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美语言文化词典与跨文化交际能力

合集下载

英语语言中词语文化习得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英语语言中词语文化习得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英 语 语 言 中“ 语 文 化 ” 词 习得 和 跨 文化 交 际能 力 的培 养
李旭鸥
(温州大学 国际关系学院, 浙江 温州 325600)
摘 要 : 语 言在语 言、 文化 、 文化 交际三者的关 系中 跨 语言反映文化, 文化是语言的 内涵 交际是 目的并影响着语 文化和跨 文化 交际的关 言的使用和发展 。本 文通过 对语 言 、 系的深入 的阐述 . 论证 了英语语 言中“ 词语 文化” 习得对跨文 化 交际能力的培养的必要性和“ 词语 文化 ” 习得 的具体 范围
此语言和语言使用者的心理现象有着密切的关系。在一定的 文化背景作用下群体或个人从事语言价值判断和语言选择时
反映出一定的语言文化心理 。由于文化心理通常有一定的文
过其他的英语教材, 在课文和练习的题材和内容上体现, 其中 也包括课外读物和辅助课本。例如:复旦的教材, 这里也包括
了有关英美社会历史文化背景知识 ; 第二种是通过词语文化
和方式。
的习得。在这里我们主要讨论后一种情况。 二、词语文化习得的范围以及其在跨文化交际中的必
要性
英语词语文化习得的范围主要包括以下几类:
关键词 : 语言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文化
跨文化 交际词语文化 习得范围
一、 语言、 文化和跨文化交际的关系 语言首先是一种社会现象, 一种文化现象, 是社会交际的 工具。 交际功能是它最本质和最主要的功能。 但是语言的交际 功能是建立在语言的文化载储功能之上。 离开民族文化, 就不 可能全面地掌握该民族的语言。因此, 要真正的掌握英语, 进 行成功的跨文化交际, 必须具备以下两类知识:第一类是有关 语言本身的结构体系方面的知识, 即语音、 语法、 词汇三个方 面的知识。 第二类指与该语言有关的超语言信息。 指语言背后 的与该语言相关的各种历史文化政治方面的实际知识等等。 只有语言使用者同时具备以上两种知识, 语言的社会文化交 际功能才能得到完全的发挥。 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我国第二语言习得者普遍偏向于 “ 就语言本身学语言”语言的结构系统当然是重要的, , 但却是 远远不够的, 必须同时进行第二类知识的学习。 语言植根于文 化之中。 民族文化不仅是民族语言活动的广大舞台, 更是民族 语言形成、 发展和演变的根本动力。 语言的历史和民族文化的 历史是紧密地交织在一起的, 因此, 英语的学习必须密切结合 说英语的人民的文化背景知识加以理解。英语文化背景知识 教学作为英语教学法科学的一门新分支学科,其目的是进一 步落实英语教学 目的的交际性原则和完成普通教育和人文教 育。第一学期 , 一般用学生的母语讲授 ;如果在中、 高年级开

论大学英语课堂中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论大学英语课堂中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意 识能 力 , 就能 在 英 汉 这 两 种 文化 的语 境 中 , 容 应 对各 种 经 从
顾 名 思 义 .跨 文 化 交 际 就 是 指具 有 不 同文 化 背 景 的人 之 间的交际 , 言之 , 是指本族人与非本 族人之间的交际 、 换 就 种 族 内 部 的亚 文 化之 间 的交 际 。 此 , 们大 致 上 可 以将 跨 文 化 据 我 交 际 分为 种 族 间 的交 际 、 民族 间 的交 际 、 国际 间的 跨 文化 交
家 H me 为 。 际 能 力 包 括 4个 重 要 参 数 : 法 性 、 合 y s认 交 语 适
间 的互 动 。 然而 , 多数 大学 英 语 教 师 在 大 学英 语 课 堂 上 只注 重 英 语文 化 传 授 , 忽 视 了 中 国 文化 导 入 。 由此 可见 , 而 大学 英 语 教 师在 大 学 英语 课 堂 教 学 中 , 合 具 体 的教 学 内容 . 有 意 识 结 要 地 导人 中 国文 化 知识 , 强 大 学生 中 国文 化 意识 , 使他 们 熟 增 促
导人 。 不 利 于培 养 、 这 提高 大 学 生 的 跨 文 化交 际 能力 。 鉴 于 有 此 .本文 拟 就 大学 英 语 课 堂 中 如 何提 高大 学 生 的跨 文 化交 际
能 力 做一 些 分 析 。
二 、 文化 交 际 能 力 的 界定 跨
不 同文 化 的 地 区社 会 差 异 的认 知 ,同 时 也包 括 大学 生 对 汉 语 与英 语 所 承 载 的 文化 以外 的一 系 列 文 化 的认 识 。具 备 了这 种
际 。 了便 于讨 论 , 为 本文 所 言 的跨 文 化 交 际 主要 是 指 国际 间 的 跨文 化交 际 关 于 跨 文 化交 际能 力 的 具 体 含 义 ,国 内外 学 者 已有 相关 论述 。 一 虹认 为 , 高 跨文 化 交 际 能 力 指 的 是 进行 成 功 的跨 文 化 交 际 所需 要 的能 力 或 素 质 【 。毕 继 万则 认 为 , 文 化 交 际 能 1 删 跨 力是 语 言 能 力 、 语 言 能力 、 文 化 理解 能 力 和 跨 文 化 交 际适 非 跨

31177598

31177598

才能 防止 我们 对外来文化毫无批判地全盘接受 。 ( ) 二 重视 非语言交 际能 力的培养 。
非语言交际也是一种重要 的交际方式 , 指的是在特定 的情 景 或语境中使用非语言行为交 流和 理解信息 的过程 , 它们不 是
真正 的语言单位 , 但在 生活和交际 中有时候 却能表达 出比语 言
更强烈的 含义 ,一 些特定 的非语言行 为往 往代表着 特定 的含 义, 在跨文化 交际中必 须加以重视 。中西文化背景下的 非语 言

跨 文 化 交 际 能 力 的 涵 义
跨 文化 交际 的英语名称是 “rs cl r o cos ut acmmu i t n 。 — ul nci ” ao 它指本族语者与非本族语 者之 间的交际, 也指任何 在语言和文 化背景方面有差异的人们之间的交际 。由于不 同的民族所处 的 生态 、 物质 、 社会及宗教等环境 不同, 因而 各 自的语 言环境产生 了不同的语言 习惯 、 社会文化 、 风土人情等语境因素。 英 语教学 中的跨文化 教 育可 以让 学生 接触和 了解 英语 国 家 文化 ,对英语国家文化及中外文 化的异同有粗 略的了解 , 并 逐 步扩大学 生接触异 国文化 的范 围, 帮助学 生拓 展视野 , 而 进 提 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
上引起一系列变化。正确地理解外国文化有利于激发积极的外 语学习动机 , 更好地掌握外语 。否则 , 由于文化的差异而引起 交
富的感性认识 ,收 到的效果是过去那种 “ 聋子英语 ” “ 巴英 、哑 语” 教学模式可望而不可及的 。
( ) 四 引导学生广泛接触西方文化材料 。 在大学 里 , 英语教学 的课时 非常有 限 , 习外语若 只靠课 学 本上的几篇文章来满足学 生的求 知欲是远远不够的 。为 了让学

英汉语言跨文化差异比较(一)

英汉语言跨文化差异比较(一)

英汉语言跨文化差异比较(一)摘要]语言是一种文化现象,它是文化的载体,本文对英汉语言在语言自身、价值观、成语谚语文化、语用理解等跨文化差异方面作了简要探讨。

关键词]英语汉语跨文化差异比较跨文化教育语言本身就是一种文化现象,它是文化的载体。

语言和文化相互依存、相互影响,要真正掌握一种语言就必须了解这种语言的特定社会背景,否则就没有真正掌握这种语言。

英语教学不仅是传授语言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应用外语进行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每个民族有自己独特的文化模式,文化决定思维、决定语言的表达方式,它的运用方式集中表现了民族的文化特征,本文就汉民族文化与英美文化在语言层面上的文化差异作一探讨。

一、语言自身差异语言自身差异主要表现在词汇语义方面的差异。

词汇的语义:一方面是词汇本身的意义,另一方面是词汇的文化意义。

词汇语言差异主要体现在词汇的文化意义上。

本身意义相同的词汇,在汉英两种语言中,其文化意义可能有相同、空缺和冲突等三种情况。

1.词汇本身的意义:laborer指干体力活的劳动者,worker既指体力也指脑力工人,而在汉语中,劳动者和工人没什么区别。

ambition在中国词典中意味着野心,但在美国词典中还有进取心的意思。

中国文化中的“客气”,在英语中很难找到恰当的对应词。

汉语中的“关系”和英语中的relation也不完全对等,“关系”在汉语中可能是个具体的概念,如,“他的关系很硬”是指他认识人好办事等,而在英语中“relation”则表示抽象的概念。

2.词汇的文化差异:文化意义相同的词汇在跨文化交际中通常没有麻烦,问题在于文化意义空缺及文化意义冲突的词汇,往往导致交流达不到目的,引起误解甚至交际失败。

英语中的hippy,cowboy,不了解英美文化的人一定不知其意。

同样汉语中的“民办教师”“农转非”“希望工程”等词,英美人也难解其意。

在中国代表帝王的龙,在英美却是邪恶的化身,因此汉语的“亚洲四小龙”只好译成“Fourtigers”。

[高中英语跨文化教学探索]跨文化交流英语作文300

[高中英语跨文化教学探索]跨文化交流英语作文300

[高中英语跨文化教学探索]跨文化交流英语作文300摘要:在以往的英语教学中,英语知识内容诸如词汇、短语、语法等得到了过多的重视,但是却忽略了语言不能脱离文化而单独存在的事实。

最终结果就是学生学了很久的英语,但却没有培养学生用英语语言进行沟通和交流的能力。

关键词:文化意识中学英语课堂教学交际跨文化交际能力一、在英语教学中,英语国家文化背景教育的必要性、重要性和紧迫性在传统的英语教学中,诸如词汇、短语、语法等英语知识内容受到了广泛的关注,而英语作为一个民族的语言文化背景却大大地被忽略了。

学生学了几年英语,对英语母语之间的文化差异以及英语民族的风俗习惯一无所知。

因此,我们经常听到学生说出典型的中国式英语就不足为奇了。

在我就读的大学课堂里曾经发生过一件有趣的事:一次学校请美国的外教George Hank给英语专业大一的学生做“英美文化的交流”讲座,Hank先生站在了主席台的中间准备发言。

我作为服务人员,默默地搬了一把椅子,放在了他的后边,可是他却向旁边推去,于是我又把椅子凑了过去,他再次推开。

我很不解,后来谈及这个事情,他说:“你并没有说让我坐啊,而且你也没有问过我需不需要椅子。

”这次的文化冲突让我明白了原来很平常的一件小事,由于英汉文化的差异而产生了误解。

再如,在公交车上有一位年约五十多的外国人上车,这时,一位小伙子出于尊老爱幼的文化习俗,给他让座,没想到外国人坚持站着,小伙子再次让座,外国人却发火了:“Do you think I am old enough to need a offer? I am not that old.”(你认为我年纪大到需要别人主动让座了么?我没那么老!)英美国家文化中,外国人崇尚自由、年轻和活力,很忌讳别人把他们当成需要别人照顾的老人。

二、中英(英语国家)文化差异及其在中学英语教材和日常交流中的体现中英(英语国家)文化在许多方面存在着差异,这些差异在中学英语教材中也得到了体现。

大学英语课堂中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李华

大学英语课堂中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李华

Vol.9No.52012年5月第9卷第5期Journal of Hubei University of Economics(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May.2012一、引言人类进入21世纪,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更为密切。

作为国际交流工具的英语被更为广泛的使用。

这就对我国大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提出了新要求。

然而,长期以来,我国大学英语教学过于偏重英美文化的导入,而不太重视汉语文化的导入。

这不利于培养、提高大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有鉴于此,本文拟就大学英语课堂中如何提高大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做一些分析。

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界定顾名思义,跨文化交际就是指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之间的交际,换言之,就是指本族人与非本族人之间的交际、种族内部的亚文化之间的交际。

据此,我们大致上可以将跨文化交际分为种族间的交际、民族间的交际、国际间的跨文化交际。

为了便于讨论,本文所言的跨文化交际主要是指国际间的跨文化交际。

关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具体含义,国内外学者已有相关论述。

高一虹认为,跨文化交际能力指的是进行成功的跨文化交际所需要的能力或素质[1]P21。

毕继万则认为,跨文化交际能力是语言能力、非语言能力、跨文化理解能力和跨文化交际适应能力等方而的综合能力[2]。

文秋芳认为,跨文化交际能力包括交际能力(交际能力由语言能力、语用能力及策略能力组成)和跨文化能力(由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对文化差异的宽容性以及处理文化差异的灵活性组成)[3]P34。

而美国社会语言学家Hymes 认为,交际能力包括4个重要参数:语法性、适合性、得体性和实际操作性,其中适合性和得体性的实质就是语言使用者的跨文化交际能力[4]。

关于交际能力,Canale 和Swain 说得更为具体,交际能力包括语言能力、社会语言能力、语篇能力和策略能力[5]。

由此可见,对我国大学学生而言,跨文化交际能力就是指在英语文化情境中如何适宜地使用英语知识。

跨文化交流翻译工作指南

跨文化交流翻译工作指南

跨文化交流翻译工作指南第1章翻译概述与跨文化交流基础 (2)1.1 翻译的定义与功能 (2)1.2 跨文化交流的重要性 (2)1.3 翻译在跨文化交流中的作用 (3)第2章翻译规范与伦理 (3)2.1 翻译规范概述 (3)2.1.1 语言规范 (3)2.1.2 文化规范 (3)2.1.3 专业规范 (3)2.2 翻译伦理的基本原则 (3)2.2.1 尊重原文 (4)2.2.2 保护客户利益 (4)2.2.3 社会责任 (4)2.3 翻译失误与避免策略 (4)2.3.1 提高语言能力 (4)2.3.2 加强专业知识学习 (4)2.3.3 注重实践经验积累 (4)2.3.4 运用辅助工具和资源 (4)第3章语言学基础与翻译技巧 (5)3.1 语言学基本概念 (5)3.2 语言学在翻译中的应用 (5)3.3 常用翻译技巧 (5)第4章文化差异与翻译策略 (6)4.1 文化差异的表现形式 (6)4.1.1 价值观与信仰 (6)4.1.2 习俗与传统 (6)4.1.3 语言表达 (6)4.1.4 社会制度 (6)4.1.5 历史背景 (6)4.2 文化差异对翻译的影响 (7)4.2.1 理解与表达 (7)4.2.2 语言风格与韵味 (7)4.2.3 文化负载词汇 (7)4.3 文化适应与翻译策略 (7)4.3.1 了解目标文化 (7)4.3.2 选择合适的翻译方法 (7)4.3.3 注重文化适应性 (7)4.3.4 借鉴目标文化的表达方式 (7)4.3.5 寻求专业人士的意见 (7)第5章词语语义与翻译 (8)5.1 词语的语义层次 (8)5.2 词语语义的翻译方法 (8)5.3 文化背景下的语义转换 (8)第6章句子结构与翻译 (8)6.1 句子结构分析 (8)6.2 句子翻译的基本原则 (8)6.3 句子翻译实例分析 (9)第7章文体与翻译 (9)7.1 文体概述 (9)7.2 文体特征的翻译方法 (10)7.3 不同文体的翻译实践 (10)第8章口译技巧与实践 (11)8.1 口译概述与分类 (11)8.2 口译技巧训练 (11)8.3 口译实践案例分析 (11)第9章翻译质量控制与评价 (12)9.1 翻译质量标准 (12)9.2 翻译质量控制方法 (12)9.3 翻译评价与反馈 (13)第10章跨文化交流翻译职业发展 (13)10.1 跨文化交流翻译的职业素养 (13)10.2 翻译行业现状与趋势 (13)10.3 跨文化交流翻译的职业规划与发展路径 (14)第1章翻译概述与跨文化交流基础1.1 翻译的定义与功能翻译作为一种语言活动,其核心在于将一种语言的信息准确、完整地转换成另一种语言,以实现信息的传递与沟通。

在外语学习中的应用

在外语学习中的应用

在外语学习中的应用外语学习在如今全球化的社会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外语学习对于个人发展的重要性,并积极投身其中。

本文将探讨在外语学习中的应用,包括科技辅助学习、语言交流实践以及文化融合等方面。

一、科技辅助学习科技的发展为外语学习提供了全新的机遇和工具。

尤其是互联网的普及,使得获取外语学习资源变得更加便捷。

学习者可以通过观看教学视频、听力练习音频以及在线词典等工具来提升自己的语言技能。

此外,利用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设备,学习者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进行学习,更好地利用碎片化的时间。

二、语言交流实践语言交流实践是外语学习中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

在纸上谈兵无法真正帮助学习者掌握一门外语,只有通过与母语为目标语种的人进行交流,才能真正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学习者可以参加语言交流活动,如语言角、语言交换或海外留学等。

这种实践的机会不仅可以提升口语能力,还有助于增加对文化差异的了解与认识。

三、文化融合外语学习的过程也是一个了解他国文化的机会。

通过学习外语,学习者可以了解目标语言国家的历史、风俗习惯、价值观念等。

这种了解有助于提高学习者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并促使他们更好地适应国际化的环境。

同时,学习者在学习外语的过程中,还能将自己的文化融入对方文化之中,实现相互尊重与理解。

四、外语学习的挑战虽然外语学习中应用的机会和工具众多,但也面临一些挑战。

其中之一就是语言环境的匮乏。

在非英语国家,学习者很难接触到纯正的英语环境,这给口语表达的提升带来困难。

此外,学习外语需要耐心和毅力,学习者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掌握词汇、语法等基础知识。

然而,只要学习者坚持不懈,克服这些挑战并不是不可能的。

通过科技辅助学习、语言交流实践以及文化融合等多种途径,外语学习者可以提高自己的语言技能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外语学习不仅是掌握一门外语,更是开启一扇面向世界的窗户。

无论学习者的目标是提高自己的职业竞争力还是更好地了解他国文化,外语学习都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英美语言文化词典与跨文化交际能力
摘要英语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一部好的英美语言文化词
典对于提高英语学习者跨文化交际能力有重要作用。

笔者通过动机、知识和技能三个层面的分析,认为《简明英美语言与文化词典》是一部集时代性和实用性为一体的语言文化词典。

关键词英美语言文化词典跨文化交际能力实用性随着我国英语教
学的发展,培养英语学习者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越来越受到关注。

2000年5月,《高等学
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在教学原则中首次提出了“注重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内容。

2004年1月,教育部颁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也在教学性质和目标以及
教学要求中提出了跨文化交际方面的内容。

不了解一种语言所承载的文化,就无法运用语言进行成功的跨文化交际。

《英美语言文化词典》是向英语学习者提供语言文化知识的工具,是介绍英语国家文化知识的专门词典。

一部好的英美语言文化词典对英语学习者跨文化能力的提高有重要作用。

一、跨文化交际能力概述“交际能力”这一
概念是英国语言学家D.H.Hymes于1967年首次提出的。

他对乔姆斯基“能力”和“表现”理
论进行了补充和批判,指出交际能力是一个说话者所具有的语法,社会和心理文化知识,以及运用这些知识的能力。

此后,随着跨文化交际研究的发展,许多学者提出了自己对跨文化交际能力的观点。

Guo-Ming Chen认为,跨文化交际能力是一种在特定环境中
能有效、适当地实现交际行为并达到一定的预期设想的能力。

Lustig和Koester把跨文化
能力描述为语境的、行为的有效性和得体性。

Spitzberg把跨文化交际能力定义为在一定
语境中行为的有效性和得体性。

由此可见,学者们对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描述都强调两点——特定语境的“有效性(effectiveness)”与“得体性(appropriateness)”。

关于跨文化交际能
力的组成,国内外学者广泛接受Samovar等的观点,即跨文化交际能力包括三个层面;
动机(motivation)、知识(knowledge)和技能(skill)。

动机,是指交际者在情感上对交际活
动持积极的态度,有为了交际的成功进行而主动学习相关知识和技巧的意愿。

知识,指交际者为实现成功交际对交际对象的语言、习俗、价值观以及地理、道德标准等方面的了解。

技能,是指在行为上,交际者为了促使交际顺利进行和交际成功所采取的特殊手段和技巧。

英语学习者只有将这三方面有机结合才能具备跨文化交际的能力,确保跨文化交际行为的有效与得体。

二、《简明英美语言与文化词典》与跨文化交际能力
《简明英美语言与文化词典》由林明金、霍金根主编,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年出版(以下简称《简明》)。

该词典专门介绍语言所承载的文化信息与内涵,有很强的实用价值。

《简明》的编写宗旨是增强读者的文化习得意识,使其掌握跨文化交际能力。

那么,它是如何帮助读者切实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呢?本文将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三个层面出发,
就其实用性进行解析。

1.动机层面跨文化交际能力要求外语学习者有意愿
和热情去掌握跨文化交际活动所必备的知识和技能,而这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待掌握对象的新鲜度和趣味性。

《简明》所收录信息截至21世纪初,如George W.Bush 2001年当
选为美国总统,Michael Jordan 1998年退役后于2001年再度复出加盟华盛顿奇才队等都
被收入,时代性较强。

另外,编者收录了许多时代特色鲜明的词条,如美国流行音乐最重要的奖项之一Grammy(葛莱美奖、金唱片奖),著名杂志Fortune(《财富》),美国现代
舞蹈的创始人Isadora Duncan,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李政道等等。

这些信息的收录使英语学习者接触到不同文化的前沿,大大激发其兴趣和学习动机。

同时,这些内容也将充分满足读者跨文化交际的实际需要,使其免于因信息滞后和缺乏而导致的交际失败。

2.知识层面(1)内容丰富。

在内容的广度方面,这部一千多页的词典包含了涉及英美
重要地理名称,英美著名人物,与英美两国有关的事件、条约、组织、会议等11个文化
领域的2万多词条。

仅宗教习俗一项就涉及近千词条,其中300多条是一般英汉语文词
典所不曾提及的,近600条比一般英汉词典内容丰富。

如apple of the eye条的释文中,
编者除了解释其含义为“掌上明珠”、“心目中的宝贝”,还加入其出处“源自《圣经旧约·申
命记》。

《摩西之歌》(TheSong of Moses)中写道:‘耶和华遇见他在旷野荒凉野兽吼叫之地,就环绕他,看顾他,保护他,如同保护眼中的瞳仁’(He found him in a desert land,and in the waste howling wilderness:he ledhim about, he instructed him, he kept him as the apple of hiseye. ) 。

” 同时,为了对词典正文所涉及的文化知识进行全面系统的归
纳和补充,提高词典的使用价值,《简明》附有十个附录,包括:莎士比亚剧作篇名及其简称;英国各郡名称;美国各州别名及加入联邦时间;英国国王及其在位时间;英国首相、所属党派及其任期;美国总统、所属党派及其任期;英美制度量衡表;柯林斯词典选出的英语百年百词(1897-1997);圣经新旧约全书篇名及其简称;西方婚龄简介等。

可见,这部文化词典包含的文化内容之广、信息量之大是一般的英语学习词典所不能比拟的。

它就像一部小型百科全书,几乎涵盖了使用者在实际交际中所能遇到的所有相关领域。

(2)对普通词语的文化内涵深入挖掘。

《简明》注重对词目词内涵的深度挖掘。

除了特定
的文化内涵词语和专门词汇,《简明》中还收录了许多普通词语,但其释文却是从不同于一般双语词典的视角来设计的。

如hello一词,《简明》提供了其词源方面的信息:
这个词的来源说法不一。

有人认为它来自法语的ho和la,后来逐渐演变为hallow和hallo,到了19世纪美国人见面时,就开始用hullo打招呼了。

再过100年左右,hullo
又变成了hello。

据说美国发明家托马斯·阿尔瓦·爱迪生(Thomas Alva Edison)是第一个使
用hello的人。

再如gun一词,大多数英汉词典都会解释为“枪,枪支”。

《简明》中gun的释义为:“据说是由北欧古时一个女子的名字Gun-hild简略而成。

Gunhild意为
‘战争’,也许由于这个缘故,gun成为武器的名称。

”此类词条还有freshman、gossip等。

这些独特的内容是大部分双语词典都不曾涉及的。

《简明》通过挖掘普通词语的起源和深刻内涵,增加了它们的文化色彩,不仅对普通双语词典起到补充作用,同时也丰富了读者的文化积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