷(2) 锋后下降升高(3) 寒潮偏南8. (1) 冷锋甲(2) 大风雨雪降温9. (1) 甲>乙>丁>丙(2) 乙西北风(3) 降低升高转晴仿真体验1. B2. C3. A4. B5. D6. B7. C8. D9. C 10. C 11. B 12. A 13. A 14. A15. (1) 冷锋下降升高(2) 偏西风(西北风) (3) 反气旋(高压) 寒冷、干燥第十讲水循环和洋流知识扫描考点一:一、连续运动二、海陆间海上内三、蒸发降水水汽输送降水地表径流植物蒸腾地下径流下渗蒸发四、1. 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 2. 更新 3. 能量化学元素或物质 4. 地表形态考点二:一、大规模二、1. 高高低 2. 低低高三、1. 副热带顺逆2. 副极地逆时针3. 全球西风漂流寒流4. 季风顺逆四、1. 热量热量 2. 增温增湿降温减湿3. 寒暖流上升流4. 加快扩大5. 快慢典例透析例1 1. D 2. D解析:第1题,据图分析可知,图中①②③④分别代表蒸发、地表径流、下渗和地下径流。

第2题,水循环联系四大圈层,使地理环境相互联系,构成统一的整体,促进各种水体的更新维持全球水的动态平衡,但是水资源不是用之不竭的。

例2 1. B 2. C解析:第1题,据右侧风带的盛行风向(东北信风和中纬西南风)分析可知,该区域为北半球中低纬度,洋流环流呈顺时针方向流动。

第2题,据上题分析可知,该区域为北半球中低纬度,大洋环流呈顺时针方向流动,属于寒流的是位于大洋东侧的c。

例3 1. C 2. B解析:第1题,据题意(文字信息和图中信息)分析可知,辽宁舰编队在12月23至25日的航行过程中是顺风(冬季西北季风)、逆流(与日本暖流相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