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护理对预防脑卒中后球麻痹气道误吸的临床意义
误吸应急预案讨论

误吸是指在进食或饮水过程中,食物、液体或其他物质进入呼吸道,导致呼吸道阻塞或吸入性肺炎等严重后果。
误吸是医院常见的安全事件之一,对患者生命安全构成威胁。
为了提高医院对误吸事件的应对能力,本文将针对误吸应急预案进行讨论。
一、误吸应急预案的目的1. 降低误吸事件的发生率,保障患者生命安全。
2. 规范误吸事件的应急处理流程,提高医护人员应对能力。
3. 提高医院整体安全管理水平,减少医疗纠纷。
二、误吸应急预案的主要内容1. 预防措施(1)加强患者教育,提高患者及家属对误吸的认识,指导患者正确进食、饮水。
(2)对老年、意识障碍、吞咽功能障碍等易发生误吸的患者,加强护理观察,预防误吸发生。
(3)医务人员熟练掌握误吸的预防知识和技能,如指导患者正确使用餐具、调整食物形态等。
2. 应急处理流程(1)发现误吸后,立即停止进食或饮水,迅速将患者置于安全位置。
(2)根据患者意识状态,采取相应措施:神志清醒者,可采取头低脚高位,拍背咳嗽;昏迷者,立即进行心肺复苏。
(3)迅速清理口腔、鼻腔及呼吸道内的异物,必要时进行气管插管或气管镜吸引。
(4)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如出现呼吸困难、发绀等症状,立即给予吸氧、吸痰等支持治疗。
(5)根据患者病情,给予相应的药物治疗,如抗感染、止咳、平喘等。
(6)做好记录,及时向家属通报病情,取得家属配合。
3. 应急演练(1)定期组织医护人员进行误吸应急预案演练,提高应对能力。
(2)演练内容包括:误吸事件的发现、报告、处理、总结等环节。
(3)通过演练,检验应急预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及时发现并改进不足。
三、误吸应急预案的实施与改进1. 加强组织领导,明确各部门职责,确保应急预案的顺利实施。
2. 定期对医护人员进行误吸相关知识培训,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3. 完善应急预案,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优化。
4. 加强与其他部门的沟通与协作,形成联动机制,共同应对误吸事件。
总之,误吸应急预案是保障患者生命安全的重要措施。
脑卒中后吞咽困难病人进食期间发生误吸影响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

脑卒中后吞咽困难病人进食期间发生误吸影响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郑河清,黄小梅,杨小景,林英梅摘要 目的:分析脑卒中后吞咽困难病人进食期间发生误吸的影响因素,并提出针对性的护理预防对策㊂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 2021年12月医院收治的193例脑卒中后吞咽困难病人的临床资料,根据病人住院期间是否发生误吸分为误吸组和无误吸组,采用单因素分析与L o gi s t i c 回归分析影响病人进食期间发生误吸的因素,并根据独立影响因素提出护理干预措施,以预防误吸的发生㊂结果:193例脑卒中后吞咽困难病人进食期间发生误吸71例(36.78%);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㊁咳嗽反射㊁卒中病史㊁卒中部位㊁机械通气㊁进食体位㊁环咽肌开放异常㊁喉上抬幅度不足㊁吞咽功能评价量表(S S A )评分影响脑卒中后吞咽困难病人误吸的发生(P <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㊁咳嗽反射减弱㊁小脑或脑干病变㊁机械通气㊁环咽肌开放异常㊁喉上抬幅度不足㊁S S A 评分>24分均是影响脑卒中吞咽困难病人进食误吸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而半卧位进食是保护因素(P <0.05)㊂结论:脑卒中后吞咽困难病人进食期间容易发生误吸,年龄㊁咳嗽反射减弱㊁小脑或脑干病变㊁机械通气㊁环咽肌开放异常㊁喉上抬幅度不足㊁S S A 评分>24分均是脑卒中吞咽困难病人进食误吸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而半卧位进食是保护因素,应针对相关危险因素采取针对性护理预防措施,以减少病人进食期间误吸事件的发生㊂关键词 脑卒中;吞咽困难;误吸;影响因素;护理对策K e yw o r d s c e r e b r a l s t r o k e ;d y s p h a g y ;a s p i r a t i o n ;i n f l u e n c i n g f a c t o r s ;n u r s i n g c o u n t e r m e a s u r e s d o i :10.12104/j.i s s n .1674-4748.2023.17.027 随着急性脑卒中管理以及治疗技术的发展,急性期病人的救治率已升高至84%,但仍是仅次于缺血性心脏病的全球第三大死亡原因[1-2]㊂吞咽困难是脑卒中病人的常见并发症,卒中后吞咽困难发生率为37%~78%,该并发症与死亡风险增加㊁肺炎发生㊁生活质量差和住院时间延长有关[3-4]㊂研究发现,脑卒中后吞咽困难病人发生肺炎的风险升高,进食期间发生误吸是导致发展成为吸入性肺炎的最主要原因[5]㊂误吸是指口咽部食物或液体经声门进入声带水平以下的气道,22%~52%的吞咽困难病人会出现误吸[6]㊂进食期间不仅可能导致病人营养不良,还能导致吸入性肺炎㊁窒息的发生,对病人的疾病预后影响极大㊂因此,应针对影响脑卒中后吞咽困难病人进食期间误吸的因素进行干预,以改善病人预后㊂本研究分析影响脑卒中后吞咽困难病人进食期间误吸的因素,并针对因素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为临床护理提供参考㊂1 对象与方法1.1 研究对象 选取我院2018年1月 2021年12月收治的193例脑卒中后吞咽困难病人为研究对象,根据住院期间内病人进食是否发生误吸分为误吸组(71例)和无误吸组(122例)㊂是否发生误吸以病历记录以及咽动态透视录像造影检查(V F S S )结果为准㊂脑卒中后吞咽困难诊断标准:参照相关指南中脑卒中的诊断标准[7],并符合吞咽困难的诊断[8]㊂纳入标准:①符合上述诊断标准者;②生命体征稳定者;③病人临基金项目 湛江市科技计划项目,编号:2021B C 1053㊂作者简介 郑河清,主管护师,专科,单位:524000,广东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黄小梅㊁杨小景㊁林英梅单位:524000,广东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㊂引用信息 郑河清,黄小梅,杨小景,等.脑卒中后吞咽困难病人进食期间发生误吸影响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J ].全科护理,2023,21(17):2409-2412.床资料完整者㊂排除标准:①既往有颅脑肿瘤㊁严重颅脑创伤史者;②严重精神障碍者;③合并严重肺部疾病者;④真性球麻痹者㊂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对病人治疗方案未做任何干预措施,且不涉及泄露病人隐私㊂1.2 调查内容及工具 调查内容包括年龄㊁性别㊁体质指数(B M I)㊁基础疾病㊁冠心病史㊁既往卒中病史㊁误吸史㊁咳嗽反射情况㊁卒中类型㊁卒中部位㊁食物性质㊁进食体位㊁有无机械通气㊁V F S S 结果㊁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 I H S S )评分㊁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 C S )量表㊁吞咽功能评价量表评分(S S A )㊁病变部位等㊂ N I H S S 为评估脑卒中病人神经功能损伤的常用量表,中文版由11项测试组成,包括意识㊁语言㊁运动功能㊁感觉缺失㊁视野缺损㊁眼球活动㊁协调运动㊁忽视及构音等功能,评分范围0~42分,评分越高提示神经功能损害越严重,C r o n b a c h 'sα系数为0.809,具有较好的信效度[8]㊂G C S 量表从语言㊁睁眼和运动3个方面评估病人意识障碍程度,总分3~15分,分值越高表示病人意识障碍越轻,C r o n b a c h 'sα系数为0.826,信效度较好[9]㊂S S A 用来评估病人的吞咽功能,根据病人意识㊁呼吸模式㊁饮水时漏水㊁咳嗽㊁吞咽情况评估病人吞咽功能,总分18~46分,分值越高表示吞咽功能越差,具有良好的信效度[10]㊂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 P S S21.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定量资料采用均数ʃ标准差(x ʃs )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 检验;定性资料采用例数㊁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采用L o gi s t i c 回归分析脑卒中吞咽困难病人进食期间发生误吸的独立影响因素;以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㊂2 结果2.1 病人进食期间误吸发生情况 共纳入脑卒中后吞咽困难病人193例,71例出现误吸,发生率为36.78%,㊃9042㊃全科护理2023年6月第21卷第17期Copyright ©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24例表现刺激性呛咳,14例表现气促,19例表现发音异常,32例为隐匿性误吸㊂2.2影响脑卒中后吞咽困难病人误吸发生的单因素分析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㊁咳嗽反射㊁卒中病史㊁卒中部位㊁机械通气㊁进食体位㊁环咽肌开放异常㊁喉上抬幅度不足㊁S S A评分影响脑卒中后吞咽困难病人误吸的发生(P<0.05)㊂见表1㊂表1影响脑卒中后吞咽困难病人误吸发生的单因素分析项目误吸组(n=71)无误吸组(n=122)统计值P 年龄(岁)67.84ʃ10.6362.14ʃ10.35t=3.653<0.001性别(例)男3866χ2=0.0060.938女3356B M I(k g/m2)23.14ʃ2.4723.29ʃ2.33t=-0.4210.674误吸史(例)有1324χ2=0.0590.817无5898咳嗽反射正常1612χ2=5.8360.016减弱55110高血压史(例)有4054χ2=2.6200.106无3168糖尿病(例)有1525χ2=0.0110.917无5697冠心病史(例)有1229χ2=1.2660.261无5993卒中病史(例)有1310χ2=4.3730.037无58112卒中类型(例)缺血性2963χ2=2.0960.148出血性4259卒中部位(例)小脑或脑干3414χ2=31.846<0.001其他37108机械通气(例)有3831χ2=15.441<0.001无3391食物性质(例)流食2547χ2=0.2110.646半流质4675进食方式(例)经口进食2858χ2=1.1930.275鼻胃管进食4364进食体位(例)卧位2716χ2=16.087<0.001半卧位44106环咽肌开放异常(例)是172χ2=25.157<0.001否54120喉上抬幅度不足(例)是2917χ2=17.904<0.001否42105G C S评分(分)12.27ʃ2.1311.86ʃ1.99t=1.3440.180 N I H S S评分(分)7.73ʃ1.747.56ʃ1.66t=0.6740.501 S S A评分(例) >24分4831χ2=33.051<0.001 ɤ24分23912.3影响脑卒中吞咽困难病人误吸发生的多因素分析将脑卒中吞咽困难病人误吸发生作为因变量,单因素分析中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作为自变量进行L o g i s t i c回归分析,自变量赋值情况见表2㊂L o g i s t i c 回归分析显示,年龄㊁咳嗽反射减弱㊁机械通气㊁卒中部位(小脑或脑干病变)㊁环咽肌开放异常㊁喉上抬幅度不足㊁S S A评分>24分均是影响脑卒中吞咽困难病人进食误吸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而半卧位进食是保护因素(P<0.05),见表3㊂表2自变量赋值情况变量赋值年龄原值输入咳嗽反射正常=0;减弱=1卒中病史无=0;有=1卒中部位其他=1;小脑或脑干=2机械通气无=0;有=1进食体位卧位=1;半卧位=2环咽肌开放异常否=0;是=1喉上抬幅度不足否=0;是=1S S A评分ɤ24分=0;>24分=1㊃0142㊃C H I N E S EG E N E R A LP R A C T I C E N U R S I N G J u n e2023V o l.21N o.17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表3影响脑卒中吞咽困难病人进食期间发生误吸的多因素分析相关危险因素回归系数标准误W a l dχ2值P O R值95%C I下限上限年龄大0.0530.01511.8630.0011.0541.0231.086咳嗽反射减弱0.9810.4165.5570.0182.6671.1806.027卒中病史0.9200.4514.1710.0412.5101.0386.072卒中部位(小脑或脑干病变)1.9590.37027.973<0.0017.0893.43114.648机械通气1.2180.31614.858<0.0013.3801.8206.280进食体位(半卧位)1.4020.36314.936<0.0014.0651.9968.279环咽肌开放异常2.9390.76514.744<0.00118.8894.21584.650喉上抬幅度不足1.4500.35616.611<0.0014.2652.1238.566 S S A评分>24分1.8130.32830.546<0.0016.1263.22111.651常量-5.5831.45914.639<0.0010.0043讨论3.1脑卒中后吞咽困难病人进食期间发生误吸的独立影响因素分析吞咽困难是指由于参与进食的相关器官(下颌㊁舌㊁咽喉㊁食管等)结构或功能受损导致不能把食物传输到胃,可导致误吸㊁肺炎㊁营养不良㊁心理与社会交往障碍等并发症,可分为口咽部吞咽困难和食管性吞咽困难,而脑卒中是导致口咽部吞咽困难常见病因[11]㊂误吸是吞咽困难病人的主要健康风险之一,需尽快处理,否则可能延缓病人康复周期甚至出现不良结局㊂因此,需针对脑卒中后吞咽困难病人进行护理预防误吸㊂故本研究就此分析导致该类病人进食期间误吸的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㊂本研究中误吸发生率为36.78%,与成冲等[12]研究结果相近㊂本研究中年龄㊁咳嗽反射减弱㊁机械通气㊁环咽肌开放异常㊁喉上抬幅度不足㊁S S A评分>24分均是影响脑卒中吞咽困难病人进食误吸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半卧位进食是保护因素㊂①年龄:本研究结果显示,误吸风险随年龄的增高而升高,与Z h a n g 等[13]的研究相似,原因可能是随年龄增高,病人出现咽肌萎缩㊁咽部感觉减退㊁吞咽反射延迟㊁食管肌肉退化㊁胃肠蠕动减慢等各种身体机能的退行性变化,食物在口腔至食管之间停留时间延长,增加误吸的风险[14]㊂②咳嗽反射减弱:本研究结果显示,咳嗽反射减弱是增加误吸风险最重要因素,与刘彩霞等[15]的研究结果相符㊂咳嗽反射是一种重要的防御机制,正常情况下可通过咳嗽反射排出气管㊁支气管吸入的异物㊁潜在的病原体和内源性分泌物,因此咳嗽反射减弱后误吸风险升高㊂③机械通气:机械通气是救治重症病人的重要手段,可维持病人气道畅通,改善通气和氧合,防止二氧化碳(C O2)潴留㊂但由于气管切开或插管介入,病人的咳嗽反射和喉部的保护性反射受损,会增加误吸的风险[16]㊂牛蓓蓓等[17]研究发现,机械通气病人误吸发生率高达50%,是误吸高危人群,本研究与上述结果相符㊂④环咽肌开放异常:本研究结合动态透视录像造影检查结果分析,环咽肌开放异常是增加病人误吸风险的重要因素,与张贺越等[18]研究结果相符㊂环咽肌开放异常是脑卒中病人的迷走神经受损所致的环咽肌障碍表现,正常生理状态下,环咽肌可连续张力性收缩,使食团经过食管,食团通过后关闭食管入口[19]㊂其功能障碍则可能使食物受阻滞留于梨状窝或食物经食管反流入咽,导致误吸㊂⑤S S A评分> 24分:S S A为评估病人吞咽困难程度的评估工具,分数越高提示病人吞咽功能越差㊂S S A评分>24分提示病人吞咽功能严重受损,病人吞咽肌肉运动协调性低,很难配合进食,进食容易发生误吸,与张金凤等[20]的研究结果相符㊂⑥小脑或脑干卒中:小脑或脑干病变是病人咳嗽反射减弱和环咽肌功能障碍的根本原因,误吸风险增加与上述机制有关㊂⑦半卧位进食:受重力作用的原因,半卧位相比平卧位更利于膈肌下降㊁肺扩张㊁气道通畅,也利于减少口咽部的食物滞留,并有效防止胃内容物反流误吸㊂本研究分析变量除纳入既往文献中常见的一般资料㊁临床特征㊁进食和通气干预等相关因素外,还综合纳入咽动态透视录像造影检查结果综合分析,相对更全面,可为后续研究制定吞咽困难病人进食发生误吸的风险评估工具提供参考,但也存在一定局限: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纳入的资料数据为既往记录,纳入的指标受限,可能因此遗漏其他相关程度高的危险因素㊂后续需通过多中心㊁大样本量的前瞻性研究对本研究结果加以验证㊂3.2护理对策①加强脑卒中吞咽障碍病人误吸风险评估:尽早识别卒中后吞咽困难的危险因素,做好误吸风险评估(洼田饮水试验㊁S S A评分)㊂对符合年龄大(>75岁[21])㊁咳嗽反射减弱㊁存在机械通气㊁环咽肌㊃1142㊃全科护理2023年6月第21卷第17期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开放异常㊁S S A评分>24分其中某一个或多个因素的病人,应警惕误吸的发生,病人进食前应备好床边吸引器,病人发生误吸时能及时救治㊂②气道护理:指导病人进行有效咳嗽,定时清除病人呼吸道分泌物,对机械通气的病人持续监控并维持气囊压力25~30c mH2O (1c mH2O=0.098k P a)[22]㊂③进食体位护理:进食采取半卧位,抬高床头30ʎ~45ʎ,进食时可协助照顾者将病人稍向健侧偏斜,头部前屈,患侧肩部垫枕,健侧在下,预防头部过低引发食物或口咽部分泌物反流,进食后维持体位30m i n,防止胃食管反流㊂④喂食指导:指导照顾者根据病人生活习惯及偏好选择密度均匀易吞咽食物,每次喂食时间尽量少于45m i n[23],一次少量进食,喂食速度宜慢,确保病人吞咽完毕再继续喂食㊂⑤吞咽功能训练:根据病人吞咽功能情况制订吞咽功能训练计划,包括口唇闭锁训练㊁下颌运动㊁舌肌训练㊁发声训练㊁冰刺激㊁空吞咽㊁直接摄食训练等,以此改善环咽肌张开异常和减轻其他类型的吞咽困难[24]㊂综上所述,脑卒中后吞咽困难病人进食期间容易发生误吸,年龄㊁咳嗽反射减弱㊁小脑或脑干病变㊁机械通气㊁环咽肌开放异常㊁喉上抬幅度不足㊁S S A评分> 24分均是脑卒中吞咽困难病人进食误吸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而半卧位进食是保护因素,应通过加强脑卒中吞咽障碍病人误吸风险评估㊁气道护理㊁进食体位护理㊁喂食指导㊁吞咽功能训练等护理预防措施,以减少病人进食期间误吸的发生㊂参考文献:[1] H A N K E Y GJ.S t r o k e[J].L a n c e t,2017,389(10069):641-654.[2]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2019中国卫生健康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19:288-290.[3] A R N O L D M,L I E S I R O V A K,B R O E G-M O R V A Y A,e ta l.D y s p h a g i ai na c u t e s t r o k e:i n c i d e n c e,b u r d e na n d i m p a c to nc l i n i c a lo u t c o m e[J].P L o SO n e,2016,11(2):e0148424.[4] L U Y Y,C H E N Y,HU A N G D T,e ta l.E f f i c a c y o fa c u p u n c t u r ef o rd y s p h ag i aa f t e r s t r o k e:as y s t e m a t i c r e v i e wa n d m e t a-a n a l y s i s[J].A n n a l s o f P a l l i a t i v eM e d i c i n e,2021,10(3):3410-3422.[5] B A T H P M,L E E H S,E V E R T O N L F.S w a l l o w i n g t h e r a p y f o rd y s p h a g i a i n a c u te a n d s u b a c u t e s t r o k e[J].T h eC o c h r a n eD a t a b a s eo f S y s t e m a t i cR e v i e w s,2018,10(10):C D000323.[6] S I V E R T S E NJ,G R A V E R H O L T B,E S P E H A U G B.D y s p h a g i as c r e e n i n g a f t e ra c u t es t r o k e:a q u a l i t y i m p r o v e m e n t p r o j e c tu s i n gc r i t e r i a-b a s ed c l i n i c a l a u d i t[J].B M CN u r s i n g,2017,16:27.[7]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中国各类主要脑血管病诊断要点2019[J].中华神经科杂志, 2019,52(9):710-715.[8]侯东哲,张颖,巫嘉陵,等.中文版美国国立卫生院脑卒中量表的信度与效度研究[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12,34(5):372-374.[9]邓瑛瑛,彭娟,陈方尧,等.无反应性全面量表的汉化及信效度检验[J].实用医学杂志,2017,33(2):306-309.[10]伍少玲,马超,黄粉燕,等.标准吞咽功能评定量表的临床应用研究[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08,30(6):396-399. [11]窦祖林.吞咽障碍评估与治疗[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7:1.[12]成冲,李慧慧,郎春霞.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发生误吸的影响因素及预防措施[J].临床护理杂志,2019,18(5):20-23.[13] Z H A N GJ,Z H O U Y,W E IN,e ta l.L a r y n g e a l e l e v a t i o nv e l o c i t ya n d a s p i r a t i o n i na c u t e i s c h e m i cs t r o k e p a t i e n t s[J].P L o S O n e,2016,11(9):e0162257.[14]张萍萍,张婷,冯海洋,等.潍坊市养老院老年人吞咽障碍与误吸调查[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22,28(4):467-472. [15]刘彩霞,王会倩,张燕华.误吸的常见原因及措施[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4,7(2):164.[16]黄迎春,张晶,俞萍.机械通气患者肠内营养误吸检测方法及预防的研究进展[J].中华临床营养杂志,2021,29(6):368-372. [17]牛蓓蓓,李佳,王军,等.神经外科监护室护士预防胃内容物误吸指南实施现状调查与分析[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8,24(13): 1517-1521.[18]张贺越,杜丽洁.脑梗死后吞咽障碍病人误吸病因分析与护理[J].护理研究,2020,34(24):4479-4481.[19]李振亚,王光明,徐元顺.吞咽造影录像检查定量评价脑卒中患者吞咽功能改变[J].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2022,19(6):361-364.[20]张金凤,赵爱霞,梁赢,等.脑卒中吞咽困难患者发生误吸的影响因素及护理措施[J].护理实践与研究,2021,18(6):815-819.[21] Z HU YF,Y I N H Y,Z HA N GR,e t a l.G a s t r i c v e r s u s p o s t p y l o r i ce n t e r a l n u t r i t i o n i ne l d e r l yp a t i e n t s(a g eȡ75y e a r s)o n m e c h a n i c a lv e n t i l a t i o n:as i n g l e-c e n t e rr a n d o m i z e dt r i a l[J].C r i t i c a lC a r e, 2018,22(1):170.[22]黄赣英,张晓庆,朱丹玲,等.机械通气患者误吸预防管理的证据总结[J].护理学报,2022,29(13):46-51.[23]于雯霏.对脑梗死吞咽障碍患者采取喂食指导联合吞咽功能训练的意义研究[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21,15(5):242-244. [24]刘诗丹,陈启波,李荣祝,等.呼吸功能训练联合球囊扩张术在鼻咽癌放疗后环咽肌失弛缓的康复治疗中的应用[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21,43(8):700-704.(收稿日期:2022-11-30;修回日期:2023-06-14)(本文编辑卫竹翠)㊃2142㊃C H I N E S EG E N E R A LP R A C T I C E N U R S I N G J u n e2023V o l.21N o.17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综合气道护理的研究意义,价值,前景

综合气道护理的研究意义,价值,前景综合气道护理是近年来备受关注的一个领域,其在预防感染、改善通气、促进康复、提高生活质量、评估预后、指导治疗、发现新药及疾病预防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价值和应用前景。
1.预防感染:综合气道护理在预防感染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通过加强患者教育、规范操作流程、严格消毒隔离等措施,可以有效预防呼吸道传染病的发生,降低交叉感染的风险。
同时,对于存在呼吸困难等症状的患者,综合气道护理还可以及时发现病情变化,为临床治疗提供宝贵时间。
2.改善通气:综合气道护理在改善通气方面具有积极作用。
通过对患者进行准确的气道阻塞程度评估,可以制定针对性的通气治疗方案。
同时,通过使用机械通气等先进的呼吸支持技术,可以有效改善患者通气功能,提高氧合水平,缓解呼吸困难症状。
3.促进康复:综合气道护理在促进康复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加强康复训练,可以帮助患者恢复肺功能,提高运动耐受力。
同时,调整饮食结构,保证营养摄入的均衡,有助于改善患者全身状况,促进康复进程。
4.提高生活质量:综合气道护理在提高生活质量方面具有积极作用。
通过加强社交距离、心理疏导等措施,可以帮助患者减少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的影响,提高生活质量。
5.评估预后:综合气道护理有助于评估患者的预后。
通过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血气分析等指标,可以及时发现病情变化,为调整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同时,通过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心理状况等进行全面评估,有助于判断患者的预后和康复效果。
6.指导治疗:综合气道护理可以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
根据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调整用药方案和治疗方法,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
此外,综合气道护理还强调新技术在气道管理中的应用,如气道湿化、经鼻高流量吸氧等,为患者提供更加全面的诊疗服务。
7.发现新药:综合气道护理在发现新药方面具有潜在价值。
通过对临床实践的观察和总结,可以发现针对气道疾病的新药物作用靶点和治疗手段。
同时,通过开展临床试验、申请专利等方式,有助于推动气道疾病治疗药物的创新和发展。
误吸的原因分析及护理 PPT

[8]廖明 霞, 谢秀飞, 麦剑 清.降 低 气 管 切 开 鼻 饲 误 吸 发 生 率 的 护 理 干 预[J].中国 现代药物应用 201 3 ,7(17):156-157
鼻饲导管留置
鼻饲导管留置 脑卒中患者因严重的意识和吞咽功能障碍而 不能自行进食 , 为保证营养素以及药物的定时供给 , 常通过留 置胃管鼻饲来摄入营养物和药物 , 以利于病情恢复输注的速 度和容量明显影响胃内压力和胃食管返流 [ 1] 。 曾有报道 [ 19]鼻饲患者的误吸率高达 5. 7%, 特别是传统的鼻饲方法 。 误吸是鼻饲的主要并发症 ,常在鼻饲过程中因体位摆放不当 增加胃内容物反流的机会 ,引起误吸 ; 鼻胃管置入长度与反流 的关系 ,置入长度越短越易反流 ,置管时胃管前端的 3个侧孔 , 若未全部进入胃内 , 注食时鼻饲液反流于咽喉部易发生误吸 。 胃管的固定不牢及意外脱出 ,也增加了反流机会 。鼻饲与其 他护理时间安排欠妥 : 如鼻饲后随时翻身做皮肤护理 , 叩背 、 吸痰刺激 ,均可引起胃内容物反流致误吸 。拔胃管时 , 未用止 血钳夹住其尾端或未将尾端反折 , 致使管内残留液流人气管 引起误吸 。[7]
[1]杨桂华.脑卒中患者误吸护理进展[J].齐鲁护理志.2010.16(3):43-44
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
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是误吸发生的危险因素,因插管或气管切开影响喉功 能。经口行气管插管时对环状括约肌有不同程度的损伤,使其不能正常收 缩与扩张,加上意识水平下降的患者胃肠功能降低,胃内容物潴留量大 , 容 易引起胃食管反流,进而发生误吸;气管切开患者气管内套管压迫上部食管 括约肌群,使防止胃内容物逆流入食管的功能下降[10]。 另外, 机械通气增加腹压、气囊压力过高或过低也是导致胃内容物反流而 致误吸的原因。气 囊 压 力 过 高(>25mmHg),超过了气 管 毛 细 血 管 的 压 力 会 影 响 血 液 循环导致气 管 组 织 缺 血; 而 气 囊 压 力 过 低 ( <18 mm-Hg) 会导致气囊上分泌物的误吸[7]。 [6]朱 萍 , 杨丽娜 ,余小萍.老年人住院期间误吸的预防[J]解 放 军 护 理 杂 志综述2006,23( 6):41-42 [7] 7徐燕,周丽慧, 胡静, 王菊, 胡雁.预防气管切开鼻饲患者误吸的 循证护理[J].护理学杂志2012.27(20)[M]期:29-30
卒中后误吸与误吸性肺炎

医源性因素
气管插管
气管插管可能导致咽部结构和感 觉异常,引发误吸。
长期卧床
长期卧床可能导致胃排空延迟、 呼吸道防御功能下降等,增加误 吸的风险。
03
CATALOGUE
卒中后误吸的诊断
临床表现
咳嗽、呼吸困难、气 喘等症状。
食欲减退、精神萎靡 等全身症状。
发热、寒战、痰量增 多等感染表现。
诊断方法
卒中后口腔内分泌物增多 ,如唾液、痰液等,容易 随食物一起进入气道,引 发误吸。
误吸的流行病学
发病率
卒中后误吸的发病率较高 ,根据不同的研究报道, 其发病率在10%-60%之间 。
危险因素
年龄、意识障碍、假牙使 用、鼻饲管放置等是导致 卒中后误吸的危险因素。
并发症
误吸可导致吸入性肺炎、 呼吸衰竭、窒息等严重并 发症,是卒中患者死亡的 主要原因之一。
吸痰器。
维持氧合
根据患者病情,给予氧气吸入 ,保证血氧饱和度维持在正常
水平。
营养支持
根据患者营养状况,给予适当 的营养支持,如鼻饲、静脉营
养等。
康复训练
对患者进行适当的康复训练, 如吞咽功能训练、呼吸功能训
练等,以促进患者恢复。
药物治疗
控制感染
根据患者病情,给予适当的抗 生素治疗,以控制肺部感染。
02
CATALOGUE
卒中后误吸的原因
神经源性误吸
脑干或皮质损伤导致吞咽障碍
01
脑干或皮质损伤可能导致咽部感觉和运动控制功能受损,从而
引发神经源性误吸。
假性球麻痹
02
假性球麻痹是由于双侧上运动神经元病损导致的延髓运动性障
碍,表现为咽部肌群无力,导致食物和水进入呼吸道。
误吸预防与护理

★抑酸药物因为克制了胃酸分泌,使得蛋白
酶活性下降,延缓胃排空。
鼻饲体位不当
胃管置入使食管相对关闭不全, 贲门括约肌松弛。当病人鼻饲中和 鼻饲后处于平卧位及床头角度过低 时,胃内容物会出现反流至口咽部 经气管误吸入肺而引起误吸
鼻饲速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及温度旳影响
老年病人胃肠功能减弱,常 规鼻饲方式中一般采用间断喂养, 用注射器推注。鼻饲速度过快、输 注营养液旳温度过冷均可造成病人 胃痉挛、胃排空延迟,引起大量胃 液残留,发生呕吐误吸
保持病人体位相对稳定。误吸与鼻饲体位有着 亲密联络,采用正确旳鼻饲体位,能够有效预防 误吸发生
误吸旳预防和护理
鼻饲旳量及速度、温度合适 营养液供给上要把握好温度、输入 方式、速度等。鼻饲液温度一般为 37℃~42℃,可使用恒温器控 制温度,降低冷营养液对胃旳刺激。
误吸旳预防和护理
一般采用输液泵连续输注替代间隙喂养。 间歇输注是指经营养泵管缓慢滴入,每日 4次~6次,每次400mL~600m L,每次输注时间30min~60mi n。连续输注指12h~24h内连续输 注,可用输液泵保持恒定滴数。为了降低 鼻饲液在胃内旳潴留,提议采用鼻饲泵或 输液装置均匀滴入,使营养物质与胃肠道 充分接触,延长消化吸收时间,滴速一般 为100mL/h。
误吸旳预防和护理
误吸旳预防和护理
胃管旳选择和置管长度 根据病人耐受性 情况,选择合适管径旳胃管。可选择14 号胃管,相对于胃管管径细,可降低营养 液旳流速和滴速,从而降低误吸旳发生率
延长插管长度10cm能够使鼻饲管3个 侧孔全部进入胃内,能有效预防反流和误 吸。
误吸旳预防和护理
确保鼻饲管位置正确 鼻饲管旳移位 或脱落常会引起病人误吸。所以,每 次鼻饲前均需验证胃管位置正确。
有误吸的危险的护理目标及评价

有误吸的危险的护理目标及评价
误吸是指食物、液体或其他物质进入气管和肺部,可能引起窒息和其他严重并发症。
因此,护理目标是预防误吸的发生,并在误吸发生时及时处理,以减少患者的风险和保障患者的安全。
以下是针对误吸危险的护理目标及评价:
1. 预防误吸的护理目标:
评估患者的吞咽功能和食物摄入能力,制定个性化的饮食计划,包括食物的颜色、质地和温度,以减少误吸的风险。
监测患者的姿势,特别是在进食和饮水时,确保患者处于适当的姿势,以促进食物顺利通过食道。
提供必要的康复训练,包括吞咽训练和口腔肌肉锻炼,以改善患者的吞咽功能。
教育患者及其家属关于误吸的风险因素和预防措施,包括饮食注意事项和日常生活中的安全措施。
2. 误吸发生时的护理目标:
及时发现误吸的迹象,如咳嗽、气促等,立即停止患者的食物摄入,并采取紧急措施。
迅速清除气道内的异物,包括使用抽吸器或其他气道清洁设备,确保患者的气道通畅。
观察患者的呼吸和心率情况,及时评估患者的生命体征,并采取必要的急救措施。
评价护理目标的有效性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评估其饮食摄入情况和吞咽功能的改善程度,包括体重变化、吞咽困难的减轻程度等。
观察患者在进食和饮水时的姿势是否正确,以及是否出现了误吸的迹象,如咳嗽或窒息等。
对护理措施的教育和指导是否得到了患者及其家属的理解和有效实施。
对于误吸发生时的护理目标,评价是否能够及时发现和处理误吸事件,并对患者进行有效的急救和护理,以减少可能的并发症发生。
综上所述,针对误吸危险的护理目标及评价需要综合考虑预防和处理误吸的措施,以及评估患者的个体情况和护理效果,以保障患者的安全和健康。
综合康复疗法治疗脑卒中患者假性球麻痹致吞咽障碍临床分析

综合康复疗法治疗脑卒中患者假性球麻痹致吞咽障碍临床分析摘要】目的:分析综合康复疗法实施在脑卒中患者假性球麻痹致吞咽障碍的效果。
方法:选我院脑卒中假性球麻痹致吞咽障碍100例患者为对象。
分为两组。
试验组治疗时实施综合康复疗法,对照组常规治疗。
比较两组的治疗结果。
结果:治疗后,试验组滕岛一郎吞咽疗效评分、总有效率并发症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对脑卒中假性球麻痹致吞咽障碍的患者实施综合康复疗法,能有效的改善患者的吞咽功能,临床效果显著。
【关键词】综合康复疗法;脑卒中;假性球麻痹;吞咽障碍【中图分类号】R4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19-0011-02【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implementation of comprehensive rehabilitation therapy in patients with cerebral apoplexy pseudo bulbar paralysis caused by the effect of swallowing disorder. Methods To choose our pseudo bulbar paralysis caused by cerebral apoplexy swallowing disorders, 100 cases of patients as an object. Divided into 2 groups. Treatment "implementation of the comprehensive rehabilitation therapy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routine treatment. Comparison of two groups of treatment results. Results After treatment, the treatment group after island ichiro swallowing efficacy score, total efficient rate of complications were superior to control group, P<0.05). Conclusion The pseudo bulbar paralysis caused by cerebral apoplexy swallowing disorder in patients with the implementation of comprehensive rehabilitation therapy,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patients' swallowing function, clinical effect is remarkable.【Keywords】 The comprehensive rehabilitation therapy; Stroke; False bulbar paralysis; Swallowing disorder脑卒中后假性球麻痹主要因为双侧皮质而或皮层延髓束的上运动神经元损伤,致使具备吞咽功能的迷走、吞咽及舌下颌神经上运动神经元进入瘫痪,主要表现为吞咽困难、声音嘶哑与饮水呛咳等症状[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综合护理对预防脑卒中后球麻痹气道误吸的临床意义
【摘要】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对预防脑卒中后球麻痹气道误吸的临床意义。
方法将100例脑卒中后球麻痹均有误吸的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护理组和综合护理组,两组各50例,均进行观察和随防4周,比较两组患者气道误吸的治愈情况,采用χ2检验。
结果两组患者共有47例仍有气道误吸,其中常规护理组:有气道误吸32例,有18例不发生误吸,气道误吸发生率为64%;综合护理组:有气道误吸15例,有35例不发生误吸,气道误吸发生率为30%。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脑卒中后球麻痹患者早期进行综合护理可明显降低气道误吸的发生率,对于预防吸入性肺炎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
【关键词】综合护理;假性球麻痹;气道误吸
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生活方式的变化,脑卒中的发病率、致残率、病死率跃居疾病谱的前3位,严重影响人类的健康,造成严重的社会负担和经济负担。
脑卒中后球麻痹患者发生气道误吸后可影响患者的进食,可发生吸入性肺炎,导致患者营养不良、呼吸功能不全,严重者可导致死亡。
因此,预防脑卒中后球麻痹发生气道误吸降低营养不良、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对改善脑卒中后球麻痹患者的生存质量有重要意义。
1998年1月至2006年12月对100例脑卒中后球麻痹患者中随机抽取50例患者采取综合护理的措施,对预防气道误吸进行探讨,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文共100例脑卒中后球麻痹患者,脑卒中的诊断标准均符合1995年全国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1]。
常规护理组50例:男21例,女29例,年龄46~78岁,平均(62±9.38)岁;综合护理组50例:男24例,女26例,年龄48~80岁,平均(65±10.46)岁。
两组年龄、性别构成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
1.2.1 两组入选患者在药物治疗均采取相同的治疗原则控制血压、血糖;处理脑水肿;防治并发症;康复治疗。
气道误吸的观察主要是靠临床观察有无痰鸣、吸气时有无呛咳、进食时有无呛咳等,对于不能确定的病例可进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确定。
1.2.2 常规护理组常规护理组的护理方法包括:心理护理、进食时的体位、进食量、进食后的体位等方面的护理。
1.2.3 综合护理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强每一个护理的细节,如食物的形态、食物的量、进食后体位维持的时间,进食后与康复治疗的配合,进食时与呼吸运动的配合,注意观察胃肠道的功能,必要时加用促进胃肠蠕动的药物治疗(包
括应用吗叮啉、谷参肠安等)。
1.2.4 统计资料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两组患者经过药物治疗及不同的护理方法后,共有47例仍有气道误吸,其中常规护理组:有气道误吸32例,有18例不发生误吸,气道误吸发生率为64%;综合护理组:有气道误吸15例,有35例不发生误吸,气道误吸发生率为30%。
两组患者的结果比较见表1。
3 讨论
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生活方式的变化,脑卒中的发病率跃居疾病谱的前3位,其高致残率、高病死率更是严重影响人类的健康,造成严重的社会负担和经济负担。
球麻痹又称延髓麻痹,是第Ⅸ、Ⅹ、Ⅺ、Ⅻ对颅神经及其所支配的肌肉麻痹导致的吞咽障碍和构音障碍称之为球麻痹或延髓麻痹。
根据病损的部位不同将球麻痹分为真性球麻痹和假性球麻痹两类:①真性球麻痹是指支配这些肌肉的位于延髓的颅神经运动核(疑核、舌下神经核)或由它们发出的舌咽、迷走、舌下神经的病变所引起;②假性球麻痹是指由于两侧大脑皮层、脑干束受累及所引起。
两者在临床上都有吞咽、发音等功能障碍,但前者表现有舌肌萎缩和肌纤维颤动,咽壁反射减弱或消失;后者舌肌无萎缩,咽壁反射存在,而下颌反射亢进,且可出现吮吸反射,强哭强笑等症状。
球麻痹主要表现为言语困难、发声障碍、进食困难三主征。
多发性脑卒中或是双侧大脑半球脑卒中或脑干卒中后多数有球麻痹的存在,有球麻痹的患者非常容易发生气道误吸,特别是在进食时容易发生,出现气道误吸可影响患者的进食、可发生吸入性肺炎,导致患者营养不良、呼吸功能不全,严重者可导致死亡。
因此,预防脑卒中后球麻痹患者发生气道误吸,可降低营养不良、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对改善脑卒中后球麻痹患者的生存质量有重要意义。
本组患者通过加强综合护理的措施,做细每一个护理细节,食物的形态,尽量避免采用纯流质饮食,因纯流质容易误入气道;食物的量,每次进食的量不宜过多,进食的时间不宜过急;进食后体位维持的时间,进食后应维持半卧位20 min以上,同时可多做吞咽动作,加强食管和胃的蠕动功能,减少返流的机会;进食后与康复治疗的配合;进食时与呼吸运动的配合;注意胃肠道的功能,要预防食物返流,必要时加用促进胃肠蠕动的药物治疗(包括应用吗叮啉、谷参肠安等)。
协助患者进食:当患者开始进食时,护理者可协助患者将食物放在口腔健侧。
一般食团摄入以1汤匙/次大小为宜,放入食团后可用勺背轻压舌部1下,以刺激患者吞咽。
每进食一口,要让患者反复吞咽数次,以使食物全部通过咽部。
在协助患者进食过程中,可适当给患者喝一口白开水,一般不用吸管,以免液体误入气管。
为防止吞咽时食物误吸入气管,在进食时先让患者吸足气,吞咽前及吞咽时憋住气,吞咽后咳嗽一下,将肺中气体排出,以喷出残留在咽喉部的食物残渣。
加强综合护理措施,能显著降低气道误吸的发生率,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应波及每一个伴有球麻痹的病患者和病患家属,并予以坚持。
参考文献
1 全国脑血管病会议.各类脑血管病诊断要点.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6):3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