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模压聚酰亚胺多孔体材料性能的研究_浦玉萍

合集下载

《多孔PI材料制备及浸油后摩擦学性能的研究》

《多孔PI材料制备及浸油后摩擦学性能的研究》

《多孔PI材料制备及浸油后摩擦学性能的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摩擦学在各种机械设备、交通运输及航空航天的应用领域中越来越受关注。

多孔PI(聚酰亚胺)材料以其良好的物理性能和机械性能,被广泛应用于制造摩擦学材料。

本文将重点研究多孔PI材料的制备过程及其在浸油后的摩擦学性能。

二、多孔PI材料的制备1. 材料选择与预处理首先,选择适当的PI原料,进行必要的预处理,如干燥、粉碎等,以确保原料的纯度和均匀性。

2. 制备工艺采用相分离法或溶胶-凝胶法等制备工艺,通过控制温度、时间、浓度等参数,制备出多孔PI材料。

其中,控制好相分离或凝胶过程中的溶剂、非溶剂的比例和混合方式,是制备多孔PI材料的关键。

3. 结构与性能表征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等手段,观察多孔PI材料的微观结构。

同时,通过力学性能测试、热稳定性测试等手段,评估其物理性能和机械性能。

三、浸油处理及摩擦学性能测试1. 浸油处理将制备好的多孔PI材料浸入润滑油中,使其充分吸收油分。

浸油处理可以改善材料的摩擦学性能,提高其耐磨性和抗磨性能。

2. 摩擦学性能测试采用球-盘式摩擦试验机等设备,对浸油处理后的多孔PI材料进行摩擦学性能测试。

通过测量摩擦系数、磨损率等指标,评估其摩擦学性能。

四、结果与讨论1. 制备结果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多孔PI材料具有较好的孔隙结构和均匀的孔径分布。

力学性能测试和热稳定性测试表明,该材料具有良好的物理性能和机械性能。

2. 浸油后摩擦学性能分析浸油处理后,多孔PI材料的摩擦系数明显降低,磨损率显著减少。

这主要是由于润滑油在多孔PI材料中形成了润滑膜,减少了摩擦表面的直接接触,从而降低了摩擦和磨损。

此外,多孔结构也有利于润滑油的储存和分布,提高了材料的润滑性能。

3. 影响因素分析浸油处理的时间、温度、润滑油种类等因素对多孔PI材料的摩擦学性能具有重要影响。

适当延长浸油时间或提高浸油温度,有助于提高材料的润滑性能。

《多孔PI材料制备及浸油后摩擦学性能的研究》范文

《多孔PI材料制备及浸油后摩擦学性能的研究》范文

《多孔PI材料制备及浸油后摩擦学性能的研究》篇一一、引言多孔聚酰亚胺(PI)材料因其在航空、汽车和电子设备等领域中良好的性能和广泛应用而备受关注。

其中,多孔结构为该材料赋予了更好的力学、热学和摩擦学性能。

浸油处理是一种提高多孔PI材料摩擦学性能的有效方法。

本文将重点研究多孔PI材料的制备方法以及其浸油后的摩擦学性能。

二、多孔PI材料的制备1. 材料选择与预处理本研究所用的PI原料主要为芳族二酐和二胺等聚合物,经预先混合和提纯后进行聚合反应。

基材则选择高强度和高耐热的纤维织物。

所有原料在使用前都需进行必要的清洁和干燥处理。

2. 制备工艺首先,通过热亚胺化反应制备出PI薄膜。

随后,利用溶胶-凝胶技术,结合超临界干燥过程,制备出多孔PI材料。

在制备过程中,通过调整溶剂、催化剂和反应时间等参数,实现对多孔结构的调控。

3. 结构表征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X射线衍射(XRD)等手段对多孔PI材料的微观结构和形貌进行表征。

结果表明,所制备的多孔PI材料具有较高的比表面积和良好的孔隙结构。

三、浸油处理及其影响1. 浸油处理工艺采用特定的有机油作为润滑介质,对多孔PI材料进行浸渍处理。

浸渍过程中,确保材料充分吸收润滑油并达到饱和状态。

2. 摩擦学性能测试采用球-盘式摩擦试验机对浸油处理后的多孔PI材料进行摩擦学性能测试。

测试条件包括不同的载荷、速度和润滑条件。

通过对比分析,研究浸油处理对多孔PI材料摩擦学性能的影响。

3. 性能分析实验结果表明,经过浸油处理的多孔PI材料在摩擦过程中表现出良好的减摩和抗磨性能。

这主要归因于润滑油的吸附和储存能力,使得材料在摩擦过程中能够持续提供润滑作用。

此外,多孔结构也有助于提高材料的吸油能力和摩擦稳定性。

四、结论本研究成功制备了多孔PI材料,并对其进行了浸油处理。

通过对制备过程、结构表征以及摩擦学性能测试的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 成功制备了具有高比表面积和良好孔隙结构的多孔PI材料。

《2024年多孔PI材料制备及浸油后摩擦学性能的研究》范文

《2024年多孔PI材料制备及浸油后摩擦学性能的研究》范文

《多孔PI材料制备及浸油后摩擦学性能的研究》篇一一、引言多孔聚酰亚胺(PI)材料因其优良的绝缘性、热稳定性和良好的机械性能在航空、电子和生物医疗领域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尤其在摩擦学领域,其优异的润滑和减磨特性更是得到了深入的研究。

然而,对于多孔PI材料在浸油后的摩擦学性能,目前的研究仍较为有限。

因此,本文旨在研究多孔PI材料的制备工艺,并探讨其浸油后的摩擦学性能。

二、多孔PI材料的制备1. 材料选择与预处理选择适当的PI前驱体,如聚酰胺酸(PAA)等,进行预处理,如溶剂去除、高温缩聚等步骤,以提高其聚合度和分子量。

2. 制备工艺采用溶胶-凝胶法或模板法制备多孔PI材料。

具体过程包括溶解、掺杂、浸渍、固化等步骤。

其中,掺杂剂的种类和浓度对多孔结构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

3. 结构表征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等手段对制备的多孔PI材料进行结构表征,观察其形貌、孔径及分布等特点。

三、浸油后的摩擦学性能研究1. 实验方法采用摩擦磨损试验机对多孔PI材料进行摩擦学性能测试。

分别在不同载荷、不同转速和不同润滑油条件下进行实验,记录摩擦系数和磨损量等数据。

2. 结果分析(1)摩擦系数:多孔PI材料在浸油后,其摩擦系数明显降低,表明具有良好的润滑性能。

随着浸油时间的延长,摩擦系数逐渐趋于稳定。

(2)磨损量:多孔PI材料在浸油后,其磨损量显著降低,表明具有良好的减磨性能。

此外,不同润滑油对磨损量的影响也不同,适当选择润滑油可进一步提高其减磨性能。

3. 摩擦学机理探讨多孔PI材料在浸油后,其孔隙内吸附润滑油,形成润滑膜,有效降低了摩擦界面间的摩擦力和磨损。

同时,多孔结构有利于储存润滑油,使其在长时间运行过程中保持良好的润滑性能。

此外,PI材料本身的优良性能也为其具有良好的摩擦学性能提供了保障。

四、结论本文研究了多孔PI材料的制备工艺及其浸油后的摩擦学性能。

通过溶胶-凝胶法或模板法制备的多孔PI材料具有优良的形貌和孔隙结构。

《2024年多孔PI材料制备及浸油后摩擦学性能的研究》范文

《2024年多孔PI材料制备及浸油后摩擦学性能的研究》范文

《多孔PI材料制备及浸油后摩擦学性能的研究》篇一一、引言多孔聚酰亚胺(PI)材料因其独特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在众多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特别是在摩擦学领域,多孔PI材料因其良好的润滑性能和耐磨性能,被广泛应用于制造各种机械部件和润滑元件。

本文旨在研究多孔PI材料的制备工艺及其浸油后的摩擦学性能,以期为该类材料在工业领域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二、多孔PI材料的制备1. 材料选择与预处理本研究所选用的原料为聚酰亚胺(PI)树脂,经过预处理后,确保其纯度和稳定性。

同时,选用适当的溶剂和催化剂,以促进后续的化学反应。

2. 制备工艺采用溶胶-凝胶法,将PI树脂溶解于溶剂中,加入催化剂进行聚合反应,形成多孔结构的PI材料。

在制备过程中,通过控制反应条件(如温度、压力、时间等),实现对多孔PI材料孔隙率、孔径大小和分布的控制。

3. 制备结果与表征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对制备的多孔PI材料进行形貌观察,利用X射线衍射(XRD)和红外光谱(IR)等手段对材料进行结构分析。

同时,对材料的物理性能(如密度、硬度等)进行测试,以评估其制备效果。

三、浸油后摩擦学性能研究1. 实验方法将制备的多孔PI材料浸入润滑油中,通过往复式摩擦试验机进行摩擦学性能测试。

在实验过程中,控制实验条件(如载荷、速度、温度等),以研究不同条件下多孔PI材料的摩擦学性能。

同时,采用扫描电镜等手段对磨损表面进行观察,分析其磨损机制。

2. 实验结果与分析(1)摩擦系数:在浸油条件下,多孔PI材料的摩擦系数较低,且随载荷、速度和温度的变化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

在较高载荷和较低速度下,摩擦系数相对较高;而在较低载荷和较高速度下,摩擦系数相对较低。

这表明多孔PI材料具有良好的润滑性能和耐磨性能。

(2)磨损形貌:通过扫描电镜观察磨损表面,发现多孔PI 材料在浸油条件下表现出较好的抗磨损性能。

磨损表面较为光滑,无明显划痕和裂纹,表明其具有良好的润滑效果和较低的磨损率。

聚酰亚胺-芳纶纤维基轻质多孔材料的制备及隔热吸音性能研究

聚酰亚胺-芳纶纤维基轻质多孔材料的制备及隔热吸音性能研究

聚酰亚胺-芳纶纤维基轻质多孔材料的制备及隔热吸音性能研究聚酰亚胺/芳纶纤维基轻质多孔材料的制备及隔热吸音性能研究摘要:近年来,随着工业技术的进步和人们对环境保护的关注,研究开发新型轻质多孔材料成为了热点领域。

本文以聚酰亚胺(PI)和芳纶纤维(FR)为基础材料,通过交联反应合成了聚酰亚胺/芳纶纤维基轻质多孔材料,并对其隔热和吸音性能进行了研究。

研究结果表明,该材料具有良好的隔热和吸音性能,可应用于建筑保温材料和噪声控制方面。

关键词:聚酰亚胺/芳纶纤维;轻质多孔材料;制备;隔热;吸音性能1. 引言轻质多孔材料由于其低密度、高孔隙率和良好的吸音性能而受到广泛关注。

在建筑领域,隔热和吸音性能是衡量材料质量的重要标准之一。

聚酰亚胺(PI)和芳纶纤维(FR)作为一类新型高性能材料,具有高强度、高模量、耐高温性等优点,被广泛用于航空航天和化工等领域。

本文通过将PI和FR结合,制备了一种新型聚酰亚胺/芳纶纤维基轻质多孔材料,并对其隔热和吸音性能进行了研究。

2. 实验方法(1)材料制备:将PI和FR按一定比例混合,通过超声波处理使其均匀分散,然后添加交联剂进行交联反应。

最后,将反应得到的混合物放置在恒温槽中固化,得到聚酰亚胺/芳纶纤维基轻质多孔材料。

(2)材料表征: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材料的孔隙结构和纤维分布情况;利用热重分析(TGA)测试材料的热稳定性;通过气孔度测试仪(Pycnometer)测定材料的孔隙率。

3. 结果与讨论(1)材料表征结果显示,聚酰亚胺/芳纶纤维基轻质多孔材料具有均匀的孔隙结构和较为均匀的纤维分布,孔隙率达到70%,相比于单一材料,有更好的吸音效果。

(2)热重分析结果表明,该材料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在高温环境下仍能保持稳定的结构。

(3)隔热性能测试结果显示,聚酰亚胺/芳纶纤维基轻质多孔材料具有较低的导热系数,有效隔断了热量传导。

(4)吸音性能测试结果表明,该材料具有优异的吸音性能,能够有效吸收并减少噪音的传播。

《多孔PI材料制备及浸油后摩擦学性能的研究》

《多孔PI材料制备及浸油后摩擦学性能的研究》

《多孔PI材料制备及浸油后摩擦学性能的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摩擦学在各种机械设备、航空航天以及交通运输领域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多孔PI材料(聚酰亚胺)作为一种新型的摩擦材料,因其良好的物理、化学性能和耐磨性,近年来在摩擦学领域受到了广泛的关注。

本文将针对多孔PI材料的制备方法,以及浸油后其摩擦学性能的变化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二、多孔PI材料的制备1. 材料选择与预处理多孔PI材料的制备主要选用聚酰亚胺(PI)作为基材。

首先,对PI进行预处理,包括清洗、干燥等步骤,以去除杂质和水分,保证后续制备过程的顺利进行。

2. 制备方法多孔PI材料的制备主要采用溶胶-凝胶法。

首先,将PI溶解在有机溶剂中,然后加入致孔剂(如表面活性剂)形成稳定溶液。

通过一定条件下的反应(如化学交联或热处理),形成多孔结构的PI材料。

最后,对所得材料进行高温热处理,以进一步稳定其结构和性能。

三、浸油后摩擦学性能研究1. 实验方法将制备好的多孔PI材料浸入润滑油中,然后进行摩擦学性能测试。

通过实验装置(如四球试验机)模拟实际工作条件下的摩擦过程,对浸油后的多孔PI材料进行摩擦系数、磨损率等性能指标的测试。

2. 实验结果与分析实验结果表明,浸油后的多孔PI材料在摩擦过程中表现出良好的摩擦学性能。

其摩擦系数较低,磨损率较小,具有较好的耐磨性。

这主要归因于多孔结构能够储存一定量的润滑油,从而在摩擦过程中提供更好的润滑作用。

此外,PI材料本身具有良好的物理、化学性能,也为其在摩擦过程中提供了良好的耐磨性和稳定性。

四、讨论与展望本文研究了多孔PI材料的制备及浸油后摩擦学性能的变化。

实验结果表明,多孔PI材料具有良好的摩擦学性能,尤其是在浸油后表现出更优异的性能。

这为多孔PI材料在摩擦学领域的应用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未来,我们可以进一步研究不同制备工艺对多孔PI材料性能的影响,以及在不同工况和环境下其摩擦学性能的变化。

《高透明性大侧基含氟聚酰亚胺的合成与多孔聚亚胺的构筑及对各自的性能研究》

《高透明性大侧基含氟聚酰亚胺的合成与多孔聚亚胺的构筑及对各自的性能研究》

《高透明性大侧基含氟聚酰亚胺的合成与多孔聚亚胺的构筑及对各自的性能研究》一、引言聚酰亚胺(PI)作为一种高性能聚合物,因其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如高温稳定性、良好的绝缘性以及出色的机械性能,已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生物医疗、电子信息等领域。

近年来,含氟聚酰亚胺因其高透明性、低表面能、优异的电性能和生物相容性等特性,受到了广泛关注。

本文旨在研究高透明性大侧基含氟聚酰亚胺的合成方法,以及多孔聚亚胺的构筑与各自性能的探讨。

二、高透明性大侧基含氟聚酰亚胺的合成1. 材料与试剂合成高透明性大侧基含氟聚酰亚胺所需的材料与试剂包括含氟二酐、芳香二胺等。

所有试剂均需经过精制处理,以确保合成过程的质量。

2. 合成方法采用两步法合成高透明性大侧基含氟聚酰亚胺。

首先,将含氟二酐与芳香二胺在适宜的温度和压力下进行缩合反应,得到预聚物。

然后,对预聚物进行环化处理,得到高透明性大侧基含氟聚酰亚胺。

3. 性能研究合成的含氟聚酰亚胺具有高透明性、低表面能、良好的电性能等优点。

通过红外光谱、核磁共振等手段对合成产物进行表征,验证其结构。

同时,通过热重分析、力学性能测试等方法,研究其性能。

三、多孔聚亚胺的构筑1. 构筑方法多孔聚亚胺的构筑采用模板法或溶胶-凝胶法等方法。

首先,制备具有特定孔结构的模板或通过溶胶-凝胶过程形成凝胶。

然后,将凝胶进行热处理或化学处理,得到多孔聚亚胺。

2. 性能研究多孔聚亚胺具有优异的吸附性能、高的比表面积和良好的机械强度。

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等手段观察其微观结构,分析孔径分布、孔隙率等参数。

同时,通过吸附实验、力学性能测试等方法,研究其性能。

四、结论本文研究了高透明性大侧基含氟聚酰亚胺的合成方法以及多孔聚亚胺的构筑与各自性能的探讨。

通过实验,成功合成了具有高透明性、低表面能、良好电性能的含氟聚酰亚胺,并成功构筑了具有优异吸附性能、高比表面积和良好机械强度的多孔聚亚胺。

这些研究成果为聚酰亚胺和聚亚胺在航空航天、生物医疗、电子信息等领域的应用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聚酰亚胺:高分子材料金字塔的顶端

聚酰亚胺:高分子材料金字塔的顶端

聚酰亚胺:高分子材料金字塔的顶端聚酰亚胺(PI)是分子结构含有酰亚胺基链节的芳杂环高分子化合物,是目前工程塑料中耐热性最好的品种之一,广泛应用在航空、航天、微电子、纳米、液晶、激光等领域。

近来,各国都在将PI的研究、开发及利用列入21世纪化工新材料的发展重点之一。

聚酰亚胺,因其在性能和合成方面的突出特点,不论是作为结构材料或是作为功能性材料,都有着巨大的应用前景。

聚酰亚胺被誉为高分子材料金字塔的顶端材料,也被称为'解决问题的能手',甚至有业内人士认为“没有聚酰亚胺就不会有今天的微电子技术。

高分子材料金字塔聚酰亚胺由于性能优异,可应用于多种领域,也可分为多种类型,包括工程塑料、纤维、光敏性聚酰亚胺、泡沫材料、涂料、胶粘剂、薄膜、气凝胶、复合材料等。

聚酰亚胺用途广泛在众多的聚合物中,聚酰亚胺是唯一具有广泛应用领域并且在每一个应用领域都显示出突出性能的聚合物。

下面,小编就带您了解一下聚酰亚胺各个品种的主要用途。

1.工程塑料聚酰亚胺工程塑料可分为既有热固性也有热塑性,可分为聚均苯四甲酰亚胺 (PMMI) 、聚醚酰亚胺 (PEI) 、聚酰胺一酰亚胺 (PAI)等,在不同领域有着各自的用途。

PMMI在1.8MPa的负荷下热变形温度达360℃,电性能优良,可用于特种条件下的精密零件,耐高温自润滑轴承、密封圈、鼓风机叶轮等,还可用于与液氨接触的阀门零件,喷气发动机燃料供应系统零件。

PEI具有优良的机械性能、电绝缘性能、耐辐照性能、耐高温和耐磨性能,熔融流动性好,成型收缩率为0.5%~0.7%,可用注射和挤出成型,后处理较容易,还可用焊接法与其他材料结合,在电子电器、航空、汽车、医疗器械等产业得到广泛应用。

PAI的强度是当前非增强塑料中最高的,拉伸强度为190MPa,弯曲强度为 250MPa,在1.8MPa负荷下热变形温度高达274℃。

PAI具有良好的耐烧蚀性和高温、高频下的电磁性,对金属和其他材料有很好的粘接性能,主要用于齿轮、轴承和复印机分离爪等,还可用于飞行器的烧蚀材料、透磁材料和结构材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为多孔体厚度; Q 为流体流量; Ε为孔隙度; S 为流体 通过 多 孔 体 的 截 面 积; ∃ p 为 毛 细 管 两 端 流 体 压 力差Ζ 孔径分布 dV d d 采用气泡法, 即当试样上冒第 1 个气泡后, 逐渐增大压差, 排除液体, 使气体流量 增加, 直至全部孔中的液体都被排除, 根据测得流量 与对应压差的关系曲线求出多孔材料的孔径分布Ζ 孔隙度 Ε指试样中孔隙的总体积与试样总体积 之比, 采用汞压法检测Ζ 渗透率 A 表示流体的透过 性能, 即流体透过多孔体的能力, 它取决于多孔材料 的贯通孔隙度、 孔径、 多孔体的厚度以及流体的特 性Ζ在多孔体的厚度以及流体相同的情况下, 渗透率
聚合物在冷成形过程中, 随着成形压力增加及 保持时间延长, 微孔参量均有下降, 其下降的趋势明 显大于金属粉末Ζ这是由于聚合物模塑粉密度小, 在 加压成形前的松装比大, 且颗粒塑性大, 因而在压制 过程中具有良好的可压缩性和成形性, 当外加压力 在一定范围内时, 颗粒处于塑性变形区, 致使孔隙度 随压力的增加明显减小, 所用材料保压 3 m in 后, 成 形压力达 70 M Pa 就可收到良好效果, 如果不保压 则需在接近 100 M Pa 方可收到同样效果Ζ 212 冷成形多孔材料的渗透系数及渗透率与孔隙 度的关系 多孔材料的渗透系数 B 与孔隙度 Ε的关系为[ 5 ] n (9) B = K Ε, 式中 K , n 为常数Ζ 图 4 中的实验点为所制得的多孔聚酰亚胺复合 材料在 PBR 气泡孔径、 渗透性测定仪上实测的孔隙 度与渗透系数的关系, 由此可见孔隙度对透过性的 影响相当大, 随着孔隙度的增大, 材料的透过性迅速 增 大Ζ 按式 ( 9 ) 进行数学回归处理有 lnB = ln K + , 得 ln K = - 91966 4, n = 41604 0, 回归相关系 n ln Ε 数 r = 01979 4Ζ 可见实验结果与式 ( 9 ) 的相关性很 好, 因此所制得的多孔聚酰亚胺复合材料的渗透系 数 B 与 Ε的关系为 - 20 41604 0 ( r = 01979 4) Ζ B = 441695 5×10 Ε
图 2 微孔孔隙度与成形压力的关系
F ig. 2 R elation sh ip s betw een the po ro sity and the fo rm ation p ressu re
图 3 微孔渗透率与成形压力的关系
F ig. 3 R elation sh ip s betw een the p erm eab ility and the fo rm ation p ressu re
©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第 3 期
浦玉萍等: 模压聚酰亚胺多孔体材料性能的研究
391
从图 1 ~ 图 3 可见, 在不保压情况下, d , Ε ,A 与
A Study on the Property of M old ing- Pressing of Poly i m ide Porous M a ter ia ls
PU Yu 2 p ing
1, 2
, LU Guang 2shu 1
( 11Schoo l of M a teria 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B eijing In stitu te of T echno logy, B eijing 100081, Ch ina; 21Pow der M eta llu rgy D ep a rtm en t, Cen tra l Iron & Steel R esea rch In stitu te, B eijing 100081, Ch ina )
直接反映孔的大小及通透性Ζ 渗透系数 B 是在层流条件下流体透过多孔体 时, 其流量与压力梯度成正比, 与流体粘度成反比, 它反映材料的一个特征参数, 表示为[ 5 ] (2) B = Γ∆ Q S ∃p , 式中 各参量同式 ( 1) Ζ
1 试验方法
111 原材料及制备工艺
2 测试结果与分析
211 冷成形压力及保压时间对微孔参量的影响
制取样品Ζ 112 测试方法 将所制得的多孔材料样品分别在 SA 2 CP3 型粒 度分析仪, PBR 型气泡孔径、 渗透性测定仪及精密 天平上测试孔隙度 Ε , 测 试 标 准 按 GB T 5164— 1985; 孔径 d , 测试标准按 GB T 5249—1985; 孔径 分布及渗透率 A , 测试标准按 GB T 5250—1993Ζ 文中的孔径 d 指多孔体中孔道的名义直径, 以 平均孔径表示Ζ平均孔径采用气体透过法测定, 具体 方法是当压差达到某个数值时, 通过的湿试样流量 和同样干试样流量之比为 1∶2 时, 其压差称为中流 量压差, 从而算出等效毛细管直径, 即平均孔径, 计 算公式为[ 5 ]
第 23 卷 第 3 期 2003 年 6 月
北 京 理 工 大 学 学 报
T ran saction s of B eijing In stitu te of T echno logy
Vol . 23 N o. 3 J un. 2003
文章编号: 100120645 ( 2003) 0320389205
的作用Ζ 同时通过控制粉末成形工艺可以保证材料 能 长 时 间 提 供 润 滑 油, 确 保 系 统 长 时 间 正 常 运 行[ 2, 3 ] Ζ 聚酰亚胺多孔材料的使用性能取决于材料本身 的颗粒排列结构及孔隙形貌, 又与原料粉末的粒度、 形状及成形工艺有关Ζ 贺奉嘉等人提出了球形颗粒
收 (3050) 作者简介: 浦玉萍 (1966- ) , 女, 在职博士生, E 2 m ail: p uyp @ 163. com ; 吕广庶 (1942- ) , 男, 教授, 博士生导师Ζ
模压聚酰亚胺多孔体材料性能的研究
浦玉萍1, 2 , 吕广庶1
( 11 北京理工大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北京 100081; 21 钢铁研究总院 粉末冶金研究室, 北京 100081)
摘 要: 探求以模压法制备聚酰亚胺基多孔材料的成形压力及保压时间与微孔参量及微孔渗透性能的关系Ζ 将粉 末粒度为 20 Λ ~ 105 M Pa 压力下, 在保压 3 m in 及不保压情况下制备多孔材料, 用 m 的聚酰亚胺等原料分别在 35 气泡孔径渗透性测定仪测量微孔参量Ζ 结果表明: 各工艺条件下孔径、 孔隙度、 渗透率、 渗透系数与压力均呈幂函数 关系Ζ 在保压情况下孔径概率分布密度较集中Ζ 并给出了制备不同性能微孔材料的工艺模型Ζ 关键词: 模压法; 聚酰亚胺; 多孔材料 中图分类号: TB 332 文献标识码: A
( 10)
从式 ( 3)~ ( 5 ) 可见, 回归相关系数 r 值接近于 1, 表明回归相关性非常好, 即 d , Ε , A 与成形压力 p 均呈良好的幂函数关系, 且曲线在 p = 50 M Pa 处有 明显的拐点Ζ 这表明压力范围为 35 ~ 50 M Pa 时, d ,
Abstract: R ela t ion sh ip s betw een the fo rm a t ion p ressu re, t im e su sta ined, and the m icropo rou s2 p a ram eter of po lyim ide po rou s m a teria ls a re exp lo red w hen they a re m ade by the m o ld ing 2 p ressing p rocess. Po rou s po lyim ides a re m ade from pow ders of g ra in size of 20 Λ m , under the p ressu re of 35 to 105 M Pa and su sta ined fo r 0 to 3 m inu tes. It s p a ram eters a re m ea su red th rough foam 2d iam eter in st rum en t. Pow er funct ion s a re ob served betw een the po re size, po ro sity, T he d ist ribu t ion con sistency of the p erm eab ility, p erm eab ility coefficien t and the p ressu re.
采用粉末成形法制备多孔聚酰亚胺材料 ( 模压 多孔聚酰亚胺材料) 成为目前国内外研究的热点[ 1 ] Ζ 由于聚酰亚胺体系材料具有较高的减摩性, 因此适 用于制备在真空状态下工作的有润滑性的复合材料 基体, 尤其是粉末成形聚酰亚胺多孔材料具有优良 的透过性能, 可用作润滑油材料的储油器, 起润滑源
(1) , Ε S ∃p 式中 Γ 为流体粘滞系数; Α 为毛细管弯曲系数; ∆
d c=
2 32ΓΑ ∆ Q
图 1 微孔孔径与成形压力的关系
F ig. 1 R elation sh ip s betw een the po re size and the fo rm ation p ressu re
35 ~ 105 M Pa, 分别用不保压和保压 3 m in 的方法
冷成形压力 p 在 35 ~ 105 M Pa 范围变化时, 多 孔材料成形后微孔的孔径 d ( Λ m ) , 孔隙度 Ε( % ) , 渗 2 ( ( ) ) 透率 A L m in ・cm ・Pa 等参量的实测结果如 图1 ~ 图 3 所示Ζ从图中可见, 随着压力增大, d , Ε ,A 均有下降趋势Ζ
p 的关系均呈幂函数关系, 经数学回归分析处理得 d = 241318 6p
- 01521 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