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雷电活动特征及雷电灾害区划
杭州市雷电灾害风险区划及分析

杭州市雷电灾害风险区划及分析刘垚;包云轩;缪启龙;刘淼;潘文卓【摘要】Based on the thunderstorm day data from Hangzhou City during 1966 to 2010 and the lightning detection data from Zhejiang Province during 2008 to 2010 , and combined with population and economic impacts and natural geographical factors , this study selected the appropriate disaster risk evaluation indexes . This study analyzed the riskof lightning hazard in Hangzhou City ,by the use of ArcGIS spatial analysis and fuzzy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method , divided into five risk lightning hazard , and then drew 1 km × 1 km grid of lightning hazard zoning . The evaluation of lightning disaster in Hangzhou City had been made to verify the validity of the risk division , and the lightning hazard division was consistent with the actual lightning disasters .%根据浙江省2008-2010年ADTD闪电定位仪资料,首次将平均地闪强度引入雷电灾害风险评估中,结合杭州市的人口经济影响和自然地理要素,选取地闪密度、平均地闪强度、人口密度等16个雷电灾害风险评价指标,采用层次分析法计算各要素权重,从危险性、敏感性、易损性和防灾能力建立雷电灾害风险评估模型,分析雷电灾害的综合风险。
定稿杭州市志第九章气象灾害

第九章气象灾害影响杭州的气象灾害主要有洪涝、干旱、台风、强对流灾害、大雾、大雪、低温冷害和高温热浪等,这些气象灾害给全市各行业的生产活动带来很大的危害,有时还会严重地威胁到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
第一节洪涝灾害洪涝的形成往往受气候、地形等自然条件与人类活动的影响,自然因素是产生洪涝的最主要原因,人为因素可以加剧洪涝。
一般来说,形成洪涝的最直接原因是暴雨,特别是降雨强度大、覆盖面积广、持续时间长的暴雨和大暴雨。
在杭州地区5~9月如果连续雨水偏多、暴雨频繁或出现大暴雨,就会引起山洪暴发、河水泛滥、淹没农田、冲毁道路和房屋,造成毁灭性的破坏。
地势低洼、地形闭塞的区域,因雨水不能迅速排除易形成内涝渍害,这些统称为洪涝灾害。
一、洪涝标准杭州入春后雨水逐月增多,5月进入前汛期;每年6月至7月上旬的梅雨期,更是降水集中,强度大,暴雨频繁,是洪涝的多发季节,这一期间发生的洪涝称为梅涝;由于台风入侵,产生大到暴雨而造成的洪涝,称为台涝。
这两类洪涝以外的洪涝,称为一般洪涝。
根据气象资料和各地出现的洪涝实况,杭州市洪涝标准规定如下:5~9月中月雨量偏多5成以上;5~9月任意连续10天雨量大于或等于200㎜;5~9月日雨量超过100㎜。
同时满足以上三个条件为大洪涝;满足二个条件为中等洪涝;满足其中一个条件为小洪涝。
二、洪涝灾害的分布规律近20年杭州市各地出现洪涝的概率均在60%以上,超过两年一遇,北部的临安和西南部的建德、淳安已经达到或超过四年三遇;萧山、淳安、桐庐出现大涝年份均达到或超过其涝年总数的一半。
三类洪涝中,杭州西南部的桐庐、建德、淳安易发生梅涝,约两年一遇;杭州、临安约四年一遇;萧山、富阳约三年一遇。
淳安发生台涝的次数最少,约十年一遇,其次是建德约四年一遇;其它县(市)大致相同,约三年一遇;一般性洪涝灾害全市分布状况大体相同,约在三年一遇到两年一遇。
近20年杭州地区西南县(市)多梅涝少台涝,其它县(市)台涝的发生次数略比梅涝次数多,一般性洪涝灾害则无明显的地域差异。
雷暴的种类及活动特征

雷暴的种类及活动特征雷暴是一种大气现象,包含了雷电、雨水和对流云。
它是一种气象现象,在全球范围内都会发生。
雷暴是由于大气中的积聚电荷所引起的,这些电荷会在云间或云与地面之间释放,产生闪电和雷鸣声。
雷暴可参与气候系统和天气的形成,并对人类和自然环境产生重要影响。
本文将探讨雷暴的不同种类以及它们的活动特征。
一、多暴和高暴首先我们来介绍两种主要的雷暴类型:多暴和高暴。
1. 多暴多暴是指发展在低层大气中的小型雷暴系统。
这种类型的雷暴通常发生在夏季的下午和晚上,持续时间较短,范围较小。
多暴一般由单个雷暴云组成,云顶高度一般不超过10公里,云体较小,垂直发展不明显。
多暴雷暴通常伴有强降雨、短时强风和偏大的冰雹。
2. 高暴高暴是指发展在高层大气中的较大型雷暴系统。
这种类型的雷暴通常发生在春季和夏季,持续时间更长,覆盖面更广。
高暴由多个雷暴云组成,云顶高度可超过15公里,云体垂直发展明显。
高暴雷暴通常伴有强降雨、强风、冰雹和龙卷风等强烈天气现象。
二、雷雨过程雷暴的活动特征除了种类外,还表现在其雷雨过程中。
1. 准备阶段在雷暴发生之前,大气经历准备阶段。
这是一种条件性不稳定的大气状态,垂直温度递减,潜热释放等因素开始发挥作用。
此阶段积聚电荷和提供上升气流的能力逐渐增强,为雷暴的发展奠定基础。
2. 积聚阶段在准备阶段之后,大气积聚了足够的正负电荷。
正电荷会积聚在云顶,而负电荷积聚在云底。
随着电荷的积聚,电场也逐渐增强。
3. 电汇阶段当正负电荷积聚到一定程度时,电场的强度达到一个临界值,电荷之间的电压差引发闪电放电。
闪电通过云内和云与地之间的通道传导,从而释放电荷。
闪电放电过程中的高温和高压使空气迅速膨胀,产生震耳欲聋的雷鸣声。
4. 消散阶段电汇阶段后,雷暴的活动逐渐减弱。
云内的电荷逐渐平衡,并且雷雨现象逐渐减弱,直至消散。
这个阶段往往伴有弱雨或毛毛雨。
三、不同地区的雷暴特征雷暴在不同地区的发展和特征也会有所不同。
1. 热带地区的雷暴热带地区的雷暴通常会伴随着剧烈的降雨和强风。
全国进入雷电高发期,浅谈雷电的五大特点

全国进入雷电高发期,浅谈雷电的五大特点距离6月还有一周时间。
每年6-8月是我国雷电活动和雷电灾害的高发期。
让我们一起看看近年来我国雷电活动和雷电灾害的五大特点。
特点1:6-8月为我国雷电活动高发期各月雷电活动分布图(2007-2013年)根据2007-2013年全国闪电定位网的监测数据分析,全年82%的雷电活动发生在6-8月。
去年全国共发生闪电约1047万次,8月达到峰值。
雷电灾害也以8月最多,去年8月发生了853起,占全年雷灾事故的25%。
但去年雷电致人员伤亡事件以6月最多,造成49人死亡、59人受伤。
特点2:北方大部分地区、华南和西南部分地区雷电活动呈增强趋势2007-2013年全国雷电活动变化趋势(次/平方公里·年)(注:红色、黄色区域表示雷电活动增加,绿色、蓝色区域表示减少)从变化趋势看,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华南和西南两地部分地区的雷电活动呈增强趋势,平均每年每平方公里增加0.7次左右。
特点3:因雷击灾害导致的伤亡明显减少根据全国雷电灾害数据统计,自2007年以来因雷击灾害导致的人员伤亡明显减少。
其中,2013年全国共发生雷电灾害事故3380起,造成178人死亡、177人受伤,明显少于2007年及最近7年平均值;雷电灾害导致直接经济损失2.46亿元,间接经济损失3.23亿元,其中,电力和通信行业雷电灾害事故较多,分别占总雷电灾害数的14%和11%。
特点4:雷电灾害主要集中在南方从雷电灾害区域分布看,全国雷电灾害主要集中在南方地区,其中,2013年主要集中在东南部沿海,浙江、广东雷电灾害事故最多;广东、江西、浙江等地雷电造成人员伤亡较大。
特点5:农民伤亡人数是城市居民的1.9倍与往年相比,农村地区雷电造成人员伤亡所占比例明显下降,由2007年的96%降至2013年的66%,但仍高于城市地区,农民伤亡人数是城市居民的1.9倍。
提示:重点区域需加强雷电灾害防御目前夏季将至,全国各地即将进入雷电活动高发期。
《雷电灾害防御重点单位界定规范》编制说明

气象行业标准《雷电灾害防御重点单位界定规范》编制说明一、工作简况1.任务来源本标准由全国雷电灾害防御行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雷电TC)提出并归口。
2019年9月,《中国气象局政策法规司关于下达2020年气象行业标准制修订及预研究项目计划的通知》(气法函〔2019〕58号)下达了本标准《雷电灾害防御重点单位界定规范》(项目编号QX/T-2020-02)的编写任务。
2.起草单位本标准起草单位为河北省气象行政技术服务中心,河北省气象局,吉林省气象局,黑龙江省气象局,北京市气象灾害防御中心,上海市气象行政服务技术中心,湖南省气象局,广东省气象局,云南省气象灾害防御技术中心,青海省气象灾害防御技术中心。
3.主要工作过程(1)2019年11月,编制组明确了总体目标任务,并进行任务分工。
(2)2019年11月~2020年3月,编制组对调研、搜集、查阅到的各种材料进行汇总,并深入分析、研究,其成果在本标准起草过程中得到充分吸收利用。
3月底,形成工作组讨论稿初稿。
(3)2020年4月9日,编制组河北成员召开讨论会,对工作组讨论稿初稿进行讨论。
会后形成工作组讨论稿第二稿。
(4)2020年5月12日,编制组以视频会议方式召开讨论会,讨论工作组讨论稿第二稿。
编制组中河北、北京、黑龙江、吉林、上海、湖南、青海等省成员参加讨论。
(5)2020年5月18日,编制组河北成员召开讨论会,对5月12日的讨论意见进行修改,形成工作组讨论稿第三稿,同时发函向有关专家咨询和征求意见。
(6)2020年5月下旬,编制组根据有关专家反馈的意见,进行了讨论,最终形成征求意见稿。
4.标准主要起草人及其所做的工作本标准主要起草人为张彦勇、李海青、梁钰、何军、郅京敏、葛春凤、袁湘玲、符琳、陈海量、陈渊博、苏瑶、郭东鑫、彭黎明、杨宗凯、贺敬安、马海玲、杨敏、李小龙、崔海华、孟震宝、王凤杰、付国振。
其分工如下:张彦勇负责标准的总体设计、编写人员召集、起草、意见处理、修改和定稿;梁钰、何军和郅京敏等负责对标准章节结构的统一编排;李海青、梁钰、何军、葛春凤、陈海量、陈渊博、苏瑶、彭黎明负责国家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部门规章、地方政府规章、规范性文件和有关单位防雷管理文件等资料的调研、搜集、查阅和分析研究,何军兼重点负责易燃易爆物品、危险化学品和危险化学品目录、民用爆炸物品品名表等资料的搜集、查阅和分析研究;郅京敏、杨宗凯、贺敬安、马海玲、符琳、郭东鑫、李小龙、孟震宝、王凤杰、付国振等负责对相关技术标准、学术文章、全国各地防雷监管情况等资料的调研、搜集、查阅和分析研究;杨敏、袁湘玲、崔海华负责对全国雷电监测资料、雷电活动规律、雷灾特点以及雷电灾害风险区划等方面资料搜集及分析;何军、杨敏、王凤杰、崔海华、李小龙、付国振等负责向专家咨询意见,负责专家意见的具体分析并提出处理建议;负责界定标准与相关法律法规的一致性和协调性分析;负责验证本标准的科学性、适用性和可操作性。
雷电灾害易损性及风险区划分析

雷电灾害易损性及风险区划分析摘要:雷电灾害是联合国公认的最危急的自然灾害之一,通过大量的电击造成人畜的生命损失、建筑物损坏等,也能通过间接雷击的方式造成电子设备、输电线路等损坏等破坏。
目前,雷电灾害带来的危害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重视。
近年来多名学者对各地的雷电灾害风险进行区划,其结果对提高雷电灾害的防御水平及为气象灾害综合风险区划有一定的作用。
本文对雷电灾害易损性及风险区划进行了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雷电灾害;易损性;风险区划Analysis on vulnerability and risk division of lightning disasterQin Peijun 1,21. Sichuan Zhuchuang Safety Technology Co., Ltd., Chengdu, Sichuan 6100452. Sichuan Institute of work safety inspection technology, Chengdu, Sichuan 610045Abstract: lightning disaster is one of the most critical natural disasters recognized by the United Nations. Through a large number of electric shocks, people and animals lose their lives, buildings are damaged, and indirect lightning can also cause damage to electronic equipment, transmission lines and other damage. At present, people pay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to the harm caused by lightning disaster. In recent years, many scholars have carried out the division of lightning disaster risk in different regions. The results have a certain effect on improving the defense level of lightning disaster and the comprehensive risk division of meteorological disaster.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vulnerability and risk division of lightning disaster for reference. Key words: lightning disaster; vulnerability; risk zoning引言雷灾发生的频度高、范围广、突发性强、损失大,是联合国“国际减灾十年”公布的最严重的10种自然灾害之一。
杭州市雷电活动特征及雷电灾害区划

杭州市雷电活动特征及雷电灾害区划刘垚;缪启龙;刘淼;段春锋【摘要】利用杭州市1966-2005年雷暴日资料和2008-2009年闪电定位资料,运用ArcGIS空间分析技术结合数理统计方法,分析杭州市雷电活动时空分布特征,并采用地闪密度空间分布与最大地闪强度空间分布的叠置作为雷电风险的主要评价指标,得到杭州市雷电灾害致灾危险性区划.分析结果表明,在时间分布上,杭州市雷暴天气多发生在夏季和午后时段;在空间分布上,杭州市地闪密度较大地区多集中在山脉向阳坡、迎风坡以及大面积水域向陆地过渡的区域.杭州市雷电灾害风险高值区主要集中在上城区、江干区、滨江区、西湖区西部以及淳安县西南部、富阳市大部、余杭区西部、萧山区中部地区.雷电风险高值区主要集中在人口稠密区、工业集聚区、湖边、江边等,这些都可能与气温、空气湿度、地形地貌、建筑物密集密切相关.【期刊名称】《气象与减灾研究》【年(卷),期】2011(034)004【总页数】6页(P62-67)【关键词】雷电灾害;分布;风险区划;ArcGIS【作者】刘垚;缪启龙;刘淼;段春锋【作者单位】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江苏省农业气象重点实验室,江苏南京210044;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应用气象学院,江苏南京210044;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江苏省农业气象重点实验室,江苏南京210044;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应用气象学院,江苏南京210044;浙江省防雷中心,浙江杭州 310021;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江苏省农业气象重点实验室,江苏南京210044;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应用气象学院,江苏南京21004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427.32雷电灾害是指雷雨云中的电能释放,击中物体或形成的强烈电磁辐射而造成损失的灾害现象[1]。
雷电灾害不仅能够造成人员伤亡、经济损失,还导致火灾、导航、计算机信息系统瘫痪等事故频繁发生,甚至损坏家用电器。
雷电灾害的涉及面广、突发性强、灾害危害范围大,影响深远,得到各国学者的广泛关注。
杭州雷暴天数年均43天

杭州雷暴天数年均43天6到8月是高发期中广网 2009-03-01中广网杭州5月30日消息昨天下午,省气象局和省防雷中心首次发布全省雷电监测公报。
据省气象局副局长徐国富介绍,目前浙江省已进入雷电高发季节,防雷减灾工作需要社会各界高度重视。
“杭州年雷暴日平均为43天,淳安、建德超过70天。
”省防雷中心副主任张卫斌说。
根据全省闪电定位监测数据分析,2007年浙江省全年共发生地闪(云层与大地和地物之间的放电,是造成地面雷击灾害的主要原因)418138次,全年全省域面有5次以上地闪的雷暴日达113天;从月分布来看,全年4-9月是我省雷暴多发季节,进入6、7、8三个月达到高峰,这期间往往也是雷电灾害高发季节;从时间分布来看,主要集中在12时到21时之间;从空间分布来看,地闪相对比较集中在杭州与绍兴交界处、浙东的台州与宁波以及浙西南的丽水。
从全年地闪日分布来看,去年6月21日浙江省共发生地闪26550次,为全年之最,其中杭州地区也有6000次以上。
根据全省雷灾上报资料统计分析,2007年全省共发生雷电灾害人员伤亡事故50起,总计受伤35人、死亡48人。
其中在农田和简易房中人员伤亡相对较多,分别占伤亡总数的29%和27%,且雷电伤亡事故多发生在农村,说明农村防雷工作比较薄弱,需进一步加强。
据2004-2007年不完全统计,全省发生雷电灾害6000多起,造成人员伤亡300余人,经济损失3亿多元。
来源:杭州日报责编:王菊三.计算过程及结果:建筑物的雷击大地的年平均密度:0.1# = 3.8 Ng=0.1×Td=×等效面积Ae计算:公式①Ae={LW+2(L+W)×[H(200-H)]0.5+πH(200-H)}×10-6公式②Ae=[LW+2H(L+W)+πH2)]×10-6本建筑物高度H<100米,按公式①计算得:0.01794Ae=年预计雷击次数: N=k×Ng×Ae=0.0682四.确定结论:根据计算结果,该建筑物属三类防雷建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性 强 、 害危 害 范 围大 , 响深 远 , 灾 影 得到 各 国学 者 的
广 泛关 注 。 因此 , 于雷 电活动 特征 、 暴 成灾 机理 对 雷
和雷 电 灾害 风 险 区划 的研 究 是 十分 必要 的 。 电灾 雷
害风 险 区划 之前 , 首先要 对 雷 电活 动特 征及 致 灾 因
布特 征 , 并进 行 雷暴 活动 区划 。 近年 来 , 随着 闪 电定
0 引 言
雷 电灾害是指雷雨云中的电能释放 , 击中物体
或 形 成 的强 烈 电磁 辐射 而 造 成损 失 的 灾 害现 象 。 雷 电灾 害 不仅 能 够 造 成 人 员 伤亡 、 济 损 失 , 导 经 还
位 系统 的使 用 ,雷 电活 动 的研 究进 入新 的阶段 , 闪 电定 位 资料 与 常规 雷暴 观 测资料 相 比 , 具有 高 时 问 分辨 率 和空 间分 辨 率 的优 势 ,得到 学 者广 泛关 注 。
第 3 4卷第 4期 21年l 0 1 2月
气 象 与 减 灾 研 究
ME EOR OGY AND T OL DI AS ER S T R EDU I N RE E CT O S ARC H
V 1 4 o4 o . N . 3 D c 2 1 e. 0 1
刘 矗, 缪启龙 , 刘淼 , . 等 杭州市雷 电活 动特 征及 雷电灾害区划[ ] 气象 与减 灾研 究 ,0 1 3 ( )6 — 7 J. 2 1 ,4 4 :2 6
收 稿 日期 :2 1一1— 8 0 】 10 .
基金项 目:科技部 公益性行业 ( 气象 ) 研专项 ( 科 编号 :  ̄H 2 10 0 6 ; 苏高校优势 学科建设 r ( A D) 目; G Y 0 0 6 0 )江 : PP 项 程 杭州 市科委项 目“ 强对 流 天气风 险评 估” .
作者简介 : 刘矗( 9 7 )女 , 18 一 , 硕士生 , 主要 从事气象服务及灾 害风险评估研究. - a : ua3 4 6 . L E m i [ yo 1@13 O1 li CT
4期
刘 矗 等 : I 杭卅 市雷 电活动 特征及雷 电灾 害区划
子进 行 深入 的研 究 , 内外 专 家学 者也 在 雷 电活 动 国 特征 及 雷 电灾 害 区划方 面 获得 了许 多研 究 成果 。
我 国是世 界上 雷 电灾害 最严重 的 国家 之一 [ ] 2,
为了对 雷 电灾 害进 行有 效 地 防治 , 气象 部 门和很 多 学 者 对 雷 电 活 动特 征 和 雷 电灾 害 区 划 展开 了深 入
杭 州 市 雷 电活 动 特 征 及 雷 电灾 害 区划
刘 壶 1 , 2,缪启龙 1 ,刘 淼 ,段春锋 , 2
1 南京信息上程 大学 江苏省农业气象重点实验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 江苏 南京 20 4 104 2 南京信息 工程 大学 应用气象学院 ,江苏 南京 .
3 浙 江 省 防 雷 中 心 ,浙 江 杭 州 . 3 0 2 10 1
2 0 4 10 4
摘
要: 利用杭 州市 16- 2 0 9 6 0 5年雷暴 日资料和 2 0 - 2 0 0 8 0 9年闪 电定位资 料 , 用 A c I 间分析技术结合 运 rGS空
数理 统计方法 , 析杭 州市雷 电活动时 空分布特 征 , 分 并采用地 闪密度 空间分布与最 大地闪 强度空间 分布的叠 置
作 为雷 电风险 的主要评价指标 , 得到 杭州市雷 电灾 害致灾危 险性 区划。分析结果 表明 , 在时间分布上 , 州市雷 杭
暴天气多发生在夏季 和午后 时段 ; 空问分布上 , 在 杭州市 地闪密度较大 地区多集 中在 山脉向 阳坡 、 迎风坡 以及大 面积水域 向陆地过 渡的区域 。杭州市雷 电灾 害风险高值 区主要集 中在上城 区 、 江干区 、 滨江区 、 西湖 区西 部以及 淳安县西南 部 、 阳市大部 、 富 余杭 区西部 、 山区 中部地 区 。雷 电风险高值 区主要集 中在人 口稠密 区 、 业集聚 萧 工 【 湖边 、 又、 江边等 , 这些 都可能与气温 、 空气湿 度 、 地形地 貌 、 建筑物密集 密切 相关 。 关键词 :雷 电灾害 , 分布 , 风险区划 , rG S A c I。 中图分 类号 : 4 73 P 2. 2 文献标识码 : B 文章编 号 :07 9 3 ( 0 10 ~ 0 2 0 10 — 0 3 2 1 )4 0 6 — 6
胡新华 、 日高等 分析 了传统的人工观测与 闪 张
电定 位 探测 雷 暴 日资料 的优缺 点 。 工观 测 的雷 暴 人
致火灾 、 导航 、 计算机信息系统瘫痪等事故频繁发
生 , 至损 坏 家用 电器 。 电灾 害 的涉 及面 广 、 发 甚 雷 突
日数据记录时间较长 , 但由于人们对雷电认识 的局 限, 数据不够客观 ; 而闪电定位探测雷暴 日资料记
录时 间较 短 , 测 资料 不 连续 且探 测 区域 较 小 。通 探 过 闪 电定 位 探测 数 据 与人 工 观 测 数 据计 算 得 到雷 击大 地 密度 , 比较 发 现两 者存 在很 大 差 别 。李 玉塔 等 [对 江 西 省 雷 电 的 时空 分 布 和雷 电流 参 数 进 行 6 i 了 分 析 , 到 一 些 有 益 结 论 。 傅 智 斌 等 分 析 了 得 20 07年 6 —7月江 西省 雷 电灾 害 特 征 , 发现 雷 击 事 故与 闪 电次 数 和 闪电密度 具有 良好 的相关 性 。 先 胡
锋等 隅 19 -2 0 年 中国雷 电灾害特征进行 了 98 04 对 分析 , 得出 了雷 电灾害 的时空分布 , 对于开展 防灾
减灾 工作有一定 的帮助 。
的研究 , 取得了不少进展 。 0 2 世纪 8 年代以来 , 0 大
多数 学 者 基 于 雷 暴地 面观 测 资 料 分 析 雷 电 时空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