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民生财政支出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
我国财政对城乡收入差距影响的实证分析

我国财政对城乡收入差距影响的实证分析
李秉强
【期刊名称】《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07(025)001
【摘要】文章首先理论分析了财政与城乡收入差距之间的关系,随后采取协整和误差纠正模型进行了实证分析,发现与理论分析不一致.研究发现,从长期来看,我国的财政收入会缩小而财政支出会拉大城乡收入差距,均衡财政对改善城乡收入差距的效果不显著,这就要求政府在实施财政政策时要充分考虑财政收支对城乡收入差距的不同影响.
【总页数】4页(P5-8)
【作者】李秉强
【作者单位】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院,湖北,武汉,430074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812.4
【相关文献】
1.我国财政支出结构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实证分析 [J], 高庆洁
2.财政社会保障支出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r——基于西北五省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 [J], 梁娟
3.财政收支对城乡收入差距影响的实证分析——以重庆市为例 [J], 徐鹏;张鹏
4.财政支农、城镇化对城乡收入差距影响的实证分析 [J], 曹祖文;白硕;刘建徽;刘晗
5.数字金融发展对我国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基于空间杜宾模型的实证分析 [J], 卜亚;余星辉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财政支出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

财政支出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摘要:财政支出是政府为促进经济发展和提高社会福利而进行的支出活动。
城乡收入差距是指城市和农村居民之间的收入差异。
本文旨在研究财政支出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并探讨相关政策对于缩小收入差距的实际效果。
1. 引言城乡收入差距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
财政支出作为政府调节收入分配的重要手段之一,具有潜在影响城乡收入差距的能力。
从公平与效率的角度来看,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是一个重要的目标。
2. 财政支出对农村收入的影响2.1 教育支出教育被视为提高个人技能和素质的重要途径,对农村居民的收入提升具有重要影响。
政府通过财政支出提供农村教育资源和改善教育设施,可以提高农村居民的受教育程度,从而提高他们的就业机会和收入水平。
2.2 医疗支出财政支出用于改善农村医疗卫生条件,提供基本医疗保障,可降低农村居民因疾病导致的贫困风险,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
健康属于人类基本权益,在保障农村居民健康的同时,也可以促进其就业机会和收入水平的提升。
2.3 基础设施建设支出财政支出用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如道路、电力、通信等,可以降低农村交通和通讯成本,从而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农产品的流通。
这将为农村居民提供更多商机和工作机会,从而提高他们的收入水平。
3. 财政支出对城市收入的影响3.1 教育支出教育对城市居民的收入也具有重要影响。
通过财政支出提供城市教育资源和改善教育质量,可以提高城市居民的受教育程度和技能水平,从而增加他们的就业机会和薪资水平。
3.2 社会保障支出财政支出用于城市社会保障体系,包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和医疗保险等,可提供社会安全网,降低城市居民因风险而导致的收入下降风险。
这有助于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和经济安全感。
3.3 基础设施建设支出财政支出用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如交通、通信、水利等,可以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便利性和工作效率。
更好的基础设施将为城市居民提供更多商业机会和就业机会,从而增加他们的收入水平。
财政支出对我国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分析

财政支出对我国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分析作者:闫洁来源:《财经界·学术版》2014年第10期摘要:随着市场化改革的深入进行,市场已经成为我国居民收入初次分配的主体。
既定的市场竞争机制造成初次分配的格局很难被改变,调节居民收入差距还必须依靠二次分配来实现。
本文采用1980-2012年的财政数据,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从财政支出的规模与结构两个角度实证分析财政支出对我国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
本文发现:我国财政支出对于扩大收入差距有正效应,但是我国财政转移性支出对于收入差距有抑制作用,同时由于1994年的财税体制改革造成1995年发生突变,在1995年之前我国财政转移性支出还是有利于收入差距的缩小,但在1995年之后却变成了促进收入差距扩大的重要因素,这也是本文研究成果的创新之处。
关键词:财政支出收入差距基尼系数一、引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居民收入迅速增加,居民消费水平不断提高,但是我国居民收入差距也在不断扩大。
由市场机制决定的初次分配的格局很难改变,收入差距的调节主要是通过二次分配和三次分配来实现(张万强,2009)。
而收入再分配的手段主要有两个,即征收个人所得税和财政支出调节。
但是在我国,由于个人税收在财政收入的比重较低,征管漏洞很多,同时对个人所得税的征收的对象多是工资性收入,对其他收入很难征税,所以个人所得税对收入差距的调节十分有限(陈焱,2012)显然,调节我国居民收入差距主要应通过收入在分配中的财政支出这一手段。
因此,在我国财政支出是否对缩小收入差距有积极作用就成为一个具有非常重要现实意义的命题。
纵观已有的研究,对我国转移性支出对收入差距的影响一直存在争议。
学者们的研究结论大致分为两大类:一方认为增加财政支出可以起到缩小收入分配差距;另一方认为增加财政支出可以起到扩大了收入分配差距。
寇铁军、金双华(2002)、张惠玲(2007)与郑凌凌等(2010)采用不同的实证方法,分析发现财政支出与收入分配差距的负相关关系,并指出财政支出具有减小基尼系数的作用。
我国财政支出结构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

我国财政支出结构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通过对中国2007-2013年省级面板数据实证分析财政支出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机制。
研究结果表明:教育、农林水务和社会保障类财政支出能够显著缩小城乡收入差距,而财政医疗支出则扩大了中西部收入差距。
因此,通过财政手段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关键在于:一方面不断加大对教育、农林水务、社会保障类支出规模,另一方面应将医疗支出方向更多倾向农村。
标签:支出结构;收入差距;省级面板数据doi:10.19311/ki.1672 3198.2016.22.0551 引言与文献综述自我国实行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以来,经济活力不断被激发,经济总量规模快速增长;但另一方面,经济发展成果的分配不均的趋势也越来越显著。
测度城乡收入分配差距的城乡收入比例同比也从2.57提高到2007年的3.33,2013年下降到3.03。
“基尼系数”已经连续多年处于国际公认的警戒线0.4以上。
2014年,我国的基尼系数已达0.469,与世界其他国家相比,已属于较高水平。
考虑到部分群体存在的隐性收入和财产收入,中国的基尼系数应该还会更高。
贫富差距过大已成为我国一大社会问题,必须予以重视,否则不仅影响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还会影响社会稳定。
因此,研究政府该如何通过财政手段调整社会分配具有重要意义。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个人禀赋或者自然条件等因素,收入分配的不平等是难以避免的。
财政是政府调节收入再分配的重要手段。
旧福利经济学派认为:社会福利不仅与收入总额有关,还取决于其分配是否平等。
即要最大化社会福利,在追求收入增长的同时还应注重公平分配。
凯恩斯在其代表作《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中指出,由于边际消费倾向递减,当社会收入分配过于悬殊,会抑制社会的总需求,原因在于少部分富人掌握大部分社会财富,而他们的消费倾向较低。
因此,为刺激社会总需求,保障经济持续增长,政府必须采取有效手段来调控社会财富分配。
国内许多学者也对中国的财政支出和收入分配做了相关的研究,他们大多已经通过实证论证了政府的财政支出结构能有效调节居民收入分配。
财政支出对我国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分析

基 于财政支 出的经 济性质 , 将财政 支出划分为财 政转 移性支 出和财政 购买性支 出, 分 析这 两部分对 收入分 配分别产生 的影响 。由于考虑 到 通货 膨胀等 因素 的影 响 , 将 财政支 出在 G D P 中所 占比重代表财政支 出 的规 模进行分析 。同时 , 本文直接依 据《 中 国统计 年鉴》 与 中国统计局
财政 金融
财政经 大学经 济 贸易学 院 闫洁
摘要: 随着市场化改革的深入进行 , 市场 已经成为我 国居 民收入初 次 分配的 主体。既 定的市场 竞争机制造 成初 次分配 的格 局很 难被改 变。 调 节居 民收入差距还 必须依 靠二 次分配 来实现 。本 文采用 1 9 8 0 — 2 0 1 2 年的财政 数据。 建立多元线性 回归模 型, 从财政 支出的规模与结构 两个角度 实证分析财政 支 出对我 国居 民收入 差距的影响 。本 文发现 : 我 国财政 支 出对 于扩 大收入 差距有正效应 , 但 是我 国财政 转移性 支出 对 于收入 差距有抑制作 用 , 同时 由于1 9 9 4 年的财税体制改革造成 1 9 9 5 年发生 突变。 在1 9 9 5 年之前我 国财政 转移性 支出还是 有利 于收入差距 的缩 小 , 但在 1 9 9 5 牟之后 却 变成 了促 进收入 差距扩 大的重要 因素 , 这
的统计分类 , 将数据进行整理汇总。基于此本文建立模型如下 : Gi n i =C+ C Z Z C H +∥ ( 其中 为随机误差项)( 1 )
一
Gi n i =C+届C Z Z Y X +f l 2 C Z G MX + ( 其中 为随机误差项)
( 2 )
变量名 Gi n i
也是本文研 究成果的创新之 处。 关■ 调: 财政支 出 收入差距 基尼 系数
我国财政支出结构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实证分析

201 8年 1月 刊 第 2期
我 国财政 支 出结构对城 乡收入差距 的实证 分析
高庆 洁
(曲阜师范大学 经 济学院 。山东 日照 276800)
摘要 :本文通过我 国 1983年一2004年财政 支出的 时间序列数据 ,建立 多元 线性 回归模 型 ,对我 国 财政 支出结构与城 乡居 民收入差距之间的关 系进行 实证分析 。研 究表 明 ,优化 财政 支出结构对缩小城 乡收入差距有显著性的作 用,不 同的支出项 目与城 乡收入差距之 间的作用机制是存在差异的。因此 ,在 解决我 国城 乡发展不平衡 问题的过程 中,我 国政府应根据 实际的情况对财政 支出结构进行优化。
支 出与经济活动的关系分类 ,可分 为购买性支 出(如一般 产生 积极影 响 ,并 且这 一支 出较高 可能 会压 缩其他 支 公共服务支 出 、教 育支 出等 )和 转移性支 出(社会 保障和 出 ,不利于社会不公 问题 的解 决。
就业支出等 )。虽然我国财政支出总体 呈增长趋势 ,但不
近年来 ,国内很多学者对财政支 出结构与城乡收入 年时仅 上升 了 2.98个百分点 占比 9.81%,这与我国农业
差距之间的影响机制进行了实证考察 。他们所选取的解 大国的地位不相符 。这一部分支出的增 加有 利于提 高农
释变量 、被解释变 量存在着差异 ,刘成圭等(2008)采用城 业生产 的基础设施 ,推动我国农业向现代化 转变 ,使 农产
出偏向城镇较 多 ,2012年和 2013年我 国教育支 出分别为 21242.10和 22001.76亿元 ,而投 入到 农村 教育 的仅 有 30%左右 。城镇居民的教 育无论在师资力量还是基础设 施 上更加 完善 ,教育支出的偏城镇化导致教育支 出的增
中国财政支农支出对城乡收入差距影响效应研究

中国财政支农支出对城乡收入差距影响效应研究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民占据着我国人口的相当比例。
然而,由于历史、区域和政策等原因,城乡之间存在着巨大的收入差距。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中国政府一直致力于推行支农政策,通过财政支出来改善农民的收入状况。
本文旨在研究中国财政支农支出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效应。
首先,中国财政支农支出可以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
农村地区的经济相对较为落后,农民的收入水平普遍较低。
财政支农支出可以用于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农田水利建设、农村教育和医疗等领域,有助于提高农村生产力和农民收入水平。
例如,通过农田水利建设,可以增加农田灌溉面积,提高农作物产量,进而增加农民的收入。
其次,财政支农支出可以缩小城乡间的收入差距。
由于农村经济相对较为落后,农民的收入水平远低于城市居民。
财政支农支出可以通过提高农民收入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例如,通过提供农村就业机会,加大农村产业扶持力度,可以帮助农民增加收入,减少城乡收入差距。
同时,财政支农支出也可以用于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缩小城乡的生活差距。
然而,财政支农支出也可能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财政支农支出的效率可能不高。
由于农村地区的经济相对较为落后,农民的素质和技能相对较低,可能导致财政支农支出的效果不佳。
其次,财政支农支出可能存在着腐败和浪费的问题。
由于农村地区的管理相对滞后,一些财政支农资金可能会被滥用,或者被不法分子侵吞。
因此,政府应该加强对财政支农支出的监管,提高资金使用的效率和透明度。
总之,中国财政支农支出对城乡收入差距有着积极的影响效应。
财政支农支出可以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然而,财政支农支出也需要注意一些问题,如效率不高和腐败浪费等。
因此,政府应该加强对财政支农支出的管理和监管,以确保资金的有效利用,实现更好的效果。
同时,政府还应加大对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推动农村的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民收入提升,进一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中国财政支农支出对城乡收入差距影响效应研究

中国财政支农支出对城乡收入差距影响效应研究中国是个农业大国,城乡差距是中国社会发展的重要问题之一。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中国政府长期以来一直在加大对农业和农村地区的财政支出。
本文旨在探讨中国财政支农支出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效应。
中国的财政支出主要包括直接投入农业和农村地区、农业补贴和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等。
这些支出的目的是提高农业生产能力和农民收入水平。
通过提供补贴和资金支持,政府鼓励农民增加农业投入和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从而提高农产品产量和质量,并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
财政支出对农业和农村地区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财政支出可以改善农业基础设施,如农田灌溉系统和农村公路等。
这些基础设施的改善可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农产品质量,从而促进农民增加农业投入并增加农产品产量。
财政支出可以提供农业补贴和资金支持,帮助农民购买农业生产资料和改善生产条件。
这些补贴和支持可以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增加农产品销售收入,并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
财政支出还可以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通过提供资金支持和政策引导,政府可以鼓励农民转变生产方式,发展农业产业化和农产品加工业,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并增加农民的收入来源。
财政支出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效应并非完全正面。
一方面,财政支出对农业的投入可以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财政支出也可能导致资源分配不均,造成城乡收入差距的扩大。
一些地方政府倾向于将财政支出用于城市建设和发展,而忽视农村地区的发展需求,导致农民收入增长缓慢。
一些农村地区由于地理位置偏远、市场不发达等原因,农产品销售困难,财政支出难以有效提高农民收入水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民生财政支出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
作者:古丽艾萨热汗•麦赛迪
来源:《新生代·上半月》2019年第04期
【摘要】:目前我国用于民生生活的财政支出项目逐步在扩大,支出总量与占财政支出的比重也在增加,这有利于改善民生,提高城乡居民人均收入起到关键性作用。
因此以民生支出为主的财政支出在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就更为关键。
本文选取直接面向人民最基本生活的教育支出,医疗卫生支出,社会保障与就业支出,支农支出等方面出发,利用时间序列模型从时间动态维度研究不同项目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程度,得出的结论是:继续加大教育,医疗卫生,支农,社会保障与就业方面的投,实现每一项支出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作用,此外,提高人均GDP进一步实现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关键词】:民生支出城乡收入差距居民收入
模型的建立与指标选取
考虑到影响城乡收入差距的因素比较多,所以本文运用多元回归模型,此外除了四个核心指标还选取了三个控制变量,基于所选指标分别建立初始模型1,进行回归分析。
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过程中数据及各项指标包括:被解释变量城乡收入差距(gap),核心解释变量包括,医疗卫生方面的支出(med),教育方面的支出(edu),社会保障方面的支出(soc),支农方面的支出(agr),,经济开放度(open),實际人均GDP(agdp)城镇化水平(ubr)其中,a为回归系数,e为残差项。
表1-2为最终回归结果,根据全国层面回归结果,核心变量回归结果表明:
(1)财政教育支出(edu)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不显著;教育支出本来是帮助居民受教育,通过技术,知识来获得更高的收入。
但是影响不是很明显。
原因是:政府对教育支出的支持力度还不足以发挥改善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作用(2)医疗卫生支出(med)回归系数为-10.26,且可通过0.05的显著性检验,这说明,医疗支出有利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3)民生社会保障支出(soc)回归系数不显著,说明民生社会保障支出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是微弱的;这说明一方面应该加大社会保障投入力度,另一方面优化社会保障支出结构。
(4)民生支农支出(agr)回归系数为5.463,且可通过显著性检验,说明支农支出扩大了城乡收入差距。
是因为农业受自然环境影响的比重较大,需要政府调控才能保证农民增加产量增加收入,财政支农支出越大,城乡收入差距也随之增加。
控制变量回归结果表明从全国总体层面数据来看:(1)城镇化率回归系数不显著,说明城镇化率对城乡收入差距影响微弱的;(2)对外开放度回归系数显著为正,说明对外开放扩
大了城乡收入差距;(3)人均GDP回归系数显著为负,说明经济增长缩小了全国层面城乡收入差距。
总结:继续加大教育,医疗卫生,支农,社会保障与就业方面的投,实现每一项支出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作用,此外,提高人均GDP进一步实现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参考文献】:
【1】苗亭亭.中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影响因素研究。
(2018)
【2】王洁 .民生财政视角下的财政支出优化.(2018)(兰州大学硕士毕业论文)
【3】孟娜.我国民生财政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J].当代经济科学.2016.
【4】Grubb F. Colonial New Jersey's provincial fiscal structure, 1704–1775: spending obligations, revenue sources, and tax burdens during peace and war[J]. Financial History Review, 2016,23(02):133-163.
作者简介:古丽艾萨热汗·麦赛迪(1992),女,维吾尔族,新疆和田地区于田县人,在读硕士生,新疆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劳动经济学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