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肥发酵剂好氧发酵的微生物学的三个阶段
描述好氧堆肥化过程的四个阶段

描述好氧堆肥化过程的四个阶段厌氧微生物,主要是由具有完整的细胞结构和代谢能力的单细胞有机体组成的。
在细胞中大量繁殖时,形成菌丝,并在菌丝上分化形成芽孢,这些芽孢将菌丝连接起来,使菌丝逐渐形成群体,也称菌落,具有新陈代谢的性质。
好氧堆肥化过程分为四个阶段:无氧酵解期、发热期、产酸期和产气期。
( 1)无氧酵解期:大部分有机物分解成为短链脂肪酸、醇类、二氧化碳和氢气。
此期主要特点是: 1.呼吸速率较高,呼吸作用强度大; 2.发热放热高。
( 2)发热期:又称发酵高峰期。
在本阶段的温度升高,二氧化碳生成多,同时氧消耗多,氧化还原电位降低,反应速率加快,而且产物也增多。
( 3)产酸期:当发热期产物增多到一定数量时,由于氧被消耗,二氧化碳积累, pH下降,呼吸作用减弱,产物的合成受阻,就会出现产酸现象。
( 4)产气期:当pH下降到3以下,水解酶失活,好氧微生物的代谢逐渐停止,但有机物仍不断分解,最终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甲烷、氢气等气体,使堆肥内部充满了气体,导致堆肥的迅速发酵,促进堆肥的腐熟。
可以看出其特点是在一定时间内,以大量的气体产生为标志,从无氧发酵开始经过发热期、产酸期和产气期,这样周期性的变化,一个堆肥周期才能完成。
有氧发酵: 1.在前三个阶段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如果不及时排出,就会引起缺氧,影响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所以,每隔10~14天要翻堆一次,利用翻堆后的有机物进行有氧发酵,否则堆肥的腐熟会受到抑制。
( 3)气体析出的多少与堆肥的腐熟程度有关。
一般说来,随着腐熟程度的加深,产气量会逐渐下降。
如果堆肥处理不当或者没有及时翻堆,甚至在堆肥腐熟完全后,仍有较多的气体产生,表明未达到腐熟。
2。
与无氧发酵相比,好氧发酵腐熟速度快,能大量产生可作肥料的有机物。
3。
发酵温度适宜。
由于好氧堆肥的初始温度可达60~80,因此,发酵速度快。
好氧发酵的最佳温度为40~45。
但实际操作中由于种种原因往往达不到这样的温度,一般应控制在45~50,只要堆肥处理得当,达到这个温度并不困难。
发酵的三个温度段

发酵的三个温度段
发酵是一种微生物代谢过程,其结果是产生大量的有用细胞或产物。
在发酵的过程中,控制温度是至关重要的。
通常,可以将发酵分为三个温度阶段。
下面将详细介绍这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生长期
生长期是发酵的开始阶段。
在这个时期,微生物为了生长需要合适的温度。
在这个过
程中,微生物会吸收营养物质,命运增加体重和数量。
该阶段的温度通常在25℃至35℃之间。
例如,啤酒酿造中的酵母会集合在不同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然后在接下来的生长期
内繁殖并消耗发酵饮料中的糖分。
生产期是发酵的次要阶段。
在此期间微生物通过代谢产生有用的产品。
这个阶段的温
度通常高于生长期,在30℃到40℃之间。
这个过程需要一定的控制和检测。
在酿造香肠时,腐乳细菌在生长期后进行生产期,产生有益于人体健康的益生菌。
收获期通常是用于产成品的制作。
微生物被收集并保存在该阶段。
这个阶段通常在较
低的温度下完成,以便更好地保持产品的新鲜度和品质。
该阶段的温度通常在0℃至10℃
之间。
例如,制造酸奶后,酸奶被放入冷却的容器中储存,在此期间微生物停止发酵,以保
持酸奶的口感和新鲜度。
总之,发酵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适当的控制和温度调节。
了解这三个阶段的功能
和要求可确保发酵的成功,以生产高质量的产品。
有机肥发酵过程是厌氧还是好养

有机肥发酵过程是厌氧还是好养为什么需要发酵腐熟是有机肥料分解过程的一个阶段。
在这个阶段,有机物已经变到不能辨认它原来的形态,成为一团黑色松软的物质,有时有臭味,在原重量上失去原来的三分之二(一般3吨有机肥原料可以腐熟1吨有机肥),在碳氮比率上变得较小。
有机肥料施用前要强调腐熟,是因为没有腐熟的有机肥料中,所含的养分形态绝大部分是迟效态的,作物不能直接吸收利用。
不经腐熟的有机肥施入土壤中,不仅肥效差,而且还会滋生杂草和传播病菌和虫卵。
因此,有机肥料腐熟的目的是为了释放养分提高肥效,同时避免肥料在土壤中腐熟时产生某些对作物不利的影响,特别是产生的高温,容易“烧苗”。
原理腐熟的有机肥一般需要两个阶段,即第一次高温堆肥腐熟发酵阶段和第二次陈化阶段。
不稳定的有机物通过腐熟过程,通过微生物作用下,转化成稳定的腐殖质。
其温度变化可以界定是否腐熟。
第二阶段:温度初见降低,氧气吸收率降低,臭味完全消失。
相对于第一次堆肥腐熟来说,不能没有第二次堆肥,因为二次堆肥可以降解难降解的有机物,嗜温微生物菌落重新建立,从而有助于有机肥腐熟、减少植物毒性物质和抑制病原菌。
第一阶段:通过配比原料基质,肥堆高氧吸收,产生高温,可降解挥发性固体大量减少,臭味逐渐降低,肥堆颜色逐渐变化,需保持良好的曝气和水分控制。
温度升高阶段:有机肥腐熟温度上升到45℃,主要以放线菌、真菌和细菌为主,主要分解糖类和淀粉。
甚至有源生物动物和动物参与。
高温阶段:腐熟温度达到45℃以上,嗜温微生物被抑制,嗜热主导。
可溶解的有机物继续被氧化分解,复杂的有机物(纤维素、半纤维素、蛋白质、木质素)也开始被分解。
50℃左右(嗜热真菌和放线菌);60℃左右(嗜热细菌和放线菌);70℃左右(大多微生物已经不能适应)。
最佳腐熟温度为55℃,这是因为大多微生物在该温度最活跃,最易分解有机物,病菌、虫卵、杂草种子大多数会被杀死。
降温降低阶段:嗜温微生物又开始大量繁殖,占据优势,对残余难分解的有机物作进一步分解。
微生物的发酵方式有哪些

微生物发酵方式一般分为分批发酵、连续发酵和补料分批发酵。
一、分批发酵分批发酵是将发酵培养基一次性投入发酵罐中,经灭菌、接种和发酵,最后一次性地将发酵液放出的一种发酵操作。
分批发酵过程中,除不断通气和加入酸碱溶液以维持发酵环境外,与外界没有物料交换,减少了污染机会。
其主要特征是所有工艺变量都随发酵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分批发酵过程中的代谢变化一般可分为菌体生长,产物合成和菌体自溶3个阶段: (1)菌体生长阶段菌体生长阶段处于发酵前期,这一阶段主要是菌体适应新环境,开始生长繁殖,增加细胞数量,直至达到菌体临界浓度。
为减少种子液转入发酵培养基后,对新环境的适应时间,种子培养基的主要成分应尽可能与发酵培养基的成分一致。
此阶段的代谢变化,主要是培养基中碳源、氮源等的分解代谢和细胞内物质的合成代谢,即营养物质不断被消耗,新菌体不断合成,溶解氧水平不断下降。
当其中某一因素成为限制因素时,菌体生长速度会减慢至一临界值,菌体由生长阶段转入产物合成阶段。
(2)产物合成阶段产物生成阶段处于发酵中期,此时菌体量增加趋于稳定,代谢以合成产物为主,产物生成速率达到最大。
发酵液pH、温度和溶氧等参数都会影响发酵过程中的代谢变化,增加副产物的生成,影响产量。
保兴赛斯的生物反应系统可对一系列参数进行检测并反馈,以了解菌体生长状态,调整最佳发酵环境。
(3)菌体自溶阶段菌体自溶阶段处于发酵后期,此阶段的代谢特征主要表现为菌体开始衰老、自溶,产物合成能力衰退,氨基氮含量增加,pH逐渐回升。
此时发酵必须结束,否则不仅可能会使产物受到破坏,还会加大发酵后处理的困难。
保兴赛斯生物反应器在配置相应硬件后,其高级监控软件可根据氨基氮、菌浓、发酵单位等检测数据,生成相应代谢曲线。
对代谢曲线进行研究分析,能掌握代谢变化的规律,发现工艺操作中存在的问题,有助于改进工艺,提高产量。
二、连续发酵连续发酵是当微生物培养到对数生长期时,一方面以一定速度连续不断地向发酵罐中流加新鲜液体培养基,另一方面又以同样的速度连续不断地将发酵液排出。
有机肥发酵中微生物和有害生物的变化规律-农艺学论文-农学论文

有机肥发酵中微生物和有害生物的变化规律-农艺学论文-农学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0 引言目前,中国农业有机废物的处理大多采用好氧堆肥方式,经过堆肥化过程生产无害化的有机肥料应用于农业生产,有利于改良土壤物化性状、保护环境、提高作物品质和安全性[1].堆肥化是利用细菌、真菌等微生物活动,促进有机物料的矿质化和腐殖化过程[2.3].农业生产中,利用秸秆、动物粪便等农村废弃资源生产有机肥的堆肥化过程,通过有机物料的发酵达到有机肥标准(NY 525.2012)要求和粪便无害化卫生标准[4].堆肥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放线菌等)群落具有多样性,微生物的数量、种类在不同的堆肥阶段具有不同的变化规律[5.7].有机肥发酵过程中微生物数量及种群分布与堆肥有机物料的种类和处理方式、微生物间的相互作用等多种因素密切相关[8.11].许多专家学者也针对不同物料、腐熟剂、发酵方式等,对有机肥发酵微生物分离方法、种类、数量等开展大量研究。
陈昕等[12]系统性地综述了秸秆微生物降解机理研究的进展,对了解、控制堆肥过程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耿富卿等[13.14]研究了不同碳氮比及不同初始水分物料对有机肥发酵过程中真菌、霉菌、大肠杆菌、蛔虫卵等数量的影响,明确了有机肥发酵最佳C/N和物料水分;王洪志等[15]对粪便堆肥发酵前后常见寄生虫及卵的杀灭情况进行了分析研究;李自刚等[16]利用微生物可培养方法,研究了奶牛粪堆肥过程中添加ZZM Z腐熟菌剂对奶牛粪堆肥微生物群落的影响;刘佳等[17]利用传统培养法和PCR.DGGE技术相结合,对接种纤维素降解菌后堆肥的微生物群落的动态变化进行分析;虞泳等[18]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
变性梯度凝胶电泳(PCR.DGGE)技术,对农业废物好氧堆肥过程中氨氧化细菌种群结构进行了研究;席北斗等[19]研究了微生物强化堆肥对生活垃圾好氧堆肥过程及堆肥过程中放线菌群落的影响;吴峰等[20.21]研究了4种有机物料腐熟剂(菌剂)对有机肥发酵过程中放线菌、真菌、细菌、霉菌的有效活菌数的影响,及不同C/N、不同通风方式以及不同物料水分对有机肥发酵过程中几种常见菌群数量动态变化的影响。
微生物发酵过程简介

微生物发酵过程即微生物反应过程,是指由微生物在生长繁殖过程中所引起的生化反应过程.根据微生物的种类不同好氧、厌氧、兼性厌氧,可以分为好氧性发酵和厌氧性发酵两大类.1好氧性发酵在发酵过程中需要不断地通人一定量的无菌空气,如利用黑曲霉进行柠檬酸发酵、利用棒状杆菌进行谷氨酸发酵、利用黄单抱菌进行多糖发酵等等.2厌氧性发酵在发酵时不需要供给空气,如乳酸杆菌引起的乳酸发酵、梭状芽抱杆菌引起的丙酮、丁醇发酵等.3兼性发酵酵母菌是兼性厌氧微生物,它在缺氧条件下进行厌气性发酵积累酒精,而在有氧即通气条件下则进行好氧性发酵,大量繁殖菌体细胞.按照设备来分,发酵又可分为敞口发酵、密闭发酵、浅盘发酵和深层发酵.一般敞口发酵应用于繁殖快并进行好氧发酵的类型,如酵母生产,由于其菌体迅速而大量繁殖,可抑制其他杂菌生长.所以敞口发酵设备要求简单.相反,密闭发酵是在密闭的设备内进行,所以设备要求严格,工艺也较复杂.浅盘发酵表面培养法是利用浅盘仅装一薄层培养液,接人菌种后进行表面培养,在液体上面形成一层菌膜.在缺乏通气设备时,对一些繁殖快的好氧性微生物可利用此法.深层发酵法是指在液体培养基内部不仅仅在表面进行的微生物培养过程.液体深层发酵是在青霉素等抗生素的生产中发展起来的技术.同其他发酵方法相比,它具有很多优点:1.液体悬浮状态是很多微生物的最适生长环境.2.在液体中,菌体及营养物、产物包括热量易于扩散,使发酵可在均质或拟均质条件下进行,便于控制,易于扩大生产规模.3.液体输送方便,易于机械化操作.4.厂房面积小,生产效率高,易进行自动化控制,产品质量稳定.5.产品易于提取、精制等.因而液体深层发酵在发酵工业中被广泛应用.4.2.1工业生产常用微生物微生物资源非常丰富,广布于土壤、水和空气中,尤以土壤中为最多.有的微生物从自然界中分离出来就能够被利用,有的需要对分离到的野生菌株进行人工诱变,得到突变株才能被利用.当前发酵工业所用菌种的总趋势是从野生菌转向变异菌,从自然选育转向代谢控制育种,从诱发基因突变转向基因重组的定向育种.工业生产上常用的微生物主要是细菌、放线菌、酵母菌和霉菌,由于发酵工程本身的发展以及遗传工程的介人,藻类、病毒等也正在逐步地变为工业生产用的微生物.其他微生物有担子菌、藻类.4.2.2培养基培养基是人们提供微生物生长繁殖和生物合成各种代谢产物需要的多种营养物质的混合物.培养基的成分和配比,对微生物的生长、发育、代谢及产物积累,甚至对发酵工业的生产工艺都有很大的影响.依据其在生产中的用途,可将培养基分成抱子培养基、种子培养基和发酵培养基等.1抱子培养基抱于培养基是供制备泡子用的.2种于培养基种子培养基是供抱子发芽和菌体生长繁殖用的.3发酵培养基发酵培养基是供菌体生长繁殖和合成大量代谢产物用的.发酵培养基的组成和配比由于菌种不同.设备和工艺不同以及原料来源和质量不同而有所差别.因此,需要根据不同要求考虑所用培养基的成分与配比.但是综合所用培养基的营养成分,不外乎是碳源包括用作消泡剂的油类、氮源、无机盐类包括微量元素、生长因子、水、产物形成的诱导物、前体和促进剂等几类.4.2.3发酵的一般过程生物发酵工艺多种多样,但基本上包括菌种制备、种子培养、发酵和提取精制等下游处理几个过程.以下以霉菌发酵为例加以说明.4..2.3.1菌种在进行发酵生产之前,公先必须从自然界分离得到能产生所需产物的菌种,并经分离、纯化及选育后或是经基因工程改造后的"工程菌".才能供给发酵使用.为了能保持和获得稳定的高产菌株,还需要定期进行菌种纯化和育种,筛选出高产量和高质录的优良菌株.种子扩大培养是指将保存在砂上管.冷冻干燥管或冰箱中处于休眠状态的生产菌种,接入试管斜面活化后,再经过茄子瓶或摇瓶及种子罐逐级扩大培养而获得一定数量和质量的纯种的过程.这些纯种培养物称为种子.发酵产物的产量与成品的质量,与菌种性能以及抱于和种子的制备情况密切相关.先将贮存的菌种进行生长繁殖,以获得良好的抱子,再用所得的抱子制备足够量的菌丝体,供发酵罐发酵使用.种子制备有不同的方式,有的从摇瓶培养开始,将所得摇瓶种于液接入到种子罐进行逐级扩大培养,称为菌丝进罐培养;有的将泡了百接接人种子罐进行扩大培养,称为抱子进罐培养.采用哪种方式和多少培养级数,取决于菌种的性质.生产规模的人小和生产厂艺的特点,种于制备一般使用种于罐,扩人培养级数通常为二级.对于不产孢子的菌种,经试管培养直接得到菌体,再经摇瓶培养后即可作为种子罐种子.发酵是微生物合成大量产物的过程,是整个发酵工程的中心环节.它是在无菌状态下进行纯种培养的过程.因此,所用的培养基和培养设备都必须经过灭菌,通人的空气或中途的补料都是无菌的,转移种子也要采用无菌接种技术.通常利用饱和蒸汽对培养基进行灭菌,灭菌条件是在120℃约0.1Mpa表压维持20~30min.空气除菌则采用介质过滤的方法,可用定期灭菌的干燥介质来阻截流过的空气中所含的微生物,从而制得无菌空气.发酵罐内部的代谢变化菌丝形态、菌浓、糖、氮含量、pH值,溶氧浓度和产物浓度等是比较复杂的,特别是次级代谢产物发酵就更为复杂,它受许多因素控制.发酵结束后,要对发酵液或生物细胞进行分离和提取精制,将发酵产物制成合乎要求的成品.。
浅析有机肥好氧发酵与厌氧发酵的对比

浅析有机肥好氧发酵与厌氧发酵的对比在有机肥的发酵方式中主要分为有好氧发酵和厌氧发酵两种,很多朋友会问我,到底是好氧发酵好,还是厌氧发酵好呢?今天小编通过对有机肥好氧发酵与厌氧发酵的对比介绍,来让大家了解两种发酵方式的异同点吧。
一、发酵工艺对比1、好痒发酵好氧发酵是好氧微生物如细菌、放线菌和真菌等通过自身的生命活动,通过氧化、还原与合成,把一部分有机质氧化成无机质,提供微生物生长所需的能量; 另一部分有机质转化成微生物合成新细胞所需的营养物质。
使微生物不断生长繁殖,产生出更多生物体的过程。
2、厌氧发酵厌氧发酵是物料在厌氧条件下通过微生物的代谢活动而被稳定化,同时伴有甲烷和CO2产生。
由不同的细菌群接替完成。
根据复杂有机物在此过程中的物态及物性变化,可分为三个阶段。
①、水解发酵阶段是指复杂的有机物在微生物胞外酶的作用下进行水解和发酵,将大分子物质破链形成小分子物质如:单糖、氨基酸等为后一阶段做准备。
②、产氢、产乙酸阶段该阶段是在产酸菌如胶醋酸菌、部分梭状芽孢杆菌等的作用下分解上一阶段产生的小分子物质,生成乙酸和氢。
这一阶段产酸速率很快,致使料液pH值迅速下降,使物料具有腐烂气味。
③、产甲烷阶段有机酸和溶解性含氮化合物分解成氨、胺、碳酸盐和二氧化碳、甲烷、氮气、氢气等。
甲烷菌将乙酸分解产生甲烷和二氧化碳,利用氢将二氧化碳还原为甲烷,在此阶段pH值上升。
二、特点差异1、好氧发酵的特点①、好氧发酵的主要特点在于省地,省投资,省动力消耗,不产生废水和烟气,无异味,无需高压和锅炉,杜绝了安全隐患,设备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产品质量稳定,处理效果好。
②、好氧发酵能产生高温,温度可到70度,我们只要控制好温度(可用温度计),及时翻堆(一般用发酵剂2天翻一次),那么将温度控制在60度左右,那么就不会对发酵物料养分造成大的流失,通过持续高温和微生物平衡,堆料中的有害菌、虫、虫卵、草籽等农作物有害生物被迅速、彻底杀死,并抑制病原菌再次滋生。
有机肥生产原理技术[宝典]
![有机肥生产原理技术[宝典]](https://img.taocdn.com/s3/m/b74398db83d049649b6658b5.png)
翻堆供氧是好氧发酵化生产的基本条件之一。翻堆的主要作用在于:?提供氧气,加速微生物的发酵过程;?调节堆温;?干燥堆料。
翻堆次数少,通风量不足以提供给微生物充足的氧气,影响发酵温度的升高;翻堆次数多则有可能使肥堆的热量散失,影响发酵无害化程度。通常根据情况在发酵期间翻堆2-3次。
2、有机质的含量
有机质含量高低影响堆料温度和通风供氧。有机质含量过低,分解产生的热量不足以促进和维持发酵中嗜热性细菌的增殖,肥堆难于达到高温阶段,影响发酵的卫生无害化效果。而且,由于有机质含量低,将影响发酵产品的肥效和使用价值。
有机质含量过高,则需要大量供氧,这会给翻堆供氧造成实际困难,有可能因供氧不足,造成部分厌气条件。适宜的有机物含量为20-80%
步分解,腐殖质不断增多且趋于稳定化,此时发酵进入腐熟阶段。
降温后,需氧量大量减少,肥堆空隙增大,氧扩散能力增强,此时只需自然通风。在强制通风发酵中常见的后熟处理,即是将通气堆翻堆一次后,停止通气,让其腐熟。还可起到保氮的作用.
二、发酵程序及工艺流程
发酵程序
1、原料的预处理:包括分选、破碎、含水率和碳氮比调整。
2、微生物学过程
好氧发酵的微生物学过程可大致分为三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其独特的的微生物类群:
1)产热阶段(中温阶段,升温阶段)
发酵初期(通常在1-3天),肥堆中嗜温性微生物利用可溶性和易降解性有机物作为营养和能量来源,迅速增殖,并释放出热能,使肥堆温度不断上升。此阶段温度在室温至45?范围内,微生物以中温、需氧型为主,通常是一些无芽胞细菌。微生物类型较多,主要是细菌、真菌和放线菌。其中细菌主要利用水溶性单糖等,放线菌和真菌对于分解纤维素和半纤维素物质具有特殊的功能。
5、颗粒度
发酵化所需要的氧气是通过发酵原料颗粒孔隙供给的。孔隙率及孔隙大小取决于颗粒大小及结构强度,像纸张、动植物、纤维织物等,遇水受压时密度会提高,颗粒间孔隙大大缩小,不利于通风供氧。颗粒适宜大小一般为12-60mm.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强兴堆肥发酵剂有机肥发酵剂好氧发酵的微生物学的三个阶段
1、产热阶段(中温阶段,升温阶段)
发酵初期(通常在1-3天),肥料堆中嗜温性微生物利用可溶性和易降解性有机物作为营养和能量来源,迅速增殖,并释放出热能,使肥料堆温度不断上升。
此阶段温度在室温至45℃范围内,微生物以中温、需氧型为主,通常是一些无芽胞细菌。
微生物类型较多,主要是细菌、真菌和放线菌。
其中细菌主要利用水溶性单糖等,放线菌和真菌对于分解纤维素和半纤维素物质具有特殊的功能。
3、高温阶段
当肥堆温度上升到45℃以上时,即进入高温阶段。
通常从堆积发酵开始,只须2-3天时间肥堆温度便能迅速地升高到55℃,1周内堆温可达到最高值(最高温可达80℃)。
嗜温性微生物受到抑制,嗜热性微生物逐渐取而代之。
除前一阶段残留的和新形成的可溶性有机物继续分解转化外,半纤维素、纤维素、蛋白质等复杂有机物也开始强烈分解。
在50℃左右进行活动的主要是嗜热性真菌和放线菌;温度上升到60℃时,真菌几乎完全停止活动,仅有嗜热性放线菌和细菌活动;温度上升到70℃以上时,大多数嗜热性微生物已不适宜,微生物大量死亡或进入休眠状态。
此时,产生的热量减少,堆温自动下降。
当堆温降至70℃以下时,处于休眠状态的嗜热性微生物又重新活动,继续分解难分解的有机物,热量又增加,堆温就处于一个自然调节的、延续较久的高温期。
高温对于发酵的快速腐熟起到重要作用,在此阶段中发酵内开始了腐殖质的形成过程,并开始出现能溶解于弱碱的黑色物质。
C/N比明显下降,肥堆高度随之降低。
通过高温能有效杀灭有机废弃物中病原物,按我国高温发酵卫生标准(GB7959-87),要求发酵最高温度达50-55℃以上,持续5-7d。
3、腐熟阶段
在高温阶段末期,只剩下部分较难分解的有机物和新形成的腐殖质,此时微生物活性下降,发热量减少,温度下降。
此时嗜温性微生物再占优势,对残留较难分解的有机物作进一步分解,腐殖质不断增多且趋于稳定化,此时发酵进入腐熟阶段。
降温后,需氧量大量减少,肥堆空隙增大,氧扩散能力增强,此时只需自然通风。
在强制通风发酵中常见的后熟处理,即是将通气堆翻堆一次后,停止通气,让其腐熟。
还可起到保氮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