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心理学彭聃龄知觉

合集下载

普通心理学_彭聃龄_感觉汇总.

普通心理学_彭聃龄_感觉汇总.
第三章 感觉
我们如何认识世 界?
我们的知识又是怎样得到的?
这一切均始于我们的感觉!
教学目标:
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掌握感觉的 基本概念,了解感觉编码的相关理论, 理解感受性与感觉阈限的关系,以及韦 伯定律、对数定律和乘方定律。了解视 觉、听觉的生理机制以及色觉和听觉理 论。
目录
第一节
感觉的一般概念 第二节 视觉 第三节 听觉 第四节 其他感觉
2.2 视觉的基本现象
2、对立过程理论
(opponent-process theory) :黑林提出了四色论—— 过程理论的前身,黑林认 为:视网膜存在着三对视 素:黑-白视素、红-绿 视素、黄-蓝视素。他们 在光的刺激下表现为对抗 的过程,即同化作用和异 化作用—发现了
三种对立细胞:黑白、红绿、 黄蓝。其中黑白细胞与明度有 关,红绿和黄蓝细胞与颜色编 码有关。 在网膜水平,色觉是按三色理 论提供的原理产生的;而视觉 系统更高水平上,颜色的信息 加工表现为对立的过程。
2.2 视觉的基本现象
1、暗适应:照明停止或由亮处转入暗
处时视觉感受性提高的时间过程。 2、明适应:照明开始或由暗处转入明 处时视觉感受性下降的时间过程。
3.2 听觉基本现象
3、人的听觉频率范围:16-20000赫兹,其中1000
赫兹-4000赫兹是人耳最敏感的区域。
3.3 听觉理论
①频率理论——也叫电话理论。
是1886年,物理学家罗·费尔提 出来的。 这种理论认为,内耳的基底膜是 和镫骨按相同频率运动的。 不足:频率理论难以解释人耳对声音频率的分析。 人耳基底膜不能作每秒1000次以上的快速运动。 这是和人耳能够接受超过1000赫兹以上的声音不 相符合的。

《普通心理学》彭聃龄版知识要点笔记(1)

《普通心理学》彭聃龄版知识要点笔记(1)

普通心理学-彭聃龄版第一章心理学概论一.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的一门科学,主要研究个体心理的,包括认知、情绪和动机、能力和人格。

也研究团体和社会心理。

二.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人的心理现象包括哪些方面?1,心理学主要研究心理现象的一门科学,既研究动物的心理也研究人的心理,而以人的心理现象为主要研究对象。

既研究个体心理也研究团体和社会心理。

2,人的个体心理现象的三个重要方面:认知、情绪和动机、能力和人格。

三.心理与行为、意识与无意识的关系是什么?1,心理与行为:行为是有机体的反应系统。

它有一系列反应动作和活动构成。

行为不同于心理,但又和心理有着密切的联系。

行为总是在一定的刺激下产生的,而且引起行为的刺激常常通过心理的中介而起作用。

不理解人的内部心理过程,就难以理解外部行为;心理支配行为,又通过行为表现出来。

心理学研究的一条基本法则就是通过外部行为推测内部心理过程。

在这个意义上,心理学有时也叫做研究行为的科学。

2世界的内部资源。

人不仅能意识到客体的事物,而且还具有自我意识。

低等动物没有自我意识,婴儿的自我意识也没有发展起来。

调节和控制的心理现象。

如,人在梦境中产生的心理现象主要就是无意识的。

人平常都是在意识的支配下工作、学习和生活。

只有精神错乱,大脑损伤的人病人,他们的行为才失去意识的控制,而完全为无意识的欲望所支配。

四.心理学要研究哪些问题?人的心理现象是非常复杂的,可以从不同的方面和角度进行研究。

但概括起来主要研究的问题是:1,心理过程;2,心理结构;3,心理的脑机制;4,心理现象的发生与发展;5,心理与环境。

五.心理学的研究类型?心理学的研究类型有:因果研究、相关研究、个案研究。

六.研究心理学的意义?科学的预测现象,有效的控制现象和从不同方面提高人的生活质量。

心理学作为一门科学,在理论和实践上同样具有重要意义:1,理论意义:科学正确的解释心理现象,对于我们破除迷信,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具有重要的意义。

彭聃龄《普通心理学》 第04章 知觉

彭聃龄《普通心理学》 第04章 知觉
知觉不是感觉信息的简单综合
如果感觉能力正常但知觉能力缺失,会怎么样?
知觉使感觉信息变得有意义
人失去感知能力会怎么样?
感觉和知觉是人认识客观世界的初级阶段,是其它 高级心理活动的基础。
二、自上而下及自下而上加工
自下而上的加工(bottom-up processing)或数据驱动 的加工(data-driven processing):知觉依赖感觉输 入的信息 自上而下的加工(top-down processing)或概念驱动 的加工(concept-driven processing):知觉者的注意、 期待、兴趣、一般的知识经验等会影响到知觉的过程和 结果。
知觉恒常性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其中视觉线索有重要的作用。 视觉线索指环境中的各种参照物,它们给人们提供了物体距 离、方位和照明条件的信息。这些信息对维持知觉的恒常性 有重要的意义。 视觉线索的作用说明了人的知识经验对恒常性有重要的影响。 人们在实际生活中,建立了大小和距离、形状与观察角度、 明度与物体表面反射系数的联系。当观察条件改变时,人们 利用生活中已经建立的这种联系,就能保持对客观世界较稳 定的知觉。 模式识别和语音识别的困难很大程度上源于“知觉恒常性” 的缺少。
人在知觉客观世界时,总是有选 择地把少数事物当成知觉的对象, 而把其它事物当成知觉的背景, 以便更清晰地感知一定的事物与 对象。——知觉选择性 知觉的对象从背景中分离,与注 意的选择性有关。 知觉的对象与背景可以相互转化。
知觉对象的选择,受到主观 和客观因素的影响。 强度大的、对比明显的、色 彩鲜艳的、具有活动性的刺 激物容易成为知觉的对象。 知觉对象的选择受到知觉者 的需要、兴趣、知识经验及 刺激物对人的意义是否重要 等主观因素的影响。

普通心理学教案(第4章 知觉)

普通心理学教案(第4章 知觉)

贵州医科大学教案
2018年10月 22日授课年级应用心理学专业2020级班
课程名称普通心理学
教研室应用心理学教研室
教师徐鹏
室主任审核签字
教学内容:教材名称(版次)《普通心理学》第4版(彭聃龄著)
起止章节页码第四章,P149 – P201
讲授题目第四章知觉
计划用学时3学时
教学要求:掌握内容知觉的一般概念
熟悉内容知觉的特性
教学要点:重点空间知觉;
时间知觉与运动知觉
难点错觉
疑点
教学进程:教学步骤、内容(详细内容见讲义)
25分钟20分钟第一节知觉的一般概念第二节知觉的特性
30分钟20分钟30分钟第三节空间知觉
第四节时间知觉与运动知觉第五节错觉
10分钟小结:复习本章节掌握内容和做习题
教学方法:课堂多媒体讲解式+提问式+讨论式+习题练习
参考资料:
1.《心理学与生活》(美)津巴多等著,王佳艺译 /2008-07-01 /中国
人民大学出版社
作业:一、复习本次课所授内容
贵州医科大学教案。

普通心理学 第一章 (彭聃龄第四版)

普通心理学 第一章 (彭聃龄第四版)
可能观察不到需要研究的现象
(2) (3)
观察容易“各取所需”,结果易受观
察者主观因素影响
2020/3/29
———
(4)
心理测验法
测验法
定义
是指用一套预先经 过标准化的问题 (量表)来测量某 种心理品质的方法
2020/3/29
———
心理测验的类型
按照内容:智力测验、成就测验、态度测验、人格测验 按照形式:文字测验、非文字测验 按照测验规模:个别测验、团体测验
观察法
2020/3/29
定义
———
观察法
对所研究对象无法加以控制
在控制条件下,可能影响 某种行为的出现
由于社会道德的要求,不 能对某种现象进行控制。
2020/3/29
———
观察法的适用情况
(1) (2)
2020/3/29
———
事件难以重复出现,难以重复观察, 难以验证
(1)
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难以进行精确 的分析
第三编 行为调节和控制 第四编 人的心理特性
2020/3/29
———
第一章 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
第一节 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的科学 第二节 心理学的任务 第三节 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第四节 心理学的过去和现在
2020/3/29
———
第一节 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的科学
既研究动物心理,也研究人的心理,而以人的心 理为主要研究对象:
一、个体心理 二、个体心理现象与行为 三、个体意识与无意识 四、个体心理与社会心理
2020/3/29
———
第一节 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的科学
一、个体心理:
个体心理
认知
动机和情绪 能力和人格

彭聃龄《普通心理学》第4版配套题库 章节题库 第4章【圣才出品】

彭聃龄《普通心理学》第4版配套题库 章节题库 第4章【圣才出品】

第4章知觉一、选择题1.与知觉过程最不密切的特点是()。

A.组织性B.稳定性C.变异性D.自动性【答案】C2.由于一个物体的运动使相邻的一个静止的物体产生运动的印象,叫()。

A.运动知觉B.动景知觉C.诱发运动D.自主运动【答案】C【解析】由于一个物体的运动使其相邻的一个静止的物体产生运动的印象,叫诱发运动。

3.下面表述正确的是()。

A.在人的知觉活动中,非感觉信息越多,所需要的感觉信息就越少,自上而下的加工占优势B.在人的知觉活动中,非感觉信息越多,所需要的感觉信息也越多,自上而下的加工占优势C.在人的知觉活动中,非感觉信息越多,所需要的感觉信息就越少,自下而上的加工占优势D.在人的知觉活动中,非感觉信息越多,所需要的感觉信息也越多,自下而上的加工占优势【答案】A【解析】一般说来,在人的知觉活动中,非感觉信息越多,他们所需要的感觉信息就越少,因而自上而下的加工占优势;相反,非感觉信息越少,就需要越多的感觉信息,因而自下而上的加工占优势。

4.当两个刺激物(光点、图形或画片)按一定的空间和时间距离相继呈现时间,人们会看到从一个刺激物向另一个刺激物的连续运动。

这是()。

A.真动知觉B.似动知觉C.诱发知觉D.自主知觉【答案】B【解析】似动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条件下,人们在静止的物体间看到了运动,或者在没有连续位移的地方,看到了连续的运动。

5.学生在看书时,用红笔划出重点,便于重新阅读,这是利用知觉的()。

A.选择性B.整体性C.理解性D.恒常性【答案】A【解析】知觉的选择性是指人在进行知觉时,从纷繁复杂环境中把某些事物或现象当作知觉对象,而把另一些事物或现象当作知觉背景。

6.霓虹灯是利用了什么原理()。

A.自主运动B.诱导运动C.动景运动D.运动后效【答案】C【解析】动景运动是指当两个刺激物(光点、直线、图形或画片)按一定空间间隔和时间距离相继呈现时,我们会看到从一个刺激物向另一个刺激物的连续运动。

普通心理学名词解释(彭聃龄版)

普通心理学名词解释(彭聃龄版)

1,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的一门科学,主要研究个体心理的,包括认知、情绪和动机、能力和人格。

也研究团体和社会心理。

2,认知-是指人们获得知识或应用知识的过程,或信息加工的过程。

这是人最基本的心理过程。

它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和语言等。

3,无意识-人们在正常情况下觉察不到,也不能自觉调节和控制的心理现象。

4,双盲控制-在实验中,主试者和被试者都不知到自变量是怎样被控制的,这种实验叫双盲控制。

1,神经元-即神经细胞,是神经系统结构和机能的单位。

由胞体、树突和轴突组成,它的基本作用是接受和传送信息。

2,神经冲动-当任何一种刺激作用与神经时,神经元就会由比较静息的状态转化为比较活动的状态,这就是神经冲动。

3,静息电位-在静息状态下,细胞膜对K+有较大的通透性,对Na+的通透性很差,其结果是K+经过离子通道外流,而Na+则被挡在膜外,致使膜内外出现电位差,膜内比膜外略带负电,这就是静息电位。

4,动作电位-神经受刺激时的电位变化。

当神经受到刺激时,细胞膜的通透性发生变化,钠离子通道临时打开,带正电荷的钠离子被泵入细胞膜内部,使膜内正电荷迅速上升,并高于膜外电位。

这一变化过程就是动作电位。

5,神经-体液调节-所有内分泌腺的活动都受到神经系统的调节和控制。

神经系统通过内分泌腺的激素影响各种效应器官的活动,这就是神经-体液调节。

1,感觉编码-我们的神经系统不能直接加工外界输入的物理能量和化学能量,这些能量必须经过感官的换能作用,才能转化为神经系统能够接受的神经能或神经冲动。

这个过程就是我们说得感觉编码。

2,差别阈限和差别感受性-刚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物间的最小差异量,叫差别阈限;对这一最小差异量的感觉能力叫差别感受性。

差别感受性和差别阈限在数值上成反比例。

3,侧抑制-是指相邻的感受器之间能够互相抑制的现象。

4,普肯耶现象-当人们从锥体视觉向棒体视觉转变时,人眼对光谱的最大感受性将向短波方向移动,因而,出现了明度不同的变化。

04彭聃龄《普通心理学》课件_第四章 知觉

04彭聃龄《普通心理学》课件_第四章 知觉
●知觉具有选择性、整体性、理解性和恒常 性。
●空间知觉包括形状知觉、大小知觉、深度 和距离知觉、方位定向。
●人还具有时间知觉、运动知觉,并会产生 错觉现象。
4.2 重难点导学
一、知觉概述 1.知觉的定义 1 知觉是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感官而在 头脑 中产生的对事物整体的认识。知觉是在感 觉 的基础上产生的,是对感觉信息整合后的反 映。 2 知觉与感觉的关系: ①两者都是事物直接作用于感官产生的。 同属于对现实的感性认识形式。离开了事物对 感官的直接作用,既没有感觉,也没有知觉。
形状恒常性示意图
②大小恒常性 当我们从不同距离观看同一物体时,物体 在网膜上成像的大小是有变化的,而知觉到的 大小却不完全随距离而变化,它趋向于原物的 实际大小。 ③明度恒常性 在照明条件改变时,物体的相对明度或视 亮度保持不变,叫明度或视亮度恒常性。 ④颜色恒常性 一个有颜色的物体在色光照明下,它的表 面颜色并不受色光照明的严重影响,而是保持 相对不变。
知觉定式
2.知觉的整体性 知觉是对事物整体的反映,故整体性是知 觉的基本特征。 1 知觉的整体性是把物体或现象的各种 属性 或各个部分作为一个统一的整体来反映。
2 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①知觉的整合作用离不开组成整体的各成 分的特点。 ②对个别成分的知觉,又依赖于事物的整 体性。部分的意义依赖于整体。
成图形。
(4)图形识别 ①人对图形的识别不仅依赖于当前输入的
信息,而且依赖于人们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以及 刺激物间的联系和关系。
②启动现象:先前经验对后来学习任务的 积极或消极的影响。例如,给被试呈现两个存 在语义联系的单词,前面呈现的单词将使被试 对后一个单词的反应加快。
(5)注意在图形知觉中的作用 在图形的特征整合中注意起着非常重要的 作用。在没有注意参加时,特征可能是游离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
内容概要
知觉的一般概念 知觉的特性 空间知觉
时间知觉和运动知觉 错觉
1-3
Part 1 知觉的一般概念
1-4
1.1 什么是知觉?
客观 事物 直接 作用 于感

觉察
对事 物的 整体 反应
分辨
确认 1-5
1.2 知觉中的两种加工
依赖于 刺激物

的特性


例: 物体的 颜色知 觉依赖
上 的 加
眼动理论
错觉是人们误用了知觉恒常性的结果
神经抑制 作用理论
深度加工 和常性
误用理论
当扫视图形的某些特定部分时, 由于周围轮廓的影响,
改变了眼动的方向和范围, 造成取样的误差
当两个轮廓彼此接近时, 网膜内的侧抑制过程改变了 由轮廓所刺激的细胞的活动, 使神经兴奋分布的中心发生变化
1-48
本章内容小结
形状知觉是人类和动物共同具有的 知觉能力。 人类具有独特的形状知觉能力,如 识别文字的能力、分辨各种劳动产 品和各种复杂社会表情的能力等。 形状知觉的形成是多种知觉活动联 合活动的结果。
1-24
轮廓的作用 轮廓是图形和背景的分界
1-25
主观轮廓 你看到中间白色的正三角形了吗?
1-26
图形的组织原则
午饭 休息 上学
对时间的确认
今天是2019年3月26日
对持续时间的估量 这节课已经上了半小时
对时间的预测
2个月后就放假了
1-35
自然界周 期性现象
有机体节 律性活动
知觉时间 的媒介
计时工具
知觉时间的媒介
1-36
4.2 运动知觉
人们怎样获得关于物体运动的信息呢? 一种简单的设想是,相邻网膜点受到 连续的刺激是运动知觉的信息来源。 例如,当物体从A处向B处运动时,引 起了视网膜上相应部位的连续变化。 这种变化经过视觉系统的编码,就产 生了运动知觉。
北京师范大学本科精品课程 普通心理学
第四章 知觉
Perception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
教学目标
掌握知觉的概念与特性; 理解知觉对象与背景、知觉整体与部 分的关系及知觉理解性的作用; 掌握知觉恒常性的含义、种类、影响 条件; 理解空间知觉、时间知觉、运动知觉 的概念,以及相关原则和影响因素; 了解错觉现象及有关理论。
于光的

波长

依赖于

知觉的

主体

的 加
例: 人的知 识和经

验会影
响知觉
的过程
和结果
1-6
1.3 知觉的生理机制
特征觉察器 感受皮层 额叶
1-7
1.4 知觉的种类
根据知觉时 起主导作用的
感官的特性
根据人脑 所反映的 事物特性
视听触嗅味 知知知知知 觉觉觉觉觉
空时运 间间动 知知知 觉觉觉
1-8
2.3 理解在知觉中的作用
人在知觉过程中,不是被动地把 知觉对象的特点登记下来,而是 以过去的知识经验为依据,力求 对知觉对象做出某种解释,使它 具有一定的意义。
1-17
隐匿图形 你觉得这仅仅是一些斑点吗?
1-18
不完整图形
你觉得这个图形像什么?
1-19
2.4 知觉的恒常性
知觉的客观条件在一定范围内改变 时,我们的知觉映象在相当程度上 却保持着它的稳定性。它是人们知 觉客观事物的一个重要特性。
1-41
5.2 错觉的种类
大小错觉
形状和方向错觉
缪勒一莱耶错觉 潘佐错觉
垂直一水平错觉 贾斯特罗错觉
多尔波也夫错觉 月亮错觉
佐尔拉错觉 冯特错觉 爱因斯坦错觉 波根多夫错觉
1-42
冯特错觉
1-43
缪勒一莱耶错觉
1-44
你相信中间是一个圆吗?
1-45
爱因斯坦错觉
1-46
佐尔拉错觉
1-47
5.3 错觉的理论
1. 知觉的概念、知觉中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 的加工、知觉的生理机制、知觉的种类
2. 知觉对象与背景的关系、知觉中整体与部 分的关系、知觉的理解性、知觉恒常性
3. 空间知觉、图形组织的原则、距离知觉的 线索、视觉和听觉方向定位时间
4. 时间知觉的概念和形式、运动知觉的概念 和形式
5. 错觉的含义、错觉的种类、错觉的理论
形状恒常性 颜色恒常性
大小恒常性
明度恒常性
1-20
形状恒常性
1-21
2.5 知觉适应
当视觉输入发生变化时,我们的视 觉系统能够适应这种变化,使之恢 复到正常状态。 例,新换一副眼镜时,开始会觉得 不习惯,半天或一天后,这种不适 感就消失了。
1-22
Part 3 空间知觉
1-23
3.1 形状知觉
Part 2 知觉的特性
1-9
2.1 知觉的对象与背景
人在知觉客观世界时,总是有选择地 把少数事物当成知觉的对象,而把其 它事物当成知觉的背景,以便更清晰 地感知一定的事物与对象。 例如,在课堂上,教师的声音为知觉 的对象,而环境中的其它声音成为背 景。
1-10
花瓶? 侧影? 1-11
你看到了几个人? 1-12
在一定的时间 和空间条件下, 人们在静止的 物体间看到了 运动,或者在 没有连续位移 的地方,看到 了连续的运动
动景运动 诱发运动 自主运动 运动后效
1-39
Part 5 错觉
1-40
5.1 什么是错觉
错觉是人在特定的条件下对客观事 物的歪曲的知觉。 例,我们觉得太阳在天边时比在天 顶时大。 研究错觉的成因有助于揭示人们正 常知觉客观世界的规律。
1-49
思考题
1. 什么是知觉? 2. 举例说明知觉中对象与背景的关系 3. 什么叫知觉恒常性? 4. 双眼视差在深度知觉中有什么作用? 5. 似动是在什么情况下产生的? 6. 人们为什么会有错觉?
1-50
达利的作品:《贩卖奴隶市场与伏尔泰头像》
1-13
看到一对情侣了吗?
1-14
2.2 知觉中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人的知觉系统具有把个别属性、个别 部分综合成整体的能力。 例如,在下图中,我们的知觉系统把 视野中的个别成分综合成一个有组织 的整体结构。
1-15
中间是13还是B? 部分对整体的依赖关系1-16ຫໍສະໝຸດ 生理 线索单眼 线索
双眼 线索
调节
辐合
对象 遮挡
线条 透视
结构 级差
运动 视差
双眼 视差
1-31
3.4 方位定向
视觉 方向 定位
的 依据
视网膜上的投影位置 主客观参照物
1-32
时间差
强度差
声音定位 的线索
位相差
声音定位的线索
1-33
Part 4 时间知觉 与运动知觉
1-34
4.1 时间知觉
对时间的分辨
1-27
3.2 大小知觉
大小-距离不变假设 网膜投影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
成正比,而与距离成反比。
a=A/D
a-网像大小,A-物体大小,D-对象与眼睛的距离
物体大小=网像大小× 距离
1-28
三个人谁最高? 其实一样高!
1-29
中间的两个圆哪个大?
其实一样大!
1-30
3.3 深度知觉和距离知觉
深度知觉的线索
1-37
4.2 – 1 真正运动的知觉
真正运动是指物体按特定速度或加 速度,从一处向另一处作连续的位 移。由此引起的知觉就是真正运动 的知觉。 运动知觉直接依赖于对象运动的速 度。运动知觉的阈限会受目标物的 网膜定位、视野中有无参照点、目 标离观察者的距离等因素的影响。
1-38
4.2 – 2 似 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