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中国高血压病诊断标准及分类
高血压诊断标准历史变迁

18岁以上的成人高血压诊断标准是随着时代不同而变迁的第三版内科学,那还是正常血压 140/90mmHg 以下,如果是高于 160/95mmHg 是确定高血压,两者之间是临界高血压。
但是时代在变化,我就把最近10 年间的高血压诊断标准按年代罗列一下:1.美国 1997 年的 JNC6 ( The Sixth Report of the Joint National Committee onPrevention ,Detection ,Evaluation ,and Treatment of High Blood Pressure )——美国心肺血研究所( NHLBI )发表的(美国)关于预防、检测、评估和治疗高血压的全国委员会第六次报告最佳收缩压 <120mmHg和舒张压 <80mmHg正常收缩压 <130mmHg和舒张压 <85mmHg正常高值收缩压 130~139mmHg 或舒张压 85~ 89mmHg高血压Ⅰ期收缩压140~ 159mmHg或舒张压 90~ 99mmHgⅡ期收缩压160~ 179mmHg或舒张压 100~ 109mmHgⅢ期收缩压≥ 180mmHg 或舒张压≥ 110mmHg2.WHO/ISH (世界卫生组织和国际高血压联盟)1999 年的标准理想血压收缩压 <120mmHg和舒张压 <80mmHg正常血压收缩压 <130mmHg和舒张压 <85mmHg正常高值收缩压 130~139mmHg 和舒张压85~ 89mmHg1级高血压(轻度)收缩压140~159mmHg或舒张压90~99mmHg亚组:临界高血压收缩压140~ 149mmHg或舒张压90~ 94mmHg2级高血压(中度)收缩压160~179mmHg或舒张压100~ 109mmHg3级高血压(重度)收缩压≥180mmHg或舒张压≥ 110mmHg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收缩压≥ 140mmHg和舒张压 <90mmHg亚组:临界高血压收缩压140~ 149mmHg和舒张压 <90mmHg3.美国 2003年的 JNC7正常血压收缩压 <120 mmHg和舒张压 <80mmHg高血压前状态 (prehypertension)收缩压120~139mmHg和舒张压 80~ 89mmHg1级高血压收缩压 140~ 159mmHg 或舒张压 90~ 109mmHg2级高血压收缩压≥ 160 mmHg 或舒张压≥ 110mmHg4.中国 2004年标准正常血压收缩压 <120mmHg和舒张压 <80mmHg正常高值收缩压 120~139mmHg和舒张压 80~ 89mmHg高血压收缩压≥ 140mmHg或舒张压≥ 90mmHg1级高血压(轻度)收缩压140~ 159mmHg或舒张压 90~99mmHg2级高血压(中度)收缩压160~179mmHg 或舒张压 100~ 109mmHg3级高血压(重度)收缩压≥ 180mmHg 或舒张压≥ 110mmHg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收缩压≥ 140mmHg和舒张压 <90mmHg5.欧洲 2007 标准( ESC/ESH 2007)理想血压收缩压 <120mmHg和舒张压 <80mmHg正常血压收缩压 <130mmHg和舒张压 <85mmHg正常高值收缩压 130~139mmHg和舒张压 85~ 89mmHg1级高血压收缩压 140~ 159mmHg或舒张压 90~99mmHg2级高血压收缩压 160~ 179mmHg或舒张压 100~109mmHg3级高血压收缩压≥ 180mmHg或舒张压≥ 110mmHg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收缩压≥ 140mmHg和舒张压 <90mmHg。
高血压标准

综上所述,身高的毫米数除以汞的比重即为个人收缩压的最高汞柱值,下浮20mmHg范围视为正常。舒张压为 <80mmHg不设下限。
感谢观看
身高影响
追溯血压升高的原因,主要与人体发育的身高指标有直接关系。心脏每次射血必须能克服身体高度所致的血 液重力的影响,所以,应将血压值以人体身高换算出的身高——血压对应值作为个人正常血压标准,即身材越高 的人收缩压越高。换算方法为身高的毫米数除以汞的比重(13.6)即为个人收缩压的最高汞柱值。例如:1.5米 身高收缩压为110mmHg,1.8米身高收缩压为132mmHg。
中国标准
根据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国际高血压学会治疗指南中规定,高血压患者收缩压在17.3~18.6Kpa(130— 139mmHg),舒张压在11.3—11.9Kpa(85~89mmHg)者称为高血压的正常高值,以前称为“高正常血压”。
1984年医学家们首次提出“高正常血压”概念,后又在1993年进一步将血压低于17.3—11.3Kpa(130— 85mmHg)定为正常血压,因此当收缩压为17.3~18.6Kpa(130—139mmHg),舒张压为11.3~11.9Kpa(85~ 89mmHg),或二者只要一项达此水平,便是“高正常血压”,也就是血压“正常高值”。根据1999年世界卫生组 织/国际高血压学会治疗指南,高血压诊断标准是收缩压≥18.7Kpa(140mmHg),舒张压≥12.0Kpa(90mmHg),这 就是血压“正常高值”尚未达到高血压诊断标准,就不是高血压,这样如果无靶器官损害,也无危险因素存在的 条件下,就无需医治。
《内科学》高血压

《内科学》高血压一、原发性高血压(1)血压水平的定义和分类(WHO/ISH)原发性高血压是以血压升高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综合征,简称高血压。
它是多种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病因及危险因素。
在未服降压药物状态下2次或2次以上非同日多次测量血压所得平均值高于正常,即可诊断高血压,并且必须鉴别是原发性还是继发性。
对于偶然血压超出正常范围者,宜定期重复测量以确诊。
1.高血压诊断标准: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和国际高血压学会(WHO/ISH)和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提出的高血压标准,详见下表:2.和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其预后与高血压水平、其他心血管危险因素以及靶器官损害程度有关。
为指导治疗和判断预后,根据影响预后的因素(血压升高水平、其他心血管危险因素、糖尿病、靶器官损害及并发症情况),对高血压患者做出危险性分层,详见下表:高血压的危险分层(1)用于危险性分层的心血管危险因素包括:①收缩压和舒张压的水平(1~3级);②年龄:男性>55岁,女性>65岁;③吸烟;④总胆固醇>5.72mmol/L(220mg/dl);⑤糖尿病;⑥早发心血管疾病家族史(发病年龄男<55岁,女<65岁)。
(2)靶器官损害的临床情况包括:①左心室肥厚(心电图、超声心动图或X线)。
②蛋白尿和(或)血肌酐水平轻度升高(106~177μmol/L或1.2~2.0mg/dl)。
③超声或X线证实有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颈、髂、股或主动脉)。
④视网膜普遍或灶性动脉狭窄。
(3)并发症:①脑血管疾病:缺血性脑卒中,脑出血,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
②心脏疾病:心肌梗死,心绞痛,冠状动脉血供重建,充血性心力衰竭。
③肾脏疾病,糖尿病肾病,肾功能衰竭(血肌酐水平>177/μmol/L或2.0mg/d)。
④管疾病:主动脉夹层,外周血管疾病。
⑤重度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变:出血或渗出,视盘水肿。
(2)药物治疗1.高血压治疗目的:①最大限度地降低高血压患者心、脑血管病的发生率和死亡率。
高血压、糖尿病常识及诊断标准

高血压、糖尿病常识及诊断标准.txt老公如果你只能在活一天,我愿用我的生命来延续你的生命,你要快乐的生活在提出分手的时候请不要说还爱我。
【高血压常识】高血压如何分类高血压按照不同的标准有不同的分类方法:(一)按血压水平分类(单位:毫米汞柱),主要有:理想血压<120<80正常血压<130<85正常高值130-13985-891级高血压(轻度)140-159 90-992级高血压(中度)160-179 100-1093级高血压(重度)≥180≥110(二)按靶器官损害程度分类1.一期高血压血压达到高血压的标准,无心、脑、肾等并发症。
2.二期高血压血压达到高血压的标准,有心、脑、肾等重要器官的病变,但器官功能影响不大。
主要表现为体检、X线、心电图或心脏超声波检查有左心室肥厚;眼底检查见有眼底动脉普遍或局部狭窄;蛋白尿一个“+”号以上,测血浆肌酐浓度轻度升高。
3.三期高血压血压达到高血压的标准,并有心、脑、肾等重要器官的病变,且器官功能异常,甚至出现器官功能衰竭。
主要表现为脑出血或高血压脑病。
心力衰竭、肾功能衰竭、眼底出血或渗出、有时伴有视神经乳头水肿。
高血压有哪些症状?原发性高血压在早期没有特异性的症状,常表现有可能像神经官能症,有头痛、失眠、烦躁、健忘、耳鸣、头晕、眼花等。
头痛的部位常位于后脑或内侧太阳穴部位,多为跳动性头痛,在运动或疲劳后加重。
头晕、耳鸣、眼花、失眠等表现则多在血压升高时出现,因此,有些病人在家中时,一出现这种情况就自己吃一粒降压药,而并不一定到医院就诊。
当高血压逐渐发展至后期,影响到心脏、肾脏及脑后,就会出现器官功能障碍的表现。
当心脏受影响,出现心功能不全时,会有胸闷、气急、呼吸困难、咳嗽、咯泡沫痰等症状;当伴有肾脏病变时会出现泡沫尿,严重时出现肾功能不全的表现,包括恶心、呕吐、贫血、尿少等;当高血压伴有脑血管病变时,可出现偏瘫、失语等中风症状。
患了高血压要经常做哪些检查?患了高血压要经常做下列一些检查,以对自己病情有所了解并指导治疗。
原发性高血压(高血压病)

表3 定量预后的危险分层
其他危险因素和 疾病史 1级 (轻型高血压) SBP140-159 或 DBP 90-99 低危 2级 (中型高血压) SBP160-179或 DBP 100-109 3级(重型高血压) SBP≥180或 DBP≥110
Ⅰ无其他危险因 素 Ⅱ 1—2危险因素 Ⅲ 3个或以上危 险因素 或TOD 1,或糖尿病 Ⅳ 与高血压有关 的临床疾病
是多种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
多种有关发病因素:
性别、年龄(老年>青年)、地区(北方 >南方)、职业、膳食(食盐摄入较多)、 遗传、肥胖、吸烟、精神心理因素等。
10
15
0
5
10 30 50 70 90 11 0 0 12
心肌梗塞
14 0 0 0 20 22 24 26 0 0 0 0 16 18
病
理
心:心肌肥厚与扩大,冠脉粥样硬化,心 力衰竭。 脑:脑小A硬化,使A痉挛、栓塞、破裂, 产生脑梗塞、出血、水肿。 肾:肾小A硬化,肾纤维化萎缩,使肾功 能衰竭。 视网膜小动脉:痉挛、硬化、出血、渗 出。
颅 内 出 血
心肌梗塞-肥厚心脏的横断面
临床表现
(一)一般表现
症状:起病缓慢,早期多无症状,
3.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
肾素 ACE
AgN
AgI
AgII(血管收缩,心肌
收缩力 ,水盐代谢,神经作用)
发病机制(三)
4.中枢神经和交感神经系统如:过度紧张、 精神刺激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 血压。 5.血管内皮功能异常:血管内皮产生舒张 因子减少(前列环素2、内皮依赖舒张因 子)及收缩因子增加(内皮素、血管收 缩因子、血管紧张素II)。血压高时血管 对这些物质的反应发生改变。 6.高胰岛素质胰岛素抵抗:高胰岛素血症。
成年人正常血压的范围

成年人正常血压的范围目前我国采用国际上统一的血压分类和标准,高血压定义为收缩压大于等于140mmHg和(或)舒张压大于等于90mmHg。
临界高血压为:收缩压140-149mmHg,舒张压90-94mmHg。
而理想血压定为:收缩压小于120mmHg,舒张压小于80mmHg。
正常血压:收缩压<130mmHg,舒张压<85mmHg国内采用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及世界高血压联盟关于高血压的诊断和分级标准:理想血压:收缩压<120mmHg,舒张压<80mmHg;正常高限:收缩压130-139mmHg,舒张压85-89mmHg;1级高血压:收缩压140-159mmHg,舒张压90-99mmHg(亚组:临界高血压,收缩压140-149mmHg,舒张压90-94mmHg);2级高血压:收缩压160-179mmHg,舒张压100-109mmHg;3级高血压:收缩压≥180mmHg,舒张压≥110mmHg;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收缩压≥140mmHg(亚组:临界收缩期高血压,收缩压140-149 mmHg),舒张压<90mmHg。
当收缩压和舒张压分属于不同分级时,以较高的级别作为标准。
按照世界卫生组织(WHO)建议使用的血压标准是:凡正常成人收缩压应小于或等于140mmHg(18.6kPa),舒张压小于或等于90mmHg(12kPa)。
如果成人收缩压大于或等于160mmHg(21.3kPa),舒张压大于或等于95mmHg(12.6kPa)为高血压;血压值在上述两者之间,亦即收缩压在141—159mmHg(18.9-21.2kPa)之间,舒张压在91-94mmHg(12.1-12.5kPa)之间,为临界高血压。
诊断高血压时,必须多次测量血压,至少有连续两次舒张期血压的平均值在90mmHg(12.0kPa)或以上才能确诊为高血压。
仅一次血压升高者尚不能确诊,但需随访观察。
按照世界卫生组织(WHo)建议使用的血压标准是:凡正常成人收缩压应小于或等于140mmHg(18.6kPa),舒张压小于或等于90mmHg(12kPa)。
原发性高血压

➢高血压脑病
急性脑血液循环障碍 脑水肿和颅内高压
并发症
➢心脏病变
左室肥厚、左室肥大、心力衰竭
➢脑病变
脑出血、短暂脑缺血发作、脑血栓、 高血压脑病
向心性左室肥厚
左心室肥厚的心肌细胞
颅内出血
颅内出血的CT扫描图象
②进展迅速,药物治疗效果差 ③上腹部、背部肋脊角处可闻及血管杂音 ④肾动脉造影可确诊 ⑤手术或肾动脉成行和药物治疗
嗜铬细胞瘤
① 肾上腺髓质或交感神经节等嗜铬细胞肿瘤(大多 良性) 间歇或持续分泌过多的肾上腺素
② 常伴 心动过速、头痛、出汗、脸色苍白等症状, 多有高血糖、代谢亢进
③ 血或尿中儿茶酚胺及代谢产物(VMA)显著增 高,尤其血压增高期
➢ 合并糖尿病、蛋白尿或轻、中度肾功能不全:
ACEI
降压药物的选择
➢心梗后患者:
β受体阻滞剂或ACEI
➢脂质代谢异常:
钙拮抗剂、α1受体阻滞剂, 不宜β受体阻滞剂及利尿剂
➢合并哮喘、抑郁症、糖尿病等:
不宜β受体阻滞剂
降压药物的选择
➢妊娠患者:
甲基多巴,不宜ACEI及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
➢痛风患者:
2、24小时内血压控制平稳,长效制剂,降 压谷峰比>50%。
3、联合用药,增大降压效果,减少不良反 应。
提高降压治疗依从性的措施
1. 医师与患者之间建立良好的沟通 2. 让患者与家属知道治疗计划 3. 强调按时服药,解释治疗过程可能出现
的副作用
降压药分类
1、 利尿剂 (diuretics) 2、β受体阻滞剂(beta blockers) 3、钙通道阻滞剂(calcium channel block,CCB) 4、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 5、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1999版)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试行本,199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国高血压联盟编者按由国家卫生部、中国高血压联盟组织国内有关专家在讨论、总结、分析近年来国际、国内高血压病防治经验、流行病学和大规模临床试验基础上,参考《1999 WHO/ISH 高血压指南》和《美国预防、检测、评估与治疗高血压全国联合委员会第六次报告(JNC-Ⅳ)》撰写的《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是1959年以来对我国高血压病诊断、治疗标准进行的第五次全面修改。
该指南对于指导内科、心血管病专业、全科医师乃至各科临床医师科学、合理地进行高血压病的防治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为使更多医师了解该指南,本报将分期选登其中部分与临床工作密切相关的内容。
高血压的定义与分类按病人的血压水平分类我国四次修订高血压定义,与目前国际上两个主要的高血压治疗指南的血压分类基本一致。
1999年2月出版的WHO/ISH高血压治疗指南亦将高血压定义为:未服抗高血压药情况下,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
WHO/ISH指南委员会的专家将临界高血压列为1级亚组,将收缩压≥140mmHg和舒张压<90mmHg单独列为单纯性收缩期高血压,将收缩压140-149mmHg,舒张压<90mmHg列为临界性单纯性收缩期高血压。
WHO/ISH指南强调,患者血压增高,决定应否给予降压治疗时,不仅要根据其血压水平,还要根据其危险因素的数量与程度;“轻度高血压”只是与重度血压升高相对而言,并不意味着预后必然良性。
本指南基本上采用《1999WHO/ISH高血压治疗指南》的分类标准。
它将18岁以上成人的血压,按不同水平分类如表1。
表1 血压水平的定义和分类(WHO/ISH)类别收缩压(SBP)(mmHg)舒张压(SBP)(mmHg)理想血压<120<80正常血压<130<85正常高值130~13985~891级高血压(“轻度”)140~15990~99亚组:临界高血压140~14990~942级高血压(“中度”)160~179100~1093级高血压(“重度”)≥180≥110单纯收缩期高血压≥140<90亚组:临界收缩期高血压140~149<90患者收缩压与舒张压属不同级别时,应按两者中较高的级别分类;患者既往有高血压史,目前正服抗高血压药,血压虽已低于140/90mmHg,亦应诊断为高血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99年中国高血压病诊断标准及分类,基本采用《1999WHO/ISH高血压治疗指南》,将高血压定义为:末服抗高血压药物情况下,收缩压≥14O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
血压水平的定义和分类(1999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
按危险分层,量化地估计预后
1.低危组:男性年龄<55岁、女性年龄<65岁,高血压1级,无其他危险因素者。
10年随访中发生主要心血管事件的危险<15。
临界高血压的危险尤低。
2.中危组:高血压2级或1-2级,同时有1-2个危险因素。
随后10年内发生主要心血管事件的危险约15-20%,若高血压1级,兼有1种危险因素,10年内发生心血管事件的危险约15%。
3.高危组:高血压1或2级,兼有3种或更多危险因素、兼患糖尿病或高血压3级无其他危险因素。
随后10年间发生主要心血管事件的危险约20-30%。
4.很高危组:高血压3级,同时有1种以上危险因素或靶器官损伤,或高血压1-3级并有临床相关疾病。
随后10年间发生主要心血管事件的危险最高。
≥30%,应迅速开始最积极的治疗。
治疗目标:
治疗高血压的主要目的是最大限度地降低心血管病的死亡和病残的总危险。
1998年6月发表的HOT研究己清楚表明,如果便心脑血管终点事件减少达最大程度,目标舒张压水平应低于85mmHg,目标收缩压水平应低于14OmmHg。
HOT研究提示了一条预防心肌梗死的非常有效的途径,就是把血压控制得更低一些。
故青年、中年人或糖尿病人降压至理想血压((130/85mmHg),老年人至少降压至正常高值(140/gOmmHg)最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