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性枕横位、枕后位50例临床分析
新式头位分娩评分法对初产妇持续性枕横位、枕后位分娩方式及预后判断的临床研究

史国 实用护理参 2 E 枣
1 第2卷 1 日 3 第 期上旬版 CiJr Nr,na 1 07V13N. h P c u J u ys20,o2,oA n a sa r t . 1
・
3 ・ 5
经 阴道分娩 者与剖宫产者评分情况见表 3 。新 式头位分 娩评分与分娩结局的关系见表 4 。 表 3 经阴道分娩组与剖宫产组评 分情况 例( %)
判断, 科学地指 导产程 。 裹 1 骨盆狭窄的标 准及评分
. . 0 2 活跃期宫 口 >1 1 1 . 2 扩张速度
(mh) c/ 1 0
8
<1 . 0
6
<. 0 5
2
停滞
0
羊水 性状
清 l O
I度混浊 Ⅱ度混浊
6 4
Ⅲ度混浊
0
产力
. .
强而协调 。
1 0
中等
弱
精
8
2
0
-1 0
4 随访。所有病 例均于产后 4 . 2 d门诊复查 , 行妇科检查 、 盆腔 B超及婴儿体检 , 了解母耍预后。
5统计学方法 。采用 检验 。 .
注: 骶耻外 径 ≤l 8 m时测量对 角径 ; c 坐骨结 节间径 ≤7 .c 3 m时 应测量出口后 矢状径 ; 均按最狭窄的径线评分
有 N 无 N 威m 立 有反应 m 有反应 S T S T
8 4
NT S 无反 N T无反 S
基线偏高 基线偏低 应 O T 一 c ( )应 O T + c()
2 —1 0
1一般 资料 。我院妇产科 2 0 . 0 5年 1 6 - 月住 院待产的初 产妇共 16 26例 ,经充 分试产 后 ,诊断为持续性枕横位者 3 7
持续性枕后位、枕横位的临床特点及处理分析

胎头位 置 异 常是 造成 头 位难 产 的主 要原 因 , 而持 续性 枕 后位 、 枕横 位是 最 常见 的胎 头位 置 异常 。 临床 上 易发 生 产程 延 长 、 产 、 儿 宫 内 窘 迫 、 生 儿 窒 息 等 情 况 。现 对 本 院 滞 胎 新 1 8例 持 续性 枕 后位 、 2 枕横 位 的 临床 特 点 及 积极 处 理 后 的分
滞 , 剖宫 产 。子 宫收 缩乏 力 在调 整前 后 的产 程进 展 变化 相 施
比较 , 异 具 有 统 计 学 意 义 , < .5 差 P 00 。
2 3转 位 情 况 及 分 娩 方 式 _
11一 般 资 料 .
选取 2 0 ~ 0 0年 在本 院 分娩 的 10 8例 产 妇 中 . 产 0621 1 有 程记 录 的 1 8例 持 续性 枕后 位 、 2 枕横 位 为研 究 对象 。产妇 年 龄 2 ~ 6岁 , 均 2 .5岁 , 03 平 78 孕龄 3 ~ 2周 , 为初 产妇 。 84 均
手 向 上 托 , 于 胎 儿 腹 部 的 手 向 下 压 。 果 转 位 成 功 , 者 置 置 如 术
7例 新 生 儿轻 度 窒息 , 归 良好 , 转 其余 均 正 常 , 新 生 儿 无
产 伤 。 妇 产 时 出血 1 0 4 0ml2例 出血达 5 0ml剖宫 产 产 5 ~0 , 0 ( 1 , 钳助 产 1例 ) 皆 因子 宫 收缩 乏 力 所致 。无软 产 道 裂 例 产 , 伤。
【 中图分 类 号】 7 4 1 + R 1 .5 2
【 献标 识码]C 文
【 文章 编号 】1 7 — 7 1 2 1 ) 1 c 一 4 — 2 6 4 4 2 (0 1O ( )1 5 0
持续性枕横位和枕后位300例临床分析

次于头盆不称, 而且以持续性枕横位和持续性枕后位多 见口 。本文通过 30例临床分析, ] 0 以探讨持续性枕横位和枕
后位的诊断和处理。
1 资料与方法
例, 早产或低体重儿 6 畸胎 2 ; 例, 例)相对头盆不称 10例, 0
占 3.3 。 33
2 结 果
11 一般资料 20 年 9 04 月一20 年 9 06 月住院分娩 20 例, 40 同期持续
参考文献 :
[1 周 际 昌. 用 肿 瘤 内科 学 E J 北 京 : 民 卫 生 出 版 ] 实 M . 人
社 ,9 9 2 5 19 :8 .
是肝和肺, 肺中的含量 比其他长春碱类药物高口 , J长春瑞滨
有 良好 的疗效和耐受性, 由于其独特的抗肿瘤作用, 美国 F A于 19 年 1 月批准将 N D 94 2 P作为 N C C患者的一线治 SL
性枕横位和枕后位 30 0 例占1.%。 25 孕妇年龄 2 ̄4 岁, 2 3 初
产妇 24 经产妇 3 例, 6 例, 6 足月妊娠 29 其中头位双胎 4 6 例, 例; 过期妊娠 2 9例; 早产 2例。本组妊娠并发症主要是妊娠 期高血压疾病、 羊水过少等。
12 诊断标准 .
大多数需手术产 。 对于阻力不大、 难产倾向不大严重、 估计
产道异常 6 2例, 1.3 ( 占 73 骨盆狭窄 4 8例, 骨盆畸形
维普资讯
P o e d n fCl ia e ii e J J n. 0 7, l1 .6 r c e i g o i c lM d cn , u 2 0 Vo No n 6
13 持续性枕横位与枕后位的发生因素 .
31 持续性枕横位和枕后位的诊断 .
持续性枕横位、枕后位临床表现、诊断及处理

持续性枕横位、枕后位临床表现、诊断及处理连续性枕横位、枕后位的临床表现、诊疗及办理临盆过程中,胎头枕骨连续位于母体骨盆的后方或侧方,至临盆后期仍旧不可以向前旋转者,分别称为连续性枕后位或连续性枕横位。
常见于漏斗型骨盆、子宫缩短乏力、前置胎盘、复合先露、胎头俯屈不良等。
1.临床表现及诊疗(1)产程延伸及过早使用腹压。
临产后胎头俯屈不良,不可以紧贴子宫颈常致宫缩乏力,宫口扩充迟缓,加上胎头需大幅度旋转,故使产程延伸。
又因胎头降落受阻,常以致第二产程延伸或阻滞。
胎头枕骨直接压迫直肠前壁,以致产妇在宫口未开全时即有排便感,而过早使用腹压,易以致宫颈水肿和产妇疲惫,产程更为延伸。
胎头受压过久,胎儿易发生宫内窘况和胎头损害。
(2)腹部检查。
先露为头,胎背倾向母体的侧方或后方不易涉及,其对侧或腹部前面易触到胎儿肢体,胎心在脐下偏外侧或胎儿肢体侧听得最响亮。
(3)肛门检查及阴道检查。
枕左后位时,胎头矢状缝位于骨盆斜径上,大囟门在骨盆右前面,小囟门在骨盆左后方,反之为枕右后位;枕横位时,胎头矢状缝位于骨盆横径上,大小囟门分别在骨盆左右双侧。
阴道检查更能直接清楚地涉及矢状缝及大小囟门,并以胎儿耳廓、耳屏方素来确立胎方向。
(4) B 超检查。
探测胎头双顶径,直视胎头枕骨和眼眶的方向,可正确地诊疗胎方向。
2.办理显然头盆不称者,应实时行剖宫产术。
无显然头盆不称,应耐心等候,不宜过早干涉。
大部分枕后位、枕横位可自行转为枕前位临盆,但产程较长。
(1)第一产程。
保证产妇充足歇息和营养,防备过分疲惫,防治宫缩乏力;指导产妇避免过早屏气使劲,防备宫颈水肿;让产妇向胎背的对侧方向侧卧,以利于胎头枕部向前旋转;严实察看产程进展,认真监测胎心音。
(2)第二产程。
如产程进展迟缓,应作阴道检查,认识骨盆状况和胎头地点、方向。
骨盆无异样,胎头双顶径已达坐骨棘水平以下,可手转胎头至枕前位,再以产钳术或胎头吸引术结束临盆;若有困难,也可向后转成正枕后位,再按正枕后位临盆机转娩出。
持续性枕横位和枕后位161例病例分析论文

持续性枕横位和枕后位161例病例分析【摘要】目的:探讨持续性枕横位、持续性枕后位产程处理及分娩结局。
方法:对2010-1-2010-6福建省南平市妇幼保健院住院分娩人数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161例头位难产患者,其中持续性枕横位、持续性枕后位有113例占70.2%,经充分试产及合理产程处理,综合判断后确定阴道分娩或剖宫产。
结论;持续性枕横位、持续性枕后位是头位难产发生主要原因,经合理处理后非剖宫产为主要分娩方式。
【关键词】持续性枕横位;枕后位;头位难产【中途分类号】r714.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13-0428-01胎位异常是造成难产的常见因素之一。
分娩时因胎头在骨盆腔内旋转受阻的持续性枕横位、持续性枕后位是发生头位难产主要原因。
现分析我院161例头位难产临床资料,以探讨头位难产分娩方式。
1 资料及方法1.1 一般资料 2010-1-2010-6我院住院分娩总数819例,其中头位786例,臀位26例,横位3例,发生头位难产161例。
占分娩总数的19.7%,占头位分娩总数20.5%.161例头位难产孕妇年龄平均25.5岁(18-32)岁,孕周38+1-40+5周,初产妇147例,经产妇14例。
1.2 头位难产的诊断头位难产的诊断标准为发生于头先露的难产,即凡因难产以手术(剖宫产、阴道助产)结束分娩者为头位难产,阴道助产包括产钳术及胎头吸引术,也包括徒手旋转胎头。
2结果2.1 分娩方式及头位难产的发生原因见表1.2.2 分娩方式与产时胎方位的关系 161例头位难产中胎头位置异常119例,其分娩方式见表23 讨论持续性枕横位和枕后位的发生原因除骨产道异常外,多见胎头俯屈不良,使胎头通过产道的径线增长,影响胎头旋转而造成难产。
持续性枕横位和枕后位于第一产程晚期或第二产程早期若经徒手旋转胎位等处理,可旋转纠正为枕前位自然分娩,由此可见持续性枕横位和枕后位并不是剖宫产指征。
持续性枕后位、枕横位怎样治疗?

持续性枕后位、枕横位怎样治疗?*导读:本文向您详细介绍持续性枕后位、枕横位的治疗方法,治疗持续性枕后位、枕横位常用的西医疗法和中医疗法。
持续性枕后位、枕横位应该吃什么药。
*持续性枕后位、枕横位怎么治疗?*一、西医1、第一产程严密观察产程,注意胎头下降、宫颈扩张程度、宫缩强弱及胎心有无改变,应估计到产程要长,需保证产妇充分的营养与休息,让产妇朝向胎背的对侧方向侧卧,以利胎头枕部转向前方。
若宫缩欠佳,应尽早静脉滴注催产素。
宫口开全之前,嘱产妇不要过早屏气用力,以免引起宫颈前唇水肿而阻碍产程进展。
若产程无明显进展,胎头较高或出现胎儿窘迫征象,应考虑行剖宫产结束分娩。
2、第二产程若第二产程进展缓慢,初产妇已近2小时,经产妇已近1小时,应行阴道检查。
当胎头双顶径已达坐骨棘平面或更低时,可先行徒手将胎头枕部转向前方,使矢状缝与骨盆出口前后径一致,或自然分娩,或阴道助产(低位产钳术或胎头吸引术)。
若转成枕前位有困难时,也可向后转成正枕后位,再以产钳助产。
若以枕后位娩出时,需作较大的会阴侧切,以免造成会阴裂伤。
若胎头位置较高,疑有头盆不称,则需行剖宫产术,中位产钳不宜使用。
3、第三产程因产程延长,容易发生产后子宫收缩乏力,故胎盘娩出后应立即肌注子宫收缩剂,以防发生产后出血。
有软产道裂伤者,应及时修补。
新生儿应重点监护。
凡行手术助产及有软产道裂伤者,产后应给予抗生素预防感染。
*二、中医*1、中医疗法:1)验方自疗法①车前子烘干研成粉,每次9克,温水吞服。
1周后复查,未转胎,再服1次。
最多服3次。
无效改用它法。
②苏叶、黄苓各6克。
水煎服,每日1剂。
③当归、黄芪、党参、白术、白芍、川断、枳壳、熟地、甘草各10克、川芎 6克。
每日1帖,分2次煎服。
2)外治自疗法①用艾条(或用香烟)温灸至阴穴。
每日早晚各1次,每次20分钟。
灸时放松裤带,腹部宜放松。
点燃艾条后,将火端靠近足中趾,趾甲外侧角处(穴位),保持不被烫伤的温热感,或用后指甲陷压至阴穴。
持续性枕后位、枕横位干预护理

结论:持续性 枕后位、枕横 位干预护理可 以有效降低剖 宫产率,提高
自然分娩率
Part Seven
适应症:产妇骨盆正常,胎 儿胎位为枕后位或枕横位, 且无其他并发症
禁忌症:骨盆异常、胎儿胎 位不正、存在其他严重并发 症
产程中密切监测 胎心音变化,及 时发现胎儿窘迫 等异常情况。
观察产程进展,了 解宫口扩张、胎头 下降等情况,评估 是否需要干预措施。
注意事项:检查前孕妇需排空膀胱,检查时放松身体,配合医生指令进行呼气和吸气。
适用范围:适用于早期妊娠和中晚 期妊娠的诊断
诊断标准:根据超声检查结果判断 胎儿是否处于持续性枕后位或枕横 位
检查方法:通过高频超声探头观察 胎儿、胎盘、羊水等情况
优势:无创伤、无辐射、无痛、无 副作用,可重复检查
骨盆入口平面:观察胎儿头部与骨盆入口的关系,确定胎头位置 中骨盆及骨盆出口平面:观察胎头与中骨盆及骨盆出口的关系,确定胎头位置 观察脊柱与胎头位置关系,判断胎位是否正常 测量骶耻外径、坐骨棘间径、坐骨结节间径等骨盆径线,评估骨盆出口是否狭窄
监测方法:通过胎心听诊器或电子胎心位情况,以及是否存在宫内窘迫等问题 诊断价值:对于持续性枕后位、枕横位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Part Five
宫缩过强时,应使 用宫缩抑制剂,如 硫酸镁、β受体激 动剂等。
宫缩过弱时,应使 用宫缩剂,如缩宫 素、前列腺素等。
干预护理:通过适当的干预措施,如改变产妇体位、使用催产素等,有 助于纠正胎儿头部位置,提高自然分娩的成功率。
骨盆狭窄或形状异常 软产道异常,如阴道、宫颈、子宫等 胎儿过大或胎位异常 胎头与骨盆不相称
添加项标题
宫缩乏力:由于产程延长或胎儿较大等原因,导致宫缩乏力, 无法将胎儿推向骨盆出口,形成持续性枕后位或枕横位。
手法复位在持续性枕横位及枕后位产妇中的临床应用

胞凋亡 , 促进受损 脑细 胞修复 和再生 , 而促使 受损 脑组 织 儿依从性好 , 从 值得 临床推广 。
手法 复位 在持 续 性枕 横位 及枕 后 位产 妇 中 的 临床 应 用
唐 桂 荣
( 泽市立 医院 , 东菏泽 24 3 ) 菏 山 70 1
20 0 5年 7月 一 0 6年 7月 , 20 我们对 10例 持续 性枕 横 1
位4 4例。手法 复位指 征 : ①无 明显头 盆不称 ; ②胎 膜 已破 ,
复位成功 1 4例 (6 6 %) 4 . 7 。两者 复位成 功率 比较有统计 学
宫 口开 大 5—8c m或 以上 , 头位置 在 一1~ + ; 胎头 无 胎 2③
差异 ( 0 O ) P< . 1 。③ 新生儿 A gr 分与并 发症 : pa评 复位成 功
显差异。
本研究表明 , 早期实施推拿抚触能 够促进脑 损伤儿 的神
经功能及各方面发育 , 对改善预后 、 降低 伤残率 效果 较 明显 ; 同时此方法成本低 、 安全 可靠 、 简便 易行 , 家长 易于接 受 , 患
( 稿 日期 :0 80 —0 收 20 -61 )
可 防止神经细胞能量代谢障碍继续加重 , 避免或 减少神经 细 的功能恢复 。推拿是祖 国医学 的重要组 成部分之 一 , 明显 可 改善患者体 内 自由基代谢 , 促进 血液循环 。经 络是调节 与控
位及枕后位 产妇 采用 手法 复位 , 得 良好效 果。现报 告 如 取
下。
临床资料 : 本组 10例产妇 , 1 年龄 2 。8岁 。初产妇 9 2一 2 4 例, 经产妇 1 。宫 口开大 4—6e 6例 , 9c 8例 , 6例 m 3 7~ m 6 开全 6例 ; 胎头位 置在 一1一 一 2者 5 8例 , 0~+1 4 者 2例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可有效 降低剖 宫产率 和新生 儿病死率 ,提高母儿预后 。本文通过 回
2 . 1健 康体检者 与心肌梗死者mi R N A 一 4 9 9 、c T n I 和h s — C R P 水平 比较 : 心肌梗 死者r n i R N A一 4 9 9 、c T n I 和h s - C R P 等水平 均明显 高于健 康体检 者 ,且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 义 ( P < O . 0 5 ) ,见表 1 。 表 1两 组患者各 检 测指 标含量、c T n I 和h s . C R P 等水平均于3 d 后回到正常水平 】 。表明 m i R N A . 4 9 9 、c T n I 和h s . C R P 各有优缺点 ,三者联合应用能取长补短 , 是一种很有实用价值的检测方法 ,对早期诊断A MI 具有较高应用价
分娩 方 式 持 续 性枕横 位 自然分 娩 6例 ( 2 1 . 4 %) ,阴道 助产 6例 ( 2 1 . 4 %) ,剖 宫产 1 6例 ( 5 7 . 1 %) ; 持 续性枕 后位 自然 分娩 5例 ( 2 2 . 7 %) , 阴道助 产 5 例 ( 2 2 . 7 %) ,剖 宫产 l 2例 ( 5 4 . 5 %) ;产 程 异 常情 况 :持 续性 枕横 位潜 伏期 延 长 6 例 ,宫 颈扩 张延 缓 5 例 ,停 滞 8 例 ,先露
分别 为 ( 9 . 9 8 土2 . 3 )h ,( 1 . 8 土0 . 4 )h ,( 1 5 . 4 ±3 . 5 )h ; 围生 儿结局 :持 续性 枕横 位 发生胎 儿 宫 内窘迫 1 2侧 ( 4 2 . 9 %) ,新 生 儿窒 息 3 例 ( 1 0 . 7 %) , 新 生 儿产 伤 2例 ( 7 . 1 %) ; 持 续性 枕 后位 发生 胎 儿宫 内 窘迫 7例 ( 3 1 . 8 %) , 新生 儿窒息 3例 ( 1 3 . 6 %) , 新 生 儿产 伤 2例 ( 9 . 1 %) 。 结 论 持 续 性枕横 位 、枕 后 位有 多种 分娩 方 式 ,通 过适 当干预 ,部 分 可 自然 分娩 ,有些 亦应 行人 工助 产 或剖 宫产 结束 分娩 。 【 关键 词 】持 续性 枕横 位 ;持 续 性枕后 位 ; 临床 分析 中 图分类 号 :R 7 1 4 . 4 文献标 识 码 :B 文章 编号 :1 6 7 1 - 8 1 9 4( 2 0 1 4 )3 2 - 0 2 0 9 - 0 2
娩的 5 0例持 续 性枕 横位 、枕后 位 的 孕妇 的 临床 资料进 行 回顾性 分析 ,分析 其原 因、分娩 方 式、产 程进 展及 围生 儿预 后 。结果 5 O 例 孕妇
持 续性枕 横 位 、 枕后 位 发生 原 因: 骨 盆异 常 1 9例 ( 3 8 %) , 胎 头俯屈 不 良 9 例 ( 1 8 %) , 子 宫收 缩乏 力 1 0例 ( 2 0 %) , 头盆不 称 1 2 例 ( 2 4 %) ;
头先露不能 以枕前位分娩 时称为胎头位置异常。胎头位置异常是造
颈水肿等,使胎儿官内窘迫、新生儿窒息、颅内出血等发生率增加Ⅲ 。
成难产的主要原因,其中以持续性枕横位和持续性枕后位的发生率最
高 ,常导 致继发性宫缩 乏力 、产程延 长、胎先露 下降 延缓或停滞 、宫
因此早期、及时、准确地诊断和处理持续性枕横位和持续性枕后位 ,
2 . 2不同时间心肌梗死患者mi R NA - 4 9 9 、c T n I 和h s . C R P 水平变化:
mi R NA 一 4 9 9 相 对表达量于 发病0 ~2 h 开始升高 ,2 -4 h 达 到最高峰 , 4 ~8 h 开始 持续回落,c T n I  ̄ f h s — C R P 水平均在0 ~2 h 开始升 高,8 ~1 2 h 达到高峰 ,1 2 ~l 6 b 开始 回落,见表2 。 表2 两 组患者各 检 测指标 含量 不 同时 间对 比
异有统计 学意义 ( P < 0 . 0 5 )I mi R N A 4 9 9 相对表达量 于发病0 ~2 h 开 始升 高 ,2 ~4 h 达到最 高峰 ,4 ~8 h 开始持续 回落,c T n I 和h s — C R P 水 平均在0 ~2 h 开始升高 ,8 ~1 2 h 左 右达 到高峰 ,1 2 ~1 6 h 开始 回落。
2 0 1 4年 1 1月第 1 2卷 第 3 2期
・
临床研究 ・ 2 0 9
持续 性枕横位 、枕后位5 O 例 临床 分析
孟 桂 茹
( 内蒙古包头市二O二 医院妇产科 ,内蒙古 包头 0 1 4 0 3 5 )
【 摘 要】 目的 探 讨持 续性枕 横 位、枕后 位 的原 因、分娩 方 式、产 程进 展 及 围生 儿预 后 。方 法 对 2 0 1 2年 1 月至 2 0 1 4年 1月在我 院住 院 分
极早期也明显增加的报道。本研究采用mi R N A 一 4 9 9 、c T n I 和h s — C R P
检 测5 O 例A MI 患者 与正常 人血 清水平 对 比 ,结果 显示 ,心肌 梗死 者
m i R NA . 4 9 9 、c T n I 和h s . C R P 等水平均明显高于健康体检者,且比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