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奉化中学高中校本选修课程《物质结构与性质》竞赛讲义:课题17+++分子的立体结构
浙江省舟山市奉化高级中学2022高二化学月考试题含解析

浙江省舟山市奉化高级中学2022高二化学月考试题含解析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4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共60分。
)1. 一种新型的灭火剂叫“1211”,其分子式是CF2ClBr。
命名方法是按碳、氟、氯、溴的顺序分别以阿拉伯数字表示相应元素的原子数目(末尾的“0”可略去)。
按此原则,对下列几种新型灭火剂的命名不正确的是A.CF3Br ── 1301 B.CF2Br2── 122C.C2F4Cl2── 242 D.C2ClBr2──参考答案:B略2. 下列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c(H+)<10﹣7mol·L﹣1的是()A.25℃时,0.01mol·L﹣1NH4Cl溶液B.25℃时,0.01mol·L﹣1NaHSO4溶液C.100℃时,0.01mol·L﹣1NaNO3溶液D.25℃时,0.01mol·L﹣1NaF溶液参考答案:B解:A、25℃时,0.01mol·L﹣1NH4Cl溶液中铵根离子水解,会促进水的电离,由水电离出的c(H+)>10﹣7mol·L﹣1,故A错误;B、25℃时,0.01mol·L﹣1NaHSO4溶液中能电离出氢离子,抑制水的电离,由水电离出的c(H+)<10﹣7mol·L﹣1,故B正确;C、100℃时,0.01mol·L﹣1NaNO3溶液中,温度高于常温,水的电离受到促进,由水电离出的c(H+)>10﹣7mol·L﹣1,故C错误;D、25℃时,0.01mol·L﹣1NaF溶液中F﹣离子水解,会促进水的电离,由水电离出的c(H+)>10﹣7mol·L﹣1,故D错误;故选B.3. 有X、Y、Z、W、M五种短周期元素,其中X、Y、Z、W同周期, Z、M同主族; X+与M2-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离子半径:Z2->W-;Y的单质晶体熔点高、硬度大,是一种重要的半导体材料。
化学:骨干教师培训课件《物质结构与性质》(浙江)

二、教材分析---教材编写思路(体系框架) :
揭示物质结 构的奥秘 原子结构与 元素的性质 结构探索的历史与意义 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 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 金属键 金属晶体 离子键 离子晶体 共价键 原子晶体 分子间作用力 分子晶体 分子构型与物质的性质 配合物是如何形成的
物质结构 与性质
微粒间作用力 与物质性质
编写思路
从学生已有经验出发让学生通过学习活动 建构知识帮助学生了解知识的应用 原子模型:行星模型、玻尔模型、 原子模型:行星模型、玻尔模型、 量子力学模型 电子运动状态与排布: 电子运动状态与排布:原子轨道 电子在核外的填充与排布
原子结构
决定
元素性质 (周期性 变化) 变化)
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半径、 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半径、化合 金属性和非金属性、 价、金属性和非金属性、第一电离 能 、电负性
(2)微粒间作用力类型与物质性质的关系 微粒间作用力类型与物质性质的关系 知道并能描述三种化学键的形成与三类晶体的特点, 知道并能描述三种化学键的形成与三类晶体的特点,能说 并能描述三种化学键的形成与三类晶体的特点 晶体中化学键类型对晶体性质的决定作用; 明晶体中化学键类型对晶体性质的决定作用; 认识说明金属晶体的密堆积 认识说明金属晶体的密堆积,了解晶胞与晶体的关系 ; 说明金属晶体的密堆积, 了解什么是离子晶体晶格能,了解它与离子晶体性质的关 了解什么是离子晶体晶格能,了解它与离子晶体性质的关 什么是离子晶体晶格能 能应用晶格能说明物质的某些性质,了解怎样运用晶胞结 系,能应用晶格能说明物质的某些性质,了解怎样运用晶胞结 构模型说明晶体的组成; 构模型说明晶体的组成; 认识共价键的类型( 极性键、非极性键) 认识共价键的类型( σ、π键、极性键、非极性键)能从 共价键的类型 成键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特点分析共价键的方向性、饱和性、 共价键的方向性 成键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特点分析共价键的方向性、饱和性、共 价分子的组成与键型, 价分子的组成与键型,能运用共价键的参数说明共价键的稳定 了解原子晶体熔点、硬度与其结构的关系;系统认识三种 性;了解原子晶体熔点、硬度与其结构的关系;系统认识三种 化学键本质、影响键强弱的因素、是否有方向性、饱和性; 化学键本质、影响键强弱的因素、是否有方向性、饱和性; 了解两种常见分子间作用力及其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了解两种常见分子间作用力及其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两种常见分子间作用力及其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比较四类晶体结构与性质特点 比较四类晶体结构与性质特点 。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物质结构与性质 分子的性质-国赛一等奖

第二章分子结构与性质第三节分子的性质(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极性共价键和非极性共价键、极性分子和非极性分子的概念;2.了解化学键的极性与分子的极性的关系;3.结合常见物质分子立体结构,判断极性分子和非极性分子。
4 了解范德华力、氢键及其对物质性质的影响、并能举例说明化学键和分子间作用力的区别。
过程与方法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对比、分析、实验、建立模型和抽象思维,向学生渗透化学学科研究的基本思想方法:①从宏观到微观,探究“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反映结构”的关系;②从现象到本质,加强实验和理论的结合,协同揭示化学中的“因果”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求实、合作、进取的优良品质和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2.通过揭示物质之间的普遍联系,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化学现象。
【教学重点】共价键的极性与分子的极性的关系;范德华力、氢键及其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教学难点】1、了解极性共价键和非极性共价键;2、结合常见物质分子立体结构,判断极性分子和非极性分子;3、范德华力、氢键及其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4、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
【教学过程】:(1)如何理解共价键、极性键和非极性键的概念;(2)如何理解电负性概念;(3)写出O2、Cl2、HCl、CO2的电子式。
:由相同或不同原子形成的共价键、共用电子对在两原子出现的机会是否相同?:通过学生的观察、思考、讨论。
一般说来,同种原子形成的共价键中的电子对不发生偏移,是非极性键。
而由不同原子形成的共价键,电子对会发生偏移,是极性键。
:(1)共价键有极性和非极性;分子是否也有极性和非极性?(2)由非极性键形成的分子中,正电荷的中心和负电荷的中心怎样分布?是否重合?(3)由极性键形成的分子中,怎样找正电荷的中心和负电荷的中心?:利用教科书提供的例子,以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借助图示以及数学或物理中学习过的向量合成方法,讨论、研究判断分子极性的方法。
浙江省奉化中学高中化学 课题1 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竞赛讲义

浙江省奉化中学高中化学课题1 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竞赛讲义目录课题1 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课题2 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特征课题3 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课题4 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1)课题5 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2)课题6 金属键课题7 金属晶体课题8 离子键课题9 离子晶体课题10 共价键的形成课题11 共价键的分类课题12 键能与反应热的关系原子晶体课题13 分子间作用力课题14 分子晶体课题15 杂化轨道理论课题16 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课题17 分子的立体结构课题18 配位化合物研修背景:《物质结构与性质》是学生在学习初中《科学》“原子结构”、高中《化学1>“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化学2》“微观结构与物质的多样性”的基础课题1 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学习目标:1、通过对原子结构模型演变历史的了解,认识假说、实验等科学方法在人类探索原子结构奥秘过程中的作用。
2、了解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绝大多数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
3、认识原子组成的符号。
学习过程:【引入】化学是什么?化学家眼中的物质世界又是怎样的?化学家已经发现和创造了3500多万种化学物质,这么多的化学物质是由什么微粒构成的?日常生活中你经常接触到一些化学物质,如铜导线、食盐、饮用水等。
试指出构成这些物质的微粒各是什么?【师】两千多万种化学物质大多数由原子构成,而人类对原子的认识和探索已经历了2500多年。
直到20世纪80年代,科学家才用扫描隧道显微镜观察到物体表面的原子。
可你有没有思考过下列问题?(1)原子到底是什么“东西”?(2)科学家眼里的原子是怎样的?(3)科学家是怎样探索原子结构的?有哪些科学家为探索原子结构作出了重大的贡献?【板书】一、原子结构模型的演变1、原子结构模型的演变过程【投影】早在公元前5世纪,古代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认为:万物是由大量的不可分割的的微小物质粒子组成,这种粒子叫做原子,各原子没有的质的区别,只有形状、大小和位置的差异。
浙江省学考选考高2020届高2017级专题十七高分子化合物与有机合成

→ ������CH2—CH������CH—CH2������
( 3) 共聚
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单体发生的加聚反应。 例如:
催化剂
nCH2 ������CHCH3 +nCH2 ������CH—CH������CH2
→
������CH2 CH CH2 CH������CH CH2 ������
CH3
加聚反应的特点:高分子链节与单体的化学组成相同,生成
10
有机合成与推断 有机物的结构与性质 填空 较难 设问递进 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
2017.11,26
6
简单有机物推断 有机物的结构与性质 填空 易 设问递进 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
2017.11,32
10
有机合成与推断 有机物的结构与性质 填空 较难 设问递进 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
2017.4,26
6
简单有机物推断 有机物的结构与性质 填空 易 设问递进 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
专题十七
高分子化合物与有机合成
真题多维细目表
考点
浙江真题
涉分 高分子化合物
有机合成与 有机推断
关联考点
题型 难度 试题结构
核心素养
2019.4,26
6
简单有机物推断 有机物的结构与性质 填空 易 设问递进 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
2019.4,32
10
有机合成与推断 有机物的结构与性质 填空 较难 设问递进 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
������ ������
������ ������
考点一 高分子化合物
低频考点
一、高分子化合物基本概念
1.链节:高分子化合物中不断重复的基本结构单元。
2.聚合度( n) :链节的数目称为聚合度,用“ n” 表示。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物质结构与性质 归纳与整理-“百校联赛”一等奖

考点一共价键1.本质在原子之间形成电子云的重叠。
2.特征具有和。
3.分类分类依据类型形成共价键的原子轨道重叠方式键电子云“”重叠键电子云“”重叠形成共价键的电子对是否偏移键共用电子对偏移键共用电子对偏移原子间共用电子对的数目键原子间有共用电子对键原子间有共用电子对键原子间有共用电子对4.键参数1概念键参数:形成共价键的两个原子之间的核间距:气态基态原子形成1 mol化学键释放的最低能量:在原子数超过2的分子中,两个共,价键之间的夹角2键参数对分子性质的影响①键能越,键长越,分子越稳定。
②5.等电子原理相同,相同的分子具有相似的化学结构,它们的许多性质,如CO和。
考点二分子的立体构型1.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1价层电子对在球面上彼此相距最远时,排斥力最小,体系的能量最低。
2孤电子对的排斥力较大,孤电子对越多,排斥力越强,键角越小。
填写下表。
电子对数成键对数孤电子对数分子立体构型实例键角220BeCl2330BF3 21SnBr2440CH4 31NH3 22H2O2杂化轨道理论当原子成键时,原子的价电子轨道相互混杂,形成与原轨道数相等且能量相同的杂化轨道。
杂化轨道数不同,轨道间的夹角不同,形成分子的空间结构不同。
3.配位键1孤电子对分子或离子中没有跟其他原子共用的电子对称孤电子对。
2配位键①配位键的形成:成键原子一方提供,另一方提供形成共价键。
②配位键的表示:常用“―→”来表示配位键,箭头指向接受孤电子对的原子,如NH错误!可表示为+,在NH错误!中,虽然有一个N—H键形成过程与其他3个N—H键形成过程不同,但是一旦形成之后,4个共价键就完全相同。
3配合物如SO4配位体有孤电子对,如H2O、NH3、CO、F-、Cl-、CN-等。
中心原子有空轨道,如Fe3+、Cu2+、Zn2+、Ag+等。
考点三分子间作用力与分子的性质1.范德华力、氢键、共价键的比较1分子的极性。
高中化学人教版2019选修第二册公开课教案分子结构与物质的性质

第二章分子结构与性质第二节分子的空间结构2.3.1共价键的极性本节是在学习了共价键和分子的立体构型的基础上,进一步来认识分子的一些性质,包括共价键的极性和非极性,并由此引出一些共价分子的性质及其应用;范德华力、氢键及其对物质性质的影响,特别是物质的熔沸点及溶解性等;教学时要注意引导学生运用“物质结构决定物质性质,性质反映结构”的观念来理解和解释分子的性质。
教学难点:极性分子与非极性分子的判断多媒体调试、讲义分发【复习回顾】1.共价键的分类写出H 2、O 2、N 2、HCl 、CO 2、H 2O 、CH 4、NH 3的电子式和结构式。
【设疑】共用电子对在两原子周围出现的机会是否相同?即共用电子对是否偏移? 【讲解】有些共用电子对的两个原子由于电负性不同,那么共用电子对在两原子周围出现的机会便不同,即共用电子对发生偏移。
有些共用电子对的两个原子由于电负性相同,那么共用电子对在两原子周围出现的机会相同,即共用电子对不发生偏移。
根据共用电子对是否偏移,可以将共价键分为极性键和非极性键。
【讲解】 2.键的极性以HCl 分子为例,HCl 分子是由不同元素的原子构成的,Cl 原子的电负性大于H 原子,致使共用电子对发生偏移,那么会使H 原子呈正电性、Cl 原子呈负电性。
以Cl 2分子为例,Cl 2分子是由同种元素的原子构成的,每个Cl 原子的电负性相同,致使共用电子对不发生偏移,使成键原子呈电中性。
【总结】 2.键的极性【学生活动1】极性共价键、非极性共价键存在于那些物质中? 【讲解】极性共价键存在于共价键化合物(如HCl 、H 2O 等)和部分离子化合物(如NaOH 等); 非极性共价键存在于非金属单质(如P 4、O 2等)和部分共价化合物(如H 2O 2中O-O 等)。
分类 极性共价键 非极性共价键 成键原子 不同元素的原子 同种元素的原子 电子对 发生偏移不发生偏移成键原子 的电性一个原子呈正电性(δ+)一个原子呈负电性(δ-)呈电中性【过渡】共价键按是否发生电子对偏移可分为极性键和非极性键。
浙江省舟山市奉化高级中学高二化学月考试题含解析

浙江省舟山市奉化高级中学高二化学月考试题含解析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4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共60分。
)1. 如图为某原电池的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原电池工作时阴离子移向铜极B. 原电池工作时Zn发生氧化反应C. 原电池工作时阳离子移向锌极D. 原电池工作时电子通过电解质由Zn流向Cu参考答案:B该原电池中,锌是负极,铜是正极。
锌发生氧化反应,溶液中的氢离子在正极上发生还原反应。
原电池工作时电解质溶液中的阴离子移向负极、阳离子移向正极。
电子由负极经外电路流向正极,电子不能从电解质中通过。
综上所述,B正确,本题选B。
点睛:在原电池中一定有一个可以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发生,其中还原剂在负极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电子经外电路流向正极;氧化剂在正极上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电子定向移动形成电流,电流方向与电子运动方向相反,电解质溶液中的阳离子向正极、阴离子向负极定向移动。
2. 下列关于物质的性质或相关说法正确的是A.由石墨剥离而成的石墨烯属于烯烃B.灼热的炭与CO2的反应、Ba(OH)2·8H2O与NH4Cl的反应均既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又是吸热反应C.按照纯净物、混合物、强弱电解质和非电解质顺序排列的是单甘油酯、混甘油酯、苟性钾、次氯酸、乙醇D.新制的氢氧化铜悬浊液可检验失去标签的丙醇、丙醛、丙酸、甘油、甲酸五瓶无色溶液参考答案:D略3.2009年12月7日~18日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召开了世界气候大会,商讨《京都议定书》一期承诺到期后的后续方案,即2012年至2020年的全球减排协议,大会倡导“节能减排”和“低碳经济”的绿色环保主题,中国宣布了2020年二氧化碳排放量下降40~45%的减排目标。
下列不符合这一主题的是A.自备购物布袋,不用塑料方便袋B.开发新能源,如太阳能、风能等,减少对化石能源的依赖C.推广煤的气化、液化技术,提供清洁燃料和化工原料D.给汽车安装尾气处理器参考答案:D略4. 已知反应A+B===C+D为放热反应,对该反应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A的能量一定高于CB.B的能量一定高于DC.A和B的能量总和一定高于C和D的能量总和D.因该反应为放热反应,故不必加热就可自动进行参考答案:C略5. 分别加入适量下列物质,能使淀粉-KI溶液变蓝的是A.NaCl B.Fe粉 C.盐酸 D.新制氯水参考答案:D氯水可氧化I—为I2,呈现蓝色6. 下图是温度和压强对X+Y2Z反应影响的示意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17 分子的立体结构学习目标:1、CO2、H2O、NH3、CH2O、CH4的空间构型2、价层电子对互斥模型学习过程:一、形形色色的分子大多数分子是由两个以上原子构成的,于是就有了分子中的原子的空间关系问题,这就是所谓“分子的立体结构”。
例如,三原子分子的立体结构有直线形和V形两种。
如C02分子呈直线形,而H20分子呈V形,两个H—O键的键角为105°。
三原子分子立体结构:有直线形C02、CS2等,V形如H2O、S02等。
大多数四原子分子采取平面三角形和三角锥形两种立体结构。
例如,甲醛(CH20)分子呈平面三角形,键角约120°;氨分子呈三角锥形,键角107°。
四原子分子立体结构:平面三角形:如甲醛(CH20)分子等,三角锥形:如氨分子等。
五原子分子的可能立体结构更多,最常见的是正四面体形,如甲烷分子的立体结构是正四面体形,键角为109°28/。
五原子分子立体结构:正四面体形如甲烷、P4等测分子体结构:红外光谱仪→吸收峰→分析肉眼不能看到分子,那么,科学家是怎样知道分子的形状的呢?早年的科学家主要靠对物质的宏观性质进行系统总结得出规律后进行推测,如今,科学家已经创造了许许多多测定分子结构的现代仪器,红外光谱就是其中的一种。
分子中的原子不是固定不动的,而是不断地振动着的。
所谓分子立体结构其实只是分子中的原子处于平衡位置时的模型。
当一束红外线透过分子时,分子会吸收跟它的某些化学键的振动频率相同的红外线,再记录到图谱上呈现吸收峰。
通过计算机模拟,可以得知各吸收峰是由哪一个化学键、哪种振动方式引起的,综合这些信息,可分析出分子的立体结构。
二、价层电子对互斥模型在1940年,希吉维克(Sidgwick)和坡维尔(Powell)在总结实验事实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简单的理论模型,用以预测简单分子或离子的立体结构。
这种理论模型后经吉列斯比(R.J,Gillespie)和尼霍尔姆(Nyholm)在20世纪50年代加以发展,定名为价层电子对互斥模型,简称VSEPR(Valence Shell Electron Pair Repulsion)。
1.价层电子互斥模型分子的空间构型与成键原子的价电子有关。
价层电子对互斥模型可以用来预测分子的立体结构。
应用这种理论模型,分子中的价电子对(包括成键电子对和孤电子对),由于相互排斥作用,而趋向尽可能彼此远离以减小斥力,分子尽可能采取对称的空间构型。
价电子对之间的斥力1).电子对之间的夹角越小,排斥力越大。
2).由于成键电子对受两个原子核的吸引,所以电子云比较紧缩,而孤对电子只受到中心原子的吸引,电子云比较“肥大”,对邻近电子对的斥力较大,所以电子对之间的斥力大小顺序如下:孤电子对—孤电子对>孤电子对—成键电子>成键电子—成键电子3).由于三键、双键比单键包含的电子数多,所以其斥力大小次序为三键>双键>单键2.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对ABn型的分子或离子,中心原子A价层电子对(包括用于形成共价键的共用电子对和没有成键的孤对电子)之间存在排斥力,将使分子中的原子处于尽可能远的相对位置上,以使彼此之间斥力最小,分子体系能量最低。
3.价层电子对互斥模型:这种模型把分子分成以下两大类:一类是中心原子上的价电子都用于形成共价键,如C02、CH20、CH4等分子中的碳原子,在这类分子中,由于价层电子对之间的相互排斥作用,它们趋向于尽可能的相互远离,成键原子的几何构型总是采取电子对排斥最小的那种结构。
它们的立体结构可用中心原子周围的原子数n来预测,概括如下:ABn 立体结构范例n=2 直线型CO2n=3 平面三角形CH2On=4 正四面体型CH4另一类是中心原子上有孤对电子(未用于形成共价键的电子对)的分子,如H2O和NH3,对于这类分子,首先建立四面体模型,每个键占据一个方向(多重键只占据一个方向),孤对电子也要占据中心原子周围的空间,并参与互相排斥。
例如,H20和NH3的中心原子上分别有2对和l对孤对电子,跟中心原子周围的σ键加起来都是4,它们相互排斥,形成四面体,因而H:O分子呈V形,NH3分子呈三角锥形。
(1)、中心原子上的价电子都用于形成共价键:分子中的价电子对相互排斥的结果(2).中心原子上有孤对电子:孤对电子也要占据中心原子周围的空间,并参与互相排斥,使分子的空间结构发生变化。
4. 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的应用利用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时,首先要根据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判断中心原子上有没有孤对电子,然后再根据中心原子结合的原子的数目,就可以判断分子的空间构型(1)确定中心原子A价层电子对数目中心原子A的价电子数与配体X提供共用的电子数之和的一半,即中心原子A价层电子对数目。
计算时应注意:(1)氧族元素原子作为配位原子时,可认为不提供电子,但作为中心原子时可认为它所提供所有的6个价电子.(2) 如果讨论的是离子,则应加上或减去与离子电荷相应的电子数。
如PO43-中P原子价层电子数就加上3,而NH4+中N原子的价层电子数应减去1.(3) 如果价层电子数出现奇数电子,可把这个单电子当作电子对来看待.(2) 价电子对数计算方法对于ABm型分子(A为中心原子,B为配位原子),分子的价电子对数可以通过下式确定n =2*m 电子数每个配位原子提供的价中心原子的价电子数(3)确定价层电子对的空间构型由于价层电子对之间的相互排斥作用,它们趋向于尽可的相互远离。
价层电子对的空间构型与价层电子对数目的关系:价层电子对数目n 2 3 4 5 6价层电子对构型直线三角形四面体三角双锥八面体(4)分子空间构型确定根据分子中成键电子对数和孤对电子数,可以确定相应的稳定的分子几何构型。
例1:应用VESPR理论,判断下列粒子构型:CH4、ClO3―、PCl5解析:在CH4中,C 有4个电子,4个H 提供4个电子,C 的价层电子总数为8个,价层电子对为4对。
C 的价层电子对的排布为正四面体,由于价层电子对全部是成键电子对,因此CH4的空间构型为正四面体。
在ClO3―中,Cl 有7个价电子,O不提供电子,再加上得到的1个电子,价层电子总数为8个,价层电子对为4对。
Cl的价层电子对的排布为四面体,四面体的3 个顶角被3个O 占据,余下的一个顶角被孤对电子占据,因此 为三角锥形。
在 PCl 5 中,P 有5个价电子,5 个Cl 分别提供1个电子,中心原子共有5对价层电子对,价层电子对的空间排布方式为三角双锥,由于中心原子的价层电子对全部是成键电子对,因此PCl 5 的空间构型为三角双锥形。
总结归纳:中心原子的价层电子对的排布和AB n 型共价分子的构型直线形实例分子构型电子对的排布方式分子类型孤对电子对数成键电子对数价层电子对排布23平面三角形2 0AB 2直线形HgCl 23 0AB 32 1AB 2价层电子对数平面三角形BF 3角形PbCl 2价层电子对互斥模型对少数化合物判断不准,不能适用于过渡金属化合物,除非金属具有全满、半满或全空的d 轨道。
根据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分子的立体结构是由于分子中的价电子对相互排斥的结果,其规律如下: 分子类型 中心原子 空间构型 AB2 有孤对电子 V 型 无孤对电子 直线形实例分子构型电子对的排分子类型孤对电子对数成键电子对数价层电子对排价层电子对数布布方式3I -体5三角双锥50 AB 541 AB 432 AB 323 AB 2三角双锥PCl 5变形四面SF 4T 形ClF 3直线形实例分子构型电子对的排分子类型孤对电子对数成键电子对数价层电子对排价层电子对数布布方式形4ICl -6八面体60 AB 651 AB 542 AB 4正八面体SF 6四方锥形IF 5平面正方AB3 有孤对电子三角锥形无孤对电子平面三角形AB4 无孤对电子四面体形例2:(1)用VSEPR模型预测,下列分子形状与H2O相似,都为V型的是A.OF2B.BeCl2C.SO2D.CO2(2)用VSEPR模型预测,下列分子中键角不是1200的是A.C2H2B.C6H6C.BF3D.NH3三、杂化轨道理论简介1、杂化的概念:在形成多原子分子的过程中,中心原子的若干能量相近的原子轨道重新组合,形成一组新的轨道,这个过程叫做轨道的杂化,产生的新轨道叫杂化轨道。
杂化轨道理论是一种价键理论,是鲍林为了解释分子的立体结构提出的。
为了解决甲烷分子四面体构型,鲍林提出了杂化轨道理论,它的要点是:当碳原子与4个氢原子形成甲烷分子时,碳原子的2s轨道和3个2p轨道会发生混杂,混杂时保持轨道总数不变,却得到4个相同的轨道,夹角109°28′,称为sp3杂化轨道,表示这4个轨道是由1个s轨道和3个p轨道杂化形成的。
当碳原子跟4个氢原子结合时,碳原子以4个sp3杂化轨道分别与4个氢原子的ls轨道重叠,形成4个C--Hσ键,因此呈正四面体的分子构型。
杂化轨道理论认为:在形成分子时,通常存在激发、杂化、轨道重叠等过程。
但应注意,原子轨道的杂化,只有在形成分子的过程中才会发生,而孤立的原子是不可能发生杂化的。
同时只有能量相近的原子轨道才能发生杂化,而1s轨道与2p轨道由于能量相差较大,它是不能发生杂化的。
2、杂化轨道的类型:(1) sp3杂化1个s轨道和3个p轨道会发生混杂,得到4个相同的轨道,夹角109°28′,称为sp3杂化轨道。
空间结构:空间正四面体或V型、三角锥型。
凡属于VESPR模型的AY4的分子中心原子A都采取sp3 杂化类型。
例如CH4、NH3、H2O等。
其中像CH4这类与中心原子键合的是同一种原子,因此分子呈高度对称的正四面体构型,其中的4个sp3杂化轨道自然没有差别,这种杂化类型叫做等性杂化。
而像NH3、H2O这类物质的中心原子的4个sp3杂化轨道用于构建不同的σ键或孤对电子,这个的4个杂化轨道显然有差别,叫做不等性杂化,(2) sp2杂化:同一个原子的一个ns轨道与两个np轨道进行杂化组合为sp2 杂化轨道。
sp2杂化轨道间的夹角是120°,分子的几何构型为平面正三角形。
应当注意的是,杂化过程中还有未参与杂化的p轨道,可用于形成π键,而杂化轨道只用于形成σ键或者用来容纳未参与成键的孤对电子。
而没有填充电子的空轨道一般都不参与杂化。
如:乙烯分子中的碳原子的原子轨道采用sp2杂化。
其中两个碳原子间各用一个sp2杂化轨道形成σ键,用两个sp2杂化轨道与氢原子形成σ键,两个碳原子各用一个未参加杂化的2p原子轨道形成Π键。
苯环分子中的碳原子的原子轨道采用了sp2杂化。
每个碳原子上的三个sp2杂化轨道分别与两个相邻的碳原子和一个氢原子形成三个σ键并形成六碳环,每个碳原子上的未杂化2p轨道采用“肩并肩”的方式重叠形成大Π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