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翻转课堂发展综述

合集下载

翻转课堂研究综述

翻转课堂研究综述

翻转课堂研究综述近年来,“翻转课堂”已经在教育领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许多学者把精力致力于“翻转课堂”理论的研究和实践,“翻转课堂”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它引领着一种教学模式的变革。

本文尝试对近年来国内外关于“翻转课堂”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案例进行综述,旨在为落实“翻转课堂”工作提供借鉴。

“翻转课堂”是一种多维度的变革,它是根据学生特点合理设置的,旨在为学生提供教学服务并推广合理的教学模式。

它的核心在于把知识的掌握移至学生自主思考,并从而探究和发现知识的深层次角度。

理论上,翻转课堂旨在将学习的主动权从教师手中移到学生的手中,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可以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提高学习效果,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目的。

近年来,国内外对“翻转课堂”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案例可以大致分为两类。

一类是根据翻转课堂理论,研究如何将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翻转,比如皮尤米尔在2017年的文章“关于翻转课堂的想法”,认为翻转课堂模式的基本思想就是将学生置于学习的主体位置;另一类是对某些具体的课程应用“翻转课堂”模式,以解决传统教学存在的问题,例如朱正伟等在2016年以翻转课堂模式改革大学英语写作课程,很好地解决了教师时间有限和教学效果低下的问题。

随着“翻转课堂”模式的深入发展,有关该模式构建的各类具体的议题也引起了广泛关注。

如英睿、刘升等在2017年提出了一种融合技术的翻转课堂模式;唐齐峰等在2018年研究发现,通过教学改革的方式,将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模式翻转到社会化学习模式,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更为重要的是,王静等在2019年提出了一种自然语言处理技术构建翻转课堂系统,可以媒介病人跟医护团队的沟通,帮助双方了解彼此的需求。

总之,“翻转课堂”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它是一项先进的教育模式改革,能够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并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然而,“翻转课堂”也存在着一定的缺点,比如成本和时间的投入,教师的精力、经验和专业水平等。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国内的研究文献综述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国内的研究文献综述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国内的研究文献综述一、概述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作为一种新兴的教育方法,近年来在国内教育界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与研究。

翻转课堂颠覆了传统课堂的教学模式,将知识的传授移至课前,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完成,而课堂时间则更多地用于师生间的互动交流、问题探讨和知识的深化应用。

这种模式的出现,不仅符合信息时代学生的学习特点,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合作精神和创新思维。

随着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普及,国内学者对其进行了多角度、多层次的研究。

从理论层面来看,研究者们探讨了翻转课堂的起源、理论基础、实施原则等;从实践层面来看,众多一线教师尝试将翻转课堂应用于不同学科、不同学段的教学中,并分享了他们的实践经验与心得体会。

也有学者对翻转课堂的实施效果进行了评估,探讨了其在提高学生学习成绩、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等方面的作用。

尽管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国内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如何设计有效的课前学习资源、如何组织高效的课堂活动、如何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等,都是当前研究者们需要深入探讨的问题。

翻转课堂对于教师角色的转变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适应这种转变并不断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也是教师需要面对的重要课题。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国内的研究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但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和需要解决的问题。

随着研究的深入和实践的推进,相信翻转课堂将在国内教育领域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1.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起源与发展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起源于21世纪初的美国,其核心理念在于重新安排传统的教学流程,让学生在课外通过视频等资源进行自主学习,而在课堂内则专注于知识的深化、问题的讨论和实践的应用。

这一模式的出现,标志着教育领域对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积极探索与实践。

翻转课堂的起源可以追溯到2000年左右,当时美国的一些教育者开始尝试将课堂教学与在线学习相结合,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积极性。

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普及,这种教学模式逐渐得到更多人的关注和认可。

翻转课堂的文献综述

翻转课堂的文献综述

翻转课堂的文献综述学科语文专硕高艳翻转课堂是一种创新型的教学模式,以布卢姆的掌握学习理论、建构主义理论、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学习风格理论、学习金字塔理论等理论为依据,它的出现颠覆了传统教学的固有模式。

它是现代信息技术发展条件下教学改革的重大突破,作为与时代发展同步的教育者,我们对它不能仅仅停留在理论研究的阶段,而应将之更多地发现问题,应用于教学实践当中,从而为我国的现代教育改革作出应有贡献。

在中国知网上,以翻转课堂为关键词进行搜索,截止2015年3月共搜出文献1069篇,根据本文内容、文章被引次数、下载数量,剔除与本文内容关系不大,不够严密的文章。

经过筛选,选定15篇文章作为参考。

一、翻转课堂产生的背景及缘起第一,以移动互联、物联网、云计算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既对教育教学系统的变革产生了巨大的推动力,也为创新教学模式的产生提供了无所不在的方便快捷的技术保障。

第二,建构主义理论、宏观社会教育系统理论等所产生的影响力。

建构主义理论在教学观上认为,教师不应该无视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以学生自己的主动的、互动的方式学习新知识。

20世纪90年代,受建构主义理论的影响,教学设计强调“问题情境”、“真实任务”、“技术支持”等理念。

乔纳森的建构主义学习环境(Constructivist Learning Environments)简称CLE理论。

麦里恩博尔和戴杰克斯特拉建立的四要素教学设计模式(4C/ID)是这一时期教学设计理论的典型代表。

宏观社会教育系统理论是由巴纳斯与瑞格鲁斯等人提出的,主张关注社会转型及其对教育的深刻影响,解决教育问题要放眼整个社会系统思考问题和寻求解决方案,超越只在教育教学系统内部运作的局限性。

第三是国际开放教育资源运动的推动。

2001年,麻省理工学院启动“开放课件”项目,拉开了国际开放教育资源运动的序幕,耶鲁公开课、可汗学院微视频、TED的教育频道视频等大量优质教学资源的涌现,为翻转课堂的开展提供了资源支持,促进了翻转式教学的发展。

《2024年现状与反思_国内翻转课堂研究评述》范文

《2024年现状与反思_国内翻转课堂研究评述》范文

《现状与反思_国内翻转课堂研究评述》篇一现状与反思_国内翻转课堂研究评述现状与反思:国内翻转课堂研究评述一、引言翻转课堂(Flipped Classroom)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近年来在国内教育领域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研究。

本文旨在梳理国内翻转课堂研究的现状,分析其发展成果与存在的问题,以期为未来的研究与实践提供参考。

二、国内翻转课堂研究现状1. 研究数量与质量近年来,国内关于翻转课堂的研究数量呈快速增长趋势。

从研究主题来看,涵盖了翻转课堂的教学设计、教学资源开发、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教师角色转变等多个方面。

从研究质量来看,国内学者在翻转课堂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上均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2. 研究领域与学科翻转课堂的应用已经渗透到多个学科领域,包括但不限于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等。

不同学科在应用翻转课堂时,根据学科特点进行了相应的调整和优化,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3. 研究方法与成果国内学者在研究方法上采用了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式,通过实证研究、案例分析、问卷调查等多种方法,对翻转课堂的教学效果进行了深入探讨。

在研究成果方面,不仅形成了丰富的学术论文,还出版了多部专著,为翻转课堂的理论建设和实践推广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三、国内翻转课堂研究的成果与反思1. 成果(1)理论建设: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翻转课堂理论体系,为教学实践提供了指导。

(2)教学资源开发:开发了大量优质的教学资源,包括教学视频、教学课件、在线互动平台等。

(3)学生能力培养:有效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协作能力和创新思维等能力。

(4)教师角色转变:促进了教师角色的转变,使教师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习引导者和促进者。

2. 反思(1)研究深度与广度:虽然国内翻转课堂研究取得了显著成果,但在研究深度和广度上仍有待提高。

需要进一步探索翻转课堂在不同学科、不同学段的应用,以及如何更好地发挥其优势。

(2)教师培训与技能提升:教师是实施翻转课堂的关键。

翻转课堂的发展历程

翻转课堂的发展历程

翻转课堂的发展历程翻转课堂(Flipped Classroom)是一种教学模式,它将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讲解知识的环节转移到课堂外。

学生在课堂外通过观看教学视频、阅读材料等方式自主学习知识,然后在课堂上进行讨论和解决问题。

这种教学模式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下是翻转课堂的发展历程。

翻转课堂最早起源于美国,最早的实践者是化学教师Jonathan Bergmann和Aaron Sams。

他们在2007年开始尝试把课堂教学中的讲解环节转移到在线视频上,鼓励学生在课堂外观看这些视频,然后在课堂上进行深入讨论和实践活动。

他们发现这种教学方式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兴趣,推动学生成为自主学习者。

随着技术的进步和社会对教育的需求变化,翻转课堂逐渐被越来越多的教育者关注和实践。

2012年,翻转课堂被美国《时代周刊》评为教育领域的十大创新之一。

随后,各国纷纷加入翻转课堂的实践行列。

在美国,很多学校和大学都开始采用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翻转课堂的发展在中国也开始逐渐兴起。

2013年,清华大学建立了“清华大学翻转课堂研究中心”,开始推广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同年,西安交通大学也成立了翻转课堂教学研究与实践中心。

翻转课堂在中国的教育界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推广,被越来越多的教师和学生应用于实际教学中。

翻转课堂的优势在于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传统的课堂教学往往以讲解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容易产生学习的疲劳感。

而翻转课堂则给学生提供了更多的自主学习空间,通过在线视频等方式让学生在课堂外进行学习,提前了解和消化学习内容。

这样,在课堂上教师可以更多地与学生互动,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实践,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然而,翻转课堂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首先,学生在课堂外的自主学习需要一定的自律和时间管理能力,不能适用于所有学生。

其次,翻转课堂需要教师具备相应的技术和教学能力,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设计教学内容和指导学生。

国内外高校翻转课堂研究综述

国内外高校翻转课堂研究综述

国内外高校翻转课堂研究综述摘要:翻转课堂是近年来备受关注的一种新型课堂教学方式,逐渐应用于各大高校。

它是一种教师在课前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学习资源,在课上注重进行解答学生的疑惑并完成练习的新型的教学模式,它颠覆了传统意义上的教学模式,对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角色进行了重新定位,并且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时间安排,为课堂教学改革带来了新的希望。

本文通过文献法,梳理国内外翻转课堂的研究成果,并提出几点思考,以期为翻转堂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翻转课堂;高等教育;研究综述1. 引言翻转课堂(Flipped Classroom)又称作颠倒课堂,翻转课堂起源于美国科罗拉多州的林地公园高中,两位化学老师乔纳森·伯格曼(Jonathan Bergman)和亚伦·萨姆斯(Aaron Sams)将事先准备好的教学视频和材料让学生带到课外去看,课内用于讨论和完成作业。

这就是最初的翻转课堂模型,伯格曼和萨姆斯被称为探索翻转课堂的先驱。

本文将采用文献法进行本次研究,在中国知网上通过输入关键词翻转课堂和the flipped classroom对2013-2023年的文献进行检索,经过整理分析形成了下述的文献综述。

通过文献法对国内外关于高校翻转课堂进行综述,理清高校翻转课堂的发展脉络及其存在的主要问题,为高校翻转课堂的发展和研究提供参考。

2. 国内外高校翻转课堂的研究综述2.1 翻转课堂的定义翻转课堂(Flipped Classroom或Inverted Classroom),其他释义有颠倒课堂或反转课堂。

自2000年正式提出至2001年初步形成,许多国内外学者对其进行了定义,在教育界掀起了一股浪潮。

2.1.1国内学者的定义自翻转课堂产生以来,其概念引起了学者们的广泛关注,越来越多的学者给出了自己的定义。

秦炜炜认为翻转学习就是学生在课下对以教学视频为主的教学材料进行自主学习,课上则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作业、提问,或开展项目实践、应用实验、协作学习和深度研讨等活动的学习方式。

国内有关翻转课堂研究的文献综述

国内有关翻转课堂研究的文献综述

国内有关翻转课堂研究的文献综述一、翻转课堂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基础翻转课堂是指将课堂教学中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活动进行重新编排,将传统的课堂授课转移到课堂之外,让学生在课堂外通过自主学习完成知识的获取和理解,而将课堂内的时间用于解决问题、合作学习和深化理解。

翻转课堂的理论基础主要源于美国学者Jonathan Bergmann和Aaron Sams的研究成果,他们提出通过视频录制教学内容让学生在家中学习,课堂时间用于互动和实践应用。

这一教学模式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强调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性和深度学习。

二、国内翻转课堂研究的概况1. 翻转课堂的实施方法和策略研究。

翻转课堂的实施需要教师重新安排课堂教学的内容和活动,设计合适的学习资源和学习任务。

国内研究者通过实地调研和案例分析,探讨了翻转课堂的实施方法和策略,总结了一系列有效的教学实践经验。

2. 翻转课堂的教学效果评价研究。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核心在于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教学质量。

国内研究者通过实验研究和问卷调查等方法,对翻转课堂的教学效果进行了客观评价,发现翻转课堂对学生学习兴趣、学习效果和学习动机等方面有着显著的促进作用。

3. 翻转课堂在不同学科和年级中的实践探索。

翻转课堂的实施需要根据不同学科和不同年级的特点进行针对性的设计和调整。

国内研究者在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等不同学科的课堂中进行了翻转课堂的实践探索,总结了各学科翻转课堂的特点和规律。

4. 翻转课堂在教师专业发展中的作用研究。

翻转课堂的实施需要教师具备一定的教学设计和技术操作能力,国内研究者开始关注翻转课堂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影响。

研究发现,翻转课堂能够促进教师的教学理念更新和教学能力提升,对于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具有积极的作用。

综合国内的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可以看出国内翻转课堂研究具有以下特点:1. 研究内容丰富。

国内研究者在翻转课堂的实施方法、教学效果评价、学科实践探索和教师专业发展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形成了一系列的研究成果。

翻转课堂发展历程

翻转课堂发展历程

翻转课堂发展历程翻转课堂(Flipped Classroom)是近年来在教育领域中兴起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

它的发展可以追溯到2007年美国科罗拉多州的两位化学老师艾伦和乔纳森·哈金斯(Jonathan和Aaron Sams)。

他们在课堂上使用录像机录制讲解视频,并将视频发布在网上让学生在家里观看,然后在课堂上进行实践和讨论。

在那个时代,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为这种新型教学模式的出现提供了条件。

随着网络视频技术的普及,学生可以随时随地观看教师录制的讲解视频,这对于那些在课堂上对教师的讲解理解困难的学生尤为有益。

而在课堂上,教师可以更加个性化地与学生互动,解答他们的问题,帮助他们掌握知识。

在过去的十年里,翻转课堂逐渐在全球范围内得到推广和应用。

2012年,美国的一项研究发现,75%的美国教育工作者已经或者计划着使用翻转课堂模式。

同年,澳大利亚教育部门实施了一项名为"翻转课堂计划"的试点项目,探索翻转课堂在中小学教育中的应用。

翻转课堂的发展得益于云计算和移动设备的普及。

学生可以通过云平台随时随地获取教师分享的学习资源和讲解视频,利用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设备学习,不再受限于教室和教学时间。

这为学生提供了更加灵活、个性化的学习方式。

此外,翻转课堂还在一些学科中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例如,数学和科学等理论型学科的学习,学生可以事先通过观看讲解视频掌握基础知识,然后在课堂上进行实际应用和解决问题,这样可以增加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然而,翻转课堂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争议。

一些教师担心学生在家里观看视频的效果无法保证,也不能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

此外,翻转课堂模式需要教师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制作讲解视频和设计课堂活动,这对于一些教育资源紧缺的地区来说是一项困难。

随着翻转课堂的不断发展,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也给翻转课堂带来了新的可能。

人工智能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需求为其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推荐和辅助,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校翻转课堂发展综述熊韦锐㊀邓占梅(重庆师范大学应用心理学重点实验室㊀重庆:401331)摘㊀要㊀ 互联网+教育 的大环境下,翻转课堂作为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备受关注.高校一直以来都是翻转课堂研究和实施的主要阵地.综述了高校翻转课堂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成果,并针对翻转课堂面临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对策与建议.梳理文献发现,虽然高校翻转课堂的可行性和必然性已经得到一致认可;但在翻转课堂教学实践中,问题和挑战不断凸显.高校翻转课堂的顺利推广和实施,需要师生㊁家校等各方面的一致努力.关键词㊀翻转课堂;高校;大学;实践与运用中图分类号:G 642.0㊀文献标识码:A ㊀文章编号:1671G3524(2019)02G0091G05㊀㊀收稿日期:2019G05G02㊀㊀修回日期:2019G05G08㊀㊀基金项目:重庆师范大学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 本科生翻转课堂的教学评价方法研究 (项目编号:201604)㊀㊀作者简介:熊韦锐(1983~),男,博士,副教授.E Gm a i l :i a m a b i gw h i t e b e a r @21c n .c o m ㊀㊀翻转课堂是指一种学生在课前自主完成知识学习,在课上与老师进行交流互动㊁提出问题寻求解决的课堂模式,因其对传统课堂先教后学的 翻转 ,故称 翻转课堂 .我国对翻转课堂的研究始于2012年[1],翻转课堂一经引入,便引起我国教育界的广泛关注. 互联网+教育 的大洪流,更是极大地推动了我国翻转课堂的研究与实践.根据D.S .P r i c e 提出的科技文献增长四阶段理论,目前我国对翻转课堂的研究处于第二阶段相关理论探讨逐渐深入,概念基本确定,论文数量服从指数增长趋势.也就是说我国翻转课堂的研究已进入大发展大繁荣时期[2].高校是研究㊁实施翻转课堂的主要阵地[3].本文对高校翻转课堂理论研究与实践运用进行了研究,旨在对当前高校翻转课堂的研究进程和实施情况有一个全面而深刻的了解.1㊀关于翻转课堂的理论基础翻转课堂的理论基础主要有:认知负荷理论㊁建构主义理论㊁掌握学习理论㊁游戏化教学理论.1.1㊀认知负荷理论1988年,认知心理学家J o h nS w e l l e r 首次提出认知负荷理论.所谓的认知负荷是指,个体在某种环境或条件下,完成某项任务所占用的全部认知心理资源.认知负荷可分为内在认知负荷㊁外在认知负荷和相关认知负荷三种类型[4].内在认知负荷主要由学习材料的难易程度和学习者个人经验和知识基础决定,教学设计者不能对其产生影响,学习者自己可以通过记忆训练等方式来减少内在认知负荷量.外在认知负荷是对学习者产生负担的额外负荷,通常是由外部干扰因素引起的,比如不当的教学设计[5].相关认知负荷是促进图式构建和内化的认知负荷,有利于提高学生认知活动的流畅性和记忆效率.学习过程中,三种类型的认知负荷是相互叠加的.为了促进学习,应尽可能帮助学生拓展内在认知负荷㊁减少外部认知负荷,增加相关认知负荷,将学习的总负荷保持在学生可承受的范围之内[6].1.2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最早的提出者可追溯到瑞士的心理学家J e a nP i a g e t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学习者对知识的主动建构,主动构建方式主要有两种 同化 和 顺应 .同化即把新信息纳入个体原本的认知结构中;顺应是当个体原有的知识体系无法顺利纳入新信息时,主动调整原有知识结构,来接纳和吸收新的知识内容.建构主义强调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和信念;提倡让学生通19过解决问题来学习,提倡情境性学习,还十分重视教师与学生的交流与互动[7].由此理论衍生出了项目化教学的教学模式,该模式将教学目标具体划分为多个具有独立性的教学子项目,每一个项目下都设计有相对应的学习任务,教师做出示范之后,学生再直接参与到项目中,在实践中学会项目[8].1.3㊀掌握学习理论1976年,B.S.B l o o m最先提出掌握学习理念,认为只要提供最优的教学环境和足够的学习时间,每个学生都有能力完成学习任务,几乎所有的学生都能掌握需要掌握的学习内容.掌握学习理论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有着巨大的学习潜力,有助于培养 乐观主义 的师生关系[9].1.4㊀游戏化教学理论游戏化学习理论提倡将游戏与教学有机结合,为学生创造一种愉悦的学习氛围,让学生轻松学习㊁快乐学习.游戏化教学在教学中融入游戏互动因素,打破固有的单向说教,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和参与性.学生天生爱好游戏,对新鲜的互动媒体永远保有好奇心,教师大可以利用学生的这种特点,将游戏作为与学生互动的手段,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增加师生之间的互动合作,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和多元智力素质[10].2㊀翻转课堂的主要优势2.1㊀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效果传统课堂上,学生主要是接受教师所讲授的知识,内化知识的阶段在课后,然而由于缺乏老师的指导和监督,课后的知识内化的效果往往不好.翻转课堂先自主学习再集中解决问题的教学过程,有利于知识的内化与吸收.自主学习过程中,学生会主动进行知识的建构,这个过程原本就是一种知识的吸收内化,只是吸收内化的内容主要是简单的新知识.相对难理解的新知识,在课堂上集中答疑过程中,也会被再次内化.同时,翻转课堂所提供的教学资源全面而有针对性,学生可以在课下反复观摩学习,巩固学习效果,提升复习质量.翻转课堂为师生之间的及时沟通创造了条件.2.2㊀有利于提升教师技能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制作一个短小精悍的教学视频对教师来说是很富有挑战性的,因为教师必须考虑怎样在更短的时间里更准确㊁明了地讲解一个新知识点.这不仅要求教师反复研读教材,熟练全面地掌握即将教授的知识,还要求教师掌握好视频的节奏,制作好演示文稿,熟练使用网络教学设备.这有利于提升教师的教学技能㊁专业素养和科技素养.2.3㊀有利于构建新型师生关系在传统课堂中,教师主导课堂,学生被动接受知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沟通较少,教师对于学生来说是权威的㊁是有距离的.翻转课堂将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教师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规划自己的学习,自由组合学习小组,将学习的选择权交还给学生.教师让学生分享讲解㊁自由提问,将课堂的主导权交给了学生.在翻转课堂中,教师和学生的角色定位都发生了巨大变化.教师从 传统课堂中的知识传授者和课堂管理者转变成为学习指导者和促进者 ,学生则由 被动接受者转变成为主动研究者 [11].这种角色的转变,有助于构建一种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在这种关系中,对学生来说,教师是老师也是学习伙伴和生活上的朋友.2.4㊀有利于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翻转课堂不仅是推动教学资源不断更新和研发的重要动力,也是利用和检验教学资源的理想平台[12].翻转课堂的网络教学资源更加丰富多样,慕课㊁微课㊁网络视频课㊁蓝墨云班课㊁等可以运用到翻转课堂的教学中.翻转课堂知识的输入和提取更加便捷高效,智能手机㊁i p a d㊁学习机㊁电脑等移动网络终端能随时随地地提取㊁储存信息,极大地提高了学习效率.翻转课堂也是使用和检验新型移动学习A P P的重要场所,特别是在课前的自主学习阶段,学生会利用各种移动学习A P P搜索㊁学习相关知识.3㊀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翻转课堂主要包括课前学习和课堂交流两个部分,在此基础上,我国学者提出了很多独具特色的教学模式.李海龙等人构建了 以问题为核心㊁以任务为驱动 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将其运用在网络课程设计与开发课程中,取得良好效果[13].该模式十分强调课前和课上两个教学环境的创设.课前教师要细化目标㊁提供资料㊁组织学习小组;学生要完成预定任务.课上学生要汇报学习成果,教师则针对答疑.操凤萍等人融合翻转课堂理念和任务驱动的项目式教学,构建了 微任务驱动,项目式翻转 课堂教学模29武汉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2019.2㊀式,并在东南大学成贤学院计算机专业13级的 数据库原理 课程中进行了实践,取得良好效果[14].刘锐㊁王海燕提出了基于微课的三大任务的翻转课堂模式,并将其应用到软件应用类课程 F l a s h动画制作 中,取得了显著效果,这种模式强调利用翻转课堂优势,将优秀作品进行展示[15].易庆竑提出基于慕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型.这种模式强调 以学生为中心 ,提倡主动㊁独立㊁独特㊁体验与问题的现代学习方式,可以复制到任何一个课堂,且不需要更多金钱的投入[16].曾明星等人根据翻转课堂中运用慕课的方式,构建了MO O C视频替代模式㊁MO O C视频+自制视频模式㊁二次开发模式三种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教师可结合学校学生特色对网络慕课资源进行整合,在实际教学中高灵活运用[17].小规模限制性在线教学模式(S P O C)与翻转课堂模式的结合可以为师生创造双平台的学习机会[18].它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师生有效互动缺失和课程完成率低的难题[19].王朋娇等人提出了一种基于S P O C的翻转课堂教学设计模式.此模式要求针对性地设计课程基本信息㊁学习内容和互动交流,提倡设计多样化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构建形成性评价体系,打破原有的结果性评价的局限[20].除此之外,张金磊等人构建了一个课前学习+课堂学习的教学模式,建议教师运用 最近发展区 理论,给学生设计合理的课前练习[21].钟晓流等人构建出一个太极环式的翻转课堂模型,强调教学相长㊁双向互动[22].张世良基于系统科学视角,提出了一个基于S D T理论(自我决定理论:认为个体有权在充分认识个人需求和环境信息的基础上,做出自由的选择)和MO A模型(动机-机会-能力理论:认为个体行为动力来源于动机㊁机会㊁能力三者的组合)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有助于更好地理解教师对翻转教学的持续贡献行为[23].高频运用产出导向法(P O A)理论,构建了由 驱动 促成 评价 三环节教学模式,这种模式强调知识的转化和吸收[24].丁锦箫等人基于认知发展理论,提出 三过程㊁三阶段㊁三目标 的翻转课堂模式,在实践中取得良好效果[25].4㊀翻转课堂的实践运用4.1㊀各类基于翻转课堂的网络教学资源当前我国正处于 互联网+教育 的大背景之下,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使教育教学形式突破了时空的限制,实现了资源的共享,为课堂提供了丰富多样的网络教学资源,催生了各种形式的翻转课堂.当前高校翻转课堂运用得最多的网络教学资源当数慕课㊁微课㊁网络视频课㊁雨课堂㊁蓝墨云及基于微信㊁Q Q等的翻转课堂网络资源.慕课即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 MO O C 的音译,最早诞生于美国,目前我国应用面比较广泛的MO O C平台有: 学堂在线 ㊁ 中国大学MO O C , 好大学在线 等[26].慕课有一套完整的教学体系,包括上课认证㊁知识讲授㊁随堂小测试㊁中期期末检测㊁课程结业证书等,它可以脱离传统课堂完成某一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在慕课平台上参与兴趣课程的学习,教师也可以通过学习优秀慕课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微课具有时间短㊁资源容量少㊁展示情景化㊁主题突出㊁传播渠道多样化㊁制作方便等优点,是翻转课堂重要的视频资料来源[27].网络公开课主要发布在专业的视频课程软件A P P和视频网站上.我国主要的网络公开课平台有 网易云公开课 爱上名校网络公开课 等,学生在这些平台上可以观看到各高校老师的授课视频.目前,我国高校的军事理论课程已经基本实现网络化,学生通过登录特定网址,观看课程视频,通过最后考核便视为选修该课成功[28].雨课堂是在移动互联网与大数据背景下,清华大学在2016年推出的一款新型智慧教学工具,目前正在大力的推广之中.雨课堂以教师和学生最为熟悉的软件P P T和微信为基础,实现 课前 课上 课后 的全面互动.雨课堂操作简单,交互性好,反馈及时,得到许多老师的青睐和学生的青睐[29].蓝墨云是一款安装在移动设备上的教学A P P,具有签到系统㊁资源推送㊁交流互动㊁实时跟进与评价等多种功能,教学应用效果良好[30].特定的学习软件㊁插件外,常用的社交平台如微信㊁Q Q,均可灵活运用到翻转课堂的教学之中,用以加强师生交流,激发学习兴趣,提升学习效率.4.2㊀学科教学实践通过文献研究发现,目前高校的翻转课教学主要应用在在大学英语㊁思想政治㊁计算机信息技术课程中.从2014年开始,基于翻转课堂大学英语教学相关研究开始增多,随后几年呈陡坡式增长态势,截止2018年4月,有效文献已达2151篇[31].大学英语主要有视听说㊁读写课㊁外国文化课㊁口语等课型,39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熊韦锐㊀邓占梅:高校翻转课堂发展综述这些课堂都实行过翻转课堂[32G34].从2014年开始,关于翻转课堂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运用的研究逐年增长.2014年仅发表3篇相关文献,到2017年已发表60余篇[35G39].计算机相关课程实操性强㊁硬件设施要求高,与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的契合度很高[40G42].除此之外,翻转课堂也开始运用到化学㊁物理㊁国防㊁会计等课程中.翻转课堂的实施范围正在逐渐拓展.5㊀翻转课堂面临的困境与对策高校翻转课堂在推广实施的过程中并不顺利.首先,从运用学科来看,翻转课堂在大学英语㊁计算机基础㊁政治㊁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㊁化学等相关的课程中应用较;在中部㊁东部高校研究㊁运用较多,在西部高校研究㊁运用较少[43].其次,在教学实践中,翻转课堂的优势显而易见,其不足也逐渐暴露.经过教学实践发现,我国高校翻转课堂在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教师信息技术水平总体不高,许多老师已经习惯了传统的粉笔黑板教学方式,不适应多媒体互联网教学方式,很难顺利制作视频㊁运用互联网资源辅助教学.第二,学生缺乏自律和主动,翻转课堂将更多时间交给学生,如果学生自身并不具备自主自律的优良品质,在翻转课堂中就更容易不思进取㊁自暴自弃,学生之间的差距反而会越拉越大.第三,学校㊁家庭㊁师生都很难适应翻转课堂的作息时间安排.翻转课堂需要给学生更多的自习时间,同时也需要课堂时间的高效利用,这不仅关系到教学,也关系到学校的管理,家庭的配合.第四,翻转课堂学科适应性比较局限,对于理工类学科来说,翻转课堂能通过视频自主学习知识技能;但是对于人文社科类学科来说,翻转课堂的视频并不能代替教师做到思想上的交流和情感上的互动.第五,教学评价方式的落后,传统以纸笔为载体的形成性评价明显不能适应翻转课堂的教学.我们发现,翻转课堂并不能消除学生之间的学习能力差异性,不断完善㊁终身学习的教师和积极主动㊁热情参与的学生才可能是翻转课堂中的最大获益者.高校实施翻转课堂必须尊重学生的生活经验,注重对学生知识的积累和学习情境的创设.此外,大力开发翻转课堂教学资源,研究制定更适宜的学校管理规定,建立更全面科学的学习评价制度,都是翻转课堂顺利实施的条件.翻转课堂给教育改革带来了新的生机,对现代教育的积极作用已经得到一致认可;但作为一个新生事物,翻转课堂在应用和推广中必然面临很多严峻的问题,我们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地探索着前进.参考文献[1]㊀张跃国,张渝江.透视 翻转课堂 [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2(3):9-10.[2]㊀卜彩丽,张宝辉.国外翻转课堂研究热点㊁主题与发展趋势 基于共词分析的知识图谱研究[J].外国教育研究,2016,43(9):93-106.[3]㊀赵俊芳,崔莹.翻转课堂的研究热点及未来趋势 基于C N K I期刊2503篇文献统计分析[J].大学教育科学,2016,(5):43-51+124.[4]㊀赵东华.论认知负荷理论及对翻转课堂设计的效应启示[J].中国成人教育,2016,(19):94-96.[5]㊀陈树刚,朱永海.基于认知负荷理论的网络课程信息呈现研究[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09,(1):63-65.[6]㊀张慧,张定文,黄荣怀.智能教育时代认知负荷理论发展㊁应用与展望 第十一届国认知负荷理论大会 综述[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8,(6):37-44.[7]㊀高虹,从均广.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翻转课堂的教学启示[J].中国成人教育,2016,(9):114-116.[8]㊀宋朝霞,俞启定.基于翻转课堂的项目式教学模式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14,32(1):96-104.[9]㊀聂竹明,徐宏进.基于 掌握学习 的翻转课堂教学设计探究[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7,(8):68-71.[10]㊀李战杰.游戏化学习理念在翻转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电子制作,2014,(9):168-169.[11]㊀刘震,曹泽熙. 翻转课堂 教学模式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上的实践与思考[J].现代教育技术:96-104.[12]㊀何克抗.从 翻转课堂 的本质,看 翻转课堂 在我国的未来发展[J].电化教育研究,2014,5(7):5-16.[13]㊀李海龙,邓敏杰,梁存良.基于任务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设计与应用[J].现代教育技.2013,23(9):46-51.[14]㊀操凤萍,朱林.微任务驱动项目式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探索[J].计算机时代,2017,(4):72-74.[15]㊀刘锐,王海燕.基于微课的 翻转课堂 教学模式设计和实践[J].现代教育技术,2014,24(5):26-32.[16]㊀易庆竑.基于慕课的翻转课堂及其教学结构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5,25(4):94-100.[17]㊀曾明星,周清平,蔡国民等.基于M O O C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5,(4):102-108.[18]㊀王盛.基于翻转课堂的高校S P O C模式构建[J].现代教育技术,2016,26(10):100-106.[19]㊀杨婷婷,贾树文.基于S P O C平台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应用研究[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17,16(07):27-29.[20]㊀王朋娇,段婷婷,蔡宇南等.基于S P O C的翻转课堂教学设计模式在开放大学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5,(12):79-86.49武汉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2019.2㊀[21]㊀张金磊,王颖,张宝辉.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远程教育杂,2012,30(4):46-51.[22]㊀钟晓流,宋述强,焦丽珍.信息化环境中基于翻转课堂理念的教学设计研究[J].开放教育研究,2013,19(1):58-64.[23]㊀张世良.系统科学视角下的 翻转课堂 教学模式与策略[J].系统科学学报,2019,(4):55-59[24]㊀高频.基于P O A理论的大学英语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实证研究 以听说教学为例[J].电化教育研究,2018,39(12):102-107.[25]㊀丁锦箫,朱毓高.基于认知发展的翻转课堂设计[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8(17):37-41+46.[26]㊀张辉,马俊.M O O C背景下翻转课堂的构建与实践 以 现代教育技术 公共课为例[J].现代教育技术,2015,25(2):53-60[27]㊀范莉.浅析微课与翻转课堂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下) 评«微课㊁翻转课堂与慕课实操教程»[J].中国教育学刊,2016,(7):146.[28]㊀黄泽文.构建高校国防教育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 以认知负荷为理论视角[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6,37(5):81-85.[29]㊀姚洁,王伟力.微信雨课堂混合学习模式应用于高校教学的实证研究[J].高教探索,2017,(9):50-54.[30]㊀魏敬民,武美玲.蓝墨云班课移动教学A P P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8,5(1):201-204.[31]㊀苏晓俐,刘姗姗,马武林.国内基于翻转课堂的大学英语教学研究评述[J].外国语文,2019,35(1):142-148+155.[32]㊀严姣兰,张巍然,于媛,等.大学英语应用能力口语测试的研究与实践 以北京石油化工学院为例[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5,35(15):57-58.[33]㊀严姣兰,张巍然,于媛.视听说课程翻转课堂校本教学的改革与实践 以北京石油化工学院为例[J].现代教育技术,2016,26(2):94-100.[34]㊀孙彦彬.游戏化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证研究 以 大学英语读写译 课程为例[J].现代教育技术,2016,26(11):80-86.[35]㊀温新荣.翻转课堂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运用的研究综述[J].西部素质教育,2018,4(19):4-5+8.[36]㊀黄鲁玙,李军. 翻转课堂 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8,37(5):205-208.[37]㊀安姝,李媚晨.从大学生视角看 翻转课堂 在我国高校的应用 以«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为例[J].高教学刊,2018,(15):86-87+90.[38]㊀彭金玉.翻转课堂在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课程中的实践研究[J].改革与开放,2018,(1):129-130.[39]㊀何燕,王燕妮.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 翻转课堂 的教学改革实践及思考 以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为例[J].思想政治课研究,2017,(6):40-42.[40]㊀杨军,郭艳燕.基于信息化平台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翻转课堂实施[J/O L].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9,(6):253-254.[41]㊀杨淑珍.微课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创新探讨 以«以计算机应用基础»为例[J].智库时代,2019,(14):124-125.[42]㊀梁颖红,陶玉婷,洪蕾,等.基于M O O C+移动S P O C的翻转课堂教学实践 以«软件工程导论»课程为例[J].课程教育研究,2019,(3):246.[43]㊀陈娟,刘燕平.国内翻转课堂研究的知识图谱分析[J].数字图书馆论坛,2017,(5):47-53.R e v i e wo f F l i p p e dC l a s s r o o m D e v e l o p m e n t i nC o l l e g e s a n dU n i v e r s i t i e sX i o n g W e i r u i㊀D e n g Z h a n m e i(K e y L a b o r a t o r y o f p s y c h o l o g y o fC h o n g q i n g N o r m a lU n i v e r s i t y,C h o n g q i n g401331) A b s t r a c t:W i t h t h e a d v e n t o f I n t e r n e t+e d u c a t i o n ,f l i p p e d c l a s s r o o mh a s a t t r a c t e d g r e a t a t t e n t i o n a s a n e wt e a c h i n g m o d e.C o l l e g e s a n d u n i v e r s i t i e s h a v e a l w a y s b e e n e x p e r i m e n t f i e l d s f o r t h e r e s e a r c h a n d i mGp l e m e n t a t i o no f t h e f l i p p e d c l a s s r o o m.T h i s p a p e r s u m m a r i z e s t h e t h e o r e t i c a l a n d p r a c t i c a l r e s e a r c h r e s u l t s o f t h e f l i p p e d c l a s s r o o mi n c o l l e g e s a n du n i v e r s i t i e s,a n d p u t s f o r w a r ds o m e c o u n t e r m e a s u r e s a n ds u g g e sGt i o n s t o t h e p r o b l e m s e m e r g i n g i n t h e p r o c e s s.B y r e v i e w i n g r e l a t e d l i t e r a t u r e,w e f i n d t h a t a l t h o u g ht h e f e a s i b i l i t y a n d i n e v i t a b i l i t y o f f l i p p e dc l a s s r o o mi nc o l l e g e s a n du n i v e r s i t i e sh a v eb e e nu n a n i m o u s l y r e c o gGn i z e d,p r o b l e m sa n dc h a l l e n g e sa r ec o n s t a n t l y h i g h l i g h t e di nt h e p r a c t i c eo f f l i p p e dc l a s s r o o mt e a c h i n g.S u c c e s s f u l p r o m o t i o na n d i m p l e m e n t a t i o n o f f l i p p e d c l a s s r o o mi n c o l l e g e s a n du n i v e r s i t i e s r e q u i r e s t h e c o nGc e r t e d e f f o r t s o f t e a c h e r s,s t u d e n t s,f a m i l y a n d s c h o o l s.K e y w o r d s:f l i p p e d c l a s s r o o m;u n i v e r s i t y;c o l l e g e;p r a c t i c e a n d a p p l i c a t i o n(责任编辑:李文英)59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熊韦锐㊀邓占梅:高校翻转课堂发展综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