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新东方:高考经济引发思考,上大学是孩子的唯一出路吗?
高考励志故事

高考励志故事高考励志故事合集15篇高考励志故事1其实,并不在于一次机会,阿里巴巴的创始人和新东方的都曾经历过两次落榜,但他们都靠不变的及不懈的努力实现了自己的目标……中国企业家网6月9日消息,高考在即,很多考生在给自己鼓劲,父母也告诉他们绝不能输。
其实,成功并不在于这一次机会,阿里巴巴的创始人马云和新东方的创始人俞敏洪都曾经历过两次落榜。
马云第一次高考时的数学成绩是1分,俞敏洪第一次高考时的英语成绩是33分。
他们都来自教育条件并不好的地区,他们都历经人生的坎坷,但他们都靠不变的信念及不懈的努力实现了自己的目标……高考只是人生中一个小小的门槛,迈过去之前,不妨让心灵先休息一下,放下压力,也许会考得更好。
马云大学圆梦之旅可以说“由生到死,再由死到生”,但终究应了中国的那句老话“否极泰来”。
由于连续两次高考失利,马云无法说服父母让他继续复读,只得一边打工,一边复习。
就在第三次高考前三天,一直失望于马云数学成绩的余老师对马云说了一句话:“马云,你的数学一塌糊涂,如果你能考及格,我的‘余’字倒着写。
”在高考数学的那天早上,马云一直在背10个基本的数学公式。
考试时,马云就用这10个公式一个一个套。
从考场出来,马云和同学对数学题的答案后,很自信地说:“这次肯定能及格了!”成绩单出来后,他的数学考了79分(当时数学满分120分).我考大学时的理想是上北大,但最后只上了杭州师范大学外语系,离本科差5分,但本科没招满人,就幸运地上了本科。
而且考了3年。
第一年高考数学考了1分,第二年19分。
所以我觉得每个人只要不放弃终归可以成功。
还有中国人干什么事情,总是抱太大的希望,我想对参加高考的学生说,我们不要对大学抱太大期望,我们要认识到我们需要什么,别人能够给我什么。
不要把所有的问题放在一个期待上,实现不了这个期待就抱怨它。
俞敏洪从小学到中学一直成绩不好,高考考了三年,他从来没着急过,因为急也没有用,只能慢慢来,最后他考上了北京大学。
论上大学的机会成本

论上大学的机会成本一、什么是机会成本由于资源是稀缺的,把资源投入到一种选择上,就不得不放弃其他选择;机会成本就是指在资源稀缺的条件下,由于做出一种选择而放弃的最优替代物或失去的最好机会的价值;在经济分析中,可以采用机会成本来判断一种生产资源的使用是否经济合理,如果它的实际收益大于或等于机会成本时,资源的配置才达到最优状态,否则,资源配置没有达到最优状态;而上大学的机会成本就是不用四年大学时间来读书而去工作所得到的收入;二、上大学的成本首先大体计算一下读大学的成本:一年的学费大约是4500元,住宿费1000元,书费等200元、生活费7000元,共计12700元,以此作为每年的平均成本,四年就是50800元,加上买电脑、手机等,差不多总成本为125000元;三、上大学的机会成本分析1.投资如果将上大学的花费用于投资,以银行存款为例,定期存款三年利率为%,五年利率为%i,为方便计算取利率为5%,四年后本利和为151,ii元,利润仅为26,元;显然上大学比投资更合理;2.工作如果用这四年时间来工作,没有本科学历月工资约为1500元,每年收入为18000元,加上奖金、补贴等其他收入,每年收入约为20000元,四年总收入就是80000元;换句话说,如果我没有上大学而去工作,不仅可以节约125000元,而且还可以多赚80000元,所以从这个角度上看,放弃上大学而去工作似乎是比较合理的决策;不过以目前社会状况来看,具有较高学历的人具有相应较高的竞争力,学历越高,工资也相对越高;也就是说,当四年大学毕业以后,大学生的工资水平会高于没有上过大学的人;假定每月工资为3000元,每年的收入约为36000元;比较不难发现,四年前的每年收入是20000元,四年后每年的收入是36000元,相当于四年前的两倍;通过表格可以看出在第9年时累计收入就可以持平了,第9年以后累计收入超过高中毕业生,在第17年时超出的金额便可将大学投入的成本弥补回来;由表格可以看出时间越长,优势越明显;另外,大学毕业后升职加薪的几率远远大于高中毕业,这样上大学的优势将更加明显;3.通过提高自身降低上大学的机会成本对于大学生而言,既然上大学已经成为无法改变的事实,就应该从如何提高不上大学的机会成本入手,从而降低上大学的机会成本;在相同的大学中,有些人的机会成本很高而有些人却很低,关键在于在大学中学习什么,如何把自己培养为人才;一、积累人文素养积累人文素养,学会如何做人,这是上大学要完成的要务之一,而且是终身的要务;我们都知道任何高楼大厦都是立于坚实的地基之上;做任何事都是如此,尤其是做人;做人的基础就是人文素养,人文素养是一个人成其为人和发展为人才的内在品质;一个人无论是当官从政,经商致富,还是治学为师,无论是立身、立世、立业、立功,都要以好的人品做底子;一个人做人的底子不好,他的才能越大、能力越强,他就变得越危险,对社会的危害也就越大;我们应该把“积累人文素养”作为上大学应完成的要务之一,加深加厚加固做人的底子,竖起一座坚挺的人格丰碑;二、形成良好习惯良好习惯是人生的拐杖,也是人生的朋友;多一个好习惯,就多一份自信;多一个好习惯,就多一份成功的机会;多一个好习惯,就多一份享受生命的能力;好习惯越多,离成功越近;这些好习惯包括:诚实正直,自信,充满激情,关注细节,沉静,积极主动,能吃亏,目标在先,思考质疑等等;三、培养生存技能这里的生存技能包括:1)涵盖感知技能、知书达理能力、运作能力、自学能力、表达能力、交往能力、计算机操作能力、承受能力、自省能力和洞察能力的基本技能;2)涵盖专业能力、数学逻辑能力、外语应用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业务能力;3)与工作岗位之间有着内在联系、能完成某项专业活动、可以给我们带来工作和发展机会的特长技能;四、结语在这所大学里,我们有些人都是在轻松的享受着自己的大学,而却没有想到自己在四年后自己可以成为什么样的人才,没有想到四年后自己会付出什么样的机会成本;我们应该把握好我们的每一天,好好地培养自己,让自己成为社会所需求的人才,只有这样,我们的机会成本才会最低;i数据来源:。
俞敏洪:愿你的青春不负梦想

俞敏洪:愿你的青春不负梦想作者:梁伟来源:《中华儿女》 2018年第18期他是高考改革后“知识改变命运”的典型代表,无论是高考还是创业,他一次次用奋斗努力为成功写下注脚,失败和挫折被他变成了人生的宝贵财富9月1日,全国中小学新学年开学的第一天。
在以“创造向未来”为主题的《开学第一课》上,新东方集团创始人俞敏洪站上“讲台”,以自己高考三次才考上大学、收到录取通知书时正在地里种菜的经历,联想到近日“高考生在工地收到北大录取通知书”的新闻,开启了自己对于“奋斗”的阐释。
他告诉学生们“时代给了我机会,而自己用奋斗把握住了这些机会。
”的确,俞敏洪是高考改革后“知识改变命运”的典型代表,无论是高考还是创业,他一次次用奋斗努力为成功写下注脚,失败和挫折被他变成了人生的宝贵财富。
今天的俞敏洪,每年都会帮助很多贫困孩子继续学习,希望他们从农村走向城市,走向大学,走向自己的梦想。
人生就是不断进步上世纪60年代,俞敏洪出生于江苏省江阴市的一个山村。
“虽然我的家庭很普通,但是从父亲那里,我学到了宽厚,学到了退一步海阔天空的处世态度。
我的父亲活得很潇洒,他友善地对待周围的每一个人。
因为不计较,所以不悲伤;因为不在意,所以不落寞。
他的人格魅力影响着我,让我懂得要真诚、宽厚地对待身边的每一个人,坦然面对失败和痛苦。
生活,正是在这种坦然、与世无争的态度中,变得更加美好。
”俞敏洪说。
学习成绩不佳的俞敏洪却是农村田野里的插秧能手。
在那个年代,他当时的目标就是考上大学离开农村。
而为了实现这个目标,他经历了三次高考。
第一次高考,俞敏洪的目标并不高,只是想考上江苏省的师范专科学校。
但即便如此,他也没有通过。
他回忆起当时情景说道:“师专的英语录取分数是38分,我只考了33分。
所以我只能回农村当农民。
”接下来的日子,他一边干农活一边努力学习,晚上就在煤油灯下看书。
然而,功夫不负有心人,似乎指的不是他。
第二次高考,英语成绩从33分涨到55分,但是和他想读的大专学校还是有5分之差。
如何看待高考

如何看待高考高考,作为中国教育体系中最重要的一环,每年都吸引着无数学子和家长的关注。
高考不仅是衡量一个人学业成就的重要标准,更是决定一个人未来发展方向的关键时刻。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看待高考呢?首先,我们要正确认识高考的重要性。
高考是一个选拔人才的过程,它能够帮助我们选拔出优秀的学生,为国家培养更多的人才。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才能够取得好的成绩。
这种竞争机制,对于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都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因此,我们要认识到高考的重要性,珍惜这个机会,努力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其次,我们要树立正确的高考观念。
在很多人眼里,高考是人生的全部,是决定一个人命运的关键时刻。
这种观念是不正确的。
虽然高考成绩对于一个人的未来发展有很大影响,但是它并不是唯一的出路。
事实上,有很多人在高考之后,选择了出国留学、参军入伍、创业等不同的道路,也取得了很好的成绩。
所以,我们要树立正确的高考观念,不要过分追求分数,而是要关注自己的兴趣和发展潜力,为自己的未来做好充分的准备。
再次,我们要关注高考改革。
近年来,我国高考制度不断进行改革,旨在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比如,很多地区已经实行“新高考”政策,将原来的文理分科改为“3+3”模式,让学生有更多的选择空间。
此外,高考科目也进行了调整,增加了选考科目,让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特长和兴趣来选择考试科目。
这些改革都有利于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让他们更加关注自己的兴趣和发展。
因此,我们要关注高考改革的动态,了解最新的政策和要求,为自己的学习和发展做好调整。
最后,我们要关注心理健康。
高考期间,学生们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容易出现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
因此,家长和学校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及时发现问题并给予帮助。
同时,学生自己也要学会调整心态,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相信自己的努力会有回报。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高考中取得好的成绩,为自己的未来打下坚实的基础。
转变传统就业思路,寻找就业新渠道

杭州新东方:转变传统就业思路,寻找就业新渠道近日,关于硕士生就业压力大自缢身亡的报道不绝于耳。
2014年“史上更难就业季”让多少即将毕业的学生们捶胸顿足。
18载寒窗苦读,到头来却连个称心的工作找不着,这不仅是中国式的悲哀。
人社部透露,未来五年高校毕业生数量还将保持在年均700万左右的高位,就业增长压力巨大。
而与此同时,技术岗位招聘缺口越来越大,仅北京地区,十二五期间,技能人才缺口总量达60万,其中高级技工、技师的缺口为13万。
近日举办的海归专场招聘会上,九成以上的岗位都是招技术人员。
专业技术人才的缺乏是一个趋势,目前本市招聘会逐步专业化、专场化就是一个体现。
未来实行技术技能人才高考,加速职业教育的发展。
职业教育将迎来最好的发展机遇,职业教育毕业生也将获得更多的选择机会。
学厨师,轻松打开就业渠道在现今招聘市场很容易发现,本科生甚至硕士生都很难找到称心的工作,高级技工、技师、高级技师等技术型人才却供不应求。
尤其技艺精湛、经验丰富的技术精英,为企业所青睐,待遇可能已超过中层管理人员。
特别是在注重专业技术的餐饮行业,厨师长和行政总厨工资过万很轻松,因为专业性强,每个酒店饭店都用优厚的待遇挽留人才。
在注重口味的餐饮行业,厨师才是厨房的灵魂,才是吸引消费者的关键。
在杭州新东方烹饪学校学校里,每年毕业季都会有大量餐饮企业进入校园开展招聘会,预定专业人才。
学院在全国拥有一个大型的就业网络,有超过500名就业指导教师为毕业生提供专业就业指导。
高薪就业群体高考一分为二,相当于把600所地方本科院校进行转型,从解决大学生就业难、满足用人单位对高素质技术人才需求出发,有现实合理性,同时也能看出教育部未来对技术人才发展的重视。
以前不上不下、悬空的二本和三本院校学生选择职业教育这条路,会实现教育与社会需求的接轨,也是今后的一个趋势。
“回炉重造”对于难就业的高校毕业生来说不失为一个不错的选择,来杭州新东方烹饪学校学技术,突破传统就业思路,寻找新的就业渠道。
高三家长会班主任发言稿7篇

高三家长会班主任发言稿7篇高三家长会班主任发言稿篇1尊敬的各位家长:俗话说:寒冷的冬天,是在等待春天的花开;春天的花开,是在等待秋天的收获。
现在,孩子们正处在人生的冬季,正等待我们共同把春天的门打开。
所以,感谢大家在寒冷的冬天来参加这次家长会,来这儿商讨孩子们的大事——高考。
可以说高考是一场没有硝烟战斗,是一场我们必须共同参与的战斗,参战的是不仅仅是你们的孩子——我的学生,还有全体科任老师和在座的每位家长。
学生是冲锋陷阵的士兵,教师是指挥作战的军师,而家长就是后勤部长。
古人云: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你们的作用是巨大的。
既然是一场战斗,胜利必将属于有准备者。
我们应该准备什么呢?这也是我们今天要探讨的重要话题。
各位家长,时间过得很快,转眼开学已有近三个月,高三对我们的每一位学生来说处在人生的十字路口,至关重要。
我们都知道,他们明年6月份就要参加高考了,今天距离高考仅有180天,除去周六、星期天、寒假,也只有150几天!他们现在正处在爬山的艰苦困难时期,在这个关键的时候,我们把各位家长请来,共同关心、了解和分析他们的学习和生活状况,家校共同努力,给他们以适当的帮助和推动,使学校、学生,家庭三方形成合力,争取在明年的高考中最大地发挥他们的水平,考上理想的大学。
所以,我今天发言的主题是:“齐心协力,共创16班辉煌”,下面我就这个主题讲以下几个问题。
一、班级总体情况1、20__届学生介绍:我们这个年级教师队伍,是学校最好的队伍,__年,周鹏全县最高分;10年石磊,全县最高分;13年高尚,全县最高分;现在,彭齐浩,已连续3次超过700分,最高分714分,明年高考很有希望取得全县最高分的成绩。
全校最好的年级:纪律好,卫生好,考试成绩好,是学校的一面旗帜。
五校联考超过__一中,与__实验高中、__一中齐名,作为我们这样一所二中学校,确实不容易。
2、16班班级构成:高三理科学生800多人。
我们高三(16)班共有学生59人。
读书无用,从来就是世上最大的谎言

读书无用,从来就是世上最大的谎言导语:读书无用,从来就是世上最大的谎言文/言偃1最近,赵丽颖主演的电视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热播,几乎每天都有新话题上热搜。
前几天看到一个热搜,关于女主对女子读书无用的反驳,觉得很有道理。
在剧情里,奶奶劝明兰:“读书,毕竟不是女孩子的分内事。
”但生于古代、长于深闺的女主明兰,却说出了令人深思的观点:“依我看,读书无用论这话,就是骗人的。
如果读书无用,为什么天下男子,都要去科考,难道是闲得慌?我觉得这句话,不过是那些男人们,希望女子一辈子浑噩愚昧、乖巧听话、好摆布。
”虽说这一番言论有些时代的局限性,但其本质,即使放在现代也不过时。
读书无用,从来就是世上最大的谎言。
2还记得之前朋友圈盛传过这样一个段子。
先给两份名单:第一份名单:傅以渐、王式丹、毕沅、林召堂、王云锦、刘子壮、陈沆、刘福姚、刘春霖。
第二份名单:曹雪芹、胡雪岩、李渔、顾炎武、金圣叹、黄宗羲、吴敬梓、蒲松龄、洪秀全、袁世凯。
问,哪份名单上你认识的人多一些?很明显,我们大部分人都不认识第一份的人,而熟悉第二份的人。
最后答案揭晓:前者全是清朝科举状元;后者全是当时的落榜秀才。
得出结论:会读书的人并不一定混得好,而读书考试不行的人,还更容易成功。
无数拥护“读书无用论”的人,转了这个段子,借此打脸那些认为“读书有用”的人。
的确,光看这份名单,这个结论真的很难让人反驳。
但是落榜秀才和状元,成功后面的问题,不应该被忽略。
据统计,中国历史上共产生700多名状元,约11万名进士。
除了极个别外,这些状元进士都在其岗位上做出了很好的业绩。
也就是说,这些人的成功有其必然性。
反观历史上的落第秀才呢?数不胜数。
其中能出现流芳千古的人,不足为奇,关键是,比例是多少呢?可能是0。
1%,抑或0。
01%。
可以说这些被历史铭记的落第秀才,纯属小概率事件。
用这样两份名单,来证明读书无用,说到底就是一种易得性偏差。
人们往往根据认知上的易得性,来判断事件的概率,而这往往会出现偏差。
贫困大学生学习生活情况调查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社会实践调查报告学年 2010——2011 学期第二学期题目:贫困大学生学习生活情况调查指导老师:学院:化学与化工学院班级:化工091学生姓名:学号:成绩:一.前言也许是长期受中国传统思想的影响,在广大中国家长的心里仍然存在着这样一种想法:“学而优则仕”,学习好就是好学生就有能力,学习好就意味着将来会有一个好的前途……在城里人的脑子里这种想法尚且流行,更别说在知识,经济普遍不发达的农村,只有上大学才有出路,这种想法更是深入人心。
对于家庭不富裕的学生来说,这一点更成了他们摆脱困境的出路,甚至被认为是唯一的出路。
随着高等教育的不断扩招和收费制度改革的全面实施,高校贫困大学生的比例也逐年上升。
由于贫困,很多高中毕业生在择校时,尽管自己的分数很高,但他们考虑的首要因素往往就转移到学校的学费多少上。
如今的高额学费使大学里贫困生阶层急剧增多,他们的生存实在让人担忧:大学本来是个改变自己和家庭的机会,如今好像一切都变得模糊起来,不明朗的就业前景,高的吓人的学费,由于缺钱导致自己的竞争力明显不如有钱有关系的同学,长此下去实在是让人们对大学的前途产生疑惑。
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的一位官员曾尖锐地指出:“如果说高考是进入大学校门不可回避的门槛,那么对于那些贫困家庭而言,大学学费则是另外一道不可逾越的隐性门槛。
筹措学费的困难,甚至远远超过高考的困难,现在,6成顺利通过高考的学生正面临这道比高考更难跨越的隐行门槛。
大学生的贫困问题,已经成为一个超越教育范畴的社会问题。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发展,高校收费标准逐年攀升,一些重点高校的学费每学年已达万元,一般地方院校也在3000~5000元,再加上住宿费、生活费等,大学生一般每年需要花费8000元到15000元。
这对于一般低收入家庭、农村家庭和城市下岗职工家庭来说,是无法承担的,致使高校贫困生队伍越来越大。
贫困大学生的日常生活水准远低于社会平均水平,有的甚至处在温饱线以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经济引发思考,上大学是孩子的唯一出路吗?
又是一年6月季,又是一年高考时。
每一年,高考一词在六月都会萦绕在大家的耳畔,电视、网络、广播电台、报纸等等,相关信息会一波接着一波。
无论曾经经历过高考的,还是正在经历高考的,都会关注六月的高考季。
前者是感叹过往的青春,后者则是正接受着破茧成蝶的洗礼。
高考的故事每年都周而复始的继续着,但人们却娓娓不倦地谈论着。
没有结果,也没有始终,宛如一个沉默的螺旋,时而沉寂,时而爆发。
从1977年高考制度恢复至今,高考的成本差距确实很大。
如今普遍的趋势:陪读,在学校附近租一套房子,按一年计算;请家教,从考前几个月就开始辅导,甚至是一对一辅导;复习资料;营养保健品;还有专门制定的营养套餐;考后各种谢师宴各种奖励等等等等。
统计下来预计要花费10万元。
10万元的高考费用对于一个普通的家庭来说不是一笔小的费用,甚至是全家一年或者几年的总收入。
高考成本的上涨正在考验着普通家庭的承受能力。
很多人把高考当成通向成功的唯一途径。
很多人甚至不惜一切代价挤入大学的大门,尽管大学的入取率已经达到了80%多,也就是说你在答题卡上全部划A或者全部划B都有可能上大学。
高考只是学习的一个节点,而不是终点。
随着大学的扩招,每一年都有数百万的毕业生就业滞留。
大学的一纸文凭,毕业后才知道这张文凭是多么的轻。
企业看的不在是你有多高的学历,而是你有多高的技能。
随着职业教育的发展,技能型人才越来越受到青睐,社会对技术人才的需求每年以数百的数量上升。
反观近些年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状
况,尽管国家在不断的调控改善大学生的就业,但是每年残酷的现实让大学毕业生们倍感无奈,感叹:“找工作难。
”
而后,许多人把目标转向了职业院校。
职业院校的优势是技术培训,动手能力强,相对于大学高成本的投资以及看不到回报的前景,职业院校的定向就业越来越受到家长及学生的欢迎。
即便是在高考中受挫,也可以选择学习一门技术。
如此一来,拥有技术比拥有一张文凭更具有选择权。
在杭州新东方烹饪学校,有庞大的高中生群体,以技术赢未来是他们的一致心声。
学校“技能+学历”的教学模式,让学生们一份努力,两份收获,真正实现“技能”“学历”的双丰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