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民族 学案

合集下载

第一章第3节 民族 教案 第一课时

第一章第3节 民族  教案 第一课时

第一章第3节民族教案第1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理解和践行我国的民族政策。

2.了解我国的民族构成和文化特色,养成各民族团结和睦的情感。

3.通过判读中国民族分布图,说出我国民族分布特点。

过程与方法1.利用网络资源引导学生在收集、整理信息的过程中占有资料,并形成自己的观点和看法2.通过任务驱动式的课堂活动,创设积极互动的情境,展示个性特征3.运用我国民族分布图,说出我国民族的分布特征。

4.通过资料了解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少数民族生活和生产的变化。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会我国的绚丽多彩的民族文化,树立正确的民族观,激发民族自豪感2.在学习中,产生对祖国各族人民及文化的热爱之情,学会尊重各族人民的不同生活习惯3.理解我国民族政策,树立各民族一律平等、互相尊重、团结友爱,共同维护祖国统一的观点。

【教学重点】我国民族的构成和分布特点,民族文化绚丽多彩【教学难点】我国民族的分布特点【教学方法】活动探究法,利用信息技术的支撑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主体,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通过自主探究,交流合作获取知识,培养能力,升华情感。

通过小组合作完成电子作品,既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培养了合作意识,又给了学生一个创意和展示个性的空间。

通过民族服装以及民族歌舞表演,认识人民币上的各民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带给学生情感体验。

【课时安排】2课时第1课时【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在学生课前欣赏了“爱我中华”优美的旋律和各民族风情的情景中导入新课:“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华,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美丽动听的歌曲把我们带入了中华民族的大家庭。

欣赏歌曲:请大家先欣赏歌曲《爱我中华》承转过渡:从《爱我中华》的MV中我们可以了解到,我国有着56个民族,宛如一个民族百花园。

这些民族的构成如何呢?读书回答:请同学们读教材P15第二自然段和老师提供的资料(见附件1),回答下列问题:1.我国人口最多的是哪个民族?人口占全国的比例是多少?另外的55个民族为何被称为少数民族?我国人口最多的民族是汉族,据第六次人口普查,汉族有12.2亿人,占全国人口的91.5%。

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第三节《民族》教案2(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第三节《民族》教案2(新版)新人教版
举例:通过案例分析,使学生理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保障民族权益、促进民族团结方面的重要作用。
(3)民族团结与区域发展:认识民族团结对于国家统一、区域发展的重要性,理解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含义。
举例:讨论各民族共同参与国家建设、共同发展的实例,如少数民族地区的扶贫工作、旅游业发展等。
2. 教学难点:
(1)民族分布的复杂性:中国民族分布特点表现为大杂居、小聚居,各民族交错居住,掌握这一特点对学生而言较为困难。
- 项目导向学习:引导学生参与民族主题的项目研究,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2. 设计具体的教学活动:
- 角色扮演:学生扮演不同民族的角色,模拟民族交流与合作的情景,增强学生对民族问题的理解。
- 实验:设计有关民族文化的实验活动,如制作民族美食、学习民族舞蹈等,让学生亲身体验各民族的风俗习惯。
- 提出疑问: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问题,可以随时向老师提问,老师会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
教学反思与总结
这节课总体上顺利,学生参与度高,对民族问题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需要进一步改进。
首先,在教学方法上,我采用了讲授法、讨论法和实践活动法,这些方法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民族知识和技能。但在课堂活动中,我发现一些学生参与度不高,可能是因为活动设计不够吸引人,或者是对民族问题不够感兴趣。
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 区域认知:使学生能够识别中国各民族的基本分布特征,理解各民族的文化特点及其在特定区域的表现形式。
2. 地理实践:通过观察地图、图片等教学资源,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提高其地理信息提取和分析能力。
3. 人地关系:使学生认识到民族问题与区域发展之间的密切联系,理解民族团结、共同发展的意义。

初二地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三节 民族学案

初二地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三节  民族学案
2.在我国,族分布最广,主要集中在地区,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_____、_____和____部地区。
3、我国民族最多的省是;分布最广的少数民族是。
4、各民族“大散居、小聚居,交错杂居”的分布格局有何意义?
读图1.19,完成表格内容。
民族名称
主要分布省区
民族名称
主要分布省区
民族名称
主要分布省区
壮族
蒙古族
哈萨克族
回族
藏族
高山族
维吾尔族
苗族
朝鲜族
满族
彝族
黎族
土家族
傣族
三、独特的民族风情
任务三:阅读课本P18、19页,完成课本活动题及下列问题。
我们应尊重个民族的传统文化和风俗习惯。
1、你能填出下列节日属于哪一个民族吗?
那达慕大会泼水节火把节开斋节
三月三歌会晒佛节、雪顿节、忘果节
2、你知道下列文体活动是哪个民族的吗?
A.杭州西湖八达岭长城B.日月潭承德避暑山庄
C.桂林山水布达拉宫D.长江三峡敦煌莫高窟
6.图示景观分布地区的主要少数民族分别是()
A.壮族藏族B.高山族满族C.苗族回族D.傣族蒙古族
7.下列有关我国民族的说法中正确的一组是()
A.我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是汉族
B.少数民族民族主要分布在东南、西南、西北
随记
【创设情境】
你会唱歌曲《爱我中华》吗?来几句!!!
“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只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五十六种语言汇成一句话爱我中华爱我中华爱我中华爱我中华健儿奋起的步伐爱我中华建设我们的国家爱我中华中华雄姿英发爱我中华
五十六族兄弟姐妹五十六种语言汇成一句话爱我中华”
【确立目标】
学生阅读教学目标
【自主学习】【合作交流】

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第三节《民族》教案3(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第三节《民族》教案3(新版)新人教版
(2)我国民族的分布规律及成因。
解释:学生难以理解的是我国民族的分布规律,即大杂居、小聚居的特点,以及这种分布规律的成因。民族的交错居住是由历史、地理、经济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3)如何看待民族问题,增强民族团结。
解释:学生在这个问题上容易产生误解,认为民族问题复杂难解。实际上,只要我们坚持民族政策,尊重少数民族的权益,促进民族间的交流与合作,民族团结是可以不断加强的。
二、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包括:地理实践力、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爱国主义。
1. 地理实践力:通过观察、分析我国民族的分布特点,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综合思维:培养学生从多元角度分析民族问题,提高学生整合、归纳、分析信息的能力。
3. 区域认知:使学生了解我国各民族的分布特点,提高学生对我国民族地区的认知。
(6)民族融合与民族团结:区别与联系、作用与意义等。
4. 实用性拓展
(1)了解民族政策,提高民族团结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
(2)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通过实际案例分析,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4)引导学生关注国家民族政策的变化和发展,增强学生的时事观念。
学生活动:
- 听讲并思考:专注听讲,理解民族问题的重要性。
- 参与课堂活动:小组讨论,分享对民族政策的理解。
- 提问与讨论:提出疑问,与同学讨论问题。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 讲授法: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知识点。
- 实践活动法: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团队合作意识。
- 合作学习法: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
解释:民族政策是指国家对待少数民族的政策,包括民族平等、民族团结、民族区域自治等方面。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行的政治制度,体现了国家对少数民族的尊重和关爱。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三节《民族》教学设计2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三节《民族》教学设计2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三节《民族》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三节《民族》主要介绍了我国的民族分布、民族政策、民族团结等内容。

本节内容是学生对我国民族问题的一次深入学习,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我国的民族状况,认识到民族团结的重要性,增强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知识,对我国的基本国情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我国的民族问题,部分学生可能还存在着模糊的认识,对民族团结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设计,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我国的民族问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我国的民族分布特点,掌握我国的民族政策,知道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使学生认识到维护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我国的民族分布特点,民族政策,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我国的民族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和理解我国的民族问题。

2.小组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案例教学法:通过分析具体的案例,使学生深入理解我国的民族政策和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师需要提前准备好相关的教学材料,如PPT、案例等。

2.学生准备:学生需要提前预习教材,对我国的民族问题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我国的民族分布图,引导学生关注我国的民族问题,进而引出本节内容。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呈现我国的民族政策,让学生了解我国对民族问题的处理方式。

3.操练(15分钟)教师设置一个关于民族团结的情境,让学生分组讨论,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

八年级地理上册 第一章 第三节 民族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地理上册 第一章 第三节 民族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

《民族》学案【学习目标】1.认识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理解和践行我国的民族政策。

2.了解我国的民族构成以及各民族的语言、文字和文化、节日。

3. 通过判读地图归纳我国汉族、少数民族的分布,并进一步归纳总结我国的民族分布特点。

二、民族分布特点读教材 P19图1.19“中国民族的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

1.分布特点:汉族人口遍布全国各地,集中在部和部地区。

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_________ 、和________ _地区,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分布特点。

2.分布最广泛的少数民族是。

3.少数民族最多的省区是。

4.民族自治: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设立自治机关,如_________、自治州、_________、民族乡等,在自治区内行使__________________。

【合作探究】小组合作完成下列问题读“中国民族的分布”图,找出少数民族聚居的省级行政区域。

【知识构建】【拓展延伸】人民币上的民族第四套人民币上,1角到10元共7个面值的票面的正面共有14个民族的代表肖像。

其中10元上有汉族,其他13个为少数民族。

具体为:1角高山族、满族;2角:布依族、朝鲜族;5角:苗族、壮族;1元:侗族、瑶族;2元:维吾尔族、彝族;5元:藏族、回族;10元:汉族、蒙古族。

【优化训练】1.关于少数民族的叙述,正确的是()A.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东部地区B.所有的少数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文字C.满族主要分布在东北三省D.黎族主要分布在广东省2.下列少数民族及其分布组合中,正确的是()A.黎族——云南哈萨克族——南疆B.朝鲜族——吉林东部高山族——台湾参考答案【自主学习】一、1.56 汉少数民族 2.壮满苗蒙古 3.平等 4 4.回满5、连线题:(1)民族和节日蒙古族雪顿节藏族开斋节回族泼水节傣族丰收节高山族元宵节汉族那达慕节(3)民族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维吾尔族大歌侗族木卡姆艺术藏族呼麦蒙古族《格萨尔》史诗二、1.东中西南西北东北大散居,小聚居,交错杂居2.回族3.云南省4.自治区自治县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合作探究】(提示:五个少数民族自治区)【优化训练】1.C2.B3.A4.(1)维吾尔族傣族朝鲜族蒙古族(2)D。

八年级地理上册 第一章 第三节 民族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地理上册 第一章 第三节 民族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

第三节民族
【学习目标】
1.了解我国的民族构成和民族文化。

2.认识我国的民族分布与民族政策。

【学习重难点】
认识我国的民族分布特征。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
【新课导入】播放2016年央视春晚舞蹈《民族大联欢》片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自学互研生成能力
学习活动
(一)自主探究:
1.学生阅读课本P15页内容,了解我国民族构成的概况。

(1)我国共有56个民族,汉族人口最多,其他55个民族人口较少,称为少数民族。

(2)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是壮族。

2.学生了解我国各民族的文化,独立完成课本P17-18页活动2、3。

(二)合作探究:
1.学生阅读课本P19页图1.19,结合文字内容,讨论以下问题。

(1)我国民族分布体现出什么特点?
汉族人口遍布全国,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和东北地区,各民族分布具有“大散居,小聚居,交错杂居”的特点。

(2)我国少数民族种类最多的省级行政单位是云南省。

2.想一想:本省、本市是否有少数民族居住?是否有自治州、自治县、民族乡等行政区域?你知道他们各自的民俗文化吗?
当堂演练达成目标
见学生用书课后反思查漏补缺
1.本节课的收获:
2.本节课还存在的疑惑:
1。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三节《民族》教学设计3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三节《民族》教学设计3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三节《民族》教学设计3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三节《民族》主要介绍了我国的民族分布、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各民族的风俗习惯等。

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对我国民族知识的一次系统学习,对于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尊重各民族文化的情感,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知识基础,对于我国的基本国情、地理特征等有所了解。

但在民族知识方面,部分学生可能还存在不足,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弥补。

此外,学生对于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可能比较感兴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我国的民族分布特点,掌握主要的少数民族及其分布区域。

2.使学生了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认识到其在我国的重要性。

3.培养学生尊重各民族文化,弘扬民族团结的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我国的民族分布特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2.难点:各民族的分布区域,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具体内容。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我国的民族问题。

2.运用案例分析法,以具体民族为例,使学生深入了解各民族的特点。

3.采用讨论交流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4.运用图片、视频等直观教具,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民族的图片、视频等资料。

2.制作PPT,展示教学内容。

3.准备问题讨论话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我国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进而引入本节课的主题——我国的民族。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呈现我国的民族分布图,讲解我国的民族分布特点,让学生了解各民族在我国的分布情况。

3.操练(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结合教材内容,回答我国的主要少数民族及其分布区域。

教师进行点评,总结答案。

4.巩固(10分钟)教师通过PPT讲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内容和重要性,让学生了解这一制度在我国的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节民族
【学习目标】
1、知道我国民族的构成状况,正确区分民族和少数民族的差异,认识到我国是一个统
一的多民族的国家。

2、了解我国一些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和文化特点。

3、了解我国的民族政策,树立各少民族一律平等、互相尊重、共同维护祖国统一的正
确观点。

4、读图并总结我国的民族分布特点。

【学习重点】
我国的民族分布特点。

【学习难点】
怎样正确理解我国的民族政策。

【学习过程】
56个民族
【自学导航】认真阅读教材,你能独立解决下列问题!
学法提示:认真阅读课文内容完成:
1、我国共有多少个民族,少数民族有多少个?
新课标第一网
2、在我国各民族中汉族和少数民族各占多少?
3、在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民族是哪个?
4、找出人口超过500万的少数民族。

5、你在课本中找到了哪些民族政策。

6、完成课本P17页活动1、2、3。

【交流展示】同桌或小组对学习结果进行交流
二、民族的分布
学法提示:采用图文结合的方法完成
读课本P19-20页内容结合图1.19完成:
1、找出我国汉族集中分布的地区?
2、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
3、在图中找出我国的自治区,看主要分布的民族是什么?它们都分布在我国的哪些地区?
4、总结我国民族分布的特点?
5、找出我国民族最多的省区
【合作探究】师生共同研讨解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