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模电)

合集下载

模电第一章(江晓安)祥解

模电第一章(江晓安)祥解

第一章 半导体器件
此时, PN结处于导通状态, 它所呈现出的电阻为正向 电阻, 其阻值很小。 正向电压愈大, 正向电流愈大。其关
系是指数关系:
ID ISe
U UT
式中, ID为流过PN结的电流;U为PN结两端电压;
kT UT q , 称为温度电压当量, 其中k为玻耳兹曼常数, T为绝对温度 ,q为电子的电量 ,在室温下即 T=300K 时,UT=26mV;IS为反向饱和电流。电路中的电阻 R是为了限制正向电流的大小而接入的限流电阻。
身的性质有关以外, 还与温度有关, 而且随着温度的升高,
基本上按指数规律增加。因此, 半导体载流子浓度对温度 十分敏感。对于硅材料, 大约温度每升高8℃, 本征载流 子浓度ni增加 1 倍;对于锗材料, 大约温度每升高12℃,
ni增加 1 倍。 除此之外, 半导体载流子浓度还与光照有
关, 人们正是利用此特性, 制成光敏器件。
第一章 半导体器件
外电场
外电场
P
N
P
N
ID
自建场
自建场
+ - U R
- + U R
(a ) 外加正向电压
(b ) 外加反向电压
图 1 - 7 PN结单向导电特性
第一章 半导体器件
2. 若将电源的正极接N区, 负极接P区, 则称此为反向接法
或反向偏置。此时外加电压在阻挡层内形成的电场与自建
场方向相同, 增强了自建场, 使阻挡层变宽, 如图1-7(b)所 示。 此时漂移作用大于扩散作用, 少数载流子在电场作用下 作漂移运动, 由于其电流方向与正向电压时相反, 故称为反 向电流。 由于反向电流是由少数载流子所形成的, 故反向电 流很小, 而且当外加反向电压超过零点几伏时, 少数载流子 基本全被电场拉过去形成漂移电流, 此时反向电压再增加, 载流子数也不会增加, 因此反向电流也不会增加, 故称为反 向饱和电流, 即 ID=-IS。

模拟电子技术第1章PPT课件

模拟电子技术第1章PPT课件

多数载流子——自由电子 施主离子
少数载流子—— 空穴
7
8
2. P型半导体
在本征半导体中掺入三价杂质元素,如硼、镓等。
硅原子
+4
空穴
+4
硼原子
+4
8
电子空穴对
空穴
+4 +4
P型半导体
- - --
+3 +4
- - --
- - --
+4 +4
受主离子
多数载流子—— 空穴 少数载流子——自由电子 9
杂质半导体的示意图
(1) 稳定电压UZ ——
在规定的稳压管反向工作电流IZ下UZ,所对应的Iz反min 向工作电u压。
(2) 动态电阻rZ ——
△I
rZ =U /I
rZ愈小,反映稳压管的击穿特性△愈U 陡。
I zmax
(3) 最小稳定工作 电流IZmin——
保证稳压管击穿所对应的电流,若IZ<IZmin则不能稳压。
(4) 最大稳定工作电流IZmax——
17
EW
R
18
(2) 扩散电容CD
当外加正向电压
不同时,PN结两 + 侧堆积的少子的 数量及浓度梯度 也不同,这就相 当电容的充放电 过程。
P区 耗 尽 层 N 区 -
P 区中电子 浓度分布
N 区中空穴 浓度分布
极间电容(结电容)
Ln
Lp
x
电容效应在交流信号作用下才会明显表现出来
18
19
1.2 半导体二极管
30
31
四、稳压二极管
稳压二极管是应用在反向击穿区的特殊二极管
பைடு நூலகம்

模电第1章复习精简版

模电第1章复习精简版

第一章
半导体器件
价电子
(a) 硅、锗原子结构 最外层电子称价电子 4 价元素
+4
惯性核
4 价元素的原子常常用 + 4 电荷的正离子和周围 4 个价电子表示。
(b) 简化模型
图 1-1 原子结构及简化模型
第一章
半导体器件
2)
本征半导体的原子结构
完全纯净的、不含其他杂质且具有晶体结构的半导 体称为本征半导体。
带负电的自由电子 带正电的空穴
2. 本征半导体中,自由电子和空穴总是成对出现, 称为 电子 - 空穴对。
3. 本征半导体中自由电子和空穴的浓度用 ni 和 pi 表示,显然 ni = pi 。 4. 由于物质的运动,自由电子和空穴不断的产生又 不断的复合。在一定的温度下,产生与复合运动会达到 平衡,载流子的浓度就一定了。 5. 载流子的浓度与温度密切相关(它随着温度的升 高,基本按指数规律增加)。
I / mA
60 40 死区 20 电压
0 0.4 0.8 U / V
正向特性
第一章
半导体器件
I / mA
–50 –25
– 0.02
2. 反向特性 二极管加反向电压,反 向电流很小; 当电压超过零点几伏后, 反向电流不随电压增加而增 大,即饱和;
0U / V
反向饱 和电流
– 0.04
反向特性
如果反向电压继续升高,大到一定数值时,反向电 流会突然增大;
(a)N 型半导体
(b) P 型半导体
杂质半导体的的简化表示法
第一章
半导体器件
1.2 半导体二极管
1)PN 结的形成
在一块半导体单晶上一侧掺杂成为 P 型半导体,另 一侧掺杂成为 N 型半导体,两个区域的交界处就形成了 一个特殊的薄层,称为 PN 结。

精品课件-模拟电子技术-第1章

精品课件-模拟电子技术-第1章
由此可知,在常温下,半导体内存在着两种载流子,一 种是带负电的自由电子,另一种是带正电的空穴。所以半导 体在外加电压作用下,两种载流子将会同时参与导电,如图 1.4所示。其中,In 表示电子形成的电流,Ip表示空穴形成 的电流。
15
第1章 半导体器件
图1.4 半导体内部载流子的运动
16
第1章 半导体器件
4
第1章 半导体器件
3) 掺杂特性 在纯净的半导体中掺入微量的杂质元素能使其导电性能 发生显著变化,这种特性称为掺杂特性。例如在纯净的硅中 掺入百万分之一的杂质,其导电能力可以增强上百万倍。各 种半导体器件的制作,正是利用掺杂特性来改变和控制半导 体的导电能力的。 此外,半导体的导电能力还会随着电场、磁场的作用而 变化。 为什么半导体会有这些独特的导电性能呢?这主要是由 其内部的原子结构所决定的。
5
第1章 半导体器件
1.1.2 半导体的原子结构 用来制造晶体管的半导体材料主要是硅和锗。下面就来
讨论这两种半导体材料的原子结构。 1. 单个原子结构 硅的化学元素符号是Si,它有一个带正电的原子核和14
个带负电的电子。电子分三层绕原子核不停地旋转,如图 1.1(a)所示。由于原子核带14个电子电量的正电,因此正常 情况下原子呈中性。锗的化学元素符号是Ge,它共有32个电 子,分四层绕原子核不停地转动,如图1.1(b)所示。
第1章 半导体器件
第1章 半导体器件
1.1 半导体的基础知识 1.2 半导体二极管 1.3 半导体三极管 1.4 场效应管 本章小结 练习题
1
第1章 半导体器件
1.1 半导体的基础知识
1.1.1 半导体的基本特性 1. 什么是半导体 自然界中的物质,按其导电能力的强弱,可分为导体、

模电课件-第1章-精选文档

模电课件-第1章-精选文档
(3)运算电路:完成一个或多个信号的各种运算。 (4)信号转换电路: 电压(流)→电流(压)、
直(交)流→交(直)流。
(5)信号发生电路:产生正弦、三角、矩形波等。 (6)直流电源:将交流电转换成不同输出电压和电流的 直流电。
33 MHz
目录
Analog Electronics
1
导言
33 MHz
2 运算放大器 3 二极管及其基本电路 4 晶体三极管及放大电路基础 5 场效应管放大电路 6 模拟集成电路 7 反馈放大电路 8 信号的运算和滤波 9 波形的发生与变换电路 10 直流稳压电源
信号的 信号的 信号的
信号的
提取
传感器 接收器
预处理
隔离、滤波 放大、阻抗 变换
加工
运算、转 换、比较
执行
功率放大 A/D转换
33 MHz
图1.2.1电子信息系统示意图
Analog Electronics
1.2.3
电子信息系统中的模拟电路
信号的 预处理 信号的 加工 信号的 执行
信号的 提取
(1)放大电路:用于信号的电压、电流或功率放大。 (2)滤波电路:用于信号的提取、变换或抗干扰。
Analog Electronics
模拟电子技术基本教程 Fundamentals of Analog Electronics 华成英 主编
33 MHz
Analog Electronics 1. 电子技术的发展简史
电子技术诞生的历史虽短,但深入的领域却是最深最广, 它不仅是现代化社会的重要标志,而且成为人类探索宇宙宏观 世界和微观世界的物质技术基础。 1904年第一只电子器件发明以来,世界电子技术经历了 电子管、晶体管和集成电路等重要发展阶段。

模电 第一章(第五版)——康华光

模电 第一章(第五版)——康华光

& Vi 定义: 定义: Ri = & Ii
意义:本级对前级(或对信号源)的影响。 意义:本级对前级(或对信号源)的影响。在信号传输过程中直接 影响信号的衰减程度。 影响信号的衰减程度。
第一章 绪论
U D
2.输出电阻(方法:测试信号取代负载接入,并令Vi=0,测试信 .输出电阻(方法:测试信号取代负载接入,并令 号电压与测试电流之比, 号电压与测试电流之比,图1.5.3) )
或写为
& AV = AV (ω )∠ϕ (ω )
& Vo ( jω ) 其中AV (ω ) = & Vi ( jω )
称为幅频响应 ∠ϕ (ω ) = ϕ o (ω ) − ϕ i (ω ) 称为相频响应
第一章 绪论 例1.如果Rif, AVO无穷大,RO=0, . 用互阻放大电路等效模型等效该电路, & IS 求出Ri和ARO 解:解题思路:给出互阻放大电 解题思路: 路模型(如下图),并将题给电
& V 定义: 定义: Ro = & I
意义:本级输出带负载的能力。 意义:本级输出带负载的能力。 注意: 交流电阻。 注意:输入输出电阻通常指的是交流 交流
第一章 绪论 3.增益A .增益 意义:反映放大电路在输入信号控制下, 意义:反映放大电路在输入信号控制下,将供电电源
能量转换成信号能量的能力。 能量转换成信号能量的能力。 对于无量纲的AV和AI,常用分贝表示,如 电压增益: GV=20lgAV (dB) 电流增益: GI=20lgAI (dB) 功率增益:GP=10lgAP (dB) 例:AV=10——即20dB AV=100——即40dB AV=1000——即60dB 说明:1.AV、AI为负值,表示Vi、Vo反相;-20dB表示衰减到1/10,即|A|=0.1

模电第一章课件

模电第一章课件
பைடு நூலகம்
图1.6 PN结的形成过程
空间电荷区:在交界面附近出现的带电离子集中 的薄层,又称耗尽层、阻挡层。
内电场:空间电荷区的左半部是带负电的杂质离 子,右半部是带正电的杂质离子,空间电荷区中 就形成一个N区指向P区的内建电场。
接触电位差 U :达到动态平衡后的PN结, 内建电场的方向由N区指向P区的电位差。
1.1 半导体的基础知识 1.2 PN结与半导体二极管 1.3 特殊二极管
1.4 半导体三极管
1.5 场效应晶体管
1.1 半导体的基础知识
1.1.1 导体、绝缘体、和半导体 1.1.2 本征半导体 1.1.3 杂质半导体
1.1.1 导体、绝缘体和半导体
导体:导电的物质,如铜、铝、铁、银等。 绝缘体:不导电的物质,石英、橡胶等。 半导体:导电性能介于导体和绝缘体之 间。常用的半导体材料有硅(Si)、锗 (Ge)、砷化镓(GaAs)等。
4.最大反向工作电压UFM:二极管安全运行时所能承受的最大反向电压。一 般取击穿电压U(BR)的一半作为UFM 。
5.反向电流:指二极管未击穿时反向电流。IR 值越小,二极管单向导电性越 好。随温度变化而改变。 6. 最高工作频率fM :fM 由PN结的结电容大小决定。二极管的工作频率超过 fM,单向导电性变差。
1.2.3
PN结的电容效应
PN结的结电容:在外加电压发生变化时,PN结耗尽层内的空间电 荷量和耗尽层外的载流子数目均发生变化的电容效应。 按产生的机理不同结电容可分为:
一是势垒电容CB 二是扩散电容CD
一、势垒电容CB
指阻挡层中电荷量随外加电压变化而改变所呈 现的电容效应,用CB表示。CB的大小与PN结面积、 阻挡层宽度、半导体材料的介电常数有关, 且随外加反向电压变化而 变化。反向电压越大,CB 越小。 利用PN结的势垒电容 效应,可制造变容二极 管(压控可变电容器)

模电第一章

模电第一章
电压放大模型 由输出回路得
vs – + Rsi + vi – Ri – + Ro + Avovi vo – RL
RL vo Avovi Ro RL
则电压增益为
RL vo Avo Av Ro RL vi
由此可见
RL
即负载的大小会影响增益的 大小 要想减小负载的影响,则希望
RoHale Waihona Puke RL1.2 信号的线性放大
2. 实现线性放大的条件
频率失真(线性失真) 当放大基波幅值的倍数 大于放大二次谐波的倍数时,
O vo vi 信号 基波 二次谐波 t
复合波形出现失真。
幅度失真:
O
放大电路对信号中不
同频率分量的放大倍数不 同而产生的失真。
t
18
华中科技大学
1.2 信号的线性放大
2. 实现线性放大的条件
电流源等效电路
11
华中科技大学
1 导论
1.1 信号 1.2 信号的线性放大 1.3 放大电路模型 1.4 电子电路的计算机辅助分析与设计程序简介
12
华中科技大学
1.2 信号的线性放大
1. 抽象层面的理解
xO AxI
xI ——自变量 xO ——因变量 A为常数时xO与xI呈 线性关系。 当 xI 是电 路 的 输入 信 号 , xO是电路的输出信号时,A就
话筒电压信号的线性放大
华中科技大学
t
14
1.2 信号的线性放大
2. 实现线性放大的条件
放大后输出能量大于输入 能量就要求:
放大电路需要能量供给
xI 放大电路 A xO
|A| > 1,且保持常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
1.1.1 本征半导体
1. 半导体及其材料
导体 : 电阻率ρ小于10-3Ω·cm 绝缘体: ρ大于108Ω·cm 半导体: ρ介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 常用半导体材料:
硅(Si)、锗(Ge)等
6
1.1.1 本征半导体
2. 本征半导体概念
本征半导体:化学成分纯净的半导体。在应用时制成 单晶体物理结构(共价键结构)。
光敏性:本征半导体的电子—空穴对数量随着光照增强 而明显增加,其导电能力显著增强。
据此可制作各种光电器件,如光敏电阻、光电二极 管、光电三极管等。
12
1.1.1 本征半导体
掺杂性:在纯净的半导体中掺入某些杂质,其导电能力 显著增强。 据此可制作各种半导体器件,如二极管和 三极管等。
13
1.1.2 杂质半导体 杂质半导体:在本征半导体中掺入微量其他元素
2
模块一 常用半导体器件
课题1 晶体二极管和三极管
目录
1.1 半导体及PN结 …………………………… 3 1.2 二极管及二极管电路 …………………… 32 1.3半导体三极管. …………………………… 50 1.4 其它晶极管 ……………………………… 73
4
1.1 半导体及PN结
1.1.1 本征半导体 1.1.2 杂质半导体 1.1.3 载流子的运动方式及形成的电流 1.1.4 PN结的基本原理
1.PN结的形成
在一块本征半导体的 两边掺以不同的杂质,使 其一边形成P型半导体, 另一边形成N型半导体, 则在它们交界处就出现了 电子和空穴的浓度差,于 是P区空穴向N区扩散,N 区电子向P区扩散。
得到的半导体。
杂质半导体可分为: N(电子)型半导体和P(空穴)型半导体两类。
14
1.1.2 杂质半导体
1. N型半导体
在本征半导体中掺入微量五价元素物质(磷、砷等)而 得到的杂质半导体。
结构图
15
1.1.2 杂质半导体
掺杂后,某些位置上的 硅原子被五价杂质原子(如 磷原子)取代。磷原子的5个 价电子中,4个价电子与邻近 硅原子的价电子形成共价键, 剩余价电子只要获取较小能 量即可成为自由电子。同时, 提供电子的磷原子因带正电 荷而成为正离子。电子和正离子成对产生。上述过程称为 施主杂质电离。五价杂质原子又称施主杂质。
16
1.1.2 杂质半导体
N型半导体中还存在来自于本征激发的电子-空穴对。 可见:
在N型半导体中自由电子是多数载流子(简称多子); 空穴是少数载流子(简称少子)。 整体呈现电中性。
这种电子为多数载流子的杂质半导体称为N型半导体。Leabharlann 171.1.2 杂质半导体
2. P型半导体
在本征半导体中掺入微量三价元素物质(硼、铝等)而
扩散电流: 载流子扩散运动所形成的电流称为扩散电流。
扩散电流大小与载流子浓度梯度成正比
21
1.1.3 载流子运动方式及形成电流
2.漂移运动及漂移电流
漂移运动: 载流子在电场力作用下所作的运动称为漂移运动。
漂移电流: 载流子漂移运动所形成的电流称为漂移电流。
漂移电流大小与电场强度成正比
22
1.1.4 PN结的基本原理
自由电子和空穴成对产生的同时,又不断复合。 在一定温度下,载流子的产生和复合达到动态平衡, 半导体中载流子便维持一定的数目。
注意: 本征半导体中载流子数目极少, 其导电性能很差。
11
1.1.1 本征半导体
4. 本征半导体的特性
热敏性:本征半导体的电子—空穴对数量随着温度的上 升而明显增加,其导电能力显著增强。 据此可制作温度敏感元件,如热敏电阻。
得到的杂质半导体。
结构图
18
1.1.2 杂质半导体
掺杂后,某些位置上的 硅原子被三价杂质原子(如 硼原子)取代。硼原子有3 个价电子,与邻近硅原子的 价电子构成共价键时会形成 空穴,导致共价键中的电子 很容易运动到这里来。同时, 接受一个电子的硼原子因带 负电荷而成为不能移动的负离子。空穴和负离子成对产 生。上述过程称为受主杂质电离。三价杂质原子又称受 主杂质。
19
1.1.2 杂质半导体
P型半导体中还存在来自于本征激发的电子-空穴对。 可见:
在P型半导体中空穴是多数载流子(简称多子); 自由电子是少数载流子(简称少子)。 整体呈现电中性。
这种空穴为多数载流子的杂质半导体称为P型半导体。
20
1.1.3 载流子运动方式及形成电流
1.扩散运动及扩散电流
扩散运动: 载流子受扩散力的作用所作的运动称为扩散运动。
1
3、了解分离电路和集成电路的关系和区别。 4、为后续相关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 本课程主要是管(元器件)、路(基本放大电路、整流电路、集成电路
等式)、用(应用)三个方面结合。其中路是重点。 三、学习本课程的方法
主要的学习方法还是三个字;记、练、验。 四、本学期学习的主要内容(对照教材相关章节讲解) 五、本课程的考核办法
概述
一、基本概念: 1、电子枝术:也称电子学;就是应用电子元器件或电子设备来达到某种
特定目的或某项特定任务的技术。 2、模拟电子技术:研究在模拟信号下工作的电子电路。 3、数字电子技术:研究在数字信号下工作的电子电路。 4、模拟信号:是指平滑的,连续变化的电压和电流信号。 5、数字信号:是指离散的,不边续的电压和电流信号。 模拟电子技术主要分析放大及各种信号的产生、变换和反馈等知识。 二、本课程的性质: 本课程是电子技术方面的一门技术基础课程;它的主要任务是: 1、让学生掌握基本元器件的功能、符号及外特性。 2、让学生掌握由基本元器件组成的电路的分析方法。
半导体的原子结构
硅(Si)
锗(Ge)
7
1.1.1 本征半导体
共价键结构 共价键中的 两个价电子
原子核
4
共价键
8
1.1.1 本征半导体
3. 本征半导体的导电机理
本征激发现象
本征激发产生的空穴
价电子受热或受光照
(即获得一定能量)后,
可挣脱原子核的束缚,成

为自由电子(带负电),

同时共价键中留下一个带

正电的空穴。
4
本征激发产生的自由电子
9
1.1.1 本征半导体
在本征激发下,本征半导体 中产生两种能参与导电的载 运电荷的粒子(载流子):
成对的电子和空穴
自由电子在运动过程中又 回到共价键结构中的现象 称为复合。此时电子-空穴 成对消失。
电子和空穴均可参与导电。
自由电子
4
空穴
10
1.1.1 本征半导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