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乌市雷电灾害特征分析

合集下载

浙江省2020年雷灾统计分析及防雷减灾技术研究

浙江省2020年雷灾统计分析及防雷减灾技术研究

浙江省2020年雷灾统计分析及防雷减灾技术研究摘要:本文利用浙江省2020年地闪资料和雷电灾情资料,对浙江省2020年雷灾进行统计分析,并研究了防雷减灾技术。

结果表明:2020年浙江全省地闪共出现48万次,负、正地闪占比分别为84.7%、15.3%。

正负地闪强度具有显著的月变化特征,雷电流幅值在5~50kA,正负地闪雷电流幅值的分布差异较为明显;2020年浙江省地闪发生天数共有262d,其中有17天的地闪频数在万次以上,地闪月际变化特征显著;2020年浙江省平均地闪密度为4.86次/km2,不同区域的地闪密度差异极为显著,地闪密度空间分布差异显著,南部地闪密度偏大,北部地闪密度偏小。

2020年浙江省雷电灾害共上报23起,直接产生的经济损失高达103.04万元,其中死亡人数为1人。

由于雷电出现时严重威胁着人们生命财产和公共安全,应将防雷减灾工作做好。

关键词:雷灾统计地闪强度防雷减灾浙江省引言雷电灾害是联合国“国际减灾十年”公布的最严重的十种自然灾害之一,直接关系到农村、城市、社会各个行业及千家万户,对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威胁极大,严重影响着社会公共安全。

近年来,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下,雷电灾害频繁出现,再加上城市和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现代化电子设备、高层建筑物和密集人员活动场所不断增多,雷电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继续增加,并呈现出多样化的发展趋势。

因此,统计分析雷灾特征,对于科学系统研究雷电灾害及气象部门日后防雷减灾工作顺利开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雷电特征1.1地闪强度2020年浙江全省地闪共出现48万次,负、正地闪分别为41.26万次、7.45万次,占比分别为84.7%、15.3%。

正负地闪强度具有显著的月变化特征(图1),其中每年5~9月份月平均正地闪强度较为平稳,每年3~11月的月平均负地闪强度较为平稳,剩余月份的地闪强度具有较大的波动变化,月平均正、负地闪强度的低值均在12月份出现,而高值分别出现在每年的4月、6月份。

雷击分析报告

雷击分析报告

雷击分析报告1. 概述雷击是一种自然现象,指大气中闪电引发的能量释放以及对地面和建筑物的电流流动。

这种现象常常造成人员伤亡、损害建筑设施,并对电力系统和通信系统产生严重影响。

本报告对雷击现象进行了分析,并详细介绍了雷击的成因、雷击对建筑物的损害以及如何进行雷击防护。

2. 雷击的成因雷击是由大气中的负电荷与地面或云中的正电荷之间的放电引起的。

在大气中形成雷电的过程中,云间、云与地面之间以及云内部都有电荷分离和聚集的过程。

当电荷分离和聚集达到一定程度时,电场强度将达到破坏大气绝缘的临界值,从而形成电击放电通道,最终形成闪电。

3. 雷击对建筑的损害机制雷电对建筑物的损害主要是通过以下几种方式实现的:3.1 直击损害当闪电直接击中建筑物时,巨大的电流将通过建筑物的结构和设备,导致建筑物的破坏、起火以及电子设备的损毁。

3.2 静电感应损害当闪电在附近地面击中时,会产生一股强大的电流。

这股电流通过地下水、地下管道等导体,进入建筑物内部,从而对建筑物内的电子设备产生破坏。

3.3 感应电磁场损害雷击时产生的强电流会在周围产生强烈的电磁场。

这种电磁场会诱发建筑物中的导线中的感应电流,从而对电子设备产生破坏。

4. 雷击防护方法4.1 避雷针避雷针是一种能够将雷电引到地下而不是建筑物上的设备。

它通常由一根尖锐的金属导体组成,安装在建筑物最高处。

4.2 接地系统接地系统是将建筑物与地下导体连接起来的系统。

通过合理设置接地系统,可以将雷电的电流引入地下,从而减小对建筑物和人员的损害。

4.3 防雷装置防雷装置是一种用于限制或防止雷电对建筑物和设备产生损害的设备。

常见的防雷装置包括避雷带、隔离器、过电压保护装置等。

4.4 避雷规范避雷规范是指制定和执行的针对建筑物防雷的具体要求和管理办法。

遵守避雷规范可以提高建筑物的防雷能力,保护人员和设备的安全。

5. 结论为了保障建筑物及其内部设备的安全,必须对雷击现象进行有效的分析并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气象观测场雷击事故分析及整改措施探讨

气象观测场雷击事故分析及整改措施探讨

气象观测场雷击事故分析及整改措施探讨作者:吴晓伟徐金美鲁海洋来源:《科学与信息化》2020年第15期摘要为便于对气象要素信号的采集,气象观测场地理位置多选择在空旷的市郊、无遮挡的山顶,客观上增加了其遭受雷击的概率。

通过对义乌气象观测场雷击事故分析,提出气象观测场的防雷应综合考虑气象条件、场站特点、施工方法等各方面因素,制定科学合理、安全有效的防雷设计和实施方案。

关键词气象观测场;雷击事故;防雷整改1 雷击事故概况2011年08月08日义乌市气象局观测场附近有强雷暴天气过程,根据闪电定位仪记录数据,当日19时02分,观测场附近发生过两次负地闪,强度分别为-42.38kA和-63.51kA。

雷击造成值班楼电源中断,值班机房UPS电源损坏、数据采集器信号端口、计算机COM端口、大气电场仪信号端口損坏;室外测场的能见度自动观测仪、可视监控摄像机等电子设备损坏,直接经济损失十余万元,部分损坏仪器见图1[1]。

2 雷击事故分析2.1 风仪塔引雷根据雷击现象和现场调查,雷击事故的发生可能情况之一是直击雷击中观测场风仪塔,雷电流在周围线路产生感应电压或过电流窜入所致。

现场检测风仪塔的剩磁为6.3mT,强度极强,分析判定为风仪塔作为接闪器。

雷电直接击中风仪塔,雷电流通过接地装置向大地释放,雷电波侵入数据信号传输线,并与其之间形成瞬间电位差,感应过电流通过传输线导入观测站的电子设备,致使电子设备损坏。

气象观测场仪器分布位置如图2所示。

风仪塔是整个观测场最高的构筑物,风仪塔接闪雷电瞬间,如果风仪塔和附近设备存在电位差,高电位足以造成其附近电子设备击穿。

由此判断,导致观测场附近设备雷击损坏的直接原因是安装风向风速仪的直接接闪,且距离观测场内其他电子设备距离太近。

2.2 地电位反击通过现场调查发现,观测场与观测办公楼未设合理的共用接地系统,易引起观测办公楼的设备因地电位不均衡发生反击,引起观测场办公楼设备损坏。

2.3 雷电波侵入现场调查发现,观测场用电线路部分明敷,未采取穿金属管屏蔽,电源线路未安装电涌保护器。

义乌可能会发生的自然灾害有洪水、雷击、台风、地震。

义乌可能会发生的自然灾害有洪水、雷击、台风、地震。

义乌可能会发生的自然灾害有洪水、雷击、台风、地震。

洪水应对措施:1.要迅速到附近的山坡、高地、屋顶、楼房高层、大树上等高地暂避。

2.要设法尽快发出求救信号和信息,报告自己的方位和险情,积极寻求救援。

3.落水时寻找并抓住漂浮物。

4.不要惊慌失措、大喊大叫。

5.不要接近或攀爬电线杆、高压线铁塔。

雷击应对措施:夏季来临,雷雨天气频发,如果雷击中人、建筑物或者各种设备,常会造成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

应急措施:在室内时,注意关闭门窗,关闭家用电器,拉开电源插头;在室外时,要及时躲避,不要在空旷的野外停留。

1.人体在遭受雷击后,往往会出现"假死"状态,此时应采取紧急措施进行抢救(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

2.其次应对伤者进行心脏按摩,并迅速通知医院进行抢救处理。

3.如果伤者遭受雷击引起衣服着火,应马上让伤者躺下,使火焰不致烧伤面部,并往伤者身上泼水。

台风应对措施:(一)防范台风的措施:1.气象台根据台风可能产生的影响,在预报时采用“消息”、“警报”和“紧急警报”三种形式向社会发布;同时,按台风可能造成的影响程度,从轻到重向社会发布蓝、黄、橙、红四色台风预警信号。

公众应密切关注媒体有关台风的报道,及时采取预防措施。

2.强风有可能吹倒建筑物、高空设施,造成人员伤亡。

居住在各类危旧住房、厂房、工棚的群众,在台风来临前,要及时转移到安全地带,不要在临时建筑(如围墙等)、广告牌、铁塔等附近避风避雨。

车辆尽量避免在强风影响区域行驶。

3.强风会吹落高空物品,要及时搬移屋顶、窗口、阳台处的花盆、悬吊物等;在台风来临前,最好不要出门,以防被砸、被压、触电等不测;检查门窗、室外空调、保笼、太阳能热水器的安全,并及时进行加固。

4.准备手电、食物及时饮用水,检查电路,注意炉火、煤气,防范火灾。

5.在做好以上防风工作的同时,要做好防暴雨工作。

6.台风来临前,应准备好手电筒、收音机、食物、饮用水及常用药品等,以备急需。

7.关好门窗,检查门窗是否坚固;取下悬挂的东西;检查电路、炉火、煤气等设施是否安全。

被雷击的事故分析报告

被雷击的事故分析报告

被雷击的事故分析报告近年来,雷击事故频频发生,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巨大威胁。

为了深入研究雷击事故的发生原因和避免方法,本报告对一起典型的被雷击事故进行了详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防范建议。

一、事故概述事故发生地为一幢位于乡村的二层砖混结构房屋。

事故发生于夏季雷雨天气中,当时突然出现了猛烈的雷电活动。

由于该房屋建于相对较高的地势上,且未安装避雷装置,造成了房屋遭到雷击。

事故造成的直接损失为房屋倒塌,严重破坏现场设备及部分家具。

而间接损失则包括房屋主人及部分利益相关者的人身伤害以及心理困扰。

二、事故分析1. 地势因素该事故发生时,房屋所处位置用地相对较高,没有相应的地势平缓措施。

当雷电击中高处物体时,会通过迅速地沿着物体表面向下迅速传导,导致物体产生巨大的雷电和电场。

无避雷安全措施的房屋容易成为雷电的首选目标,这也是本次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

2. 避雷装置缺失避雷装置是防范雷击事故的重要手段。

然而,在该房屋中未安装任何避雷装置,导致事故发生时无法迅速将雷电引入地下而导致其迅速消散。

此外,常见的避雷装置包括金属避雷针和接地装置。

金属避雷针使雷电以最短路径击中并引流至接地装置,从而将房屋及其内部设备免受雷电伤害。

如若该房屋有安装避雷装置,则很大程度上能够降低雷击事故的发生概率。

3. 室内保护措施缺失房屋中的室内设备没有进行适当的雷电保护是造成事故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雷电在击中目标后,往往可能通过电源线、电视线、电话线等进入室内设备,造成设备的损坏。

而将合适的保护电器使用于有电源的设备上,能有效地降低设备受雷击的危险性。

三、防范建议1. 安装避雷装置房屋应安装金属避雷针以及相应的接地装置,以提供一个可靠的路径将雷电传导到地下,从而起到引导和释放雷电的作用。

避雷装置应符合相关标准,并由专业人员进行安装和检测。

2. 房屋布局设计合理在规划和设计阶段,应考虑选址高低差等因素,并合理规划建筑物的高度,从而减少雷击的可能性。

金华地区雷电活动时空分布特征

金华地区雷电活动时空分布特征
测 范 围 基 本 覆 盖 浙 江 全 境 。 雷 电 监 测 定 位 网 均
为 中国科 学 院 空 间 中 心 研 制 的 闪 电定 位 仪 组
成, 该定 位 仪 采 用 时 差 和 方 位 混 合 多 站 综 合 定
位 方法 , 要 探 测 的是 地 闪 。本 文 选 取 2 0 — 主 07 21 0 0年 共 4 a该 监 测 网 的探 测 资料 , 期 间共 这
对 于 雷 电 活 动 的 时 空 分 布 特 征 以 往 也 有 很 多 研 究 , 是 这 些 研 究 主 要 是 基 于 人 工 观 测 的 但 逐 日雷 暴 日资 料 来 进 行 分 析 和 研 究 。 林 建
误 差等参 数 。分析 雷 电 时 间分 布 时采 用 按 月时 来 进 行 统 计 , 析 雷 电 密 度 空 间 分 布 时 采 用 分 1k m×1k 的空 间分 辨 率 , 析 地 闪 雷暴 日空 m 分 间分 布 时采用 2 m× 6k 的 空 间分辨 率 ( 6k 2 m 以 1 m 为半径 的等效 面 积 2 m 计 雷 暴 日) 分 别 对 4 a平 均 值 、 大 , 最
值、 最小 值进 行分 析 比较 , 而来 获 取 金 华地 区 从
雷 电 的时空分 布特 性 。
等 ( 0 8 就 是 根 据 17 - 2 0 20 ) 9 0 0 6年 全 国 8 7站 4 逐 日雷暴 日资 料 , 计 分 析 了 中 国 雷 电 事 件 的 统
时 空 分 布 特 征 及 雷 电 在 发 展 阶 段 和 消 退 阶 段 的 路 径 变 化 。 张 敏 锋 等 则 是 利 用 我 国 3 历 年 0a
2 雷 电时 间分 布 及 与 频次 的关 系
雷 电发 生 的 机 理 是 中 小 尺 度 天 气 发 生 发 展, 在时 间分 布上 表现 与局 地 的天气 、 候 等 密 气

浙江省雷电活动的特点及其与地形和气候的关系

浙江省雷电活动的特点及其与地形和气候的关系

浙江省雷电活动的特点及其与地形和气候的关系
童杭伟;范国武;王海涛
【期刊名称】《电网技术》
【年(卷),期】2008(32)11
【摘要】通过分析根据雷电定位系统积累数据绘制的2004~2007年浙江平均地闪密度图,总结了浙江省雷电活动的特点,发现雷电活动与地形、季节性气候等较为相关。

通过比较绘制的浙江平均地闪密度图与雷暴日图,发现了雷电日与地闪密度分布之间的对应关系并不一致,指出根据雷电日推算地闪密度的方法已不够科学,推荐以地闪密度作为分析和判断浙江雷电活动的主要参考数据,并建议进一步开展地闪密度应用导则的研究。

【总页数】2页(P99-100)
【关键词】浙江省;雷电活动;地闪密度;雷电日
【作者】童杭伟;范国武;王海涛
【作者单位】浙江省电力试验研究院;丽水电业局;国网武汉高压研究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M85
【相关文献】
1.浅析亚洲的地形、气候、河流特点及其相互关系 [J], 欧富贵
2.液活动和地形特点的关系以马里亚纳海沟南部为例 [J], 江书龙;江诗明;崔路凯
3.2013-2016年高考全国卷中“地形对气候影响”的命题特点及备考策略——以
区域等高线地形图为例 [J], 李德欣
4.基于气候-地形-土壤因子和GIS技术的浙江省香榧种植综合区划 [J], 金志凤;杨忠恩;赵宏波;姚益平;黄敬峰;袁德辉;李波
5.2013—2016年高考全国卷中“地形对气候影响”的命题特点及备考策略——以区域等高线地形图为例 [J], 李德欣;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义乌市雷电灾害应急救援工作预案(两篇)

义乌市雷电灾害应急救援工作预案(两篇)

引言概述:义乌市位于浙江省东部,是中国最大的小商品集散地之一,也是中国著名的小商品城市。

由于该地区气候独特,雷电灾害频发,给当地人民的生产生活带来了重大威胁。

为了有效应对雷电灾害,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义乌市制定了雷电灾害应急救援工作预案,不断完善和提升应对能力。

正文内容:I.雷电灾害预案的制定和修订A.义乌市雷电灾害的背景分析1.气候环境特征2.发生频率和程度3.对当地经济的影响B.相关法规和政策1.中国灾害防治法规2.浙江省和义乌市的相关政策C.预案制定的目的和原则1.保障人民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2.高效应对灾害,减少损失3.加强协调和沟通机制D.预案修订的流程和频率1.定期评估和修订预案2.借鉴其他地区成功经验3.结合实践反馈和专家建议II.基础设施和应急物资准备A.创建雷电监测和预警系统1.安装雷电监测仪器2.建立实时预警平台3.加强与气象部门的合作关系B.建设避雷设施和防雷措施1.安装避雷针和接地装置2.定期检查和维护设施3.提供防雷宣传教育C.储备应急救援物资1.配备各类救援工具和设备2.建立物资储备和调配系统3.高效管理和更新物资III.预警和信息发布机制A.建立灾害预警和信息收集系统1.安排专人负责信息收集和监测2.建立灾害情报数据库3.制定流程和标准,确保信息的及时性和准确性B.发布灾害预警和应对指南1.制定预警级别和发布机制2.提供灾害应对指南,引导民众做好防护工作3.制定发布渠道和责任主体IV.应急救援组织和人员培训A.设立应急指挥中心和救援组织1.建立统一指挥调度系统2.设置专门的救援部门和队伍3.与相关部门和社会力量形成联动机制B.人员培训和技能提升1.开展应急救援培训班和演练2.制定救援岗位职责和技能要求3.定期组织培训和评估工作V.防灾减灾宣传和社会参与A.开展防灾减灾宣传教育1.制定宣传计划和活动2.利用各种媒体渠道宣传3.加强学校和社区的防灾教育B.加强社会组织和志愿者参与1.建立社会力量协同机制2.注重志愿者培训和队伍建设3.发挥社会组织在救援工作中的作用总结:义乌市雷电灾害应急救援工作预案的制定和实施,为预防和应对雷电灾害提供了科学、可行的指导和措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点而言概率极低 , 往往是百年一遇或更少 , 大 多 数人 往往 不 在意 , 这就 有 了隐患 。

接雷击或在附近落雷 而感应 过 电压 时, 如不设 法在路途使大量 电荷 流散人地 , 就会 沿架空线 路 引进屋 内 , 成 电 气 设 备 绝 缘 击 穿 甚 至 损 坏 造
房屋 等 现象 。
电感 物体 时 , 能产 生很 大 的 电压 降和 感 应 电压 , 破坏 绝 缘 , 生 火 花 , 设 备 损 坏 , 至 引 起 燃 产 使 甚 烧、 炸 , 爆 使危 害进 一步 扩 大 。
场强度达到了击穿大气的值 , 则产生雷击。雷击 ( 闪) 地 的峰值 电流可达 到几万 到几 十万安 培 , 对
便形成很高的电位 , 造成在建筑物 内的电线 、 金 属设 备 、 属 管 道 放 电 , 能 引起 火 灾 、 炸 和 金 可 爆
人 身事 故 。② 电磁感 应 是 当雷 电流 通 过金 属 体
性 、 散性 、 分 突发性 、 时 性及 三 维 性 , 些鲜 明 瞬 这 特点 , 一方 面使 得对 它 的深 人 了解 有 了难 度 ; 另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3 2卷 3期
义 乌 市 雷 电灾 害 特 征 分 析
黄 嵘 许广 浩 马 宁
( 义乌市气象局 , 浙江 义 乌 32 0 ) 2 0 0
摘要 : 利用 20 - 2 1 0 1 0 0年共计 1 雷 电灾 害资料 , 0a 对义乌市 雷电灾害 的时空分 布特征及 成 因进 行 了分析 。
78 00 76 O0 74 00 72 00 70 00 68 90

天气 较 多 。
3 5 3 0

1 5
相 1 0

厂 、 / \ \ / \

1\

蒙 66 90
64 90 62 90 6O 90
\ \ \
0 1 2 3 4 5 6 7 8 9 1 l 1 0 1 2
计算机设备和电气设备 等遭受雷 击愈加 频繁 。因 此, 分析雷 电灾害特征和成 因显得尤为重要 。
雷 电有 着 自己的 特点 : 它带 有 随 机性 、 域 局
() 2 感应放 电: 是附近落雷所引起 的电磁作
用 的结果 。可 分 为 静 电感 应 和 电 磁 感 应 两 种 : ① 静 电感应 是 由于 建 筑 物 上 空 有 雷 云 时 , 筑 建 物会感 应 出 与 雷 云 所 带 电荷 相 反 的 电荷 , 云 雷 向地 面开始 放 电 后 , 放 电通 路 中 的 电荷 迅 速 在 中和 , 但建 筑物 顶部 的 电荷 不 能 立 刻 流散 入 地 ,
的电流 通 过 , 达 10— 0 A, 空 气 温 度 骤 可 0 20k 使 然升 到 1万 一2万 ℃ , 生 强 烈 的 冲击 波 , 成 产 造
伴有声、 光的出现。当雷暴云中部分区域积累了
足 够强 的正 ( ) 负 电荷 , 使得 空 间或地 面某处 的 电
房屋损坏 , 人畜伤亡 。当雷 电流通 过有电阻或
然 雷 电 发 生 的 日变 化 比较 接 近 。
关键 词 : 电灾 害; 雷 时空分布 ; 特征 分析
1 雷 电及 雷 电 灾害
雷 电是 发生 在大 自然 瞬间放 电现象 , 同时 并
电, 一次 短 时雷击 的时 间一般 值 间< s一 时 2m ;
次长时间雷击一般 2m < T <1 ; s I 但有很大 s
结果表明 , 义乌 市雷电灾害的空间分布特点呈市 区向南 北辐射 的明显 特征 , 且东北 部高 于南部 , 西部 偏少 。 从 义乌市雷电灾害 的时 间分布看 , 雷电灾害发生 的季节性变化 明显 , 一年 四季均有发生 , 但主要集 中分布在 5 _9月 , 中 7 8月最严重 ; 其 , 从雷 电灾害发生的 日变化看 , 午后 至傍 晚雷电灾害最多 , 上相 对较少 , 和 自 早 这
月份
图 3 20 - 2 1 雷 电灾 害 月变 化 0 1 0 0年
20 8 0 20 09 2 0 01

入地时 , 形成强大的磁场 , 能使附近的金属导体 感应 出高电势, 在导体 回路 的开 口处产生火花。
() 3 由架 空线 路 引入高 电位 : 空 线路 在 直 架
方 面也较 难 引起 全 社会 的关 注 。有 的雷 害是
由于人 们 的疏 忽 及 无 知 造 成 的 , 为 雷 害 对 某 因
收稿 日期 : 1- - 2 1 40 0 0 2
历史 , 但是雷电灾害收集整理工作是 20 年来 01
3 2卷 3期




4 5
才 开展 的 , 以资 料 年 限 仅 1 。地 闪次 数 收 所 0a 集从 20 0 8年 开始 , 料 年 限仅 3a 资 。根 据统 计 , 义 乌 市 年 平 均 雷 暴 1数 为 4 . ,08 2 1 3 9 9 d 20 - 00 年 地 闪次数 均保 持 在 70 00次 左右 ( 图 1 。 见 )
地 面人员 及 物 体会 造 成 很 大威 胁 。 自从人 类 使
用了电话和电气设备 以来 , 出现 了雷电灾害的新 形式。特别是进入信息时代 以来, 一方面广泛应 用 的信息技术 设备 给 人们 带来 了便 利 、 捷 和享 快 受; 另一方面雷击电磁脉冲对信息技术的损害及造 成 电气系统或电子系统运行 中断 的影响又 给人们 带来了不便 和危 险 , 高层建筑 、 电子信息 网络 系统 、
当雷击 造成 人员 伤 亡及 重 大 财 产 损失 时 被 称 为雷 电灾 害 。雷 电 的破 坏 作 用 主 要 由以 下 3 方 面引起 。
2 雷灾资料来源说 明
义 乌市雷 电 现 象 的观 测 已 经 有 5 0多 年 的
() 1 直接 雷击 : 是雷 云直接对地 面物体 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