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版高中地理《金版教程》一轮总复习人教版必修二课件:第2章 城市与城市化+2-2-1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第二章《城市与城市化》ppt本章整合课件

知识网络
核心归纳
1
2
2.常见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城市化问题
城市是人类对环境影响最深刻、最集中的地区,城市的不合理发展往往
引发一系列的城市化问题,影响城市社会经济的发展,现利用表格解读如下。
(1)环境问题。
主要表现 成因
危害
整治措施
大气污染
城市居民燃烧化石燃料 所排放的烟尘;工矿企业 排放的烟气;各类交通工 具排放出的尾气
2019/8/11
最新中小学教学课件
thank
you!
2019/8/11
最新中小学教学课件
1
2
知识网络
核心归纳
解析:由图中信息可知,城区受人为因素影响大,植被覆盖少,人类活动集中,人为 废热排放多,易产生“热岛效应”,其形成的热力环流会将其范围内的污染物带入城 区,造成城区的再次污染。为避免这一问题,可行的办法是将卫星城或工业区布局 在城郊热力环流范围之外。
答案:(1)C (2)A
编后语
危害
整治措施
造成时间和能源的 控制城市人口增
严重浪费,影响城市 长;合理布局城市 环境质量;导致住房 道路;加快住房建 紧张,影响居住质量 设;优先发展公交
造成贫困问题、社会 加快经济发展、增
治安问题
加就业岗位
知识网络
核心归纳
1
2
典例 2 读城市区域景观结构变化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城市区域与郊区相比,易出现的环境问题是( ) A.逆温现象 B.水土流失 C.热岛效应 D.臭氧层空洞 (2)为避免该问题对城市大气环境带来的污染,应该 ( ) A.将卫星城布局在城市热力环流范围之外 B.将工业区布局在最小风频的下风向地带 C.控制城市发展,缩小城市规模 D.减少城市高层建筑物,增加城市空间
金版新学案高中人教版地理必修课件第章城市与城市化

叫做__城__市__地__域__(_d_ìy_ù__)结。构
2.形成因素
(1)_(_经_主_济_要_(j_因ī因n素gj素ì)) 低影不的响同因地功素租能高活_距动__离的交__市付通_便_中租_捷_心能__远力_程近度 (2)社会因素_知_收_名_入_度__的不同导致_住__宅__区__的分化
种族或宗教
平方米,整栋总价则达几千万。
思考探究:为什么一些别墅的价格如此之高?
提示:周围环境优美、交通便利,地价在房价中占的比重较高;配套(pèi tào)设施完善。
第二十一页,共44页。
地理 必修2
第二章 城市与城市化
新知全解·合作探究
课时演练·水平测试
[自主学习]
1.概念:城市中不同功能区的__分__布__(f_ē_n_b_ù_)和__组构合成了城市内部的空间结构,也
第二十二页,共44页。
地理 必修2
第二章 城市与城市化
新知全解·合作探究
课时演练·水平测试
(3)历史因素:早期的土地利用方式对日后功能分区有深远影响。 3.形成和变化:随着__城__市__(_ch__én__g_sh_而ì)的逐发渐展形成和变化。
第二十三页,共44页。
地理 必修2
第二章 城市与城市化
第二十页,共44页。
地理 必修2
第二章 城市与城市化
新知全解·合作探究
课时演练·水平测试
知识点二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和变化
[情境导入]
[生活中的地理]
最初别墅在建筑形式上是一座单体建筑,周围有大片绿地和私家花园。它是
奢华品的代名词。2013 年 6 月,朝阳区亚运村附近的紫玉山庄价格高达 7 万元/
新知全解·合作探究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二第二章城市与城市化第一轮复习提纲

第二章城市与城市化第一节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学习目标】1.了解城市外部形态特点与地理环境的关系2.理解城市土地利用方式与城市功能分区、城市地域结构之间的关系3.掌握影响城市地域结构的主要因素。
运用实例,能够说出该城市的空间结构,并解释其形成原因4.用变化、发展的观点看待城市的发展,及其地域结构的变化解读:1)、结合城市兴起的区位因素,考查地形、河流等对城市形态的影响;2)、结合城市规划与布局变化,考察城市功能分区的区位选择及理由;3)、运用多种模式图,判断或评价城市规划的合理性及原因。
【自主学习】一、城市形态1、城市形态,每一个城市都占据一定的空间,有着特定的外部轮廓形态。
2、成因,地形、河流、交通线,与地理环境密切相关3、类型,团块状(成都、合肥、华盛顿)、组团状(重庆)、条带状(贵阳、洛阳、西宁、宜昌)二、城市土地利用和功能分区1、城市土地利用类型,商业用地、工业用地、政府机关用地、住宅用地、休憩及绿化用地、交通用地、农业用地。
2、功能分区形成,同种类型的土地利用在城市空间上的集聚。
特点,无明确界线,某一种功能区以某种土地利用方式为主,也可能兼有其他类型的用地。
3、住宅区,最广泛的土地利用方式,占据城市空间的40%-60%。
分化成为高级住宅区和低级住宅区。
4、商业区,位置,市中心、交通干线两侧、街角路口。
形状,点状、条状。
中心商务区(CBD),商业活动中心和服务中心。
靠近河流、铁路、公路。
5、工业区,工业活动的特点,专业化程度高、协作性强。
位置,6、其他:行政区、文化区等三、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和变化1、城市地域结构,城市不同功能区在城市内部空间的分布和组合。
2、城市地域结构模式,同心圆模式、扇形模式和多核心模式。
3、形成因素:经济因素(付租能力,主要因素,影响地租的因素,交通便捷程度和距离城市中心远近;不同功能活动的付租能力,包括商业、住宅和工业)、收入的不同(社会地位)导致住宅区分化、知名度、种族或宗教团体(西方城市)、历史。
高中地理必修二人教版第二章城市与城市化 课件(共53张PPT)

B
2).右图中的四条曲线,能分别正确表示城市中心
商务区和住宅区人口数量一日变化特点的是(
A.④① B.②③ C.③②
A)
D.①④
15、若下图城市功能区分布合理。读图回答1)、2) 题。
P地带位于城市铁路两侧,而且靠近 市中心,最适宜布局中心商务区。
1).图中P地带适宜布局的城市功能区是( ) A.中心商务区 B.工业区 C.低级住宅区 D.城市绿地
例子:上海城市等级和服务范围变化的影响因素 [理解记忆] (1) 上海位于我国南北海岸线的中点以及长江 的出海口 (2) 上海市有发达的铁路网,使得上海有充足 的原材料、劳动力、农产品以及巨大的市场 (3) 上海位于长江三角洲,地形平坦开阔。
如何提高城市的等级?
20世纪60年代,我国西部某平原地区在各集镇形成周 期性集市。农历每月内,集市逢一、四、七在①地, 其余各天分别在周围六个集镇,知图 6 . 3 所示(初 一、十一、廿一均为逢一,其余类推)。回答下面 两题。 1、该地区 A .集镇等级分为两级 B .集市的周期为 3 天 C .① 地的服务范围比 ② 地小 D . ② 地的服务功能比 ① 地齐全
C
8.对大城市功能区中CBD(中心商务区)描述正 确的是 D A.应布置在居住区中心,靠近工业区 B.应布置在多种运输方式衔接地带 C.应布置在工业区 中心,靠近居住区 D.区内金融、邮电等服务机构集中3、城市功能分区的成因
历史因素 经济因素 成因
继承、保护、改变
社会因素
行政因素
距离、交通 收入、知名度、 种族、宗教、文化 制定政策、 城市规划、引导
3).宜在该地建立的优势产业是 A. 棉纺织工业 B.制茶厂 C. 橡胶加工厂 D.葡萄酒酿造厂
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 第2章第1课 城市空间结构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2

最有可能的是B( )
①甲城市(chéngshì)的中心商务区位于M处
②乙城市(chéngshì)的中心商务区位于P处
③甲城市(chéngshì)的卫星城位于N处
④乙城市(chéngshì)的卫星城位于Q处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第二十三页,共37页。
【思维过程】 第(1)题,由图可知,1982~2000年,市中心常住人口 (rénkǒu)密度甲城市变小,乙城市变大,故A项错误; 两城市的边缘区常住人口(rénkǒu)密度都变大,故B项 错误;2000年甲城市的人口(rénkǒu)规模比乙城市大, 故甲城市的等级高,服务范围大,故C项错误,D项正确。 第(2)题,中心商务区的楼房最高,卫星城位于城市的 郊区,并且常住人口(rénkǒu)密度会增大,故应选B。
第二十九页,共37页。
(2011·成都市二诊)下面是我国城市(chéngshì)(单 位:个)空间分布模式图,读图回答3~4题。
第三十页,共37页。
3.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城市主要集中在( ) C
A.30°N~40°N和105°E~125°E的地区
B.30°N~40°N和105°E~120°E的地区
考点2 城市空间结构
1.三种最基本(jīběn)的城市功能分区
功能区 形态
特征
位置
商业区
占地面 积小,呈点 状或条状
人建部有口筑明数物经显量高济的昼大活分夜稠动区差密最别;繁大忙内;;交街角通市路干口中线心两
, 侧、
第十五页,共37页。
(续表)
功能 区 工业 区
住宅 区
形态
特征
位置
集聚成片
不断向市区外缘 移动,趋于沿主 要交通干线分布
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 第2章第2课 城市化过程与特点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2

【思维过程】 该组试题难度系数高达0.13,导致其难度系数过高的原因 有二:一是试题使用的城市化水平数据与教材城市化水平 数据来源不同,导致两者在日本城市化水平高低上存在差 异;二是考生缺乏相应的解题技巧。第一个原因是广大师 生不能改变的,因为高考命题的素材不局限于教材。但第 二个原因则可通过相应训练(xùnliàn),培养正确的解题 技巧来解决。绝大多数考生解答第(1)题时,依据教材数 据选择了D选项,从而直接认定乙国为日本,进而第(2)题 错选B选项。
第十五页,共42页。
2.世界城市化的一般特征 发达国家的城市化:发达国家大都进入了城市化 的后期成熟阶段,城市化水平大多在75%以上。郊区 城市化和逆城市化现象以及大城市数量迅速(xùn sù) 增加。
第十六页,共42页。
(1) 郊区(jiāoqū)城市化
第十七页,共42页。
(2)逆城市化 逆城市化是郊区城市化的进一步发展,逆城市 化不是城市化的衰败,而是城市化扩展的一种新形 式。它是建立(jiànlì)在城乡差别近于消失、接近形 成一体化的基础上的。
第十二页,共42页。
考点2 城市化进程
1.世界(shìjiè)城市化的历史进程
城市 化 水平 阶段
初期 阶段
较低
发展 速度
较慢
地域扩 展趋势
常见的问题
城市就业、基础设施建
城市扩张
设和进一步发展有压力;工 业生产和城市拓展对当地生
态造成破坏
第十三页,共42页。
城市化 水 发展 阶段 平 速度
(续表)
第二十页,共42页。
类型
特点
举例
虚假 城市化
城市化水平明显超过了建设相对落后
南美洲国家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第二章 城市与城市化 复习课件

低级 位于内城、工业区附近; 多与工业区相联系
工业区 集聚成片
远离市中心处
工业生产占地空间较大, 地租成本比例高,该区域 内工业付租最高 ①市区外缘; ②交通干线两侧
①专业化程度高,竞争协 作强导致集聚; ②又因环保、地租、交通 等因素导致分散
4.经济因素是影响城市功能分区的主要因素
【答案】 4.A 5.C
城市体系 下图为某地公共设施的服务范围示意图。读图,回答第6题。
6.图中最有可能为博物馆、乡(镇)行政机构、集贸市场的依次是( )
A.⑥①②
B.⑤③⑥
C.③②④
D.①④⑤
【解析】 从图中可以看出,⑤处公共设施的服务范围最大,且跨越了县 (区)界,最有可能为服务范围最广的博物馆;乡(镇)行政机构的服务范围应该有 严格的行政区域分界,其服务范围应该在县(区)范围之内,这与②③的服务范 围相吻合;集贸市场的服务范围最小,与图中①④⑥的服务范围相吻合。因此 博物馆、乡(镇)行政机构、集贸市场所对应的序号可能是⑤③⑥,所以B选项正 确。
第二章 城市与城市化 复习课件
请根据下面的体系图快速回顾本章内容,把各序号代表的含义填到对应的 框内,构建出清晰的知识网络。
[能力提升] ①城市内部空间结构 ②相互嵌套 ③拉力因素 ④城市数目由少到多 ⑤产生的问题 ⑥住宅区 ⑦推力因素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
自20世纪50年代,荷兰的兰斯塔德地区经过多次空间规划,形成城市在 外、郊区在内的空间特征:该区中间是一个接近3 000平方千米的“绿心”—— 乡村地带;四个核心城市和其他城镇呈环状分布在“绿心”的周围,城镇之间 设置不可侵占的绿地,四个核心城市各具特殊职能,各城市分工明确,通过快 速交通系统连接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城市群。近20年来,该地区城镇扩展程度 小,基本维持稳定的城镇结构体系。据此完成1~3题。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二章 城市与城市化 第2讲 城市化课件(必修2)

核心
考点突破
与名师对话·系列丛书
高考总复习·课标版·地理
核 心
考点一 城市化及城市化进程
课 时
考
跟
点
踪
突
训
破
练
第4页
必修2 第2章 第2讲
1.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 (1)概念:人口向 城镇 集聚和 城市 范围不断扩大、乡村 变为 城镇 的过程。
与名师对话·系列丛书
高考总复习·课标版·地理
(2)驱动力
第6页
必修2 第2章 第2讲
与名师对话·系列丛书
高考总复习·课标版·地理
(3)标志:城市人口占 总人口 的比重。
(4)意义
①带来了聚落形态的变化。
核
②带来了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等的巨大变 课
心
时
考 点
化。
跟 踪
突 破
训
③为区域 社会经济 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社会进步的表 练
现。
第7页
必修2 第2章 第2讲
跟 踪
突
训
破 的人口数及百万人口以上大城市人口占本国人口比重统计 练
表”不能判断出中国的城市化水平超过德国,也不能判断中
国百万人口以上大城市数量比德国少。
第20页
必修2 第2章 第2讲
与名师对话·系列丛书
比重(%)
17 13 8 45
第19页
必修2 第2章 第2讲
与名师对话·系列丛书
高考总复习·课标版·地理
*未含台湾省统计数据。
A.中国的城市化水平已经明显超过了德国
B.中国百万人口以上大城市数量比德国少
C.中国百万人口以上大城市人口比美国少
核
D.中国百万人口以上大城市人口比印度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常见功能区的规划布局
5.功能区分布是否合理的评价方法 判断功能区的布局是否合理, 主要从工业区和住宅区的 布局,如距城市的远近、常年的风向、河流流向等来判断。 (1)根据材料信息,图中的经纬度位置及相关的地理事 物、 图中的指向标等判断风向。 如住宅区位于工业区下风向 则不合理。
(2)根据等高线、河流的变化等判断河流的流向。如工 业区位于流经城市河流的上游则不合理。 (3)注意高级住宅区和行政区、文教区相连,高新技术 产业区应接近高等院校,建在环境优美、交通便利的地方。
二、经济因素对城市功能区的影响 经济因素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影响城市功能区形成的主 要因素,原因有两方面:一是由于地理位置、交通通达度的 不同造成了地租差异;二是城市各项功能活动(如商业、工 业、住宅等)的付租能力往往随空间位置呈现不同的变化趋 势。 城市功能分区是这两方面的有机结合, 具体分析如下所 示:
功能相对独立,互相影响少;发展空间大;有利于 优点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居住环境改善 __将工业用地集中布局在西南方, 考虑的自然条件主要有 地形平坦;城镇盛行风下风向;城镇河流下游 。 W 处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划为工业仓储用地的理由有 靠近工业区;靠近高速公路,交通便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商业区的布局要求:商业区的布局一般有市场最优 原则(靠近城市几何中心 )和交通最优原则 (市区边缘环路或 高速公路出入口处)。
3.城市三大功能区的判断方法 (1)看面积:住宅区面积最大,其次是工业区,商业区 面积最小。 (2)看距市中心远近:一般情况下,距离市中心由近及 远依次为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 (3)看形态:商业区一般呈点状、条状,住宅区和工业 区一般呈片状。
1.距离市中心的远近对城市功能区的影响
2.交通通达度对城市功能区的影响 交通通达度越好, 土地价格或地租越高。 城市不同区位 土地的交通通达度不同,地租高低也就相应地存在着差异, 因而形成不同的功能区。
[2017· 江苏高考 ]下图为我国某城镇发展现状和规划示 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城镇规划的空间形态由集中式向组团式发展,其
(2)城市主要功能区的特征及区位
二、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和变化 叫 1 . 含义: 在城市中,不同功能区的分布与组合,也 城市地域结构 。 2.主要模式: 同心圆 模式、扇形模式和多核心模式。
3.影响因素
距离市中心的远近 地租的高低 经济因素 交通便捷程度 1 主要因素不同功能区的付租能力;商业区>住宅 区>工业区
(1)不同城市的服务范围之间并非有明确的 界线。 (2)在非均质地区,同一级别的城镇的服务范围并不相 等,一般人口稀疏的城镇服务范围大。
城市功能分区是否等于城市用地?
城市功能分区和城市用地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商业用 地不等同于商业区,商业用地是指商业活动占用的土地, 而商业区中除了商业活动外,还有住宅用地、交通用地等。
板块二 考点深度研析 高频探究 知能演练
考点 1
城市的空间结构、变化及原因
一、城市土地利用和功能分区 1.城市土地利用的集聚效应形成不同功能区
2.城市功能区合理布局的原则 (1) 住宅区的布局要求:高级住宅区的布局一般考虑 “上风(上风向)、上水(河流上游)、高坡(地势较高处)、近文 教区、环境优美”;低级住宅区一般靠近工业区,便于工人 上下班等。
(4)看人口变化:商业区昼夜人口差别最大,白天人口 多,晚上人口少;住宅区与商业区变化相反;工业区人口昼 夜差别最小。 (5)看建筑物密度:商业区建筑物高大稠密,住宅区次 之,工业区建筑物密度最小。 (6)看分布趋势:住宅区、工业区不断向郊外移动,市 中心比例逐年下降; 商业区虽也有向郊区交通便捷处移动的 趋势,但幅度较小,在市中心上升幅度较大。
(3)为使城镇五个组团紧密联系,形成有机整体,规划 加强各组团联系的道路和桥梁建设; 采取的主要措施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工业区的布局要求:便利的交通;合理安排工业用 地的位置, 以减少对居住区的污染; 基本无污染的工业可布 局在市区内, 有污染的工业应远离城市, 有大气污染的企业 应布局在居民区常年盛行风向的下风地带、 垂直盛行风向的 郊外或最小风频的上风向地带, 有水体污染的企业应布局在 河流的下游区; 在工业区与生活居住区间设置防护带; 留有 发展余地等。
高考一轮总复习(经典版)
第2部分 人文地理——重在运用
第 2章 城市与城市化
第1讲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与不同等级 城市的服务功能
板块一 基础全面梳理 主干扫描 自主导学
一、城市土地利用和功能分区 1.城市土地利用类型: 包括: 商业用地 用地和农业用地等。 2.城市功能分区 (1)形成:因同一种土地利用方式对用地空间和 位置 需求相同,导致同一类活动在城市空间上集聚。 、工业用 地、政府机关用地、 住宅用地 、休憩及绿化用地、交通
(2)社会因素:经济收入 、政治、知名度、种族和宗教 等。 (3)历史因素:早期的土地利用方式对日后功能分区有 深远影响。 4.发展变化:随城市的发展而逐渐形成和变化。
三、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功能 1.城市等级与城市服务功能之间的关系
2.影响城市规模(等级)提升的因素:资源和 交通
。
3.德国南部城市等级体系的启示 (1)城市等级体系:在同一个区域中, 不同级别 的城市 空间组合。 (2)相同等级城市的服务范围相互 排斥 ;不同等级城 市的服务范围相互 嵌套 ;等级较高的城市数目较少,距 离较远,等级较低的城市数目较多,距离较近。