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皮椎弓根钉治疗胸腰段骨折的疗效观察

合集下载

微创经皮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

微创经皮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

微创经皮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顾王健(平湖市第二人民医院,浙江 平湖 314201)摘 要 目的:观察微创经皮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采用微创经皮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患者47例。

男30例,女17例。

年龄25~53岁,中位数39岁。

体质量指数18~26kg·m-2,中位数22kg·m-2。

骨折AOspine分型A1型27例、A2型20例。

骨折位于T1223例、L114例、L210例。

受伤至手术时间3~17h,中位数9h。

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测量伤椎Cobb角及椎间隙高度。

采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ana loguescale,VAS)评分评价伤椎疼痛程度,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disabilityindex,ODI)评分评价胸腰椎功能,随访观察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手术时间(87.94±15.46)min,术中出血量(78.93±15.46)mL,住院时间(8.94±2.53)d。

所有患者均获6个月的随访。

不同时间点伤椎Cobb角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4.28°±2.13°,8.36°±1.29°,8.27°±1.41°,F=204.248,P=0.000);术后3个月和术后6个月的伤椎Cobb角均较术前减小(LSD-t=16.298,P=0.000;LSD-t=16.130,P=0.000);术后3个月和术后6个月的伤椎Cobb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SD-t=0.323,P=0.748)。

不同时间点椎间隙高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25±0.85)mm,(9.12±1.32)mm,(9.16±1.29)mm,F=172.261,P=0.000];术后3个月和术后6个月的椎间隙高度均较术前增加(LSD-t=16.899,P=0.000;LSD-t=17.352,P=0.000);术后3个月和术后6个月的椎间隙高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SD-t=0.149,P=0.882)。

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疗效观察

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疗效观察
a e o l umba r f r a c t u r e s by mi n i ma l l y i n v a s i v e Ana l y s i s o f c l i n i c a l e ic f ac y i n t he t r e a t me nt o f t ho r
Ab s t r a c t :O b j e c t i v e T o s t u d y t h e e f f e c t o f m i n i m a l l y i n v a s i v e p e r c u t a n e o u s p e d i c l e s c r e w s o s t e o s y n t h e s i s i n t h e

3 8 4・
临床 骨 科 杂 志
J o u r n a l o fC l i n i c a l O r t h o p a e d i c s 2 0 1 3 A u g ; 1 6 ( 4 )

d o 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0 0 8 - 0 2 8 7 . 2 0 1 3 . 0 4 . 0 0 9
S e c t i o n L
D e p t o fO r t h o p a e d i c s , t h e P e o p l e s H o s p i t a l fK o a i C o u n t y , K a i C o u n t y ,C h o n g q i n g 4 0 5 4 0 0 ,C h i n a )
a n d i n t r a o p e r a t i v e i n d i c a t o r s o f s u r g i c a l t r a u ma ,t h e a n t e r i o r h e i g h t o f v e r t e b r a l a n d t h e C o b b a n g l e o f f r a c t u r e d v e r t e ・ b r a l p r e o p e r a t i v e a n d p o s t o p e r a t i v e 1 y e a r we r e r e c o r d e d a n d c o mp a r e d .Re s u l t s T h e o p e r a t i o n t i me ,a mo u n t o f b l e e d i n g d u in r g s u r g e r y ,p o s t o p e r a t i v e d r a i n a g e,i n c i s i o n l e n g t h,h o s p i t a l s t a y s a n d b r a c e a wa y f r o m t h e b e d t i me o f

经皮微创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临床有效性分析

经皮微创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临床有效性分析

经皮微创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临床有效性分析【摘要】目的:探究分析经皮微创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临床有效性。

方法:选取我院(2022年1月-2022年12月)治疗的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共80例,将其进行随机分组,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两组。

参照组40例患者,应用开放式手术治疗,研究组40例患者,应用经皮微创手术治疗。

通过相关统计学来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指标和临床疗效。

结果:研究组的手术时长上和参照组相比差异不大(P>0.05);但出血量、手术切口和住院时长方面均优于参照组(P<0.05);治疗总有效率(95%)明显比参照组的(80%)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微创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临床效果确切,值得在临床当中推广。

【关键词】经皮微创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临床有效性胸腰段脊椎骨折一般是因为高空受伤、身体弯曲等原因造成的椎体前部受压。

而胸腰椎属于人体椎体中最大的部分,脊椎骨折会造成椎体移位,对脊髓压迫而损伤脊髓,如果患者该部位损伤的话会让其出现运动和感觉障碍,引发功能缺陷,严重时会危及生命安全[1]。

如果患者站立、卧床、坐姿难以恢复时导致长期卧床而引发泌尿系统和肺部感染等并发症,因此必须及时接受手术治疗,通过对损伤部位进行减压复位和固定来改善其症状。

对此,本文就皮微创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临床有效性进行如下探究分析。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研究对象为我院(2022年1月-2022年12月)治疗的80例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两组,每组各40例,年龄范围为22-65岁,平均为(45.3±5.16)岁;其中48例男性患者;32例女性患者,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参照组:对患者行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的开放手术治疗:让患者处于俯卧位后进行全身麻醉,然后在其胸腰椎后正中位置作一个大约12 厘米的切口,暴露骨折部位和邻近的椎体组织,待骨折位、椎弓根螺钉固定位置明确后,在患者的骨折、邻近的椎体位置置入椎弓根螺钉。

分析经皮微创椎弓根钉内固定与开放椎弓根钉内固定手术对胸腰椎骨折的治疗效果

分析经皮微创椎弓根钉内固定与开放椎弓根钉内固定手术对胸腰椎骨折的治疗效果

医学食疗与健康 2022年12月下第20卷第36期·临床研究·分析经皮微创椎弓根钉内固定与开放椎弓根钉内固定手术对胸腰椎骨折的治疗效果郭政(连云港市赣榆区人民医院骨科,江苏 连云港 222100)【摘要】目的:浅析对于胸腰椎骨折患者,采用经皮微创椎弓根钉内固定术、开放椎弓根钉内固定手术的临床价值。

方法:择42例患者,均经影像学检查,确诊为胸腰椎骨折患者,按照抽签法分为A组、B组(n=21), A组:开放椎弓根钉内固定手术、B组:经皮微创椎弓根钉内固定术,对两组患者的治疗结局进行分析。

结果:较之A组患者,B组患者的手术所行切口长度较小、术中出血量较少,术后住院时间较短(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影像学参数具有同质性(P>0.05),治疗后7 d、1年两组患者影像学参数均有所改善,但组间差异甚微,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A组患者相比,B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P>0.05)。

结论:经皮微创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患者的应用价值高,虽与开放椎弓根钉内固定手术治疗后患者的胸腰椎影像学参数相比,疗效一致,可以有效促进患者的伤椎恢复,但前者切口小,术中出血量少,住院时间短,且并发症较少,值得进一步研究。

【关键词】胸腰椎骨折;经皮微创椎弓根内固定;开放椎弓根钉内固定【中图分类号】R68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249(2022)36-0045-04The effect of Percutaneous Minimally Invasive Pedicle Fixation and Open Pedicle Fixation on Thoracolumbar Fractures was AnalyzedGuo Zheng(Department of orthopedics, Lianyungang Ganyu District People’s Hospital, Lianyungang Jiangsu 222100, China)【Abstract】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clinical value of percutaneous minimally invasive pedicle screw internal fixation and open pedicle screw internal fixation in patients with thoracolumbar fractures.Methods: 42 patients with thoracolumbar fractures were selected and diagnosed by imaging examination.They were divided into group A and group B(n=21).Group A: open pedicle screw internal fixation and group B: percutaneous minimally invasive pedicle screw internal fixation.The treatment outcome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analyzed.Results: compared with group A, group B had shorter incision length, less intraoperative bleeding and shorter postoperative hospital stay(P<0.05); Before treatment, the imaging parameter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homogeneous(P>0.05).The imaging parameter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improved 7 days and 1 year after treatment, but there was littl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0.05); Compared with group A, the incidence of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in group B was lower(P>0.05).Conclusion: the application value of percutaneous minimally invasive pedicle screw internal fixa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thoracolumbar fractures is high.Although the curative effect is consistent with the imaging parameters of thoracolumbar spine after open pedicle screw internal fixation, which can effectively promote the recovery of injured vertebrae, the former has small incision, less intraoperative bleeding, short hospital stay and fewer complications, which is worthy of further study.【Keywords】Thoracolumbar fracture; Percutaneous minimally invasive pedicle internal fixation; Open pedicle screw internal fixation作者简介:郭政,骨科,连云港市赣榆区人民医院。

胸腰椎压缩骨折经伤椎或跨椎椎弓根钉内固定疗效观察

胸腰椎压缩骨折经伤椎或跨椎椎弓根钉内固定疗效观察
te t n . h r e e 1 ll s 1 e ls a e o 1 r ame t T e e w r 4 n ae . fmae . g d f m 9—6 e r l . s ls Ra d m c e s l一4 p so e ai e l r 7 y a s d Re u t o n o a c s otp r t v
侧或者双侧椎 弓根 保持 完整 ,椎 体的下半部和下终板没
再加 上越来 越多的 固定器械在临床应用 ,因此胸腰椎压 有爆 裂现象 。按 照临床 AO胸腰 椎骨折分类 ,主要 为 : 缩 骨折可以通过手术方法治疗 。其 中最 常见 的为后路椎 A型 1 例 ,B型 8 ,C型 6 。 1 例 例 弓根 定内固定术 ,尤其在临床广泛应用 的跨上椎 四钉 内 1 手术方法 对 于存在脊髓损伤或者脊髓没有损伤但 . 2 同定 技术 ,但是其后遗症较多 ,如 断钉 、凸畸形等现 象 是椎 管内出现 占位 现象的患者来说 ,继发性脊髓损伤 的
[1 5

冲洗伤 口、进行消毒 ,将伤 口缝合 。术 后约 7 天后遵 医 利用椎 弓根钉 固定伤椎 的上 下椎体 ,既可 固定脊柱 嘱适 当下 地 ,同时注意在 3 月 内避免久坐 、下蹲或 弯 三柱 ,也可减少 固定 的节段 ,尽量保持 更多的脊柱运动 个 腰 等动作I。 3 I 1 术后 回访 . 3 对于所有 患者 ,在手术前和手 术后分别 功能 ,通过切除后路椎板 的方式 ,直接减轻压力 。当前 , 已经成为胸腰椎压缩骨折 的主要 治疗方法 ,并在 临床广
v r b a e e r l e il al t i r c o s h x d efc . t o s 2 a e f h r c l mb r et b a o r s in e t r r b a d cen i wi n o r s e e f t Meh d 5 e s s o a ou a re r l mp e s e vt p h a t f i e ot v c o

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观察

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观察
4 4 2 ・临床研 究 ・
N o v e mb e r 2 0 1 3 , V o 1 . 1 1 , N o . 3 1
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观察
蔡 明 刘 雅 贾 小平 段 伟 利 陆 兵 解 勇 董 小 通
河南 南 阳 4 7 3 0 0 0 ) ( 河南省南阳市骨科 医院,
间为 3 . 2 年 ;所有 患 者的 术 中出血 量为 4 9 ~1 4 9 mL,平 均 出血 量 为
( 9 8 . 7 ±2 4 . 8 )mL;患 者 的住 院 时间为 6 ~1 1 d ,平 均 住 院时 间为 ( 8 . 9 ±2 . 0 )d ;患者 的切 口总长度为5 9 ~7 9 m m,平均 长度为 ( 6 7 . 8 ±5 , 3 )n ' l l y l ;患者 的手术 时间为4 2 ~8 5 mi n ,平均 手术 时间为 ( 4 7 8 ± 2 1 . 9 )mi n 。患者在治疗前后的腰背疼痛情况存在明显差异 ,具有统计 学 意义 ,J P <O . 0 5 。患者在 手术前后 的患椎椎 体前缘 高度 、矢状 位指 数 、后凸C o b b 角 存在明显差 异 ,具有统 计学意义 ,P <0 . 0 5( 其具体 情 况如表 1 所 示 )。所有 患者在 术中均未 出现 以圆形的神经损 伤 ,且
疗 方式开始得到应 用,随着医学模式 的不 断发展 ,后路开放切开 复位
的腰胸段行x 线检查。 来自1 . 3疗效评价 短 节段椎 弓根钉 棒 内固定术 已经成 为了此类患者 的主要治疗 方式川 。 大 量的临床资料显 示 ,对胸腰椎骨折 患者 行后路开放切开复位 短节段 椎 弓根钉棒 内固定术可 以缩短患者 的下床活动时间 ,减少 患者 长期卧 床 的痛苦 ,同时还必须避免患者在术 后出现压疮 、坠积性肺 炎以及深 静脉血栓 等并发症 ,此外还可 以避 免患者出现神经功 能损 害以及脊柱

经皮微创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临床有效性分析

经皮微创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临床有效性分析

经皮微创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临床有效性分析摘要:目的探究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临床效果。

方法以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为对象,共66例,分为参照组、研究组,参照组应用传统手术治疗,研究组应用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对比治疗效果。

结果研究组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的疼痛程度评分、ODI水平、伤椎前缘相对高度、Cobb角均优于参照组,P<0.05。

结论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可采用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促使伤椎前缘相对高度、Cobb角恢复,缓解疼痛,效果显著。

关键词:传统手术;胸腰段脊柱骨折;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胸腰椎骨折患者常用术式有传统开放手术、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其中传统开放手术的临床应用时间长,且术中能够充分暴露腰椎,医师能够准确定位,促进治疗[1]。

然而,该术式也存在手术切口大、出血量多等缺点,患者在术后受到疼痛等因素影响,康复治疗依从性差,不利于恢复。

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属于微创手术,可采用经多裂肌间隙入路、腰椎后正中入路手术治疗,有效减少术中出血量,且手术时间短,具有显著治疗效果。

本文将以近年来66例患者为对象进行研究,详细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以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为对象,共66例,分为参照组、研究组,研究时间是2020年3月~2021年3月。

参照组,20例男性,13例女性;年龄28-67岁(41.89±5.43);病因:12例患者高处跌落,21例患者车祸伤。

研究组,19例男性,14例女性;年龄29-68岁(41.67±6.17)岁;病因:13例患者高处跌落,20例患者车祸伤。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分析,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参照组应用传统手术治疗:仰卧位体位,实施全麻,使用C 形臂X线机透视,了解骨折位置,对伤椎定位,做切口,将皮肤组织逐层切开,充分暴露患处。

使用Weinstein法锁定螺钉固定点,在骨折处置入椎弓根螺钉,在骨折邻近椎体处取椎弓根螺钉置入,对邻近椎体固定,取连接棒置入,留置引流管,术毕,缝合切口。

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

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

doi:10.3969/j.imn.1008-0287.2021.03.003-临床论著-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郑宏磊,丁文斌,张磊磊,金绍林,周明,童绪军摘要:目的探讨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根据置钉方式的不同将80例胸腰椎骨折患者分为经皮组(40例,采用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与开放组(40例,采用开放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

比较两组手术情况与疗效"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5〜29(19.14±6.37)个月"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经皮组短(少)于开放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B<0.05)'术后1周kAS评分经皮组低于开放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1年OD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0.05)°伤椎高度百分比和Cobb角:两组术后1周、1年均较术前改善(P<0.05)$术后1周、1年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创伤小、可有效减少患者疼痛,临床效果满意"关键词:胸腰椎骨折'经皮椎弓根螺钉;微创中图分类号:R683.2;R687.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0287(2021)03-0313-04Percutaneous pedicle screw internal fixation for treatment of thoracolumbar fracturesZHENG Hopg-lei$DING Wen-bin,$ZHANG Lei-lei$JIN Shao-Im$ZHOU Ming$TONG Xu-jun(Deptf Ozthf a edcs,Tnglng MunccaZ Hcftal,Tnglng‘Anhuc244000$China)Abstracl:Objechvr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percutaneous screw internal fixation for treatment of thora-columbaa fracture.Method%The80patients with thoracolumbar fractures were divided inte percutaneous group(40cases‘adopting percutaneous pedicle screw internal fixation)and open group(40cases,using conventional open pedi-te screw).The operation situation and curativv effect of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Rescltc All patients werefollowed up for15〜29(19.14±6.37)months.The operation Ume and intraoperative blood loss in the percutaneousgaoup w8a shoaia(f s)ihan ihos8on ih8op8n gaoup, and ih8a w8a8siaiosioca f ysognoeocanido e a8nc8sb8iw88n iwogroups(P<0.05);the VAS of the percutaneous group was lowec than that of the open group at1week after operation(P<0.05);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ODI between the two groups at1year after operation(P>0.05).Percentaae of vertebral height and Cobb anglo of the two groups:they were improved at1week and1year postopera­tion,compared with those before operation(P<0.05);whilo there was no sio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groups at1week a nd1year postoperation(P>0.05).Conclusion%Percutaneous pediclo screw fixation for treat­ment of thoracolumbar fracture has less trauma,less postoperative pain and satisfactory clinical effect.Key words:thoracolumbar fractures;percutaneous pedicle screw;minima^y invasive传统后正中入路行椎弓根置钉治疗胸腰椎骨折存在手术切口大、术中广泛剥离牵拉椎旁肌肉软组织、术中出血多、术后恢复时间长、伴有筋膜下血肿形成及感染等风险,因此微创经皮椎弓根置钉的手术方式更易被骨科医生接受[1]"为探讨椎弓根置钉的疗效,本研究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月我科采用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手术治疗的40例胸作者单位:铜陵市立医院骨科,安徽铜陵244000作者简介:郑宏磊,男,主治医师,主要从事脊柱外科研究,E-maii: 784686456@;童绪军,男,副主任医师,通讯作者,主要从事脊柱及创伤,E-maiO:1127820294@ 腰椎骨折患者资料,并与同期40例采用开放椎弓根置钉治疗的患者资料进行比较,报道如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皮椎弓根钉治疗胸腰段骨折的效果【摘要】目的:探讨经皮椎弓根钉治疗胸腰段骨折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我院在2014年12月~2016年1月收治的140例行经皮椎弓根钉固定治疗的胸腰段骨折患者作为研究组,另选取同期收治的100例行传统开放式手术治疗的胸腰段骨折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切口长度及手术疗效等。

结果:研究组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引流量、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伤椎前缘高度明显升高,Cobb’s角明显变小,且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与术前1d相比,两组术后1周的VAS评分明显降低,术后6个月的ODI评分也明显降低(P<0.05),研究组术后1周的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6个月的ODI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

结论:经皮椎弓根钉固定术是一种微创手术,治疗胸腰段骨折具有出血少、创伤小、疗效好、恢复快等优点,是治疗胸腰段骨折的理想术式。

【关键词】胸腰段骨折;经皮椎弓根钉;脊柱骨折;微创;疗效脊柱骨折是临床较为常见的一种骨折类型,约占全身骨折的5~6%[1],且以T10~L2的胸腰段骨折最为多见。

临床治疗胸腰段骨折多采用后路切开椎弓根钉内固定术,临床实践证实该术式的疗效显著,但在随访过程中也发现患者术后普遍存在顽固性腰背疼痛、僵硬,给患者的日常生活造成了极大的影响[2]。

近年来,随着微创外科技术的不断进步与成熟,经皮椎弓根钉内固定微创手术在脊椎骨折中的应用也越来越普遍,该术式具有疗效好、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等优点。

我院应用经皮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段骨折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在2014年12月~2016年1月收治的140例行经皮椎弓根钉固定治疗的胸腰段骨折患者作为研究组,男78例,女62例,年龄21~55(36.8±1.2)岁,受伤时间1~6(4.2±1.3)d,骨折节段包括:L1 47例,L2 27例,T12 51例,T11 15例。

另选取同期收治的100例行传统开放式手术治疗的胸腰段骨折患者作为对照组,男58例,女42例,年龄20~53(35.0±0.9)岁,受伤时间1~7(3.9±1.1)d,骨折节段包括:L1 39例,L2 16例,T12 36例,T11 9例。

纳入标准:术前经CT、X线片检查确诊为胸腰段骨折;伤椎前方高度丢失超过1/3,后凸成角畸形超过20°,椎管占位Worter指数≤Ⅰ°;AO骨折分型都为A型;单节段椎体骨折;未发生神经损伤;无手术禁忌证。

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可进行比较。

1.2 方法1.2.1 传统开放式手术手术在气管插管全麻下进行,麻醉成功后,患者取俯卧位,垫腰桥。

在患者的髋部、胸部下铺软垫,以分散腹部压力,减少术中出血。

做后路正中切口,使用电刀从伤椎开始对周围肌肉进行剥离,让伤椎上下各1个椎体的横突、关节突、椎板、棘突充分显露出来。

在与伤椎相邻的两侧椎弓根各置入2枚椎弓根钉,预弯金属纵棒至弧度适合,然后进行安装。

通过内固定力量,初步复位塌陷伤椎,然后将椎弓根钉撑开,顶丝固定妥善后对创面进行清洗,放置引流管。

1.2.2 经皮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手术在气管插管全麻下进行,麻醉成功后,患者取俯卧位,垫腰桥。

先行透视定位,准确定出伤椎及上下各1个椎体的椎弓根体表投影并作好标记,常规消毒、铺巾,露出脊柱胸腰段。

先在伤椎上方椎体的右侧椎弓标记外侧约1.5cm处作1.8cm纵向皮肤小切口,插入穿刺针直抵椎弓根处,透视导引下将导针沿椎弓根进入椎体前1/3处,测深,逐级扩张切口入路通道。

沿导针攻丝,旋入椎弓根钉一枚。

同法操作,分别在伤椎两侧和上下椎各1个椎体的椎弓根处旋入5枚椎弓根钉。

分别于双侧钉槽置入适当长度固定棒两根,上顶丝,用撑开器行椎体撑开复位,拧紧顶丝。

透视下见伤椎复位良好,钉棒系统固定妥善。

全层缝合伤口,包扎伤口。

1.3 观察指标(1)记录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手术切口长度、术后引流量、切口总长度、住院时间等。

(2)通过影像学检查[3],测定手术前1d及术后6个月伤椎后凸矢状面的Cobb’s角变化,计算伤椎前缘高度百分比(伤椎上下位椎体前缘高度之和/2×100%),并运用ODI(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表)[5]评估患者的脊柱功能,评分越低脊柱功能越好。

(3)手术前1d及术后1周,分别运用VAS(视觉模拟评分法)[4]评估患者的腰背疼痛程度,评分越高疼痛程度越严重。

1.4 统计学方法用SPSS20.0软件处理研究数据,计数资料比较用x2检验,计量资料比较用t 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2.1 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切口长度等研究组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引流量、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

表1 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切口长度等指标比较(sx±)组别(n) 手术时间/min术中出血量/ml切口长度/mm引流量/ml住院时间/d研究组(140) 50.1±11.4 68.5±22.5 65.5±10.7 15.1±10.3 6.2±1.4对照组(100) 95.2±9.8 345.5±115.5 105.5±12.8 210.5±25.8 10.2±4.5 t 32.003 27.673 26.292 81.074 9.877P <0.05 <0.05 <0.05 <0.05 <0.052.2 Cobb’s角、伤椎前缘高度两组术前1d的伤椎前缘高度、Cobb’s角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与术前1d相比,两组术后6个月的伤椎前缘高度明显升高,Cobb’s角明显变小,且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如表2)。

表2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的Cobb’s角、伤椎前缘高度比较(sx±)组别(n) 伤椎前缘高度(%)t P Cobb’s角(°)t P 术前1天术后6个月术前1天术后6个月研究组(140) 56.5±17.4 92.2±6.6 22.698 <0.05 27.5±11.8 12.31±3.12 14.725 <0.05 对照组(100) 57.3±18.0 93.2±5.7 19.014 <0.05 28.0±12.1 12.40±4.22 12.173 <0.05t 0.346 1.224 0.320 0.190P >0.05 >0.05 >0.05 >0.052.3 腰背疼痛程度、脊柱功能两组术前1天的VAS、ODI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与术前1d相比,两组术后1周的VAS评分明显降低,术后6个月的ODI评分也明显降低(P<0.05),研究组术后1周的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6个月的ODI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如表3)。

表3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的腰背疼痛程度、脊柱功能比较(sx )组别(n) VAS评分(分)t P ODI评分(分)t P 术前1天术后1周术前1天术后6个月研究组(140) 8.5±2.4 3.5±0.3 20.460 <0.05 39.2±2.8 4.2±2.2 116.298 <0.05 对照组(100) 8.3±2.6 4.9±0.7 12.627 <0.05 40.1±5.3 3.9±2.5 61.774 <0.05 t 0.615 21.117 1.704 0.984P >0.05 <0.05 >0.05 >0.053 讨论目前,脊柱后路开放手术治疗胸腰段骨折的临床疗效已得到了临床的证实,并成为了治疗胸腰段骨折的主要方法。

但在传统的开放性手术中,需要对患者的竖脊肌进行大面积剥离,因此手术创伤较大,存在术中及术后出血量多、术后早期疼痛明显、术后后期伴有僵硬不适等缺点[6-7]。

采用传统的手术入路,需要大面积剖离骨膜下多裂肌,对于在术中行横突间植骨融合术而言,在术中对多裂肌的剖离更为广泛。

椎体节段血管分支是多裂肌供血的主要来源,而脊柱神经根后支-背内侧支是神经支配的来源,若在术中剖离多裂肌过多,不可避免的会损伤到多裂肌的血供系统和支配神经,会增加患者术后多裂肌退行性病变的可能[9-10],导致脂肪沉积、肌肉萎缩和纤维化。

同时,在手术中长时间的牵拉多裂肌会造成内侧多裂肌压力持续升高,影响血供的正常运行,继而引发肌肉缺血性坏死[11]。

传统手术术中出血较多,同时还会对肌肉的神经支配造成影响,增加术后感染、出血等并发症风险[12]。

另外,开放性手术还容易对椎旁肌造成严重的医源性损伤,导致术后中远期腰椎术后失败综合征的发生[13]。

因此,在胸腰段骨折手术中,要尽可能地减少椎旁肌损伤,以保证手术疗效。

经骶棘肌入路开放手术能够较好地保护椎旁肌,避免椎旁肌受损,但手术要对骶棘肌肌腹进行广泛剥离,所以术后发生积血、出血的风险仍较高[14]。

椎弓根钉内固定手术的技术原理是将螺钉拧入伤椎及其上下相邻椎体和椎弓根内部,在伤椎上建立一个支点,纵行撑开伤椎及其下位相邻椎体,以实现韧带的轴向复位[15]。

经皮椎弓根钉内固定手术是一种微创术式,其是在透视机下对伤椎及其邻近椎体进行准确定位后,在透视引导下完成伤椎的椎弓根钉内固定[16]。

该术式仅需做一较小的切口,不会对伤椎周围组织进行大面积剥离,其对椎旁肌的损伤较小,并且不会对节段动静脉后支、脊神经后支造成损伤,能够有效降低术后腰背疼痛的发生风险[17-18]。

经皮椎弓根钉手术治疗胸腰段骨折的手术疗效经临床实践得到了充分证实。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与对照组术后6个月的伤椎前缘高度明显升高,Cobb’s角明显变小,且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

说明传统开放性手术与经皮椎弓根钉手术治疗胸腰段骨折,矫正Cobb’s角,恢复伤椎前缘高度的效果相当。

结果还显示两组术后6个月的ODI 评分明显降低,且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

说明经皮椎弓根钉治疗胸腰段骨折恢复脊椎功能的效果与传统开放性手术相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