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美术四年级下册全册创新教案-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四年级美术下册教案四年级下册美术教案3

四年级美术下册教案四年级下册美术教案3

四年级美术下册教案四年级下册美术教案3 教案3:创造造型艺术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造型艺术的概念和特点。

2. 学习运用简单的几何图形进行造型创作。

3. 提高学生的观察、想象和创造能力。

二、教学内容
1. 造型艺术的概念和特点。

2. 创造使用几何图形进行造型创作。

三、教学准备
1. 教师准备几何图形模型和素材。

2. 学生准备纸张、彩笔等绘画工具。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5分钟)
向学生介绍什么是造型艺术,让学生对造型艺术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2. 概念讲解(10分钟)
通过图片和实物展示,向学生解释什么是几何图形,讲解几何图形在造型艺术中的应用。

3. 创作活动(30分钟)
教师向学生展示几何图形模型,并让学生观察和想象。

然后,学生使用纸张和彩笔自由发挥,创造不同的造型作品。

可以让学生互相交流和展示自己的作品。

4. 总结(5分钟)
让学生将自己创作的作品进行展示,并进行总结和评价。

同时,教师也对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和赞扬。

五、板书设计
造型艺术的概念和特点
几何图形在造型艺术中的应用
六、课后作业
1. 学生根据自己对造型艺术的理解,继续创作更多的造型作品。

2. 学生写一篇感想,分享自己在本节课上的体会和收获。

七、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可以了解造型艺术的概念和特点,并学习使用几何图形进行造型创作。

同时,通过创作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和创造能力。

在评价学生作品时,要注重给学生肯定和鼓励,激发他们的艺术潜能和创造力。

全册(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美术四年级下册

全册(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美术四年级下册

教案:20232024学年美术四年级下册全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美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提高审美能力。

2. 通过美术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4. 引导学生关注生活,提高学生对生活的审美感悟。

教学内容:本册教材共10课,内容包括线描、色彩、版画、雕塑等美术基本技法的学习和实践,以及欣赏部分。

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让学生掌握美术基本技法,提高审美能力。

2.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美术技法表现生活中的美好事物。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教材、课件、画纸、画笔、色彩、版画工具等。

2. 学具:画纸、画笔、色彩、版画工具等。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欣赏导入,让学生对美术产生兴趣。

2. 教学新课:讲解美术基本技法,引导学生进行实践。

3. 课堂练习:学生根据所学技法进行创作。

4. 作品展示:展示学生作品,进行评价和交流。

板书设计:1. 课题:四年级下册美术2. 教学内容:线描、色彩、版画、雕塑等美术基本技法3. 教学重点:掌握美术基本技法,提高审美能力4. 教学难点:如何表现生活中的美好事物作业设计:1. 完成一幅线描作品,展示生活中的美好事物。

2. 完成一幅色彩作品,表现自己的情感。

3. 完成一幅版画作品,展示对生活的独特见解。

课后反思:1. 学生对美术基本技法的学习情况如何?2. 学生在创作过程中是否能够运用所学技法表现生活中的美好事物?3. 教学中是否存在不足之处,如何改进?4. 如何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作潜能?通过本册教材的教学,学生掌握了美术基本技法,提高了审美能力。

在创作过程中,学生能够运用所学技法表现生活中的美好事物。

同时,学生们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得到了培养。

在今后的教学中,将继续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教学过程是教学设计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它直接关系到教学目标的实现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精心组织教学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四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10课:激发孩子们的创新思维

四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10课:激发孩子们的创新思维

四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10课:激发孩子们的创新思维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现在的孩子们成长的环境与我们小时候大相径庭。

繁忙的学业和社交媒体已经抢占了孩子们的一部分时间,他们的生活已经越来越少的关注到美术和创造性思考。

美术教育对孩子们的全面发展非常重要,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强调激发孩子们的创新思维。

我们班的美术教师在上课时总是能让孩子们保持高度的兴趣与专注,她总是能够将不同的艺术形式与知识点融会贯通,从而唤起孩子们对艺术的热爱,并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

下面我将聚焦四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10课:“激发孩子们的创新思维”,分享教师与孩子们的故事。

这节课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孩子们对色彩的理解和运用,同时引导他们通过创造性思考运用色彩表达个性化的艺术创意。

这项任务不仅需要孩子们了解基本的色彩知识,还需要他们不断尝试和探索,从而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

教师展示了一系列基于颜色的艺术品,并详细介绍了每一种颜色的表达意义。

孩子们通过同样的方法学到了如何运用颜色表达自己的想法,如何通过色彩搭配体现情感,如何通过色彩搭配比喻事物等等。

接着,教师精心准备了一系列的色彩实验任务,这让孩子们感到十分新奇和有趣。

孩子们被要求尝试把不同的颜料混合,从而创造出新的色彩。

孩子们一边尝试着混合颜料,一边记录下每一次的尝试,从而对色彩的运用能力得到了大大的提高。

教师还鼓励孩子们将色彩的运用带入到他们的生活中,例如在绘画中尝试运用不同的色彩表达情感,给一些生活中的物品加上色彩等等。

这些实际的活动让孩子们真正感受到了创新思维的魅力。

孩子们的成果非常令人惊讶。

在的展示环节中,每位孩子用自己的方式创造出了一幅极具个性的作品。

有的孩子尝试着将不同的颜料复合,创造出更多的新颜色,有的孩子则专注于演绎出色感和情感的统一性。

这让我们看到了孩子们的成长和创造力。

四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10课是一次非常成功的教学实践。

教师们在教学过程中注重了培养孩子们的创新思维,尝试让他们在活动中自由发挥,去探索和尝试不同的色彩搭配。

人教版美术四年级下册《第13课 吹塑纸版画》教学设计2

人教版美术四年级下册《第13课 吹塑纸版画》教学设计2

人教版美术四年级下册《第13课吹塑纸版画》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第13课吹塑纸版画》是人教版美术四年级下册的一课。

本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吹塑纸版画的基本概念、制作方法和技巧,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创新意识和审美情趣。

教材内容丰富,包括吹塑纸版画的历史、种类、制作步骤等,同时配有精美的吹塑纸版画作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具有一定的美术基础,对绘画和手工制作感兴趣。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吹塑纸版画较为陌生,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逐渐熟悉材料和工具,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吹塑纸版画的基本概念、制作方法和技巧。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创新意识和审美情趣。

3.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吹塑纸版画的制作方法和技巧。

2.创新意识和审美情趣的培养。

五. 教学方法1.直观演示法:通过展示优秀的吹塑纸版画作品,让学生对吹塑纸版画有直观的认识。

2.实践操作法:让学生亲自动手制作,提高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

3.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相互交流、合作,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4.引导发现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发现吹塑纸版画的制作方法和技巧。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吹塑纸、画笔、水彩颜料等制作材料。

2.收集优秀的吹塑纸版画作品,用于展示和启发学生。

3.准备相关教学课件和教学素材。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优秀的吹塑纸版画作品,引导学生关注吹塑纸版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同时,简要介绍吹塑纸版画的基本概念和制作方法。

2.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吹塑纸版画的制作过程,包括设计、剪贴、上色等步骤。

在呈现过程中,教师讲解每个步骤的注意事项,让学生对吹塑纸版画制作有更清晰的认识。

3.操练(15分钟)学生按照教师的示范,动手制作吹塑纸版画。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在制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在此环节,学生可以发挥自己的创新意识,设计独特的吹塑纸版画。

四年级美术下册教案四年级下册美术教案4

四年级美术下册教案四年级下册美术教案4

四年级美术下册教案四年级下册美术教案4 教学内容:四年级美术下册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并掌握绘画的基本知识和技巧。

2. 提升学生的绘画能力和美学修养。

3. 培养学生的创意思维和想象力。

教学重点:1. 学习并运用绘画的基本技巧。

2. 掌握绘画材料的使用方法。

3. 培养学生的创意和表达能力。

教学难点:1. 培养学生的艺术表达能力。

2. 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材料进行创作。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教案、教材、画纸、颜料等。

2. 学生准备铅笔、彩色铅笔、颜料等。

教学步骤:Step 1:导入(5分钟)导入上节课知识,复习学生所学的绘画技巧和基本知识。

Step 2:呈现新知(10分钟)教师通过PPT或板书等方式,向学生呈现本节课的主题和教学内容。

Step 3:讲解与示范(15分钟)教师讲解并示范本节课的绘画技巧和方法,包括线条、色彩、构图等。

Step 4:学生练习(20分钟)学生根据教师的示范和要求,进行练习和创作。

教师适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Step 5:展示与评价(10分钟)学生完成作品后,进行作品展示和评价。

同学们可以互相欣赏和评价彼此的作品。

Step 6:总结(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绘画技巧和知识,以及自己的创作体会和感受。

Step 7: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相应的作业,并告知下节课的教学内容和要求。

教学延伸:1. 在课后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艺术作品展览,增强学生的艺术修养和自信心。

2. 可以邀请专业画家或美术老师来学校开展绘画讲座或工作坊,给学生提供更多的绘画指导和创作机会。

四年级下册美术教学设计-《点的魅力》人教版

四年级下册美术教学设计-《点的魅力》人教版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验操作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点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3.探索点的排列组合,发现点的节奏和韵律;
4.创作一幅以点为主题的画作,培养创新意识和审美情趣。
二、核心素养目标
1.观察与欣赏:通过观察生活中的点元素,培养学生发现美的能力,提升审美素养;
2.思维与创造:鼓励学生运用不同的材料和技术表现点的魅力,激发创新思维和艺术创造力;
3.实践与探究:指导学生动手实践,探索点的排列组合规律,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探究精神;
2.教学难点
-点的观察与表现:学生可能难以把握点的具体形态和表现方法。
-排列组合的规律:学生可能难以发现和掌握点的排列规律,以及如何运用到作品中。
-创新思维的激发:学生可能缺乏创新意识,难以突破传统思维,创作出独具特色的作品。
举例:针对难点,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方法帮助学生突破:
-利用实物、图片等辅助教学,让学生直观地感受点的形态和表现方法。
此外,学生小组讨论环节,大家围绕点的实际应用展开思考,提出了很多有趣的观点。在这一过程中,我作为引导者,适时提出问题,帮助学生拓展思维。但从讨论成果来看,部分学生的观点较为局限,今后可以尝试引入更多生活实例,丰富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在总结回顾环节,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点有了较好的掌握,但仍有个别学生存在疑问。我会在课后及时关注这部分学生,为他们提供个性化辅导,确保他们能够跟上教学进度。

部编版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美术全册集体备课教案-教学设计

部编版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美术全册集体备课教案-教学设计

部编版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美术全册集体备课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教学设计针对部编版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美术全册的教学内容进行集体备课。

本册教材包括以下内容:1. 第一单元:立体造型艺术2. 第二单元:水墨画3. 第三单元:版画4. 第四单元:色彩二、教学目标通过本教学设计,旨在达到以下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对立体造型艺术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2. 培养学生对水墨画的欣赏能力,了解水墨画的基本知识和技巧。

3. 培养学生对版画的理解和创作能力。

4. 培养学生对色彩的认识和运用能力。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本教学设计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如下:教学重点:1. 帮助学生理解立体造型艺术的基本概念并进行实践操作。

2. 培养学生对水墨画的欣赏和创作能力。

3. 培养学生对版画的认识和创作能力。

4. 帮助学生了解色彩的基本知识和运用方法。

教学难点:1. 解释立体造型艺术的抽象概念。

2. 教学如何运用水墨画技巧进行创作。

3. 引导学生理解版画的概念和创作过程。

4. 帮助学生理解和运用色彩的基本原理。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为了达到教学目标,采用以下教学方法和手段:1. 示范教学:通过示范向学生展示各种艺术技巧和创作方法。

2. 小组合作研究: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创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3. 互动探究:通过提问和引导,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兴趣。

4. 实践操作: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各种艺术实践操作,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五、教学评估与反馈为了评估学生的研究情况并提供及时反馈,采用以下评估方法和反馈方式:1. 学生作品评价:对学生的艺术作品进行评价并给予反馈,鼓励优点并指出问题。

2. 学生表现观察: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表现和团队合作能力。

3. 测验和问答:通过作业、测验和课堂问答等方式检测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六、教学资源和器材为了支持教学活动,准备以下教学资源和器材:1. 教材:部编版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美术全册教材。

创新设计,创造美好生活——四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8课

创新设计,创造美好生活——四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8课

创新设计,创造美好生活——四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8课美术是一门充满创意和想象力的学科,在生活中能够为我们带来许多乐趣和启发。

四年级下册的美术教案第8课中,我们将一同学习如何通过创意和创新来设计出更加美好的生活。

一、课堂启动为了引起学生们的兴趣,让他们更好地投入到本次课程中来,我们在课堂启动环节中,可以通过让学生观察一些具有创意和设计感的事物,来让他们了解到创新设计的重要性。

比如我们可以让学生观察各种独特的建筑,或是一些设计感强的物品,让他们在观察的过程中感悟到生活中的美妙之处。

二、课堂探究我们将进入本次课程的探究环节,在这个环节中,我们将向学生介绍一些关于创新设计的知识和理念。

我们可以通过多媒体展示一些著名设计师的作品,让学生了解到他们是如何通过创意和设计来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的。

同时,在本课程中,我们将介绍一些常见的设计元素和设计原则,这些都是创新设计中不可或缺的要素。

通过引导学生观察不同设计作品的特点,并让他们自己动手设计一些东西,来加深他们对这些要素的理解。

三、课堂实践在学生对创新设计的基本原理有了一定的了解之后,我们将进入到本次课程的实践环节。

在这个环节中,我们将让学生尝试用自己所学的知识来设计一些生活用品,比如水杯、笔筒、PVC袋等等。

在设计之前,我们可以先为学生介绍一些可选的材料和工具,让他们从中选择自己需要的材料和工具,来进行创作。

在学生完成设计之后,我们可以邀请他们一起来分享自己的设计和思路,并根据大家的意见和建议,来进行优化和改进。

四、结语在整个课程中,我们将通过观察、分析和实践的方式,让学生在美术创作中体验创新设计的乐趣和挑战。

更重要的是,通过这样的课程,我们可以激发学生对生活中美好事物的热爱和感悟,从而不断激励他们去创造更多的美好,让我们的生活既有艺术的魅力,又有实用的功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人教版小学四年级美术下册教案目录第1课聚聚散散 (3)第2课点的魅力 (5)第3课“五谷”作画 (7)第4课主体与背景 (10)第5课色彩的明与暗 (12)第6课色彩的渐变 (16)第7课色彩的情感 (18)第8课我画的动漫形象 (23)第9课对称的美 (26)第10课那一刻的我 (30)第11课走进春天 (34)第12课平凡的美 (37)第13课吹塑纸版画 (39)第14课藏书票 (41)第15课设计文化衫 (43)第16课千姿百态的帽子 (48)第17课会游的玩具 (511)第18课电脑美术---笔刷画画 (513)第19课光的魅力 (5151)第20课珍爱国宝--秦始皇陵兵马俑 (57)最新人教版小学四年级美术下册教学计划教材分析:主要内容:本册教材是以丰富多彩的美术活动为主线,以由浅入深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内容为副线,主、副线密切关联,穿插并行。

主要内容包括:色彩冷暖知识、线条、节奏、工艺制作、玩具、实用设计、电脑美术、欣赏等。

教材重点:在循序渐进的传授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始终贯穿审美性和情意性的教学要求,兼顾学生个性的发展和知识技能的学习的两方面的需要。

教材难点:强调趣味性的美术学习,设计内容要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强化学生美术学习的兴趣;在继承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和美术文化传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充分体会社会的进步与多元化的美术发展方向。

教学目标:知识和能力:通过观赏和各类美术作品的形与色,能用简单的话语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感受;启发学生感受并表现生活中的美好事物,从中体验生活的乐趣;帮助学生认识和使用常用色和点、线、面;了解基本美术语言的表达方式和方法;培养学生表达自己感受或意愿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知觉能力、形象记忆能力、形象记忆能力和创造能力。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欣赏、绘画、绘画创作等各种美术活动,尝试各种工具、材料和制作过程;以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方式丰富学生的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在美术活动过程中强调趣味性的美术学习,教学内容和活动方式要充分考虑开放性、立体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

情感态度价值观:在美术活动的过程中,通过参与美术实践活动获得身心愉悦和持久兴趣;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能够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美化环境与生活。

在美术学习的过程中激发创造精神,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完善人格。

教学进度:第1课聚聚散散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欣赏吴冠中的作品,体验起作品中的点与点之间聚散,疏密的变化。

2.鼓励学生运用各种工具和材料进行实践,尝试,体会聚与散的不同艺术效果。

3.通过实践,尝试,使学生知道聚与散在艺术创作中的作用。

4.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想象,运用聚与散的表现方法,创作有新意的作品。

教学重难点:1.欣赏作品体验点与点之间聚散、疏密的变化。

2.根据自己的想象,运用聚与散的表现方法,创作有新意的作品。

教具学具:水彩、毛笔、纸、水罐、调色盘等教学过程:一、引导阶段欣赏导入1.让学生欣赏吴冠中的作品,请学生说说作品中的内容及自己的感受。

2.介绍吴冠中的作品,引导学生发现作品中的点的位置及产生的肌理效果。

3.出示课题--聚聚散散二、游戏体验1.教师语言引导,启发学生回忆在生活中是否有见过聚和散。

2.师生讨论交流。

3.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可以用哪些方法表现聚和散。

4.师生交流,教师引导学生欣赏课本范例。

师生共同研究课本中范例的制作方法。

5.教师重点讲解并示范颜色的喷与点的方法,强调水分的掌握。

6.学生动手尝试颜色的喷与点,体验聚和散的感觉。

7.师生对学生的尝试练习进行评价。

8.布置作业,教师强调用不同的工具尝试表现聚和散。

三、学生制作,教师巡回辅导。

作业:用各种工具滴(喷)洒颜料,产生聚和散的效果。

四、展示学生作品,师生评价。

五、拓展:引导学生欣赏用多种方法制作表现的聚和散的效果,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制作。

板书设计教学反思:第2课点的魅力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体会圆点在纸上不同位置的感觉。

2.引导学生了解圆点排列与圆点由大到小排列所产生的不同效果。

3.运用圆点来组合各种图形。

教学重难点:1.了解圆点排列与圆点由大到小排列所产生的不同效果。

2.运用圆点来组合各种图形。

教具学具:彩笔、瓶盖、纽扣等圆的东西教学过程:一、引导阶段教师出示一个圆圈,问:有什么感觉,然后在这个圆圈上再套几个圆圈,有没有不同的感觉。

(产生动感)结论:同一圆点在不同的位置会产生不同的效果。

二、发展阶段:1.交流各自预先观察的结果,说说圆的种类有哪些(有圆的面,圆圈),在生活中圆是如何运用的。

2.欣赏教材上的图。

(1)三张有各有一个小圆点的图,请学生观察,这三张图有什么不同的感觉。

圆点在中间的图给人稳定的感觉,圆点在上面的给人下落感,圆点在下面的给人安全感。

(2)很多的小圆点并在一起会产生线的感觉(3)小圆点从小到大的排列会产生移动感。

3.欣赏教师带来的平面构成,说说是否喜欢这样的图,为什么,它是由什么样的圆来构成画面的。

4.教师提高大小不一样的圆面和圆圈,请学生自己来摆一摆,看谁摆出画面更好看。

5.小组交流自己收集到的材料,讨论要准备该如何组成画面。

三、学生动手制作,教师指导1.要求学生四人小组完成一张作业,可以是用多种材料进行拼帖,也可以用画的。

2.允许根据画面的需要,加入少量的线条。

四、展示评价1.比一比,哪个小组的作业最有创意。

2.给作业不够想理的小组提出建议板书设计教学反思:第3课“五谷”作画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是学生对民间工艺艺术“五谷粮食画”起源、历史、传承、发展的了解。

2、能力目标:让学生掌握民间工艺艺术“五谷画”的制作工序,对色彩搭配的掌握与运用,图案的设计及制作。

3、德育目标: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与耐心,以及体验作品完成后的成就感,学会珍惜粮食。

教学重点如何熟练地掌握五谷粮食画的创新与制作。

教学难点让学生们对民间艺术产生兴趣,并经过加入创意设计用手工制作的方式直观的表现出来。

教具准备:镊子、尺子、铅笔、橡皮、万能胶、五谷杂粮(黑豆、红豆、绿豆、黄豆、黑米、白米、高粱、玉米等)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1.准备一副制作好的五谷杂粮画进行导入,师:同学们,上课之前给大家看一副精美小花狗的作品,请同学们回答一下你知道它属于哪类艺术作品吗?生:…2.师:同学们回答非常正确,它们就是五谷艺术。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用五谷杂粮粘贴美丽的画。

二、学习新知:1、请同学们把课前搜集到有关五谷作画的资料准备好,与大家分享一下好吗?2、学生展示。

3、这几位同学搜集的信息可真全面啊,使我们对五谷画有了一个系统的认识,无论是在制作材料上还是历史渊源。

4、对于优秀的表现奖励小红花(光荣榜)。

5、打开课本欣赏图片⑴江南水乡古典建筑,白墙黑瓦小桥,层楼叠院,参差起伏,那作者是通过借用种子的那些特征把作品完善的如此精致朴素,堂皇俊秀的呢?(因形造型)⑵国宝大熊猫呢?想必同学们一眼就能看出来。

(因色造型)⑶凶猛霸气的森林之王,他身上的种子的种类可真多啊!有玉米、红豆、绿豆等等。

请同学们双手分别摸一摸两种不同种类的种子,你有什么感觉?有的涩有的滑,不同的种子有着不同的质感。

(因质造型)⑷从帅气的小马,音乐家小蜜蜂,菠萝中,观察作者如何巧妙的运用了种子的那些自然特征?6、五谷画中的点、线、面点可排成线,谷物大小决定了线的粗细,点紧密排列可以形成面。

7、教师示范五谷作画步骤。

8、动手试试吧,请各小组长读给组员听。

作业要求:选用相应的谷物,巧妙利用材质本身的色彩,设计、粘贴一幅造型简洁的装饰画。

9、欣赏评价:各小组组长带领组员自评、互评,并推荐出优秀作品。

三、小结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认识到粮食的作用可真大啊,它除了作为可以解决温饱的食物,还可以制成艺术品陶冶情操。

在今后的生活中请大家不要浪费粮食,农民伯伯种粮食是非常不容易的,背诵《悯农》。

板书设计教学反思:第4课主体与背景教学目标:1.欣赏人或物在不同背景下,所产生的不同效果,认识主体与背景之间的关系。

2.利用绘画的形式,表现主体与背景之间的关系。

3.有条件的学校也可以让学生利用电脑,进行主体与背景的创作。

教学重难点:1.欣赏人或物在不同背景下,所产生的不同效果,认识主体与背景之间的关系。

2.利用绘画的形式,表现主体与背景之间的关系。

教具学具:绘画工具教学过程:一、引导阶段师出示一幅画,问学生:图中出现了什么样的人物和背景,他们在干什么?他们的主次关系在哪里?学生答:人物(玩耍)---主体环境(建筑)--背景师揭题:主体与背景(课件1)二、发展阶段:1.师出示四组同一主体、不同背景的图片进行欣赏:让学生说说他们的主次关系。

及对画面的不同感受2.学生思考:生活中是否也有这样的情景?学校、家里、游乐场所等3.师出示一幅画完的主体,学生思考可用什么样的背景来衬托。

师小结:同一主体,不同的背景下会产生不同的效果。

也反映出不同的意境。

不是任何的背景都符合主体。

(认真观察作品,不是所有的事物都能在一起产生和谐的。

)4. 作业要求:用绘画的形式,表现主体与背景的关系。

5.学生创作、师辅导三、作业展示、评价四、收拾与整理板书设计教学反思第5课色彩的明与暗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明度的含义;了解夏加尔的作品及简介;学会用色彩明暗对比的方法用水粉颜料涂色,提高色彩表现力。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欣赏夏加尔作品,感受色彩的层次丰富;通过师生互动对作业评析,引导学生理解不同明度色彩效果的由来;采用引导学生依据作业标准,对自己的作业作出评价。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尝试色彩明暗的各种表现方法中感受色彩的美感,提高对色彩的鉴赏能力的同时激发学生自主表现能力。

教学重点:明、暗色调的基本知识。

教学难点:明、暗色调的配色方法。

课前准备:水彩画工具、图片、媒体等。

教学过程:一、复习欣赏揭示课题1.复习已学过的色彩知识:媒体出示关键字:三原色、间色、复色2.学生小组讨论关键字的含义。

3.学生反馈4.欣赏作品(媒体出示作品及其介绍)问:看了这些作品后,你有什么感觉?《我与村庄》是俄国画家夏加尔的作品,他用有条不紊的组织方法来描绘不同时空下的现实生活,他以想像和回忆来构思画面形象。

他笔下的人物和景物都超脱了呆板的规律,每个细节都保留着生活的真实、完全的自由和尽可能的优美雅致。

这幅画充满对童年的追忆、对故乡的深情、对生活的热爱。

5.学生交流感受:作品的色彩很有层次感。

6.小结:作品中有许多色彩,每一块颜色又有明暗不同的层次,有的色彩较亮,是明色,有的色彩较暗,是暗色,这就是色彩的明暗强度,我们称它为色彩的明度。

7.揭示课题:明色和暗色二、自学方法尝试调配1.学生欣赏教材内的调配方法并反馈:2.媒体板书调配方法:明色和暗色的调配方法:明色——加白色使色彩变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