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才之路】2014-2015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1)作业:第5课]

合集下载

[VIP专享]成才之路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1课件5课(2)

[VIP专享]成才之路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1课件5课(2)

5课一、课内双基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虏(lǔ)赵王 樊於(yú) 期 拊(fǔ)心B.戮(lù)没( mò) 骨髓(suǐ)惶(huánɡ)急C.揕(zhèn)其胸约契(qì) 瞋(chēn)目D.偏袒(tǎn)扼(è)腕(wàn) 濡(rú)缕【答案】 A(於:wū)2.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私:私仇)B.夫今樊将军,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购:重金征求)C.于是太子预求天下之利匕首(求:寻找)D.乃为装遣荆轲(为装:伪装)【答案】 D(为装:准备行装。

)3.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活用现象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樊於期乃前曰②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③顷之未发,太子迟之④皆白衣冠以送之⑤发尽上指冠⑥使使以闻大王⑦乃朝服,设九宾,见燕使者咸阳宫⑧群臣怪之⑨图穷而匕首见⑩左右既前,斩荆轲A.①②⑤/③⑧/④⑦⑩/⑥/⑨B.①②⑤⑩/③⑧④⑦/⑥⑨C.①②⑤⑩/③⑥⑧/④⑦/⑨D.①②④⑤/③⑥⑧/⑦⑩/⑨【答案】 A(①②⑤名词作状语,③⑧意动用法,④⑦⑩名词活用作动词,⑥使动用法,⑨形容词活用作动词。

)4.找出与例句中加点字意义相同的选项例句: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 )A.微斯人,吾谁与归B.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C.微闻有鼠作作索索D.岭峤微草,凌冬不雕【答案】 A(例句和A都当“假如没有”讲。

B.稍微,C.暗中,D.微小)5.从下列句子中找出两个词义相同的加点词( )( )A.相如曰:王必无人,臣愿奉璧往使B.人皆得以隶使之C.不如因而厚遇之,使归赵D.使北营,留北关外,为一卷E.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答案】 AD(都当“出使”讲。

B.使唤,C.让,E.假使。

)6.指出加点字的词义哪些是本义,哪些是引申义。

A.①不得持尺兵( ) ②不及召下兵( )B.①图穷而匕首见( ) ②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 )C.①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 ) ②恐惧不敢自陈( )D.①至陛下( ) ②窃为陛下惜之( )【答案】 A.①武器:本义;②士兵、武士,引申义。

成才之路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1课件1课(2)

成才之路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1课件1课(2)

1课一、课内双基1.下列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火势蔓延漫江碧透轻歌慢舞漫无边际B.苍海桑田苍茫大地满目疮痍天下苍生C.百舸争流苛政如虎道路坎坷沉疴痼疾D.鱼翔浅底材料翔实吉祥如意周密祥尽【答案】C(A项,轻歌曼舞;B项,沧海桑田;D项,周密详尽。

)2.下面加点的词在本课中的解释都正确的一项是()A.挥斥方遒.(强劲)指点..(指责)漫.(满)江B.浪遏.(阻止)飞舟主.(主宰)沉浮携来.(到来)C.恰.(正值) 激扬..(激浊扬清)万户侯...(此指大军阀、大官僚)D.峥嵘..(不平凡) 岁月稠.(多)粪土..(浇粪的土)【答案】C(A.指点:评论;B.来:衬字,无义;D.粪土:视……如粪土。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正确的一句是()A.我国不少理工科院校把大学语文排斥在必修课之外,而近年来,外国留学生报考HSK(中国汉语水平考试)的人数大幅度上升,真可谓“外来的和尚好念经........”。

B.求学期间,他春风得意,事事顺心,没料到踏入社会后,几桩生意下来,就被骗得血本无归,于是他总是感叹遇人不淑....,命途多舛。

C.同学们,考入大学仅仅是一个新的起点,让我们志存高远,学海无涯苦作舟,在老师们的推波助澜....下,直挂云帆济沧海!D.等我赶到赛场,乒乓球赛已经结束,遇见小李,我忙打听战绩,他说:“我们几个本来就是‘马尾串豆腐.....’,碰到强手,当然是‘孔夫子搬家’了!”【答案】D(A项属望文生义。

B.遇人不淑:指遇到不善良的人,多指女子嫁了个不好的丈夫。

用在此处不合语境。

C.推波助澜:推动、助长波浪的兴起。

比喻从中煽动、助长其声势,扩大影响。

有贬义,属感情色彩不当。

D.马尾串豆腐——提不起来。

符合语境。

)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A.近日,教育部发布今年高考招生工作规定,与往年办法相比,特别添加了考生在申请报名、提交相关证明材料时,须签订诚信承诺书。

B.从现在至2015年这段时间内,国际能源机构认为,世界经济将无法避免石油供应紧缺并由此引发油价飙升情况的出现。

【成才之路】2014-2015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1)作业:第7课]

【成才之路】2014-2015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1)作业:第7课]

第三单元第七课一、课内双基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编辑.(yì)黯.然(àn)淋.漓(lín)B.噩.耗(è) 不惮.(dān) 立仆.(pū)C.诧.异(chà) 踌.躇(chóu) 血痕.(hén)D.殒身不恤.(xù) 绯.红(fěi) 尸骸.(hái)【答案】C(A.辑:jí,B.惮:dàn,D.绯:fēi)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惨淡微寞有始无终B.凶残和蔼广有羽翼C.喋血依稀赁屋受课D.暴徒暴发阴谋秘计【答案】B(A.寞——漠,C.受——授,D.暴发——爆发)3.对下面的句子含义理解正确的一项是()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A.运用反复、对比的修辞,揭示了沉默的结果,既有对反动派的警告,更有对后死者的呼唤与激励。

B.运用反复、对偶的修辞,突出沉默的作用,表达作者最大的愤怒。

C.运用反复、对比的修辞,表达作者的愤怒,并呼唤激励后死者,语气高昂激越。

D.运用反复、对偶的修辞,鲜明而有力地预示了沉默的中华民族将爆发革命惊雷。

【答案】 A4.作者结尾写道:“呜呼,我说不出话。

”这样写的用意是()A.心情过于激动、忧伤,实在写不下去。

B.表示还有许多话要说,但故意虚设,让人们共同抨击反动当局。

C.与第一部分照应,作者深感“言不尽意”,还有许多话要说,给读者留下深沉的思考。

D.表示作者该说的话已说完,是以此来纪念刘和珍君。

【答案】 C5.下面对句子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A.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了;流言,尤使我耳不忍闻。

(“惨象”“流言”分别指反动派屠杀爱国学生的暴行和走狗文人为掩盖其罪行而制造的言论。

“已使”“尤使”构成递进关系,突出反动派屠杀学生的暴行更使作者愤慨。

)B.当三个女子从容地转辗于文明人所发明的枪弹的攒射中的时候,这是怎样的一个惊心动魄的伟大呵!(三个女子在反动派向学生施行暴行时互相救助的行为震撼人心。

成才之路2014-2015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1强化作业:第5课《古代希腊民主政治》

成才之路2014-2015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1强化作业:第5课《古代希腊民主政治》

第二单元第五课时间:45分钟满分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2014·河北学业水平测试)英国史学家约翰·索利说:“如今有个趋势,人们怀念她的民主制度,并将其视为所有现代民主制度的源头。

”“她”是()A.古希腊B.古罗马C.英国D.美国解析:古希腊民主是近现代民主制度的源头,所以题干中提到的源头“她”是指古希腊。

答案:A2.(2014·河南会考)古代雅典直接民主制度形成的前提条件主要是()A.城邦制度B.海洋文明C.公民政治素质高D.广泛吸取外来文化解析:古代雅典直接民主制度形成的原因有很多,其中地理环境、海洋文明是其形成的地理因素,是客观的原因;雅典民主制为吸取外来文化提供了条件,公民政治素质提高是伴随着雅典民主制度的发展而发展的。

小国寡民的城邦制度与雅典直接民主制度形成直接相关,是其形成的前提条件。

答案:A3.(2014·郴州高一质检)《论民主》一书指出,“希腊人的政治体制是……一种乡镇会议式的民主”。

其依据是()A.古希腊小国寡民基础上的民主制B.希腊民主面向全体居民C.财产等级制的推行D.梭伦改革中分区管理民众的政策解析:乡镇会议式的民主主要是人数相对较少,民主相对更加直接。

古希腊是一种小国寡民的城邦体制,这种体制为雅典直接民主提供了条件。

答案:A4.(2014·辽宁会考)古代雅典民主政体的特征体现在()①公民大会②五百人议事会③民众法庭④全国人民代表大会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解析:古代雅典民主政体主要通过公民大会、五百人议事会、民众法庭等得以充分体现,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中国人民行使民主权利的机构,而不属于古代雅典机构。

答案:A5.(2014·增城高一模拟)黑格尔说:“中国人除了皇帝一人外,都不知道自己是自由的。

古希腊人有一部分人知道自己是自由的。

”在古希腊知道自己自由的“这部分人”是指()A.妇女B.外邦人C.奴隶D.成年男性公民解析:古希腊人中自由人实际上是指古希腊的公民,而公民是指成年男性公民,不包括妇女、儿童、奴隶以及外邦人。

高中语文 第一单元 第5课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课件

高中语文 第一单元 第5课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课件

【答案】
C(A.表假设的连词;B.表顺承的连词;C.表转
折的连词; D.表并列的连词, 可以不译出来; 而例句中的“而” 是表转折的连词。)
• 4.下列倒装句式的性质与例句“德之不修,学之不讲”不相同的一项 是( ) • A.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 • B.仁以为己任 • C.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 D.其何以行之哉 • 【答案】 C(题干和ABD都是宾语前置,C是定语后置)
高 考 导 航
• (2015年高考湖北卷) • 1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限选5个小题,如超过5个, 按所答的前5个小题计分)(5分) • (1)人不知而不愠,__________________?(《论语》) • (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__________________。(《荀子·劝学》) • (3)涉江采芙蓉,__________________。(《古诗十九首》) • (4)母、孙二人,更相为命,__________________。(李密《陈情表》) • (5)三径就荒,______________。(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答案】
C(A.谄:chǎn,B.辟:bì ,D.诲:huì )
2.下列加点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富而 可求也(而且) . B.人不厌 其言(讨厌) . C.君子有九思 (考虑) . D.君子无终食之间违 仁(离开、背离) .
)
【答案】
A(而:如果)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而”字的用法,与例句“非其鬼 而祭之,谄也”中“而”字的用法相同的一句是( A.富而 可求也 . B.曲肱而 枕之 . C.君子有勇而 无义为乱 . D.任重而 道远 . )
【作者背景】 刘长卿(约 709~约 786),唐代诗人。字文房,河间(今属 河北)人。少居嵩山读书,后移家鄱阳。开元二十一年 (733)进 士。刘长卿生活在唐王朝由盛转衰的时期,他的诗内容广泛, 各体皆备,诗名盛于中唐前期。安史之乱的社会状况及民生疾 苦在诗中亦有所反映。但大多写遭谗贬谪、胸怀不平之意,以 及感慨政治失意和山水闲逸的情怀,缺乏雄深苍劲之作。

《成才之路》高一人教语文必修1课件 第1单元

《成才之路》高一人教语文必修1课件 第1单元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养。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内容提要 本单元的四首诗词都是现代文学中的名篇,学习本单元要以鉴
赏情感与意象为重点。一方面要分析诗中运用的意象,另一 方面要注意体会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沁园春·长 沙》属于旧体诗,作于1925年——中国革命运动 蓬勃发展时期,通过写乐景、忆往事,抒发了革命青年“以 天下为己任”的豪情壮志。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成才之路 ·语文
人教版 ·必修1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第一单元 《沁园春·长沙》《雨 巷》 《大堰河——本单元主要学习鉴赏中国新诗,选编的四首中国诗歌都是广
为传诵的名篇。学习中应通过反复诵读,体验诗歌的节奏 、韵律;通过对诗歌语言的感知,展开联想和想象,再现 诗歌意象;通过对诗歌意境的把握,领悟诗歌的主旨和意 味。这对于提高我们的审美品位,增强诗歌鉴赏能力,大 有裨益。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方法指导 学习本单元,要以诵读为突破口,通过反复诵读,体会诗人表
达的情感。学习中要注意对诗歌意象的把握和对思想感情的 体会。明确意象是主体和客体的统一,诗中的意象不单是指 客观事物本身,也饱含着诗人强烈的主观感受。体会诗中感 情,则尤其要把握诗中含蓄隐晦的内容,要联系诗歌创作背 景、诗人的思想生平和诗歌的表现手法等。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1.了解诗歌体裁的基本特征,了解作品的相关背景,以便于 分析理解作品的内涵,把握诗歌的思想感情。
2.品味诗歌优美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感受诗歌的音乐美。 3.把握诗歌中鲜明的形象(意象),体会诗歌的意境。 4.学会运用联想和想象,领悟诗歌的意境与主旨。 5.学习诗歌的表现手法,培养鉴赏诗歌的兴趣,提高文学修

【成才之路】2015版高中语文(人教版 必修5)练习:专题训练1]

【成才之路】2015版高中语文(人教版 必修5)练习:专题训练1]

专题训练(一)小说阅读训练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林教头岳庙结怨高衙内(节选)恰才饮得三杯,只见女使锦儿,慌慌急急红了脸,在墙缺边叫道:“官人!休要坐地!娘子在庙中和人合口!”林冲连忙问道:“在那里?”锦儿道:“正在五岳楼下来,撞见个奸诈不级的把娘子拦住了,不肯放!”林冲慌忙道:“却再来望师兄,休怪,休怪。

”林冲别了智深,急跳过墙缺,和锦儿径奔岳庙里来;抢到五岳楼看时,见了数个人拿着弹弓、吹筒、粘竿,都立在栏干边,胡梯上一个年小的后生独自背立着,把林冲的娘子拦着,道:“你且上楼去,和你说话。

”林冲娘子红了脸,道:“清平世界,是何道理,把良人调戏!”林冲赶到跟前把那后生肩胛只一扳过来,喝道:“调戏良人妻子,当得何罪!”恰待下拳打时,认的是本管高太尉螟蛉之子高衙内。

当时林冲扳将过来,却认得是本管高衙内,先自手软了。

高衙内说道:“林冲,干你甚事,你来多管!”原来高衙内不晓得他是林冲的娘子;若还晓的时,也没这场事。

见林冲不动手,他发这话。

众多闲汉见闹,一齐拢来劝道:“教头休怪衙内不认得,多有冲撞。

”林冲怒气未消,一双眼睁着瞅那高衙内。

众闲汉劝了林冲,和哄高衙内出庙上马去了。

林冲将引妻小并使女锦儿也转出廊下来,只见智深提着铁禅杖,引着那二三十个破落户,大踏步抢入庙来。

林冲见了,叫道:“师兄,那里去?”智深道:“我来帮你厮打!”林冲道:“原来是本官高太尉的衙内,不认得荆妇,时间无礼。

林冲本待要痛打那厮一顿,太尉面上须不好看。

自古道‘不怕官,只怕管’。

林冲不合吃着他的请受,权且让他这一次。

”智深道:“你却怕他本官太尉,洒家怕他甚鸟!俺若撞见那撮鸟时,且教他吃洒家三百禅杖了去!”(节选自《水浒传》第七回,有删节) 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含义。

①娘子在庙中和人合口..户...②引着那二三十个破落③不认得荆妇,时间..庙来..无礼④大踏步抢入答:①__________;②__________;③__________;④__________。

《成才之路》高一人教语文必修1课件 第5课《荆轲刺秦王》

《成才之路》高一人教语文必修1课件 第5课《荆轲刺秦王》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成才之路 ·语文
人教版 ·必修1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第二单元 第五课 荆轲刺秦王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1 经典晨读
2 高考导航
5 课堂互动
3 学习目标
6 课后强化作业
4 课前预习
7 名著博览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经典晨读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①?齐鲁青未了②。 造化钟神秀③,阴阳割昏晓④。 荡胸生层云⑤,决眦入归鸟⑥。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⑦。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6)箕.踞以骂曰( 箕:名词作状语,像簸箕一样。 ) (7)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 ( 亲:形容词作动词,亲近、接近。) (8)皆白衣.冠.以送之 ( 衣冠:名词作动词,穿上衣服、戴上帽子。) (9)群臣怪.之( 怪: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觉得奇怪。 ) (10)左右既前.( 前:名词用作动词,上前,走上前。) (11)断.其左股( 断:形容词活用作动词,砍断。)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C.来护儿直言劝谏,后被奸人杀害。他谏请炀帝停驾洛阳, 不再远游江都,引发炀帝大怒,以致宇文化及杀害他时,炀 帝也没有设法保护。
D.来护儿廉于财利,用兵极有谋略。他信守承诺,注重友情 ,轻视钱财,不置产业;善待士卒,处事严明,谋略多合兵 法,部属争相尽力。
【解析】 此题考查对文章大意的理解和归纳概括能力。C项 错误在于,因果关系不存在。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9)至陛.下.,秦武阳色变振恐 陛下古 今义 义: :文 对中 君指 主殿 的前 尊的 称台 。阶下。 (10)左.右.既前,斩荆轲 左右今古义义::一近般随指、左近面侍和人右员面。或表示概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单元第五课一、课内双基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虏.(lǔ)赵王樊於.(yú)期拊.(fǔ)心B.戮.(lù)没.(mò) 骨髓.(suǐ) 惶.(huánɡ)急C.揕.(zhèn)其胸约契.(qì) 瞋.(chēn)目D.偏袒.(tǎn) 扼.(è)腕.(wàn) 濡.(rú)缕【答案】A(於:wū)2.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私:私仇)B.夫今樊将军,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购:重金征求)C.于是太子预求.天下之利匕首(求:寻找)D.乃为装..遣荆轲(为装:伪装)【答案】D(为装:准备行装。

)3.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活用现象分类正确的一项是()①樊於期乃前.曰②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③顷之未发,太子迟.之④皆白衣冠...以送之⑤发尽上.指冠⑥使使以闻.大王⑦乃朝服..,设九宾,见燕使者咸阳宫⑧群臣怪.之⑨图穷.而匕首见⑩左右既前.,斩荆轲A.②⑤/③⑧/①④⑦⑩/⑥/⑨B.②⑤⑩/③⑧④⑦/①⑥⑨C.②⑤⑩/③⑥⑧/①④⑦/⑨D.②④⑤/③⑥⑧/①⑦⑩/⑨【答案】A(②⑤名词作状语,③⑧意动用法,①④⑦⑩名词活用作动词,⑥使动用法,⑨形容词活用作动词。

)4.找出与例句中加点字意义相同的选项例句: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A.微.斯人,吾谁与归B.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C.微.闻有鼠作作索索D.岭峤微.草,凌冬不凋【答案】A(例句和A都当“假如没有”讲。

B项稍微,C项暗中,D项微小)5.下列对课文人物性格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荆轲:粗犷豪迈,沉着勇敢,见义勇为,不畏强暴,不怕牺牲,千载以来,还令人感到凛然而有生气。

行刺秦王虽然失败,但他那种刚毅不屈、慷慨赴难的精神,千秋万载令人感奋。

B.太子丹:性格软弱,缺少勇敢的反抗精神,燕国弱小,无力抵御秦国的侵略,只好采取行刺的办法。

C.樊於期:身为秦将,但因得罪秦王,“父母宗族,皆为戮没”,逃亡燕国。

他对秦国之恨,是刻骨铭心的,但是为了报仇,能不能献出自己的头,这确是一个考验。

樊将军为解燕国之患,为报自己之仇,毅然自刎,不失为一个反抗强暴的英雄。

D.秦武阳:“年十二,杀人,人不敢与忤视。

”但毕竟是个孩子,没有见过世面,所以“至陛下”“色变振恐”。

这是一个少年的性格特点。

【答案】B(“性格软弱,缺少勇敢的反抗精神”不对。

)6.下列对课文表现手法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本文善于写人物的对话和神态。

例如:见秦王时“秦武阳色变振恐”,“荆轲顾笑武阳”而向秦王作了解释,在千钧一发之际,镇静的神态和得体的言辞消弥了危机。

B.本文善于通过对比突出人物性格。

例如:以太子丹的急躁粗疏、头脑简单跟荆轲遇事审慎、三思而行对比,以突出荆轲的深沉多谋。

C.本文善于写一瞬间同时发生的各种现象,交织起来就创造出一个悲壮感人的场面。

例如:刺秦王时,荆轲的动作,秦王惊起拔剑不出,环柱而逃的狼狈相,群臣的惊愕,侍医掷药囊,左右呼“王负剑”,一直到荆轲“被八创”,“箕踞以骂”。

D.本文善于通过动作刻画人物的心理。

例如:写武阳在紧急关头神态失常,同荆轲的镇定自若对比,突出了荆轲的机智勇敢。

【答案】D(所举事例与前面的观点不一致。

)二、语段精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10题。

从“顷之未发,太子迟之,”到“左右既前,斩荆轲。

秦王目眩良久。

”原文见课本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日以.尽矣,荆卿岂无意哉以:通“已”,已经B.愿举国为内臣,比.诸侯之列比:齐等,同样C.愿大王少假借..之假借:借助D.秦王复击轲,被.八创被:蒙受【答案】C(宽容、原谅)8.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①疑其有改悔,乃.复请之②断其喉,尽其肉,乃.去B.①而秦武阳奉地图匣,以.次进②斧斤以.时入山林C.①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之②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D.①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②锲而.舍之,朽木不折【答案】B(B中的两个“以”字都当“按照”讲。

A.乃:①就,②才;C.因:①于是,②依靠;D.而:①表修饰关系,②表顺承关系。

)9.从后两段文字内容看,对荆轲形象评价有误的一项是()A.耿直刚烈,太子丹催促荆轲前去刺秦,荆轲虽屈于权势,但仍然毅然悲壮辞别。

B.虑事周密,用重金贿赂蒙嘉,为蒙蔽秦王顺利实施刺杀计划起到了重要作用。

C.镇定从容,秦武阳在秦廷露出恐惧神色,引起秦国君臣疑心,所幸荆轲机智化解。

D.忠义赤诚,荆轲希望生擒秦王,以便谋求秦燕长久和平,来酬谢太子丹。

【答案】A(“屈于权势”不对。

)10.翻译下面的句子。

(1)函封,燕王拜送于庭,使使以闻大王。

唯大王命之。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

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用盒子装好,燕王很慎重地在朝廷将它送出,派人来把这些告诉大王。

一切听大王您吩咐。

(落实“函”“庭”“唯”)(2)荆轲在后面紧追秦王,秦王绕着柱子跑。

群臣非常吃惊,事情突然发生,根本没想到,大家都失去了常态。

(落实“还”“走”“卒”“度”)三、延伸提高阅读下文,完成11~14题。

秦且灭六国,兵以临易水。

恐其祸至,燕太子丹患之。

樊将军亡秦之燕,太子容之。

太傅鞠武谏曰:“不可。

夫秦王之暴,而积怨于燕,足为寒心,又况闻樊将军之在乎!是以委肉当饿虎之蹊,祸必不振矣!愿太子急遣樊将军入匈奴以灭口。

”太子丹曰:“夫樊将军困穷于天下,归身于丹,丹终不迫于强秦,而弃所哀怜之交置之匈奴,是丹命固卒之时也。

愿太傅更虑之。

”鞠武曰:“燕有田光先生者,可与之谋也。

”太子跪而逢迎,却行为道,跪而拂席。

田先生坐定,左右无人,太子避席而请曰:“燕、秦不两立,愿先生留意也。

”田光曰:“今太子闻光壮盛之时,不知吾精已消亡矣。

虽然,光不敢以乏国事也。

所善荆轲,可使也。

”太子曰:“愿因先生得交于荆轲,可乎?”田光曰:“敬诺。

”太子送之至门,曰:“丹所报,先生所言者,国大事也,愿先生勿泄也。

”田光俛而笑曰“诺。

”见荆轲,曰:“光与子相善,燕国莫不知。

光言足下于太子,愿足下过太子于宫。

”荆轲曰:“谨奉教。

”田光曰:“愿足下急过太子,言光已死,明不言也。

”遂自刭而死。

轲见太子,言田光已死。

太子再拜而跪,膝下行流涕,有顷而后言曰:“丹所请田先生无言者,欲以成大事之谋,今田先生以死明不泄言,岂丹之心哉?”荆轲坐定,太子避席顿首曰:“田先生不知丹不肖,使得至前,愿有所道,此天所以哀燕不弃其孤也。

愚以为诚得天下之勇士,使于秦,窥以重利,秦王贪其贽,必得所愿矣。

诚得劫秦王,使悉反诸侯之侵地,则大善矣;则不可,因而刺杀之。

彼大将擅兵于外,而内有大乱,则君臣相疑。

以其间诸侯,诸侯得合从,其破秦必矣。

此丹之上愿,而不知所以委命,惟荆卿留意焉。

”久之,荆轲曰:“此国之大事,臣驽下,恐不足任使。

”太子前顿首,固请无让。

然后许诺。

于是尊荆轲为上卿。

(选自《战国策·燕三》,有删改) 11.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而积怨于燕,足为寒心..寒心:胆战心惊B.光不敢以乏.国事也乏:荒废C.窥.以重利窥:探看,引诱D.太子前顿首,固请无让.让:责备【答案】D(让:推辞、退让)12.下列各句中,全都直接表现太子丹“仁而下士”的一项是()①秦王之暴,而积怨于燕,足为寒心,又况闻樊将军之在乎!②燕有田光先生者,可与之谋也。

③太子跪而逢迎,却行为道,跪而拂席。

④丹所报,先生所言者,国大事也,愿先生勿泄也。

⑤使得至前,愿有所道,此天所以哀燕不弃其孤也。

⑥太子前顿首,固请无让。

A.①②④B.①③④C.②⑤⑥D.③⑤⑥【答案】D(①表现秦王残暴及其后果。

②是鞠武向太子推荐田光。

③表现太子迎接田光时礼贤下士的情形。

④虽是太子对田光所言,但表现太子尚有猜疑的心理。

⑤是太子对荆轲所言,希望听到荆轲对救燕国的意见,表现太子对荆轲的尊重。

⑥中“顿首”“固请”都表现了太子的“下士”,即对荆轲的看重)1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在秦将灭六国,兵临易水之际,太子请教鞠武、田光以及接见荆轲都是为了解决秦灭燕国之患。

B.樊将军从秦流亡到燕后,太傅鞠武以为大患,急遣樊将军入匈奴,想借匈奴之手来杀掉樊将军。

C.太子向田光请教如何缓解燕、秦两国紧张局势之后,叮嘱他谈话内容勿泄;为此,田光自刎而死。

D.太子重用荆轲,是想让他胁迫秦王返还诸侯土地;或者刺杀秦王使秦大乱,六国趁机合纵破秦。

【答案】B(原文为太傅谏太子“急遣……”;也不是“借匈奴之手杀掉樊将军”,而是将樊将军送到匈奴后可以消除秦国进攻燕国的借口)14.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是以委肉当饿虎之蹊,祸必不振矣!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愿足下急过太子,言光已死,明不言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这就像将肉放置在饿虎往来的路上,(您遭受到的)灾祸一定无法挽救了!(2)希望您赶快去拜见太子,说我已经死了,表明我不会把我们的谈话内容泄漏出去了。

四、高考热点15.阅读下面的材料,用一句话概括其主要内容,不超过20字。

继前几年的“给力”之后,最近,“屌丝”、“元芳体”也登上了作为主流媒体的《人民日报》,这引起了广泛关注。

11 月3 日,该报一文中写道:“市场经济的冲击余波未了,全球化、民主化、信息化的浪潮又不期叠加。

分配焦虑、环境恐慌,拼爹时代、屌丝心态,极端事件、群体抗议,百姓、社会、市场、政府的关系进入‘敏感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