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张力评定08
肌张力的评定PPT参考幻灯片

谢谢
肌力是指肌肉的收缩力,一般以关节为中心检查肌群的伸、屈、外展、内收、旋前和旋 后等功和运能,六级(0~5级)肌力记录法检查时让患者依次做有关肌肉收缩运动,检 查者施予阻力,或嘱患者用力维持某一姿势时,检查者用力改变其姿势,以判断肌力。
Hale Waihona Puke 0级表现为完全瘫痪,肌肉无收缩;1级表现为肌肉可收缩,但不能产生动作;2级表现 为肢体能在床面上移动,但不能抵抗自身重力,即不能抬起;3级表现为肢体能抵抗重 力离开床面,但不能抵抗阻力;4级表现为肢体能做抗阻力动作,但不完全;5级表现 为正常肌力。
肌张力的评定PPT参考 幻灯片
演讲人
肌张力分为正常、减弱和增强;肌力可分为六级。
肌张力是肌肉松弛状态的紧张度和被动运动时遇到的阻力。检查时嘱患者肌肉放松,触 摸感受肌肉硬度,并被动屈伸肢体感知阻力。
1.肌张力减低表现为肌肉弛缓柔软,被动运动阻力减低,关节活动范围扩大。2.肌张力 增高表现为肌肉较硬,被动运动阻力增加,关节活动范围缩小,见于锥体系和锥体外系 病变。
肌张力分级的评定标准量表

肌张力分级评定标准量表是一种用于评估肌肉紧张度的工具,通常用于诊断神经系统疾病或运动障碍。
这个量表通常采用0到5级的评分制度,每个级别都有具体的描述和对应的分数。
以下是一个可能的肌张力分级评定标准量表示例:0级:无肌张力增加。
肌肉柔软且能轻易移动。
1级:轻度肌张力增加。
肌肉稍显僵硬,但仍容易移动。
2级:中度肌张力增加。
肌肉较僵硬,但尚能移动。
在关节活动范围之内时,会遇到明显的阻力。
3级:重度肌张力增加。
肌肉非常僵硬,活动时阻力明显,但仍能进行一些活动。
4级:僵硬。
大部分肌肉或肌肉群不能持续活动,即使在重复运动时,阻力也很大。
5级:痉挛。
肌肉群完全不能活动,即使被动运动也非常困难。
这个量表的使用需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通常由神经科医生或专业的物理治疗师进行评估。
通过对患者的观察和触诊,医生可以准确地判断患者的肌张力等级。
这种评估对于制定治疗计划和判断疾病进展非常重要。
需要注意的是,这个量表只是一个评估工具,不能完全代表患者的实际情况。
在评估时,医生还需要结合患者的病史、症状和其他检查结果来进行综合判断。
同时,这个量表的评分也可能会因为不同的医生或不同的时间而有所差异。
在临床实践中,医生通常会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其他检查结果来制定治疗计划。
针对不同的肌张力等级,医生可能会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例如物理治疗、药物治疗、按摩、针灸等。
通过综合治疗,可以有效地改善患者的肌肉紧张度,提高生活质量。
总之,肌张力分级评定标准量表是一种重要的评估工具,可以帮助医生准确地判断患者的肌肉紧张度,从而制定出合适的治疗计划。
在使用这个量表时,需要具备专业的知识和技能,并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其他检查结果来进行综合判断。
肌张力及痉挛评估标准

肌张力及痉挛评估标准表2 改良Ashworth量表(0—4级)痉挛的几种徒手检查表Brunnstrom运动功能恢复关节活动度检查(ROM—T)和徒手肌力检查(MM—T)姓名:性别:年龄:病程:住院号诊断:检查日期:评估者:平衡能力评估姓名:性别:年龄:病程:住院号:诊断: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指数表姓名:性别:年龄:病程:住院号:诊断:Barthel 指数(BI)Berg平衡量表记录表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诊断:注;低于40分表明有摔倒的危险结论Fim评定量表Holden步行功能分类手法肌力检查(MMT)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部位功能检查评分标准上肢坐位1.上肢反射活动(1)肱二头肌肌腱反射(2)肱三头肌肌腱反射2.屈肌共同运动(1)肩关节上提(2)肩关节后缩(3)肩关节外展(至少90度)(4)肩关节外旋(5)肘关节屈曲(6)前臂旋后3.伸肌共同运动(1)肩关节内收和(或)内旋(2)肘关节伸展(3)前臂旋前4.伴有共同运动的活动(1)手触腰椎(2)肩关节屈曲90度(肘关节位0度)(3)肩关节0度时,肘关节90度前臂旋前、旋后5.分离运动(1)肩关节外展90度,肘关节0度位,前臂旋前(2)肩关节屈曲90度~180度,肘于0度位、前臂中立位(3)肩关节屈曲30~90度、肘关节0度位时前臂旋前旋后0分:不能引出反射活动2分:能够引出反射活动0分:完全不能进行1分:部分完成2分:无停顿充分完成0分:进行1分:部分完成2分:无停顿充分完成0分:没有明显活动1分:手仅越过髂前上棘2分:能顺利进行0分:开始时手臂立即外展或肘关节屈曲1分:肩关节外展及肘关节屈曲发生在较晚时间2分:能顺利充分完成0分:肘关节不能保持90度或完全不能完成该动作1分:肩肘关节正确位时能在一定范围内主动完成该活动2分:完全旋前、旋后,活动自如0分:一开始肘关节就屈曲,前臂偏离方向不能旋前1分:可部分完成或者在活动时肘关节屈曲或前臂不能旋前2分:顺利完成0分:开始时肘关节屈曲或肩关节外展1分:在肩部屈曲时,肘关节屈曲、肩关节外展2分:顺利完成0分:前臂旋前旋后完全不能进行或肩肘位不正确腕手6.反射亢进肱二头肌肌腱反射指屈肌反射肱三头肌肌腱反射7.腕稳定性(1)肘关节90度,肩关节0度伸腕(2)肘关节90度,肩关节0度时腕关节屈伸(3)肘关节0度,肩关节30度伸腕(4)肘关节0度,肩关节30度屈伸腕(5)腕环形运动8.手指(1)集团屈曲(2)集团伸展(3)握力1:掌指关节伸展、指间关节屈曲,检查抗阻握力(4)握力2:所有关节0度位时,拇指内收1分:能在要求肢位时部分完成旋前旋后2分:顺利完成(该阶段者要得2分,那么在第V阶段必须得6分)0分:至少2-3个反射明显亢进1分:一个反射明显亢进或至少2个反射活跃2分:反射活跃不超过一个并且无反射亢进0分:患者不能伸腕关节达15度1分:可完成伸腕,但不能抗阻2分:有些轻微阻力仍可保持伸腕0分:不能随意运动1分:患者不能在全关节范围内主动活动腕关节2分:能平滑地、不停顿地进性评分同(1)项评分同(2)项0分:不能进行1分:活动费力或不完全2分:正常完成0分:不能屈曲1分:能屈曲但不充分2分:(与健侧比较)能完全主动屈曲0分:不能伸1分:能够主动伸展手指(能够松开拳)2分:能充分地主动伸展0分:不能保持要求位置1分:握力微弱2分:能够抵抗相当大的阻力抓握0分:不能进行1分:能用拇、食指捏住一张纸,但不能下肢仰卧位坐位站位(5)握力3:患者拇、食指可挟住一支铅笔(6)握力4:患者能握住一个圆筒物体(7)握力5:握球形物体,如网球9.协调性与速度:指鼻试验(快速进行5次)(1)震颤(2)辨距不良(3)速度1.反射活动(1)跟腱反射(2)(髌)膝腱反射2.屈肌共同运动(1)髋关节屈曲(2)膝关节屈曲(3)踝关节屈曲3.伸肌共同运动(1)髋关节伸展(2)髋关节内收(3)膝关节伸展(4)踝关节跖屈4.伴有共同运动的运动(1)膝关节屈曲(2)踝背屈5.分离运动(髋关节0度)(1)膝关节屈曲抵抗拉力2分:可牢牢捏住纸评分方法同握力2评分方法同握力2、3评分方法同握力2、3、40分:明显震颤1分:轻度震颤2分:无震颤0分:明显或不规则辨距不良1分:轻度或规则的辨距不良2分:无辨距障碍0分:较健侧慢6s1分:较健侧慢2~5s2分:两侧差别〈2s0分:无反射活动2分:有反射活动0分:不能进行1分:部分运动2分:充分进行0分:没有运动1分:微弱运动2分:几乎与对侧相同0分:无主动运动1分:膝关节能从微伸位屈曲但不超过90度2分:膝关节屈曲〉90度0分:不能主动背屈1分:不能完全主动背屈2分:正常背屈0分:在髋关节伸展位不能屈膝坐位仰卧位(2)踝背屈6.反射亢进膝部屈肌膝腱反射跟腱反射7.协调性和速度跟膝胫试验(连续重复5次)(1)震颤(2)辨距障碍(3)速度临床意义:简化Fugl-Meyer评定最高分100分。
肌张力评定分级

肌张力评定分级
肌张力评定分级是指对人体肌肉的张力进行评定,并将其分为不同的等级。
肌张力是指肌肉在不同状态下所表现出来的张力程度,是反映肌肉紧张度和活动性的重要指标。
通过对肌张力的评定,可以判断肌肉功能是否正常,并为治疗、康复及运动训练提供参考依据。
肌张力评定分级通常采用男女不同、不同年龄、不同肌肉区域等不同标准进行评定。
通常采用手动测量、电子测量等方法,在按照一定的程序和标准进行评定后,将肌张力分为正常、轻度、中度、重度等不同等级,以便于临床医生、康复师、运动教练等人员进行针对性的治疗和训练。
肌张力评定分级不仅可以用于临床医疗和康复,还可以应用于运动训练和体育比赛等方面。
通过对肌张力的评定,可以确保运动员的肌肉状态良好,避免受伤和提高运动表现。
同时,肌张力评定分级也可以作为体检和健康管理的重要指标,有助于预防和治疗一些疾病。
- 1 -。
肌力和肌张力评定标准

(一)肌力测定标准:(6个级别)
0级:肌肉无收缩(完全瘫痪)
I级:肌肉有轻微收缩,但不能够移动关节(接近完全瘫痪)
II级:肌肉收缩可带动关节水平方向运动,但不能够对抗地心引力(重度瘫痪)III级:能够对抗地心引力移动关节,但不能够对抗阻力(轻度瘫痪)
IV级:能对抗地心引力运动肢体且对抗一定强度的阻力(接近正常)
V级:能抵抗强大的阻力运动肢体(正常)
(二)肌张力分级的评定标准:(改良Ashworth,6个级别)
0级:正常肌张力
1级:肌张力略微增加,被动屈伸时呈现最小阻力,或出现突然卡住和突然释放;1+级:肌张力轻度増加,关节活动后50%范国内出现突然卡住,呈现最小阻力;2级:肌张力较明显增加,但受累部分仍能较容易的被移动;
3级:肌张力严重增加,被动活动困难;
4级:肌张力最严重的级别,受累部分被动屈伸呈现僵直状态,不能活动。
肌张力的评定标准

肌张力的评定标准
肌张力分级标准按照改良的Ashworth分级标准,在临床多分为5级即0-4级,分级越高肌张力越高。
1.0级:肌张力正常,肢体随意运动、姿势正常。
2.1级:肌张力稍微增高,受累部位被动屈伸时,关节和肌肉活动至正常范围最后阶段会有微小阻力,或者出现运动卡顿、突然释放,没有明显的姿态异常。
3.1+级:肌张力有轻度增加,在关节活动的50%时出现最小阻力。
4.2级:肌张力显著增高,在关节活动范围的大部分,肌肉张力都明显增强。
用力的运动受累部分尚可运动,可能出现轻度的姿态异常。
5.3级:肌张力更加明显增高,被动运动困难,受累部位的关节、肌肉比较僵硬,能活动的范围小,姿态出现较明显的异常。
6.4级:肌肉完全性僵直,受累部位被动屈伸时候呈现僵直,不能活动。
肌张力增高,可能跟神经肌肉损伤、锥体外系异常等有关。
出现肌张力增高,建议患者及时就诊,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避免不良后果的产生。
肌张力的评定

姿势性肌张力的检查
正常姿势张力:反应迅速,姿势调整立即完成
痉挛或肌僵硬:过度抵抗,姿势调整迟缓
手足徐动: 过度抵抗或抵抗消失交替出现
迟缓型:
无肌张力变化,关节过伸展
钟摆实验
是一种肢体自抬高位沿重力方向下落过 程中,观察肢体摆动然后停止的过程
通过分析痉挛妨碍自由摆动的状态进行 评定的方法
小脑对肌紧张的调节
小脑在调节肌紧张、维持平衡中发挥重 要作用
尤其是旧小脑前叶,对肌张力既有抑制 又有易化的作用
大脑皮质对身体运动控制的调节
锥体系
皮质脊髓束 皮质脑干束
锥体外系
皮质-脑桥-小脑 皮质-纹状体
正常肌张力的特征
① 主动肌和拮抗肌可进行有效的同时收缩使关节固定 ② 可维持主动肌和拮抗肌间的平衡 ③ 具有完全抗重力及外界阻力的运动能力 ④ 将肢体被动地放在空间某一位置上,突然松手时,
根据肌张力的表现特点制定治疗计划 及时治疗,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肌张力的检查方法
病史采集 视诊 反射检查 被动运动检查 最常用 摆动检查 肌肉僵硬的检查 伸展性检查 姿势性肌张力的检查
腕关节掌屈、背屈
体位: 肘屈曲位放于体侧 方法: 检查者一手固定前臂,另一手握住
臂,急速地摆动前臂,在摆动前臂 同时腕和手相应地屈伸 肌张力低下时,腕和手屈伸过度 肌张力亢进时,腕和手屈伸幅度减小
上肢的摆动运动检查
体位:立位,上肢自然置于体侧 方法:检查者双手分别置于双肩,让躯干
左右交替旋转,对应上肢前后摆动 肌张力低下时,上肢处于摇摆状态 肌张力亢进时, 摆动幅度减小
肢体有保持不变的能力 ⑤ 具有随意使肢体由固定到运动和在运动中变为固有
肌张力评定方法

肌张力评定方法肌张力评定方法是评估一个人肌肉紧张程度的一种方法。
在临床上,肌张力评定方法被广泛应用于评估患者的神经肌肉系统功能状态,对于神经系统疾病、运动系统疾病以及康复治疗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肌张力评定方法,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应用这些方法。
1. Ashworth评定法。
Ashworth评定法是评估肌张力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它通过对患者肌肉的被动伸展来评估肌肉的紧张程度,分为0-4级。
0级表示没有肌肉紧张,4级表示肌肉非常紧张。
这种评定方法简单易行,适用于各种类型的神经肌肉系统疾病。
2. Modified Ashworth评定法。
Modified Ashworth评定法是对Ashworth评定法的改进,主要是在0级和1级之间增加了0.5级,使得评定结果更加细致。
这种评定方法在评估轻度肌肉紧张的患者时更加准确。
3. Tardieu评定法。
Tardieu评定法是通过对肌肉进行快速伸展和缓慢伸展来评估肌肉的反射性肌张力和非反射性肌张力。
通过比较两者的差异,可以评估出肌肉的痉挛程度。
这种评定方法适用于评估肌肉痉挛较为严重的患者。
4. 克氏评定法。
克氏评定法是通过对患者肌肉进行主动运动来评估肌肉的紧张程度,主要用于评估患者的肌肉功能和运动能力。
这种评定方法对于评估运动系统疾病和康复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
5. MAS评定法。
MAS评定法是通过对患者肌肉进行被动伸展来评估肌肉的紧张程度,与Ashworth评定法类似,但在评定标准和方法上有所不同。
这种评定方法在评估肌肉痉挛和瘫痪患者时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总结。
肌张力评定方法是评估肌肉紧张程度的重要手段,对于临床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
不同的评定方法适用于不同类型的患者,医务人员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评定方法,并结合临床表现和其他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以指导临床治疗和康复训练。
希望本文介绍的肌张力评定方法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些方法,提高对患者肌张力评定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0级
1级 2级 3级 4级
2007/9/15
评定标准
无踝阵挛
踝阵挛持续1-4s 踝阵挛持续5-9s 踝阵挛持续10-14s 踝阵挛持续≥15s
46
二、肌张力低下的评定标准
分级 轻度 评定标准 肌张力降低,肌力下降,肢体放在可下垂的位 置并放下,肢体只有短暂抗重力的能力,随即 落下。能完成一定的功能性动作
僵硬相对持续,且不依赖牵张刺激的速度。
2007/9/15
13
2. 僵硬的表现
铅管样僵硬 齿轮样僵硬
3. 僵硬的原因
常为锥体外系的损害所致,帕金森病是僵 硬最常见的病因。
2007/9/15
14
2007/9/15
15
二、肌张力低下
1. 定义 肌张力低下又称肌张力弛缓,是指肌张力 低于正常水平,被动运动相关肢体时抵抗明显 减弱或消失。 2. 表现 3. 原因 肌张力低下多由小脑或锥体束的上运动神 经元损害所致,也可由末梢神经损伤及原发性 肌病造成。
2007/9/15
38
(九)姿势性肌张力检查
1. 2. 3. 4. 正常姿势肌张力 痉挛或僵硬 肌张力低下 肌张力紊乱
2007/9/15
39
二、肌张力的器械检查
(一)生物力学检查法
钟摆试验 屈曲维持试验 便携式测力计方法 等速装置评定方法
2007/9/15
40
(二)电生理检查法
级别
0级 1级 1+级 无肌张力的增高 肌张力轻微增加;受累部分被动屈伸时,在关节活动范 围之末呈现最小的阻力或出现突然卡住和释放 肌张力轻度增加;在关节活动范围后50%范围内出现突 然卡住,然后在关节活动范围的后50%均呈现最小的阻 力 肌张力明显的增加;通过关节活动范围的大部分时,肌 张力均较明显的增加,但受累部分仍能较易地被移动 肌张力严重增加;被动运动困难 僵直;受累部分呈现屈曲或伸直状态;不能活动
(1)肩关节外展
2007/9/15
19
1. 上肢被动运动检查
(2)肘关节屈伸
2007/9/15
20
1. 上肢被动运动检查
(3)前臂旋前、旋后
2007/9/15
21
1. 上肢被动运动检查
(4)腕关节掌屈、背屈
2007/9/15
22
2. 下肢被动运动检查
(1)髋、膝关节屈伸
2007/9/15
23
33
1. 上肢的伸展性检查
(4)双肘靠近背后脊柱
2007/9/15
34
1. 上肢的伸展性检查
(5)上肢绕颈
2007/9/15
35
2. 下肢的伸展性检查
(1)踝关节背屈、跖屈
2007/9/15
36
2. 下肢的伸展性检查
(2)膝关节屈曲
2007/9/15
37
2. 下肢的伸展性检查
(3)髋关节、膝关节同时屈曲
2007/9/15
5
四、肌张力评定的注意事项
1. 选择恰当的评定时间和评定环境
2. 取得充分的医患合作
3. 实施正确的检查方法 4. 进行全面的结果分析
2007/9/15 6
第二节 肌张力异常的类型
一、肌张力增高
(一)痉挛 (二)僵硬
二、肌张力低下 三、肌张力紊乱
2007/9/15 7
(一)痉挛
中度到重度 肌张力明显下降或消失,手法肌力检查为0级 或1级,将肢体放在抗重力肢位,肢体迅速落 下,不能维持规定肢位。不能完成功能性动作
2007/9/15
47
2007/9/15
28
2. 下肢的摆动检查
2007/9/15
29
(七)肌肉僵硬的检查
2007/9/15
30
(八)伸展性检查
1. 上肢的伸展性检查
(1)腕关节屈伸
2007/9/15
31
1. 上肢的伸展性检查
(2)肘关节屈伸
2007/9/15
32
1. 上肢的伸展性检查(3)手腕靠近肩20源自7/9/15第四章 肌张力评定
2007/9/15
1
第一节 概述
定义
肌张力是指肌肉在静息状态下的紧张度, 表现为肌肉组织微小而持续的不随意收缩。
2007/9/15
2
一、肌张力产生的生理机制及作用
1. 生理机制
① 正常人体骨骼受重力的作用,发生牵拉,刺激其梭 内肌的螺旋感受器反射地引起梭外肌轻度收缩,形 成一定的肌张力。 ② γ 运动神经元在高位中枢的影响下,有少量的冲动 传到梭内肌,梭内肌收缩,刺激螺旋感受器,把冲 动传到脊髓,通过α 神经元及传出纤维使梭外肌收 缩产生一定的张力。
44
评定分级
2级 3级 4级
2007/9/15
(四)Penn分级法和Clonus分级法评定标准
1. Penn分级法评定标准
级别
0级
1级 2级
评定标准
无痉挛
刺激肢体时,诱发轻、中度痉挛 痉挛偶有发作,<1次/h
3级
4级
2007/9/15
痉挛经常发作,>1次/h
痉挛频繁发作,>10次/h
45
2. Clonus分级法评分标准
1. 定义
痉挛是由牵张反射高兴奋性所致的、以速 度依赖的紧张性牵张反射增强伴腱反射亢进为 特征的运动障碍。
痉挛的速度依赖是指随着肌肉牵伸速度的 增加,痉挛肌的阻力也增高。
2007/9/15
8
偏瘫患者常见的痉挛模式是上肢屈肌亢进和下肢伸肌亢进, 具体表现为:
头 向患侧屈曲.面部转向健侧 上肢(屈曲模式): 肩胛带 上抬,后撤 肩关节 外展,外旋 肘关节 屈曲 前 臂 旋后 腕关节 掌屈,尺偏 指 屈曲,内收。 躯 干 向患侧屈曲并向后方旋转 骨 盆 患侧上抬并向后方旋转: 下肢(伸肌模式) : 髋关节 伸展、内收,内旋 膝关节 伸展 踝关节 跖屈,内翻 趾 屈曲,内收
2007/9/15 17
第三节 肌张力的常用检查方法
一、肌张力的手法检查
(一)采集病史 (二)视诊检查 (三)触诊检查 (四)反射检查 (五)被动运动检查
2007/9/15 18
(六)摆动检查 (七)肌肉僵硬的检查 (八)伸展性检查 (九)姿势性肌张力检查
(五)被动运动检查
1. 上肢被动运动检查
2007/9/15 16
三、肌张力紊乱
1. 定义 肌张力紊乱是一种以张力损害、持续和扭 曲的不自主运动为特征的运动功能亢进性障碍。 2. 表现 3. 病因 肌张力紊乱可由中枢神经系统缺陷所致, 也可由遗传因素所致,与其他神经退行性疾患 (如肝豆状核变性)或代谢性疾病(如氨基酸 或脂质代谢障碍)也有一定关系。此外,也可 见于张力性肌肉变形或痉挛性斜颈。
在被动关节活动范围的前1/4时出现阻力, 使被动关节活动难以完成
42
(二)肌张力的神经科分级法评定标准
分级
0级 肌张力降低 1级 肌张力正常 2级 肌张力增高,但肢体活动未受限 3级 肌张力高,肢体活动受限
评定标准
4级 肌肉僵硬,肢体被动活动困难或不能
2007/9/15 43
(三)改良Ashworth分级法评定标准
2. 下肢被动运动检查
(2)髋关节内收、外展
2007/9/15
24
2. 下肢被动运动检查
(3)踝关节背屈、跖屈
2007/9/15
25
3. 躯干被动运动检查
2007/9/15
26
(六)摆动检查
1. 上肢的摆动检查
(1)手的摆动检查
2007/9/15
27
1. 上肢的摆动检查
(1)前臂、上臂的摆动检查
2. 生理作用
2007/9/15 3
二、肌张力的分类
根据身体所处的不同状态,肌张力可分为: 1. 静止性肌张力 2. 姿势性肌张力 3. 运动性肌张力
2007/9/15 4
三、肌张力评定的目的
1. 依据评定结果确定病变部位,预测康复疗效
2. 根据肌张力的表现特点制订康复计划
3. 及时治疗,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表面电极肌电图 H反射 F波反应
紧张性振动反射
屈肌反射
腰骶激发电位
中枢传导
2007/9/15 41
第四节 肌张力异常的评定标准
一、痉挛的评定标准
(一)被动关节活动范围检查法评定标准
痉挛程度
轻度 中度 重度
2007/9/15
评定标准
在被动关节活动范围的后1/4时出现阻力 在被动关节活动范围的1/2时出现阻力
2007/9/15 9
2. 痉挛的表现
巴彬斯基反射阳性 折刀样反射阳性 阵挛阳性 去脑强直和去皮质强直阳性
3. 痉挛的原因
上运动神经元病变引起脑干和脊髓反射亢 进而产生的。
2007/9/15 10
2007/9/15
11
2007/9/15
12
(二)僵硬
1. 定义
僵硬是一种主动机和拮抗肌阻力一致性增 加,使得身体相应部位活动不便和固定不动的 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