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化学《有机化学基础》练习(三)
高中化学《选择性必修3有机化学基础》课后习题word第三章测评

第三章测评(时间:7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9小题,每小题4分,共36分。
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1.(2021全国甲卷)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甲醇既可发生取代反应也可发生加成反应B.用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可以鉴别乙酸和乙醇C.烷烃的沸点高低仅取决于碳原子数的多少D.戊二烯与环戊烷互为同分异构体2.(2022浙江湖州高二期中)有机化合物分子中的基团之间会相互影响,导致物质的化学性质不同。
下列各项事实不能说明上述观点的是()A.甲苯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而甲基环己烷不能B.乙烯能发生加成反应,而乙烷不能C.苯酚能与NaOH反应,而乙醇不能D.苯在50~60 ℃时发生硝化反应,而甲苯在30 ℃时即可3.下列有关有机化合物及有机反应类型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能发生加成反应的烃必含有碳碳双键B.乙烯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和溴水褪色,二者反应原理不同C.乙醇转变成乙醛和葡萄糖与新制的Cu(OH)2反应属于同一种有机反应类型D.植物油和脂肪都能发生水解反应4.下列5种有机化合物中,能够发生酯化反应、加成反应和氧化反应3种反应类型的是()①CH2CHCOOH②CH2CHCOOCH3③CH2CHCH2OH④CH3CH2CH2OH⑤A.①③④B.②④⑤C.①③⑤D.①②⑤5.(2021全国乙卷)一种活性物质的结构简式为,下列有关该物质的叙述正确的是()A.能发生取代反应,不能发生加成反应B.既是乙醇的同系物也是乙酸的同系物C.与互为同分异构体D.1 mol该物质与碳酸钠反应得44 g CO26.除去下列物质中所含少量杂质(括号内为杂质),所选用的试剂和分离方法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D乙醇(水)新制生石灰蒸馏7.(2021湖南卷)己二酸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科学家在现有工业路线基础上,提出了一条“绿色”合成路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苯与溴水混合,充分振荡后静置,下层溶液呈橙红色B.环己醇与乙醇互为同系物C.己二酸与NaHCO3溶液反应有CO2生成D.环己烷分子中所有碳原子共平面8.以氯乙烷为原料制取乙二酸(HOOC—COOH)的过程中,要依次经过下列步骤中的()①与NaOH的水溶液共热②与NaOH的乙醇溶液共热③与浓硫酸共热到170 ℃④在催化剂存在情况下与氯气反应⑤在Cu或Ag存在的情况下与氧气共热⑥与新制的Cu(OH)2共热⑦用稀硫酸酸化A.①③④②⑥⑦B.①③④②⑤C.②④①⑤⑥⑦D.②④①⑥⑤9.下列四种有机化合物均含有多个官能团,其结构简式如下所示,下面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A属于酚类,可与NaHCO3溶液反应产生CO2B.B属于酚类,能使FeCl3溶液显紫色C.1 mol C最多能与3 mol Br2发生反应D.D属于醇类,可以发生消去反应二、选择题(本题包括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人教版(2019)高中化学选择性必修3:有机化学基础方程式练习题(含答案)

人教版(2019)高中化学选择性必修3:有机化学基础方程式练习题一、烷烃通式:C n H2n+21.氧化反应(1)甲烷的燃烧:2. 取代反应(1)甲烷和氯气在光照条件下发生取代反应(一氯取代)二、烯烃通式:C n H2n官能团名称:碳碳双键1. 加成反应(1)乙烯与溴水(Br2的CCl4溶液)加成:(2)乙烯与氢气加成:(3)乙烯与水加成:(4)丙烯与HBr加成:(5)1,3-丁二烯与Br2发生1,2-加成,1,4-加成:(6)1,3-丁二烯与乙烯发生环加成反应:2. 加聚反应(1)乙烯发生加聚反应生成聚乙烯:(2)丙烯发生加聚反应生成聚丙烯:3. 乙烯的制取(1)溴乙烷发生消去反应:(2)乙醇发生消去反应:三、炔烃通式:C n H2n-2 官能团名称:碳碳三键1. 乙炔的制取:2. 加成反应(1)乙炔与溴水(Br2的CCl4溶液)完全加成:(2)乙炔与HCl加成得到氯乙烯:四、苯和甲苯通式:C n H2n-61. 取代反应(1)苯和液溴发生取代反应:(2)苯和浓硝酸发生取代反应:(3)甲苯和浓硝酸发生取代反应:(4)甲苯和甲苯与氯气在光照条件下发生取代反应(一氯取代):(5)甲苯与氯气在FeCl3催化下发生对位取代反应:注意:甲苯在光照条件下发生侧链的取代,在催化剂条件下发生苯环上的取代。
2. 加成反应(1)苯和氢气发生加成反应:五、卤代烃(溴乙烷)官能团名称:卤素原子1. 水解反应(取代反应)(1)溴乙烷与氢氧化钠水溶液反应:2. 消去反应(2)溴乙烷与氢氧化钠醇溶液反应:1. 置换反应(1)乙醇与钠反应:2. 氧化反应(1)乙醇燃烧:(2)催化氧化①乙醇在铜或银催化下与氧气反应:②1-丙醇在铜或银催化下与氧气反应:③2-丙醇在铜或银催化下与氧气反应:3. 消去反应(1)乙醇发生消去反应:4. 取代反应(1)乙醇生成乙醚:(2)乙醇与浓氢溴酸反应生成溴乙烷:(3)乙醇与乙酸发生酯化反应生成乙酸乙酯:七、苯酚官能团名称:羟基1. 弱酸性(1)苯酚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2)往苯酚钠溶液中通入CO2气体:(3)苯酚与碳酸钠溶液反应:2. 取代反应(1)苯酚与浓溴水反应:3. 显色反应(1)苯酚能和FeCl3溶液反应,使溶液呈紫色。
2020-2021学年高二化学人教版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第三章《烃的含氧衍生物》单元检测题

一、单选题
1.预防新冠肺炎需要大量消毒液,某消毒液的有效成分为对氯间二甲苯酚( ),下列关于对氯间二甲苯酚的说法正确的是
A.易溶于水和乙醇B.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C.可以与溴水发生加成反应D.能与NaOH溶液反应
2.能够可把苯酚、乙醇、氢氧化钠溶液鉴别出来的试剂是
A.碳酸钠溶液B.酸性高锰酸钾溶液C.酚酞溶液D.FeCl3溶液
D.1 mol该物质最多能与含4 mol氢氧化钠的水溶液完全反应
10.有机物A的结构简式 ,下列有关A的性质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A与金属钠完全反应时,两者物质的量之比是1∶3
B.A与氢氧化钠完全反应时,两者物质的量之比是1∶2
C.A能与碳酸钠溶液反应、不能与碳酸氢钠溶液反应
D.A既能与羧酸反应,又能与醇反应
(3)请写出莽草酸与乙醇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有机物用结构简式表示):____________
(4)B的同分异构体中既含有酚羟基又含有酯基的共3种,写出其中一种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有机物M 有抗菌作用,其合成路线如下图所示:
已知:①
②
③
②请写出甲的一种能同时满足下列3个条件的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___________;
a.苯环上有两个不同的取代基
b.能与Br2的CCl4溶液发生加成反应
c.遇FeCl3溶液显呈现紫色
(2)由甲转化为乙的过程为(已略去无关产物):
反应I的反应类型为___________,Y的结构简式___________;
17.甲防倒吸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油状液体不再增多时(大量油状液体生成时也可)分液、蒸馏、蒸馏CH3CH218OH+CH3COOH CH3CO18OCH2CH3+H2O24b/45aρ或0.53b/aρ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五高二年级有机化学基础复习备考三选择题(带解析).docx

高中化学学习材料唐玲出品2014-2015学年宜阳一高培优部高二年级选修五有机化学基础复习备考三(带解析)一.选择题(共30小题)1.学习过程中,很多的经验规律值得我们注意,如“有机物分子中原子(或原子团)间的相互影响会导致化学性质的不同”.下列实验现象或性质不能由此规律解释的是()A.等物质的量的、分别与足量的金属Na反应放出H2的物质的量相等B.将、分别加入两支盛有浓溴水的试管中,产生的现象不同C.丙酮(CH3COCH3)分子中的氢原子比乙烷分子中氢原子更易被卤素原子取代D.将加入酸性KMnO4溶液中,酸性KMnO4溶液褪色;将加入酸性KMnO4溶液中,酸性KMnO4不褪色2.有机物分子中基团间的相互影响会导致化学性质的不同,下列叙述不能说明上述观点的是()A.苯酚能与NaOH溶液反应,而乙醇不行B.甲苯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而甲烷不能C.苯与液溴在铁作催化剂下发生反应,而苯酚与浓溴水混合就能发生反应D.乙烯可发生加成反应,而乙烷不能3.某化学兴趣小组对乙酸乙酯的制备实验进行改进,装置如图所示.甲乙丙三个同学看了装置图后有自己的见解:甲认为该实验改进不合理,在实验时会发生倒吸而发生意外;乙认为实验改进后乙酸乙酯中混有的乙酸和乙醇能更好的被饱和碳酸钠溶液所吸收,只要实验结束先把导管从碳酸钠溶液中取出,再停止加热即可防止溶液倒吸;丙认为反应的试管中连接的玻璃导管起到防止倒吸的作用,把导管插入碳酸钠溶液中更有利于杂质被充分吸收.你认为他们中正确的是()A.甲B.乙C.丙D.都不正确4.下列事实不能用有机物分子内基团间的相互作用解释的是()A.乙烯能发生加成反应而乙烷不能B.苯酚能跟NaOH溶液反应而乙醇不能C.甲苯能使KMnO酸性溶液褪色而乙烷不能4D.苯在50℃~60℃时发生硝化反应而甲苯在30℃时即可5.有机物分子中原子(或原子团)间的相互影响会导致化学性质的不同.下列叙述不能说明上述观点的是()A.苯酚能与NaOH溶液反应,而乙醇不行B.丙酮(CHCOCH3)分子中的氢比乙烷分子中的氢更易被卤原子取代3C.甲苯可以使酸性高锰酸钾褪色,而苯却不能D.相同物质的量的甘油和乙醇分别与足量金属钠反应,甘油产生的H多26.只用一种试剂鉴别正己烷、1﹣己烯、乙醇、苯酚水溶液4种无色液体,应选用()A.酸性KMnO溶液B.饱和溴水C.NaOH溶液D.AgNO3溶液47.不能用溴水鉴别的是()A.甲烷、乙烯B.苯、乙醇C.乙醇、乙酸D.苯、四氯化碳8.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用金属钠可以区分乙醇和苯B.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区分甲烷和乙烯C.用水可以区分苯和溴苯D.用碘酒区分纤维素和蛋白质9.能用于鉴别淀粉、肥皂和蛋白质三种溶液的一种试剂是()A.碘水B.浓硝酸C.NaOH溶液D.MgSO溶液410.有机物X、Y分子式不同,它们只含C、H、O元素中的两种或三种,若将X、Y不论何种比例混合,只要其物质的量之和不变,完全燃烧时耗氧气量和生成水的物质的量也不变.X、Y可能是()A.CH4、C2H6O B.C2H2、C6H6C.CH2O、C3H6O2D.CH4、C2H4O2211.某有机物A的分子式为C5H10O2,已知A~E有如图转化关系,且D不与NaHCO3溶液反应,C、E均能发生银镜反应,则A的结构可能有()A.2种B.3种C.4种D.5种12.两种气态烃的混合气共1mol,在空气中燃烧得到1.5molCO2和2molH2O.关于该混合气的说法合理的是()A.一定含甲烷,不含乙烷B.一定含乙烷,不含甲烷C.一定是甲烷和乙烯的混合物D.一定含甲烷,但不含乙烯13.分子式为C n H2n O2的羧酸与某醇酯化反应生成分子式为C n+2H2n+4O2的酯,反应所需羧酸和醇的质量比为1:1,则该羧酸是()A.甲酸B.乙酸C.丙酸D.丁酸14.某气态烃1mol能与2mol HCl完全加成,加成后产物分子上的氢原子又可被6mol Cl2完全取代,则此气态烃可能是()A.CH﹣C≡C﹣CH3B.CH2=CH2C.CH≡C﹣CH3D.CH2=CH﹣CH3315.某气态烃1mol 与2mol HCl 发生加成反应,所得的加成产物每摩又能与8mol 氯气反应,最后得到一种只含碳、氯元素的化合物,则气态烃为()A.丙炔B.1﹣丁炔C.丁烯D.1,3﹣丁二烯16.1mol某气态烃完全燃烧,生成3molCO2和2molH2O,此烃是()A.CH4B.C3H6C.C3H8D.C4H10317.1mol某烃能与2mol HCl完全加成,其产物最多能被8mol Cl2完全取代,则原烃可能为()A.乙炔B.环丁烯C.1一丙炔D.1,3一丁二烯18.室温下,一种气态烷烃和一种气态烯烃的混合物9克,其密度是相同条件下H2密度的11.25倍.当混合物通过足量的溴水时,溴水增重4.2克,则这两种气态烃是()A.CH6和C2H4B.CH4和C3H6C.CH4和C2H4D.CH4和C4H8219.0.01mol某种有机物完全燃烧后,生成二氧化碳和0.54g H2O,则该有机物不可能是()A.丙烯B.乙烷C.乙醇D.乙酸20.已知化合物A只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能使溴水褪色,其产量用来衡量一个国家石油化工发展水平,A、B、C、D是碳原子数相同的分子,D是一种常用食品调味剂的主要成分.A、B、C、D、E有如图所示关系.则下列推断正确的是()A.只有A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B.B→C是氧化反应,B+D→E是加成反应C.D的结构简式为CHCHO,E中官能团是羧基3D.摩尔质量关系有:M(B)+M(D)﹣18=M(E)21.一定量的某饱和一元醇和足量的金属钠完全反应可得2gH2,将相同质量的这种醇完全燃烧,可生成176gCO2,则该醇是()A.甲醇B.乙醇C.丙醇D.丁醇22.下列物质中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的是()A.乙烯B.乙烷C.苯D.乙酸23.分子式为C8H16O2的有机物X,水解生成Y、Z两种碳原子数相同的直链有机物,其中Z可与Na2CO3溶液反应,Y 不能转化为Z,则X为()A.2﹣甲基丁酸丁酯B.丁酸丁酯C.丁酸﹣2﹣丁酯D.丁烯酸丁酯24.下列4种化合物分别经催化加氢后,不能得到2﹣甲基戊烷的是()①CH3CH=C(CH3)CH2CH 3②CH3CH2CH=CHCH2CH 3③CH2=C(CH3)CH2CH2CH 3④CH3CH=CHCH(CH3)CH 3.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25.分子组成为C9H12的苯的同系物,已知苯环上只有一个取代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该有机物不能发生加成反应,但能发生取代反应B.该有机物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但能使溴水褪色C.该有机物分子中的所有原子可能在同一平面上D.该有机物的一溴代物最多有6种同分异构体26.硝苯地平是第一代钙拮抗剂,为抗高血压、防治心绞痛药物,结构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该物质的分子式为CH18N2O617B.该物质能使酸性KMnO溶液褪色4C.1 mol该物质最多能与6 mol H发生加成反应2D.一定条件下,该物质既能与盐酸反应又能与NaOH溶液反应27.α﹣鸢尾酮香料的分子结构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α﹣鸢尾酮的化学式为CH22O14B.1molα﹣鸢尾酮最多可与2molH加成2C.α﹣鸢尾酮能发生银镜反应D.α﹣鸢尾酮既能发生氧化反应又能发生还原反应28.某物质M的结构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1mol M与足量NaHCO反应能生成2mol CO23B.1mol M最多能与2mol Br发生反应2C.M的相对分子质量是180D.M与足量的NaOH溶液发生反应时,所得有机产物的化学式为CH4O5Na4929.将W1g光亮的铜丝在空气中加热一段时间后,迅速插入下列物质中,取出干燥,如此反复几次,最后取出铜丝用蒸馏水洗涤、干燥、称得其质量为W2g.实验时由于所插入的物质不同,铜丝的前后质量变化可能不同,下列所插物质与铜丝的质量关系不正确的是()A.石灰水W<W2B.COW1=W2C.NaHSO4W1>W2D.乙醇溶液W1<W2130.某有机物的结构为如图所示,这种有机物可能具有的性质是()A.不使酸性KMnO溶液褪色B.能跟NaOH溶液反应4C.能发生水解反应D.能发生酯化反应2014-2015学年宜阳一高培优部高二年级选修五有机化学基础选择题强化题组23(带解析)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30小题)1.学习过程中,很多的经验规律值得我们注意,如“有机物分子中原子(或原子团)间的相互影响会导致化学性质的不同”.下列实验现象或性质不能由此规律解释的是()A.等物质的量的、分别与足量的金属Na反应放出H2的物质的量相等B.将、分别加入两支盛有浓溴水的试管中,产生的现象不同C.丙酮(CH3COCH3)分子中的氢原子比乙烷分子中氢原子更易被卤素原子取代D.将加入酸性KMnO4溶液中,酸性KMnO4溶液褪色;将加入酸性KMnO4溶液中,酸性KMnO4不褪色考点:有机分子中基团之间的关系.专题:有机物的化学性质及推断.分析:A.放出H的物质的量与羟基的物质的量有关;2B.产生的现象不同说明甲基与羟基对苯环的影响不同;C.丙酮(CH3COCH3)分子中的氢原子更易被卤素原子取代说明羰基与羟基对氢原子产生了影响;D.说明苯环与六元环对甲基的影响不同.解答:解:A.放出H2的物质的量与羟基的物质的量有关,等物质的量的、含有相同的羟基,不能由此规律解释,故A正确;B.不能与浓溴水反应,而能与浓溴水反应生成白色沉淀,说明甲基与羟基对苯环的影响不同,能由此规律解释,故B错误;C.丙酮(CH3COCH3)分子中的氢原子比乙烷分子中氢原子更易被卤素原子取代,说明羰基与羟基对氢原子产生了影响,能由此规律解释,故C错误;D.将加入酸性KMnO4溶液中,酸性KMnO4溶液褪色;将加入酸性KMnO4溶液中,酸性KMnO4不褪色,说明苯环与六元环对甲基的影响不同,能由此规律解释,故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有机物的结构与性质关系,难度中等,关键根据原子团所处的化学环境进行比较性质差异.2.有机物分子中基团间的相互影响会导致化学性质的不同,下列叙述不能说明上述观点的是()A.苯酚能与NaOH溶液反应,而乙醇不行B.甲苯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而甲烷不能C.苯与液溴在铁作催化剂下发生反应,而苯酚与浓溴水混合就能发生反应D.乙烯可发生加成反应,而乙烷不能考点:有机分子中基团之间的关系.专题:有机物的化学性质及推断.分析: A、羟基连接的基团不同,导致羟基中H原子的活性不同;B、苯、甲烷都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甲苯可以,说明苯环对甲基的影响;C、苯环和羟基的影响使羟基氢容易电离,苯环上的氢原子易被取代;D、乙烯和乙烷含有的化学键不同导致性质不同.解答:解:A、苯酚能跟NaOH溶液反应,乙醇不能与NaOH溶液反应,说明苯环的影响使酚羟基上的氢更活泼,能说明上述观点,故A错误;B、苯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苯上没有可以被氧化的氢原子;甲苯能使高锰酸钾酸性溶液褪色,说明苯环的影响使侧链甲基易被氧化,能说明上述观点,故B错误;C、苯环对羟基影响使羟基电离出氢离子,羟基影响苯环使氢原子易被取代,能说明上述观点,故C错误;D、乙烯能发生加成反应而乙烷不行,乙烯能发生加成反应,是自身的官能团的性质决定的,不是原子团间的相互影响导致的化学性质,故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有机物结构与性质关系、原子团的相互影响等知识,题目难度中等,注意掌握常见有机物的结构与性质,明确常见有机物分子的官能团及决定的化学性质.3.某化学兴趣小组对乙酸乙酯的制备实验进行改进,装置如图所示.甲乙丙三个同学看了装置图后有自己的见解:甲认为该实验改进不合理,在实验时会发生倒吸而发生意外;乙认为实验改进后乙酸乙酯中混有的乙酸和乙醇能更好的被饱和碳酸钠溶液所吸收,只要实验结束先把导管从碳酸钠溶液中取出,再停止加热即可防止溶液倒吸;丙认为反应的试管中连接的玻璃导管起到防止倒吸的作用,把导管插入碳酸钠溶液中更有利于杂质被充分吸收.你认为他们中正确的是()A.甲B.乙C.丙D.都不正确考点:乙酸乙酯的制取.专题:实验题.分析:试管中连接的玻璃导管,使得试管内外相通,不会产生压强差,故能够起到防止倒吸的作用;导管插入碳酸钠溶液中,杂质能与碳酸钠溶液充分接触和反应,有利于杂质的吸收.解答:解:试管中连接的玻璃导管,使得试管内外相通,不会产生压强差,故能够起到防止倒吸的作用;导管插入碳酸钠溶液中,杂质能与碳酸钠溶液充分接触和反应,有利于杂质的吸收.故丙的说法正确,甲和乙的说法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乙酸乙酯的制备反应装置的理解,题目难度不大,要注意防倒吸的原理.4.下列事实不能用有机物分子内基团间的相互作用解释的是()A.乙烯能发生加成反应而乙烷不能B.苯酚能跟NaOH溶液反应而乙醇不能C.甲苯能使KMnO酸性溶液褪色而乙烷不能4D.苯在50℃~60℃时发生硝化反应而甲苯在30℃时即可考点:有机分子中基团之间的关系;烷烃及其命名;乙烯的化学性质;苯的性质;苯的同系物;苯酚的化学性质.专题:有机物的化学性质及推断.分析: A.乙烯含有碳碳双键,乙烷属于烷烃,是饱和烃;B.苯酚能跟NaOH溶液反应而乙醇不能,说明苯基对羟基有影响;C.苯、乙烷都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褪色,甲苯可以使酸性高锰酸钾褪色,被氧化为苯甲酸,说明苯环对侧链影响;D.甲苯与硝酸反应更容易,说明甲苯中苯环上H原子更活泼.解答:解:A、因为乙烯的结构中含有碳碳双键,能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而烷烃中则没有,是自身的官能团性质,不是原子团间的相互影响导致的化学性质,故A错误;B.苯酚可以看作是苯基和羟基连接,乙醇可以可作是乙基和羟基连接,苯酚能跟NaOH溶液反应而乙醇不能,则说明苯基对羟基有影响,故B正确;C.苯、乙烷都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褪色,甲苯可以使酸性高锰酸钾褪色,被氧化为苯甲酸,说明苯环对侧链影响,故C正确;D.甲苯与硝酸反应更容易,说明甲基的影响使苯环上的氢原子变得活泼易被取代,故D正确;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有机物结构与性质关系、原子团的相互影响等,难度不大,注意基础知识的把握.5.有机物分子中原子(或原子团)间的相互影响会导致化学性质的不同.下列叙述不能说明上述观点的是()A.苯酚能与NaOH溶液反应,而乙醇不行B.丙酮(CHCOCH3)分子中的氢比乙烷分子中的氢更易被卤原子取代3C.甲苯可以使酸性高锰酸钾褪色,而苯却不能D.相同物质的量的甘油和乙醇分别与足量金属钠反应,甘油产生的H多2考点:有机分子中基团之间的关系.专题:有机物的化学性质及推断.分析: A.苯环对酚羟基影响的结果是酚羟基具有酸性;B、丙酮(CH3COCH3)分子中的氢原子更易被卤素原子取代说明羰基与羟基对氢原子产生了影响;C、苯、甲烷都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甲苯可以,说明苯环对甲基的影响;D、羟基与钠反应生成氢气,甘油中羟基数目比乙醇中多.解答:解:A.在苯酚中,由于苯环对﹣OH的影响,酚羟基具有酸性,对比乙醇,虽含有﹣OH,但不具有酸性,能说明上述观点,故A错误;B、丙酮(CH3COCH3)分子中的氢原子比乙烷分子中氢原子更易被卤素原子取代,说明羰基与羟基对氢原子产生了影响,能由此规律解释,故B错误;C、苯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苯上没有可以被氧化的氢原子;甲苯能使高锰酸钾酸性溶液褪色,说明苯环的影响使侧链甲基易被氧化,故C错误;D、等物质的量的甘油和乙醇分别与足量金属钠反应,甘油产生的氢气多,是因为甘油中羟基数目比乙醇中羟基数目多,由官能团数目不同导致,故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有机物结构与性质关系、原子团的相互影响等,难度不大,注意基础知识的把握.6.只用一种试剂鉴别正己烷、1﹣己烯、乙醇、苯酚水溶液4种无色液体,应选用()A.酸性KMnO溶液B.饱和溴水C.NaOH溶液D.AgNO3溶液4考点:有机物的鉴别.专题:物质检验鉴别题.分析:酒精易溶于水,苯酚可与溴水反应生成白色沉淀,己烯和正己烷都不溶于水,二者密度都比水小,己烯能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反应,能使溴水褪色.解答:解:A、酸性高锰酸钾可以将1﹣己烯、乙醇、苯酚氧化,高锰酸钾褪色,无法进行鉴别三种物质,故A错误;B、溴水和正己烷不反应,混合后分层,溴水可以和1﹣己烯发生加成反应使溴水褪色,乙醇和溴水是互溶的,苯酚能和溴水反应得到白色沉淀,现象不一样,可以进行鉴别,故B正确;C、氢氧化钠溶液和正己烷、1﹣己烯、均不反应,混合后分层,和乙醇互溶,和苯酚反应没有明显的现象,无法鉴别,故C错误;D、正己烷、1﹣己烯、苯酚和硝酸银溶液之间均不能反应,混合后会分层,只有乙醇和硝酸银之间是互溶的,无法鉴别,故D错误.故选B.点评:注意物质的性质和物质鉴别题的关键是出现不一样的明显现象,考查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难度较大.7.不能用溴水鉴别的是()A.甲烷、乙烯B.苯、乙醇C.乙醇、乙酸D.苯、四氯化碳考点:有机物的鉴别.专题:有机物的化学性质及推断.分析:含有双键的有机物可以使溴水褪色,溴单质在大多数有机物中的溶解度大于在水中的溶解度,据物质的性质和溶解性来回答.解答:解:A、甲烷不会使溴水褪色,但是乙烯能,能用溴水鉴别,故A错误;B、苯和溴水会分层,溶有溴单质的苯在上层,呈现橙红色,水在下层,乙醇和溴水是互溶的,不分层,能用溴水鉴别,故B错误;C、乙醇、乙酸和溴水均是互溶的,不能用溴水鉴别,故C正确;D、苯和溴水会分层,溶有溴单质的苯在上层,呈现橙红色,水在下层,四氯化碳和水是互不相溶的,密度大于水,溴在四氯化碳中的溶解度大于在水中的溶解度,故下层显示橙红色,上层无色,可以用溴水鉴别,故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有机物的鉴别,题目难度不大,注意常见有机物的异同,根据性质的不同性选择鉴别方法.8.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用金属钠可以区分乙醇和苯B.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区分甲烷和乙烯C.用水可以区分苯和溴苯D.用碘酒区分纤维素和蛋白质考点:有机物的鉴别.专题:物质检验鉴别题.分析: A、乙醇可以和金属钠反应而和苯不反应;B、甲烷不能使高锰酸钾褪色而乙烯可以;C、苯的密度比水小而溴苯的密度比水大;D、有机溶质易溶于有机溶剂.解答:解:A、乙醇可以和金属钠反应产生无色无味的气体,而和苯不反应,可以用金属钠可以区分乙醇和苯,故A正确;B、甲烷不能使高锰酸钾褪色,而乙烯可以使高锰酸钾褪色,可以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区分甲烷和乙烯,故B正确;C、苯的密度比水小,而溴苯的密度比水大,它们和水均不互溶,出现分层现象,故C正确;D、因纤维素和蛋白质都能溶解在酒精中,则可以灼烧来闻气味的方法鉴别区分纤维素和蛋白质,故D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是一道有机物的鉴别题目,熟记物质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所在,可以根据所学知识进行回答,难度不大.9.能用于鉴别淀粉、肥皂和蛋白质三种溶液的一种试剂是()A.碘水B.浓硝酸C.NaOH溶液D.MgSO溶液4考点:有机物的鉴别.专题:物质检验鉴别题.分析:根据各物质的性质和成分可知,碘遇淀粉变蓝色;肥皂的成分是硬脂酸钠,能和强酸发生生成硬脂酸;蛋白质能发生盐析、变性、颜色反应,以此来解答.解答:解:A、碘遇淀粉变蓝色,可鉴别淀粉,但和肥皂、蛋白质不反应,所以无法鉴别这三种物质,故A错误;B、用浓硝酸鉴别,分别取样,在样品中加入适量浓硝酸,变黄的是蛋白质溶液(黄蛋白反应),无明显变化的是淀粉,硬脂酸钠能和强酸发生生成硬脂酸,硬脂酸不溶于水,所以有固体析出的是肥皂水,所以浓硝酸能鉴别这三种物质,故B正确;C、氢氧化钠溶液能使蛋白质变性,和淀粉、肥皂不反应,故C错误;D、硫酸镁能使蛋白质产生盐析,但和淀粉、肥皂不反应,故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以物质的鉴别为载体考查了有机物的化学性质,难度不大,注意盐析和变性的区别.10.有机物X、Y分子式不同,它们只含C、H、O元素中的两种或三种,若将X、Y不论何种比例混合,只要其物质的量之和不变,完全燃烧时耗氧气量和生成水的物质的量也不变.X、Y可能是()A.CH4、C2H6O B.C2H2、C6H6C.CH2O、C3H6O2D.CH4、C2H4O22考点:有机物的推断.专题:烃及其衍生物的燃烧规律.分析: X、Y无论以何种比例混合,只要总物质的量不变,完全燃烧生成水的量不变,说明X、Y两物质的化学式中,氢原子数相同,二者耗氧量相同,则X、Y两化学式相差一个或若干个“CO2”基团,符合C x H y(CO2)n,可利用分子式的拆写法判断.解答:解:A.CH4、C2H6O含有的H数目不同,物质的量比值不同,生成的水的物质的量不同,故A错误;2B.C2H2、C6H6含有的H数目不同,二者物质的量比值不同,生成的水的物质的量不同,且耗氧量也不同,故B错误.C.CH2O、C3H6O2含有的H数目不同,二者物质的量比值不同,生成的水的物质的量不同,且耗氧量不同,故C错误;D.CH4、C2H4O2含有的H数目相同,在分子组成上相差1个“CO2”基团,只要其物质的量之和不变,完全燃烧时耗氧气量和生成水的物质的量也不变,故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有机物的推断,题目难度不大,注意有机物分子式的确定方法,要求学生具有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11.某有机物A的分子式为C5H10O2,已知A~E有如图转化关系,且D不与NaHCO3溶液反应,C、E均能发生银镜反应,则A的结构可能有()A.2种B.3种C.4种D.5种考点:有机物的推断;同分异构现象和同分异构体.专题:有机物的化学性质及推断.分析:由反应转化关系可知A(CH10O2)能在碱性条件下反应生成B和D,A应为酯,其中D能被氧化,说明D为5醇,C能发生银镜反应,说明C为HCOOH,则B为HCOONa,E能发生银镜反应,含有醛基,则说明D为伯醇,符合条件的有CH3CH2CH2CH2OH和(CH3)2CHCH2OH,以此解答该题.解答:解:A(CH10O2)能在碱性条件下反应生成B和D,A应为酯,D能被氧化,说明D为醇,C能发生银镜反应,5说明C为HCOOH,则B为HCOONa,E能发生银镜反应,则说明D为伯醇,符合条件的有CH3CH2CH2CH2OH和(CH3)CHCH2OH,则A为HCOO(CH2)3CH3、(CH3)2CHCH2OOCH2种,2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有机物的推断,题目难度不大,本题注意题给信息,为解答该题的关键,特别是D→E,为易错点,答题时注意体会.12.两种气态烃的混合气共1mol,在空气中燃烧得到1.5molCO2和2molH2O.关于该混合气的说法合理的是()A.一定含甲烷,不含乙烷B.一定含乙烷,不含甲烷C.一定是甲烷和乙烯的混合物D.一定含甲烷,但不含乙烯考点:有机物的推断.专题:烃及其衍生物的燃烧规律.分析:两种气态烃的混合气共1mol,在空气中燃烧得到1.5molCO和2molH2O,则烃分子个数、碳原子和氢原子个2数之比=1mol:1.5mol:4mol=1:1.5:4,则烃的平均分子式为:C 1.5 H4,利用平均分子式法确定混合物成分.解答:解:两种气态烃的混合气共1mol,在空气中燃烧得到1.5molCO和2molH2O,则烃分子个数、碳原子和氢原2子个数之比=1mol:1.5mol:4mol=1:1.5:4,则烃的平均分子式为:C 1.5 H4,则两种烃分子中一个碳原子数大于1.5,一个小于1.5,一个氢原子数大于4一个小于4或者两个烃分子中氢原子个数都是4,烃分子中碳原子个数小于1的是甲烷,所以一定含有甲烷,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有机物的推断,根据原子守恒利用平均化学式法进行分析解答即可,难度不大.13.分子式为C n H2n O2的羧酸与某醇酯化反应生成分子式为C n+2H2n+4O2的酯,反应所需羧酸和醇的质量比为1:1,则该羧酸是()A.甲酸B.乙酸C.丙酸D.丁酸考点:有机物的推断.专题:有机物的化学性质及推断.分析:酯化反应的实质是酸掉羟基醇掉氢,根据实质和羧酸的分子式来确定羧酸.解答:解:酯化反应的实质是酸掉羟基醇掉氢,酯的分子式减去酸的分子式然后再加上1个酸醇酯化反应脱掉的H2O的分子式就是醇的分子式,分子式C n+2H2n+4O2减去分子式C n H2n O2 的羧酸,就剩下C2H4,然后再加上1个H2O就是C2H6O,所以醇是乙醇,反应所需羧酸和醇的质量比为1:1,所以酸是甲酸.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学生酯化反应的实质,注意酯化反应的水分子是酸掉羟基醇掉氢原子后生成的.14.某气态烃1mol能与2mol HCl完全加成,加成后产物分子上的氢原子又可被6mol Cl2完全取代,则此气态烃可能是()A.CH﹣C≡C﹣CH3B.CH2=CH2C.CH≡C﹣CH3D.CH2=CH﹣CH33考点:有机物的推断;取代反应与加成反应.专题:有机物的化学性质及推断.分析:某气态烃1mol能与2mol HCl完全加成,说明该烃中含有一个碳碳三键或2个碳碳双键,加成后产物分子上的氢原子又可被6mol Cl2完全取代,说明加成后的物质含有6个H原子,据此确定该烃.解答:解:某气态烃1mol能与2mol HCl完全加成,说明该烃中含有一个碳碳三键或2个碳碳双键,加成后产物分子上的氢原子又可被6mol Cl2完全取代,说明加成后的物质含有6个H原子,加成后的烃比加成前的烃多2个H原子,所以加成前的烃含有4个H原子,丙炔中含有一个碳碳三键且含有4个H原子,则丙炔符合条件,故选C.点评:本题以物质的推断为载体考查了取代反应和加成反应,明确反应时分子中的变化是解本题的关键,难度不大.15.某气态烃1mol 与2mol HCl 发生加成反应,所得的加成产物每摩又能与8mol 氯气反应,最后得到一种只含碳、氯元素的化合物,则气态烃为()A.丙炔B.1﹣丁炔C.丁烯D.1,3﹣丁二烯。
高二化学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测试题(附答案)

高二化学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测试题(附答案)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O —16 N -14 一、选择题(每题有只有1个正确答案,每题3分,共60分) 1、下列对于淀粉和纤维素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互为同分异构体B.化学性质完全相同C.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完全相同D.结构相同2、进行一氯取代反应后,只能生成三种沸点不同的产物的烷烃是( ) A 、(CH 3)2CHCH 2CH 2CH 3 B 、(CH 3CH 2)2CHCH 3 C 、(CH 3)2CHCH (CH 3)2 D 、(CH 3)3CCH 2CH 33、误食铜、铅或汞中毒后,应采取的急救措施是 A . 服用大量的葡萄糖水 B.服用大量的牛奶 C.服用大量的食盐水 D.用服适量的食醋4、下列原料或制品中,若出现破损不可以进行修补的是( ) A.聚氯乙烯凉鞋 B.电木插座 C.自行车内胎 D.聚乙烯塑料膜5、婴儿用的一次性纸尿片中有一层能吸水保水的物质。
下列高分子中有可能被采用的是( )A 、B 、C 、D 、6、α-氨基乙酸和另一种氨基酸反应生成二肽的分子式为C 7H 12N 2O 5,则另一种氨基酸为( )A 、B 、C 、D 、7、足球运动员在比赛中腿部受伤时常喷洒一种液体物质,使受伤的部位皮肤表面温度骤然下降,减轻运动员的痛感。
这种物质是( ) A.碘酒 B.酒精 C.氯乙烷 D.氟里昂8、与CH 2=CH 2→CH 2Br —CH 2Br 的变化属于同一反应类型的是( ) A 、CH 3CHO →C 2H 5OH B 、C 2H 5Cl →CH 2=CH 2 C 、 D 、CH 3COOH →CH 3COOC 2H 59、烃分子中若含有双键、叁键或环,则分子就不饱和,具有一定的“不饱和度”,其数值可表示为:不饱和度(Ω)=双键数+叁踺数× 2+环数,例如 的 Ω=2.则有机物的不饱和度为( ) A.5 B.6 C.7 D.833C C C(CH )≡--10、互为同分异构体,且可用银镜反应区别的是()A.丙酸和乙酸甲酯B.蔗糖和麦芽糖C.苯甲酸和苯甲醛D.葡萄糖和麦芽糖11、下列有机分子中,所有的原子不可能处在同一平面的是()A、CH2=CH-CNB、CH2=CH-CH=CH2C、D、12、人造象牙中,主要成分的结构是,它是通过加聚反应制得的,则合成象牙的单体是()A.(CH3)2OB.HCHOC. CH3CHOD. 甘氨酸13、. 化合物丙由如下反应得到:丙的结构简式不可能是()A.CH3CH(CH2Br)2B.CH3CH2CHBrCH2BrC.CH3CHBrCHBrCH3D.(CH3)2CBrCH2Br14、2005年1月14日,成功登陆“土卫六”的“惠更斯”号探测器发回了350张照片和大量数据。
2020-2021学年高二化学苏教版选修有机化学基础专题3《 常见的烃》单元检测题

专题3《常见的烃》单元检测题一、单选题(共15小题)1.下列现象因为发生加成反应而产生的是()A.乙烯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B.将苯滴入溴水中,振荡后水层接近无色C.乙烯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D.甲烷与氯气混合,光照一段时间后黄绿色消失2.乙炔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以乙炔为原料在不同的反应条件下可以转化成以下化合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正四面体烷的分子式为C4H8B.正四面体烷二氯取代产物有1种C.环辛四烯核磁共振氢谱有2组峰D.环辛四烯与苯互为同系物3.等质量的下列烷烃,完全燃烧消耗氧气最多的是()A. CH4B. C2H6C. C3H8D. C6H144.下列化合物中既易发生取代反应,也可发生加成反应,还能使KMnO4酸性溶液褪色的是 () A.乙烷B.乙醇C.丙烯D.苯5.工业生产苯乙烯是利用乙苯的脱氢反应:针对上述反应,在其它条件不变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加入适当催化剂,可以提高苯乙烯的产量B.在保持体积一定的条件下,充入较多的乙苯,可以提高乙苯的转化率C.仅从平衡移动的角度分析,工业生产苯乙烯选择恒压条件优于恒容条件D.加入乙苯至反应达到平衡过程中,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断增大6.下列有关简单的烷烃的叙述中正确的是()①都是易燃物①特征反应是取代反应①相邻两个烷烃在分子组成上相差一个甲基A. ①和①B. ①和①C.只有①D. ①和①7.下图表示4溴环己烯所发生的4个不同反应。
其中,产物只含有一种官能团的反应是()A. ①①B. ①①C. ①①D. ①①8.下列物质由于发生化学反应,既能使KMnO4酸性溶液褪色,又能使溴水褪色的是()A.苯B.甲苯C.己烯D.二甲苯9.我国科学家发现金丝桃素对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杀灭效果良好,某种金丝桃素的结构简式如图所示:下列是有关金丝桃素的说法:①属于烃的衍生物,燃烧只产生CO2和H2O①可以发生取代、加成、酯化、消去等反应①分子式为C17H23NO3,苯环上的一氯取代物有3种①1 mol该物质最多能和6 mol H2发生加成反应,其中错误的是 ()A. ①和①B. ①和①C. ①和①D. ①和①10.奥运会火炬常使用的燃料是一种常用燃料,其分子式为,它属于()A.烷烃B.烯烃C.炔烃D.芳香烃11.下列反应的产物中,有的有同分异构体,有的没有同分异构体,其中一定不存在同分异构体的反应是()A.异戊二烯()与等物质的量的Br2发生加成反应B. 2氯丁烷与乙醇溶液共热发生消去分子的反应C.甲苯在一定条件下发生硝化反应生成一硝基甲苯的反应D.邻羟基苯甲酸与溶液反应12.瘦肉精的结构简式如图: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该有机物的核磁共振氢谱图中有6个吸收峰B.该有机物的分子式为C12H18N2Cl2OC.该有机物能发生加成反应、取代反应、氧化反应和酯化反应D.该有机物能溶于水,且水溶液显碱性13.最简式相同,但既不是同系物,又不是同分异构体的是()①辛烯和3-甲基-1-丁烯①苯和乙炔①1-氯丙烷和2氯丙烷①甲基环己烷和乙烯A. ①①B. ①①C. ①①D. ①①14.已知Mg2C3的结构与CaC2相似,由此可断定Mg2C3与水反应的产物是()A.Mg(OH)2和CH≡CH B.MgO和CH≡CHC.Mg(OH)2和CH3CH=CH2D.Mg(OH)2和CH3C≡CH15.有人认为CH2==CH2与Br2的加成反应,实质是Br2先断裂为Br+和Br-,然后Br+首先与CH2==CH2一端碳原子结合,第二步才是Br-与另一端碳原子结合。
高二有机化学练习题及答案

高二有机化学练习题及答案1. 题目:氢氧化钠和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什么?答案:氢氧化钠(NaOH)和硫酸(H2SO4)反应生成氯化钠(Na2SO4)和水(H2O)的化学方程式为:2NaOH + H2SO4 → Na2SO4 + 2H2O2. 题目:乙醇的化学式是什么?乙醇的结构式是什么?答案:乙醇的化学式为C2H5OH,它由2个碳原子、6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组成。
乙醇的结构式为CH3CH2OH,其中一个碳原子上连接一个羟基(-OH)。
3. 题目:苯酚的系统命名是什么?苯酚的结构式是什么?答案:苯酚的系统命名为氢氧化苯。
苯酚的结构式为C6H6O,其中一个氢原子被羟基(-OH)取代。
4. 题目:乙烯的分子式是什么?乙烯的结构式是什么?答案:乙烯的分子式为C2H4。
乙烯的结构式为CH2=CH2,其中两个碳原子之间有一个双键。
5. 题目:乙酸的化学式是什么?乙酸的结构式是什么?答案:乙酸的化学式为CH3COOH。
乙酸的结构式为CH3COOH,其中一个碳原子连接一个甲基(CH3),和一个羧基(-COOH)。
6. 题目:丙烯酸的分子式是什么?丙烯酸的结构式是什么?答案:丙烯酸的分子式为C3H4O2。
丙烯酸的结构式为CH2=CHCOOH,其中一个碳原子上连接一个甲基(CH3),和一个羧基(-COOH)。
7. 题目:乙酸乙酯的化学式是什么?乙酸乙酯的结构式是什么?答案:乙酸乙酯的化学式为C4H8O2。
乙酸乙酯的结构式为CH3COOCH2CH3,其中一个碳原子上连接一个甲基(CH3),一个碳原子上连接一个乙基(CH2CH3),和一个羧酸酯基(-COO-)。
8. 题目:甲醇和乙醇哪个溶于水更多?为什么?答案:甲醇溶于水更多。
这是因为甲醇分子中只有一个碳原子,其极性较高,可以与水分子的极性相互作用,形成更多的氢键。
乙醇的分子中有两个碳原子,其分子量较大,极性较低,所以溶于水的量较少。
9. 题目:什么是伯醇?请举例说明。
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化学(有机化学基础)第3章第1节第1课时知能优化演练

1.曾有人说:“有机合成实际上就是有机物中官能团的引入、转变”。
已知有机反应:a.酯化反应,b.取代反应,c.消去反应,d.加成反应,e.水解反应,其中能在有机物分子中引入羟基官能团的反应的正确组合是( )A .abcB .deC .bdeD .bcde解析:选C 。
酯化反应使—OH 发生反应,转化为酯基;卤代烃的取代反应可引入—OH ;消去反应(如醇)是转化—OH 生成碳碳双键的反应;烯烃、炔烃、醛、酮的加成反应可引入—OH ;酯的水解反应可引入—OH ,故选C 。
2.下列关于卤代烃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所有卤代烃都是难溶于水、比水重的液体B .所有卤代烃在适当条件下都能发生消去反应C .所有卤代烃都含有卤素原子D .所有卤代烃都是通过取代反应制得的解析:选C 。
卤代烃不一定都是液体且不一定都比水重,故A 选项错;有些卤代烃不能发生消去反应,故B 选项错;卤代烃也可以通过烯烃加成等其他方式制得,故D 选项错。
3.(2013·芜湖高二检测)在“绿色化学工艺”中,理想状况是反应物中的原子全部转化为欲制得的产物,即原子利用率达100%,在用丙炔合成CH 2C(CH 3)COOCH 3的过程中,欲使原子的利用率达到最高,还需要的反应物是下列中的( )A .CO 和CH 3OHB .CO 2和H 2OC .CO 2和H 2D .CH 3OH 和H 2解析:选A 。
分析题中原料分子丙炔(CH 3C ≡CH)和产物分子CH 2C(CH 3)COOCH 3的结构可看出:两者相差2个碳原子、2个氧原子和4个氢原子,然后结合题给信息:原子利用率为100%的要求,可知仅有A 项符合题意。
4.碳链增长在有机合成中具有重要意义,它是实现由小分子有机物向较大分子有机物转化的主要途径。
某同学设计了如下4个反应,其中可以实现碳链增长的是( )A .CH 3CH 2CH 2CH 2Br 和NaCN 共热B .CH 3CH 2CH 2CH 2Br 和NaOH 的乙醇溶液共热C .CH 3CH 2Br 和NaOH 的水溶液共热D .CH 3CH 2CH 3和Br 2(g)光照解析:选A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二化学《有机化学基础》练习(三)
1.下图是某有机物分子的比例模型,有关该物质的推断不正确的是A.分子中可能含有羟基B.分子中可能含有羧基C.分子中可能含有氨基D.该物质的分子式可能为C
3H 6O 3
2.已知C-C 键可以绕键轴自由旋转,结构简式为的烃,下列
说法中正确的是:
A.分子中至少有9个碳原子处于同一平面上B.分子中至少有11个碳原子处于同一平面上C.分子中至少有16个碳原子处于同一平面上D.该烃属于苯的同系物
3.下列有机化合物中,有多个官能团:
A. B. C.
D. E.
(1)可以看作醇类的是。
(2)可以看作酚类的是。
(3)可以看作羧酸类的是。
(4)可以看作酯类的是。
4.已知某氨基酸的相对分子质量小于200,且氧的质量分数约为0.5,则其分子中碳的个数最多为:A.5个B.6个C.7个D.8个
5.l-丁醇和乙酸在浓硫酸作用下,通过酯化反应制得乙酸丁酯,反应温度为ll5~l25℃,反应装置如右图。
下列对该实验的描述错误的是A.不能用水浴加热
B.长玻璃管起冷凝回流作用
C.提纯乙酸丁酯需要经过水、氢氧化钠溶液洗涤
D.加入过量乙酸可以提高1-丁醇的转化率
6.实验室通常以环已醇为原料在浓硫酸作用下脱水来制备环己烯。
实验步骤下:
①在25mL 干燥的圆底烧瓶中加入10g 环己醇和0.5mL 98%浓硫酸,充分振荡。
②向烧瓶中放入2~3粒沸石,安装分馏装置,接收瓶用冰水冷却。
③小心加热,控制加热速度使温度不超过90℃,直到瓶底剩余少量残渣并出现白雾时停止加热。
④向馏出液中加约1g 精盐使其达饱和,然后加入2mL 饱和碳酸钠水溶液,充分振荡。
⑤……
⑥有机层倒入干燥的小锥形瓶中,加入1~2g 无水氯化钙干燥。
待溶液清亮透明后过滤。
⑦将滤液移入圆底烧瓶中,加入2~3粒沸石,蒸馏。
收集80~85℃馏分,称重约7.4g。
⑧计算。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步骤①中,加入10g 环已醇和0.5mL 98%浓硫酸的顺序是;(2)步骤③中,为便干控制加热温度,应该采取的加热方法是;(3)步骤⑤的操作是;(4)步骤⑧计算得到的环己烯的产率为;分析实制得的环己烯质量低于理论产量可能的原因是。
7.某有机化合物由三种元素组成,其中碳、氢质量分数分别为22.0%和4.59%。
将该化合物在强碱水溶液中水解后先用HNO 3酸化,再用AgNO 3溶液试验,结果生成淡黄色沉淀。
又测得该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09,求该有机化合物的分子式。
8.已知:①沸点:纯溴59℃,苯80℃,溴苯156℃
②溴苯不溶于NaOH 溶液。
某化学课外小组用右图装置制取溴苯。
先向分液漏斗中加入苯和液溴,再将混合液慢慢滴入反应器A(A 下端活塞关闭)中。
(1)写出A 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观察到A 中的现象是。
(3)实验结束时,打开A 下端的活塞,让反应液流入B 中,充分振荡,目的是,写出有关的化学方程式。
(4)C 中盛放CCl 4的作用是。
(5)能证明苯和液溴发生的是取代反应,而不是加成反应,可向试管D 中加入AgNO 3溶液,若产生淡黄色沉淀,则能证明。
另一种验证的方法是向试管D 中加入,现象是9.某实验小组用下列装置进行乙醇催化氧化的实验。
⑴实验过程中铜网出现红色和黑色交替的现象,请写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
、。
在不断鼓入空气的情况下,熄灭酒精灯,反应仍能继续进行,说明该乙醇催化反应是(填“吸热”或“放热”)反
应。
⑵甲和乙两个水浴作用不相同。
甲的作用是;乙的作用是。
⑶反应进行一段时间后,试管a 中能收集到不同的物质,它们是。
集气瓶中收集到的气体的主要成分是。
⑷若试管a 中收集到的液体用紫色石蕊试纸检验,试纸显红色,说明液体中还含有。
要除去该物质,可现在混合液中加入(填写字母)。
a.氯化钠溶液b.苯c.碳酸氢钠溶液d.四氯化碳然后,再通过(填试验操作名称)即可除去。
10.(1)下表是在1.013×105
Pa 下测得的几种物质的沸点:结构简式沸点/℃结构简式沸点/℃CH 3CH 3-88.6CH 2=CH 2-103.7CH 3CH 2CH 3-42.2CH 2=CHCH 3-47.4CH 3CH 2CH 2CH 3
-0.5CH 3CH 2CH=CH 2
-6.3
-11.7
-6.9CH 3CH 2CH 2CH 2CH 3
36.1
CH 3CH 2CH 2CH=CH 230
20.1
从表中数据分析,在1.013×105PA.25℃时的状态是(填气态、液态或固态)。
(2)石油裂解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其产物为混合物。
例如:
①上述烷烃和环烷烃裂解反应中,产物M的化学式为,N的化学式为。
②下列关于的说法正确的是。
A.可用溴水区别和
B.等质量的和完全燃烧时的耗氧量相同
C.可与水以任意比互溶
(3)工业上裂解反应的产物都是气态小分子烷烃和烯烃的混合物,将它们逐一分离的方法
是。
11.1,2—二溴乙烷可作汽油抗爆剂的添加剂,常温下它是无色液体,密度2.18g·cm-3,沸点131.4℃,熔点9.79℃,不溶于水,易溶于醇、醚、丙酮等有机溶剂.在实验室中可以用下图所示装置制备1,2-二溴乙烷.其中分液漏斗和烧瓶a中装有
乙醇和浓硫酸的混合液,试管d中装有液溴(表面覆盖少量水).
(1)写出d中制备1,2-二溴乙烷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安全瓶b可以防止倒吸,并可以检查实验进行时试管d是否发生堵塞.请写出发生堵塞时瓶b中的现
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容器c中NaOH溶液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