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胶外壳检验规范2
塑胶外壳来料检验标准

深圳市小樱桃实业有限公司塑料外壳来料检验标准文件编号:YXT-WI-QCD-23版本号:A1生效日期:2015年10月14日编制人:编制日期:审核人:审核日期:批准人:批准日期:文件修订目录表次序原版本新版本文件修改栏修订人生效日期1 A0 第一版本发放(ISO9001:2008版)郭华2014年5月15日2 A0 A1 更改测试项目黄瀚明2015年10月14日部门评审/发放管理栏:✍行政人事部✍业务部✍采购部✍生产部✍开发部✍品质部✍工程部✍财务部✍计划部✍仓库1. 目的本文件针对来料提供检验标准及判定依据,并为保证最终来料的外壳符合本公司品质要求和客户需求。
2. 适用范围适用于本公司生产使用的塑胶来料。
3. 定义界面定义3.1.1 A 面:产品放置于桌面眼睛直接可以目视的面,一般为产品的正上面和LED 面 3.1.2 B 面:客户稍微缺陷定义3.2.1 异色点:出现与整体颜色不同的点状物,多出现白点、黑点、褐色点。
3.2.2 缩水:表面凹痕,常见于胶位厚的地方。
是由于射出压力胶量不足,射胶时间不够 ,模温过高所致3.2.3 气泡:制成品内中气影:塑胶件表面有雾状痕迹。
常出现在水口附近。
是由于压力小或速度快所造成。
空有空气。
夹气、排气不良所造成的3.2.4 多胶:塑胶件局部多一些胶,凸起。
是由于模具某处少一点、有凹陷或断针、爆裂所致。
3.2.5 变形:所啤的塑胶件平面不平或与所配的部件相装配不合适,常常是由于啤得太快,注塑速度太快、冷却时间太短所造成,或是啤工取下啤件时用力方向不当所致,或模具故障。
3.2.6 顶白 ,塑胶成品被顶出磨具造成的泛白或变形,通常发生在顶出梢的另一面4. 检验方法及条件准备工作:4.1.1.检验前戴好棉质手套;4.1.2.准备样品、承认书(IQC )、工作文件、DCN 和相关工程资料;A 面A 面B 面B 面D 面C 面4.1.3.准备好不良标识的贴纸及检验记录表;4.1.4.准备好检验工具、。
塑胶机壳检验规范

1. 检验标准定义
定义名词定义内容备注
1.1 检验方式1.1.1 照明(灯光):
目检检测应在工厂正常照明下进行,即1-2米远的白色荧光(冷光)照明。
且四周不能反光。
1.1.2 位置:
a. 人眼与被测塑胶面的距离为30cm。
b. 检测者应以正视即垂直于表面和45°两方向进行零组件目检检测。
1.2 表面等级面之定义1.
2.1 I级面:
I级面应定义为使用者随时可以看得见的区域,是外观要求最严格之处。
如:机壳的顶面及正前面;
1.2.2 II级面:
II级面定义为操作人员偶尔可见的区域,其外观要求次于I级面的要求。
如:机壳的底面;
1.2.3 III级面:
III级面定义为操作人员极少看见的区域,其外观要求次于II级面的要求。
如:机壳的背面;
1.2.4 IV级面:
IV级面定义为操作人员看不见的区域,其外观要求最低。
如:机壳的内表面。
1.2.5I,II,III等级面示意图:
注:塑胶件内表面为IV级面。
定义名词定义内容备注
1.3 不良项
定义1.3.1 披锋:在前后模分裂面及顶针处多出的飞边。
1.3.2 缩水:由于物料结构厚度有差异,冷却不一致而造成成型后收缩处对先收缩
处产生拉应力,进而形成的凹穴。
1.3.3 拖花:前模型腔有损造成前模退后时拖伤物件。
某公司塑胶面壳检验规范

A=0
R=1
变形翘起不得超过0.5mm
测试平板塞规
8.
耐摩擦
测试
用施加约1.6kgf的橡胶类橡皮在检验机壳上以25.4mm的行程每分钟30次往返摩擦。
N=5
A=0
R=1
喷油部分65回数后底料不能看见,丝印部分35回数后文字能判读出来。
橡皮、
电子称
9.
硬度测试
用施加了1kgf荷重的2B铅笔芯以45度角在机壳喷油表体上移动10mm,共5次。
R=1
样品
实际装配
3.
功能键
各功能键、开关、旋钮连续按30∽40次,操作应灵活可靠反应正确。
N=5
A=0
R=1
说明书
实际操作
4.
尺寸
尺寸应与样板或规格书相符
N=5
A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0
R=1
规格书或样品
卡尺
5.
破坏性
实验
常温下将被实验品以1m高度自由跌落后,其外观、尺寸应符合以上1、4点要求。
N=5
A=0
R=1
依检验
N=5
A=0
R=1
无剥离刮伤、割伤等现象
2B铅笔、
电子称
10.
耐酒精性测试
用施加了1kgf/CM2荷重并含有0.5ml消毒用乙醇酒精(76.9-81.4%)的圆棒形棉布或纱布以1秒往返1次的速度在机壳上移动。
N=5
A=0
R=1
喷油部分10回数往返后表面无不良,丝印部分10回数往返后文字能判读出来
酒精、棉布/纱布、电子称
注:针对面壳
塑胶外壳
(含装配机壳的上盖、中盖、后盖等系列)
适用范围:各种类型塑胶外壳
塑胶件外观检验标准规范

使用普通长度测量仪或各种量规进行测量.
3.4不合格类别划分:
B类:单位产品的重要质量特性不符合规定
C类:单位产品的一般质量特性不符合规定
3.5检验项目及标准
3.5.1塑件的检验标准(表1)
3.5.1二次加工(喷涂)的检验项目及标准(表2)
3.5.3轻重不良的区分(见表3)
异色点
A面:在直经100mm内允许有∮≤0.4mm点2个;∮≤0.2mm点4个,两点间距大45mm;同一表面上总数不得大于4个
B面:在直经100mm内允许有∮≤0.6mm点3个;∮≤0.4mm点4个,两点间距大45mm;同一表面上数不得大于4个
C面:无明显影响
D面:不影响正常使用
不做具体要求(但必须是经喷涂可以覆盖)
11
拉毛
√
11
杂物(毛尘)
√
12
划伤
12
划伤
√
注:被判定不合格批量制品,由委托方视不良情况进行修复后,方可移交重新检验
6
熔接缝
长度不超过料流方向的1/3,深度不挂指甲为准
长度不超过料流方向的1/3,深度不挂指甲为准
7
滋边(毛边)
通风孔及透孔不允许有毛刺,凡分型面处允许有厚度小于0.3mm的滋边不影响使用。
同一类
8
塌坑
A面允许有深度小于1mm,∮≤3mm的塌坑1个
B、C面不允许有明显塌坑2个
D面:不影响正常使用
同一类
关于塑件及喷涂件的外观A、B、C、D面检验的方法:
不论手写板、电话机、手写笔都应分为外观的A、B、C、D面
A、B、C面划分图例:
√
√
√
√
塑胶壳料外观检验标准

30 色差
b.与标准色样之间有色差,但不明显 c.整套机壳组装后存在色差,但不明显
d.用色差仪对比标准色样,△E≤1.5
31 合壳缝 各组件配合检查,除工艺缝外,合壳缝≤0.15mm
32 卡扣和螺丝柱不能有断裂、变形、披峰等不良
33 结构与结构样件相同
备注:
在正常检验环境下
目视检查
轻缺陷
有条件时测试
2.4 烧焦:因烘烤温度过高造成的喷油件表面似雾状的外观。 2.5 橘皮纹:在喷油件表面出现大面积细小的像橘子皮形状的起伏不平。 2.6 阴影:在喷油件或塑胶件表面出现的颜色较周围暗的区域。 2.7 少油:由于喷油时枪未调教好或手工喷油少走枪或走枪不到位造成油漆过薄,
在喷油件表面呈现泛黑的现象。 2.8 雾状:整个喷油件表面的光泽度较差,看上去像有一层雾。 2.9 露底材:在喷油件表面出现局部的油漆过薄而露出基体颜色的颜色。 2.10 油漆剥落:产品表面出现涂层脱落的现象。 2.11 光泽度不良:喷油件表面呈现出与封样件光泽度不一致的情况。 2.12 鱼眼:由于溶剂挥发速度不适当而造成在喷油件表面的凹陷或小坑。 2.13 颗粒:在喷油件表面附着的细小尘粒杂质,也称为尘点。 2.14 气泡:在涂层表面呈现的小鼓包,用手指扣会破裂。 3、丝印不良缺陷术语及定义 3.1 字体倾斜:多个字体或同一个字体的底部不在同一水平线上。 3.2 字体锯齿:字体的边缘呈现锯齿状。 3.3 字体扩散:字体的边缘呈现模糊状。 3.4 粗细不均:字体的各个笔画之间出现粗细不一样的现象。 3.5 漏油:因丝印网的原因,在应当无丝印的区域出现油墨,一般呈现点状。 3.6 移位:字体偏移封样上的丝印位置或图纸要求位置。 3.7 重影:二次丝印的整体错位。 3.8 针孔/漏光:在应该有丝印的地方出现点状的缺少油墨。 3.9 缺边/少画:字体的边缘缺少或笔画不全。 3.10 丝印错:丝印的字为错别字。 3.11 漏丝印:要求丝印的位置未丝印。 3.12 色薄/少油:丝印字体板无明显色差
塑胶外壳检验规范

进料检验规范 8、缺陷分类
序号 检验项目
缺陷内容 1)包装箱破烂不堪。
1
包装
2)包装标识错。 3)混入其它品名,规格物料。 1)重要尺寸不合格,影响装配和功能,外观。
2 3 4 5
结构尺寸
2)次要尺寸不合格,但不会引致最后制成品有功 能缺点或不良外观。
涂层附着力 酒精附着力测试NG 折断 、撞伤、碰 伤、跌伤等 折断不符合要求。 刮花(介伤 1)在30~40CM距离正面45度观察不易被察觉。 2)在30~40CM距离正面45度观察易被察觉。 1)长度小于10mm,数量只有一条。 2)长度小于10mm,数量不只有一条。
按HIL-STD-105E一般单次正常抽样检验
5、判定条件:
5.1目视距离约30~40cm,任何角度。 5.2扫视时间5秒1次左右。 5.3自然光或日光灯下。
6、缺陷定义:
6.1CR缺陷 对人体生命造成危害及致命的缺陷。 6.2 MAJ OR重缺陷: 不符合指示或图纸的规格,导致产品失效或降低产品使用功能,或生产装配中难以使用的 或客人不接受的缺陷。 6.3 MINOR轻微缺陷: 对产品功能无影响,客人能接受,属制造不精细的缺陷。 如有争议,当以 1)客户的标准或。 2)工程部的标准或。 3)QC的标准。
7 8
分层 破裂
9
污渍
10
批峰
11
顶白
2)装配后不能看到影响其装配功能。 3)装配后不能看到又不影响装配功能。
AITH 塑胶外壳 UCKY
第 2 页,共 4 页
浙江祥晖数码科技有限公司
AITH UCKY
作业指导书
(塑胶外壳)
缺陷内容
进料检验规范
序号 检验项目
编号 第1版 生效日期
塑胶外壳产品检验标准

1.目的适应炜高生产和外购的所有无客户指定标准的部品质量要求。
2.范围本检验标准适用于炜高所生产的和外购的所有无客户指定标准的注塑、喷涂、组装、电镀或其他工艺的机壳部品。
3.定义3.1 缺陷分类定义:3.1.1 CRI(严重缺陷):违反相关安规标准,可能对使用者造成伤害或有安全隐患的缺陷。
3.1.2 MAJ(主要缺陷):属功能性缺陷,影响使用或装配。
3.1.3 MIN(次要缺陷):属外观、包装轻微缺陷,不影响使用或装配。
3.2 测量面定义:A面:在使用过程中,直接在近处观看且暴露的表面(正常观察时产品的前面)。
B面:在使用过程中,不直接观看但暴露的表面(产品的上下左右侧面和背面(带电池)。
C面:在使用过程中很少见或看不见的面(产品背面内部、充电器和电池的其它表面)。
D面:产品内部部件正常使用时看不见。
3.3缺陷定义:3.3.1注塑件缺陷定义:点缺陷:具有点形状的缺陷,测量时以其最大直径为尺寸。
异色点:在产品表面出现的颜色异于周围的点。
凹凸点:由于模具的损坏等原因造成塑料件表面上出现的高低不平。
颗粒:在喷漆件表面上附着的细小颗粒。
修订履历修订时间修订内容版本修订人制订李远涛审核核准日期2012.06.07 日期日期※※※公司秘密级文件,未经许可不得复印或携带出公司范围外※※※缩水:当塑料熔体通过一个较薄的截面后,其压力损失很大,很难继续保持很高的压力来填充在较厚截面而形成的凹坑。
熔接线:塑料熔体在型腔中流动时,遇到阻碍物(型芯等物体)时,熔体在绕过阻碍物后不能很好的融合,而在塑料件的表面形成一条明显的线。
顶白:由于塑料件的包紧力大,顶杆区域受到强大的顶出力,所产生的痕迹或白印。
白化:因脱模应力关系产生的注塑件表面或背面或筋、柱、槽、墙刻印等部位的发白的印记。
破裂:因内应力或机械损伤而造成在塑料件表面上的裂纹。
油渍:在塑料件表面残留的油污。
翘曲及变形:塑料件成型时由于受力不均或应力而造成塑料件的形变。
塑胶外壳检验规范

目检
/
1.3 装箱应摆放整齐,无散乱、堆叠和混
放,有一定运输防护措施。
全检
MAJ
2.1参照样品或承认书,检查有无混料,错料
色差及材质与样品不符。
2.2 外壳表面不应有明显划痕、杂点、混色
2
外观检查
、及明显变形和脏污等。 2.3 外壳不能有由于成型工艺或模具问题造
目检
成的各种缺陷,如批锋、缩水、顶白、拉模
塑胶外壳
抽样计划
依据MIL-STD-105E,具体抽样方式参照《抽样计划》
允收水准
AQL CRI=0 MAJ=0.15 MIN=1.5
项次 检查项目
验收标准
检验方法
关键元件 依据/工具
是■否□ 抽样水准 缺陷类别
1.1标签内容填写应清晰、完整、易识别,不
可遗漏、缺损,否则不给予接受。
1
包装检查
1.2 根据送检单核对外包装标识及实物是否 一致,无错料、混料。
试验 20N球压治具
Hale Waihona Puke n=1MAJ应不大于2MM
卡尺
1
ROHS检测
1.1 核对绿色环保供应商名录要求供应商提 供的RoHS检测报告在有效期内
1.2 取1PCS样品送RoHS实验室检测害物质 含量不能超标(我司标准)
查对 检测
《绿色环保供应 商名录》/ X-R光谱仪
n=1
CRI
备注 来料检验报告文件编号:FO-IQC13-07 A/0版
、水口、烧焦、流痕、熔接线、缺料、亮斑
等。*具体限度参照《材料外观检验标准》
3
结构尺寸
3.1 依据承认书、图纸测试其各部位尺寸需 在要求范围内
测量
4.1 与其它料件实际组合,不应有干涉、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受控:编号:
版本:A1.0
中山品诚实业有限公司电源厂
塑胶外壳检验标准
编制:薛大成
审核:
批准:
编写日期:2017 年 5 月26 日实施日期:年月日
中山品诚实业有限公司电源厂 塑胶外壳检验标准
文件编号: 版本:A1.0 第 1 页 共 1 页
材料类别
塑胶 材料名称 塑胶外壳 抽样方案
GB2828-2003 单次Ⅱ次 允收水准 CRI 0 MAJ
0.65 MIN 1.5
序号 检验项目 检验内容
缺陷类别
CRI MAJ MIN 1 包装 包装完好,符合运输及储存要求。
包装无破损 √
2 外观 外壳与样品一致,颜色无明显色差,无破损,无料
花,黑点,水纹,气纹,杂质,无批锋,无水口,
无变形等。
√
3 标识 标贴内容与送货单及采购订单一致,无误,品名,
规格型号,料号,数量。
清晰、完整。
√
4 性能 不易破损,有阻燃要求的,应阻燃(点火不燃烧) √
5 尺寸(结
构) 尺寸(结构)应与样品完全一致,无明显差异,无堵孔,无断柱子,螺丝孔位,装配卡位应良好。
√
编制
审核 批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